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

时间:2019-05-13 03:4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从最开始教育观念的革新到计算机技术的溶入,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是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两者的理论和实践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很多教师都误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这我阐述一下本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说法是从国外传来的,因此,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和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原文对整合的定义是:CURRICULUM INTEGRATION:Use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and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daily course of studying academic content.翻译过来是:课程整合: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祝智庭教授:

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4)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

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我通过对以上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如下,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表达出来,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使信息技术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国内对课程整合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所谓“整合”,有三个关键点:

一、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

二、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

三、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归纳起来,我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定义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含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主要分为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

广义的是指将许多教学所需的信息,编成软件事先储存在计算机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方便、随意和迅速地调用这些信息来为教学服务,从而使计算机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

狭义的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压缩的视频信号等多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将教学中需要展示的内容以多种媒体信息的方式制作成交互式的软件,储存在计算机里,教师根据需要可通过其交互式功能,灵活地调用信息以辅助其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 区别一:从含义上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它所考虑的是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强调的是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区别二:从范围上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如课件的制作,多媒体光盘的使用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不仅有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还包括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区别三:从目地上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区别三:从作用上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区别三:从实施上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实施上难度较大。以上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简单的区别了一下,这两者的不同之外,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以下两个例子的对比,来看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区别之处。

【例一】

这是一个有关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小学生识字。

方法一: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来讲述这节课,教师先做好一个用来辅助的课件,上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这个课件取代课堂上的板书整节课按照已做好的课件给出的顺序进行讲解。

方法二: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来讲这节课,采用的是双主教学模式——“看—听—说—写—打—想”

看:看字形,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 听: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读音;

说:说出生字的拼音、部首、笔画顺序、生字的字义和生字的“认知码”编码(一种符合汉字笔画、笔顺和部件规范,又符合识字教学规律的编码);

写:进行拼写和汉字书写练习并写出生字的“认知码”编码;

打:按所写出的汉字编码,用键盘输入,看是否能打出所要的汉字;

想:激励学生联想。如:组新字、组词、造句等。并要求把这些全部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达到加深对汉字的音、形、义理解的目的。

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教学方式分析可得:

方法一的这种教学方式,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为主,整节课只有一个主讲——“教师”,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很少有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课件的使用只是取代了黑板,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信息技术的使用。

方法二的教学过程中,在“看”与“听”的环节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生字的笔画、笔顺、汉字部件,间架结构,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编码,在“说”、“写”、“打”的环节中,通过人机交互,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手脑并用,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能够加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例二】

运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方法一: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在课前做出有关课程内容的课件,在课堂上,完全由教师操场作和讲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

方法二: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可以通过参数的变化,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而使学生自己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不需要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我们从上两种教学方式可得:

“几何画板”利用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两中教学方法都利用了这个工具。但是从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种方法只是教师一人的利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以“听”、“看”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讲解密切相连,第二种方法,教师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使所有的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这个软件,通过实践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种由自己得出结论与教师讲授出结论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情境的帮助下,由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扩展,更加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模式由教师的讲授逐渐发展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通过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动手的能力。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第二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心得

对于我这个对电脑知识什么都不懂,只会打打字(而且打字的速度都很慢)的电脑盲来说,选择学这门课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希望能够借这门课程的学习让自己能够了解更多的电脑知识,掌握更多的电脑方面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我们班上编辑部的同学现在都会很多的编辑、绘图方面的软件了,而自己什么都不会,想学也不知要从何学起,连基本的每一个软件可以用来干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有这样一门课,很是兴奋,对它充满了期待与想象,不知道将要学一些什么有趣的东西。

上第一次的时候是在35教,因为怕找不到教室,所以起得很早。陈老师来了才知道这门课是没有教材的,但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又是不得不讲的,所以一开始听课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兴趣,那些理论的太枯燥了。后来老师就给我们用Flash将几张豹子奔跑的图片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动画,我这才来了兴趣,感觉Flash真是太神奇了。当时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动手做一下,遗憾的是我们面前没有电脑,只能够听老师讲。所以我就只有认真地将老师讲的内容用本子记录下来,等下课了自己再在电脑上进行练习。自己亲自动手做了才知道,什么都很难。感觉软件上的那些图标一点都不听我使唤,而且有的图标是用来干什么的我都不知道。后来就听同学建议可以到网上去下一些视频来学习。慢慢的,我才能跟着别人的讲解和演示将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又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其他一些复杂的动画都不会做。

后来吴老师又给我们讲了photoshop,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这就是平时同学们所说的PS。Photoshop我觉得最有用的就是那个选区工具了,利用它我们可以进行图形的变换和整合,一些简单的图形利用这个选区工具可以变成一个很复杂的图形、图标或者按钮。如果用得好的话,向吴老师那样,还可以作更加复杂多变的图形。还有就是那个套索工具也很好,以前也玩过美图秀秀,但那里的抠图没这里的好用。要想学好photoshop还要有一定美术方面的知识,要正确把握光照的强弱变化和光线的方向,如果随便乱做的话,就会不伦不类。

吴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网页制作和dreamweaver,但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相关的程序知识才能做出来的。我们现在没有学过这些程序知识,所以就只能对他们进

