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助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助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小学英语“互助互动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小组互助互动合作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研究学生在课堂“互助互动”活动中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双重转换”的运行机制,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因果联系。
二、课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有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必须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如果能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助互动”教学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一年来,我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关爱,学习行为的关心,学习效果的关注。对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作出调整,发现问题总是及时摸清症结所在,然后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11月)
1、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的现状。
2、确定研究班级三年级五个班。
3、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研究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8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计划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1、选了几个重要的单元做研究。
2、阅读《怎样做课题研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等教育教学专著,获取与课题相关且具有指导作用的方法与理论。
3、撰写了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及阶段性小结等等。
4、通过调查分析、学习体会,探索出“互助互动”课堂教学的特点及“互助互动”教学的基本观点。①课堂互助合作的特点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认为,关于课堂互助合作的特点,得到了比较好的验证。A课堂互助合作具有双向性。课堂是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生,教师要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目标,就失去了意义。真正的课堂也不是学生说群口相声,因为离开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同样会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规范,课堂的意义也失去了。真正的课堂也不是学生们的个人行为,因为离开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就没有了我们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共同提高的意义。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教师、依赖教师、模仿教师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们需要。B课堂互助合作具有教育主导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关注某个学生,或走到学生旁边,或指示学生活动,这些都体现教师在课堂互助合作活动中的主导性角色。在互助合作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主导性表现为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这是我们课堂研究的实际结果,也是教师主导性的实质表现。
C课堂互助合作具有情感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互动合作应该具有情感性。然而,实际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的教育、心理研究者并没有把情感因素放在重要的地位,已有的教育心理成果中,对课堂学习中的知识的认知、智慧的发展极为重视,而对情感培养很少涉及。通过我的课堂实验和观察,我的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验证,因为我认为课堂中的情感互助合作行为远比书本知识要多得多。D课堂互助合作中非语言作用的显著性。长期以来,教师们更多地认识到和重视言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标准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被反复强调,而对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常常是不给予提及,及一笔带过。然而一年来,我发现特别是学习英语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都比言语行为要多,而且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应该再被忽视了。②互助合作教学的观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本课题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小的观念:
A、课堂不仅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空间和社会实践的场所。
B、课堂不只是教师知识弥漫和智慧扩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的知识、情感、人格等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场所,C、教学是师生、生生的共同活动,而不只是教师的单向活动,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
D、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E、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 是主体,也都是客体。
F、课堂教学并不是纯粹的一个教与学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现象。
G、课堂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堂互助合作活动不只是课堂内因素的相互作用,还受到课堂外的因素的影响。
总之,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核心是都作为活生生的人而发生持续的、动态的、具有促进性的相互作用。
四、阶段性研究结论与成果
1、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对教育进行了新的诠释、从新审视学生、从新进行自我定位。通过大量的阅读、积极撰写课题博客,认真对学生实施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徐州市教科所举办的“教师个人课题主持人培训会”,我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视野开阔了,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坚持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及时把自己的收获发在博客上。一年来,经过本人的努力研究,我撰写的《快乐课堂 欢乐学习》获县级三等奖,英语教学随笔《爱“吾”及污》获县一等奖。还有不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县英语优质课比赛的说课,只得了三等奖,没有获得更好的名次是我最大的遗憾。
2、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运用互助合作的教学法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对我们苏北地区班级人数多的学校特别适合运用此教学方法。
3、课堂的变化:通过研究,找到了运用互助合作教学法优点及弊端的对策,使之能更好的为小学英语教学服务。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问题研究上得到了很高锻炼和提升,也使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在如各学科教育现代化的形势下,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如何使小学英语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块乐土,还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我认为这项研究并不是一时或一学期的课题,而应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长期的课题来进行研究。“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与研究中,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教而梦,为教而忧,为教迸发,为教坚守,为科教兴校、科教兴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第二篇: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内容摘要]
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师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这些教学策略包括: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策略;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条件促进多向交流策略;实时调控,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策略。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动,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新课标 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一、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互动,建立和谐、安全、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案例1]一位特级教师课始与学生交流:现在我们来说三句话行吗?
