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事业管理》各章知识点完全归纳(电子版)
《新闻事业管理》各章知识点完全归纳
第一章
●新闻事业具体社会功能表现为:发布新闻、宣传鼓动、反映民意、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推销商品.●新闻单位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新闻单位所拥有的物质技术手段,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尤其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要素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知识产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履行社会功能,有赖于各新闻单位所拥有的物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作用.有赖于各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更有赖于搞好新闻单位的管理.●国营媒介以法国为代表.在1984年以前,法国的三家电视台即电视一台、电视二台、电视三台都由政府直接控制,编辑方针由政府决定,经费由政府提供.●公营媒介以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电台、电视台为代表.●在名义上,公营媒介强调对政府负责,不受政府控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事实上,公营媒介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负责人由政府首脑任命,视听费由政府代收,成为半官方机构.所以,公营媒介本能地偏向政府,维护政府的立场和主张.公营媒介的收入主要依靠视听费,没有广告收入或广告收入极少.●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以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NBC、CBS)、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BA)、日本民间放送联盟等为代表.西方各国的报纸,绝大部分是私营的.资本家投资创办的各类媒介机构实际上都是资本主义企业.●1827年,第一份工人报纸《雇工机工辩护士报》在美国费城出版.●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在新闻部署召开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就提出了报纸企业化经营的方针.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新闻事业管理的交叉学科性质: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新闻产品是新闻机构从业人员的劳动结果,它以实体样式或物质形态存在,具有信息传播效用,能满足人们知晓外部世界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精神需要。●认定商品的标准。
1.该物品是否具有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生产该物品的劳动是否也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是否可以通过生产该物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该物品的价值量 4.是否可以用价格的形式来表现物品的价值。
●美国报社经常有一个所谓的”执行总编辑”,负责管理购买新闻的事务.●怎样看待美国支票薄新闻现象?
1.在美国,法律允许记者对消息来源保密,一些因职务之便而了解隐情、掌握机密的知情人向记者出卖新闻线索、新闻材料,由此记者获得的新闻线索和新闻材料,称为支票薄新闻。2.支票薄新闻的商品买卖是资本主义社会官场腐败,新闻界卑污的一种表现,3.是一种超经济形态的商品,当然不足为训。
●对于新闻事业管理学来说,完全有理由把报纸认定为一种商品.同样道理,新闻产品的其他表现形态也是商品.进一步考察表明,新闻产品的出售形式还远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单纯,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新闻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双重出售方式.●新闻版面的出售对象是读者,广告版面的出售对象是广告主。双重出售方式:它是指新闻机构以一方面低于成本价格,甚至免费赠送,同时按价格原则向广告客房出售广告并获得利润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特经营模式.●价值原则:在这里指的是按广告客户预期能从刊播广告上所得到的促销效果,即广告版面预期的信息服务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出售价格.●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产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怎样进行的?
依靠向广告主出售广告时间所获取的收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向受众提供新闻和娱乐节目降低到零,既完全免费
广告主购买报纸版面(时间),通常要向新闻机构支付较为昂贵的费用,广告版面的价格通常不是按照成本原则,而是按照价值原则确定。
●为什么对新闻机构来说,出售新闻和出售广告二者同等重要?
1,两业并重,不仅是新闻机构全面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需要(社会功能:发布新闻、鼓动宣传、反映民意、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推销商品6个方面)也是新闻机构建立、健全维生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新闻机构的广告收入不能单纯看做是同广告经营直接有关的广告部门工作人员劳动价值的体现,记者、编辑、播音、主持人的劳动,新闻机构的发行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劳动,都参加了媒介传播网络的建设。也都参与了广告价值的创造
3,新闻版面(节目)的质量是确定并实现广告价值的基础,广告价值的最终实现又反过来能够促进新闻版面质量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建新闻机构“双重出售”良性循环的维生机制。●新闻产品的商品性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新闻产品商品性的最大特点是“双重出售”,除此之外还有: 1)使用价值的不确定性。(新闻产品是精神产品,不同人使用价值不同 2)价值保持期限的短促性。(保值期限只有一天)3)一次性生产,一次性消费。
4)推销范围有限。(超出范围很难推销)5)参与性强。
●在新闻事业管理中承认新闻产品的商品性,同新闻工作中新闻”商品化”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容许把”商品性”与”商品化”混淆起来.●怎样看待新闻的商品化? 承认新闻产品的商品性,同新闻工作中“商品化”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承认新闻产品具有商品性,是为了给新闻事业管理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是为了促使新闻机构自觉运用商品经济的规律来加强自己的维生机制。
而新闻商品化是指新闻工作中无视社会效益的存在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新闻商品化的本质,是将新闻机构变成为利润而运转的机器,新闻从业人员变成为新闻谋私的无耻“文侩”。新闻工作商品化的堕落行为,是我们坚决加以反对,也绝对不能允许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杜绝新闻工作商品化行为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保证: 1我国社会主义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是国有制单位,从所有制上保证其不致沦为少数人的牟利工具
2****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质,克服商品化的政治保证。3某种意义上,新闻机构与受众的关系可以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一个侧面。不受群众化的群众基础。
●在我国创办报纸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确定的能切实担负领导职责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 有符合法律规定,体现一定程度专业分工范围的编辑方针 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编辑、记者队伍 有与所办报纸规模相适应的创办资金、场所、出版与印刷条件以及维持报纸正常出版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报业行政管理的原则:
1,报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二为”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知识和信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报纸不得刊载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有关反律法规的内容
3,经批准登记注册后的报纸,不得擅自改变编辑内容和方针,不得擅自转让其刊号和出版权
●报纸经批准之日起,60天内不办理登记手续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正式报纸在出版过程中,连续3个月不出版的,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广播电视建台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有必要的场所。符合国家的广播电视建设规划和技术发展规划。●教育电视台只能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设立。
广播电台、电视台变更台名、台标、节目设置范围或节目套数,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
●我国国家所有制单位的三种类型: 行政单位(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
事业单位(即各类文化、教育、出版、卫生、体育、科学、地震、海洋、通讯和广播、文物及计划生育等单位)
企业单位(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支出,取得利润,并向国家交纳税金的单位)
两种经济管理形式: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制,企业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1921年,8月上海,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劳动周报》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广播事业始于创办于1940年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由新华社领导。●1954年8月,中宣部下达《关于统一和加强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报社、杂志社、出版社企业管理的指示》,明确规定报社实行企业管理.●为什么新闻单位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 答:1)新闻单位是从事报纸生产的经济实体.具有与一般加工制造业相类似的特点 2)新闻产品是商品,新闻机构从事的生产是商品生产.3)新闻单位所从事的商品生产是全面满足整个社会广泛而复杂需要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新闻单位具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资金积累的能力,新闻产品生产力可以成为我国社会总生产力的构成部分.●新闻单位的企业化管理主要是指报社而言的,新闻单位的创收则主要指电台、电视台而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应该成为新闻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原则.●经济效益中的”效益”同社会效益中的”效益”有着不同的含义.后者指的是实际的效果、实在利益;前者则另有其作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专门术语的特定含义.●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新闻单位,所有权仍属国家.●怎样看待有偿新闻现象? 答:1)”有偿新闻”一类的腐败现象,从表现形式到实质性原因都同官场的腐败现象相类似,这是因为目前新闻机构还实际具有,或者普遍被人们看做具有某种”新闻特权”或行政影响力的缘故.2)新闻单位实行完全形态的企业化管理,下可以有效杜绝这类腐败现象.3)因为,在商品经济充分发育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代号自然人同新闻单位的关系,应是货币商品交换的正常经济关系.4)当然,就新闻单位自身而言,严格实行自律,奉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是制止各类腐败现象发生的最为有效的内在免疫机制.●编辑过程是新闻产品生产的核心.●报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
1,平稳起步阶段。标志: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2,危机催动阶段。1985年的报业经营危机
3,多头推进阶段。1988年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行政工商管理局出台《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
4,全面加速发展阶段。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
5,报业集团建设阶段。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集团化经营是我国新闻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1978年5月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98年,经广东省委批准,广电厅组建广东广播电视集团公司。
●现代社会的大经济的特征: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
●新闻单位是一个新闻企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因此就自然地能掌握商品信息化和市场信息化的有关规律;新闻单位必须学会运用商品信息化和市场信息化的有关规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一般来说,当然应具有强烈的新闻信息意识;而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者,还更要具有强烈的商品信息意识和市场信息意识.●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关于《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予以上述定义.●信息产业将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以传播新闻信息与商品服务信息为使命的新闻业,无疑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对新闻业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新闻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1)从市场需求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必然对信息交流的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是发展的原动力,知识经济必然会给新闻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服务范围更为广泛,发展空间更为广阔;2)作为一种信息服务产业,新闻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形成互动,飞速进步的信息技术使新闻媒体采集、加工、传递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获取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手段更为多样,传播新闻等信息更为快捷、及时、准确,传播过程的信息损耗进一步减少,新闻业的双重出售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发挥.挑战:
1)信息尽人皆知将重新定义新闻业经济的内涵.2)以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因特网,将使传统媒体面临极大的挑战.3)全球化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媒介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向目标受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是新闻业经营的根本出路之所在,信息服务获取的收入在新闻业经济中将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匮乏问题已不复存在,信息服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如何选择信息、检索信息,提供关于信息的信息服务将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当.●信息经济的结构。(新闻业的信息经济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对第四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77年,出版了《信息经济》的专著。他将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次信息部门与第二次信息部门(原级与次级)第一次信息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承担着五个方面的信息经济职能。
1,向信息市场提供提供信息产品。知识产业与开发产业、信息流动与传播产业 2,随市场信息进行经营。一般信息经营产业、风险信息经营产业
3,为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活动提供给基础设施。信息处理与传递服务产业、信息载体与信息机械制造
4,对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活动实施政府管理、提供国家支持。政府信息管理活动产业 5,为上述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活动提供支援设施。信息活动支援产业 第二次信息部门包括除从事信息管理活动的政府部门以外的其它政府部门,以及不属于第一次信息部门的各产业部门中的管理部门。
日本的“信息产业”不包括第二次信息部门和4、5,它又分为: 信息技术产业:机器、软件、媒介提供产业
信息商品化产业:报道产业、出版产业、数据库产业、咨询、代理人、教育产业 ●新闻业在信息经济只的定位。
在波拉特的分析体系中,新闻业是第一次信息部门中的信息流动于传播产业的一个行业,它的信息经济职能是向信息市场提供新闻信息产品。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的分析体系中,新闻业是信息商品化产业中的报道产业的一个行业,它的信息经济职能是提供报道新闻的商品。
新闻业在信息经济中的定位,是新闻业从事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活动的实际立足点,也是新闻业发展多种经营活动的最佳切入点。
信息经济是新闻经济活动的直接背景,是现代化大经济中的一个部分,信息经济的发展要在现代化大经济的大背景中展开,因此,新闻业经济从深层次上来说,归根到底,也要以现代化的大经济作背景。
●信息劳动者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人员? 答:1)工作成果为信息产品的人员。科学家、教师、编辑、记者、律师
2)搜集、处理并经营市场信息的人员。调查员、计量员、秘书、出纳员、中介人 3)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的人员。保管员、安装员、维修员
●从信息经济的观点来看,所有的固定资产可分为:信息资本和非信息资本
新闻单位的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的特点可以描述为:信息劳动者(0.9)信息资本(0.8)占了绝对的多数
●新闻业经济中的无形资产。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影片版权、发行权、专有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权、商誉等。●我国新闻业所享受到的优惠。1,首先在于管理体制上,“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一个极具弹性的管理体制。2,在邮政发行上。
3,在税收上,国家对宣传文化企业的的优惠,不是表现在税率上,而是对这些企业所缴所得税上。
4,给新闻单位提供较为方便的取得贷款的机会。●新闻单位为什么要有稳定的、充足的经济收入? 是新闻单位实现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条件.1)只有具备稳定、充足的经济收入,新闻单位才能补偿功能输出过程中的资源耗费,才能不断补充、更新物质技术手段,以更大规模、更高不平实现新的功能输出.2)新闻单位从业人员通过为新闻单位提供劳务、获取报酬,来实现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现发展.3)只有具备稳定、充足的经济收入,新闻单位才能合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报酬,发展集体福利事业,改善各个生产环节、生产岗位上的劳动条件.第二章
●党委会领导下的总计编辑负责制:就是新闻单位的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总编辑领导编委会具体执行党委会的各项决定,其他与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相同.●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要完成的工作,不断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然后再依据这些各不相同的业务工作,设置相应的部门,并同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
●新闻单位:是以采集、制作、发布、经营新闻为主要业务的各类组织机构的总称.●报社:是采集、编辑并以报纸作为媒介向一定区域的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大众传播机构。
通讯社:专门收集和供应新闻的专业机构。“消息总汇”
广播电台:采编、制作并利用无线电波向一定区域传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机构。电视台:是摄录、制作并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播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机构。
新闻杂志社:以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为主要业务,以杂志为刊载形式的大众传播机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是以采集、制作新闻影片和纪录电影片尾主要业务的大众传播机构。●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简单地说就是新闻单位内部领导层的职责分工、权力划分、机构设置等的制度和规定的总称.●为什么领导体制是决定新闻单位效率的重要因素?(领导体制的重要性?)
