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
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
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委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省政府„2014‟21号文件精神为主要抓手,突出“改革关键年”,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激发旅游活力,保持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工作目标是:接待国内游客6.4亿人次,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460万人次,增长4%,其中过夜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850亿元,增长12%。
一、推进旅游改革创新
1、科学规划旅游改革任务。编制《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谋划未来五年全省旅游改革发展目标。出台《山东省旅游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旅游改革路径,确定改革目标、工作重点和质量、时限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争取省政府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成员会议分解落实旅游改革发展的相关责任,将旅游消费总额、增幅以及入境旅游增幅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强化旅游部门综合协调职能,支持重点旅游城市和县(市、区)成立旅游委员会。按照国家旅游局新的统计口径,改革旅游统计办法,加强人员、1 经费保障。一季度出台《山东省旅游产品创新奖奖励办法》,吸引社会智力开展经典文化旅游项目创新。
3、推进资源整合。推广青岛市依托青岛城投集团整合国有旅游资源,做强旅游企业集团的做法,支持各市依托政府的融资平台,整合景区、饭店或交通运输企业,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抓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鼓励旅游企业利用便捷的消费信贷引导旅游消费。探索投资与消费相结合的众筹酒店、众筹旅游小镇模式。
4、改革运作模式。深化旅游融资改革,加快运作山东省滨海旅游基金,上半年组建旅游投资基金和乡村旅游基金。支持各地采取门票质押、整合并购上市、组建旅游基金、旅游担保公司、旅游资本管理公司等方式融资。深化旅游企业改革,依据省政府关于今明两年基本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支持各地按照事企分开、企业化运营模式加快国有旅游景区改革,年内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争取各市政府支持,全面落实鲁政发„2014‟21号文件中关于景区价格政策。鼓励支持旅行社突出特色,融入大旅游集团,支持旅行社之间联合整合,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经营修学旅行、健康养生、垂钓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的专业旅行社。引导支持旅游饭店、旅游度假区整合周边要素,按照旅游目的地模式开发经营产品,成为自驾车、自助游的主要载体。
5、创新产业管理和服务。完善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管理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行业发展景气指数体系,实现对产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 宏观调控。开展旅游服务质量舆情监测和评价分析,结合游客满意度调查,每季度发布旅游服务评价指数。依托互联网,建立覆盖省、市、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纵向互动和省、市、县(市、区)旅游行业内部微信群的横向互通,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基层意见建议、重要旅游政务信息上通下达,畅通无阻。
6、创新协会工作,深化导游改革。结合深化旅游改革,支持旅游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创新行业管理、开展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导游资格考试与培训模式,研究出台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搭建导游供需与监管服务平台,理顺导游管理服务体系。
二、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7、持续打造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重点推进品牌市场化运作步伐,办好好客山东贺年会,培育经典线路和产品,固化贺年会节庆活动模式。争取“山东三珍”、山东客栈、鲁菜馆等品牌年内实现企业化运作。
8、编制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规划。按照跨行政区域的由省旅游局负责、相关市配合的原则,上半年完成仙境海岸、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四个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规划编制工作。以城市为主的六个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由各市负责编制规划,年内完成东方圣地、平安泰山、齐国故都、天下泉城、亲情沂蒙、华夏龙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规划编制任务。年内推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体系。
9、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筛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依托好客山东网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争取齐国故城、中国古典建筑博览园、崂山道宫、东海神庙、恐龙文化园项目年内开工,尼山圣境一期工程、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重大项目“五一”前开业纳客。配合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以临沂市为中心,整合枣庄、胶东、滨州等地红色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国家级红色经典旅游项目。开展生态旅游区创建工作。
10、加大营销力度。将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列入年度“联合推介 捆绑营销”重点。针对世界华人圈、国内十大旅游客源地,以及修学旅行市场等,出台针对不同文化需求的营销方案。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联合海外重点旅行社、旅游产品研发人员参与资源整合和产品设计。利用“美丽中国—2015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2015韩国中国旅游年”、“2015韩国山东登山旅游推广年”、好客山东海外旅游营销中心等平台,营销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提高对入境旅游组团社的奖励额度,巩固韩、日、港台等主体市场,提升东南亚、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开发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强化互联网和新媒体营销,征集山东旅游网络营销方案,构建基于自媒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三、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11、紧紧依托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合三农资源,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为实现“人的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平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扶持150个 具有一定资源基础的村发展乡村旅游,扶持20个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年内再组织10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境内外学习考察。
12、打造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指导各市修订完善休憩带规划,突出乡村记忆、劳动体验和休闲健身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评选6个规划落实好的市给予重奖,年底前全部完成县域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13、培育乡村旅游示范单位。重点支持1个市、10个县(市、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大乡村旅游经典产品培育力度,扶持15个国家级、省级传统古村落,在传承乡村文化中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出一批古树名木、非遗村落经典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培育一处5A级乡村旅游度假区。
