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第十至十二章培训教案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4年10月23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教师:程金容
内
容:
第十章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尝试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是一节课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名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瞬息万变,有时可能使课堂陷入僵局,有时可能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有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如讲授中的疏漏、实验中的失误、板书的错误、学生的违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都叫做课堂教学中的“变”。当发生这些“变”时,教师对这些“变”的妥善处理能力,就叫做课堂应变能力。课堂因“变”而生动,课堂因应变而精彩。
成功的课堂教学,须将课堂教学调控到有张有弛,有静有动,动而不乱,静而不死,收发自如,游刃有余。
本章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分类、典型案例反思和情境练习,提炼出可以习得的技能与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第一节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的问题研究与反思
课堂教学应变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类: 常见问题之一:置之不理
也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突出事件,采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方式来面对。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不能将生成的“变”活化为课程资源,也至少应该有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置之不理,会造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缺失的。
常见问题之二:简单急躁
虽然说置之不理可能会造成教学目标的缺失,但是得意急躁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其实在课堂中,一些生成性的事件,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一闪而过,学生的回答虽和你所预想的不一样,但有时也会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多数教师可能不由分说,就指责学生的粗心或不用心,所以简单急躁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常见问题三:插科打诨
以幽默的方式来应变,一般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或低级趣味的方式来迎合学生,既不是真正的应变,也有悖于教学原则。幽默是智慧的代表,它建立在个人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审时度势的能力,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妙语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如:课堂中突然飞来一只小鸟;教室外有外人干扰等。这都属于外扰型事件。对于外扰事件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突发事件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那么应对办法是依照学校相关突发事件预案,终止教学,并冷静地控制现场或有序疏散;如果突发事件并不危及师生安全但又必须终止教学,那么应对办法是要求学生自习或休息,待事件过后继续上课;如果突发事件仅仅只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那么教师稍加调整可以继续教学。常见问题之四:引导失度
前面介绍了面对课堂生成忌置之不理、忌简单急躁。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引导失度也是有害的。就如案例4中的那位老师的引导,这样的一种解释使得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教学机智不是教师为了表现机智而故弄玄虚、耍小伎俩、扯“野棉花”。教学机智的运用追求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
第二节 名师课堂教学应变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1、顺水推舟法
顾名思义,“顺推”就是顺差学生的问题思路进行推理,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尴尬化解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
2、另辟蹊径法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肯定学生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朝问题的另一个方向甚至反方向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带不定期的积极意义,使师生愉悦地走出尴尬的困境。
3、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又拉回到课堂的主题上来。
4、自我剖析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口误、笔误或思路受阻也在所难免,面对学生指出的缺点时,如果教师总保持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那是误人子弟!在些情况下,如果我们在真理面前坦诚剖析自己的错误,同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5、以静制动法
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种种不和谐的音符,但课堂突发事件是随机性很强且不以人的意志薄弱为转移的。一些由课堂周围环境引起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取“不行动”的方式,正如范梅南所说的,“有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6、将“错”就“措”法
当我们在课堂中出现讲授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如果运用自我剖析法,当然也是一种较好的应对方法。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P200页中的案例分析)
7、爱心感化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挖掘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范畴驰可以是过程与方法范畴,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如果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怀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往往最具感染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8、巧妙暗示法。
这种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喧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9、暂时悬挂(冷处理)法。
教师一时想不起来解题方法或者师生之间发生了某种冲突,不妨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此刻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则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0、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精神疲劳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那样效率会大大提高。
培训时间:2014年10月30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教师:程金容 内
容:
第十一章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入时地进行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等,使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课堂结束的作用: 一是强化作用;二是衔接作用;三是教育作用;四是反馈作用;五是发展作用 ; 六是提高作用;
第一节 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一、常见错误的课堂结束技能
(一)虚晃-枪--脱逃式
“还有很多同学有话说,因为时间关系,下课后再告诉老师吧!”对这样的收尾大家一定不陌生,可如果你是外校来上公开课的老师,学生还有时间找到你来说吗?而如果是本校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又有几位老师能耐心地接待学生的“来访”呢?这不说明摆的谎言吗?
反思“无”。有的课堂教学没有“结束”这一环节。如这个结尾看似深情无限,但最终没有回归到文本本身,就像没有“结束”一环,让学生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此类错误属于老师本身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天马行空--空谈式
这种结束课堂方式就是一个“残”字。课堂教学有结束一节,但结束的内容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属于老师专业技术能力缺乏统筹之类。故此在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讲那些逻辑性很强的规律性知识,更应加强归纳总结。(三)流于形式--取宠式
老师对学生的总结滑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应付式地说学生答案都对。这难免有取悦学生之意。反思“浅”。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环节,但很肤浅,缺乏深度,平平淡淡。(四)随心所欲--放任式
反思“散”。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一环,但内容不集中,支离破碎,没有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知识网络。教师没能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五)出尔反尔--哄骗式
课堂应该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马斯洛曾指出:教师必须去掉假面具,抛弃一切的虚伪和斯诈,以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新课程改革“人文、人本、人性”关键词频频出现,就是要把学生视作实实在在的、有着丰富情感的、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要满怀真挚之情与其展开真诚的交流和对话。归根结底,教学应该是成长,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离开了真实,背离了生活,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就失去了归宿和落脚点。
二、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归纳总结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而结尾。这是最基
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课堂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采用恰当方式总结。总结要精要,能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二)朗读回味(三)启发思考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了疑问,才会执著追求,探根究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应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束。这种启发性结尾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王国。(四)情感激励
教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这把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往生活大门,使他们在走进知识的殿堂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五)示范激励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结束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内涵,超越工具性,凸显人文性,做到“以文载道”。(六)画龙点睛
在课堂结束时,对关键问题,教师有必要再次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画龙点睛之妙。(七)比较区别
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的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八)设置悬念、预示新课
