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团结和谐 促进改革发展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倡导团结和谐
促进改革发展
石门县易家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纪实
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易家渡镇卫生院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倡导“团结和谐”,促进了卫生院快速健康发展。
一、倡导团结和谐,树立良好形象
2000年初杨建平任院长受命于为难之中,当时的易家渡镇卫生院是“破破烂烂几间房,摇摇晃晃几张床”,人心涣散,一片凄凉,真叫不成看相。杨建平院长接任以后,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倡导团结和谐,提出了“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团结建院,和谐兴院”的办院宗旨及大家都熟悉的警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院训。这些思路的形成为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和要求,也对全体干部职工的言行起到了极大地鞭策作用。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激情,将团结和谐精神融入了言行中,充分彰显出卫生院的全新形象,它把全体干部职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同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理想和共同的事业而奋力拼搏。实践证明,要想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倡导团结和谐。
二、借鉴传统文化,润育精神灵魂
借鉴医院传统文化,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激励标尺,使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产生出一种情趣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从而自觉的学习钻研相关的政治和专业技术知识,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各自所负责的工作中去。
而今,易家渡镇卫生院已经是一所集基本医疗、紧急救护、预防保健、公卫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她的快速发展饱含了杨建平院长的心血、智慧以及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团结和谐精神。回顾十一年多来的创业历程,借鉴优良的传统文化,倡导团结和谐精神,使优良传统不断地发扬光大。卫生院2000年初在走向市场改革初期,老百姓都知道易家渡卫生院是一无所有的,那时候收入不足1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达600万元。今年实行药品0差价以后,1—7月共接诊患者30695人次,完成业务收入3449118元,其中医疗服务收入2228896元;药品收入1220221.8元(去年同期1842783.65元,药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622561.85元,下降比例为33.8%)。住院1427人,占就诊人数的4.6%,门诊29268人次,门诊平均处方值53.39元。今年的《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开展了送卫生下乡义诊和老年人体检,8月底止共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480人次,为农民义诊1688人次,共计免费诊费、体检费金额达383920元,惠及予全镇农民群众与65岁以上老年人中。院容院貌景象更新,室外“院内象花园”,室内“走廊似画廊”。环境优美,团结和谐,有正气,诚实可信,服务热情,从不欺诈老百姓,值得信赖,然而县内县外许多患者都是冲这一点到这里求医治病来的。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院长杨建平善于抓住机遇,从抓服务态度入手,对来院的每一位患者
都提供优质服务,感化了周围人,感化了患者,逐渐让人感受和认识到在易家渡卫生院看病放心、舒心,这样也就使卫生院逐步发展壮大。因此借鉴医院传统文化背景,也为易家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和精神灵魂,也是促进易家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来到易家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个个都能吃苦耐劳、夜以继日的工作,吃住到院内,视院如家。院长杨建平更是以身作则,带头爱院兴院,这么多年来他每年不超过5天时间离开卫生院,一心扑在工作上,精心设计和建设卫生院。还有庹德胜、覃桃红等院委班子及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为医疗业务迅猛发展做出了可以肯定的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付出,才赢得了病人,拥有了今天,这也是易家渡镇卫生院最珍贵、最光彩的部分。为了让后来者不忘过去,了解过去,继承优良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质服务的态度,团结和谐的气氛将继续激活和鼓舞全体医护人员的主体意识、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与建设中去,使卫生院长久不衰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完善规章制度,确定兴院之道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约束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和发挥出来:一是基点为“良心”的内心信念,它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导向盘,调整人们行为的调节器,是一种观念,靠大家自觉的内在约束力,即靠医疗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二是靠制度的强制
力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团结和谐促进发展,主要是靠“德”与“制”这两种维护秩序的支柱力量来发挥和体现的,这就是兴院之道。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使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卫生院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卫生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形成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全心全意为患者与群众服务的思想共识,使全体干部职工衷心认同和共有这个核心价值观念,利用它来约束干部职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使干部职工自己感觉到一旦违背了它就会感到不舒服,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干部职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要永远保持和传送下去。
卫生院要维护正常工作和服务秩序,还要靠严格的制度和纪律的强制约束。一是近几年以来建立了全院干部职工医德医风档案,把患者投诉、满意度测评考核记录在内,在晋升职称、评先进时纳入重要内容,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二是建立了警示提醒谈话制度,对有患者投诉、群众举报的医护人员,经调查违纪情况属实者,进行警示提醒谈话,借以控制类似事情的再度发生。三是开展了患者满意度测评,从内容到测评方法进行改革,将医护人员平时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列入测评中,由患者和医护人员自己进行打分,这样有利于改善工作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设立了医德医风投诉举报电话与信箱,畅通患者举报渠道,有利于监督卫生院的工作和行风情况。五是为了让病人便捷地了解住院期间的各种治
疗费用,实行了住院消费清单制度,使病人能清楚看到消费项目,若有问题可以及时沟通处理。这些制度的建立作为倡导团结和谐的载体,体现卫生院的管理理念,使医护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体会团结和谐的作用,让无形的团结和谐理念通过有形的规章制度得以体现,促进改革与发展。
