第一篇:2014-2015校级小课题:作文教学入门课题研究资料
片段教学:我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关山中心小学 冯媛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
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你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这是一群小朋友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 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 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秋游中××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②××帮助邻校一位掉队的小同学寻找老师,反映她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通过这一情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学生范文: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关山中心小学 三年级三班 张皓文
在我心中,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让我处处感到温暖。
记得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半夜11点,我们正在睡觉,忽然,我觉得头很不舒服,便开始呜咽起来,爸爸妈妈听到了我的呜咽,连忙把灯打开,问:“怎么了,孩子,哪儿不舒服?”“我……的头……很不舒服……”妈妈连忙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啊,好烫!”爸爸马上把温度计拿来给我测了一下,“啊!温度快达到39度了!”
于是,爸爸妈妈马上把我送到了医院看病,爸爸忙着去挂号,妈妈则在一旁细心的照顾我,医生看好后,爸爸忙着去取药,我挂了盐水后,爸爸妈妈又安抚我入睡……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下,过了几天,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爸爸妈妈却几夜没睡。
我心里想:“我生病了,爸妈都很着急,忙得一夜都没睡觉,真是太辛苦了,平时爸妈工作很忙,回家都很累了,我要好好照顾他们,为爸爸妈妈多承担一些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其实父母的爱是根本无法补偿的,我真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
《感受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关山中心小学
冯媛
教学目的:
1、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2、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材料进行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父母之爱
1、教师导语:父母的爱犹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秋天的雨露一样甘甜。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们渐渐长大,同学们想一想,近段我们学的哪首古诗可以体现这种无私的爱?(生吟诵《游子吟》)
2、情境导入: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觉如何,心情怎样?
生: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很幸福。
生: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那画面很温馨。
生:很开心
很快乐
感动……
3、引导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也许是饭桌上一遍一遍的唠叨,也许是上学路上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也许是生病时悉心的照顾,你们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吗?(能)那么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呢?
生:每次过生日,妈妈都会给我做好吃的。
生:爸爸每天晚上都辅导我学习。
生:我的爸妈都外出打工了,但他们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的学习情况,让我注意身体。
生:我爸爸可凶,每次我做错事,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我。不过我知道那是为我好。
师:是啊,父母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的爱,那么请同学们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那件事回忆一遍。
二、述说父母之爱,引吐真情
1、小组讨论。
师:我们这次习作的第一读者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怎样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铭记着他们的爱呢?
板书课题目
感受父母的爱
小组讨论一下,把刚才回忆的事例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一定要是真话。(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接下来,请把你与父母之间感受最深的事情说给同学们听听,我们一块评议。
①说说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生:我妈妈,因为一直都是妈妈照顾我,爸爸不在家。
生:我爸爸,他每天都接送我上学。
(个人发言)
②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出起因、经过、结果。
生:记得有一次过马路的时候,由于贪玩,没注意一辆车正向我驶来,妈妈一把搂住我,一起摔倒在了路边,这件事让我很感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当妈妈抱你的一刹那,你有何感觉?
生:感觉妈妈把我搂的快喘不过气,生怕我会跑了一样。
师:那你和妈妈摔倒之后,你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生:我感到害怕,抬头看到妈妈惊慌的神情,然后妈妈把我上下打量一翻,才微笑了一下,接着批评了我一顿。
师: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过程,神态、语言描写都在其中。
(生自由发言)
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得很生动。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很高兴。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那无私、无价的爱,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美丽、纯真的童心,你们长大同,懂事了。同学们,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最想讲的事情都想好了吗?就请同学们动笔将其写出来。
三、写父母之爱
1、习作导入
还有很多同学要讲,这样吧,请同学动笔,无拘无束,自由地写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事或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情,先请学生读习作要求。(生读)
师:体裁不限,可以以书信形式,也可以以心里话形式……,但一定要将真情实感吐露出来,事情也应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总之,“真”是本次习作重点。在写作中,要注意细节描写。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读父母之爱
1、同桌交流评析。
2、师读例文,生读自己的片断,全班共同评欣。
3、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习作一定表达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回家之后,把你们的作文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出意见,并认真修改。
板书设计:
感受父母的爱 真 爱:写一两件事 发生在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
表达真情实感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关山中心小学 冯媛
内容摘要:
在作文入门教学时,我们应尽量“放低要求”,避免设置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不要让一些所谓的“习作要求”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打破定势、回归生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会面露难色,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差事”。我觉得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作文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打破思维定势
小学生刚学写作正如刚学步的幼儿,而老师则像呵护学步的父母。刚学步的幼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时常重心不稳,甚至摔跤。此时父母的引导起了关键作用:有的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有的父母却心疼孩子,一再牵着孩子走,使孩子养成了依赖性,甚至离开父母就不敢迈步。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学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性情、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我们的“揠苗助长”,条条框框的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提到作文就伤透脑筋,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
在作文入门教学时,我们应尽量“放低要求”,避免设置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不要让一些所谓的“习作要求”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对于初学习作的孩子,我们应大胆鼓励,只要他愿意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使孩子愿意动笔,乐于动笔!