既结束新课,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跟下一课内容遥相呼应,为旧课的“收尾”和新课的“开场”作为自然过渡。(九)学法点拨
教师授完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和定律时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存在的形式上或性质上的类似,进行类比诱导,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让学生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触类旁通,如临渴逢源,豁然贯通。(十)名句引用
引用名言,使整个课堂意犹未尽,教学效果更显著,增进学生以所学内容情感。在结束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以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在结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顺势推舟,做足情感的文章,使课堂教学回味无穷,使学生流连忘返。(十一)延伸拓展
在结束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知识的适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十二)设问激疑,再起波澜
随着下课时间接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常由热烈变得冷清。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教程,巧设疑问,攫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使由热烈变冷清的教学教程再起波澜。(十三)引中导思,冶情励志
如果认真推敲,我们的教材中的内容都会隐含着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切入点,并以教材内容的主题进行独到的挖掘、提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思想上又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
第二节 名师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示范
一、窦桂梅结课示范:激情再燃烧
二、孙建锋结课示范:温情真永远
三、王崧舟结课示范:深情恸天地
培训地点:会议室培训时间:2014年11月6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教师:程金容 内
容:
第十二章 常见课堂作业设计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让我们也来掀起一场作业的“革命”,改变当前的作业内容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
第一节常见课堂作业设计技能案例描述与反思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进行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设计作业是教学常规的珍上重要组成部分,是做老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却一直被我们的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一、作业“无趣”的问题
从作业设计的要求来看,它不仅是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后期教学调整的科学依据。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生。重、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体系本身,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不同学生学习状态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这就是“以生为本”。市场上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这些“结合”“教辅”无法“预设”。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批发作业,不是题目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学生浪费了时间,老师浪费了精力。
教师自己亲手设计作业除了能针对学生对症下药、讲究实效外,不宜其他(如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他在“编排”的过程中,业务能力在悄悄地进展,批发作业时由于是自己编排的,因此格外亲切,尤其是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的几个“小陷井”,在批改时分外期待,期待小马虎“上当受骗”而受到教训。第二天的作业评讲是句句落实,孩子们受益匪浅。“教辅助”就不一样了,一通布置,一通对错裁判,老师也许还没明白题目的用意,作业已经批改完毕,评讲是时也只是对对答案,效果可起而知。
我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复习时,我自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和学生课堂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次期末考试后,回头再看看自己设计的作业和复习资料,感觉自己的教学和复习方向是对的,只可惜忙于让学生埋头复习购买的教辅材料及试卷,而没有巩固到自己原本设计的内容,而考试时也总是会有自己设计的练习中的类型题和题目,为此而后悔不已。
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设计学生的平时作业,每次的作业就是一张A4纸大小的内容,对比一本厚厚的家庭作业本,我相信学生会觉得就这么一张纸,在心理上会更觉得量少,而更愿意去完成。再者,这些作业是教师自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而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生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更能让检查和复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学。作业上交时,全班合起来也只是一本,教师批改也方便。等到复习时,再让学生将所有作业合订成一本,这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了。我想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会更感谢兴趣,也会更有实效性。
“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助”的老师毫无个性而言,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教学行为了。
二、作业“无效”的问题
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列新的题目少。
这样的作业,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题目意图不清,指向不明,造成混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发言权,只有盲目完成的责任。
3、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这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合作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4、巩固知识的题目多,应用能力的题目少。
这样的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心理学家也认为:机械重复的练习,吸有形成某一种习惯,而不能发展技能,更谈不上智力。
第二节名师课堂作业设计技能示范与思考建议
一、课堂作业设计名师示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自主、合作、探究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我的作业我作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作业有趣”的实践对策
1、作业设计求新、求活、求近
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2、让作业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
让学生作业成为一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体会作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3、作业形式力求多样
形式多样是指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解答方式要有所变化。如果一直都是单一的形式练习,学生会觉得单一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是为了促进知识及技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也不能过度。
4、思考作业的拓展
在自我拓展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一种完成作业,使作业充满挑战和趣味。
5、不要忽视作业评价
(1)丰富批改工具:
除红钢笔外,还可用小印章(小红花、小星星、小动物头像等),以激励每个孩子认真对待作业。(我所知道的,都匀二小采用全校性的必积分卡的方式,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纪律、音乐、美术、品德等方面都设置有积分卡,作业书写认真,有进步的各学科老师就发积分卡,平时纪律,品德,行为好的就必积分卡,如果积累到一定量的,还可以去对换明星卡。学期结束后,就以获得积分卡的多少来讲评一位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2)贴画鼓励性标志(适合1—3年级)
如小星星,小红旗,画小花儿、笑脸等。并适当写上鼓励性的语言。(3)爱心评语
老师把批改作业时的心情明白告诉学生如:
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老师觉得你会成为小书法家。再多动脑筋,你会做得更好。等……
(4)自评、互评、家长评(适合1—6年级)
三、让“作业有效”的实践对策
设计“有效作业”主权是通过三条途径来进行的。(一)改革作业布置
1、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难度分层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让暂差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优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2、作业量分层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讲,他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基础上,的确还有时间做一些拓展和探究性题目。而对于稍差或者动作慢的学生来讲,那些作业可是承重的负担。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也尝试在作业量上做一些分层。
3、作业选择自主性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就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会解答的题目,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要进一步地学习。(二)改革作业内容
1、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学生课外生活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和作业设计,因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文本。
2、学科的整合
很多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改革作业形式
1、游戏类作业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热情者和主动者。
2、创作类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思考、创造、综合能力。
3、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第二篇: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第十一至十二章培训教案培训教案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七次培训:
培训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7日(大坪中心校)
2013年7月28日(白泥田中心校)
辅导教师:罗
艳
内
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P208—P248)
第二十五学时(P208-222)
第十一章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入时地进行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等,使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课堂结束的作用: 一是强化作用;二是衔接作用;三是教育作用;四是反馈作用;五是发展作用 ; 六是提高作用;
第一节 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一、常见错误的课堂结束技能
(一)虚晃-枪--脱逃式
“还有很多同学有话说,因为时间关系,下课后再告诉老师吧!”对这样的收尾大家一定不陌生,可如果你是外校来上公开课的老师,学生还有时间找到你来说吗?而如果是本校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又有几位老师能耐心地接待学生的“来访”呢?这不说明摆的谎言吗?