答:1)合理的领导体制不公会提高领导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领导功能,而且还会使整个组织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2)反之,领导体制不合理,领导层内部权责不明,甚至争权夺利、互相掣肘,必然会降低领导效率,最终失去效率,导致整个新闻单位陷入瘫痪状态.●新闻的领导体制一般可分为几大类别? 答:1)一长制。又称独任制、个人专责制
特征是领导权力,特别是决策和控制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最高领导者手中.一长制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商业报纸中比较常见.优点是: ①权力集中,责任明确;②领导程序简单,决策迅速.有利于统一组织采编与经营活动;有利于调动领导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新闻单位抓住时机,迅速决策。
缺点是:①难免因考虑不周或精力不足而导致导致决策失误;②容易发生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的问题.一般适合规模比较小的新闻单位.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集体领导制.其特点是新闻单位的领导权,特别是法定决策权和控制权由两个以上的领导者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委员会制下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个领导集团.新闻单位的委员会主要有:编委会、社委会、董事会等,在我国,还有党委会.优点是:①有利于集思广益、②有利于避免权力过分集中造成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个人专断的现象;③有利于领导人才的培养.缺点是:①权力分散,不利于集中统一领导 ②集中决策的程序比较复杂,空易造成扯皮现象;③集中决策之下,还可能导致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情况.3)双轨制.指将一长制与委员会制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将决策分为 一般性和重大决策 ●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我国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大体而言,可分为委员会制与双轨制两大类.委员会制一般是实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负责首长的名称,可以是社(台)长或总编辑中的一个,也中以是社(台)长和总编辑双首长。双轨制在我国有特殊的含义,特制(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基本类型有: 总编辑负责制。主要表现为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实行的管理模式。编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就是新闻单位的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总编辑领导编委会具体执行党委会的各项决定,其他与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相同.社(台)长负责制。两种: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党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
社(台)长、总编双首长负责制。一般是党委会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双首长制。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又称”双轨制”.社(台)长是新闻单位的最高行政首长.总编辑和编委会只负责新闻单位的编辑方针、报道计划、具体编采业务的组织和实施.总经理和经营部门只负责新闻单位的经营.优点是:实现了编辑业务与经营管理相分离,责权分明,可操作性强,●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意义是什么? 答:1)就新闻单位来说,机构设置就是依据各种媒体自身的不同特点,将其在实现”双重出售”功能时所需的各个工序组合为不同部门,并确定它们不同的职责与职权过程.2)新闻单位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新闻产品的数量与质量.3)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不公是确保其自身对外输出功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新闻单位作为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闻传媒系统而存在的保证.●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对组织的发展的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答:1)有利于维护组织目标的统一性;2)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3)有利于保证组织机构的权责一致;4)有利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的原理可表述为: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与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性,避免多关指挥的现象,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行以贯彻执行.根据这一原理,上级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下达,不许发生越级指挥现象,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并只向一个上级汇报、负责.5)有利于保证组织的精干高效运转.●组织机构设置为什么要保持职责和职权基本对衬? 答:只有职责,没有职权或权限太小,则承担职责的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受到束缚;相反,只有职权而没有任何责任或责任小于职权,将会导致滥用权利和瞎指挥产生官僚主义.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能保证权责统一.●任何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把精干高效放在第一位.●部门化是建立组织机构的首要环节或基本途径.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实质上就是部门化的开展过程.●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是部门化的开展过程,它的好是什么? 答:1)有利于通过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上下级关系来明确责任和权力;2)有利于整个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和控制;3)有利于对不同的部门工作规定不同的政策,使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开展工作.●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化原则有哪些? 答:1)职能原则.优点:比较合合乎逻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具体来说,这种方法能够把技能相同的人集中工作,提高了专业化程度,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且简化了训练工作;强化了专业权利的集中,有利于组织上层加强对组织整体活动的控制。缺点: ①容易造成职能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障碍;②组织首脑往往成为组织中矛盾的焦点,负担过重;③由于各部门过于专业化,也不利于整体通盘负责的首脑人才的训练、培养和选拔.2)产品原则.优点:有利于采用专门化的高效设备和专门化的个人技能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使产品生产或销售过和的全部活动协调一致.缺点: ①具有”总经理”素质的人才缺乏;②两级管理带来管理费用的增加及某些管理工作的重复;③如何保证上层领导对全局的总体控制,避免由于各产品部门的自行其是导致组织整体瓦解的危险,也是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3)位置原则。即地理位置原则。优点: ①能够鼓励务们置负责人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政策和战略,并有望取得区域性的成功;②由于各区域的负责人可以及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决定,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成本,③有利于为组织整体分担风险,④有利于训练具有通盘领导才能的组织首脑.缺点: ①首先物色在地区上能担负起”总经理”职责的人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很大困难;②按位置划分会造成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某些职能上的重复,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③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易处理;④有可能使总部对区域失去控制.● 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一般划分为三大部门系统: 编辑(业务)部门系统、经营(管理)部门系统、行政(党务)部门系统.编辑部门系统负责新闻编采业务的综合性专门机构。通常设以下部门:总编室、评论部、群工部、国际部、记者部、经济部、政法部、教科文部、理论部、文体部、农村部、摄影部.经营部门系统根据业务类别,通常设以下部门:财务处、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印刷厂、物资处.行政部门系统,党建后勤工作。通常设以下部门:办公室、机关党委、纪委、人事部、保卫处.●我国新闻单位现行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答:1)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长期以来都是“意识形态媒介”,隶属于党的各级组织宣传系统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的人、财、物及其他资源按行政方式配置,和行政单位以一一对应。2)等级森严、层次过多。有关部门对新闻单位的管理也多采用行政手段、机构庞杂、手续繁多。
3)单一型媒体格局.表现在:媒体品种的单
一、经营的单一
●逐步实行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的双轨制,是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1994年2月,经广东省委批准,羊城晚报社首先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逐步加大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以适应新闻单位向新闻集团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为什么说逐步加大按照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以适应新闻单位向新闻集团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
新闻集团公司是与一般企业公司有着重大区别的公司,新闻产品是特殊的商品,但是我们绝不能回避新闻集团是公司,新闻产品是商品这一实质问题。
集团化经营是我国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行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按照产品原则组建部门,并加大其数量,以适应这一趋势
从我国新闻单位机构设置的现状来看,也确实应该加大按照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
第三章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活动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务和要求、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新闻采访与一般采访又有不同之处,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新闻采访活动具有公开性、广泛性,新闻采访就是要选择政治上重要的、涉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的、大众关心的,有一定趣味的事实。
2,新闻采访具有时效性和专业性,需要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来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为了“真实”,要了解、选择、追踪,需用专业。
3,新闻采访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记者活动具有独立性、灵活性、(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家)
●编辑工作是把握报道方向的统筹决策。编辑的决策按层次可分为三种: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战役决策.●制定编辑方针是编辑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办台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对报纸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是编辑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受众群;确定报道的内容;确定该媒体的水准;确定该媒体的风格.●编辑工作是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的主要职责就是把关.●编辑必须把好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和技术关.●新闻采编工作的四个特点有立场要正确、信息量大、加工要好、传递迅速.●现行采编工作的管理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专业部为中心、以版面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两种构架.●简述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答: 即按照新闻内容的专业性质来设立部门,进行日常的采编工作的一种管理机制。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机制,一般报社仍常用。报社的编辑部门一般与我国党政部门的设置对应。优点:1)有利于记者和编辑迅速地了解和熟悉与所负责专业有关的情况;2)便于采编工作者在该领域发现与该专业有关的有新闻价值的新事件和新问题;3)便于提高报道质量.缺点:1)限制了采编人员的活动领域;2)使”有偿新闻”和不正之风得不到根本纠正;3)业务采访分式太细太死。4)由于编辑部门条块分割的板块结构,形成各自为政.”信息割据”的局面.●以版面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即以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版面为中心来组织日常采编工作的一种管理机制,以版定部,以部定人。各部门实行采、编、通、校、摄、美工和出版一条龙,每一个部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小编辑部。这是一种按新闻规律设置报社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是新闻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
优点:1,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所造成的采访报道的行业分隔,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性,提高了采访的机动性。2,有利于杜绝“有偿新闻”现象,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编辑部门条块分割的板块结构,有利于记者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取和传播新闻,有利于采编人员在统一的价值标准下进行竞争,最终有利于提高办报质量。
缺点:在短时间内,记者无法做到对某一专业的十分熟悉,报社很难培养出某一领域的专家型记者。
●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动作策划”.●狭义的新闻策划:又叫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即采编人员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新闻编辑部门在一定时期组织报道的设想和规划。
●简述新闻策划的意义.答:1)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掘新闻价值,突出报道主题.2)新闻策划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3)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4)新闻策划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简述新闻策划的操作有怎样的一些流程.(操作要领)答: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2)拟定报道设计方案.3)初访方案与保证措施.4)信息反馈与目标校正.5)效果检验.●新闻报道在时间性问题上的要求已由TNT(即今天发生的新闻今天报道)发展为NNN(现在发生的新闻现在报道).确定报道思想要把握两条依据:报纸的编辑方针、特定时期的社会需要。●报道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1,组织部署阶段 2,实施推进阶段 3,结束和总结阶段
●对大型体育活动的报道组织以组合式的方式为主.●重大报道活动的题材往往十分重要,要想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报道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以报道者、报道对象、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以及受众的反馈为依据,不断地对报道计划加以调整.●组合式报道组织:是指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以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扩大媒体的影响力.●重大报道活动的组织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在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其工作要领是什么? 答:1)明确报道思想和报道方针.明确报道任务,部署工作周详,责任到人,使每一个采编人员心中有数。
2)讲究协调,打”配合战”.充分调动所有参加报道活动的采编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打有准备之仗,力求作到“及时、准确、全面、充分。” 3)在报道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创新.即在报道内容、表达形式和表现形式上都力求创新,让读者喜闻乐见。
4)不断地对报道计划加以调整.●新闻策划与报道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答: 新闻策划与报道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不可以分割的
1)如果只有好的报道策划,而没有有效的报道组织加以实施和贯彻,就不可能有好的报道效果.2)另外,没有好的反馈机制,就无法对已有报道计划和组织方案进行调整,使原有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就无法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事态的发展.第四章
●对报社印刷生产的基本要求?
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复制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于机器设备,依赖于印刷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报社印刷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报纸印刷技术实现了从 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改造.“冷排”技术用电子计算机取代了繁琐的人工排字拼排等工序,因而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实现冷排胶印技术改造后的报社印刷厂生产过程的根本变革是:从“印”、“刷”并重到以“刷”为主.●“印”的环节是由编辑部门与印刷厂共同完成的,在印刷厂的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不大了.“刷”指油墨的传递,是新闻信息物化为报纸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印刷厂的生产过程中现在已占有压倒夫分量的比重.印刷厂的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成本管理等项管理现在主要是针对“刷”的过程而言的.●报纸的印刷生产过程分为制版、印刷、分装三个阶段。
●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 通常有三种情况:
设计生产能力 是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规定的生产能力,一般以最大产量表示,他在编制长期计划和对比分析时使用(在编制长期计划和对比分析时使用)
查定生产能力 是在企业设计资料不全,或在经过重大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在为了弄清企业生产能力的进行调查工作后计算出来的生产能力。(这个指标通常以某时刻的设备状况为依据,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使用)
计划生产能力 是指企业在编制年度计划确定的生产能力,这需要把计划期内的设备增减状况考虑在内,并且要考虑到计划期内各种技术设施对生产能力提高的效果。
计划生产能力是以设计生产能力和查定生产能力为前提的,是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生产计划:是对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工作的质和量的预期。●简述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与组成。
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大小
二、实际加工定货的数量与技术要求
报社印刷厂的年度计划有三部分组成:1本报下达的报刊印刷任务2承接外单位的报刊印刷任务3非报刊类的印刷任务 ●简述企业生产能力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1企业生产能力小于社会需要。(对企业有利,应研究如何挖掘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2企业生产能力等于社会需要。(罕见)3企业生产能力大于社会需要。(重点在于仔细盐九市场动向和订货者的技术要求,根据市出需要努力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争取获得更多的印刷生产任务)●在努力提高生产能力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加强改善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的进行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人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优化企业的管理能力。
●(名解)报纸印刷质量:是将报纸作为“制作印版、传递油墨”的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的成品来对待的报纸印刷品质量。
报纸印刷质量主要体现在:易读性、真实性(图片)、美观性、●从1990年6月1日起,报纸行业组织开始在全国进行报纸印刷质量的经常性评比工作。●各报社印刷厂改善质量保证体系于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有哪几种基本情况?