在医德医风文化启示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主,通过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及社会其他行业公职人员犯罪典型案例,以身试法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教训案例进行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从中汲取教训,达到了预防犯错犯罪的目的。同时通过一些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医卫廉政文化进一步升华普及,扩大到职工中,从中感受腐败的丑恶,廉洁的光荣与伟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年来,进行规范性的医德医风教育,对职工倡导团结和谐和满意在“易卫”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自律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几年来没有发现医护人员收受患者红包的现象;收到牌匾、锦旗、感谢信18件次。收到了的行风教育与品质提升的效果,也形成了独特的团结和谐和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创新医卫文化,强固发展之本
“本”即干部职工素质,干部职工的素质是卫生院建设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人,就无从谈起。医疗卫生市场的改革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卫生院要建立一支由一定知识结构所支撑,受一定价值观与道德观所支配的技术队伍。当前,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头脑,奋力创先争优,就是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秀人文精神。把爱
祖国、爱人民、爱岗位、爱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学品德,讲信誉、讲团结、讲友爱、讲节俭,促和谐等思想观念注入卫生院建设发展过程中,注入医护人员群体的价值观念中,启发引导干部职工在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拼搏进取,克难制胜。
一是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十几年来,院长杨建平始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医疗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用杨院长自己的话说,就是经常给医护人员“洗脑”,也就是围绕卫生院管理、优质服务、提升形象、倡导团结和谐等方面开展教育。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卫生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如覃桃红、庹德胜、金华平、陈集齐、覃事东、漆海英、覃晓燕、田富明等,在卫生院医疗护理与公卫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院干部职工树立了光辉榜样,使各项工作连续多年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了乡镇卫生院的典范。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卫生院把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作为提高医疗与公卫服务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确定了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强院、文化塑院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做名医、立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为了使医护人员业务技术理论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卫生院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素质,狠抓人才梯队建设。每年几乎都要选送1名以上科室骨干到省市级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形成了外出进修与专项学习、会议交流相结合,高层次人员带动低年资人员的科学培养模式。卫生院现有干部职工68人:其中副高2人,中级8人,初级(医药护技师、士)33人,高技工7人,中技工14人,初技工3人。对晋升副主任医师奖励5000元,晋升主治医师奖励1000元,晋升执业医师奖励200元。通过这些措施,使卫生院专业技术迈上了新台阶,跻身乡镇卫生院先进行列。杨建平任院长11年多来,年年考核被评为优秀,先后5次收到县政府嘉奖、6次荣立三等功,2009年被评为常德市十佳优秀院长。单位连续多年获得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卫生院护理、医疗、公卫在全县三基技术竞赛中获得了团体一、二、三等奖;年终被评为五好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
三是狠抓优质服务管理。从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每一个细小的行为抓起,积极探索和推行病人选医生的服务模式,将竞争引入到服务之中,通过服务竞争来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在病房推行宾馆式服务,卫生院对实行宾馆式服务提出了六个方面具体的要求,号召全体医护人员要“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微笑服务、主动热情”、“着装整洁、仪表端正”、“环境清洁、运作有序”、“宽人责己、以情感人”、“和谐关系,尽职尽责”。提高医疗与公卫服务质量,“人人都是服务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门、急诊医生及公卫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接待服务对象时要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开水”。全体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接待热心、诊治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听取意见虚心”。任何工作人员对所有来院的服务对象都能“热情接待、热情回答问题、热情交代注意事项、热情为服务对象做好事、热情照顾老弱残者。”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让患者有住院似宾馆如在家的感觉。通过倡导团结和谐精神,使每个医护人员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使卫生院成为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总之,卫生院改革发展要结合本院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团结和谐,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方式和渠道,倡导团结和谐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共性的东西,有许多相互交叉的环节,但两者绝不可以相互替代,倡导团结和谐绝不是放弃或者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借倡导团结和谐这个新的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是倡导团结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者的最有利结合点是干部职工的群体价值观念。易家渡镇卫生院把这种价值观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于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并成功的把思想政治工作溶入了倡导团结和谐之中,同时也把二者一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改革发展与团结和谐,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0一一年九月二日
第二篇:做好群众工作促进改革发展
做好群众工作促进改革发展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群众观念只能强化而不能淡化,群众利益只能维护而不能损害,群众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贯穿于改革发展实践,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树立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邯郸市大力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一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切以群众满意、高兴、拥护为标准,时时事事尊重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提高工作能力。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群众工作。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尤为重要。邯郸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提高沟通能力。深入开展“一建七送”活动,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中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二是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开展“认责承诺”活动,真正实现干部办理一件、群众满意一件。创新干部培养机制,把他们放在艰苦岗位经受锻炼,让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提升服务能力。三是提高化解矛盾能力。通过广泛开展万名干部大下访、大接访、大约访活动,采取现场接待、挂账督办、公开听证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