反思“无”。有的课堂教学没有“结束”这一环节。如这个结尾看似深情无限,但最终没有回归到文本本身,就像没有“结束”一环,让学生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此类错误属于老师本身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天马行空--空谈式
这种结束课堂方式就是一个“残”字。课堂教学有结束一节,但结束的内容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属于老师专业技术能力缺乏统筹之类。故此在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讲那些逻辑性很强的规律性知识,更应加强归纳总结。(三)流于形式--取宠式
P210案例3分析:
老师对学生的总结滑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应付式地说学生答案都对。这难免有取悦学生之意。反思“浅”。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环节,但很肤浅,缺乏深度,平平淡淡。(四)随心所欲--放任式
反思“散”。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一环,但内容不集中,支离破碎,没有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知识网络。教师没能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五)出尔反尔--哄骗式
P211案例5分析导入:
课堂应该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马斯洛曾指出:教师必须去掉假面具,抛弃一切的虚伪和斯诈,以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新课程改革“人文、人本、人性”关键词频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频出现,就是要把学生视作实实在在的、有着丰富情感的、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要满怀真挚之情与其展开真诚的交流和对话。归根结底,教学应该是成长,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离开了真实,背离了生活,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就失去了归宿和落脚点。
二、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归纳总结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而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课堂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采用恰当方式总结。总结要精要,能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二)朗读回味
P213案例7分析导入,教师这种声情并茂的结尾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启发思考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了疑问,才会执著追求,探根究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应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束。这种启发性结尾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王国。(四)情感激励
教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这把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往生活大门,使他们在走进知识的殿堂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五)示范激励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结束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内涵,超越工具性,凸显人文性,做到“以文载道”。(六)画龙点睛
在课堂结束时,对关键问题,教师有必要再次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画龙点睛之妙。(七)比较区别
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的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八)设置悬念、预示新课
既结束新课,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跟下一课内容遥相呼应,为旧课的“收尾”和新课的“开场”作为自然过渡。(九)学法点拨
教师授完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和定律时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存在的形式上或性质上的类似,进行类比诱导,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让学生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触类旁通,如临渴逢源,豁然贯通。(十)名句引用
引用名言,使整个课堂意犹未尽,教学效果更显著,增进学生以所学内容情感。在结束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以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在结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顺势推舟,做足情感的文章,使课堂教学回味无穷,使学生流连忘返。(十一)延伸拓展
在结束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知识的适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十二)设问激疑,再起波澜
随着下课时间接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常由热烈变得冷清。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教程,巧设疑问,攫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使由热烈变冷清的教学教程再起波澜。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十三)引中导思,冶情励志
如果认真推敲,我们的教材中的内容都会隐含着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切入点,并以教材内容的主题进行独到的挖掘、提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思想上又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六学时(P223-229)
第二节 名师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示范
一、窦桂梅结课示范:激情再燃烧(P223-224)
二、孙建锋结课示范:温情真永远(P224-226)
三、王崧舟结课示范:深情恸天地(P226-227)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七学时(P230-235)
第十二章 常见课堂作业设计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让我们也来掀起一场作业的“革命”,改变当前的作业内容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
第一节常见课堂作业设计技能案例描述与反思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进行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设计作业是教学常规的珍上重要组成部分,是做老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却一直被我们的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一、作业“无趣”的问题
P232案例分析:
从作业设计的要求来看,它不仅是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后期教学调整的科学依据。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生。重、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体系本身,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不同学生学习状态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这就是“以生为本”。市场上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这些“结合”“教辅”无法“预设”。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批发作业,不是题目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学生浪费了时间,老师浪费了精力。
教师自己亲手设计作业除了能针对学生对症下药、讲究实效外,不宜其他(如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他在“编排”的过程中,业务能力在悄悄地进展,批发作业时由于是自己编排的,因此格外亲切,尤其是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的几个“小陷井”,在批改时分外期待,期待小马虎“上当受骗”而受到教训。第二天的作业评讲是句句落实,孩子们受益匪浅。“教辅助”就不一样了,一通布置,一通对错裁判,老师也许还没明白题目的用意,作业已经批改完毕,评讲是时也只是对对答案,效果可起而知。
我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复习时,我自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和学生课堂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次期末考试后,回头再看看自己设计的作业和复习资料,感觉自己的教学和复习方向是对的,只可惜忙于让学生埋头复习购买的教辅材料及试卷,而没有巩固到自己原本设计的内容,而考试时也总是会有自己设计的练习中的类型题和题目,为此而后悔不已。
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设计学生的平时作业,每次的作业就是一张A4纸大小的内容,对比一本厚厚的家庭作业本,我相信学生会觉得就这么一张纸,在心理上会更觉得量少,而更愿意去完成。再者,这些作业是教师自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而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生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更能让检查和复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学。作业上交时,全班合起来也只是一本,教师批改也方便。等到复习时,再让学生将所有作业合订成一本,这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了。我想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会更感谢兴趣,也会更有实效性。
“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助”的老师毫无个性而言,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教学行为了。
二、作业“无效”的问题
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列新的题目少。
这样的作业,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题目意图不清,指向不明,造成混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发言权,只有盲目完成的责任。
3、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这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合作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4、巩固知识的题目多,应用能力的题目少。
这样的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心理学家也认为:机械重复的练习,吸有形成某一种习惯,而不能发展技能,更谈不上智力。P233-235案例2的阅读分析。(课件出示案例《史上最牛的语文作业》进行分析。)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八学时(P235-248)
第二节名师课堂作业设计技能示范与思考建议
一、课堂作业设计名师示范:
出示:案例3《作业还能这样布置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自主、合作、探究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我的作业我作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作业有趣”的实践对策
1、作业设计求新、求活、求近
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2、让作业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
让学生作业成为一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体会作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3、作业形式力求多样
形式多样是指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解答方式要有所变化。如果一直都是单一的形式练习,学生会觉得单一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是为了促进知识及技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也不能过度。
4、思考作业的拓展
在自我拓展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一种完成作业,使作业充满挑战和趣味。
5、不要忽视作业评价
(1)丰富批改工具:
除红钢笔外,还可用小印章(小红花、小星星、小动物头像等),以激励每个孩子认真对待作业。(我所知道的,都匀二小采用全校性的必积分卡的方式,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纪律、音乐、美术、品德等方面都设置有积分卡,作业书写认真,有进步的各学科老师就发积分卡,平时纪律,品德,行为好的就必积分卡,如果积累到一定量的,还可以去对换明星卡。学期结束后,就以获得积分卡的多少来讲评一位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2)贴画鼓励性标志(适合1—3年级)
如小星星,小红旗,画小花儿、笑脸等。并适当写上鼓励性的语言。(3)爱心评语
老师把批改作业时的心情明白告诉学生如:
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老师觉得你会成为小书法家。再多动脑筋,你会做得更好。等……
(4)自评、互评、家长评(适合1—6年级)
三、让“作业有效”的实践对策
设计“有效作业”主权是通过三条途径来进行的。(一)改革作业布置
1、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难度分层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作业,让暂差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优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2、作业量分层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讲,他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基础上,的确还有时间做一些拓展和探究性题目。而对于稍差或者动作慢的学生来讲,那些作业可是承重的负担。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也尝试在作业量上做一些分层。
3、作业选择自主性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就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会解答的题目,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要进一步地学习。(二)改革作业内容
1、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学生课外生活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和作业设计,因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文本。
2、学科的整合
很多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改革作业形式
1、游戏类作业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热情者和主动者。
2、创作类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思考、创造、综合能力。
3、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第三篇: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第一章培训教案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一次培训:
培训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15日(大坪中心校)
