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2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

第一篇: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 第1讲 企业组织设计概述

【本讲重点】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涵义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重要特征 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的调整 企业生产经营职能比例结构的调整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内容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涵义

图1-1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涵义

1.组织的涵义

所谓组织是指组织结构。所谓组织结构,港台称为组织架构,内地亦称组织体制。但这些措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可统一称为组织结构。

2.设计的涵义(1)新企业的设计

所谓设计一般指向新企业。比如说对一种新产品或者对一个新企业进行一套设计。(2)老企业的再设计

老企业根据变化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要进行一些组织的变革。这种组织变革实际上也是一种设计,但只是一种在原先设计基础上的再设计。

3.现代的涵义

所谓现代是指在现代组织理论指导下的组织设计,它主要是针对传统组织理论而言的。(1)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组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2)传统组织理论 传统组织理论又称古典组织理论,是指以泰罗、华约尔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时代的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是针对传统组织理论而言,指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组织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1.概述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两组,即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

图1-2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示意图

2.六项主要内容(1)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2)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其纵向和横向的一般模式可表示如下:

图1-3纵向“金字塔”模式

图1-4横向“链条”模式(以管理层为例)

(3)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4)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5)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6)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3.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的关系

结构本身设计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和协调设计,其实质是从企业的职能出发,设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分工和合作。运行制度设计包括规范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其实质是从结构本身设计出发,设计规章制度、人员的配备和控制。运行制度保证结构本身得以顺利运行。

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互为表里。如果说结构本身是硬件,那么运行制度就是软件,二者共同保证了企业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重要特征

【问答思考】

问: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答:是全过程设计。全过程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企业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

1.传统企业设计的缺点

传统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单一,仅侧重于框架结构的设计。框架设计虽然是组织设计的主体部分,但并不是组织设计的全部。

现代组织设计较传统设计而言,不但包含框架结构的设计,而且发展为统一的全过程设计。

2.全过程设计的优点

(1)在框架设计前增加了职能设计

较传统的组织设计而言,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在框架设计前增加了职能设计,这不但使得框架设计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且避免了传统的组织设计就事论事的弊端。

传统的框架设计由于缺少对职能设计的科学研究,往往流于只依凭经验和感觉的误区。例如,有些公司在工作忙不过来时,就扩大机构、增加人员;反之,就缩小机构、减少人员。这种做法仅凭经验感觉,就事论事,无疑是不科学的。

(2)从框架设计中分离出协调设计

传统的组织设计,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说,分工和协作本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所以,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具有其理论上的意义。但是,从实践上说,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重视了分工而忽视了协调,协调仅一笔带过。

现代的组织设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协调设计从框架设计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步骤来研究。这就要求在研究分工之后,再专门来研究协调方式。分工和协调作为两个步骤,实际上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强化了协调,达到了分工和协调并重的目的。

【自检】

某领导班子研究结构改革,讨论三个改革方案:一是四部一室(既四个业务部门和一个办公室),二是五部一室,三是六部一室。最后认为:四部一室太先进,六部一室太保守,中间状态最合适。这样,五部一室的分工方案敲定,组织设计结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这种做法的成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相结合

传统的组织设计也包括规章制度的设计、人员的招聘培训、工资奖励制度,这实际上就是规范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但这种运行制度设计往往和结构本身设计相分离。这就容易导致组织关系不顺的后果。组织关系不顺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本身不合理;另一种是结构本身虽然合理,但运行制度不合理,例如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工资奖励制度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等,运行制度不合理往往就是由运行制度设计和结构本身设计相分离造成的。

因此,组织设计应该把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结合起来,以保证组织设计的顺利实现。这种结合实际上就是全过程设计。

如果把结构本身设计叫做静态设计,那么组织的全过程设计就是动态设计。这种动态设计无疑是科学的。

3.组织与人事的划分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往往由两个机构来共同承担,即组织与人事。

