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课堂观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态课堂观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生态课堂观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衍生出来,它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强调突出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则是指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能力相近的多个小组,教师根据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发展。高中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教师将生态课堂观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生态课堂 分层教学 结合 因材施教
1.生态课堂观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意义
生态课堂观讲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个性、实践能力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分层教学模式同样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障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东西。生态课堂观和分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殊途同归的,如果能在生态课堂的前提下实现英语的分层教学,将会给英语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突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以生态课堂观为前提,构建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2.1学生的“生态性”分层
要进行分层教学,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或多或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的失落感。如何淡化差异感,让学生乐意分组,是生态分层教学模式要把握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不妨提前将课题分为几个部分,由简到难,由深到浅,分成A(基础层)、B(一般层)、C(进阶层)。将课题发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实际能力自主选择课题,组成小组课下合作完成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咨询、引导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课题。在课上,每个小组派出多名代表进行课题报告,展示本组的成果,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其他小组若有提问也可以对展示组提出,互相交流提问。课题完成中的不足之处,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加以引导提出,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2.2备课与授课的“生态化”分层
1)备课的“生态化分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态度,根据ABC三个课题层次的不同,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针对A层课题,要注重该层学生英语基础运用能力,尽量让A课题糅合基础知识,将课题变得简单有趣。促进学生们改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针对B层课题,要注意该层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探索,所谓温故而知新,尽量让B课题在融合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从而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针对C层课题,要注重该层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拓宽他们的课外知识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授课的“生态化分层”
要做到这点,对教师来说是个巨大考验,如何在淡化自己的“师长“角色,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课前,教师应多和学生互动,提起学生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在课堂引导时,教师要多用鼓励式的引导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题完善环节时,教师应考虑整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在参与互动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对A层次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如good job、great、congratulations等鼓励语;对B层次的学生应当在鼓励的同时多用and how、so等递进语鼓励他接触新知识,并用Do you know...?等疑问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针对C层次的学生,则多用what do you think、how about your idea等疑问句,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研究,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的分层可以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小组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保持对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还应当多使用可用的多媒体资源,教学设备,为生态化分层教学锦上添花。
3)课后任务的“生态化分层”
课后任务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温故知新,在布置课后课题时,教师依旧需要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后任务,与此同时应当在保证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同时加以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课保持新鲜感。
3.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迫切。以生态课堂观为前提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需要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
■
[1] 唐娴.把课堂还给学生――初探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3(10).[2] 吴细娥.农村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构建途径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 2013(03).[3] 张婷婷.论“生态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J].中学时代, 2012(10).
第二篇:“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初探
“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初探
“121课堂模式”是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分为“概问引标,课前先学”、“精问生发,自主探学”、“追问互助,合作深学”、“查问测效,即时补学”和“延问精练,课后固学”五个环节。
如何有效实施“121课堂模式”,使之充分发挥强劲优势?笔者的做法是,实施“分层养殖,生态发展”。“分层养殖”是借用水产养殖的一个专业术语,它的原意是根据青鱼、草鱼、鲢鱼和鲈鱼等在水中低、中、高不同的栖息水层和食性,将它们分层混合放养,由于充分考虑到它们不同需求,而投以饵料,从而大大提高水域的立体空间效益。
“121课堂模式”下的语文分层教学与此类似。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在同一课堂共同发展,也需要分层定位、分头前进,才能达到更好的整体效益。
“分层养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于学情划分层次
首先要认真调查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要对学生进行准确和明确的定位,不要让长颈鹿和小绵羊去吃同一高度的树叶。定位解决了,“水层”就分出来了,这是“分层养殖”的前提。这个过程比较琐碎,需要教者耐心细致地去做,但它是一个有志于实施分层生态教学的教师把教学细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措施和必然要求。
二、基于学情预设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者要根据学生低、中、高不同层次的“食性”,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难度目标的“预设”,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难度系数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避免过高或过低,力争做到“一生一得”“异层异得”,这样的教学,最终会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震”和“共鸣”,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在此,笔者举一教学实例来说明。在讲授《人琴俱亡》时,笔者采取分层教学,用分组汇报的方式,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舞台”。课前我根据学生情况分层进行教学目标“预设”,以不同学生的特长、水平,精心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相应的任务。有正音解词的、有汇报《世说新语》概况的、有讲述《世说新语》故事的、有介绍魏晋名士的……使人人都有机会发表他所能达到的感受和见解,并且让他们在和别人的交流、切磋、辩论中弥补自己预习的不足。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关注了不同学生阅读的程度和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基于分层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机制
在“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光是“分层”还不够,还需要把“水”激活,才能“养住鱼”、“养大鱼”。这就要靠良好的班级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如每月对于量化积分在积分排行前10名的同学可以随机获得一张“昭阳卡”,如果凑齐一套“昭阳卡”则可兑换一张“至尊昭阳卡”。学生可以使用“免作业卡、免背诵卡、免请家长卡、选座位卡”等“昭阳卡”,但每名学生一学期只能使用一次。诸如此类的方法有效地把“水”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基于目标,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要不断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强化全局意识。“分”不是目的,“分”是为了发展,只有全体学生赢得了较大的发展,才能说“分层养鱼”取得了成功。
总之,“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都有较大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鉴性。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现代教育思想完全一致。另外,“分层教学”比较适合成绩分化明显的班级。但是教学过程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对效果的评判只能用分数、成绩来衡量,某些项目内容(如学习品质、阅读能力)无法量化体现出来,所以还需在后面研究中作进一步深化探讨。