一、重视技术改造。很多报纸都引进了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的装备来保证每天出版大量的报纸。
二、加强报纸印刷过程中各工序的管理。
三、重视印刷技术工人的培训。近年来,不少报社对印刷工人进行分批培训、考核、重点培养,吸收有文化的工人,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印刷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加强对报纸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说,必须做好哪几项基础工作? 答:一,确立质量目标。二,制定全面的质量规划。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措施有:1)充分发挥中层管理组织的职能作用,落实质量责任。2)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
3)质量考核要奖优罚劣。4)维护保养好机电设备。5)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培训工作.●报纸的产量以“千印张”为单位.●报纸单位成本(每对开千张的出报成本)=出报成本/报纸总印量(千印张)报纸的单位成本,集中反映了报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报纸单位成本的因素:
一、报纸的期发分数。
二、报社职工人数
●降低报社印刷厂成本的途径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一、事前控制。事先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对印刷厂的设备、机械、纸张、油墨等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作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依据。
分两种:1.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各种成本控制制度。(通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和浪费的发生)
2.在产品投产前,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成本。(从产品设计开始就提出了对产品功能和目标成本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功能过剩、成本过高的问题,把技术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
二、事中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当时或成本形成以后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按照计划和制定的标准对将要发生的偏差进行纠正,防微杜渐、控制及时。
三、事后控制。在产品成本形成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活动,目的在于将实际执行的效果与标准或定额成本进行比较,将发生的差异加以分析,及时查明原因。成本事后控制着眼于未来工作的改进,杜塞不合理支出和损失浪费的重新发生。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续。●从提高工人的技能以及更新改造设备机械着手,是降低报纸成本的根本途径。●新闻纸是生产报纸最主要的原料,通常占报纸生产成本的50%—80%。
新闻纸:俗称“白报纸”,通常是以80%以上的机械木浆和20%以上的化学木浆混合制成,新闻纸也有以甘蔗渣浆、竹浆为主要原料的 新闻纸厂是报社最重要的经济协作单位.●用纸管理在报社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新闻纸是报社能够按时出报、出好报的基本保障。报社必须按计划储存一定数量的新闻纸。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新闻纸比较匮乏,各家报社千方百计地购买新闻纸,为按时出报,及时报道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准备了物质基础。●如何正确实当地采购新闻纸? 在报纸生产过程中,必须编制新闻纸的生产计划,确定新闻纸的采购数量。准确计算采购量,可以合理占用资金,为报社创造经济效益。一般来说,计划期的物资实际采购量,并不等于计划期的物资需用量,这是因为在计划期的期初和期末,物资的储备量不等。在计划期初,物资储备太多,超过了正常周转的需要,占用和积压了流动资金,需要在计划期末把储备量减下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库”。在这种情况下。计划期末的物资储备量就应小于期初,物资的实际采购量就应小于计划期的需用量。
相反,如果期初的储备太少,不能满足正常周转的需要,则计划期的实际采购量就的大于期初的储备量。多的部分是用来增加储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库”。在这种情况下,期末的储备量就会大于期初的储备量。计算新闻纸实际采购量的公式如下: 实际采购量=需用量+期末储备量-期初储备量-可回收利用量
期初储备量=编制计划的实际盘点数(库存)+期初的到货量-期初前的消耗量 在供求关系不太紧张,供过于求时,期末储备量=全年储备量的17% 在供求关系紧张,供不应求时,期末储备量=全年储备量的25%-35% ●论述国际新闻纸市场的基本情况。
新闻纸是生产报纸最主要的原料,新闻纸厂是报社最重要的经济协作单位。
全世界新闻纸生产能力,2000年的估计数是4143万吨,而同年市场需求的估计数是3714万吨,产能与需求的比例是1:0.896,总体上成供求平衡,供略大于求。新闻纸的主要生产国是加拿大、美国、北欧。共占世界的51%,美国即使新闻纸生产大国,也是新闻纸的消费大国,加拿大、北欧则是国际新闻纸市场的主要供货者。新闻纸的价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是上升趋势,90年代中期曾出现连续几年的下滑,到世界之交又有回升的势头。
●怎样理解报纸印刷,质量的易读性? 答:1)印刷完成的报纸必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省时省力.2)一般情况下,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在正常光源下能够顺畅地阅读报纸的内容而不觉得眼累.第五章
●我国报纸发行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中以分为两大类:无偿发行(街头赠阅、邮寄赠阅,在创刊或改版初期,用于促销与宣传)与有偿发行(订阅送报到户、零售随机送达).订报对报业经营者来说是最好的发行方式,可以先期获得大笔流动资金,且发行量稳定。●零售,由报社发行部门向报刊零售点提供报纸,由报刊零售点一份一份的销售给读者。没有销完的报纸,报社有责任收回。好处:可以省去一部分投送入户的费用,减少发行支出,同时也可以通过发行量来了解读者的兴趣所在,及时调整编辑方针。短处:发行经常受市场影响,销售量极不稳定。
●大众传播机构是以信息产品的”大量”生产为特征的.●简述报纸星网的三个层次。正是通过报纸发行,报纸与读者之间才能形成网络联系,”发行网”是报纸是星网的第一个层次.有了发行网,才会有第二个层次上的报纸星网,即”传播网”.传播网的建立,体现了报纸发行在报社传播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报纸是以第三个层次上的”讯息送达网”的身份执行广告传播的任务。广告客户之所以要购买报纸的广告版面,并不是想利用报纸版面的“刊发”功能,而是想利用报纸型完过的“送达”功能。
●广告传播功能表现不明显的报纸称为”双重出售”发育不完全的报纸, 新闻传播是其主要功能或全部功能,只需达到第二个层次”传播网”.主要是”观点报纸”和”上层报纸”。广告传播与新闻传播功能表现得都比较明显的报纸称为”双重出售”发育完全的报纸。要达到第三个层次——“讯息送达网”。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报纸的普遍生存状态,是我国报纸及至整个媒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现”双重出售”,其核心问题是报纸所拥有的读者数量。在关发行量的统计指标主要有:期发行量,月发行量,季度发行量,年度发行量,年度平均其发行量等。
●报纸发行量并不等于读者拥有量,只有读者拥有量才是报纸经营状况的试金石。报纸发行量并不等于读者拥有量。读者拥有量对报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报纸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量化指标,同时了是报社确定报纸定价、广告定价和广告客户选择广告媒介的重要依据。
●为了较为精确地统计出报纸的读者拥有量,有必要区分以下概念: 1)总发行量与净销售量.2)自然销售量与强制销售量.3)重复销售量与重叠销售量.4)核定销量与公告销量.5)有用销量与无用销量.●美国在世界各国中率先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发行稽核局,简称ABC。1914年5月,北美地区几十家广告主、广告商和报刊社联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ABC。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会员组织.●两种基本的发行网络。
一、征订—投递网 1,报社自建征订—投递网 2,利用社会力量建立
二、零售网 报社发行部门向各类报刊零售网点提供报纸,有他们在市场上一份一份地随机销售给读者,由此而形成的报纸流通传递网络。
●1963年5月,国际发行量稽核局联合会简称IFABC宣告成立
●我国汉、唐时代的《邸报》由驿站寄送,明代的《京报》由报房报送或零售.●近代报纸出现后,我国报纸的发行系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营;二是自营与委办相结合;三是委办.●在革命政权的行政区域内,实行一种”邮发交合一”的党报发行体制.●1950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5次政务会议正式决定全国报刊交邮局统一发行.●.1985年1月1日,《洛阳日报》率先实行自办发行。1988年,《天津日报》是全国第一家自办发行的省级党委机关报。1988年4月,成立了”全国报纸自办发行联合会”。1992年,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成立.。
●自办发行体制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自办发行的报社,在发行业务上借鉴了邮局发行报纸的一整套操作程序和运行经验。邮政部门报刊发行业务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全程全网的联合劳动过程。报社自办发行时,全部生产过程由报社的发行部门统一安排进行,所以程序相对有所简化。在收订环节上,自办发行可以做到“收投结合,上门收订”即投递员兼作收订工作;送报到户,服务质量比邮局高,可整订又可破订,可面订又可函订,报款结算及时,资金流通较快,可以有效地节省发行费用。
更令报社经营者欣喜地是报社在报纸销售上终于可以掌握主动,有所作为。表现在报纸市场营销的可控因素4ps中的第四因素——促销上。●试述多渠道发行。在总结自办发行的经验、教训,权衡比较“邮发合一”和自办发行体制的优劣利弊的基础上,启发了报业探索“多渠道发行”的思路。多渠道发行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把报纸产品的分配渠道的设置、控制、运作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报纸市场营销的可控制的4ps要素进行统筹安排。
多渠道发行力图把自办发行的成功经验与邮政发行网络的适当利用结合起来,宜自发则自发,宜邮发则邮发,要按发行成本低的原则在自发、邮发之间进行优化组合。努力开发社会力量。报社多渠道发行能否成功运转,邮局的配合程度是一个关键。
●邮政部门的邮件送达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报社多渠道发行能否成功地运转起来,邮局的配合程度是一个关键.●从长远看来,要根本解决我国报纸的发行体制,即报纸产品的分配渠道问题,首先要解决提高整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整个报业的地方化水平问题.●对发行网络中人的管理应该说是发行网络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报业经济由广告、发行、印务三大块构成.●韦尔伯·施拉姆提出的(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名解)●报纸发行:报纸经编辑印刷完成后由印刷厂传递到读者手中的过程。它是办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报纸实现“双重出售”功能的最后一环。
●发行螺旋:通过发行亏损,扩大发行量,进而扩大报纸的权威性和渗透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来源,通过出卖广告版面,补偿报纸发行,并实现报纸利润.国外的报业经营研究者把报业的这种发行与广告的互动关系称为”发行螺旋”.●发行量稽核: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对报刊所声称的发行量进行核实,以确保向相关的目标群体以及社会公众公布的报刊发行量真实可信.●邮发合一:指的是报社将报业发行业务全部交邮局办理的委办型报纸发行体制.简答.●发行推广:报社对报纸发行工作的各种舆论准备行为,是报纸发行工作的重要环节 ●试述发行推广的目的。
一、扩大发行量。是报社发行工作永恒的主题。依照各种方式统计出来的发行量是衡量报纸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参数,也是报纸确定销售价格、广告价格的重要参考。
二、维持发行网的稳定与效率。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是扩大发行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保持发行网的稳定,才会保证整个报纸星网的稳定,才能为“双重出售”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报纸发行工作的基本原则。1.要确保所有要订报的人都能订上报,并能享受良好的服务,所有要买报的人都能买到报。2.要确保在通过定位确定的报纸发行细分市场内的所有地方,及时暂时没有人订报,买报,也要预备性地提供订报买报的可能性,随时能够满足订报买报人的要求。●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是包括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但二者决不可等量齐观.报纸的广告传播功能是建立在新闻传播功能所形成的威信之上的,通过借用报纸进行新闻传播 时所建立起来的传播网络实现的,对报纸的新闻传播功能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反之,报纸新闻传播功能则有着很强的独立性.无论是早期的商业媒介,还是此后的意识形态媒介以及当今的产业经营的媒介。
●.建立我国的发行量稽核制度对规范报业市场,发展报业经济,将产生哪些巨大伯推动作用? 答:1.可以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报纸发行量是衡量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却讳莫如深,有了
ABC之后,迫使报人集中力量,以质量去拓宽市场,争取更多的读者。实现精品战略意义。2.有利于规范报纸广告市场。广告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发行量的竞争。有了ABC之后,广告客户可以放心的使用经过核实的发行量数据、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报纸投放广告。3.可以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竞争的规范化。有了ABC,报纸间可以公平的进行发行量的比较,靠自身的实力拓展生存空间。
●简述发行网络对报纸发行工作的意义.答:1)有利于组织报纸的收订与分发.2)有利于收集有关报纸发行的各种资料。发行、出版、读者资料 3)有利于组织发行宣传工作.● 简述邮发合一体制下报纸发行遇到的问题。
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经济利益在报纸和邮政部门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显露出来。
1,虽然发行费率几经调整,但是邮政部门的报刊发行仍处于亏损状态;而高额的发行费率则使国家给予报业的政策很多为邮政部门分享,影响了报刊的利益。
2,报刊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了邮政部门的发展速度,巨大的报纸运输和投放量是邮政部门不堪重负。
3,20世纪90年代初的报刊扩版潮后,不提高价格的报纸使邮政部门的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因工作量的增加而导致了收入的相对降低,而扩版后提价的报纸原本想通过定价的提高弥补增加的印刷费用,却不得不为发行支付更多的费用。
4,由于报刊订阅由邮政部门控制,报纸很难自主地实行促进发行量提高的措施,而邮政部门又因报纸发行量与自身没有切身利益关系,并不积极采取促销措施.5,公费订报纸消费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读者产生了阅读报纸的意愿和行为,多种报纸面临被选择的处境,发行竞争由此而发生,而在邮发中,对不同报纸一律看待,竞争很难真正实现.●发行网络管理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1)投递质量管理。准确、及时、到位是对投递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2)报款管理。在报社财务部门指导与协助下对报纸发行有关财务工作的管理。又叫发行结算,包括:报款结算、发行费用结算、印刷费用结算等。“邮发合一”体制、自办发行体制。
3)发行队伍的管理。
●发行队伍的管理以提高人员的素质为前提,具体有哪几方面的操作? 答:1)因地制宜做好组织工作.2)通过定期开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发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3)要建立健全各种奖惩机制.4)为发行员配备足够的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的硬件设施,增强发行队伍的快速送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发行网络有哪些不可估量的作用? 答:1)发行网络说到底是读者的网络,是与读者联系的神经系统者群体。2)发行网络是潜在的广告网络,它包含广告主的目标市场,发行网络是报社向广告主推销的主要对象。
3)发行网络同时可建成信息收集网络.4)发行网络可为报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5)利用发行网络,开展多种经营,可报业发展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报纸的发行推广的方法有哪些? 答:1)赠送礼品.2)举办读者参与的竞赛活动.3)围绕新闻报道、特稿特刊、连载小说等传播内容进行发行推广.4)开展投递竞赛,建立发行员荣誉等级.5)为学龄发行员提供奖学金.前三种推广方法实际上是针对报纸编辑人员提出的扩大发行量的推广方法后两种方法是针对报纸发行人员而提出的维持发行网的稳定与效率的推广方法.●怎样理解发行是一条扁担?
