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

时间:2019-05-13 20: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篇: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

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 东余杭路一小 张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品德与社会学科目前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因为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要凸显教育的功能,这样会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得澳淋漓尽致。为了更好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到集体的校园、社会生活,从个人的行为准则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规范,从为人处世、品格修养到尊老爱幼、拥军爱国„„这其中包含许多教育的思想。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紧扣教材内容,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从好的序幕开始,一篇好的报道从简捷的导语开始,一部激扬的乐章从优美的序曲开始,一节成功的好课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在教学实践中,精彩恰当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成功的导入,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犹如悠然流淌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如教学《班级的荣誉》单元时,联系学生已参加校运动会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设计提问:“我们班级在运动会上获得过哪些荣誉”?回忆一下这些荣誉是怎样获得?这时可指名几位在班上争得荣誉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谈谈感想。再问:“集体的荣誉与每个成员有什么关系呢”?师接着讲:“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努力争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次运动会》。由此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导语,联系实际,创设了情境,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二、利用媒体资源

鲁迅先生曾说: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古代著名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教材为学生“闻之”提供了前提,插图则为学生“见之”提供了保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几乎每课都有插图,有的是单幅的,有的是多幅的。它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画面,直观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易于学生理解。教学中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础。如教学《长大真好》一课,课本里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孩子在学步车里学走路,妈妈在一旁弯着腰不停地跟着喂饭的情景。这幅插图的内容浅显易懂,因此,我在上课时,就以这幅插图为先导,同时辅以精炼的语言加以描述,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我们还是幼儿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是家人细心地照顾我们,一个音一个音教我们学话,一步一步教我们学步。在学步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跌倒而不再学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就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跑和跳。”经我这么一描述,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了这幅插图上。还没等我提问,就有个别学生举手有话要说。“我妈妈告诉我,我学步的时候因为站得不稳,头还撞在了椅背上,肿起来了呢!”“我妈妈说,我学步的时候,她让我自己爬台阶。”请了几位学生发言后,我马上话题一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像幼儿学步一样,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只要能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总结经验,继续前进,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这样一来,就自然地引入到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在实践中,我还常常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例如在《亲亲热热一家人》教学中,播放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家庭生活细节,内容主要反映爸爸的无言和妈妈的唠叨,使学生真正理解、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到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造悦耳、赏心、移情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美好感觉。学生的心灵在情感的冲击下变得异常晶莹透亮,这样的教学应贯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升腾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三、适度行为训练

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说理训练、育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由浅入深、有机联系的一条训练主线。在训练主线的具体环节中,应有所侧重。如,说理型课文则侧重于说理训练,导行型课文则侧重于导行训练。只有形成整体有机的训练主线,把思德与社会课上成训练课,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训练中,发展道德思维能力,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良好行为的形成首先得依靠具体的指导。教学中要多设计些“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帮一帮”等形式来指导学生行为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说说、议议、做做等,联系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在社会中所见所闻,从而明白道理,辨别是非,形成观点,指导行动。

例如教学《让我自己来吧》一课时,我充分利用计算机制作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例子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们跟着做一做,看谁做得好。

(1)明明学会整理书包了。(2)小雨学会扫地了。

(3)东东学会自己打扮自己了。(4)皓皓学会自己系鞋带了。(5)小刚学会自己扣扣子了。„„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加上教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学懂,会用。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做好以上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确定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运用训练手段、把握训练时机、控制训练“度”这五要素作整体设计,形成有机组合的训练主线。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其训练形式和手段应该因文因课而异。每节课的教学训练都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度”,讲求教育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成为说理、育情、导行的训练课。

四、加强实践体验

“社会即学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相通,与实践相连,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我们的社区》一单元时,我就带孩子们去参观访问、认识自己的社区,并利用假日做些小调查、鼓励当好文明小宣传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去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合作、探究、判断、分析等能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是该课程的最终目标。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致的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就象是一幅洁白的锦缎,无论是在上面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还是任笔涂鸦,都极易成功。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语言到行动,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注意把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切忌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情操陶冶。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育人功能。品德与社会课是人文科学,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是贯彻始终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它的育人功能当作重中之重来突出。

第二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

新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人为本。但理想的课程标准及教材要转化为现实,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更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路。下面我就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注意整合,提高效率