师:我是中国人。生:我也是中国人。师生:我们都是中国人。师:我喜欢上数学课。生:我也喜欢上数学课。师生:我们都喜欢上数学课。师:这是你们说的哦!
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教师把《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重点字“都”的意思也在谈话中解决了,真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激活,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目中有人”,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例如,“你说得真好,老师想学学行吗?”“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孩子与教师的心拉近了:“老师,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我还是觉得我有道理!”这样的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全
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其次,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准教学起点,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有意义、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案例2]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在这里,吴老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条件促进多向交流
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那样,每个人的智慧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逻辑推理,此外,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不同,从而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独特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向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智慧之光不断闪现。
[案例3]在学习了比例应用题后有这样一道题目:一项工作,8 个人24天完成,现在有12个人需几天完成?
请你用多种方法解答。几分钟后反馈。学生说出一般方法后,教师正要作总结性发言,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做的,不知对不对。” 生:我是用方程来解的。设12人需X天完成。
1÷8÷24=1÷12÷X 这是我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这一问题交给同学们进行讨论。几分钟后,一名学生生站起来说:“这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可以把一项工作看作单位“1”,除以8再除以24是表示一个人的效率,右边也表示一个人的效率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个同学的答案尽管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但这意外之中蕴涵了问题的本质。如果教师当时不给同学们论证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就显得不精彩,一个创造性的火花就被磨灭了。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生成课程内容、不断提升课程意义的过程。
第二,在课堂中适度引入开放题,让不同的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维,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水平和解题策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不同学生在数学有不同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题:母亲节快到了,小强来到花店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他看到花店中玫瑰、菊花、百合花的标价分别是:玫瑰3枝12元,菊花4枝20元,百合花3枝21元。小强买了6枝花,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学生在练习中呈现了不同的阶梯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尤其值得注意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题目中的开放因素,这有利于全体学生显现不同层次的 34
个性化思维,不同的认知策略,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案例4] 下面是我校教师在“比较”教学中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把5个▲、7个口散乱地放在投影仪上,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把它们重新整理一下,使同学们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一位女生上来这样摆的:▲▲▲口口口▲▲„„ 教师一看便她停了下来:这样能比较出多少来吗? 大部分学生:不能
于是教师重新请一名同学上来摆,结果与书上的一样。师很满意地表扬了他。教学继续„„
其实,教师只要能够认真关注一下学生,注意挖据题目中的开放因素或者让学生自主交流下去的话,就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灵性。在课后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他学生的摆法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极富创造。像这位女生其实是摆成这样的:▲▲▲口口口▲▲口口
口口;
有的摆成了:口▲口▲口▲口▲口▲
口口;有的摆成了:
„„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互动中切实体验知识的生成性,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圆的周长公式是唯一的,但推导公式的过程可以使开放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猜测、质疑、争论,形成积极、有效、高质的互动,在思维在碰撞中得到得到不断的飞跃。
[案例5] 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等都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些分数的分母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凡是分母是2或者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马上举手反对:如 的分母含有约数2和5,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紧接着有位同学补充说:因为 的分母里还含有约数3等,所以如果一个分数的分母是3的倍数,它不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又有同学发表看法:上面这些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都能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我猜想,凡是分母能够转化成10、100、1000的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就势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刚才这些分数的分母为什么能够转化成10、100、1000等数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辩,在争辩中激活了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习越辩越成功。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多方面的交流、交往以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实现自身发展。达到有效创新的目的。
三、实时调控,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 赞科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是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现代教学十分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但一味地强调生生互动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吗?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不断调整互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一是善于倾听,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随时实时注意引导,注意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教师要发挥参与和组织者的作用,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虽然原来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完成,但整堂课激荡着学生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逐渐学会倾听、思考、与人对话,互动变得更为有效。值得说明的是,这种生成性的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教师较强的课堂调控捕捉能力,尤其是教师在当好组织者的角色,在与个别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组织吸引面上的其余学生一起来倾听,善于“抛绣球”,踢皮球使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互动中来,扩大互动参与的面,提高互动的效益。