图1-5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内容示意图

【自检】

日本的新热钢铁公司设立了一个重要部门,称为总务部。它不是生活后勤的总务,而是生产和经营的总务,既管机构的设置,又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工资奖励。试结合组织和人事的分工,以及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全过程特征,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企业组织设计内容”的小结】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概述部分,首先阐述了现代企业组织设计这个概念本身涵义,即企业组织、设计、现代的涵义。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包含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结构本身设计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协调设计;运行制度设计包括规范设计、人员设计、激励设计。在六项主要内容中,框架设计为主要部分,其纵向“金字塔”模式和横向“链条”模式尤可引为关注。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是全过程设计,六项主要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一同考虑。这较传统企业组织设计而言,具有显著的优势。

企业职能结构的转型

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的调整

1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的涵义(1)企业一、二、三线的涵义

企业的一线、二线、三线是个通俗的说法。

图1-6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涵义示意图

(2)比例结构的涵义

所谓比例结构就是企业里有限的资源、资金、人员在企业里的合理分配。

表1-1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表

2.“全能型”

(1)“大而全、小而全”的“三三制”

所谓“三三制”是指企业的一线、二线、三线的结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在这种比例结构中,二线和三线的比重太大,实际上是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结构。这是一种落后的比例结构,也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之一。(2)“全能型”的弊端

“全能型”结构的比例显然是落后的,其弊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一线高效益、二线低效益、三线负效益。“全能型”的结构比例,一线的比重太小,这将导致整个企业效益低下。

②“全能型”的结构比例导致了企业领导精力的分散。企业的主业是搞生产经营,但“全能型”“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将使领导无法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这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

3.从“全能型”转向“专业型”

企业一、二、三线的“全能型”比例结构中,二线、三线的比重太大,这将导致整个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必须按照“专业型”的方向进行改革。

(1)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三化”原则

图1-7专业型改革的“三化”原则示意图

(2)职能分离

按照“专业型”改革的“三化”原则,如果二线三线的比重太大,那就要进行职能分离。例如,剥离一些职能,让位于社会上的其他专业公司。

通过对职能的逐步分离,建立合理的比例结构,最终实现企业一、二、三线的比例结构,从“全能型”转向“专业型”。

【自检】 北京中美吉普公司是个汽车制造厂,生产轿车,但却不配备轿车。公务用车通过“打的”和租赁解决,以节省开支。这显然是一种商品化的做法。

试结合本节内容,另举一些符合“三化”原则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生产经营职能比例结构的调整

1.企业一线生产经营职能比例结构的涵义(1)一线生产经营职能的涵义

图1-8一线生产经营职能涵义示意图

(2)“橄榄型”和“哑铃型”比例结构的区别

“橄榄型”的比例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哑铃型”的比例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

表1-2“橄榄型”和“哑铃型”比例结构表

2.从“橄榄型”转向“哑铃型”

一线生产经营的开发、生产和营销职能的比例结构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从整体上说,就是要从“橄榄型”发展到“哑铃型”。

“橄榄型”比例结构普遍存在于传统企业里,其具体表现是技术开发能力小,营销能力小,而制造能力却很大。有限的资金和人力,主要用来购买设备、建厂房、找工人,以提高制造加工能力。但这种结构的经济效益比较低,因为产品的加工这个环节投入多而附加值小。反之,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则投入小、产出大。因而,“哑铃型”较“橄榄型”比例结构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案例】一

阿迪达斯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而把生产转移到中国。这样,阿迪达斯公司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而生产企业却只得到小部分的加工费。

【案例】二

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把绝大部分资金投入于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则采用外包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西方所讲的虚拟结构,企业本身的加工能力非常小或根本没有,但却可以通过开发和营销获取高额利润。

【自检】

试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哑铃型”较“橄榄型”比例结构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关键职能设计

【本讲重点】

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比例结构的调整 关键职能设计的要求 关键职能设计的意义 关键职能设计的类型

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比例结构的调整

1.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关系

图2-1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关系示意图

2.资本经营的内容

图2-2资本经营内容示意图

3.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1)前提条件

传统企业从产品经营起步,以后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经营的领域拓宽。这样,企业往往就要向资本经营这个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

①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因为资本经营的方式可以节省时间、资金和精力。②组织企业集团。企业的经营领域扩大以后,不同的业务经营可以分成不同的子公司,以组成企业集团。这样,子公司和母公司就有了分工:把产品经营的内容交给子公司,母公司则集中精力进行资本经营。(2)两种方式