这里的整合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整合和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目标的整合就是寻找相邻、相关,甚至相距很远的目标之间交叉、渗透、融合的点,从而形成浓缩的教学目标。就课程标准要求而言,就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整体优化。力求目标正确,突出重点,最后做到整合全面把握。另外,我们还要强调学科整合,因为单靠一门学科是不能承担学生品德成长的全部任务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还要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与各种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紧密联系,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取得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学生的品德形成基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认识。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这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设计思路,更好地落实了课程目标,也更具操作性。

三、组织讨论,注重实效

讨论是品德与社会课最常用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我们发现,有的课堂,老师是组织讨论了,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学生讨论的效率不高,通常只有少数学生发言;讨论流于形式,时间安排不合理……我们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以下是几点建议:(1)合理分组;(2)明确合作分工;(3)巡视指导,不放任自流。教师的发言不宜过多,既要以学生讨论为主,又不当“袖手旁观”者。

四、拓展学习资源,落实搜集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书上的事例举一反三,拓展学习内容和资源,还可以通过师生搜集资料充实书本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纵向结合,丰富我们的学习资源。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资源共享,他们在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果实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还要注意反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适当地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孩子的兴趣。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才能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七道沟学校)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课堂展评观后感——《育人无声也无痕》

育人无声也无痕

——记平昌县第一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展评

“人间四月芳菲尽”。在这个花草凋零的季节里,在平昌二小这片教育热土,品德之花却竞相开放。近日,我县迎来了首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展评。我有幸参加展评,其实,我更多时候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欣赏、观摩、学习。通过为期两天的展评,我强烈地感受到我县品德教育正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迈进,品德教育步伐正逐步走向从容。

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逐渐充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三聚氰氨”、“毒胶囊”、“拭父杀子”等人间悲剧,也不断涌现“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耳熟能详的词汇。社会在呼唤道德,教育要强调德育。而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衷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则是小学生品德与生活(以下简称品生)、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这一综合性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此次观摩中,我身临其境,听了来自不同学校教师的课。与讲课老师、学生及听课教师一起分享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作为一名教师,我惊喜这些课堂活动带给学生的鲜活的话题,开放的空间,欣赏这些执教老师融教育于活动中,了无痕迹的高超授课艺术。教师那各具特色、精彩不断的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思品教学的新境界,使我们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悟了教育无穷的艺术魅力。

新课标已成为如今教师探索教学的引航灯,本次展评的绝大多数老师贯穿了新课程理念。教师有较强的改革意识。课堂上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看到,多数课题中执教教师采用不同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小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游戏、情景资料等。这里,我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本次展评,执教教师们不仅课件制作得好,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学生的视听,而且板书工整,设计新颖,图文并茂。

如:笔山小学何春香老师执教的《我的爱是什么》,板书设计以简笔画房子为背景,门上依次写出家庭成员,心形的窗户上根据教学反馈出爱的三层含义。让人觉得既温馨又明了本课的内容。二小苟林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显示出严谨的教风和扎实的基本功。她课件中的“闯关猜谜“更是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了的学习兴趣。

这些不仅仅是教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而且符合小学生学习和认知特点,为此节课的圆满结束奠定基础。此外,设计活动上下了不少功夫。设置开发性的问题,开放性的思考为学生开启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就地取材,贴近学生生活 无论是品生还是品社,它们的课程基础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参展优质课均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较好突出的一点是,执教老师独具匠心,就地取材,进一步贴近儿童生活,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如:一小刘春容老师执教的《校园“红绿灯”》处教学设计:寻找校园的规则。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规则,并由汇报人板书到黑板上,同时,老师幻灯补充,撷取的就是二小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如上下楼梯,勿你拥我挤!青青草地,无限绿意等。让学生感到真实、现实,在看图、听音乐中自觉感受到这些规则的存在。规则硬性的要求,此时显得人性化,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此外,规则约束了孩子们的行为,但从另一个角度又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呢?一正一反,明确了规则存在的重要性,随时捕捉到学生反馈的信息。

又如:涵水小学宋继兰老师执教的《我爱我的家人》,在课件中出示了自己的全家福,既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为本课的成功导入奠定了基础。笔山小学何春香老师以采访的形式调查学生在关爱家人方面的表现。因为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时,孩子们情绪高涨,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相信他们已经把授课老师当作他们的老朋友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云台小学向海燕老师执教的《一分钟能做什么》,虽有学生的课前调查,但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用现场体验的方式来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事。大家对照老师幻灯上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体验,效果很好。

