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常言道:“百年育人,德育为先”,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与社会、与人的广泛联系和接触过程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对其工作态度及完成工作的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更是重中之重。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存在于德育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具有最重要作用”。因此,以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在哪些学科的教学中,其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那么,究竟如何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渗透原则 1.紧密性 教师依据教材在施教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是至关重要的。以电子商务专业中《网络营销》课为例,基于网络安全、交易安全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网络交易更需要诚信,才能增加网络消费者的信任度,才能使自己的网上营销更有市场。2.实效性
在渗透过程中,发掘的信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还以网上交易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进行实验,当学生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时候,最不希望的就是遭遇网上欺骗,反过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作为网络经营者最需要的就是诚信,通过这样的实际模拟、换位思考,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诚信教育。
二、渗透方法 1.教学手段的创新
其实,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内容遵循着学科当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挖掘运用并渗透到教学当中。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认真进行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新人。在《电子商务师资格教训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实验,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2.教材教法的研讨
要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有利于教师充分挖掘寓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和技能课是学生普遍欢迎的学科,如能抓住这块阵地,进行德育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些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与专门的德育课程有着重大区别。它的重点是专业和技能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程上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允许教师在此之外占用太多的时间单独讲德育理论。它必须是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我校一年级的《基础会计》学科教学中,通常以“道德: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为开场白,增加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使学生们一开始学习会计就接触职业道德,感受到浓重的道德氛围。
三、以渗透德育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尝试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环节,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它伴随着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几经调整、修改,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已基本固定为《经济政治》《人生观》《法律常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比较符合中专生的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这对学生将来选择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学校的德育课课程改革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层次等条件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电子商务类的学生在《经济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有关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资本的周转等方面的内容,在《职业道德》中应侧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其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数将进入单位直接就业,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在进行带有普遍意义的中学生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同时,应着重突出其道德品质教育的职业特色,为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品质的培养。(1)为他人服务,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份职业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但不同的分工往往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向往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寻求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职业,是无可非议,甚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职业的选择,既是个人对社会的选择,也是社会对个人的选择。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如果他们违法乱纪、营私舞弊,将直接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要对学生讲明“一时利”与“一世利”的关系,“大利”与“小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3)与人协作,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
每一个就业的人都要同职业团体内部人员之间、同行之间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今后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人靠自己的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甚至无法生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团结协作,并不排斥公平竞争。但竞争不能建立在贬低他人、损害他人的基础上。(4)勇于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接受社会对自身的智慧、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检验,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克服闭锁心理,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不怕承担风险、不怕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跌倒了能再爬起来的勇气。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创造,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新局面。
总之,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让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开花,培养出一批批适合岗位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中等学校电子 商务专业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葫芦岛市南票区联合中学 曹静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许多数学教师以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各学科特别是数学教师无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其实,中小学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德育任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1.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27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并不只属于艺术,数学之中也处处有美。数学图形体现着数学的外在美,抽象符号、公式符号、推理论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严谨、和谐则是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之中既然有美,数学教学就应该发挥美育功能,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
4.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例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三篇: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改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数学要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堡垒作用,在提升数学实用性、提高学生数学人文涵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学技巧和数学运算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一、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并加大教材挖掘力度
高中数学教材不仅仅是一门习题和讲义,在习题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些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材料和延伸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仔细挖掘的力度,将数学教材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德育的综合性材料。
(一)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