第三篇:实施分层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通过引导,让学生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体验,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教师的教学引导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与他人(教师、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突出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与进步。
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学生平行平均分班,学习层次优差高低一把抓”,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知识状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们感悟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参差不齐。在班级学生人数较多(50人以上)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按照中等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来教学,就会导致优秀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以往在班内试行分层教学的实验,可以得知,分层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实现教师一直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因此,分层施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
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他们平时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组。a组的同学可塑性好,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属于优良行列;b组同学学习能力中等,基础知识掌握尚较好,属于中等行列;c组同学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现状,b组(中等水平)学生要占到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感受。分组可采取动态形式,随着每次的检测或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成绩的提高等因素进行调整。这样在全班学生中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学习局面。a组的同学就会为不落入其他两个组而更加努力;b组同学为既不落入c组又想进入a组,会暗中使劲加倍用功,努力提升成绩进入a组;而c组的同学在其他两组同学的带领和感召之下,也会迎头赶上,努力进入b组,最终实现c组逐渐消失,b组日益壮大,从而创造了一个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和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为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高效,更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a组的学生思维敏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教师只要适当的点拨引导,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即可;b组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中多提问和引导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互动,逐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能力,使之较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c组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依赖同学及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照顾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处理和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和练习,并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下多辅导他们完成作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课内和课外作业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来设置,可分为基本、提高、拓展三类,基本作业为掌握基础知识类作业,a组同学可不做,但b、c组学生必须要完成。将基本作业作些改动或变式适当增加难度后,为提高作业,供a、b两组同学完成。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开发思维注重方法技巧的练习,为拓展作业,便于a组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对所学内容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掌握基础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优化解题过程。同时鼓励b组学生去思考和尝试做a组的作业,c组的同学去尝试做b组的作业,并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紧迫感,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不只是授以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以学生学的方法。在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分层教学模式下的作文教学
山东莒南县第二小学(276600)程朝霞
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关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更重要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的作文教学也值得推敲研究。
目前的作文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育理念陈旧。老师给出一个题目,限定作文文体和完成时间,这就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如此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下完成的作文,是为了考试而写出来的,没有思想,没有灵性,不过是文字的堆砌罢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锻炼到的只是学生的文字编排、堆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被无限开发的阶段,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写作,而是能随心所欲地表达他们在这个年龄层的所思所想的写作。他们的写作不应该带有目的性,应该只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需要、一种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率不高,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导致恶性循环。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才能保护学生的灵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分层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
分层教学能够很有效地改善目前的作文教学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因材施教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来解决。下面我就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索。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某一个群体或事物进行分层就够了,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完整的分层教学模式,包括主体(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评价的分层以及分层的实行监督机构。
一、主体的分层
写作是人类通过文字进行客观陈述和表达主观感情的思想性行为。这个行为对人类的多方面能力进行了考查,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考力等。小学生虽然处在同一个年龄层,但因为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他们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层,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被肯定,缺点逐步被改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注意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差异。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生按年级各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B层次和C层次。A层次就是各方面能力比较强,写作的兴趣浓厚的学生。B层次由各方面能力一般,写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学生组成。C层次由思维比较迟缓,观察和表达能力较差,不想写作的消极情绪比较强烈的学生组成。教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便于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学者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为设置的基础和前提,以便他们有能力和信心与老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会有动力进行学习和锻炼。具体的操作方案可以如此设置:A层次的学生要做到笔随心动,可以用文字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且从语文的角度来讲,不应有语法错误和字词错误;对B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应当相应降低,先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再谈完整性;对C层次的学生,教学要求相应降低,以便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过程和形式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先课外后课内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先体验、观察生活,在有感情的基础上写作。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教学,一方面保证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不分散,另一方面要对他们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全课外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生活中让他们有所感受,再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评价分层 此处的评价指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评价,包括等级、分数等评价的分层。评价分层是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果以同一标准来进行评价,就会打击落在后面的学生,使其更加不想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方面都应该以鼓励为主,进行激励式教学。