通过有效的发行扩大了报纸的发行量,增加报纸的读者拥有量,扩大了广告客户的目标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广告资源,报社有了更多的广告收入就意味着赢利,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提高办报水平,改善发行服务质量,从而赢得更多读者,实现报纸运作的良性循环,发行是一条扁担,前面担负的是办报的社会效益,后面担着广告的经济效益。
第六章
●广告:通常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对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所作的介绍和宣传。●广告活动的客体是广告受众,主体在现代社会中分化为广告主、广告公司、传播媒介三类。●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公司: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新闻媒介广告业务的内容。
1,承接。新闻媒介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如广告部下面的联络科或业务科等,来负责广告业务的承接工作。承接包括向工商企业等广告主招揽广告业务,与客户洽谈,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有关情况,并把客户的意图完整准确迅速地传达给部门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督促各职能部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广告部门在承接广告业务时要注意”一证三清”,即证明材料齐,广告内容清,广告文字清楚,认播(刊)手续清。
2,审查。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发布广告是媒介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广告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防止出现诈骗广告或不真实广告,广告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严肃负责的态度进行广告审查工作。①首先要对广告的广告主进行审查。
②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审查广告内容,既是经营管理的一项操作程序,又带有行使”编辑权”的性质.审查广告内容的广告部门工作人员也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要挑选那些具有较高政策水平、较深入的广告专业理论素养、较丰富的广告经营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3,编排。对客户送交的广告稿要进行编辑、排版、校对,要安排广告版面。设计编排是将广告版面的造型要素作有机的结合。无论是插图或商标、品牌、标题、口号,还是文字说明等各要素,将他们放在版面整体中时,要考虑其墨色浓淡、视觉冲击力强弱以及画面中的人、物的运动方向。广告版面的总体形状与布局要按照知觉规律构图和编排,使广告内容各部分协调统一,重点突出,且画面抢眼,线条明快,吸引人。
4,收费。广告版面是新闻媒介出售给客户的一种商品。收费方式有两种:①先发布广告后收费,做好记录
②洽订广告版面时就收费,可避免拖欠,但要求媒体在广告发布业中的竞争力强,地位牢固。5,推广。媒介发布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广告这种促销手段,推动受众去了解商品,去购买商品、劳务或某种观点;通过广告,使受众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购买商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从而使广告主宣传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认同,并能实现广告主和媒介共同的价值。
6,效果调查。媒介广告效果调查,即对某一广告刊播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定。这是广告管理的基础,为及时修正广告方案,重新审定广告预算提供依据。效果调查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1.在广告作品发布之前,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调查预测,测定广告播出后产生的效果,以便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2.在广告播出过程中,进行各种跟踪调查,测定广告效果。随时调整、修改广告计划中不适宜的部分。3.广告活动结束后进行效果调查测定,了解广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广告业务在媒介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1,广告业务是现代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经营活动。媒体作为商品,具有独特的双重出售方式:面向受众出售新闻版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这两方面的的传播服务共生相倚,缺一不可。
2,广告收入的地位。广告收入的数额通常十分可观,在媒介经济收入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广告经营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增强媒介经济实力的重要“能源”,是加速媒介的物质技术手段更新、改善媒介从业人员物质待遇的重要资金来源。没有相当数额的广告收入,媒介就不可能“脱贫致富”。
3,广告业务的具有价值补偿作用和信息服务作用。媒介由于有了广告业务,便有了大量的广告收入,不仅为国家办各种新闻传播媒体节省开支,而且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制作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节目。传播信息是广告的最本质的特征,广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提高商品、服务信息。●简述广告编排的一般原则.1)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社会规范.最基本的原则。《广告法》是规范我国广告活动和广告内容的根本大法。
2)符合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形象定位。报社广告部门对广告版面面积提出“取整”要求。广告编排必须与新闻媒介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
3)注意对社会利益的潜在影响。广告的社会利益,是指广告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作用,如对人化知识的推广,对移风易俗的影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编排人员要注意,无论是宣传内容还是编排形式,都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4)满足广告主合理的特殊要求。广告主在随意插排之外,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是:指定位置(第一版最引人注意)、指定部位(左上﹥右下)、指定套色或彩印,应按附加费率加收费用
5)与同一版面及相邻的时间段的传播内容协调。广告位置有一个与统一版面或相邻的时间段的非广告传播内容的协调、映衬得问题。
●报纸广告版面编排的要求。正常的均衡、异常的均衡、对比、视线引导、空白版面、照片优先 插图第一
●广播广告制作与播出的要求:影响要素有:广告词、音乐、音响、间隔。1,强化听觉效果 2,开始时就引起注意 3,明确地提示目标消费者 4,尽早播出品牌名称 5,诉求重点单一并加以重复
●电视广告制作与播出的要求:以秒来计算,最大特点:声像合一
1,强化视觉效果 2,开始就吸引观众 3,简明的记忆点 4,强有力的结尾 5,突出品牌名称
●广告成本是指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核算和支付发生于广告活动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包括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发布成本)和间接成本(行政管理费用)●影响广告收费的五大主要因素?
1.影响广告收费的重要因素是广告成本。广告成本是影响广告收费的一个最初始的主要因素。任何广告收费总是以广告成本为前提,加上其他相关费用而构成的,所以确定成本是指定广告价格的基础性工作。
2.广告宣传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广告宣传为广告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广告经营者考虑广告定价的又一个因素,它决定着广告收费的利润部分所占的比重的大小。3.广告行业的平均利润率。4.先行市场价格水平。5.广告供求关系。
●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定价应遵循的原则有:1,统一管理原则 2,价值规律原则 3,适时调整原则.●衡量报纸广告版面大小的单位:排字行(11个5号汉字)、栏公分(宽一栏、高1公分)、报眼
●广告费率:每单位广告版面面积收取的发布费。可分为:1)公开费率.2)优惠费率.3)差别费率.4)附加费率.●单纯从广告费率上来看,还不能评价报纸广告版面出售的价格水平。表征报纸广告版面出售价格水平的常用指标是百万份广告费率(MR)和千人价格(CPM).●百万份广告费率中用于报纸之间出售广告版面价格水平的较,又称”密林率”,单位:元/栏公分·百万份
=报纸广告费率/(报纸发行总份数/1000000)
●千人价格可用于报纸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之间出售广告版面或时间的价格水平的比较.单位:(元/千人)
=媒体广告价格/(媒体到达人数/1000)●在四大传媒中,广播是最经济的传播媒体 ●广告推广:是新闻媒介向广告主及代理广告主广告业务的广告代理公司推销自己的版面位置或广告时间的手段、措施及活动,以及新闻媒介在广告受众中树立自己广告业务活动的良好形象的手段、措施及活动。
●面向客户的推广方法: 价格优惠.效果宣传(促销效果是广告主最关心的问题)满足要求.出谋划策.●面向受众的推广方法有: 1)提高广告可信度(真实是广告的生命,也是广告的基本原则)2)提供种类齐全的广告的信息 3)提高广告的艺术性.●媒体广告调查的内容:覆盖率、接触率、注意率、认知率、行动率、信任度和 受众购买力和生活方式
●广告调查对媒介广告业务的意义。1.据以进行广告推广活动
2.据以调整编辑方针和经营策略 3.有针对性地向广告客户提供服务 ●接触率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认识测定、视听率调查
●注意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分发回忆调查表、个别询问法、电话调查法
●调查技术装备:视位测向器、按钮仪、电位法测验器(测谎器)、视听器、瞬间显示器、瞳孔计
●我国广告管理法制化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1982《广告管理暂行条例》、1987《广告管理条例》、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广告法律)它把广告活动的主体分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禁止性条款: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等。
●我国目前广告的管理依据,按法律效力和作用划分,有三类:
1.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如:宪法、经济法、民法通则,适用于调整任何经济关系 2.广告管理的法律和规章,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9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92《企业法》
3.各种行业发布的专业性法规,如《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商标法》 ●媒介广告应该 真实、负责、公正、正派。
●国际广告大师奥格维所推荐的,由美国人肯*罗曼和简*马斯合著的《怎样做广告》对广告的真实性提出了8条忠告: 1.话要真实,图也要真实 2.务必要使总体印象是真实的 3.不得用含糊之词和空洞的比较 4.所说的产品优点要加以证实 5.推荐语必须经过研究证明 6.建立一套批准制度 7.在法律上你和你的广告公司是合伙人。8.要设法保护消费者
●1996年6月,中国报协广告工作委员会通过了《中国报协广告行业自律公约》 ●在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方面,有两个应当给予特别注意的: 1,关于提供报纸发行量的准确信息
2,关于抵制和反对“有偿新闻”。可望从新闻报道中获益的新闻当事者或关联者,向新闻媒体机构交付一定的费用,以换取其指定的新闻报道在媒体上发布,从而获取其所期望的收益。这种新闻报道,以“新闻”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是一种宣传。
第七章
●1988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并颁发德《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允许的报社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即可以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报业的多种经营:是指除广告、发行、印务是报业的三大主业之外,报社从事的其他各种各样 的经营活动均被称为报业的多种经营.●报社的多种经营是以报社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因而它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成为可能.●1947年赫斯特报团收买缅因州的海滨造纸公司,率先开展多种经营.随后各报团竞禁止仿效,西方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托拉斯化.●现代报业一般面对三个市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一般消费者市场.●报社为什么要从事多种经营?(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性)1)广开财源、积累资金。报社为了避免经济危机或则政治危机给报社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都注意在留足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后,把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他的经营,同时在多个市场开展业务,这样就可以广开财源,积累资金,使报业的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报社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门下,这是报社的一笔无价之宝。尤其是编辑记者,见多识广,可以作为智囊团。亦可直接作为管理人才。此外,还有物质资源的优势,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招待所都可以开展多种经营。
3)促进报社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后,报社的资金来源发生很大变化,从“大锅饭”走向市场。这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经营意识觉醒。对报纸的商品属性与市场规律有了正确认识。
二、经营改革深化。对自身的改革:1,人事管理观念的转变和体制的更新2,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3,计划与统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各报社的经营管理人员的构成: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经验型老干部、从车间里选拔出来的优秀工人、转业复员军人、少数编辑记者、新分入的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报社多种经营的投资方向。广告业务系列的多种经营、印刷业务系列的多种经营、新媒体开发、房地产业务及其他经营领域的多种经营(广州日报社)
●日本广播电视也分数两个系统:1日本广播协会系统,半官方性质 2,以外的,商业性质(读卖新闻报系兼营日本电视网广播公司,每日新闻报系兼营东京广播公司,日经新闻报系兼营东京12频道,产经新闻报系兼营富士电视公司等)●报社多种经营的实施原则? 1,经营报业首先要精心搞好主业 2,三个市场整体经营策划(拓宽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利用这两个市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铺垫和容纳第三市场;把三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形象来策划、经营。)3,遵章守法,责权分明 4,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5,多种经营不可走入误区(不搞有偿新闻)
●现代报业经营要面对三个市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行业市场
●经营者只能适应市场,无法改变市场,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定位和各种调控手段.●受众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社会性对报纸的需求.广告市场分析要从社会性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入手,对所属某个地域的报业总量、广告额度总量以及这些广告额的分布情况要了如指掌 行业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报业的竞争环境.●可行性研究的作用:1是科学的投资决策依据2是编制计划、设计、实施的依据3是研究项目、筹措资金的依据4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 ●报社多种经营立项论证的注意事项?