这样就地取材,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主题时,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他们自己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容易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三、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思品课特点之一就是生活性、实践性,即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采用体验、探索、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为学生的尝试、表现和实践活动留有空间,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成长。

如:西兴小学任倩老师执教的《让我走近你》通过“蒙眼取书”、“先双手再单手系红领巾”等活动来体验残疾人的不易、艰辛,从而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确实需要我们帮助。笔山小学何春香老师对爱的三层含义均用情景活动的形式师生配合、生生配合来说一说、演一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行为落实,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

在思品课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等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新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亲身经历,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本次多堂展评课中,大多数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学生产生了丰富体验后,继续关注学习效果,组织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如:驷马小学杜受蓉老师执教的《无形的指挥棒》,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并谈谈规则带来的好处,用视频、幻灯等补充显示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配上老师低缓的旁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不仅如此,在课堂结束,学生要离开教室时,杜老师又强调了让学生有序地离开,这样既保障了安全,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所学知识指导行为。在本课即将结束前的一个课堂活动中,杜老师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最易忘掉或最该铭记的规则制作书签,并鼓励男、女生展开竞赛,还要求男生写好了贴在黑板的左边,贴成一个正方形,女生写好了贴在黑板的右边,贴成一个圆形。此时,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学生心灵爱到洗礼。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 依规矩,不成方圆”的意境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

云台小学向海燕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分钟的精彩动画片,再耐心等待一分钟,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快慢。通过现场体验一分钟做感兴趣的事,让学生明白一分钟其实以做很多事,这样一来,空洞、抽象的时间在学生看来是那样真实可触。

二小苟林老师执教的《说到就做到》从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入手,让学生在一个两难问题中作抉择。同学们都想帮故事中的玲玲,他们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切身体会到师生关系融洽。此问题紧扣主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释放。

元山小学牟翠芳教师执教的《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一课在教授毒品的危害性时,以三幅有代表性的图片给同学们以启示,从而得出毒品在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危害。后来又以故事加深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感而发地写出想对吸毒人所说的话,或忠告,或斥责,或惋惜,或愤怒„„不一而同,却都是同学们情感的体验、升华。

西兴小学的任倩老师在本课即将结束时说:“我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并未就此打住,请大家将对残疾人的关爱落到实处,让我们把爱延续。”老师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孩子们捧起书本想起来,离开书本行动起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社会中去实践、发扬。

五、拓展教学空间,适时补充信息

在教学中,紧扣教材就是守住教学阵地。但充分利用了教材信息后,就不应局限于教本,恰当地拓展教学空间,适时地补充信息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如:涵水宋继兰老师通过看图引导学生悟出爱的三层含义后继续启发学生:爱,还会是什么?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思维得到了释放。吻、拥抱„„像火花一样在空气里碰擦着,拨动着听课老师的心弦,也耀眼着孩子们曾经迷茫的心田。

六门小学陈琼执教的《科学带你走向未来》,在课堂最后,让孩子们大胆创设:2100年未来从类的生活(衣食住行方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时提醒学生们用科技的思维去设计。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感受科技的神奇。让学生在想象中萌发理想,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这次展评活动中,所有的参展教师都能归还品德课堂的本来面目,课堂设计表现出扎实、稳妥的特点。教无定法,老师们的课堂设计各有千秋,他们的课堂都把看、听、说、写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真正的道德素养,基本杜绝了假课、花架子,还了品德课的真实面目。

纵观此次展评,思想品德教学取得出很好的成绩。

1、课程定位明确,学科特色明显。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2、课程理念弥新,上出了品德味儿。“模拟拍卖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老师们或是模拟生活场景,或是多媒体动画,或是师生互动游戏,基本上摒弃了“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感悟。

3、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本次展评中,老师对知识性的内容通过讲授让学生获得,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完全通过讲授获得,必须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体会、领悟。