14、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集群。支持各地突出地域文化,打造胶东渔家、沂蒙人家、水浒人家、运河人家、黄河人家、泰山人家、岛上人家、圣地人家、鲁艺人家、湖上船家等乡村旅游品牌。支持10个品牌集群化发展的县(市、区)、15个品牌集群化发展的乡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对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进行统一管理,力争年内发展5万家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
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15、展开新一轮城市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地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按照宜居宜游全域旅游理念,融合 产业、社会事业发展、城市规划布局,年内做好新一轮城市旅游目的地规划工作,加快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目的地的转变。2016年上半年,组织全国城市旅游方面的专家,对各市新一轮规划进行评审,对位居前五位的城市旅游规划给予奖励。
16、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结合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出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导各地用足用好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切块资金的20%,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年内所有城市至少建成一处旅游集散中心、若干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创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引入旅游大企业,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产品的无缝对接。全面推广济南市将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以及景区周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厕所向社会开放的做法,着力解决游客入厕难的问题。
17、提升旅游交通体系。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将旅游交通纳入十三五全省公路交通规划,按照旅游标准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配套。推进中日韩和环渤海海上快速客运交通体系建设,争取年内开通至大连、天津的快速客船线路。加快滨海邮轮母港和停靠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发展滨海游轮旅游。继续实施航线补贴政策,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国际机场新开增开国际和洲际航线,加密东营、潍坊、济宁、临沂等国内支线机场航班密度。加快仙境海岸四市滨海观光通道和步游绿道建设。
18、加快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突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依托山岳、滨海、滨河建设的度假酒店集群,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度假区暨度假酒店集群工作会议,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完善度假功能,加快度假酒店集群建设,各市要重点打造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省重点支持海阳、山海天、好运角、蓬莱以及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建设,争取年内取得重大突破。推进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上半年出台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争取交通、公安部门支持,出台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政策,年内推出10家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示范单位。
19、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提升好客山东旅游公共服务网的服务功能,加大旅游信息采集,完成100个县级资讯网和手机网站建设。引导各地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及重点旅游景区、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开通免费的无线网络。
五、深化依法治旅
20、完善旅游法规和行业标准。争取省人大支持,启动《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开展《旅游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继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出台一批省级旅游行业标准,积极做好第三批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21、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组织开展“好客山东、德润齐鲁”教育活动,结合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开展“好客大使”评选活动,引导全社会提升文明旅游素质。健全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典型案件业内通报制度。与工 商部门合作,建立严重违规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旅游市场联合监管,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旅游合同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旅游违法违规行为。
22、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依据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核定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实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在旅游旺季落实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建立重大旅游活动安全应急预案,落实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旅游应急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旅游安全检查,深入排查旅游安全隐患,堵塞旅游安全漏洞。
六、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23、加强学习型行业建设。从省局机关抓起,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学习旅游前沿理论和旅游法规,实现理论学习的常态化。依托省旅游职业学院,分期分批对旅游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导游、旅游大巴司机等开展培训,提升全行业人员整体素质。
24、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把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与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行业大力弘扬担当意识、强化发展责任,努力突破一批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持续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各项工作,进一步压缩会议、文件和简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
2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省旅游 局党组对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责任运行机制。积极支持机关纪检组织开展工作,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26、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发挥山东旅游智库集聚优秀人才、优秀科研成果优势,按照互联网“所有人才都有可能为我所用”的思维,制定出台吸引人才、购买智慧服务的政策,将改革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集聚到平台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项目中。引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的理念,强化旅游智库联系游客的功能,及时收集游客意见建议。同时,注重发挥旅游系统和企业各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通过旅游智库平台汇集各方面的创意创新,把旅游智库打造成汇集旅游院校、科研团队、专家;旅游系统、业界各类复合型人才;游客和大众创意三位一体的开放、互联、互动、互惠智库平台。