行一些简单的了解,以后有时间和兴趣的话再自己进行系统的学习。网页制作的学习让我知道了那些网页上的动画都是用程序编出来,那些编程序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Dreamweaver的话,虽然学过之后不会自己做,但是我们可用模板来进行操作,照样可以做出相同的效果来。但如果想要做得好、做的复杂的话,就得好好学习那些程序知识了。

张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来学习,我们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有用的资源,但我们都不知道好好利用。其实最主要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些资源的存在,也不知道它们在哪里,所以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张老师还提到了教室里的那块电子白板,我们之前都以为那仅仅只是一块幕布,原来它就相当于一个软件,我们可以在上面写字、画图,还可将讲授的内容保存起来,当学生学习的教科书用,而且里面还有很多与各个专业有关的图形和图片。用它来进行教学的话,就太方便了,而且很形象生动。如果不上这个课的话,以后走到一到硬件设施很齐备的学校,即使他们给你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也不会用。我们还学了会声会影和iebook。觉得iebook比较简单,好入门,它完全是模板形式的,只需要我们在里面插入一些元素就可以了。而会声会影则比较好玩,可以随意的剪切和拼接电影,还可以将影片的声音分离,加上自己的录音。最好玩的就是视频滤镜了,利用它可以在影片中下雪、下雨、冒气泡、做马赛克……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事恶搞一下的也很有趣。

学完这门课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是无止境的,老师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自己主动学习才是最关键的。否则,我们就只能落后于我们的周围同学和以后的同事,甚至还会落后于我们以后的学生。如果这样的话,作为老师,我们拿什么去教给我们的学生?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因此具体化,变成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如果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担当起课程整合实施者的重任,信息技术能否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不仅在于教师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使用计算机,还在于教师能否更新教育观念。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优化,而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理解学科教学的目的、教学中的难点,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学校教学资源,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与多媒体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风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与学科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学习,促进课程整合的实施。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

目录

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背景———————————32、信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原则—————————4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科教学整合————————————4

(2)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模式—————————————5

(1)多媒体演播模式 ————————————————————5

(2)网络查询模式————————————————————54、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意义———————————5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5

(2)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 ——————6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6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作者】 刘颖;

【导师】 李会章;

【作者基本信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1102班

【摘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背景、整合原则、整合模式等方面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阐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In an 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background,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ed model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is, expounds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aching.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科整合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背景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

但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那就是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就成为最

为迫切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原则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科教学整合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只是一种假设,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情境重新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知识只有在具体情境的运用中,经过自我创造建构,才能升华为一种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不再被认为是知识的代表,而被看作是一种课堂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引导者。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性等特征获取信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软件建构虚拟教学平台,以探究学习、课题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情境的设计。这种虚拟的教学情境能够发挥其教学探究性,并且这种教学情境在技术的层面可操作性更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建构起一座知识传授者到情景设计者转变的桥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体验与外在信息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外在给予的信息越充实、丰富,越能唤起原有知识信息的共鸣点与生长点,知识的意义建构越能顺利地进行。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教师除言语呈现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视频、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更全面地呈现信息。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呈现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信息面窄、呈现方式单一的弊端,扩展了信息量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效度。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技术优势,可以建构虚拟的实验场景,使抽象的实验过程及原理形象化,将一些复杂或者耗时长而不宜课堂演示的实验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在课堂上完成演示,实现实验信息呈现方式多元化的转变,体现出生物实验用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的特征,进而达成教学目的。

例如,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课的教学中,“减数分裂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挂图或剪贴图”的形式来讲解其过程,就会缺乏直观性,学生则很难想象这个连续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低下。但是,利用 Flash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再辅之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去分析,疑难处教师只需略加引导启发。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还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而且可以通过多种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多媒体的交互性可以使练习形式多样化和提高时效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达到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学生认识策略的发展的目的,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时,要注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把这一观念自始自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演播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包括文 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这一切的。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演播模式还是一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大量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教学的延伸。简单的多媒体系统比较经济,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液晶投影就可以装备一间教室,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例如,教师在讲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植物和动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此知识点,还可让同学自己操作,增加其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二)、网络查询模式

网络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网络具有时空不限性,Internet能够让学习者随时上网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能力,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如:在生物的进化一章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探究物种的起源、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例子等,这样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网络查询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增强了学生组织知识的能力,这样,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了。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使用投影、幻灯片、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手段的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

(二)、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就要用到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的特点,如通过电子邮件形式的作业提交、批改,通过网上答题释疑形式的课后辅导等,让师生间的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可以加强学科间资源共享,通过“备课论坛”、“在线讨论”、“教案共享”、“试题下载”等,实现学科间知识流畅交流,没有了办公室和学科的界限,提升了教师个人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多媒体课件中,利用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将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将传统教学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现代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手机信息和处理生物信息,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剑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浙江教学研究,2000.22、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94、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张有录 《信息化教学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3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思考与练习

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途径与方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

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

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

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区别”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 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概念,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整合的几个原则,并对整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全文5篇]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在学校的常规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定稿)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自发式学习更多的是使用计算机玩游戏和聊天,并不了解计算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为此,我们在计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复习资料

    一、单选10题(10分)二、名词解释5题(20分)三、简答5题(40分)四、论述题2题(30分) 名词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库1.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也被定义为 信息技术P2: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

    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件、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