在高中数学的教材中,碰到新公式的时候,往往在课本的下方或者课本最后都会链接上发现这套数学公式的数学家的故事和简单经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将数学家的故事连同相关公式一起讲解出来。当然,课本上的简介比较简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后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延伸工作。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事迹来激烈学生,鼓励他们不断摸索,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运用现实材料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数学中,材料题的运算比较多。这类题型往往只是运用材料的躯壳,实际上只运用材料中的数学内容。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往往也容易忽略材料。在新课改下,教师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现实材料。一些现实材料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也涵盖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教师应该通过材料来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发展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并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通过数学规律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高中数学的内容涵盖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内容。比如等差数列,通过寻找特殊规律来实现规律的一般化处理。因此高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数学规律来向学生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德育环境的创设、德育环节的搭配,来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一)创设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
数学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开展数学教学前,可以通过与所讲的公式紧密结合的时事国情,特别是我国在科研创造、科技发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新成就,来提升自己对该公式的重视。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习小组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比如开设学习小组或者课堂讨论小组。在讲解到某个数学规律时,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小组,既能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互助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适时鼓励
课堂上,教师的适时鼓励和鼓舞,既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客观点评渗透德育教育。当然,这种适时鼓励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比如有学生总结出了很好的数学记忆方法,教师在鼓励的时候,可以将鼓励的内容从认真学习上升到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索的层面上。
三、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可行性。不是说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需要渗透德育教育,而是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适时适度开展德育教育。还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他们的角度出来,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否则不仅无法有效渗透,还容易引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抵触与反感。
四、总结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不再是简单的一门技艺,而是数学技巧、思想内容等的综合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的思想桥头堡作用,通过创设情境、改良方法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王进亮老师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是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学生心灵,将一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品德的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处在教育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德育的地位比作“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他认为,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德育。德育的根本是育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重视德育,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时代交给的任务,历史赋予的使命。因此,我们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上,作一点浅显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内容多、题材广,牵涉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章守纪教育、劳动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质修养、行为和习惯的养成等,是一种既抽象又具体的教育。对此,我们主要采用了“实践法”,即把上述内容揉合到平时课堂教学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历史情境教育。即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体育课中,一般在新开学的“引导课”或“体育常识课”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课”的主要内容有:为什么要学习体育?学习体育的目的、意义和怎样上好体育课等。它虽然比重很小,但却是学好体育课的灵魂。“体育常识课”中可以给学生讲我国体育的发展史、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现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通过例举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我国抗击“非典”过程中的感人情境,让学生亲眼目睹“非典”病人那种求生的渴望;在被隔离的群体中那种牺牲个人自由换取社会安全的求生的渴望等等都体现了珍惜生命质量的人文精神和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二)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在体育课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学生对集体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也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例如,通过集体行动“原地踏步走——立定”、“原地间转法”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又如,通过游戏“拔河”和球类比赛等,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逐步领悟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三)进行规范的行为训练。即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最能体现行为养成。“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尤其是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革命精神,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能够振奋精神,起到鼓动作用的有教育意义的口号。例如:“全民健身,利国利民!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四)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思想教育。即通过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冬季,上耐久跑、越野跑的教材,则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要做大自然的主人,并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事迹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情绪马上会振奋起来。又如,在上跳高课和“山羊”分腿腾越一类的教材时,则教育学生勇敢、果断、树立信心等。
(五)设计适宜的游戏教学情境。即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来激发爱国情感。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偏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并有一定的情节,很受学生欢迎。体育游戏比较容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例如:在教“冲过火力网”这一游戏时,可先用录音机放一段密集的枪炮声;接着对学生讲:“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名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夺取战斗的胜利,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冲过敌人的火力网。”然后,在播放的枪炮声录音中做游戏。这样做学生很投入,爱国主义情操在游戏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学科的数学也必须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课题组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整合和挖掘,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一)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资源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用科学史料充实德育材料
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大约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
这些材料分散见于数学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数学家,为了世界数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1、在每节数学教学中渗透点滴德育教育(1)创新数学教学
《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设计安排一个小故事:明明小朋友的一天时间安排表,让学生讨论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使学生得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教育。新教材的情境图中,故事丰富多彩,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利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思想教育。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但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就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2)练习多样化
《利息》教学以后,我们设计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的课外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认识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要分类处理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储蓄和不乱花钱的习惯,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自理能力。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应与学校少先队社区假日学校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践考察活动,讲一个小小数学家的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三)数学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道德素质的教育
教师不论从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这种师爱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