打造工作平台。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为此,邯郸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群众工作平台,化解矛盾纠纷,办理便民实事,全力打造“群众之家”。在市级层面,成立市委群众工作部、邯郸市民服务中心,实现办理行政许可、便民服务、联合接访办访等事项“一站式”服务。在县级层面,成立群众工作部,建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使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群众工作站,重点办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服务事项。在农村(社区)层面,建立使用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群众工作室,重点代办群众事项,维护群众利益。通过打造群众工作平台,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
健全长效机制。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使之常态化。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征集办理工作机制。在市、县联合接访中心设置群众信息中心,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网民留言和群众来信,由专人负责梳理、汇总、分析,并跟踪督办、及时回复。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乡驻村蹲点调研制度。规定市、县、乡党政领导干部下乡蹲点调研的时间和任务,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地方联系群众。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员联系户制度。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社区、企业普遍建立党员联系户(人)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帮办制度,真正把群众工作覆盖到方方面面。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
第三篇:讲团结奉献,促和谐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树学校正气,促和谐发展。
我认为正气,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舆论氛围,也是一种感化力量。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梅州农校教职工应该树立团结、奉献的正气,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团结,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团结出干劲,团结出合力,团结出成绩。因此,我们全体教职工应该增强团结意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从这些意识出发,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思想上互相交流不隔阂,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生活上互相关心不冷漠。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紧密团结在以赵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周围,坚持“三五三”工作思路,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促发展。
有人把教师比做春蚕,比做蜡烛,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都是只图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但我认为,奉献,应根据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在学校中,就是立足本职,好好工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最大的奉献,而不是无谓的失去和牺牲。牢记学校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多招生,招好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工作,根据需要,发挥最大热量,一句话,奉献就是好好工作。
诚然,一个国家没有正气,就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正气,就可能灭族;一个学校没有正气,就会衰败。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会促进学校发展,一个只在窝里斗的涣散组织,谈何发展?也只有学校能生存,能发展,教职工才能在同行面前昂首挺胸,才会安心工作,才会有切实的利益所得。只有学校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试想,如果没有学生到校读书,教师没课可上,学校发展岌岌可危,教职工人心惶惶,谈何和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实际工作岗位中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日益提高,为早日建成万人职校作出自己的努力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总结抗击非典经验 促进改革发展稳定
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了防治非典的工作和经验,高度评价了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今后工作中要注意抓好的重大问题。这次会议,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社会各方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力量,使科学技术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支撑;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制定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使法律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保障;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在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最前面,成为群众抗击非典的主心骨、贴心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进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全民族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形成了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抗击非典的艰苦斗争,使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又一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和考验。这场斗争的胜利,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场斗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实践再一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有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这次会议强调,越是形势比预料的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充分体现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真正使防治非典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从今后的工作来说,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而且要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仅要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而且要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要继续抓好防治非典和全面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两方面的工作。