二、回归日常生活
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觉得 “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的确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再加之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生活单调乏味,那么文章也会如你的生活——索然无味。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也鼓励家长多带学生出去“积累生活”。生活的千滋百味,不论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有了生活的经验,学生自然有了底气,有了自信,能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那就更了不起了。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当好“观众”,尽力发现每篇作品的闪光点,尽力分享每位孩子生活的调味罐,相信在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会乐于“分享生活”。
三、激发读书兴趣 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到习作,许多孩子都感到难以下笔,即便有东西可写,内容也是空洞无味。归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量太少,词汇量及语言表达都没有跟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更能为习作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习作教学上,这句话实际上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感兴趣的读物开始,不管他爱读什么,都应该鼓励,从简单的文字漫画,到世界名著,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悬念调动法。在课堂上读范文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概括法。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安排任务法。做孩子的听众,让孩子自行阅读书籍,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把书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可以锻炼理解和概括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得到质的提升。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四、训练口语技能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把话说对、说好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写出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接着进一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引导:比如,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说清楚;鼓励学生把所说的话写具体、生动,为所说的句子添枝加叶。可以按以下步骤训练:先说后写,写完再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一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特点写准确。总之,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将说、写、读、改四个步骤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表达水平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丰富生动,在反复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 “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五、培养习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写作文所要用的知识可以教会,作文能力却只能靠培养而逐步形成。很多时候,我们会走入这样的误区,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写一篇作文,把我们的想法、思路强加于孩子身上,当孩子的作文写出来未达到我们要求,我们就会认为这不是一篇好作文,孩子也会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曾在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孩子将一本崭新的作文本扔入垃圾桶,翻开一看,唯一的一篇作文被红笔圈圈改改,已经“面目全非”,原来看到自己体无完肤的作文,孩子已经开始产生了厌倦情绪,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作文,而那位老师的“苦心”也被一起扔进了垃圾桶。我们要做的不是“愚蠢”地在孩子的作文本上“兢兢业业”地“找茬”,不是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不是怒斥他的天马行空……实际上,我们应大胆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这样的作文才会有新意,这样的作文才会有创造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讲究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乐在其中,这样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教 学 心 得
关山中心小学 冯媛
做为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应该就是作文教学了,特别是身处农村,学生占有的读书资源和素材极少,作文的实际操作更加困难。
为了能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我针对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这段时间的研究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写,主动想写,而不是被动的应付。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我的做法是: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
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让学生耐心细致,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因而我们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第四,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第五,教师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作文的讲评了。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作文是块硬骨头,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将其击破,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 》结题报告 关山中心小学 冯媛
“ ”这个课题,在本人一年多地诚惶诚恐的努力中,终于到了结题的时候了。回想这一年多来,如果没有这次课题研究,我依然如“井底之蛙”,探索不到教学中的奥秘。课题研究激励我在作文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发现,善于总结。非常感谢徐州教科研给我这次机会,同时也把我的收获呈现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我接手三年级语文的时候,我就害怕作文教学问题。因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是“填鸭式“”教学,没有养成主动探索发现新事物的习惯。特别是二年级的写话学习中,都是跟着老师或他人“人与亦云”,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语言。到了三年级,写作文对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一件既头疼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给学生的习作学习开个好头、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就成了重中之重。学生们写作方面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空话连篇,敷衍了事。
同学们写作文,为了能完成任务,很多时候都不是写的自己的真实生活。出于对完成写作的需要,他们大胆想象,有时不合常理地胡编乱造。比如写一件有关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事情,放学下雨了,大家同时都被一个老师打着伞送回了家。我看到后哭笑不得。还有写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们根本想不出和爸爸妈妈生活的场景,就把《喜羊羊和灰太狼》上面的内容写进了作文中。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学生们的作文令人堪忧。因此我提出了“用我手写我心,身边事最动人”的写作口号。
2、教师教学无方,评讲偏颇。
三年级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写作文,也是教师如何教的过程。师生应该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有些教师按部就班,用以往的那种读读、抄抄、写写、改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写作文,而忽视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这种作文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千篇一律的尴尬。对于作文的批改和评讲,教师也倍感头疼。很多学生需要修改的地方特多,如果认真修改,几乎比学生的字都多,教师批改只有走马观花。讲评的时候,教师喜欢挑学生几篇好的作文,就大肆表扬一番,差的就一带而过。学生写作文的小毛病越积越多,久而久之成了不良习惯。如何在教学科学有效的发挥教师的动力源,也是我研究的内容之一。
3、缺少阅读指导,知识贫乏。
记得我上小学是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书,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生活感悟的小文章,都读的爱不释手。而现在的孩子们,除了看动画片就是玩游戏,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对于学生是否阅读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学生们当然更会不闻不问。这不仅是小学生的问题,大人也是这样。中国曾经堂堂的文明大国,读书大国,而今却徒有虚名。孩子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刻不容缓!