2013年7月16日(白泥田中心校)
辅导教师:罗 艳
内
容: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P1—P26页)教训过程: 第一学时:(P1-10)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有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要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要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迈出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也就是说:备课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第一节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研究
幻灯: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教师进行教案编写时,确定教学目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一、备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案例用幻灯片出示分析讲解)
1、教学目标不具体。(案例1(P2))
2、教学目标不全面。
(1)、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案例2(P3))(2)、重预设性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案例3(P4-5))
二、备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案例4(P5-6)
(二)只有教学内容传授分析,缺乏学生接受能力分析(P6-7)
(传统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填鸭式传授,忽视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往往关注教师教的内容,很少关注学生能不能接受,而且碰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时,往往埋怨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不仅如此,在接受能力上,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同一个内容,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很快就掌握了,积极的和老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而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孩子却还懵懵懂懂,一节课被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拖着走,至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干脆就跟不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三)侧重学生年龄特征,轻视个体差异分析(案例5(P7-8))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案例6(P8-10))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学时:(P10-14)
第一节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研究
三、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强调学科,忽视学科整合(P10)
对课程整合这一概念,许多老师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
1、课程整合就是原有的几门相近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课程;
2、课程整合在新课程中的表现就设置了几门综合课程;
3、课程整合是各种知识之间的拼凑与叠加;
4、课程整合只是学科间的整合;
(二)是教教科书,不是用教科书教(案例7(P10-13)
新课程要求教师变“教书者”为“课程实施者”,因此,教科书之于教师,只是选用、处理,用来发展学生的文本之一。教师要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面对教材,可这样用也可那样用,可多选用也可少选用,可用这种版本的教材也可用那种版本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
同时,师生要把教材视为研究的材料,对话的谈资,绝不奉为“圣经”。要培育学生挑战权威精神,要敢于对教材、教师说“不”,敢于质疑、修正、变异、创新等。这样才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造就创新型的人才。
四、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8(P12-14)
1、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2、片面强调一堂课要完整。
3、不从实际出发。
4、对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套用一种模式,灌输性太强。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三学时:
第二节名师教案欣赏及思考建议
窦桂梅,女,1967 年4 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从1994 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 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 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出版《 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等专著。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 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01 年作 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 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窦桂梅--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 业探索精神……
幻灯出示: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P14-18)
(赏析教学设计)
常见的教案编写问题的思考建议
(一)解决确定教学目标问题时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P18-19)
1、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2、关注即时目标与关注长期目标并重。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强调系统性和发展性。
4、教学目标必须保留预设的框架。
(二)解决备学生问题时要考虑课堂学习效果(P19-20)
1、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2、找准教学起点,进行有效设计。
3、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四学时:
第二节名师教案欣赏及思考建议
(三)解决备教材问题时要运用学科整合的途径和方法(P20)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进行整合可参考以下途径和方法:
1、嵌入式
我国的课程政策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因此在编制课程时,预留了代教师创造的空间。基于这点,可以在所预留的空间中嵌入一此其他学科的内容,来补充其他学科的内容,来补充完善课程。
2、延伸式
教师对学生感兴趣和有所研究的某些内容,运用其他学科的方式来进行延伸。
3、缝合式
缝合式整合学科,就是在学科的边缘处及其他学科的交叉处设立新的学习内容。
4、重组式
打破学科 结构乃至学科门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重新整合各种学科,建立新的学习内容形态和体系。
(四)解决设计教学过程问题时要筛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P21)
1、总体思路
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的安排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屋建瓴(líng)[从房顶往下泻下水,喻居高临下的形势。]的位置来总揽全局,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来。
2、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备课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写在备课的统一教案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还可以把备课思路写在卡片上,关键的问题是是解决教学的“用”。教育主管部门要为老师松绑,树立“抓大(备课)管小(写教案)”的改革意识,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老师尽量放开,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就是好教案,传统的教案评比该成为历史了。
(2)备课指导思想:备课不防粗一点
课前计划不要安排得太详尽,备课重点是明确教学目标,展现教学思路,不搞具体问题是的罗列。(3)备课课程:体现学习即探究,优化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倡宽松、开放,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过程宜粗不宜精,应留有调节的余地。(4)教学方法:提倡多案法
即解决问题是选择几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情境适当进行调试,体现随机应变。(5)课前计划不能过于充分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把问题搞得太深、太透,因为这样老师容易陷入教材,对学生的观点不敏感。提倡老师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站在材料之上俯视教材,才能做到“旁观者清”。★拓展练习:
请结合你对“备课”的学习体会和实践收获,对下面的备课案例进行点评,并给予修改建议:幻灯片出示(P22-25)
★阅读推荐(幻灯出示(P26))
第四篇:新技能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4月9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九章 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第一节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呈现与反思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有:
一、讨论目的不明
案例1的研读分析:讨论目的不明确,问题的指向模糊,通过讨论需要达到的结果不清楚。
二、讨论参与率低
案例2研读分析: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集体讨论是由教师主导、组织和控制的,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集体讨论时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只处在价值观的地位,参与率低。小组讨论时,也只是组内的班干部或尖子生必言多,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这导致了讨论参与率的低下。
三、讨论不关注实效
课堂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我们的课堂讨论则多流于“形式主义”“走过场”,这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样致使讨论问题时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
四、讨论时机不恰当
在课堂上,讨论成为教师调节教学时间的工具,时间宽裕时就让学生“再讨论讨论”,时间紧凑时就打个“短平快”,学生刚进入或还未完全进入讨论的角色,教师就宣布结束讨论了。这样的讨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讨论的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五、讨论问题设计不当
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有时太浅显,学生一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有时问题的答案就在教材中用黑体字标着,这样组织讨论,看似学生非常“活跃”,甚至是借此机会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僵死的,丝毫没有得到锻炼,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
六、不知如何参与讨论
我们老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也常常作出“这堂课很活跃,学生表现很出色,学生发言很积极”等评价,却很少去注意学生有没有耐心倾听彼此的回答,有没有对同学的回答作出判断、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热闹的课堂讨论实质上是只作不合、吸议不思、只说不听,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七、教师缺乏有效引领
在真正实施课堂讨论中,老师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不作为状态。当老师宣布一个讨论题时,学生进入讨论的氛围时,而老师却很难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有的站在讲台
前看学生,手都不知放哪好;有的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则去做自己的事,似乎学生的活动与自己无关;有的则在学生间走动,等学生讨论出结果,严重缺乏参与意识;有些教师虽然参与个别小组讨论,顾及不到其他小组;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后的问题缺乏认真的倾听,缺乏准确的点评,只是“好”“可以”。甚至把不可以的答案也给予肯定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只关注讨论结果,讨论教程中教师对问题缺乏有效的引领,对“过程与方法”这一个教学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理解,对讨论的指导、引领和过程的调控不够,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作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4月16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九章 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第二节 名师教学组织讨论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要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实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备课、组织讨论技能、自身知识面的拓展等方面多下工夫,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一、讨论的准备
1、小组的建立
讨论要有效开展,小组的建立是前提。一般以一个小级规模4—6人为宜。组内每位成员,都要按组分工承担一定角色,如设置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是一项关键和首要任务,尤其在小组建立初期,应不厌其烦地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指导其对小组内讨论的组织。
2、培养学生掌握讨论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讨论方法,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
(1)声音要清晰洪亮,站立姿势和方位要适当,不能挡住下面同学的视线,同时要面对同学。
(2)以平等、平和的心态,简洁生动的语言及板书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3)课堂讨论过程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树立“谁争得了机会,谁就抓住了自我提高的机会”的意识,当许多人站起时,要教学生学会礼让——让基础较差的同学优先发言。
(4)课堂讨论开始时,开场白及方式有利于下面听讲的同学“听有目标”。要有所侧重,提取出题目的关键信息。
(5)发言人向大家汇报自己组内的学习成果时,不能再频频向其他学生抛出问题。
(6)发言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注意不是读解题过程而是说明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规律、应注意的问题、前后知识的联系、收获感悟。
(7)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提醒下面的同学倾听、记笔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好地补充、质疑。
(8)发言完毕,以下结束语是恰当且有礼貌的 “我们组汇报完了,请同学们给我们补充”。
(9)课堂讨论重在讨论