第二篇:2020年旅游工作要点
2020年旅游工作要点
一、坚持理念创新,编制全域旅游规划
1.实施规划引领。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x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x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选定国内专业资质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旅游规划设计院,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好全域旅游规划。
2.全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研究旅游市场新热点,找准x旅游发展新定位,合理配置要素资源,补足旅游产业链x的薄弱环节,保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坚持突出特色,丰富旅游线路布局
1.以品牌为牵动,深度开发“原字号”旅游。依托x山、x山在省内外的品牌知名度,抓住省旅游委将x
——x山纳入到全省重点推广线路之一的有力契机,打造x——卫国万顷x乡观光园(x路)——x山——x谷——x山的生态游及冰x游线路。
2.以文化为引领,提档升级“老字号”旅游。充分挖掘x文化、x族文化、x文化、x作文化等历史独特文脉,重点打造x——x家——x林——x子——x乐——“x图”——x花香生态体验区的x乡文化游线路。
3.以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新字号”旅游。瞄准南北方、城乡间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的新趋势,充分挖掘我市资源优势,结合中国优质x米交易中心的建设,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养生养老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农庄,重点打造x——x乡王国主题乐园——x渔村——x山田园生态旅游区——x风情度假村的乡村休闲游线路。
三、坚持标准提升,完善景区承载功能
1.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加大对旅游导识导览、游客服务中心(在x图内选择适当位置)、停车场、旅游星级厕所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景区景点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景区景点的“无缝衔接”。
2.扶持景区提档升级。加大x山风景区、x湖风景区、xx都统衙门、“x图”、奥体公园、x山风景区等国有资源建设力度,做好A级景区提档升级;鼓励x林满族风情园、x风情度假村、x渔村、x山田园生态旅游区、x沟生态农庄等x营景区加快建设,争取早日晋级A级景区;重点推进x泰x花香生态体验区、x文旅生态城、x乡王国主题乐园三个规模景区建设,尽快占领x南部旅游市场,提高x全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坚持资源挖掘,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1.鼓励扶持旅游商品设计、生产企业,开发“中国x乡
生态x”系列旅游商品。主要以x大米为原料的农产品系列,以x文化元素为创作灵感的工艺品系列,以农林牧副渔等为原料的土特产系列,提高旅游商品研发和制作工艺水平,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
2.建立旅游商品展销体系。支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大型超市等地方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旅游商品展销体验中心、旅游纪念品专柜等。同时推进x特色旅游商品走进全国各大景区的旅游超市。
五、坚持市场化运作,拓宽旅游招商平台
1.结合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主动与兄弟市县和山河屯林业局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打造“大招商”平台。力争引资总量稳步提高,年内组织专题招商活动3次以x。
2.抓住“x城市群”和振兴x战略发展机遇期。利用展会、外事侨务、x大米推介等平台开展旅游招商,把x、x海、x浙等旅游发达地区作为重点区域,开展x旅游项目专题招商引资活动。
六、坚持宣传推介,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1.拓展营销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点实施“十个一”工程。即:征集一个x旅游LOGO图标;建立一个x旅游微信公众号;编排一台具有x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举办一次x旅游节庆活动;制作一部x旅游专题片;编印一本x旅游宣传册;召开一次x旅游推介会;举办一次x风光摄影大赛;研发一系列x旅游商品;召开一次x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
2.创新推广体系。细分市场需求,拓展重点客源市场,推动品牌营销与产品营销相结合、“线x”营销与“线下”营销相结合、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营销相结合、专业营销与行业营销相结合、“请进来”营销与“走出去”营销相结合,全方位宣传我市“中国x乡
生态x”旅游品牌。
3.培育节庆产品。围绕丰富四季旅游的产品构成,精心策划“青春、绿夏、金秋、银冬”四大体验季主题活动。依托x传承百年的x作文化及x大米的品牌知名度,打造“x大米节”,塑造“名城名节”,产生“以节造势、以势兴旅”的效应。
七、坚持政策扶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市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全市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落实推进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指导成立旅游协会,根据体制要求成立x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壮大旅游工作队伍,使之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2.强化体制保障。制定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完善相关政策。出台《x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采取务实的产业优先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合作政策、产业开放政策,为旅游项目审批提供立项、土地、注册、环评等服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3.强化机制保障。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信息化服务等;抓好旅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推进旅游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开展消防安全、旅游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确保行业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加强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切实抓好对旅游企业规范经营的日常督查,严厉打击违反安全规范和扰乱市场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游客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
第三篇:2011年旅游工作要点
张市旅发„2011‟14号
张掖市2011年旅游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旅游发展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及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全市“旅游发展年”这一主题,精心实施以“修编完善1批旅游发展规划,举办1次系列旅游文化节会活动,建设20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培育5大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提升10家以上星级宾馆饭店”为重点的“11251”工程,扎实开展旅游规划编制行动、旅游项目推进行动、旅游产业培育行动、旅游市场拓展行动、体制机制创新行动“五大行动”,着力打造“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金张掖旅游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率先跨越式发展。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224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以