五、分层的实行监督机构
在分层的初始阶段,教师难以很明确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判断,所以不能仅凭一篇文章就断定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武断的分层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设置相应的监督改善机构来弥补认知的落差,以便改正错误,使层次的分定更加合适。同时,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分层,将能力得到提升的学生转分到较高层次,使他们获得适用于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使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体味,用心感悟,继而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本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写作教学,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研究,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篇: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湛师附中 李华德
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分班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关键词: 高中物理 分层教学
湛师附中长期以来,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各层次的学生都编在同一教学班,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在进行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这样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由于我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特别是我校近年的高中招生,有正取,有择校,还有实验学校学籍的学生,学生素质相差较大,特别是对物理科的教学,出现以上的情况更加明显.可能也正因为教学模式的单调和死板,导致我样前几年的高考都不尽人意.正如林校长在会上所说的,我们搞分层教学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学校经慎重考虑,决定对2005届的高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分层分班进行教学的新尝试.即按学生的成绩,把基础较差的学生编在一种班,称之为实验班,成绩一般的的编成市区班,成绩较好的编为地区班.到了高二分科阶段又根据高一时的成绩对同一选科的学生根据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 分层教学模式,在理论是是合理的,它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因材施教”。
今年2008年,也就是我们第一届实行分层教学的学生毕业之年,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经得起高考的考验呢?今年我校的高考成绩充分说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今年我校的高考成绩打破了前几年的魔咒,超额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指标任务.本人担任了2006届的高
一、高
二、高三的分层教学,且同时担任三个层次班的教学,对分层教学有切身的体会.
下面就是本人在物理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定好分层的教学目标.在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对A、B、C三类班分别制定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中等目标和高等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不增加难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如掌握物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以及简单问题的模仿应用。中等目标,即为一般的应用及简单的扩展;高层目标,即是必须让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如进一步掌握概念中隐含的条件,公式、定理中条件与结论的联系,设计物理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 “机械能”一章时,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①知道重力势能和动能。②理解各种机械能的计算公式。③不同情况下各种能的转化计算④动能定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这里①②是基础目标,①②③为中等目标,①②③④是高等目标。只有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分层教学上的做法.1.备课阶段.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班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班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成功感。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A班的学生以“放”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B类班的学生以“指”为主,指导其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对基础班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层次上前进,C类班能基本上达到大纲及考纲的要求,B类班能达到高考要求,A类班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平抛运动”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A班可以直接通过提示学生利用所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知识,通过思考自我发现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进一步推广到类平抛运动,从而解决问题。对C班的同学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对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总结,方便记忆,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除外)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时就是C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没问题,只有一些特别严重的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3.作业及评价。要做好分层次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进一步巩固授课效果,给学生的课外练习、作业也要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数量。对C班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如物理概念的填空,公式的简单应用。对作业题中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以选做。对A班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班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也要找出他们的不足;对B班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4.测验考试.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测验是重要环节。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考试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设置C(易)、B(中)、A(难)三套不同的试卷。即:C班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或C组的试卷,B组的同学选择B组或A组试卷, A组的同学选择A组试卷。这样可以让基础班的上层学生有自我挑战的空间.
三. 一些心得体会.正如开始所说,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分层教学无疑是好的,但在实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消极因素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总结
分层教学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总结在教训及各种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教学模式提供有用的参考.1、握好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开始时,本以为A班的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因此拼命扩大课堂容量,效果并不好,原因学生缺少思考时间,体现不出分层教学的效果;对B和C班的学生,很多教师认为学困生接受能力差,所以上课讲得太少,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这对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尤其要关注,就算对基础班的学生,也要按<<高考考纲>>的要求进行系统完整的复习。
2、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同一学校的学生,却因成绩的不同被分在不同层次的班,不可否认存在的事实是:A班的学生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B班的学生问题不大;C班的学生即有作为下等人的感觉.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尤其是对高中这些心理敏感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使一些人产生自卑感,还可能会造至“破罐子破摔”的严重后果.这并非危言耸听,以我所任教的一个叫翁泽斌的学生为例,在高一时,其物理水平在全级还处于中上的水平,但高二分班时,被分到C类班,从此物理考试都只30来分,从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来看,只有完全放弃的学生才可能考出这样的分数.而“荣幸”被分到A班的学生,可能会自学高人一等,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如果大面积出现以上的现象,那么就违背了我们进行分层分班教学的初衷.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都有责任去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避免优等生的自大心理。当然教无定法,但不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应把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实行分层教学,能针对学生实际发掘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效自主地学习,从而优化教学,但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其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对分层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