1,主业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时,必须苦练内功。
2,应当采取同向发展的思路(所谓同向发展:在多种经营项目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那些与报业经营性质相近的经营项目)
3,注意调整报社领导层的专业结构。(充实经营管理专业人才)4,实行统一领导,强化两大动作系统(办报和经营管理)●广告收入是广播电视收入的主体.●简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收入项目.“部颁分类”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节目交换收入、销售收入、音像产品出租收入、劳务收入、合作拍摄收入、赞助收入、勘探设计收入、咨询服务收入、设备租赁收入、经营联营合资合作分成收入、下级单位上交收入 和其他收入
●黄金时间广告和特约广告的单价都有在普通广告价格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百分点,甚至增加几倍.还有一种收费更高的广告,称为赞助广告.●.经济信息广告、寻人广告和事务性广告的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公益性广告是没有广告收入的广告.●增加电视广告收入的途径,一是增加播出时间,二是增加特约广告,增加黄金时间的播出.●广播电台一般以字数为计价单位,也有以秒、分计价单位的广播广告.●.黄金时间:指收视率高的时间段.黄金时间广告:指在黄金时间播放的广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播电视经营创收与报社多种经营的异同。
目前,广播电台、电视台仍按事业单位管理,报社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这种管理体制的差异决定了广播电视经营创收与报社多种经营的异同之处。
一、在资源开发方面。广播电视开展经营创收主要依托媒体本身的资源,开展得活动一般与主业有关。频率、频道资源是广播电视媒介、电信媒介特有的资源。现代传媒业都是高技术产业,也可以被用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辐射性资源是由传媒的特殊性质而产生的可提供传媒产业开发的一种资源。包括:1信息传播对信息接受者诱发出来的一种新的经营思想和新的经营观念,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产生经营行为。2,利用拍摄电视剧的投资建立起来的外景地,也属于辐射性资源。
二、在经营策略方面。宣传方面必须坚持广播电视的党性原则,有效地实现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在经济性活动方面,必须强调自主性,使各产业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市场的要求开展各类经济活动。
广播电视经营创收于报社开展多种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和发展,无论是广播电视台,还是报纸,都要依法行事,依市场规律行事,都要量力而行,慎重选择。
第八章
●报社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资金筹集 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直接费用包括稿费、编辑费、广告成本等。间接费用报社内各生产经营单位为组织管理和生产而发生的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劳保费。
●报社收入的三大来源:报刊发行收入、广告经营收入和承代印收入。
●目前,报社多数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一般是三级管理和三级核算制。
●大多数报社的管理机制/:”三统一分”,即财务机构统一,财会人员统一,资金运营统一,经济核算分离.●财务部门的基本功能: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分配.1.聚财功能。即筹集资金。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量的资金。报刊创立时一般通过财政或其他合法途径取得资本金,为其采编经营活动奠定基础。资本金的多寡是衡量报社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A.按所筹集的性质 分为主权资本和负债资金。合理安排主权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管理的核心内容。B.按所筹集资金的期限。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指需要期在一年以上的资金。长期资金是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和保证,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短期资金指需要期在一年以内的资金,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和存货。C.按筹资活动是否通过机构来分类。直接筹资、间接筹资。为避免筹资风险,要控制好 负债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
美国报业一般控制在40%-60%,日本报业与金融资本、政府的关系密切。负债比率可高达85%。2.用财功能。报社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投资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一般分为四类:A.按法律政策规定或为承担自身义务必须进行的投资,如政策性供稿投资和员工福利、设施投资。必须的,对比技术方案,选择节约的。B.为满足简单再采编经营而进行的设备更新换代投资。必须经纪上合理,设备更新换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足以补偿投资成本。C.为扩大现有采编经营能力的投资,如增加版面、提高印刷能力的设备投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D.为形 成集团经营、规模经营格局二兴办新的报刊、其他信息产业或非信息产业投资。旨在培植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报社扩大再采编经营的高级形态。这类投资关系到报社的发展。意义重大,风险也最大。3.理财功能。报社资金分别经历了购买、采编和发行三个阶段,形成了货币资金、存货资金、采编资金和商品资金四种资金形态。报社的流动资金按其流动性,可分为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和存货资金。存货特别是新闻纸张是报社流动资产中占用资金最多、物质形态变动最快的资产。
4.生财功能。既是财务管理功能,更是经营的主要功能。报社财务管理的生财功能主要体现为对报社经营过程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对经营的预测、决策作用,对“开源”的分析、参谋作用和对“节流”的控制作用。●财务经理的作用。
加强报社的财务管理,必须有组织上和人才上的保证,财务经理的主要职责有:
1,给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报社的财务会计制度组织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2,参与报社经营规模确定、固定资产添置、费用开支计划制定等重大决策活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在报社重大决策活动前,组织有关财务人员做好预算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参考。3,对账册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确保财务会计报表、报告的准确性。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现金管理、银行印鉴章的管理、票据管理、费用审核权限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核算和反映上面,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全面性、连续性、综合性。4,及时制止并向报社报告违反国家财经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报社才会制度的行为,或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经营行为。
●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财务预算、金融资产管理、财务决策、财务战略、财务监督。●报社经营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报社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要通过经营分析来把握。其意义和作用在于: 1,通过财务数字知道报业发展,把握报社经营动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健全报社财务监督机制,促进报业健康发展。3,满足报社企业化经营自我评价、诊断的需要。●报社经营中有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经营类型问题。办报收入=报纸发行收入+报纸广告收入。
报社办报印刷总收入=办报收入+报社印刷厂收入
报社销售总收入=报社办报印刷总收入+报社多种经营收入 报社发行收入系数=报纸发行收入/办报收入。关节点<0.5="商业化" 报社办报收入系数=办报收入/报社销售总收入 0.8
报社办报印刷收入系数=报社办报印刷总收入/报社销售总收入 0.9
因为 报社办报印刷系数+报社多种经营系数=1 报社办报印刷收入系数越大,说明报社的多种经营越不好
划分报社经营类型的判别准则是:
1,办报形报社。办报收入系数≥0.8
根据发行收入系数,又分为1-1新闻型报社。办报收入系数≥0.8且发行收入系数>0.5
1-2新闻-广告型报社 办报收入系数≥0.8且发行收入系数<0.5
2,办报-印刷型报社。办报收入系数<0.8且 办报印刷收入系数≥0.9 3,经营型报社。办报收入系数<0.8 且 办报印刷收入系数<0.9
二、与国家财政的经济关系。需要数据:报社缴纳税金、报社接受国家财政补贴、拨款、退税、报社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报社销售总收入、当年贡献额(税金-财政补贴)
当年收入贡献系数=当年贡献额÷报社销售总收入 0.06
偿还能力系数=当年贡献额÷报社所有者权益 0.10 划分类型:A.补贴性报社 当年贡献额≤0
B.贡献型报社 当年贡献额>0 收入贡献系数>0.06
偿还能力系数>0.10
C.潜在贡献型报社 当年贡献额>0 三是经济活动效益问题。
报社的维生能力主要取决于资金利用率 和 全员创利率
报社的维生能力系数=0.6×报社资金利用率/同期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平均水平
+0.4×报社全员创利率/同期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平均水平利用维生能力条数对报社经济活动效益进行简易分析,可把报社区分为如下类型: 1)更生型报社
报社的维生能力系数>1.5
2)准更生型报社 1.5≥报社的维生能力系数≥0.8 3)限生型报社 报社的维生能力系数≤0.8
第九章
●声音广播传播的特性: 第一,广播是听觉媒介.广播最根本的特点
第二,广播的时效性强.电波的速度每秒30万公理
第三,广播电台影响面广.不受时间、空间、听众阶层的限制。
第四,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电视广播传播的特性.第一,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第二,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第三,电视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第四,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这也是电子媒介的共同劣势.●判断广播电视的基本构成单元 节目是有其基本标准的,这就是 新、深、精、(品质感)准、(对象感)
●广播电视资源包括频率资源、时间资源、受众资源和节目资源.●传播者的把关行为至少要考虑三个层面的要素: 受众,从受众角度搜集、筛选信息;
权威,(政府、专家)认真研究把关的原则与标准
广播电视媒介特征,认真把握广播电视的编码规律与要求,制作、传播信息要遵守规律、满足要求。
●节目生产流程。
1,节目计划。使整个节目生产过程的第一步,是节目生产的准备、积累、目标设定阶段。a.信息调查,b.目标设定。
2,节目策划。对节目的统一筹划,包括节目整体风格、定位、特定内容的构想。3,节目制作。包括前期拍摄、后期制作。4,节目播出。最后一环,录播、直播。
5,节目传播效果研究。严格讲,不属节目的具体生产过程。●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特性。
1,计划较印刷媒介的采写计划要求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2,生产要求更精密的控制。
3,播出,即广播电视进入市场的过程,与印刷媒体有本质的不同 ●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如下消费特性:
1,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一般受众居多,这些受众对产品的忠诚度较低
2,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投入,通过购买广告商品间接完成 ●广播电视媒体管理特性:
1,合理规划和运用广播电视资源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别于印刷媒体的突出管理任务。
广播电视资源包括频率资源(基本资源)、时间资源、受众资源、节目资源(加入市场竞争的基本元素)2,充分重视节目市场调查,精心制订节目计划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管理任务。3,合理规划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段位和广告播出段位。充分挖掘不同节目及段位的价值,以实现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播电视市场的基本要素:节目、广告、受众 ●节目选题计划:是节目计划部门将各节目编播制作部门提出的全年节目拍摄题目、内容、时间、地点、长度等项目汇集起来,经综合评审后形成的总体节目安排。这种安排有相当的稳定性
●节目选题计划分为:年度(常规栏目)、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会议和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活动
●广播电视节目选题计划的编制:
一、编制计划的准备阶段。
二、提出计划草案阶段。明确任务及目标,提出最初的计划方案,核定选题计划的可行性,编制计划草案
三、计划正式确立阶段。
●设备计划:ENG计划(电子采集系统计划)、演播室计划、转播车计划、编辑机房计划。●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的作用:
1,节目计划管理,保证了节目意识形态的统一。2,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3,有助于综合频道对各类节目的比例进行宏观调控。分类:新闻性、教育、文艺、服务 4,加强节目计划管理,便于对题材的统筹安排 5,加强节目计划管理,有助于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近年来,在电视综合频道的传播上,不同类别的节目呈现如下的配置特征: 1,新闻性节目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渴求,播出量在加大。2,经济服务性节目呈现专栏化趋势,播出比例稳定增长。3,教育性节目保持基本稳定
4,在综合频道中,文艺性节目比例有所下降。
●节目制作周期的制定及控制:1,运用工作定额控制周期 2,运用网络分析技术制定并分析技术制定并控制周期。
网络分析技术是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用管理方法,它将所要研究的规划项目和控制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去处理,将系统的各项任务分阶段和先后顺序,通过网络形式进行规划,分别轻重缓急 进行协调,合理利用系统资源,达到以最短周期和最少消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预期目标。对大型电视节目 ●节目成本是指一个节目从开始构思到完成播出或销售工作所使用的所有经费的总合。包括物资消耗费用、人员成本及发行、销售成本。
一般有:节目主创人员费、一般摄制人员费、设备 场地 交通 食宿等费用、后期制作费、杂费
●如何减少成本?减少摄制场景的数量、减少夜景拍摄、选择摄制费用低的外景、编制最有效的摄制日程
●节目制作中人员管理的特点?(管理中的激励)
一、电视节目制作中所建立的合作群体、即剧组,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是临时性的和松散的结构,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且建立在长期的工作和个人业务发展上,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建立的契约关系,有鉴于此,剧组的人事管理要从合同开始。
二、充分发挥“非正式团体”和“意见领袖”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节目审查的内容。
1,节目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2,节目内容对敏感话题的处理是否得当。
3,节目内容是否贴近社会,反映社会热点及社会变化。
4,文艺性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有益,打斗、暴露的镜头是否适当。5,节目的技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节目审查的方式:普审、选审、复审
●节目编排是指把带播出的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的节目播出流程,它是对节目播出架构的综合规划,体现为节目播出表的安排。既是管理活动,又是艺术思维活动.节目编排是一门节目组合的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的艺术.●论述节目编排的原则?