性。加大申报争取和地方配套力度,力争年内完成40座以上旅游厕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实现旅游厕所整体达标。组建张掖旅游汽车服务公司,购置高档旅游汽车20辆左右,开通重点景区旅游交通专线。
三、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积极培育旅游产业体系 以“打造特色品牌,增强竞争实力,发挥龙头作用”为目标,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重点抓好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焉支山森林公园、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5大精品景区创建和文殊寺、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中华裕固风情园等景区的培育提升工作。年内启动张掖大佛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文殊寺、大湖湾、山丹大佛寺4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程,加快中华裕固风情园、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甘泉公园、南湖公园、大沙河城市生态旅游景区3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程,力争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18家以上。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焉支山森林公园、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重点景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要力争达到15万人次以上。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年内确定10个以上专业旅游村和200户以上农家乐(牧家乐)重点扶持发展。探索推行政府引导下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
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和祁连玉文化产品的设计、加工、宣传销售,确定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进行研发生产,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年内完成一批体现张掖特色的歌曲创作工作,策划编导《魅力张掖》、《张国臂掖》等反映张掖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的演艺节目。4A级以上景区启动建设中心演艺场所,编排精品剧目,提供常态演出。
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按照“发展五星级、提升四星级、规范三星级”的思路,调动社会资金投资星级宾馆饭店建设,引导国内外品牌宾馆饭店落户张掖。重点抓好10家以上星级宾馆饭店的建设和提升工作。张掖城投公司启动建设1家五星级饭店,各县启动建设1家以上四星级饭店。启动张掖电力大厦创建四星级饭店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宾馆开展评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提高旅游问讯、旅游投诉、旅游救援和旅游提示等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市、县(区)及各旅游企业网站及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设与维护,实现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网站的链接。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年内在市内及市区通往各景区的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沿线设置A级以上景区景点的旅游交通标识牌。
七、构建旅游保障机制,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新版饭店星级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并组织实施“2011年全
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树立旅游部门干部职工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旅游 工作 要点
抄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旅游局,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
发至: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旅游局、有关旅游企事业单位。
张掖市旅游局
2011年2月22日印发
共印70份
第四篇: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开发旅游消费市场、旅游资本市场、旅游人才市场,构建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人才、旅游信息化三大高地,夯实旅游强省建设基础,为全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做出积极贡献。
奋斗目标是: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旅游总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19%。
一、立足全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争取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争取省人大支持下半年完成《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借助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旅游业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温带滨海旅游连绵带为目标,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重点开发滨海度假酒店集群,力争年内开工一到两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选择一处较大岛屿或宜于封闭的半岛,争取享受国家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有关政策。利用国家准许外国籍邮轮在华多点停靠政策,加快半岛邮轮码头建设,着力构建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停靠港,逐步将青岛港打造成邮轮母港。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始终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三季度召开第三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高端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全年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推动泰山、“三孔”、蓬莱阁、刘公岛、崂山、南山等著名景区,配套开发演艺、餐饮、住宿、购物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抓住国家扶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沂蒙老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加大旅游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和创意,参加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经贸、旅游招商活动。抓好省委、省政府去年在香港、日本、韩国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签约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发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的作用,对在建、拟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外著名旅游规划咨询公司进入山东旅游规划市场,与国内、省内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城市、跨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省重大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与省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制订《新文化旅游遗产标准》,引导重点旅游项目强化文化支撑,精细施工,高效管理,培育“遗产型”旅游项目。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三次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精品培育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全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实力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支持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支持山东黄金集团、鲁信集团、青啤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潍坊景芝酒业集团、德州皇明集团等,将旅游板块做大做强。支持鲁商集团利用其商业网点和销售平台,进行食、住、游、购、娱旅游要素一体化开发试点。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大企业集团。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产业