二、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1)、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系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好的理论指导容易走弯路。为了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我先学习那些优秀教师的好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身边的,还是网络上的,我都会认真做笔记,想取长补短,为自己所用。我还自费订阅了《小学生作文辅导》、《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时刻跟随时代的步伐。良好的理论修养为我的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应用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实践于教学中,并不断整理、修改、完善。梳理前人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2、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工作。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1,给了两篇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风格迥异的作文其实是想告诉同学们,作文可写的地方太多了,只要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做梦的内容都可以入文。这样一来,同学们会感觉到作文的题材的多样性、可选性。然后我让大家拿出最爱的人的照片,回想与他(她)一起经历的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踊跃发言。我还让一位同学表演了他爸爸发怒的样子,栩栩如生的表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欲望。在兴趣的驱动下,作文也就不再枯燥乏味。
3、依据学讲计划精神,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1)、找出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缘由。
小学生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害怕写作文或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写作文的方法,不能留心去观察事物,用心关注生活。特别是会听到高年级同学说作文如何难写,就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们造成心理的压力。所以只有搞清楚学生在写作文方面的软肋,才能有的放矢,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应用于实践。
(2)、探索让学生们喜欢写作文,学会写作文的方法和途径。
①、抓好作文的基本功训练。
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用词造句以及常见的顺承、总分、并列等连句成段的方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每学一节课文,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练写词句。不要很多,但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新意。也可以训练学生给句子或段落排列顺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无意识地强化训练中,学生的进步会让人惊喜。同样,让学生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错的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也同样重要,这就牵涉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因此让学生养成打好草稿后自动去修改的好习惯。
②、采取快乐作文教学法。
快乐学习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且实际、新颖的教学情境,通过“出乎其外”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产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从而使学生广泛积累,做到有感而发,文思源涌,达到“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整体水平提高。所以在每一次作文教学,都要找到学生学习的快乐点。这样学生才会对作文充满兴趣和期待。
③、作文要走入社会,走进生活。
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语句比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让作文走近生活,走入社会。特别是小作文的写作,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和研究。春天,可以出一些有关田野的作文,引导学生走进田野。同样夏天、秋天、冬天都可以选取相应季节的题材。只要深入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研究和总结,学生的作文就由难入易了。
④、采用科学有效的讲评方式。
学生作文的提高多少,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对作文批改和评讲。所以教师要丢弃那种“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教学思想,把每一次作文批改和讲评都看成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检验。用笔记录下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面对面批改作文,当面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还要在课堂上进行详尽的作文总结,让学生能“取长补短”,更有进步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讲评方式,学生们的作文真的进步很快。
三、课堂研究成果。
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听取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进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原先那种害怕作文的场面不见了,每次上作文课总是充满激情和期待。写作内容也不是那种空洞无物,更加贴近生活,语言真实生动。很多学生写出了对家人的感恩,对社会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我试着把这种教学法和其他老师分享,其他年级作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先我们学校的作文兴趣小组“死气沉沉”,而今我们学校的作文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很多同学把写好的作文往很多报刊杂志上投稿,有的甚至发表了。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和其他教师也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在作文教学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业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们以前不喜欢写“下水”作文,现在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发表有关方面论文的教师也多了起来。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给整个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变得生机盎然!