其次,师生互动需要深化提高,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的层次,引导梳理,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化,有序化思维探究,例如人民币的付费方式。教师要不断地提出的问题。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整合,促使学生知识的结构化。比如在复习数的概念时,学生发现小数和分数都有一个性质,那么这两个性质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呢?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教学论与生活》
杜殿坤译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策略
【摘要】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一方面,要想把英语学好,首先应打好语音基础;另一方面,经验告诉我们,想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他们内部的资源,只有通过他们主动学习才能实现。因此,英语教师在教授语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已知信息和?得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变成一件他们愿意主动去完成的事情,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以提升。因此,我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应当把语音教学当成英语教学的主要部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策略
一、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其中语音是最基本的因素。专家们通过研究儿童学习外语的规律发现,对于孩子们来说,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在八岁前后,在此期间开始外语学习,避免了与学习母语冲突,且效率较高。而且听觉灵敏、擅长模仿这两点让小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较为轻松。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音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师应当具备的语音素养
1.语音理论素养。虽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语音理论教学,但也要掌握这门学科并对其有透彻地理解,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语言现象都能了然于胸。我们要把自己掌握的抽象语音理论转化为一种具象的行为习惯,在学生面前示范出来,让他们从“看”和“听”这两个方面来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语音基础,这样对他们学好英语有极大的帮助。
2.注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英语有较强的节奏感,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英语教学重点便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种说的能力并不是把每个单词准确念出来这么简单,而是识别句子的结构,把握好每句话的节奏群进行流利地表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三、分析语音教学现状找对策
1.现状。语音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先把英语听懂说好,在此基础上再去闯读写关。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发现语音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部分学生语音学习不容乐观,遇到简短简单的单词还能应付,一旦遇到偏长的单词或找不到发音规律的单词,便开始囫囵吞枣,上课时逃避尝试回答问题,不爱发言。恶性循环之后,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这些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2.对策。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应该是每个孩子的学习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绝对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师应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帮助学生完成这个目标。以下是我在课堂上运用的部分语音教学策略:
(1)培养意识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语音学习策略,我们应该把英语语音像汉语语音一样变成他们意识中的一部分。小学生的汉语语音习惯在学习英语之前就已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运用语音规律。我曾在课堂上无意间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还在学英语时用汉字或汉语拼音给生词注音,这已然成了他学习新单词的习惯,只言片语肯定不能让他纠正过来,于是在下课后我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他的注音分别读给他听,让他体会其中的不同,然后让他自己用两种读法各读一遍,很明显他在读自己注的音时声音减小,我分析告诉他这就是他上课不愿说英语的原因。此后,我再没见到他的书本上出现自己的注音,而且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总能看到他积极的小手,听到他纯正的语音语调,我很满意,也很开心。
(2)模仿练习策略。人在婴幼儿时期,咿呀学语时就是通过模仿他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慢慢学会了说话。所以我想,学习英语也应该像那个时期一样,只是缺乏一个英语环境而已,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创造听英语的环境。在课堂上提供除了教学生怎么读,还提供他们英文标准的MP3,并给足他们听和模仿的机会,在他们汇报模仿结果是,进行适当的语音语调的指导。这样的语音教学,学生学得乐在其中,老师也教的轻松。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
以下是我们模仿练习的三部曲。①听音。这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在初学课文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地道的发音。但是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学生听得最多的还是教师发音,因此我们作为学生的榜样也要不断规范自己的发音。②模仿。模仿也可分两个环节,讲解发音器官在“集体模仿”中完成的,这样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模仿的机会。在“个别模仿”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模仿情况,并及时地更正他们错误的发音。③仿说。在听音、模仿完成后,再创设情境向学生进行仿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一些类似情境让学生进行编对话等。
(3)总结归纳策略。“学得快,忘得快”是孩子们记忆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要在学生在听和模仿的过程中提醒他们注意和总结发音规律,授予他们记忆的小技巧,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遇到有规律的字母组合和发音元素,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遇到生词就判断其正确发音和听到发音猜出其拼写的能力。
我认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语音则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之后,他们就能自己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他们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第四篇: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目标是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欣赏课互动教学形式是音乐课采取的重要教学形式,在这一模式下开展教学,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在鉴赏课堂上寻找学生与英语的共鸣。通过对小学音乐鉴赏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欣赏过程首先是通过聆听,从旋律和节奏中感受、理解、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是一种综合的情感体验。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小学阶段的音乐鉴赏能够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音乐是音乐家运用音乐技巧组合而成的作品,是音乐家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而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静态吸收过程,采取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效率,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吸收,同时还有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音乐欣赏课强调的是学生与音乐作品的直接接触,所以,互动教学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互动鉴赏的形式中主动、积极地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在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感动。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辅助,能够让学生的欣赏效果更加优化,收获更加有效的音乐鉴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
