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县工作计划
依法治县工作计划
依法治县是根据七五普法工作总结出来的工作,下面还是依法治县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依法治县工作计划(一)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六五”普法的收官之年。大姚县委办公室将与全县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为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以服务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以“三服务”为抓手,努力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做文章,切实发挥法律法规在服务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促进作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安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进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重点
l.领导干部做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模范。利用职工会“微讲堂”组织开展法律法规专题讲座,每次轮流由一名科级领导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领学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宣传学习宪法法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责任领导:李彪,责任股室:各股室、归口管理部门,完成时限:每季度至少1次)
2.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根据学习情况,组织干部职工举行学法用法考试。(责任领导:张军,责任股室:综合股,时限:年内完成)
3.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通过邀请法律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举行法治专题讲座、法治专题培训、法治警示教育等活动,推动领导干部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责任领导:苗少华,责任股室:党总支办,时限:年内完成)
4.充分利用9月法制宣传月、“”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宪法、国家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责任领导:谭俊,责任股室:保密局、信息综合室,时限:年内完成)
5.利用到挂点联系村委会开展工作之机,采取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赠送法律法规书籍等形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森林、社会保障、教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及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挂点联系村委会村三职干部尊法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并全力支持挂点村委会创建“民主法治村”。(责任领导:张军,责任股室:综合股,时限:年内完成)
6.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为核心的专项治理活动,争创“法治文明机关”。(责任领导:紫学武,责任股室:各股室、归口管理部门,时限:年内完成)
7.在图书阅览室增设一个法律法规书籍、法治刊物专区,通过干部职工捐赠,办公室统一订阅的形式,努力将阅览室建成“法治文化图书室”。(责任领导:苗少华,责任股室:综合调研一股,时限:年内完成)
8.充分利用县委办公室信息综合室信息汇总平台,将我县在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通过信息的形式及时准确上报州委办公室和省委办公厅;充分利用《大姚县信息》《百草岭》《大姚通讯》及广播电视、手机快讯等平台,加强对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的宣传。(责任领导:谭俊,责任股室:信息综合室,时限:年内完成)
三、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把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作为提高干部法律意识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到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制度化和系统化。将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紧密抓好结合,将其融入工作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做到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保障有力。加强对各科室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做到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构建起了上下联动、整体促动、全面覆盖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抓好学习培训,确保普法教育不走过场。根据依法治县办的要求,将法律知识列入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公务员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办公室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事务的自觉性,做学法、守法、懂法的模范。
三是充分发挥工作优势,积极做好全县依法治县工作的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履行“三服务”职能,在服务中学习法制知识,在参与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办公室“三服务”水平,为建设“法治大姚”作出积极贡献。依法治县工作计划(二)20XX年以来,宁津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宁津县XX-XX年依法治县规划》,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显著增强,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逐步加强,公正司法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深化,依法治理整体推进,法律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法律监督工作更加强化,各项事业管理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XX年至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开展依法治县工作,加快和谐宁津建设,对于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依法治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宪法和法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设“三城一基地”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深化依法行政、推进公正司法、健全法律监督、强化法制宣传、拓展法律服务,不断深化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宁津,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幸福宁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工作方向和进程,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及时部署总结工作,确保依法治县规划顺利实施。
2、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坚持服务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落实阶段性工作任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和谐宁津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5、坚持突出重点。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基础,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法治创建为载体,以解决执法、司法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法治宁津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各级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
2、依法行政整体推进,行政行为及其监督更加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公正廉洁执法能力普遍增强,政务公开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4、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宁津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5、法律服务体系完备,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6、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积极推进。
7、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浓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提高依法决策水平。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依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合理设置执法机构,优化执法人员结构,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开,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3、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完善诉讼程序,建立简便高效的诉讼机制。推行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开展社区矫正。逐步推行检察改革,强化监督职能,依法监督司法活动,确保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完善司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推进审判公开和检务公开、警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不断深化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宁津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各项措施,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加强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到XX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80%以上。继续深化依法治校工作,坚持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工作,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厂务公开,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5、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整顿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推动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6、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履行职责,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保证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体系,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未萌状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围绕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大防范、打击、整治力度;围绕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和谐宁津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按照《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县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律素质。坚持把日常宣传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实施,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各部门、各群众团体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党委统一领导依法治县工作,县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依法治县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依法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