4、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活动、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有了强烈的视听效果,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本次展评中,老师们剪辑的视频、制作的幻灯走进教室。课堂上通过小品表演、分组讨论、开展传话、拍卖、背古诗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本次展评也反映出了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上,部分教师未有明确的价值倾向。有的教师出于让学生张扬个性,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不加评论,一概肯定,这是不可取的。作为品德课,毕竟有一事实上的知识体系,有特定的价值取向,教师自身要立场坚定,才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2、课前5分钟,有的老师未利用好。本次展评授课的老师接触的都是陌生的学生,同样,对学生而言,老师也是陌生的。如何缩短这个距离,课前5分钟就是师生互相了解的机会。师生自我介绍、唱支轻松活泼的歌、师生互动小游戏、聊聊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等都是使师生互相熟悉的方式。而有的老师就没有好好地利用,而是学生一来,老师只顾着调试幻灯,而把学生晾在一边。学生就只好自由地选择座位。这样一来,男生和女生就形成了“两军对垒”,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应付的心理,会认为老师不关心他们。还有的老师开门见山地就进入了课堂主题,多少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3、思品教学必须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才有生命力。本次展评活动中,个别老师设置的问题,虽有讲座但显得枯燥、生硬。只是让学生泛泛而谈,没有放开。思品课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只有融入生活,联系生活,课堂才以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4、现代化的课堂不是多媒体一统天下,而是现代与传统的相辅相成,但老师至少要熟悉多媒休操作。有的老师多媒体操作不熟悉,在播放课件时,突然出了故障放不出来了,老师一急,忘了临时处理冷场,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连听课的老师都捏一把冷汗。这样一来,老师的信心大降,再也难找信心满满的状态了。

听了本次展评课,体会颇多,反思不少。展评课就如模特在T台上表演,并不是模特展示的所有衣着都会成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但搭配风格、某个细节的设计或是某款手饰的装饰都是它所需要传递的信息。我觉得,展评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听课(讲课)的老师都会觉得再好的一堂课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值得改进的余地。其实我们更多地看到他们的课所传达的信息。余翠芳老师的情真意切、宋继兰的真情实感、杜受蓉老师的轻松活泼、苟林老师的严谨细致、刘春容教师的细致入微、何春香老师的开放开动„„试想我们平时的课堂是否缺少了这些元素?在听课过程中我在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学科的整合甚至重、难点突破„„都是值得探究的。若将平时的每一节课都看成公开课,认真备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这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教学模式。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在教学中不以为了上课的内容而教学,而要深入课堂的内容,创设动人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走进课堂,走进学习。

总之,此次活动,广大教师都听有所获。两天时间转瞬即逝,但留给讲课教师、听课老师和学生的远不止这些。老师们过硬的基本功、精湛的授课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件制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品德课不仅要带领孩子们走进班级、走进校园,更要带领他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近科学、走近那些能洗涤人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之花争奇斗艳,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育人无痕。

第四篇: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课堂的育人功能(小编推荐)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课堂的育人功能

教育专家分析说,学校教育应该以“教书”“育人”为本,其中“育人”是核心价值。教育是在“育人”而非“教书”“教课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最终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正是学校教育育人的目标。教师只有打造高效课堂让学校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原点。

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对于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二是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空泛化;三是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短期化。

面对新教材,我们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批判性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背后深藏的教学价值观,认识这种价值观的问题所在,并重建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实现英语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一、关注“育人价值”,注重剖析新教材

要真正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首先要了解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因而教师不仅要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还要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更要注重分析它在本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合理的使用教材。

1、突出整体,活用教材

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发展角度出发,要有整体结构意识,把英语教科书中纵向或横向的“点”为单位的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个整体。教师可以整合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小学英语教材,让学生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上海版《牛津英语》低年级中出现I like/ I don’t like....Do you like...? 的句型,而She/He likes /doesn’t like....Does she /he like...? 要在三年级以后才出现,教材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其优势在于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但却削弱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因此我尝试将这两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建构知识。

2、联系生活,补充教材

教师要针对学生交际的实际情况,充实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在更多的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背景Grand Theatre中涉及的情景是Norman has got a paper boat, Jenny can’t make a paper boat, she asks Norman to help her, but Norman can’t make it, either.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是在相互合作帮助下,学会很多手工制作的。针对这一现实,我把本单元的交际情景进行了重新定位,并结合了课本的句型进行教学 Try again.Well done.进行鼓励。学生很快就能在真实情景中运用。

二、关注“育人价值”,注重学生发展

1、在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生活事件

在《牛津英语》中,我们可以在每个主题中设计一定数量的生活话题,而每个生活话题都应借助特定的生活事件体现出来。词汇、句型和技能训练应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事件,并进行清楚和明确的滚动编排。比如:Food and drink这一话题就可以包含10多项具体内容。学生应以自主的行为经历每一个生活事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亲历各个生活话题的具体实践中去学习、掌握和运用。