图2-3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之间的比例示意图

【自检】

某地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投资近两个亿建设了一个五星级宾馆。但因没有管理经验,效益不佳。香港的香格里拉饭店集团带来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对其委托经营,在取得效益以后,按一定比例分成。这就是一种委托经营的资本经营方式。试举出其他资本经营方式的实例。①兼并或收购合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控股或持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证券投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银行投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上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企业职能结构转型”的小结】

这一部分讲述了现代企业组织职能结构的转型,即包括前讲的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的调整、产品经营职能比例结构的调整、企业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比例结构的调整。这三项主要内容都通过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传统的比例结构的缺点以及现代的比例结构的优点。

企业一、二、三线比例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经营职能比例结构的调整属于生产经营结构的转型,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比例结构的调整则属于资本结构的转型。

关键职能的设计

【提示】 关键职能一般只有一个。

企业的基本职能有很多,关键职能只是其中的一个。

企业的基本职能包括人事、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关键职能是指对于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那个基本职能。

关键职能设计的要求

1.找出关键职能

每个企业的关键职能可能是不同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从其众多的基本职能中确定这个企业的关键职能,亦即要找出企业的关键职能。

2.关键职能部门必须处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所谓中心地位,就是使处于中心的关键职能和其他的基本职能区别开来。这种关键职能和其他基本职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键职能具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①决策权

一般的管理部门并不具备决策权。因为决策是由上层领导制定的,管理层只负责贯彻决策。但是,处于管理层的关键职能部门却可以参与上层的决策。②指挥权

一般而言,管理部门之间是平行关系,是相互协调、协商的关系,而不是指挥关系。但是,关键职能部门却可以指挥其他的职能部门。③否决权

关键职能部门可以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2)资源分配向关键职能部门倾斜

由于关键职能部门对企业经营和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资金和人员的分配,首先要保证关键部门的需要。即资源分配重点向关键职能部门倾斜。(3)关键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兼任企业的上层领导

关键职能设计的意义

1.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在组织结构上都突出了关键职能的作用。”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这个内容。

2.区别不同管理模式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关键职能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模式的重要区别在于关键职能的不同。

例如,质量管理模式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是以成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种区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职能设计的类型

1.概述

(1)关键职能设计的六种主要类型

关键职能设计的不同类型也被称为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关键职能的不同。

图2-4关键职能设计的类型示意图

(2)动态的特点

一个企业的关键职能设计的类型是相对稳定的,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的战略会有所调整,整个结构也会有调整,关键职能的设计也就随之改变。

【自检】

某公司生产电视机,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此后在90年代则确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现在又确立了以成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试结合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种主要类型的具体内容 【名言】

张瑞敏说:“质量是海尔的生命,谁砸我的招牌,我就砸他的饭碗。”

(1)质量型

质量型就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关键职能设计类型。它以质量管理作为关键职能。这种模式常见于机械制造业和家电业。其结构图如下:

图2-5质量型管理模式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

①在总经理领导下,成立了一个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这是一个决策型机构,行使决策权。②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下,下设TQC办公室作为关键职能部门。

它比其他的平行部门如生产处、技术处、营销处等的地位高,对它们的工作有指挥权和否决权。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TQC办公室主任担任。(2)开发型

开发型就是以技术开发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关键职能设计类型。它以技术开发作为关键职能。

这种模式常见于高新技术型企业。例如联想、四通、深圳华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型的结构图类似于质量型,其中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换成为技术开发委员会,而TQC办公室就换成技术开发办公室,即R&D办公室。

图2-6开发型管理模式示意图

(3)营销型

营销型就是以市场营销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以营销作为关键职能。

这种模式常见于轻工业。例如食品工业、服装和鞋帽制造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所要求的质量和技术的障碍比较小,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企业产品是否畅销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自检】

康师傅方便面在短短几年之内,其足迹就遍布中国的每个角落。它的成功一靠广告,例如刚进入大陆时,它首先在电视上大做广告,以至于其品牌家喻户晓。二靠顺畅的分销渠道,康师傅方便面不仅在大城市、飞机场、火车站、旅馆,而且在中小城镇、农村都有踪迹。试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营销型管理模式的认识。