(五)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升级。以“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为抓手,一是在县级以下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中央和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突出生态、乡村、民俗特色,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3—5个旅游强县、30个旅游强乡镇、50个旅游特色村。二是对照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条件,指导全省35个优秀旅游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修订城市旅游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咨询、救援、自驾车营地体系,城市特色街区、城市美化亮化和夜生活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度,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三是引导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曲阜全省首批6个优秀旅游城市,学习借鉴杭州、大连、成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市的经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筹划,开展最佳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对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多语种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下半年,省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启动创“最佳”的城市进行评估检查,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打造二至三个国际知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六)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将2011年确定为“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出台《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整套涵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安全管理的旅游标准体系。深入宣传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省服务业行业组织开展“好客山东”服务竞赛活动,评选出“好客服务”100名金质奖、1000名银质奖、10000名铜质奖,营造人人代表“好客山东”、处处体现“好客山东”的社会氛围,履行“好客山东”的庄严承诺。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纳入对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以及星级饭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的创建标准和复核、暗访内容。以贯彻《旅行社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大对旅行社的管理,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旅行社管理机制。严格对外省旅行社驻鲁办事处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定期发布《山东省旅游质量公报》。
(七)加强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用旅游卫星帐户统计体系,建立山东旅游资源数据库。发挥信息化在提升服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各旅游企业的省级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投诉渠道。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字化建设,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3a级以上旅行社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旅游品质保障系统。整合各类旅游“一卡通”,推广使用“好客山东旅游卡”,完善提升功能,形成全省统一,集旅游咨询、城市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于一身的便民利民惠民“旅游一卡通”。
(八)认真落实全国旅游减排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泛引入低碳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类旅游企业广泛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突出抓好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依托德州皇明集团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制订国家星级旅游饭店节能标准,力争全省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节水节电量每年同比下降5%,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转变市场营销方式,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九)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重点由推介形象为主向推介形象、营销产品并重转变。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强化全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意识,区分不同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营销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涉旅企业参与的原则,形成产品开发营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实现从以资源换市场向资源换市场、市场换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变,即依托9400万人口庞大的省内旅游市场,与友好城市、主要客源地、区域旅游合作伙伴等建立市场互换机制,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利共赢。各市要重点面向国内市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省旅游局重点与港中旅、中青旅、上海春秋国旅、康辉国旅、携程等战略合作单位以及境外大旅行商合作,面向日韩、俄罗斯、东南亚、港澳台等主要入境旅游市场,组织引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滨海度假旅游产品。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欧美远程游客中转站城市合作,推出一批对接连线的旅游产品,间接吸引欧美远程游客。全省重点培育“观世博、游山东”和“好客山东贺年会”两大产品。“观世博、游山东”要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世博宾朋”为主题,以文化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整合全省重点旅游景区、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以及鲁菜资源,扩大影响面,增强吸引力。在办好首届“贺年会”的基础上,7月份启动“贺年会”筹备工作,提前动手,创新策划,丰富内容,科学安排,办一届高水平的“贺年会”。
