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那么,如何让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教学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自己的发现远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深刻。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思考进入课文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购物讲价》教学时,我将课堂布置成“商店”,让学生体验“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销售和购物演练,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角色意识得到了发展,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与同学的交际更为活跃,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在想象中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教师就像是魔法师,利用想象的魔法棒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在教学课文《普罗米修斯》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插图想象,让学生观察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插图,想象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于是有同学想到了他要忍受日晒雨淋,有同学想到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还要饿着肚子。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我又问:“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炎炎夏日、寒冬腊月、漫漫长夜里,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炎炎夏日汗流满面,口干舌燥,痛苦难耐;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寒冬腊月里要忍受寒风刺骨的痛苦。由此可见,想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展现心中的图画,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理解不仅深刻而且多元。
三、在探究中体验
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成为自主的、“发现的”学习者。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提出的探究问题是:请大家来扮演猫,向人类介绍自己的特点。由于问题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要介绍好“猫”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猫的资料,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理解了猫的淘气可爱、性格古怪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实践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所得,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家乡的环境》教学中,我让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举行了一次环保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参观本地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设备、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水资源、垃圾污染等情况。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回到学校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的文章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抄袭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真实体验。
体验式学习将教师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课文的题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恰当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第二篇:构建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语文课堂
构建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语文课堂
摘 要:本文从解读体验式教学入手,逐步从反复体验,探求新路;用情滋养,激发体验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策略,以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语文,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其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片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反复体验,探求新路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获得经验,学习是以苦为乐的事,“痛并快乐着”,正如破茧化蝶,从原有的束缚状态解脱出来,进而展翅高飞,上升到新的高度。涅??的过程是在多次的试误中开出一条新路。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片段:
师:(出示《揠苗助长》古文)听老师读一遍,你能猜到这篇文章的意思吗?
(在学生猜的过程中,可能有许多错误或笑话,我们要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主旨只是激发其思考,让其进行尝试。)
师:你认为《揠苗助长》中的“揠”和“助”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从图文中找答案,然后教师引导。)
师: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见闻说方法。)
师: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农夫?
生1:我看到一个很爱庄稼的农夫,因为他“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都去看禾苗。
生2:我看到了一个焦急的农夫。他天天到田边去看,仿佛在说:“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长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你再不长,我可要采取措施啦。”
师:这个农夫真焦急啊,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生1:像农夫着急地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生2:像火,农夫急得火急火燎的。
师:形容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你知道吗?
生: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师:故事学完了,可是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还时有发生,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吗?
生1:我们的数学老师最近课上得很快,有的学生实在跟不上节奏,老师一急,就训学生,实在不行,就让这些学生背答案,真是“‘揠苗’老师”啊!
生2:前几次老师让我们预习课文,做预习题,我常常不看课文就从《课课通》上找答案,对付老师的预习题,做得又快又对,自己还得意。结果我作业做得最好,考试最差。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师: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一下所出示的古文,再猜一猜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课文中的1~3句就是讲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生2:第4句讲的“芒芒然归”。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感悟”成了主流,“感悟”的那种朦胧的美,更容易让人产生奇思妙想,揭开那层美的面纱,让学生在试误中体验,“悟”里看花花千树,水中望“阅”“阅”更明。
二、用情滋养,激发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记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也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可以不受教师的约束,不受课程的约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语。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教学片段:
1.欣赏“景中月”(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与同桌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汇报交流,体会诗情画意。
(3)积累内化:指导背诵,尝试背诵。
2.让学生自己感悟“诗中月”(阅读第5~13自然段)
(1)过渡:月亮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最喜欢使用的意象,他们会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当然,也有许多诗人是被月色所陶醉,他们在那样美妙的情境中写出了许许多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优美诗篇。(课件出示诗句)同学们,你们看看这里的每一句诗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你们想一想,诗人此时是想借着月亮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2)先让学生将收集来的诗句放到投影上展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试讲,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讲解,跟随作者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想象作者所表现的意境之美。
总之,儿童如花儿轻盈,看孩子轻盈而来,轻盈而去,飘逸、灿烂,我常扪心自问:这样的孩子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引导他们才能做到文与人合一、道与技圆融?答案是:让学生在探求的风雨中成长,在智慧的碰撞中成熟,最终化为满天的彩虹,为我们教育的天空增光添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三篇: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培训 在九月十七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的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无疑是一次重大且良好的改革。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对《纲要》的把握以及对教材的掌握都很欠缺。这次培训具体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创设,重难点的把握,对第一次接触苏教版的我来说,非常实用!