(10)“一帮一”要落实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一帮一”对双方来说都是提升、发展的好机会,对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是整理、是规范、是优秀品质的锤炼;对基础稍差的同学来说是帮助、是学习、是感恩、是奋进、是不甘落后。在两种思想的交锋、碰撞、互补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3、建立评价体系
小组讨论的开展是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前提的,因此进行小组评价时要把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结合起来,把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处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评价机制就能较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精选讨论内容
1、把握重难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要点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才会有效果。
2、抓兴趣点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激发课堂讨论活力的要素。如果讨论的内容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把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等,这样讨论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3、关注最近发展区
应以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到平均水平。如果太高,会导致学生无从讨论;太低了,学生对答如流,无法深层次的展开讨论,达不到教师的既定目标。
4、学生易错点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作为课堂讨论的“总指挥”,我们要因材施“论”,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开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并及时予以纠正。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讨论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告调动起来了。
作业: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讨论方法,养成哪些良好的讨论习惯?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5月9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九章 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第二节 名师教学组织讨论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三、选准讨论时机
讨论的时机是教师调控上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讨论应该有路数,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时机、掌握火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里特提出以下几个时机:
1、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
当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时候,学生的意见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尤其当他们对某一话题真正产生兴趣的时候,众说纷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这个时候不宜急于得出一个统一的论断,比较好的选择是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安排新的讨论。
2、学生对某一问题觉得困惑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困惑,甚至对书本上的、教师说的观点提出来质疑。质疑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
3、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
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此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讨论会热烈,效果也最好。
四、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
1、营造民主氛围
(一)、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
(二)、在课堂上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因传输自己的思想而阻止学生意见的发表。当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谈话者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时,就会克服怕发言的心理,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要我激励和赞许。有些时候,教师提出讨论通过主题后无人发言,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洞悉学生的心理动态。
2、发挥教师导引的作用
(1)、把握主题
教师尽量入手让学生进行讨论,但还要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开主题和顺利进行。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师生要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一步步奔向教学目标。教师过多或过少介入均会影响讨论的效果。(2)、牵线搭桥
如果学生正在抓耳挠腮,没有办法作答,则说明讨论的主题过难。这时教师则要牵线搭桥“扶一扶”,可先问及一个事实问题,而后追问解释性或评价性问题,引导
学生发表看法。(3)、激活思维
有时主题的讨论价值已全部被说出来,学生一口气说出了“标准答案”。这时候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流畅无碍。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对文本进一步挖掘。
3、评价总结。
讨论结束时,有必要对整个讨论过程中和结果作总结概括
(1)、概括总结,指明方向
学生在讨论到一写阶段后,教师可适时 地作一个简短的阶段小结,帮助学生概括出已走过的轨迹,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预示下一步讨论的方向,又教会了学生讨论的方法。
(2)、重视过程性评价
评价要重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评价成为课堂讨论的助推器。
总之,学生讨论不是给老师一个喘息的时机,不是让老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的空当。我认为老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参与讨论,注意观察学生讨论的的情况,体验学生讨论时的情感变化、思维触角、认知态度,及时了解收集信息,并把反馈而来的信息用来调整教学目标,才是老师应该做的。学生讨论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启发者、调控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五、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效益
1、课堂讨论后,可以结合讨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
2、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来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成果。
作业: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5月24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十章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尝试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是一节课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名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瞬息万变,有时可能使课堂陷入僵局,有时可能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有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如讲授中的疏漏、实验中的失误、板书的错误、学生的违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都叫做课堂教学中的“变”。当发生这些“变”时,教师对这些“变”的妥善处理能力,就叫做课堂应变能力。课堂因“变”而生动,课堂因应变而精彩。
成功的课堂教学,须将课堂教学调控到有张有弛,有静有动,动而不乱,静而不死,收发自如,游刃有余。
本章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分类、典型案例反思和情境练习,提炼出可以习得的技能与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第一节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的问题研究与反思
课堂教学应变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类: 常见问题之一:置之不理
也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突出事件,采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方式来面对。
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不能将生成的“变”活化为课程资源,也至少应该有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置之不理,会造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缺失的。常见问题之二:简单急躁
虽然说置之不理可能会造成教学目标的缺失,但是得意急躁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其实在课堂中,一些生成性的事件,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一闪而过,学生的回答虽和你所预想的不一样,但有时也会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多数教师可能不由分说,就指责学生的粗心或不用心,所以简单急躁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常见问题三:插科打诨
以幽默的方式来应变,一般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或低级趣味的方式来迎合学生,既不是真正的应变,也有悖于教学原则。幽默是智慧的代表,它建立在个人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审时度势的能力,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妙语成趣。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如:课堂中突然飞来一只小鸟;教室外有外人干扰等。这都
属于外扰型事件。对于外扰事件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突发事件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那么应对办法是依照学校相关突发事件预案,终止教学,并冷静地控制现场或有序疏散;如果突发事件并不危及师生安全但又必须终止教学,那么应对办法是要求学生自习或休息,待事件过后继续上课;如果突发事件仅仅只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那么教师稍加调整可以继续教学。常见问题之四:引导失度
前面介绍了面对课堂生成忌置之不理、忌简单急躁。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引导失度也是有害的。就如案例4中的那位老师的引导,这样的一种解释使得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教学机智不是教师为了表现机智而故弄玄虚、耍小伎俩、扯“野棉花”。教学机智的运用追求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
作业:课堂教学应变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9月14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十章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第二节 名师课堂教学应变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1、顺水推舟法
顾名思义,“顺推”就是顺差学生的问题思路进行推理,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尴尬化解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
2、另辟蹊径法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肯定学生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朝问题的另一个方向甚至反方向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带不定期的积极意义,使师生愉悦地走出尴尬的困境。
3、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又拉回到课堂的主题上来。(借P197页的例子分析)
4、自我剖析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口误、笔误或思路受阻也在所难免,面对学生指出的缺点时,如果教师总保持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那是误人子弟!在些情况下,如果我们在真理面前坦诚剖析自己的错误,同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5、以静制动法
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种种不和谐的音符,但课堂突发事件是随机性很强且不以人的意志薄弱为转移的。一些由课堂周围环境引起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取“不行动”的方式,正如范梅南所说的,“有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借P199-200页案例10分析)
6、将“错”就“措”法
当我们在课堂中出现讲授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如果运用自我剖析法,当然也是一种较好的应对方法。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P200页中的案例分析)
7、爱心感化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挖掘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范畴驰可以是过程与方法范畴,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如果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怀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往往最具感染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8、巧妙暗示法。
这种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喧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9、暂时悬挂(冷处理)法。
教师一时想不起来解题方法或者师生之间发生了某种冲突,不妨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此刻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则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0、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精神疲劳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那样效率会大大提高。
作业:名师课堂教学应变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9月27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十一章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一、常见错误的课堂结束技能
(一)虚晃-枪--脱逃式
“还有很多同学有话说,因为时间关系,下课后再告诉老师吧!”对这样的收尾大家一定不陌生,可如果你是外校来上公开课的老师,学生还有时间找到你来说吗?而如果是本校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又有几位老师能耐心地接待学生的“来访”呢?这不说明摆的谎言吗?