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重大问题请示汇报、信息反馈等制度。完善依法治理责任机制,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依法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系统、部门、单位,把学法、用法、执法情况作为考察、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参照兄弟县市情况,将普法依法治理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确保依法治县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实施本规划。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本规划的落实。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和县人民检察院要根据本规划,分别制定实施意见。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实施意见。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规划,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实施。
第二篇:医院依法治院工作计划
依法治院工作计划
—、明确依法治院方向,在医院开展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合法的原则,医院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的政策制定本院的(院规民约),坚持民主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广大干群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使广大干群充分自治,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管理,坚持简便实用的原则,制定本院的规章制定,坚持法律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院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管是谁违反,一律平等对待,党员、干部违反要重罚。
二、抓好依法治院是关键
l、加大普法力度,要想搞好依法治院,必须先抓普法,只有让广大干群学法、懂法,才能不犯法,今年具体宣传农院常用的法律(人民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利用群众会、广播会、宣传栏来宣传,使全院广大职工普受法雨的洗礼,重点突击,学用结合,院两委及院调解委员会抓住纠纷案件公开处理及时总结。
2、紧持院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彻底减轻农民负担。
3、抓住骨干,全面动员,使广大医务人员对依法治院有一个良好的统一认识,医院决定先抓骨干培训班,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广泛宣传宣传依法治院的方针?然后让这些骨干回去做宣传。
三、巩固成果总结经验,平时医院要不断宣传依法治院的成果,把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依法治院不利的方面去掉。每年医院都要开一次依法治院的总结表彰会,只有这样把依法治院才能不断的推向前进。
二OO五年元月
第三篇:村2012年依法治村工作计划
村2012年依法治村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开展依法治村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建设宣传氛围,牢牢把握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和全民学法用法三个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争“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提高。特制定本依法治村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依法治村”建设活动的重要性,把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服务群众的实事来抓。及时调整充实“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依法治村工作目标任务,做到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细化到人,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运转协调有保障。将依法治村工作纳入我村的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年工作计划。与各分工负责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使相关责任人能充分明确各自责任。
二、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组织人员开展对开展依法治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宣传,要求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将依法治村工作纳入2012的宣传工作计划中,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辟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各组及广大群众中宣传依法治村,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意义及内容,充分激发广大村民参与依法治村,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积极性,把依法治村的宣传推向一个高潮。
三、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在村内选拔一批优秀的、素质较高的人员,组建依法治村信息员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治建设方面的知识,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使依法治村,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能深入到全村每个村民的心中,使广大村民能充分响应乡、村的号召,积极投入到依法治村,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中来。并建立有村民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对法治建设活动提出指导意见和监督法治建设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在全村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认识,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在村支两委干部中开展关于政治理论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意识和能力;在广大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及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另外,加强对流动人口等重点对象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水平。
依法治村工作是能否深入开展并扎实做好“平安新集”、“法治新集”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会精心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将各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创建活动得以深入开展。
2012年3月10日
第四篇:依法治企
【提要】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成为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早在党的十五大,党中央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把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文明政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到全党面前。而建设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是首要前提。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在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从工作层面上看,政府工作无论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还是社会服务,它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事关国家、民族的进退兴衰。而行政权力运作总是主动的、单向的,是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的。如果不能全面依法行政,这种权力就可能被滥用,就可能出现盲目,专断、腐败,给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从法制层面看,经过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立法步伐加快、立法质量提高。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并在推进中实现自身由形式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型,是今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三点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第二部分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不断有所提高。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最后总结了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6条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一是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二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三是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正文】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象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依法行政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一切活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保障。政府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政府的领导能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而多年来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国家的权威不是依赖于特定的人,而在于非人格化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保证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统一。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衡量行政管理是不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成为现代社会法制建设发展的大趋势。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
(四)依法行政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专属权力。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支配权,有强制力做保障,容易和获取私利相连系。正确行使,能给民众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满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但同时,权力对某些人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分配社会价值和资源过程中,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行政权的运用加以控制、规范和监督。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正是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良药妙方。只有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注①〕。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加大,保证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一口号的首次法律表述见著于1995年2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全民普法的重点向行政执法人员转移,对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和法制宣传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用法律手段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二是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三是注重政府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开始确立的开创性的标志。我国建立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自《法规规章备案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法规规章实现100%备案。