当然,作为农村边远小学的我的业务水平有限,教学环境也不能和城里小学相提并论。就像写动物,很遗憾不能带同学们去动物园看。但是由于网络的发达,上级教育部门对我们的关爱和支持,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在作文教学课题研究的路上,我一直是个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永远不敢懈怠。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资料
小课题研究资料
一、小课题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也叫“微型课题”,是校级课题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这是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二)小课题的基本特征
●小切口
●短周期
●低成本
●深研究
●有实效
所以,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和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
我们在选择小课题时,我们必须克服贪大求全。比如,个体教师研究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评价体系的问题等等。所以,教师们一定要把握:第一:一线教师的科研就是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第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积累,这是教师研究课题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案例:一个课型确定若干个小课题
“除法余数的运用”——探究余数的最佳处理办法 41÷5=8……1;32÷3=10……2
小型科研选题方向可以确立为:
1、除法余数有效运用的教学个案研究
2、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个案研究
3、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学习指导的个案研究
4、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式教学个案研究
(三)、基本理念
“问题就是课题、对策就是研究、收获就是成果”。
(四)、研究起点
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
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再次,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
“微型课题”的研究一般为以下步骤: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形成课题——组织实施——成果鉴定-成果交流(推广)。
(一)选题的重要性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任何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固然表示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是关于不知的知识。选题既决定着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应选择的途径,是关系到研究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性问题。
(二)选题方式
1、生成式
课题选题生成式体现小课题是实践研究的必然性,是指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生成课题,并寻求用科研方式解决问题。如,某老师在课堂中感到当地的男孩子们在上
艺术课时表现出表演的胆怯,因而立项研究《小学艺术课中男生主动表演的策略研究》;某老师与同事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资料整理很困难,就立项《低中段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整理中的指导研究》;《应用广播体操促进智障儿童粗大动作运动能力的康复研究》是某老师根据特教中心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研究项目……以上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应成为小课题选题方向的主流。
选题生成式小课题最大优势是展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课题充满勃勃生机,而研究教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合理解决理论上的支撑和学校的认同,加强学习与沟通是解决困难的良方。
3、热点式
小课题选题与校级课题、区域性课题很大不同是带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而教育热点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重要选题。如,《利用社区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的研究》、《利用家校合作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老师们研究新理念下使学生产生愉快感的试卷命题的《快乐考试研究》;英语互动模式研究、小班化教育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都体现了现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选题热点式小课题是站在科研的前沿,把握着教育科研时代的脉搏,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课题研究一定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真正让新课程理念引领我们的课堂,做到真实有效,切记不要哗众取宠。
教师要结合本校或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能解决自己教学问题的课题,课题的切入点越小越越好。
(三)选题的操作技术
1、把握一个“真”字,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①列出你遇到的所有问题。
②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分析问题的真伪。问题中有真问题,有假问题;有问题本质,有问题现象;有重要问题,有次要问题;有关键问题,有一般问题。如果能抓住真问题、本质问题、重要问题、关键问题,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于真问题与假问题
案例1《和农村孩子直面爱情》
分析:刘老师认为小学生在早恋,其实他看到的是假问题;“我”认为这是小学生好奇,这才是真问题。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时期的性心理发展社会化过程远远不够,农村孩子尤其如此,儿童对爱情多半是好奇。但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解决呢?当然需要,如果不及时引导,就会导致学生性心理畸形发展。“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课文的人文功能,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抓住真问题有多重要。
●关于关键问题与一般问题
有位教师列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家长不重视”、“学生习惯差”、“教师水平低”。这是农村学校普遍苦恼的问题。分析三个问题的关系,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如果把教师水平低的问题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解决教师水平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这位教师以微型课题的研究为载体,以研究学生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习惯差和教师水平低的问题。这就抓住了关键问题和本质问题。
2、突出一个“小”字,切入点越小好(但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的影响和问题的本质)。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前面关于“余数的分解”)
如:课堂纪律差 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来分解问题,可分解为课堂教学枯燥、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一言堂、学生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其中“课堂教学枯燥”又可分解为教学策略单
一、教师语言不生动、课程资源不丰富等问题。其中“课程资源不丰富”又可分解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不丰富,条件性课程资源不丰富。而“素材性课程资源”又可分解为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数学素材性课程资源、英语素材性课程资源、科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等。
通过分解将问题尽量细化,然后再在问题网络的末端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如上,可立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纪律差的问题。
选题越小越便于研究,也越容易出成效。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清晰,研究点要明确(这不仅仅是拟题的问题,而牵涉到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的问题)。
(1)小课题拟题列举,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正误分辨。
例如:从形式上分辨以下课题标题哪些正确?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利用儿歌创设情景探究》(正确)
《论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 我作主》()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正确)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手高高举起》()
《农村学校家校联系策略研究》(正确)
《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正确)
从内容上看以下课题标题哪些好?