这次会议明确了从长远发展看进一步研究并切实抓好的工作。这就是: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这九个方面的工作是全面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和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今年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当前,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全党兴起,经历非典考验的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前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再接再厉,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五篇:计生演讲稿: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计生演讲稿: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
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1980年5月29日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北京成立,今天,我们相聚共同纪念计协成立33周年。下面,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奔小康,首先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倡导新型婚育文化,用婚育文明来引导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型婚育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生儿育女,也不仅仅是家庭的私事。它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人口素质等息息相关,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风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优生优育,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强盛。只有少生优生,我们才会放歌在和谐的富裕大道。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不可回避的问题,悄然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凡是多生育家庭都存在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和“生个女孩垂头丧气,生个男孩欢天喜地”现象。由于超生而造成的家庭困难、不懂优育而造成的出生缺陷、歧视女孩而造成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只知生育不重视教育而造成的人口素质低下等问题,都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格格不入。
有一个已生育过两个女孩的家庭,靠丈夫打工维持全家生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妻子因长期营养不良患有严重贫血,为了生个男孩冒着风险又怀孕了,临产来到医院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只有施行剖腹产术,而产妇身上只有几百元钱,出于人道医院立即进行了手术,免费输血,确保了母女平安,医院为其适当减免了费用,医务人员又自发的送来营养品、衣物等,才解其燃眉之急。
难道这就是多子多福吗?朋友,假如你是那位孩子的父母,你不感到愧对孩子吗?相比之下,我们独生子女家庭的环境就大不一样了: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孩子有什么爱好,就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在温馨的家庭里快乐的成长着。同样是孩子,同样是祖国的希望,权且不说长大后会怎样,就他们的童年时光来讲,就他们的人生起跑线来说有着怎能样的不同啊?
超生人口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的负担重,对于社会则就是人口膨胀、厂矿企业劳动力过剩。日常生活中,由于人口密度增大,活动范围减少,地球不堪重负;人类生存带来的废气、工业废水、废渣,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河流、土地和庄稼。生活在其间的我们,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相反,如果人口少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高产的纯天然粮食,喝上纯净的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能够在广袤的土地上,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的生活,这些难道不是婚育文明带来的福祉
吗?而受益的不正是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吗?
实践证明,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没有高素质的人口,就难以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让人们科学生育、优生优育、子女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晚婚晚育是现代生育文明的内在要求,在生育的时间上选择晚育,是一种文明的生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家庭生活经受磨砺和考验。
两颗挚热的心,孕育健康的宝宝。结婚生育,繁衍后代,不是固定的模式。“多子并不多福”已被广大的城镇居民所接受,就是在农村许多老年人的心目中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少生优生、少生快富;不以多生为福,不以少生为愁;不看重生育数量,而注重生育质量。保持生育平衡,在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道路上建立和谐社会与和睦家庭。
曾几何时,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思想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头脑,想让他们改变初衷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如今,随着生育文化知识的逐渐普及,“我要实行计划生育”已成了许多育龄夫妇的自觉行动。在我们矿区就有这么一户计生家庭,夫妻恩爱,可是自从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孩后,这个家庭不再和谐,公婆嫌媳妇没给他们生个孙子,整天对媳妇没好气,并多次要求儿媳再生一胎。受到生育文化熏陶的媳妇联合丈夫多次做公婆的思想工作,向公婆宣灌计生知识和婚育文化,终于使公婆改变了主意,一家人又恢复了昔日的幸福与甜蜜。
生育派生小家庭,演绎大社会。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注重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平等看待生儿育女,才是现代文明的生育观。
自我们国家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目标以来,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在矿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生男生女,而是看重生育质量。她们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生殖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这一切,得益于婚育文化的倡导和宣传,得益于职工群众的理解、支
持和配合,更得益于计生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正是因为人口与计生工作做得到位,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安康,经济才能快速发展,职工收入才会逐年增长,家庭才会幸福美满,计划生育家庭越来越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家庭在和谐中美满,社会在和谐中发展。让婚育文化绽放出温馨和笑意,让和谐社会写满幸福和美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