2.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克服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约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性弊端,由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几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从2000年开始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理,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二是1998年以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先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突出的效果。三是在连续几轮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正在积极进行。推行依法行政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行政监督网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系列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处罚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调阅抽查等制度。既有以综合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察等主要形式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外部监督〔注②〕。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把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和改革执法体制、机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硬着子,努力营造最优效率环境、最佳执法环境和最好服务环境,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有所改善。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依法行政状况总体上已大为改观,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行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还远远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例如,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变成自觉行动,或者把法单纯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法被用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时能想起法的重要,当法被用来规范自身的决策和执行行为时又认为法束缚手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还保留较深的“人治”观念,习惯于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则,也有制度原因;既有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政机关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
2.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凭好恶盲目决策;决策监督不到位,干部对决策的失误很少承担责任。二是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河南邓州市几家执法部门曾召开会议,对向城区护城河倒垃圾的多家饭店下达了“关门搬迁”的通知,结果造成饭店效益受损,差点引起行政诉讼。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决策失误却使政府部门变主动为被动,教训很深。政令畅通也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经济社会事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仍有政令不畅通、职责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仍有不接受监督、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廉洁行政的行为存在,使得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形象。3.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不顺的问题,既有政企不分(行政管理部门办企业),政事不分(一些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又有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缺乏协作的问题,还有部门管理交叉过多,职责不消,甚至“利益型”(即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执法的问题。行政越轨,主要表现为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滥用行政权,乱施处罚,以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行政越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行政机关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现阶段已形成行政监督网络,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乏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生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民主党派的监督流于形式,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司法机关困惑较多,实施自满荆棘不少;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于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的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注③〕。
(三)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经验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依法行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依据。一切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持依法行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进行。5.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
6.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素质的培育,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真正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学的行动。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1.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2.树立权利本位理念。当前我国行政现状中,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行政立法上主要问题是对不同权利主体设定了种种区别待遇,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具有义务本位、管理本位的倾向;行政执法上主要问题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任意侵犯相对人的权利。衡量良法与恶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权利本位要求,良法才能得到普遍的服从。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求政府在立法中,要制定有利于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法,在执法中要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成效,使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
3.树立社会和市场自治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权力的界限,是规范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2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政治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取代市场、国家包办社会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趋于解体,市场取代政府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社会主体的经济自由和社会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家逐步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控制,正在实现由一个经营者向公共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和一个相对于国家的市民社会已初步形成。然而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过渡并未最终完成,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另一方面一些阻碍市场经济的因素尚未被清除,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过分干预社会、包办社会的局面,影响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扭转上述局面,树立市场、社会自治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府政治文明的建设。4.树立程序法治理念。程序法治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树立程序实体并重理念符合现代行政的发展趋势〔注④〕。当前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法典,仅有行政程序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只有少数几个执法领域有较为完善的程序规定如行政处罚领域,程序的缺乏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以外,最主要原因还是程序意识的谈化,过分强调实体的法治,忽视程序的法治。程序的缺位是目前法律实施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推进依法行政最有效、最直接、阻力最小的途径莫过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制定《行政程序法》,通过程序的公正透明最大程度地消解直至纠正实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行政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保障依法行政各项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反映和协调机制,使依法行政更贴近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最终使依法行政事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为法治和宪政达下良好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且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程序能够保证我们的依法行政获得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正当性,在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稳妥地、和平地实现相互对立的各种利益之间、实体目标和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应以实施这部规范政府行为的大法为突破口,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原则,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从法制、制度上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严格限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权限,自觉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2.