1.突出学生的音乐欣赏主体地位
学生是音乐欣赏课的主体,这一点必须在欣赏课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受到极高的重视,教师应该逐渐放开对欣赏课的控制,更加突出学生在欣赏课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欣赏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应该将自己对于音乐鉴赏课的意见和看法主动反馈给教师,主导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主动探索新的音乐领域,从音乐欣赏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飞跃彩虹》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律动动作体验旋律的起伏,如(旋律向上大跳时,双手从腰前上举至头顶前方眼睛看手;旋律下行时双手左右分开由上而下至腰部两侧),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上听出歌曲不同的乐句乐段,对照教科书中提供的歌词,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鉴赏技巧,来更好地聆听感受歌曲,激励学生从小要心存梦想,并为之而努力。
2.创设生动的音乐欣赏情境
互动型的音乐欣赏课,必须有生动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音乐欣赏情境,让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动脑、动耳、动手、动口,深刻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态度,掌握音乐欣赏技巧,懂得欣赏音乐的美。
例如,在欣赏黄梅戏《咏柳》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的是一位树姐姐的名字,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谜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以小朋友特别感兴趣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进而结合柳树的动画,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各种动作来表演柳树飞舞的姿态,为下一环节水袖的表演打下基础。音乐鉴赏应该与音乐互动形式相结合,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联合调动,建立对音乐作品的立体感知。
3.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到不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不断用新的理念诠释音乐作品。互动型课堂的优势就在于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能够在自由、开放的音乐鉴赏环境中开拓思路,发表对音乐个性化的见解,形成自身对音乐欣赏的独特视角。
例如,在民谣欣赏部分,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搜集少数民族歌曲,与学生分享,通过每个学生对歌曲的不同感受,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丽莎.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J].学苑教育,2015(8).[2]苏?h.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五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实证研究》方案
《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实证研究》方案
泉州第十一中学 罗型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优化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但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偏差: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
2.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语文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4.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
2.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国内主要近五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较单调,多师生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优化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教育方针,从实际出发,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运用整体优化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策略。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高中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这套方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本人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通过课题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能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文字资料;优化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开课;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学术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认为知识是社会性的,知识的建构得自对学习、理解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合作性努力,得自团体成员交换信息和见识,相互发现弱点,相互纠正,并将自己的理解建筑在与他人理解的调试之上。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3.自我教育理论:包括教师集体的自我教育、成员相互的引领、教师个体的自我教育。自觉主动的把新课程理念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师生互为主体,既着眼于师生双方都能从双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益,更着重于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既体现师生对实践活动价值的尊重,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更体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建,强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2.全方位原则
师生关系互动的重要表现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使师生交往人本化、情感化。使教师从“惟我独尊”状态“居尊下放”,回到学生中间。使学校教育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由“单一化”变为“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新格局。
3.创新性原则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学校应为师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4.科学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3.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新课程课堂的一些元素变化的基本情况。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准备和启动阶段:课题准备、理论学习,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罗型芳)
2.研究实验阶段:制定实施活动计划,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罗型芳 王玺明 丁芝荣)
3.课题总结阶段: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负责人:罗型芳)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之本,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优化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2.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负责人和成员具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先后开设多堂区教学公开课和研讨课。并多次在区、市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所撰写的论文也先后在区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13年10月,课题负责人罗型芳负责的省级课题《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实证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CGJJ12—110),已于2014年1月结题;本次课题组成员王玺明、丁芝荣两老师都是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骨干教师,两位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和很深的理论功底支撑教学科研,是实施课题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