反思“无”。有的课堂教学没有“结束”这一环节。如这个结尾看似深情无限,但最终没有回归到文本本身,就像没有“结束”一环,让学生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此类错误属于老师本身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天马行空--空谈式
这种结束课堂方式就是一个“残”字。课堂教学有结束一节,但结束的内容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属于老师专业技术能力缺乏统筹之类。故此在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讲那些逻辑性很强的规律性知识,更应加强归纳总结。
(三)流于形式--取宠式
老师对学生的总结滑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应付式地说学生答案都对。这难免有取悦学生之意。
反思“浅”。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环节,但很肤浅,缺乏深度,平平淡淡。(四)随心所欲--放任式
反思“散”。有的课堂教学,有结束一环,但内容不集中,支离破碎,没有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知识网络。教师没能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五)出尔反尔--哄骗式
P211案例5分析导入:
课堂应该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马斯洛曾指出:教师必须去掉假面具,抛弃一切的虚伪和斯诈,以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新课程改革“人文、人本、人性”关键词频频出现,就是要把学生视作实实在在的、有着丰富情感的、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要满怀真挚之情与其展开真诚的交流和对话。归根结底,教学应该是成长,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离开了真实,背离了生活,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就失去了归宿和落脚点。
二、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归纳总结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而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课堂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采用恰当方式总结。总结要精要,能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二)启发思考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了疑问,才会执著追求,探根究底。为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应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束。这种启发性结尾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王国。(三)情感激励
教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这把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往生活大门,使他们在走进知识的殿堂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四)示范激励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结束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内涵,超越工具性,凸显人文性,做到“以文载道”。(五)画龙点睛
在课堂结束时,对关键问题,教师有必要再次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画龙点睛之妙。(六)比较区别
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的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七)设置悬念、预示新课
既结束新课,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跟下一课内容遥相呼应,为旧课的“收尾”和新课的“开场”作为自然过渡。(八)学法点拨
教师授完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和定律时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存在的形式上或性质上的类似,进行类比诱导,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让学生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触类旁通,如临渴逢源,豁然贯通。(九)名句引用
引用名言,使整个课堂意犹未尽,教学效果更显著,增进学生以所学内容情感。在结束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以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在结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顺势推舟,做足情感的文章,使课堂教学回味无穷,使学生流连忘返。(十)延伸拓展
在结束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知识的适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十一)设问激疑,再起波澜
随着下课时间接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常由热烈变得冷清。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教程,巧设疑问,攫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使由热烈变冷清的教学教程再起波澜。(十二)引中导思,冶情励志
如果认真推敲,我们的教材中的内容都会隐含着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切入点,并以教材内容的主题进行独到的挖掘、提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思想上又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
作业:常见课堂教学结束技能问题的解决策略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10月14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十二章 常见课堂作业设计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一、课堂作业设计名师示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自主、合作、探究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我的作业我作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作业有趣”的实践对策
1、作业设计求新、求活、求近
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2、让作业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
让学生作业成为一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体会作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3、作业形式力求多样
形式多样是指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解答方式要有所变化。如果一直都是单一的形式练习,学生会觉得单一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是为了促进知识及技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也不能过度。
4、思考作业的拓展
在自我拓展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一种完成作业,使作业充满挑战和趣味。
5、不要忽视作业评价
(1)丰富批改工具:
除红钢笔外,还可用小印章(小红花、小星星、小动物头像等),以激励每个孩子认真对待作业。(我所知道的,都匀二小采用全校性的必积分卡的方式,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纪律、音乐、美术、品德等方面都设置有积分卡,作业书写认真,有进步的各学科老师就发积分卡,平时纪律,品德,行为好的就必积分卡,如果积累到一定量的,还可以去对换明星卡。学期结束后,就以获得积分卡的多少来讲评一位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2)贴画鼓励性标志(适合1—3年级)
如小星星,小红旗,画小花儿、笑脸等。并适当写上鼓励性的语言。(3)爱心评语
老师把批改作业时的心情明白告诉学生如:
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老师觉得你会成为小书法家。再多动脑筋,你会做得更好。等……
(4)自评、互评、家长评(适合1—6年级)
三、让“作业有效”的实践对策
设计“有效作业”主权是通过三条途径来进行的。(一)改革作业布置
1、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难度分层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让暂差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优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2、作业量分层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讲,他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基础上,的确还有时间做一些拓展和探究性题目。而对于稍差或者动作慢的学生来讲,那些作业可是承重的负担。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也尝试在作业量上做一些分层。
3、作业选择自主性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就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会解答的题目,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要进一步地学习。(二)改革作业内容
1、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学生课外生活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和作业设计,因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文本。
2、学科的整合
很多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改革作业形式
1、游戏类作业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热情者和主动者。
2、创作类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思考、创造、综合能力。
3、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作业:设计“有效作业”主权是通过哪几条途径来进行的?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技能》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培训时间:2014年10月27日 辅导教师:吴敏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第十三章 常见合作学习组织指导技能问题的研 究与培训
第一节合作学习组织指导技能问题的研究
一、教师忽视合作学习中的学生主体
1、忽视弱势群体
有的教师不按学生的差异进行组合,而是让前后桌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样由于小组长内学生学习能力搭配不当,容易出现吵闹或沉默不语的现象。这样会使小组中技能低的学生容易受冷落。总是静静地听,成了配角。而教师对差的成员参与情况关注更少,更多关注的是小组的结果。忽视了差生这一弱势群体。
2、忽视学习职责
小组合作教学中,很多情况下缺乏组员间的明确分工。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几个忙(包揽了活动),几个闲(事不关己),几个闹(互相取乐)。而汇报时,全组没有充分交流,只是个人的观点,没有体现合作之意。
3、忽视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果在合作学习后,教师缺少引进评价、竞争机制,缺少激励表扬措施,这样学生感觉自我的努力并没有凸显之处,从而让学生燃起的不断学习、收集的欲望熄灭了。不利于今后的合作培养。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合作失机
这里的“合作”是教师的授意,并非学生的实际需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需要会产生动机。只有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合作的需要时,才能激活他的合作意识,以至于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可这一些课堂里的“合作”则迈出教师潜心安排、精心授意。如果稍加引导,一个人的不够测量,那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测量呢?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这个时候只有同学相互合作,才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必须合作的动机,才能激活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分配的任务。
2、合作失意
这种将浅易问题合作化的倾向,失去了合作的应有意义。这只是走过场、摆样子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却肤浅、低效甚至无效。
3、指导失策