(十)将市场开发与培育旅游消费结合起来,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加大对发展旅游消费重大意义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消费重要性的认识。继续组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教育等部门合作,推动开展职工带薪休假旅游、修学旅游、老年旅游以及家庭旅游。与省邮政公司合作,实施“旅游下乡工程”,发挥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农业的作用,实现城乡旅游市场的互动。出台《山东省全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惠民措施,扩大出游规模,提高出游率,培育城乡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国百城游山东”活动,重点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市场,拓展珠三角、中原、东北、西北市场。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作为扩大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山东著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品牌,创建旅游商品营销联盟,推进联销经营。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普遍回暖、入境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的机遇,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近距离入境旅游市场,实行“以出境游促入境游”,建立客源互动机制,促进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实现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入境旅游奖励政策,调动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将出境旅游纳入统计考核指标。
(十一)创新鲁菜,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培植旅游消费新的热点。以“贺年会”为平台,实施鲁菜振兴规划,扩大鲁菜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餐饮在旅游要素构成中的市场份额。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鲁菜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鲁菜创新和人才培养。按照养生、绿色的原则,加快鲁菜标准化建设。在星级饭店、旅游餐馆,以及纳入“鲁菜馆”管理的社会餐馆等,全面推广鲁菜,支持涉旅饭店、餐馆等培育1—2个特色鲁菜菜品。着力培育以鲁菜为主体的“贺年宴”品牌,将“贺年宴”打造成弘扬鲁菜文化、培育创新型鲁菜人才的重要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形象鲜明、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酒店。将“山东客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主题酒店。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和旅游部门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二)全面推进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严格职业化导游团队的准入。对职业化导游团队导游实行分级管理,推荐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导游,参加接待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层次的重大政务接待活动。对在岗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职业化导游员给予一定的政府津贴,并享受不同的出国考察、奖励、免费培训政策。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不符合职业化导游团队条件的导游实行退出机制。支持泰山、三孔、蓬莱阁等著名景区开展聘请退休老教师、老专家等从事高层次导游服务工作试点。
(十三)加大旅游人才选拔培训力度。组织鲁菜研究所、山东旅游项目策划中心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管人才。上半年省市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山东旅游人才招聘会,聚合各类人才参与我省旅游建设。以服务全省旅游发展为基点,充分发挥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在旅游培训、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培育成全省旅游人才培训的主渠道。鼓励和组织有关高校与专家开展山东旅游的重大课题研究。支持省内高校重点旅游学科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加大对旅游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
(十四)加强旅游部门执政能力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县旅游部门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创造性地落实“三定方案”,全面提高旅游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在旅游创意、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继续举办“旅游创新奖”,用好“旅游局长博客群”,广泛吸纳网友的意见建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更加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热情好客、认真办事、创新务实、勇于奉献”精神,培育“好客山东”机关文化,率先成为“好客山东”的践行者。
第五篇: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理念,以“加快发展,优化结构”为主题,以市场开拓、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和服务提升为重点,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增强吸引力;着力打造旅游客源地,增强竞争力;着力打造旅游集散地,增强辐射力,实现全市旅游经济的稳步较快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作贡献。
奋斗目标是: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30万人次,分别增长15%和18%;实现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增长16%。
一、优化发展环境,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实现新突破
1.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发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举办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认真落实旅游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旅行社组织招徕游客来我市旅游。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扩大旅游消费。出台《全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进融合发展。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将旅游业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格局。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文物、农业、工业、林业、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融合,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共同发展。与文化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委员会、农业局等联合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与水利局联合推进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与渔业局联合推进休闲渔业示范点创建工作。
3.加强舆论宣传。认真总结推广汶上、微山等县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全社会重视,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整体形象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力度。继续办好《济宁日报》旅游专版,在济宁电视台开辟旅游栏目。出台《济宁市旅游政务信息考评奖励办法》,加强旅游信息工作。办好济宁旅游政务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推进资源整合,在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4.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科学编制《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发展城乡互动旅游。认真编制《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着力将旅游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成《济宁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曲阜、金乡、梁山等县市完成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好专家论证、评审工作。注重旅游规划同相关规划的衔接,争取市县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大规划贯彻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5.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宝相寺、梁山水浒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南阳古镇、微山岛等过亿元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尼山景区开发建设;完成中都佛苑旅游区三期工程;启动以兴隆寺为主体的兖州佛教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加快微山岛和南阳古镇综合开发,发展生态休闲和体验旅游;积极推动金乡羊山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旅游产品。认真发挥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作用,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调度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制度。