1,适应受众接受媒介的习惯与需要。传统上,节目编排是以黄金时间播出重点节目为中心来安排播出顺序。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在非黄金时间打开电视机,因而,非黄金时间节目的安排也就越来越重要。所谓最佳播出时间不再限于传统的黄金时间。其最佳传播时间很大程度取决于同其对应的观众收视行为可能的发生时间。非黄金时间在一定程度非常成适宜播出针对性强的对象节目。2,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节目编排应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
对抗式编排:指设法在相同时段的竞争中,安排强档节目,吸引受众收听、收看本台节目.封锁式安排:指设法安排有相当长度的节目长时间吸引受众,从而封锁其他台的节目.台湾华视
导引式安排:在黄金时间一开始,或其他台的强档节目未播出时,就安排高收视率的节目,以便抢得先机,吸引观众.调配式安排:将新节目或收视率不太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强档节目之间播出,产生”调配”的作用.3.本台不同频道应力求协调配合。多套综合频道带来的节目编排的矛盾还将存在.解决的办法是节目编排人员在综合调整、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尽力做到这样两点: 一是同一时间各套节目安排不同类型的节目,以互相补充。二是收视集中的“王牌节目”避免安排在同一时段播出。
●节目栏目化播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节目播出的“定期、定时、定量” ●简述栏目化播出的优势.答:1)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受众收听收看节目,形成视听活动的”心理定势”.2)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节目制作的管理.节目的时长受限,便于安排机房等设备、便于管理 3)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播出技术的发展.4)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日常的节目编排操作.●播出安全的管理。
一、播出流程的顺畅与安全
二、解决好正点播出问题,正点播出就是按照节目预报的时间正点播出。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1,栏目化的规范程度
2,插播。关系节目的插播、广告插播 ●对节目宣传信息的要求:
1,讯息应具有易得性。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强大的传播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报刊进行预告。
2,讯息应具有新颖性。3,讯息应具有重复性。●视听研究的作用。
一、视听研究在节目规划与改进上的作用。
诊断。对已播出的节目进行实际效果分析,尤其是不成功的 预测。应用受众调查的结果,预测某节目在播出后的效果
规划节目的播出结构。为进行栏目化播出的设计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改进节目质量。
二、视听研究在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经营上的应用。
电台和电视台通过向广告主及广告代理商销售播出时间内的广告单元时间获得收益,该广告单元的价格则由可以提供给广告商的视听率来决定。●视听研究的内容。1,视听人数测量。视听率数据依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计算方法:1)开机率.2)总收视率.3)瞬时收视率.4)平均收视率.5)相对收视率.2,受众 构成测量。
3,受众 评价测量。专为广播电视机构的节目策划者和制作者服务的。●国际流行的视听率测量方法。
挨户访问、电话访问、日记调查、仪器测量(始于1975年的德国)
第十章
●新闻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力资源是新闻单位最重要的资源.对于新闻单位来说,人力资源主要之新闻单位内外,能适应新闻单位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运转需要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新闻事业属于高技术的信息产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不论是节目的采编制作、设备的维护检修,还是新闻单位的经营管理,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主要包括发展新闻事业所必需的新闻人才和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新闻事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保持和强化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的前提下,新闻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各项管理,合理配置、运作各种资源,而人力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借助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潜能,对新闻单位的进退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地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当成为新闻单位一切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获取人力资源的最大使用价值,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1,调动人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贯彻始终的一个主题是承认组织内的人是组织的一种宝贵财富,使人对组织具有责任感笔强迫人顺应组织的要求有更深远得意义。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应该努力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方针与组织目标的统一。
2,开发人的创造性。创新是一个组织参与竞争、谋求发展的重要武器。创新过程中,个人创造性的开发程度至关重要。管理者要为职工发挥创新潜力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组织条件。
3,为事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事业的生存与蓬勃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应将组织对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效用,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发挥人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协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还要切实关心每个人在物质、精神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帮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我国新闻单位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带有行政事业管理单位的干部管理性质,又带有企业单位的劳动管理性质。
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社的岗位分工和人才分布一般为“三大部分、五个系列”。三大部分:采访编辑、经营管理、党务和行政
五个系列:新闻编辑系列、工程技术系列、经营系列、管理系列、党务及行政系列
●新闻单位在劳动工资制度上一般实行劳动定额管理,编制定员管理,工资、奖金和津贴相结合,并配以其它相应的奖惩措施。
劳动定额有2种形式:工时定额 和 产量定额(新闻单位常用)
●编制定员是根据企业既定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装备情况、生产技术要求、生产条件,按照劳动定额及定员标准,以及企业管理机构及层次的设置等因素确定企业必须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是企业科学配备人力的依据,定员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搞好按劳分配的前提。
●工资形式是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支付形式。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新闻单位常用,普遍实行“打分制”)。●奖金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的报酬,作用是鼓励职工为单位、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
●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补充形式,是补偿职工额外和特殊的劳动消耗而支付的劳动报酬。表现为 误餐费、交通费、通讯费。●新闻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媒体的一系列变革不相适应,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一些矛盾。我国新闻单位中的传统劳动人事制度,其基本前提是把新闻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在人员编制定额、工资和奖金标准等方面都有严格限制,这对于激励优秀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动非常不利。能者不能进,劣者不能出,成为不少新闻单位老总感到头疼的问题。一些新闻单位采取变通的方式,在本单位本体之外,实行所谓的“企业编制”,即除少数高级管理人员属单位编制内人员外。其它人员均实行招聘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只能是过渡性质的权宜之计,因为长期实行这种“一社两制”,“一台两制”,会使得新闻内划分等级,不利于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使用人才,坐上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保护某些缺乏自觉的在编人员的落后与懒惰。
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单位用人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改革方向是竞争上岗、全员聘用、严格考核,培养跨世纪的新闻人才。●目前,各新闻单位选用职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社会招聘.2)聘用兼职.3)毕业分配.●全员聘用是对现行用人制度的巨大挑战,即彻底端掉职工原来的铁饭碗。全部采用聘用制、进行严格的综合测评,能者上、劣者下,能进能出。这实际上打破了新闻单位发展的瓶颈,解决了用人上的重大难题。尽管实行全员聘用制度还有难度,但它将是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哈尔滨日报社95年实施。
●我国新闻单位职工培训主要有四种形式: 新人培训、专业训练(专门业务培训)、管理训练(走上管理岗位的)、领导培训(领导人的高级培训).●后勤保障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闻单位中,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为新闻工作服务、为生产经营服务、为新闻单位职工服务的问题,它是新闻单位不可缺少的配套体系。加强后勤保障体系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职工生活,满足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共同需要。良好的后勤保障体系,是新闻单位新闻采编工作顺利进行,并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的重要保证。职工获得了生活上的方便,减轻了经济负担,丰富了文化生活,就可以精力充沛的进行工作,同时,能增强对单位的归属感,树立以单位为家的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保持稳定的工作情绪。
●新闻单位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
改革的总方向是:强化经济核算,实行租赁承包,开展多种经营,进行住房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走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之路
传统的新闻单位后勤服务工作带有革命战争时期“供给制”色彩,强调福利性,规模小而范围全,对象只限于内部职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够高。目前各类企业的后勤保障体系纷纷实行改革,走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之路,这也是新闻单位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住房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新闻单位后勤改革的当务之急。
新闻单位后勒管理的改革,应该由福利服务型工作模式向经营服务型工作模式转变.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第十一章
●媒介推广工作:是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大众开展的宣传活动,用以宣传媒介信息产品,树立媒介形象,提高媒介经营的经济效益和媒介传播的社会效益.●公共关系工作与媒介推广工作的关系是什么? 答:1)两者的联系表现为: ①都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展开说服、劝导工作,不断分析公众对企业、产品形象的看法
②都以形象为中心。总体目标相同,为企业、团体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③都以传播媒介为手段.向公众传递企业、组织的信息
④都以管理为依托.都属于CI这个现代管理方法下的子系统,服务于企业、组织的宏观目标
2)两者的区别表现为: ①公共关系工作侧重于和谐、沟通,媒介推广工作侧重于竞争.②公共关系工作诉诸感情,媒介推广工作诉诸利益.③公共关系工作崇尚超脱,媒介推广工作则崇尚实际.④公共关系工作涉及面比媒介推广工作要广.●公关在新闻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1,媒介公众性质与公关工作 媒介具有“公众”属性,在复杂的社会公共关系网络中,新闻媒介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充当各种公关主体与公关客体之间的介体.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属性与公关工作
新闻媒介同有关政府机构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法制基础上的关系.政府机构依法办事,新闻媒介奉公守法,这是媒介对有关政府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大前提、大原则.3,实现新闻单位整体经营目标与公关工作 公关的目的就是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造成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舆论,形成对自己阻力最小、助力最大的社会环境,实现自己的最优发展,作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组织-媒体更是如此。
4新闻单位相互竞争与公关工作
新闻单位同行之间的关系,有合作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新闻单位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优势有: 1)掌握传播渠道.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媒体,传送组织信息,收集公众评价,环境信息,传媒对公关有重大作用,新闻单位自身掌握传播渠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深受公众瞩目.大众传媒有广泛的群众性、覆盖面广,一直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公开性、真实性,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依赖,开展公关活动必然为公众瞩目。●为什么新闻机构也需要公共关系? 新闻媒介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新闻机构自己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有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有一个阻力最小,助力最大的社会环境,因此也需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现代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竞争已经由商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扩展到信誉竞争和形象竞争.●新闻单位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经调查分析,掌握实情,找出问题,确立公关目标,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独创性原则。创新的意识、求异的思维,以巧称奇、以智取胜,新颖、奇特、绝妙 配合总体目标原则。基本原则 正当竞争原则。
计划性原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未雨绸缪,平时就做 ●新闻单位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开展公共服务。
2)参与社会生活。支持公益事业;曾是我国新闻媒介的好传统
3)揭示社会问题。舆论监督,树立权威形象 4)发展社会联系。创建庞大的社会公共关系网络
5)发动受众参与,广交受众朋友。问题讨论、点评节目、民意测验 ●媒介公关工作开展得好,有哪些好处? 答:1)能够协调媒介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2)协调媒介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3)使媒介的组织内耗减至最小,而群体动力增至最大;4)并激励媒介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媒介的工作目标和整体经营目标而多作贡献.第十二章
●新闻技术:是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具有适宜于进行大众传播的形态的种类新闻产品并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传播服务的整个作业过程赖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设备及其应用的总和.●非线性:指的是数字硬盘存储音频视频信息,数字硬盘上的信息按照盘操作系统规则进行分配.●非线性编辑系统:指的是使用盘式存储媒体进行编辑的数字化音频视频后期制作系统.●数据广播:指的是通过电磁波或导线,利用数字技术,向受众传播数据信息.●卫星直播电视:实际上是一种卫星通信业务,即使用卫星直接电视信号传送给家庭用户.●有线电视系统:是指单独或混合利用电缆、光缆或微波的特定频段传送电视节目的公共电视传输系统,包括接收、传送无线电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自办广播电视节目的有线电视台.●因特网:是由多种电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以及其他电脑网络彼此互联而形成的全球性电脑网络.●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以因特网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书籍传播、电影传播可统称为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上网:就是在网上建立网站,将传统的传播内容制成网页向网民传播.●新闻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技术是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具有适宜于进行大众传播的形态的各类新闻产品并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传播故去的整个作业过程赖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设备及其应用的总和,是为新闻行业服务的一整套技术体系。早期的新闻技术体系只包括报纸印刷技术和新闻传递技术两个分支;现代的新闻技术体系已发展成为包括印刷出版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新闻通信技术、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等分支。遍及新闻采编、图片处理、音像制作、新闻资料数据等各项新闻业务的专门技术体系。
新闻技术基本上是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复制、利用的技术。新闻技术则是针对具有相对特定性质的新闻信息实施上述各类操作的技术。新闻行业的技术改造正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方兴未艾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恶大背景下展开的。
●新闻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闻技术基本上是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中,最有代表性新兴技术是”3C”技术,即传感(collection)技术、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和电脑(computer)技术.●印刷技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的雕板印刷,宋的胶泥活字印刷,15世纪中叶荷兰人科斯特尔和法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这种金属活字采用铅合金铸成,制成“凸版”,铅合金的熔铸温度高达400到500度,又称“热排铅印”
●1807年英 斯坦厄普发明了第一台金属印刷机,德 柯尼希将蒸汽动力用于印刷机 1867美 布洛克 研制成功 双面轮转印刷机
●最早的平板印刷技术是石印技术(1796法 泽内费尔德)1904 俄 鲁贝尔 胶印技术“冷排”
1914年,胶印轮转机试制成功。1921 德 生产出第一台 卷筒纸双面胶印机 ●1904年美国 弗莱明 二极管 1906年美国 德*福雷斯特 三极管 ●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私营商业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市开播.●1936英国从亚历山大宫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电视台制作节目,一般要经过 演播室录像 和 中心机房后期制作 两个阶段 ●中国的广播节目80%以上是 录播 ●广播电视节目最后一环是受众接收环节
1959年,我国就试制出第一部调频广播发射机。我国的电视制式PAL 1977年,中央电视台一套全部改为彩色播出。
●1844年3月24日,美国人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议事厅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1902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传送。这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起点
1876年,美国人 贝尔 取得了电话机的发明专利。在世界范围内,电话站通信量的80%
●通信网的三要素。
终端设备:作用是将通讯讯息内容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电话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作用是实现信号在空间的传递输送。分两类:中继传输系统(实现信号在空间长距离的传递输送,电缆、光缆、微波、卫星)和用户传输系统(由中继传输线路向用户终端设备的传递,双绞线、电缆)
交换设备:实现网上终端设备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通信连接。是通信网的中枢,它把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提供两点间的通信可能性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网上通信。●当代信息传输的三大光柱:光纤、微波、卫星通信。
●1842年,英国的贝恩发明了有线传真装置。1902年,无线电光电传真装置研制成功。●实行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印刷技术改造的关键是解决”冷排”问题.“冷排”实际上就是“照排”,即运用照相工艺在可感光的版基上排版,完成印版制作。●实现冷排的技术装备——照排机 经历了 四代机型的变换过程。
●1967年,日本经济新闻社 制定了实现自动冷排作业的ANNECS(报纸自动编辑排字系统)计划委托美国的IBM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联邦系统事业部负责开发,历史三年。
1974年,中国启动“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到1995年我国90%以上的报纸使用了激光照排的冷制版技术。●报社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实际上是报社内部的一个电脑网络,用来处理报社内部的新闻业务工作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报社编辑出版、经营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型高科技继承环境。
●报社印刷技术改造的成果——激光照排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被纳入报社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可被称为”印刷厂照排车间管理系统”或”印前处理系统”.●广播电视技术改造和报社技术改造的区别。对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来说,似乎并不像报社那样在技术改造方面有明确的阶段划分和具体的目标任务。这是因为,广播电视都是在20世纪才诞生的新媒体,广播电好似技术一向是各个年代中的“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部分,以致处于不断的技术改造过程之中。另外,相比而言,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改造上的欠账要比报纸行业少,所以无需像印刷技术改造一样,在一个阶段中集中投入以求追赶装备的国际水平。
●非线性编辑系统(NLE:Nonlinear Editing System)指的是使用盘式存储媒体进行编辑的数字化音频视频后期制作系统。
世界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是1970年在美国出现的。我国在90年代引进,不但可以完成一台多媒体电脑的工作,还集成了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机房中的多种传统设备的功能。●电视台使用非线性编辑的好处:1)能随机存储素材.2)素材管理方便.3)组织节目制作方便.4)操作方便.●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是一个欧洲尤里卡计划研究项目,开始于80年代。
中国DAB广播1996年在广东佛山试播。
●DAB广播的优点是:音质纯净优美,抗干扰能力强,所占用的频带窄,能提供数据传送等新业务.●DAB广播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数据广播.最早的数据广播英国BBC
使用最广泛的有自己独立通道的数据广播是寻呼。
●数字电视节目的优点是:1)清晰度高.2)音频效果好.3)抗干扰能力强.4)占有频道窄.●1990年4月7日,“亚洲1号”通信卫星有中国长征3号火箭发射成功,中央电视台足以转发器。●有线电视系统:是指单独或混合利用电缆、光缆或微波的特定频段传送电视节目的公共电视传输系统。
1964年,北京饭店安装了中国的第一套CATV实验系统。到90年代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
●新闻单位通信技术的改造,一方面可表现在新闻工作者个人为工作所准备的通信工具上,另一方面,可表现在整个新闻单位在业务工作中所使用的通信手段。
●中国的、公用电话通信网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话网,全国电话普及率为10% ●ISDN综合业务数字通讯网,在目前情况下,使用ISDN是快速访问因特网的最佳途径.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ISDN,用于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报道。●人们往往有一种简单化的看法,认为”多媒全就是多感觉”.●多媒体诚然可以提供多感觉,但多感觉并非就是”多媒体”.多媒体特指一种电脑技术,只有在电脑环境中的多感觉才具有多媒体的意义.●单一多媒体,又称局部多媒体、孤立多媒体、独立多媒体.●分布式多媒体,又称网络多媒体.●被动显示,又称线性显示.●电脑控制、集成化、数字化、交互式是多媒体技术的四个本质特征.不可或缺的是电脑控制和数字化.●多媒体产品可分为套装型、网络型、剧场型三种类型.●离散媒体:以空间维度为基础的媒体。连续媒体:时间
●”超媒体”是一种特殊的超文本.超媒体结构中的讯息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不是超媒体的信息类型更多,而是指”超文本性”,即文档之间存在链接关系的意思.●“全球网”“万维网”:1989年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实施。
它的成功建立在三个至关重要的观念之统一上: “出版自由”观念、资源统一定位、统一服务界面
●因特网的全面开放性:对用户开放、对服务提供者、对网络提供者、对未来的改进开放 ●在因特网上,借助全球技术,网民中以进行传播基本形态谱系中的各种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因特网上的团体传播,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因特网上的聊天系统可实现实时的团体传播.非实时的团体传播则是通过因特网上的公告板服务.新闻组中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无国界、无把关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信息传播.”新闻稿”不过是网民”随愿即传”,送上网去的讯息,没有经过审核,也没有为其真实性承担责任的法人,其内容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性.像交谈、聊天这样的实时服务,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同步交往联系,可以统称为对话服务.像电子邮件、公告板服务这样的非实时服务,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异步交往联系,中统称为消息传送服务.●以因特网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新闻传播被称为因特网上的新闻传播.●怎样看待新闻组中的新闻稿?