坚持行政许可原则,加快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对需要由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内容〔注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政府信用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促使行为规范,办事效率提高,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扯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严格行政许可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注⑥〕。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时限、步骤、形式、顺序作出行政行为,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复议机关及审判机关的支持。各行政机关要结合实际,对本机关实施的执法程序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分类细化,确保按程序作出行政决定。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1.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必须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置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执法单位要把法律的、行政的、群众的、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机制,综合性地加以运用,建立起监督的工作秩序,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治理违规执法现象〔注⑦〕。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行政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执法责任体系、目标任务体系和评议考核机制,彻底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机性、任意性,统一制定履行各执法项目时的法定程序,规范标准要求,建立制约机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败诉率。
3.落实错案追究制度。要坚持重证据、有错必究的原则,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减少和防止行政执法过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是采取规范性文件备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常规性的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手段强化政府法制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是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保障。要把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到人。要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杜绝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者、只考核不奖惩或者只奖优不罚劣。政府法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对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总而言之,重视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大力实施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我国进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只要在依法行政中尽快挣脱由自身缺陷带来的阻碍,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就一定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并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五篇:依法治企(精选)
依法治企,创行业一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为营造良好、稳定、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为企业指明了“依法治企”的方向,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企业既是法律法规的重要实施者,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依法治企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基础。
神华宁煤集团大武口洗煤厂是西北最大规模“主焦煤”加工基地,为了能够在新形势下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管理,壮大企业规模,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处理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步入依法治企、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焦精煤洗选加工基地”做好扎实有效的工作。
作为一个大企业,做好依法治企,应该对“依法治企”有全新的认识。
首先,“依法治企”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企业要想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企”,并且应该是企业自产生到消亡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依法”进行,违背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就应该受到严惩。
其次,“依法治企”是企业维护权益的根本保障。企业只有在法律、规章规范的框架内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脱离法律的约束就不会得到保障。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如果其获得利润最大化不是在法律法规约定的范围内,如非法集资、贩卖毒品等取得,就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相反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三,“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企”,违背“依法治企”,如不正当竞争,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企业就很难发展下去。“三鹿”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从奶业大王到破产,就是没有做好“依法治企”,对社会及公众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神宁大武口洗煤厂对“依法治企”有了全新的认识,组织全厂员工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让每位员工都懂法,知道依法治企的意义;“依法治企”在于人,只要将各项法律法规推广到每一位员工,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依法治企”应做到以下各方面内容。
首先是“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讲究法制化,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无视内部的规章制度。领导在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必须在赋予的权限内进行决策,不能越权行事。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在集团公司授权的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后,无视证监会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由于错误估计,造成中航油巨亏。该事件的发生就是领导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制,越权行事所造成的。
其次是“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就会无规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规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内部和市场需求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与之相冲突或矛盾,否则规章制度将无效。目前,有些企业的规定,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与法律原则不相符,还有的规定不够规范。其次要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既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利益,不顾及员工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只强调员工的利益而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就会失去约束力。最后要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规章制度不是摆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进行贯彻和实施。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构筑起依法治企的防护屏障。
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一要加大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教育宣传力度。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不能局限于领导和有关人员,应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宣传。应对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教育。2014年12月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在厂内以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如漫画、图文等方式,使员工自觉接受和维护各项法律规章。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要全方位进行宣传和教育,领导带头遵守,普通员工才能认真服从。
二要坚持常抓不懈。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教育宣传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常态机制,不能“一股风”式宣传教育。只有实行常态机制,领导和员工们才能从不知到略知,再到熟知,在熟知的情况下,领导和员工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减少或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自觉加入到“依法治企”的队伍中来。
三要将宣传教育与考核相结合。为保证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次教育结果进行总结,对遵章守纪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违章违纪人员进行处罚,保证考核奖惩机制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懈努力,做到人人都知法、人人都遵章、人人都守纪,才能保证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使“依法治企”深入有效地贯彻落实。
“依法治企”成为企业文化有机组成,不断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日本企业界流行一句警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司,必定是企业文化水准高的公司”。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上层建筑”,起到主导作用,它是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管理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内的综合反映。神宁大武口洗煤厂是有着45年历史的老企业,也是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在困难中坚持前行,也在坚持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精心打造焦精煤品牌优势,是我厂一惯坚持的经营理念之一”。得到全体员工的衷心拥护,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
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其核心就是管理理念的正确调整。因此,“依法治企”就是要应对这种新变化、新挑战,争取主动调整,谋求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要通过逐步的推行,使之成为我们优秀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企业文化去凝聚力量,去规范行为,去解决问题。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神宁大武口洗煤厂将坚持“依法治企”,从领导到每位员工,从工作中点点滴滴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全面树立“依法治企”的工作理念,为按照行业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不断做大做强,为打造“国内一流焦精煤洗选加工基地”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