在教师要求合作学习时,如果教师只是一旁无语观看,不作恰当指导、点拨和调控,游离于学生合作学习之外,隔岸观火,没有参与到学生合作之中。这是教师指导的失策。
第二节 名师合作学习组织指导技能示范与思考建议
一、教师关注学生的策略
1、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要指导学生全体参与
合作学习是全体学生的事,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它绝不是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所谓“尖子生”的事。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的,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要让学生知道,群体讨论,不能大家同时讲,必有一个先后顺序。先讲的,要有准备的基础,对别人有所触动、有所启示;没讲的,要注意倾听,要积极思考,看讲的同学哪些地方讲得好,是自己原来没有有想到的,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同意的,并准备接下来讲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使他们认识到倾听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
4、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小组讨论之后,常由小组代表站出来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整理、学会加工综合、学会概括、学会抓重点。安既是一种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提高小组汇报总结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5、保证小组充分的讨论时间
小组讨论不充分,课堂小组代表之间的讨论更不充分,甚至没有讨论,各说各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在小组代表发言过程中以及发言交流之后,要由教师本人或教师组织对各个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评价,做到有所肯定、有所修正、有所充实、有所争论,突出鼓励有创见的发言。
二、教师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合作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包括学生个人、小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
2、评价侧重于激励和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3、着重于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评价着重于集体或小组合作精神的发扬,它重视个人或小组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一)、教师指导策略
1、肯定式的点拨
2、提示式的点拨
3、突破式的点拨
(二)、合作时机选择的建议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3、学生意见不一时,应组织合作学习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就组织小组学习
5、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应组织合作学习
作业: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有哪些?
第五篇: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第九至十章培训教案培训教案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六次培训:
培训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5日(大坪中心校)
2013年7月26日(白泥田中心校)
辅导老师:
罗
艳
内
容:
第九章至第十章(P166—P207页)
第二十一学时(P166-171)
第九章 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或探讨值得商榷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全班或分组进行充分讨论,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有效讨论的作用有:
围绕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局面,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主体地位的形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有利于学生丰富对事物认识,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进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身上的道德价值观;
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多元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教学局面,用智慧启迪智慧,在互动式的交流研讨中实现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目标。
第一节常见教学组织讨论技能问题呈现与反思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有:
一、讨论目的不明
案例1的研读分析:讨论目的不明确,问题的指向模糊,通过讨论需要达到的结果不清楚。
二、讨论参与率低
案例2研读分析: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集体讨论是由教师主导、组织和控制的,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集体讨论时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只处在价值观的地位,参与率低。小组讨论时,也只是组内的班干部或尖子生必言多,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这导致了讨论参与率的低下。
三、讨论不关注实效
课堂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我们的课堂讨论则多流于“形式主义”“走过场”,这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样致使讨论问题时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
四、讨论时机不恰当
在课堂上,讨论成为教师调节教学时间的工具,时间宽裕时就让学生“再讨论讨论”,时间紧凑时就打个“短平快”,学生刚进入或还未完全进入讨论的角色,教师就宣布结束讨论了。这样的讨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讨论的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五、讨论问题设计不当
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有时太浅显,学生一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有时问题的答案就在教材中用黑体字标着,这样组织讨论,看似学生非常“活跃”,甚至是借此机会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僵死的,丝毫没有得到锻炼,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
六、不知如何参与讨论
我们老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也常常作出“这堂课很活跃,学生表现很出色,学生发言很积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极”等评价,却很少去注意学生有没有耐心倾听彼此的回答,有没有对同学的回答作出判断、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热闹的课堂讨论实质上是只作不合、吸议不思、只说不听,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七、教师缺乏有效引领
在真正实施课堂讨论中,老师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不作为状态。当老师宣布一个讨论题时,学生进入讨论的氛围时,而老师却很难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有的站在讲台前看学生,手都不知放哪好;有的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则去做自己的事,似乎学生的活动与自己无关;有的则在学生间走动,等学生讨论出结果,严重缺乏参与意识;有些教师虽然参与个别小组讨论,顾及不到其他小组;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后的问题缺乏认真的倾听,缺乏准确的点评,只是“好”“可以”,甚至把不可以的答案也给予肯定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只关注讨论结果,讨论教程中教师对问题缺乏有效的引领,对“过程与方法”这一个教学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理解,对讨论的指导、引领和过程的调控不够,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二学时(P171-189)
第二节 名师教学组织讨论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要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实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备课、组织讨论技能、自身知识面的拓展等方面多下工夫,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一、讨论的准备
1、小组的建立
讨论要有效开展,小组的建立是前提。一般以一个小级规模4—6人为宜。组内每位成员,都要按组分工承担一定角色,如设置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是一项关键和首要任务,尤其在小组建立初期,应不厌其烦地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指导其对小组内讨论的组织。
2、培养学生掌握讨论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讨论方法,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
(1)声音要清晰洪亮,站立姿势和方位要适当,不能挡住下面同学的视线,同时要面对同学。
(2)以平等、平和的心态,简洁生动的语言及板书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3)课堂讨论过程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树立“谁争得了机会,谁就抓住了自我提高的机会”的意识,当许多人站起时,要教学生学会礼让——让基础较差的同学优先发言。
(4)课堂讨论开始时,开场白及方式有利于下面听讲的同学“听有目标”。要有所侧重,提取出题目的关键信息。
(5)发言人向大家汇报自己组内的学习成果时,不能再频频向其他学生抛出问题。
(6)发言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注意不是读解题过程而是说明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规律、应注意的问题、前后知识的联系、收获感悟。
(7)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提醒下面的同学倾听、记笔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好地补充、质疑。
(8)发言完毕,以下结束语是恰当且有礼貌的 “我们组汇报完了,请同学们给我们补充”。
(9)课堂讨论重在讨论
(10)“一帮一”要落实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一帮一”对双方来说都是提升、发展的好机会,对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是整理、是规范、是优秀品质的锤炼;对基础稍差的同学来说是帮助、是学习、是感恩、是奋进、是不甘落后。在两种思想的交锋、碰撞、互补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3、建立评价体系
小组讨论的开展是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前提的,因此进行小组评价时要把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结合起来,把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处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评价机制就能较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精选讨论内容
1、把握重难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要点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才会有效果。
2、抓兴趣点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激发课堂讨论活力的要素。如果讨论的内容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把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等,这样讨论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3、关注最近发展区 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应以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到平均水平。如果太高,会导致学生无从讨论;太低了,学生对答如流,无法深层次的展开讨论,达不到教师的既定目标。