6.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高标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对重点项目编制招商专案。以纳入“全市开放招商百个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的10个旅游项目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推介,吸引投资者关注。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资本,开创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组织全市大企业到青岛、烟台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大企业投资旅游的经验做法,吸引本地大企业向旅游业进军。举办旅游项目和大企业对接会,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
7.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更多的景区加入A级景区行列。切实加强指导,积极推进尼山、颜庙、羊山等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全市新增3A级以上景区8处。积极推进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开拓客源市场,在客源地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8.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编制济宁市旅游营销规划,创新旅游营销手段,确保促销成效。征集全市旅游形象口号,设计旅游形象LOGO。将2010年确定为全市旅游宣传促销年,1月赴台湾开展宣传促销,3月分线赴周边地区开展促销活动,4月赴成都开展旅游推介活动,5月赴沈阳开展主题推介活动,7月赴上海开展“观世博、游济宁”主题推介活动,10月赴珠三角开展以“迎亚运、游济宁”为主题的旅游推介活动,11月全面启动贺年会活动各项工作。继续在央视等大众媒体进行捆绑营销,加强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旅游形象品牌宣传,进一步树立济宁旅游整体形象。强化网络营销,建设完善济宁旅游资讯网,搭建旅游营销新平台。策划包装以曲阜—邹城“成人之旅”、曲阜—汶上—梁山“崇文尚武、佛都祈福之旅”、济宁-微山“运河微山湖生态休闲之旅”、“一山一水两汉三孔四孟之旅”等为代表的精品旅游线路。会同临沂、日照等市开展山海圣人旅游线推介活动。
9.着力开拓客源市场。一是做深做透济宁本地客源市场。继续推行旅游一卡通,力争增发5万张。充分发挥曲阜游客集散中心作用,积极推进区域联合。二是积极拓展周边客源市场。确立三月份为“旅游宣传月”,分赴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宣传推介。加强与重点城市的旅游双向交流,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多渠道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济宁与淮海经济圈各市电视台互动,互播对方宣传片,互推旅游线路。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组织旅游考察踩线,组团参加国内外知名旅游博览会等形式加强济宁旅游宣传推介。三是开拓高端客源市场。围绕将济宁曲阜机场建设成为旅游机场,在航线开通地区开展大范围、全覆盖、高频度的旅游宣传促销,做深做透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客源市场,做强做大以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客源市场,在成都、沈阳与民航部门策划开展主题旅游推介活动;以济宁青岛通航为契机,大力开拓青岛市场。加强与各大航空公司、大旅行社、大集团等的合作,鼓励我市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包机业务。四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进一步巩固日本、韩国、台湾市场;在美国举办孔孟文化周活动,大力拓展美国、俄罗斯市场;积极突破欧洲、南美市场。
10.搞活节庆旅游。以好客山东贺年会大型主题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包装产品,策划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策划济宁旅游贺年会宣传口号、形象标识,推出济宁贺年会特色活动。在孔子文化节期间,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举办第三届济宁旅游高峰论坛等文化旅游活动。积极运作,努力争取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积极参与、大力推动各县市区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指导尼山春季祭孔、太子灵踪文化节、荷花节、梁山水浒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四、提升产业素质,在旅游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11.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是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努力形成聚集和辐射周边地区的旅游综合通道,构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引导曲阜创建最佳旅游目的地,鼓励泗水等县创建旅游强县。全年新增旅游强乡镇5个,特色村5个。二是重点完善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集散、咨询、引导、救援体系,做好在北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济宁市游客集散中心的筹备工作,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三是做好全市公路主干道旅游交通标识设置工作,为游客提供引导作用。在北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专用码头。
12.完善提高接待设施。推进曲阜香格里拉、兖州太阳国际、微山南阳水苑、汶上佛都温泉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强星级酒店标准化工作,鼓励指导社会酒店参评星级酒店和绿色饭店。全市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0家,星级旅游餐馆10家。
13.培育济宁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指导创建金牌休闲购物街区、购物商店,打造购物特色街区。积极推进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以市中区清平巷文化街为重点,积极打造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14.进一步丰富旅游演艺项目。认真落实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协助文化部门推出依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精品影视作品,策划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济宁旅游的新亮点。增加完善一批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以运河文化大厦为平台,完成运河之都演艺剧院的开业运营。
15.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培植一批大型骨干、自主品牌的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特色街区、旅游活动场馆和旅游企业,使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再上新台阶。重点培育孔子旅游、微山湖旅游、汶上宝相寺旅游、泗水圣源旅游等集团公司,在市区探索组建旅游集团,力促成为国内外具有强势市场竞争力、效益创造力、持续发展力、产业导向力的综合性龙头旅游集团,成为带动济宁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五、加强行业管理,在旅游服务规范上实现新突破