2、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语言学习材料,由学生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整理和分析自己逐步积累的知识要点。如小学英语中有许多音、形、义相似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其音和形上的异同,探究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学生通过观察all, ball, tall, wall , call, small等单词后,发现他们都含有all 字母组合,而且发音相同,使学生由一个词的发音规则,引导学生发现一类词的发音规则。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一类词的构词规律。这样,学生能够从规律的角度逐步养成对英语学习的规律性把握的意识,使学习认知从记忆层面走向思维层面。

3、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启迪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的文化积累与语言技术发展同步。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体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再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如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相比较,西方的Valentine’s Day(情人节),我们通常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我们就告诉学生:在英国等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贺。并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等自己喜欢的人,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

4、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重心下移,在以开放性问题作引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思维探索的情境中去,使课堂对话的展开生成于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之间,从而生成出学生各种丰富的看法与英语表达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What animal do you like?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I like cats.I like birds.”,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I like cats.It’s small.It’s white.Its eyes are blue.How about you?

5、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语言机会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让学生交流。我们通常运用group work 与pair work,让每个学习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语言,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成员也会不断进行调整,使更多的同学成为自己的学习合作伙伴,这样使小组合作的内涵更广。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们自主积极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们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必须改变课堂授课的方式,让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学生走入课堂,在课堂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在这方面高效课堂的实施,在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效课堂不是为了一味的为教而教,而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实施高效课堂某种程度上是素质教育与高考体制的平衡点。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尝尝苦滋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讲说《尝尝苦滋味》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的第三课。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在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与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面对,容易被动、任性的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因此,本课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材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挫折对于人的进步与成长的积极价值;“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则是让学生发现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挫折时的重要作用;

“磨练毅力”是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2 .教学目标

备课之前,我曾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95%的学生选择遇到困难与挫折后听之任之,面对逆境懦弱地躲避;只有5%的学生选择勇敢地面对一切挫折,奋发向上。于是本课我确定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力培养: ①、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方式,知道挫折和逆境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②、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2)人格塑造:培养意志品质,增强顽强毅力的意识。

(3)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名人面对人生巨大变故而自强不息的景仰之情。3.教学安排

本课的教学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交流感悟两个部分,课外实践部分在课余解决,在这里只进行课内交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了解古今中外名人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时,是如何奋勇直前,自强不息地创造出丰功伟绩。我决定用学生自身所经历和遇到的挫折来与之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激励学生以后将把生活中的苦难当成人生一笔精神财富,去鞭笞他们,只要拥有了坚强的毅力,任何困难都不足为惧。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挫折、困难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及如何面对、化解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困难。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 课外实践体验

体会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于是我引导学生对家长及周围的亲朋好友进行调查,采访,并从中感受启发。

课时 课内交流感悟

我将课堂分为六大板块:

第一板块:揭示主题,引入“苦”。

首先复习旧知,其次引入新知。我从食物(苦瓜和西瓜)的展示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味觉上体会“苦”。

第二板块:感知生活中的“苦”:(生活中的困苦,心理上的苦闷)

学生以多种形式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课前的采访内容及听完被采访者讲述后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对大人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让学生通过视频《卧薪尝胆》初步感知古代名人勾践如何“尝苦”,并明白和理解其中的道理。

第三板块:认识生活中的“苦”:(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引导学生回忆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和困难,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感受霍金面对全身瘫痪的挫折,仍然乐观坚强的笑对生活,把生活给予他的磨难看作是一笔精神财富。两相比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四板块:面对生活中的“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有了上一板块对“苦”的认识,接着出示书中的三组漫画,让学生讨论比较各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意思后,在展示多起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报告和在地震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小男孩,两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面对生活中“苦”的三种态度。

第五板块:化解生活中的“苦”:(坚强的毅力)

在这一板块,我用一个众从所周知的张海迪“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视频向学生展示高位截肢的张海迪如何看待生活给予她的“苦难”,如何化解这样的“苦难”,让学生谈感受。

第六板块:总结升华情感。

有了上面五个板块的设计,这时,课堂已经进入高潮,于是我适时抓住学生坚定地信心,再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感想。继而播放中国女排在屡经挫败,取得成功后,用心和泪演译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本课就在全体师生与女排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下载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一.填空题(5分) 1.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和。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 。 3.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民族。 4.古老的是人类早期辉煌和文明......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

    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存在的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存在的问题 刘庆信 一)、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三五三” 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三五三” 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综合性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指导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

    高校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探析 【摘要】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育人”要求,强调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1.德育功能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教育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