4、学生易错点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作为课堂讨论的“总指挥”,我们要因材施“论”,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开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并及时予以纠正。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讨论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告调动起来了。
三、选准讨论时机
讨论的时机是教师调控上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讨论应该有路数,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时机、掌握火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里特提出以下几个时机:
1、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
当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时候,学生的意见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尤其当他们对某一话题真正产生兴趣的时候,众说纷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这个时候不宜急于得出一个统一的论断,比较好的选择是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安排新的讨论。
2、学生对某一问题觉得困惑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困惑,甚至对书本上的、教师说的观点提出来质疑。质疑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
3、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
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此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讨论会热烈,效果也最好。
四、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
1、营造民主氛围
(一)、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二)、在课堂上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因传输自己的思想而阻止学生意见的发表。当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谈话者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时,就会克服怕发言的心理,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要我激励和赞许。有些时候,教师提出讨论通过主题后无人发言,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洞悉学生的心理动态。
2、发挥教师导引的作用
(1)、把握主题
教师尽量入手让学生进行讨论,但还要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开主题和顺利进行。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师生要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一步步奔向教学目标。教师过多或过少介入均会影响讨论的效果。(2)、牵线搭桥
如果学生正在抓耳挠腮,没有办法作答,则说明讨论的主题过难。这时教师则要牵线搭桥“扶一扶”,可先问及一个事实问题,而后追问解释性或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3)、激活思维
有时主题的讨论价值已全部被说出来,学生一口气说出了“标准答案”。这时候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流畅无碍。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对文本进一步挖掘。
3、评价总结。
讨论结束时,有必要对整个讨论过程中和结果作总结概括
(1)、概括总结,指明方向
学生在讨论到一写阶段后,教师可适时 地作一个简短的阶段小结,帮助学生概括出已走过的轨迹,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预示下一步讨论的方向,又教会了学生讨论的方法。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2)、重视过程性评价
评价要重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评价成为课堂讨论的助推器。
总之,学生讨论不是给老师一个喘息的时机,不是让老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的空当。我认为老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参与讨论,注意观察学生讨论的的情况,体验学生讨论时的情感变化、思维触角、认知态度,及时了解收集信息,并把反馈而来的信息用来调整教学目标,才是老师应该做的。学生讨论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启发者、调控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五、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效益
1、课堂讨论后,可以结合讨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
2、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来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成果。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三学时(P190-194)
第十章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技能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尝试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是一节课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名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瞬息万变,有时可能使课堂陷入僵局,有时可能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有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如讲授中的疏漏、实验中的失误、板书的错误、学生的违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都叫做课堂教学中的“变”。当发生这些“变”时,教师对这些“变”的妥善处理能力,就叫做课堂应变能力。课堂因“变”而生动,课堂因应变而精彩。
成功的课堂教学,须将课堂教学调控到有张有弛,有静有动,动而不乱,静而不死,收发自如,游刃有余。
本章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分类、典型案例反思和情境练习,提炼出可以习得的技能与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第一节 常见课堂教学应变的问题研究与反思
课堂教学应变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类: 常见问题之一:置之不理
也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突出事件,采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方式来面对。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不能将生成的“变”活化为课程资源,也至少应该有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置之不理,会造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缺失的。
常见问题之二:简单急躁
虽然说置之不理可能会造成教学目标的缺失,但是得意急躁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其实在课堂中,一些生成性的事件,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一闪而过,学生的回答虽和你所预想的不一样,但有时也会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多数教师可能不由分说,就指责学生的粗心或不用心,所以简单急躁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常见问题三:插科打诨
以幽默的方式来应变,一般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或低级趣味的方式来迎合学生,既不是真正的应变,也有悖于教学原则。幽默是智慧的代表,它建立在个人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审时度势的能力,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妙语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如:课堂中突然飞来一只小鸟;教室外有外人干扰等。这都属于外扰型事件。对于外扰事件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突发事件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那么应对办法是依照学校相关突发事件预案,终止教学,并冷静地控制现场或有序疏散;如果突发事件并不危及师生安全但又必须终止教学,那么应对办法是要求学生自习或休息,待事件过后继续上课;如果突发事件仅仅只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那么教师稍加调整可以继续教学。常见问题之四:引导失度
前面介绍了面对课堂生成忌置之不理、忌简单急躁。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引导失度也是有害的。就如案例4中的那位老师的引导,这样的一种解释使得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教学机智不是教师为了表现机智而故弄玄虚、耍小伎俩、扯“野棉花”。教学机智的运用追求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第二十四学时(P195-207)
第二节 名师课堂教学应变技能的示范及思考建议
1、顺水推舟法
顾名思义,“顺推”就是顺差学生的问题思路进行推理,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尴尬化解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
2、另辟蹊径法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肯定学生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朝问题的另一个方向甚至反方向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带不定期的积极意义,使师生愉悦地走出尴尬的困境。
3、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又拉回到课堂的主题上来。(借P197页的例子分析)
4、自我剖析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口误、笔误或思路受阻也在所难免,面对学生指出的缺点时,如果教师总保持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那是误人子弟!在些情况下,如果我们在真理面前坦诚剖析自己的错误,同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5、以静制动法
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种种不和谐的音符,但课堂突发事件是随机性很强且不以人的意志薄弱为转移的。一些由课堂周围环境引起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取“不行动”的方式,正如范梅南所说的,“有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借P199-200页案例10分析)
6、将“错”就“措”法
当我们在课堂中出现讲授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如果运用自我剖析法,当然也是一种较好的应对方法。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P200页中的案例分析)
7、爱心感化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挖掘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范畴驰可以是过程与方法范畴,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如果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怀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往往最具感染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8、巧妙暗示法。
这种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喧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9、暂时悬挂(冷处理)法。
教师一时想不起来解题方法或者师生之间发生了某种冲突,不妨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此刻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则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0、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精神疲劳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都匀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培训教案
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那样效率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