答: 新闻组中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无国界、无把关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信息传播.”新闻稿”不过是网民”随愿即传”,送上网去的讯息,没有经过审核,也没有为其真实性承担责任的法人,其内容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性.●为什么因特网的”综合传播媒体”功能是上网传统媒体是”综合信息服务机构”的立身基础? 答:1)这种综合,建立在以人类传播行为基本功类型的综合的基础之上.2)这种综合,还表现为对传播过程中信息呈现形态的综合.3)这种综合,也表现在对信息传播的内容的综合.4)这种综合,尤其表现为对一般商品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的综合.●在“多媒体加因特网”的传播技术体制下,新闻单位信息改造的任务是什么? 答:在”多媒体加因特网”的传播技术体制下,新闻单位的技术改造任务在于为把传统媒体转化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综合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这一技术改造任务的新闻单位,已不再是现在意义上的报社,或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而是一个通过因特网,以多媒体方式向网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全新类型的社会机构.第十三章
●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及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容其他非报业经营褓的经济联合体
●报业集团的萌芽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报业辛迪加 ●20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垄断报团是英国哈姆斯沃思
●二战之后,出现了两种规模更大的报业集团:跨不同新闻行业的大垄断公司、跨行业的超级联合企业
●1996年1月29日,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我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宣告成立.●资本主义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产业集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政治角度,拥有经济优势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为了控制舆论,进而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方面实行全面控制,以此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宣传步调一致。
2,从经济角度看,西方报业进入 “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为赚取更大的利润,财力雄厚的财团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开始兼并其他,而财力不足的难以支撑,只能接受兼并。
3,从社会角度看,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后的西方报纸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因此需要调整报业格局。也是一种社会需要。●我国报业集团化的背景。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1,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报纸被推向市场,想在经济上立足,就要改变。2,改革开放后,报业取得长足发展,报纸的品种、发行量、经营收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报纸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因为经营单一,还缺乏抵挡经济风浪的能力。3,报业的集中化趋势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反映,是报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4,除了市场经济的孕育和催化外,也涉及国家对报业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
5,另外,组建报业集团后所形成的系列报刊和相关媒体及实业可以提高报业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要。
●报业集团分为:单一型(经营领域单一,只有报刊)台湾《联合报》,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
混合型(以报业为基础,多个经营领域、发展非报业经营的企业托拉斯),朝日新闻社、星岛报业
●报业的运行方式:联合型 独立型 ●我国报业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
1.建立报业集团,是我国报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2.建立报业集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立报业集团是维护国有资产并使之增值的有效措施 4.建立报业集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5.建立报业集团是培养报业人才和改善职工生活的需要 ●报业集团的形成条件。直接源于城市化 工业化
1994年新闻出版署《全国首次报业集团研讨会》拟定组建报业集团的必备条件:
具有较有影响的传媒实力、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较为充足的人才实力、技术实力、畅通的发行实力
●我国报业组建报业集团的基本途径?、1.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
2,通过内部演变或对外扩张,优化组合,形成集团 3.以资产为纽带,扩大规模
●报业集团组织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答:第一层次为报业集团的控制层和核心层;第二层次是报业集团的控股层;第三层次是半紧密层.第四层次是以契约为纽带的松散层,是集团的协作企业.●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 哈瓦斯通讯社,英国路透社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公司——路透电视公司
●默多克的经营之道在于,其运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1.将传播媒介扩张所必需的软件系统(传输内容)预先准备好,实行软、硬件(传输系统)的纵向一体化。
2.适应媒介进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采取尽可能灵活的策略,使政治色彩减少到最低点。
3.总是与最有力的对手合作
4.预测并及时把握各国法律对传媒放宽限制的趋势 5.追求规模效益和新技术带来的优势
第二篇: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1.毒物
2.biomarker
3.medianlethaldose
4.hypersensibility
5.hormesis6.Zch
7.靶器官
8.毒性
9.阈剂量
10.最大无作用剂量
11.剂量-效应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
13.危险度
14.危害性
15.安全性
【问答题】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
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标出阈值和饱和度。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
6.NOEL, NOAEL, LOEL和 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论述题】
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
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2.代谢活化
3.物质蓄积
4.功能蓄积
5.生物转化
【问答题】
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
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
3.外源化学物经 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
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
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
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
12.列举六种 II 相反应。说明哪些是微粒体或细胞质,以及它们的产物通过何种途径排泄。
13.列举影响生物转化率的五种因素。每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转化的。
14.列举化学物生物活化的三种途径。
15.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物在体内的来踪云路
2.化学毒物生物代谢的双重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3.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第四章 毒性机制
【名词解释】
1.毒物的联合作用
2.相加作用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问答题】
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2.试述联合作用的类型。
3.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4.列出并描述五种类型毒性相互作用。
5.定义并描述四种类型的拮抗作用。
【论述题】
1.试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受个体感受性的影响,举例说明?
3.试验环境基因组计划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4.基因多态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作用
【名词解释】
2.蓄积系数
3.生物半减期
【问答题】
1.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有哪些。
2.毒理学试验剂量分组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
3.卫生毒理学试验染毒途径有哪些,选择的依据。
4.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的原则是什么?
5.影响外源化学物毒性反应的实验动物个体因素有哪些?
6.简述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7.简述急性毒性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8.简述几种常用的检测LD50 的方法。
9.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10.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选择实验动物原则与急性毒性试验的异同。
11.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剂量分组的原则。
12.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有哪些观察指标?
13.外源化学物蓄积作用的毒理学意义。
14.用蓄积系数法评价外源化学物蓄积作用的原理,测定蓄积系数有哪些方法。
【论述题】
1.试述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名词解释】
1.致突变作用
2.致突变物
3.遗传毒理学
4.遗传负荷
5.Ames test
【问答题】
1.简述遗传学损伤的类型及突变的不良后果
2.简述DNA损伤修复与致突变作用的关系
3.遗传毒理学试验的主要遗传学终点有哪些?分别举例
4.简述 Ames 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及显性致死试验的基本原理
5.简述Ames试验标准试验菌株鉴定的内容及意义6.简述S9 混合液的概念及其毒理学意义
7.简述遗传毒理学试验成组应用的原则
8.列表总结书中介绍的8个常用遗传毒理学试验的要点(指示生物、体细胞/性细胞、体内/体外、遗传学终点等)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物引起突变的分子机制。
2.试述生殖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的后果
3.机体对致突变作用是如何影响的?
4.试述致突变的类型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名词解释】
1.化学致癌物
2.化学致癌作用
3.直接致癌物
4.间接致癌物
5.终致癌物
6.引发剂
7.促长剂
8.进展剂
9.助致癌物。
【问答题】
1.化学致癌物可使实验动物产生哪些反应?
2.化学致癌作用机理,目前有哪几种学说?
3.简述啮齿类动物致癌试验在动物选择、剂量选择、动物数量及观察指标选择的特点。
4.目前还发展了哪几种与化学致癌有关的其它试验方法?
5.癌症形成的三个主要步骤是什么?解释,哪些是可逆的,哪些是不可逆的。
6.什么是癌基因,癌基因是怎样诱导或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的 ?
7.试述化学致癌物分类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致癌的分子机制
2.试述化学致癌的三个过程及分别特征
3.评价化学致癌试验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名词解释】
1.发育毒性
2.致畸作用
3.致畸物
4.致畸作用敏感期
5.致畸指数。
【问答题】
1.发育毒性有哪些主要表现?
2.生殖与发育毒性的特点?化学物质对生殖与发育过程的损害主要在哪些方面?
3.简述影响化学致畸作用的因素。
4.简述致畸试验的目的,例举致畸试验结果分析指标(至少 4 种),并说明其含意。
5.简述生殖毒性试验的目的,例举二代生殖试验结果分析指标(至少 4 种),并说明其含意。
6.剂量对致畸作用有哪些影响?
7.致畸试验中发现A、B两种化合物均有畸形胎仔出现,两者的最小致畸剂量均为30mg/kg,两母体 LD50A为150mg/kg,B为600mg/kg,试问哪种化合物致畸作用强?为什么?
8.什么是致畸物?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其作用机制。
【论述题】
1.试述毒物引起生殖与发育毒性的主要机制
2.如果将化学物分别给予妊娠早期动物和妊娠晚期动物,你将会观察到相同的畸形影响吗?为什么?通过讨论作用机制来解释你的回答。
3.试述发育各阶段毒作用特点
4试述发育毒性与致畸试验方法要点
第十章 管理毒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毒理
2.危险度
3.安全性
4.可接受危险度
5.实际安全剂量
6.危险度评价
7.GLP
【问答题】
1.简述四阶段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2.评析毒理学评定程序分阶段进行的意义
3.简述GLP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4.比较外源化学物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品评价的异同点
5.外源性化学物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及其意义
【论述题】
1.简述毒理学安全评价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试述危险度评价内容
3.举例说明安全性评价意义
第三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
17、太平天国设立的“刷书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队伍所办的第一个出版宣传机关。
18、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
19、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女学报》,是上海女学会的会刊。
20、维新时期重要思想家严复的重要译文《天演论》和《群学肄言》(部分)最初发表在《国闻汇编》 21、1911年7月,《大江报》发表了两篇著名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作者是詹大悲。
22、《苏报》易帜后,开设了“学界风潮”专栏,集中报道学生革命团体活动的消息。
23、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4、黄远生的采访四能是: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5、1872年外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中文月刊《中西见闻录》。
26、于右任的笔名有骚心,大风,神州州主等。所谓“竖三民”是指他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27、香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两家英文报纸是《德臣报》和
28、同盟会在海外创办的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在东京出版的《民报》,首任主编是胡汉民,后由章太炎主编,与在横滨出版的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大论战。
29、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30、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31、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其原名为《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
32、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号《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自己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陈独秀写的《谈政治》一文,并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它的改组基本完成,由启蒙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报刊。为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鼓动,《新青年》同时创办了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1918年-1919年在北京出版,宣传了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
33、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34、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35、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
36、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共产党的《译报》停刊后的第二年,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的名义发行,此类报纸被称不“洋旗报”。
37、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先驱》。1923年8月,在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该报23年10月创刊,第一任主编为恽代英。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常用的笔名有但
一、天逸、稚宜等。《青年实话》是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在动员苏区青年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贡献。
38、胡政之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
39、《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复刊出版了《大公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时,曾声称“四不”,指的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4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戈公振,该书出版于1927年。41、194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
42、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邵飘萍和林白水。43、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虚夸不实的报道作风,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44、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5、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1932年3月20日。
46、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47、邓小平1933年5月曾主编《红星报》
48、《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9、复旦大学新闻系于1929年正式组建,首任系主任是谢六逸。
50、长征中,红一军团的《战士报》曾详细报道红军抢渡大渡河的事迹。
51、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了公开机关报《解放》。
5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曾开展拒检运动。53、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54、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边区群众报》。55、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56、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该报于1942年改版,进一步加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无产阶级党报经验的文章,其中1943年9月1日发表陆定一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于新闻学研究。
57、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是邓拓。1950年到58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8、拒检运动中,国统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是《延安归来》,作者黄炎培。
59、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倡导集纳批判,目的是批判反()动新闻事业,建立代表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60、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61、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作新闻通讯著称,他曾反对孙中山,但对袁世凯某些专制和卖国行为表示不满,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遭暗杀。其著作后人编成四册。
62、旧中国报业家史良才,曾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革新《申报》,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3、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64、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65、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6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67、解放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发表了大量的旅行游记,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68、五四前后,我国报纸著名的四大副刊是《觉悟》、《京报副刊》、《晨报副镌》和《学灯》。其中上海的两大报纸副刊是指《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其余两刊则在北京出版。
69、成舍我所办的《立报》之所以能创当时报纸发行的最高记录,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众化”。
70、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的范长江,在采写这些通讯时是《大公报》的记者。
71、徐宝璜所撰的《新闻学大意》,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问答题: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4、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5、简述街桥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6、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7、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生的分歧?