小学作文“日记”天天练研究()
(评:是作文还是日记?研究范围不明确;若两者都天天练,不现实。)
(改:《小学生日记天天练研究》)
培养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研究()
(评:习惯有好习惯和差习惯,好习惯也有个方面的,究竟培养什么?研究方向不明确。)(改:《二年级小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正确)
阅读的延伸研究()
(评:范围过大。)
(改:《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课外延伸研究》)
有趣班队会的组织研究(正确)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孩子计算正确率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研究()
(评:“活”是感性的不确定用语,科研讲究严谨。)
(改:《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策略研究》)
通过拟题的正误分辨,所以,拟题要注意的三点:一是形式上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二是内容上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三是用词上要要讲究科学严谨。不用感性的不确定词语。
(2)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摘抄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其变式“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学生午休效率提高研究(其变式“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
(3)细化课题的方法。
分析语法结构,给中心语加上限制语。
其语法结构是:短语+研究
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如:小学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有效性提问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行程性应用题有效性提问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常规方案
●现状与问题→归因分析→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周期→研究措施→成果预测→研究人员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资料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聚焦个体。与“大课题”的团队研究性质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由教师个体独自承担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
第二,着眼微观。与“大课题”研究每每关注宏观层面或中观层面的取向不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同时,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灵活的,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的。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维“孵化器”。
第三,周期较短。“大课题”研究往往有一张明确的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时间表,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时间,而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慢则几个月,快则十几天便可完成。
第四,倾向平民。小课题申报不受教师职务、职称、教龄等限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愿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便可随时向学校申请立项,进行研究。小课题研究消除了课题研究的“专利权”及神秘面纱,彻底实现了研究的平民化,使得“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成为现实。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
所谓“小”即小巧: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二是研究成果灵活,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教学模式展示课、一节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等;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课件、图表或教具等实物。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2、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所谓“活”即运用灵活:一是选题立项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无须审报立项。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小课题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三是组织形式活。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成立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研究,还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的老师为单位,组建微型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小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小课题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研究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所谓“实”即实在、实用。一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如: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这些研究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动,操作。即在“做得好”的基础上“提炼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有真正的行动研究,“提炼得好”体现在对研究的做法进行规律性的总结。
4、快——短周期,快出果
所谓“快”即时间短,见效快。一是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有些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教师自己体味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二、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通常一个好的小课题研究选题应该有六个字,对教师来说:想做,可做,能做。
1、想做。就是指从自己身边选择当前自己最想解决同时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更清楚。因为每个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条件都不同,因此各人的需求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慎重选择。
2、可做。是针对教师自身的条件而言,指进行小课题研究,必须将教师的经验、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往往决定着教师能不能进行研究或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做。是针对小课题本身而言,指选择的小课题是个小而明确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个具体明确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选题太大、笼统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总之可以小题大做,以小的角度研究大问题。“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重在突出重点,目标专一,不能四面出击。课题研究范围一大,内容就多,就会广而不深,中心不突出。一个针尖容易扎得深,而一个平面却难于深入。一般来说课题小而容易深入,“小课题,短周期,快出果”。课题大则难于深凿。课题选择千万不要犯贪多、贪大的毛病。
三、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方法。
1、从总结开始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在于民间——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某教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2、从叙事研究开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3、从写案例开始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从实验研究开始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做出科学结论。它的基本程序是:选题——构想——尝试(可能有
首先要弄明白课题的含义。“课题”就是“问题”,小课题就应该是小问题。课题的来源应该是教师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况且这些小问题经常困扰你,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解决难以提高质量,于是,就应该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小课题的选题,首先应该是要小,不要求大,同时,这些问题一定要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这样研究起来才有意义,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选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比如,学生习惯养成方面(读书习惯、规规矩矩写字习惯、倾听习惯等),课堂教学方面的(预习习惯、胆大发言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习惯、及时复习习惯等),总之就是要选一些对学生发展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进项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早日成为学生爱戴的、家长拥护的、领导赏识的、同行羡慕的名师,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小课题研究选题的方法
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三、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四、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五、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因此,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六、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七、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资料目录
小课题研究资料目录
课题名称:物理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王小民赵俊锋
研究时间:2011.09----2012.07
资料:
1、开题报告:《物理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研究》
2、观察资料:《初中物理两极分化观察分析》
3、课题小结:《初中物理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物理课堂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4、结题报告:《初中物理课堂两极分化的对策》
5、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6、教学反思:《欧姆定律》、《汽化与液化》教学反思
7、模式思考:《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第五篇:校级小课题实施方案
“个人小课题”实施方案
题目: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2013年3月25日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指挥棒影响,思想品德课的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还有学校和家长的配合。通过本课题研究,及时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便及时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使教师去教和学生去学这门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内容分为三各部分:
2、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小组讨论
五、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初):立题并申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二)中期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4月初—2014年9月底):通过实际教学、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后期总结阶段(2014年9月初—2014年12月底):将搜集的问题材料等整合加工,形成理论,撰写论文。
六、成果形式
1、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形成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