16.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2010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为重点,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深入宣传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好客山东服务竞赛活动。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宣传活动、“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宣传活动周、“旅游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全面提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车船公司及导游服务水平,使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日益增强,旅游全行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开展济宁市第二届导游技能大赛、厨师烹饪大赛、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引导旅游企业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树立行业标杆。
17.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大指导服务和管理检查力度,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执业行为,促进旅行社和导游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以落实《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强对旅行社管理,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行业管理,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车”等不法行为,促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旅游投诉工作。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扩大样本量和调查范围,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引导、督促各企业围绕游客意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建设诚信旅游平台,建立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全市旅游行风社会监督员队伍的作用,扎实推进旅游行风建设。突出抓好旅游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18.加强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建设济宁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和体验网,建设覆盖全市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数字化旅游服务系统,实现旅游政务信息、旅游资讯在全行业即时传送。实施旅游品质保障系统,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独立数据库,搭建旅游部门管理、旅游企业自律、旅游消费者监督的信息平台。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和宣传渠道,进一步丰富12301旅游服务热线的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曲阜游客集散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
六、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19.引进专业人才。全方位、多层面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政府旅游顾问的作用,建立济宁旅游专家顾问团,完善和北京二外的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脑”为济宁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旅游院校合作,以导游班为基础举办各类培训班、教育班,形成长效机制。
20.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旅游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旅游局“名导进课堂”的要求,从一线优秀导游队伍中选拔一批高素质导游培训名师,推荐担任旅游院校兼职教师,全面带动我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开展星级饭店英语达标考试培训试点工作。加强适合岗位培训需求的教材和课程建设,完成“济宁旅游导游词”编写工作。
21.加强导游员管理。全面推进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成立济宁导游管理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导游管理体制。全力组织做好2010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各项工作。
七、创新管理机制,在推进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22.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推进机制,完善济宁旅游协会功能,开展座谈、访谈、交流、比赛等活动,推进合法经营,增强行业凝聚力。
23.创新投融资机制。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在景区开发、市场营销、旅行社、旅游饭店等领域着力引进战略投资伙伴,重点做好无锡灵山、港中旅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济宁开展战略投资。总结汶上争得进出口银行旅游项目贷款的经验,积极推动旅游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性贷款扶持。努力拓展同建设银行济宁分行的合作,加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我市大企业通过投资、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24.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推进重点景区建立旅游与文物、宗教等合一的旅游管理体制;借鉴外地经验,按照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换市场的思路,推进景区经营权转让,支持景区(点)“三权”分离。
八、创新保障机制,在提高执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25.深入开展旅游调查研究。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开展调研活动,举办经济形势研讨会,科学预测旅游经济走势,努力保持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旅游经济运行、城区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继续推进“三问三联系”活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听取群众对旅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制约因素,研究新对策,推出新举措,推动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认真开展旅游统计工作和旅游抽样调查工作,全面准确反映旅游经济运营情况,定期发布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6.着力提高执行力。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创造性落实好“三定方案”,全面提高旅游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认真落实《济宁市旅游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旅游工作的考核,完善督促落实机制,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建立提高执行力的长效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责任落实到位。
27.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载体,切实抓好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开展创学习型机关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习钻研的风气。加强廉政教育,遵守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塑造真抓实干、廉政高效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细化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服务型机关,以高绩效的工作成果,让基层和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