培训老师不光为我们分析教材,还举了很多现实的教学案例给予我们启发。在趣味学习生字讲座上,老师谈到可以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法,“形声字归类”法等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无疑是一节既吸引学生又有品质的课。随后我做了反思,在我的课上,常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乏味性可能。我认为,作为新教师,越是不熟悉教材,就越要努力勤恳,开放思想去备课,联系学生生活,有创新、有创意,将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一样去准备,我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半天的教材培训是结束了,但是之后长此以往的时间感受的交流是永不会结束的!我会继续坚持并诚恳的学习各位前辈的经验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语文低段的课堂和苏教版的教材!感谢培训老师以及所有讲课老师的艰辛付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希望我们榆次区教育局能更多的举办类似的教师培训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巩固教师的教学知识点,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
培 训 心 得
长凝中心校范舒静
2010.9.19
第四篇:三 走进语文课堂
三 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教改课堂,就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走进河里,只要不随波逐流,只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你虽然有可能被呛着,但在一次次尝试之后,终会尝到能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惊喜和惬意。做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呢?在近一年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实践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加强政治学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通过学习、内省、慎独等多种方式,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像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样永保“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本色,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做一个知识多元化,而且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语文教师。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了解新观念新教法,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做一个不止“一桶水”,而是“有活水”的“一口井”的教师,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
(三)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业务技能。、精心准备教具、教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教具——同样重要。
2、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3、导入新课,灵活多变、自然生动,做一个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语文教师。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提问、一段表演„„总之,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参与到语文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什么文章都从头到尾句句讲、段段讲,以求面面俱到。
5、变学生客体为主体,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四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也可以收集某主题的歌曲、收集名言、看书、记日记、记读书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短剧、进行辩论等等。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
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堂做过以下尝试——
读: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读是常用而又实用的一种方式。抽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作文前有一点压力,把作文写通顺、写准确、写生动从而提高写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唱:上《最后一课》下课时,让学生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既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爱国感情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平时偶尔自己或抽学生唱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歌曲,对活跃课堂,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很有帮助。
模仿:上《口技》一文时,让全班的学生参与模仿文中表演的口技,与文中“无所不有”的声音对比,学生更认识到了文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所表现出来的口技的绝妙。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我激情朗读《最后一次演讲》全文,而学生则根据老师暗示,模仿听众中或长、或短、或热烈的前后十次掌声。“演讲”结束,“掌声”结束,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而闻一多无所畏惧的形象则深深地印在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表演:演课堂短剧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表演,表现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装》、《自相矛盾》、《画蛇添足》,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为了让学生记住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八荣八耻”,我把“八荣八耻”编成童谣,让学生课外准备背诵,课内分组进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热爱祖国”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服务人民心不二”;你拍三我拍三,“崇尚科学”敢创关;你拍四我拍四,“辛勤劳动”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知荣辱„„通过游戏,学生不但记住了“八荣八耻”,而且真正感受到了荣辱观的重要。
6、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把“教育公平”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有点自卑,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当成课堂的宠儿,而“后进生”则只好坐冷板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我们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每人读一句、一段课文,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每人说一个名人、一句名言,每人说一句成语、一句诗,每人讲一个短故事,每人出一个作文题„„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唱一唱,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7、注重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一个努力集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比学生家长、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有德育目标、有德育渗透,只有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语文科“以人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知道怎样做人——的语文教师,才是最棒的语文老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近一年的语文教改实践中,虽也有过不如人意的时候,但我一点也不沮丧,因为班上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明天的语文教学我国人民仍然充满了希望。这得归功于《新课程标准》,新语文教材,而最重要的则是创新教育理念
第五篇: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我想这“口授”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有滋有味的朗读一定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
1.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范读,或者听录音朗读,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他们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和感染的作用。
2.领读
通过范读后,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一句一句领读。这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到的学生,他的朗读水平得到老师的肯定,喜形于色,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促进,大家都十分专注地跟读,因为如果表现出色,也会当选为小老师领读。
二、掌握技巧,传授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传授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起点要低,要逐步引导,循循善诱。
1.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一个“准”字",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发音清楚、响亮、不拖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这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如果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语调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就谈不上是朗读了。
2.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读好关键词语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如:教学《笋芽儿》“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一句,我引导学生:“低声呼唤”时是怎样的表情?自己做一做。该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该轻轻
地读。“沉睡”是什么意思?你睡的很香时希望别人怎样把你叫醒?学生意识到要亲切的呼唤。通过对关键词“低声呼唤、沉睡”的点拨,学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亲切的表情,读的语气温和。“熟能生巧”,随着朗读文本数量的积累,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感在悄悄地形成,这样就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美读了。
3.换位联想朗读感悟
新课程的课文贴近生活,朗读训练时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朗读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丑公主》、《三个儿子》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2)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读
如《三个儿子》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这两个妈妈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是怎样帮助妈妈的。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助学生理解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比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让朗读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在菜园旁边追黄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到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菜花中飞舞的蝴蝶……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新课程的课文录音带里都伴随着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古诗,我们就可以为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像古人一样吟诗,尝一尝当诗人的滋味。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