8、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9、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14、《时报》报刊业务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7、“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18、“癸丑报灾”是怎么一回事?
19、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生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0、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21、《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2、简介辛亥革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大论战。(论战双方,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报刊思想的意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的历史与特色。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伟大的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创办的三份新闻刊物的名称、创刊时间与地点。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5、简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出现。
26、概述1922到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刊的发展。
27、简述1931年11月到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报刊宣传工作。
28、试述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斗争。(试述上海“孤岛”时期的“洋旗报”及其进步意义。)
29、《新青年》是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新青年》的主要功绩。
30、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在新闻业务上有哪些重要改革?
31、范长江前期的新闻活动主要有哪两项,各有什么成果?
32、范长江旅游通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整风改革的情况。
34、延安《解放日报》的改革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有何发展?(=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版过程中批判了哪些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树立了哪些无产阶级新闻观点?)
35、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36、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何在?
37、为什么说邵飘萍是中国新闻界的全才?
38、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根据地创办的主要报刊。
39、《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吗?为什么?
40、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纸的业务有哪些创新?
41、抗日战争时期,党为什么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它具有哪些特点?
42、简述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主要内容。
43、任选三家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华中根据地和新四军的报纸,说明其基本情况。
44、简述解放前我国《大公报》的情况。
45、简介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无产阶级报刊。
46、简述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报刊的四大副刊。
47、概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哪些发展?
48、国民党如何实行法西斯的新闻统治?
49、简析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50、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活动?
51、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截止到五四运动前)。
52、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有哪些不同于过去的特点?
53、新文化运动中报刊业务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4、《新生》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55、反“客里空”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56、简介瞿秋白的新闻活动经历。试述其新闻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
57、简述红中社创立的经过。
58、从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过哪些报刊?请对其中五种逐一进行简介。
59、简要评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进行的两次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60、简述我党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内容和其现实意义。
61、《立报》的报刊业务有哪些主要特色?
62、简述抗战胜利前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开展的“拒检”运动及其意义。
63、试述毛泽东同志早期的新闻活动及其意义。
64、论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一般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65、《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之比较。
66、论五四时期《新青年》对我国近代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及影响。
67、鲁迅编辑工作的优良作风主要有哪些?
68、试述20世纪20年代《新闻报》与《申报》业务竞争的表现与原因。
69、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和国统区最主要的代表性报纸的创办及其宣传斗争与改革。
70、试论中国历史上以新记《大公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的经验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
71、试述19世纪70年代到戊戊变法时期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72、陈独秀是通过哪些办报活动从一个新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五四前期的思想与后来的右倾路线有何联系?
7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有何特点?在报刊业务上有哪些改进?
74、试论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业务特色及其是非功过。
75、论述“韬奋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评述韬奋新闻思想的核心。
76、你认为中国新闻史上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77、延安《解放日报》提出党报的三种作用是什么?怎样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78、试述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做法与特点,并论述56年新闻改革的收获。
79、什么形势下出现56年《人民日报》改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改版没有再进行下去?
80、在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中,新闻事业的未来走向如何?
81、试述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82、简述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利弊得失。
第四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主要知识点
一、常识掌握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我国唐朝出现古代报纸一是有文献为考,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二是有史料为证,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3、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4、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5、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先后为马礼逊和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6、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7、1853年8月1日创刊的《遐迩贯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用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它率先宣传广告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刊登广告,并创中文报刊运用新闻图片之始。
8、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但这只是译报,并不是一份报纸。现在较为认可的第一份国人报纸是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但尚有争议。
10、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话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后发展为“新民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1
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
17、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
18、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女学报》,是上海女学会的会刊。
19、维新时期重要思想家严复的重要译文《天演论》和《群学肄言》(部分)最初发表在《国闻汇编》
20、1911年7月,《大江报》发表了两篇著名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主持者是詹大悲。
21、《苏报》易帜后,开设了“学界风潮”专栏,集中报道学生革命团体活动的消息。
21、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3、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作新闻通讯著称,他曾反对孙中山,但对袁世凯某些专制和卖国行为表示不满,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遭暗杀。其著作后人编成四册。他提出了采访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4、所谓“竖三民”是指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而上海的《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25、同盟会在海外创办的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在东京出版的《民报》,首任主编是胡汉民,后由章太炎主编,与在横滨出版的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大论战。
26、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27、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28、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其原名为《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
29、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
3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戈公振,该书出版于1927年,是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31、徐宝璜所撰的《新闻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3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33、胡政之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
34、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邵飘萍和林白水。
35、五四前后,我国报纸著名的四大副刊是《觉悟》、《京报副刊》、《晨报副镌》和《学灯》。其中上海的两大报纸副刊是指《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其余两刊则在北京出版。
36、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把他轮
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号《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自己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陈独秀写的《谈政治》一文,并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它的改组基本完成,由启蒙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报刊。为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鼓动,《新青年》同时创办了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1918年-1919年在北京出版,宣传了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1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为社会主义刊物,标志着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37、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38、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3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0、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4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先驱》。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该报23年10月创刊,第一任主编为恽代英。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常用的笔名有但
一、天逸、稚宜等。《青年实话》是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在动员苏区青年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贡献。
42、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43、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1932年3月20日。
44、《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5、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46、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虚夸不实的报道作风,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47、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共产党的《译报》停刊后的第二年,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的名义发行,此类报纸被称为“洋旗报”。
48、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49、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边区群众报》。
50、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该报于1942年改版,进一步加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无产阶级党报经验的文章,其中1943年9月1日发表陆定一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于新闻学研究。
51、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是邓拓。1950年到58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曾开展拒检运动。拒检运动中,国统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是《延安归来》,作者黄炎培。
53、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倡导集纳批判,目的是批判反动新闻事业,建立代表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
54、1947年3月后,中共中央将新华社分成两支工作队伍,留在陕北的工作队伍的负责人是范长江。
55、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5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57、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的范长江,在采写这些通讯时是《大公报》的记者。
58、《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复刊出版了《大公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时,曾声称“四不”,指的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59、旧中国报业家史量才,曾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革新《申报》,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0、成舍我所办的《立报》之所以能创当时报纸发行的最高记录,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众化”。
61、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集团。
二、深入掌握部分
(一)古代新闻史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部分:
1、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生的分歧?
2、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
些不同?)
3、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4、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5.试述19世纪70年代到戊戊变法时期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部分:
1、章太炎、于右任的报刊活动。
2、“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3、“癸丑报灾”是怎么一回事?
4、辛亥革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大论战。(论战双方,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5、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在新闻业务上有哪些重要改革?
6、《新生》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7、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四)旧中国民营事业部分:
1、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生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3、《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解放前我国《大公报》的情况。
5、试论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业务特色及其是非功过。
6.试论中国历史上以《申报》、《新闻报》、新记《大公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的经验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
(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部分:
1、“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新青年》是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新青年》的主要功绩。
3、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的报刊活动。
4、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它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有何发展?
5、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何在?
6、《新华日报》基本情况。
7.我党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内容和其现实意义。
8、试述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做法与特点,并论述56年新闻改革的收获。
9.试述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六)党营新闻事业部分:
1、国民党如何实行法西斯的新闻统治?
第五篇:现代文完全知识点
现代文知识点
一:一般题型
1、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请你鉴赏(品评)一下这句话。
答题方法:
①用了……的修辞手法
②展现思维过程
③一般作用
④写出了……/表现了……
2、本篇文章突出表现了什么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①使用了……的手法
②通过使用……的手法写出了……/表现了……
3、本篇文章以……为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解释题目本意
②解释题目文中的含义。(内容和主题)
③结构上的作用(线索或引出主题)
4、本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本篇文章以……为线索。
5、以……为线索有什么作用
如只有一条线索:本篇文章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有两条线索:本篇文章以……为线索,作为明线,起到了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的作用;并通过这条明线,引出了文章的暗线,即……的感情,明暗相生,结构严谨。
6、某句话中的某个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① 不能。
② 解释两个词语意思并比较(一般为程度不同)
③ 该词对整句的作用(这个词突出了……)
④ 替换的影响(达不到……的感情色彩)
7、某句话中的某一个词能否删去?
① 不能。
②解释词语意思(一般为程度不同)
③该词对整句的作用(这个词突出了……)
⑤ 删去的影响(达不到……的感情色彩)
8、某两个词(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① 不能
② 与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表面到本质)不一样 或该……个词与上文有一一对应关系
或这些词是递进关系
③如果调换,与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相违背。
或与上文文意不符。
或违背递进关系。
9、简要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① 用一句话给人物定性(作者着重用墨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③ 根据作者写作意图,从文章主题和情感中仔细分析人物(在文中找对应情节)
10、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思路:①划分层次
②根据段落划分,提取每一部分要点
③将要点组织,整合答案。
11、文章中用第……人称有什么好处?
作者使用……人称,好处是……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表达情感,生动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抒情,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抒情议论
12、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作用是……。
这句话在在开头/文中/结尾起到……的作用
13、开放性问题
①从文中答:本文通过描绘了……表达了……
②我个人认为……
③从社会角度。
14、物象的分析
通过对……的描绘,内容上:
① 充实文章剧情
② 对主题升华
③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构上:
① 首尾照应
② 线索
③ 为下文故事情节设置悬念
15、描写类题型
如何写好一个人?
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针对人物或景物)
运用了……的描写手法,起到……的作用。
16、主题题(或穿插于其他题目)
本文通过描绘了……的故事,体现了……,表达了……。
二: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一般题型2)
1、托物言志:把理想,情感寄托在事物上。作用:使文章具有哲理和暗示性。
2、借景抒情:借用景物表达情感。作用:体现作者强烈的悲喜情感。
3、直抒胸臆:直接表现内心感情。作用:直接表现作者情感。
4、叙述手段(顺叙、倒叙、插叙)插叙作用:使读者的阅读更具跳跃性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倒叙作用:引起读者思考,巧妙引出下文。
5、侧面烘托:通过其他人物或事物的描绘或介绍,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和主体风貌。作用:体现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6、描写: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外貌描写作用:暗示人物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反映人物性格。语言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作用:暗示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作用:综合上述。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人物活动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
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渲染了……的气氛,烘托
了……的主题;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7、象征:借助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作用:使语言含蓄形象,增强语言表现力,使主旨含而不露。
8、衬托:不直接描绘主要人物,而是对主要人物的背景和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表现其形象。作用: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语言曲折含蓄。
9、欲扬先抑:在主要人物身上特别是其反面在文章之初用墨众多实则表现人物的优点。作用:引发读者好奇心,对下文进行情感铺垫。
10、明暗相生:虚景和实景的交叉描述。作用:突出主要景物或事物的本质特征,更集中的揭示文章主旨,结构紧凑,语言表达集中。
11、以小见大:由一个平凡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作用:突出表现中心,使主
题更有震撼力。
12、想象联想:联想:由一个具体事物联想到另一个具体事物。想象:在原有事
物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使主要故事形象生动丰满,增强语言表现力。
三:结构作用(一般题型12)
1、开头
①开篇点题:当开头划线句与题目对应时
②渲染气氛:在划线句中有景物描写
③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开头有故事剧情
④总领全文:在划线总领句
2、文中
①承上启下:用在过渡句中
②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用在故事情节
③照应:与上文或下文某句话有对应关系
3、结尾
①照应开头:划线句与开头有对应关系
②卒章显志:最后点明中心
③总结全文:用在全文全文总结句
四、主题(一般题型16)
1、根据……(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道德品质,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2、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的故事,针砭时弊,映照……现实。
3、通过寓言的形式,寄托隐藏在人物性格背后……的道理。
4、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描绘,体现一类人……的生存状态和……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