(4)生产型

生产型就是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以生产管理作为关键职能。

这种模式常见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销售任务,而只有生产任务。例如,大庆的管理模式就是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生产指挥部下辖的生产调度部门实际上是日常的决策和指挥机构。

【自检】 某公司的产品上市以后,很受用户的欢迎,订单纷纷而来。公司制定了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尽量加班加点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请你谈谈:(1)在现今供大于求的生产条件下,这种做法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以生产为中心的做法的区别。(2)这种做法的局限和可能导致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本型

成本型就是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以成本管理作为关键职能。

【案例】

邯郸钢铁公司是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成功典型。

邯郸钢铁公司通过调研发现,宝钢和武钢都实行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们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坚持以质量为中心,靠优质高价取得效益。邯钢因此决定走低端市场,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其具体做法是提拔总会计师为常务副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主抓成本管理。这样,成本管理成了关键职能,即使企业的生产指标完成,但是成本指标没有达到,同样被视为没有完成任务。邯钢由此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6)原料型

原料型就是以原料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以原料管理作为关键职能。

这种模式适用于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例如烟草、奶制品、果汁等生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是以农副产品作为主要原料,而农副产品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所以原料管理就成为一个关键。

【案例】

玉溪卷烟厂是以原料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成功案例。

烟的好坏取决于烟丝的好坏,玉溪卷烟厂在原料管理上具有其独特的经验。玉溪地区本适宜产烟,与此同时,玉溪卷烟厂从美国引进加州的优良烟草品种,低价甚至无偿分发给当地的烟农,然后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这就充分保证了大量优质烟丝的供应。玉溪卷烟厂在保证优质烟丝原料供应的基础上,进而优化加工工艺和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这样,玉溪卷烟厂虽地处偏远,但却成为世界烟草企业五强之一。

【自检】

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生产奶制品,公司非常注意原料的管理。试结合本节内容和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关键职能设计”的小结】

这一问题讲述了关键职能的设计,包括关键职能设计的要求、意义和六种主要类型。关键职能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职能设计的类型选择必须依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其中又以质量控制和技术开发为关键职能的设计类型在现实中最为常见。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纵向设计与三种基本管理体制

【本讲重点】 纵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三种基本管理体制

纵向设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

纵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1.框架设计内容结构

图3-1框架设计内容结构图

2.纵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温故知新】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内容的主要部分。框架设计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地分层次、横向地分部门。框架设计的纵向“金字塔”模式。框架设计的横向“链条”模式。

图3-2纵向设计的主要任务示意图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因(1)集权和分权的各自优点

图3-3集权和分权的各自优点

(2)集权和分权的矛盾统一

集权和分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集权则势必牺牲分权,过分强调分权则势必牺牲集权。这样,集权和分权构成了一个两难问题。

集权和分权虽然是矛盾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在现实的企业里,既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绝对的集权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权都集中在上层,这样二级单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反之,绝对的分权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权都集中下层,这样企业就肢解为不同的小企业,企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集权与分权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集权制就是集权多一点,所谓分权制就是分权多一点。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企业集权与分权的统一实际上可以量化为不同的比例关系。如集权与分权的五五开、三七开、**开等。

【自检】

某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二级单位没有权力,在生产经营上等、靠、要,没有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此企业几近破产。

于是,企业锐意改革,在集权与分权上实行四六开。企业因此获得了发展。试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你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权与分权的四种制约因素

根据实际时空条件的不同,一般来说,集、分权设计的具体制约因素有以下四种:

图3-4集权与分权的制约因素

(1)企业规模

不同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由于其二级单位数量较多、规模也较大,因而应给予分权。反之,小规模的企业则集权较多。(2)生产技术

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条件是不同的。如果集团下属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相互联系不大,基本是各自封闭的,那就应该采取分权制。例如,海尔集团下属的电冰箱厂、电视机厂、空调机厂、洗衣机厂等,这些分厂的生产技术相互独立,因而企业应该分权多一些。

反之,如果集团企业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必须密切配合,技术关联性强,那就应该采取集权制。例如,钢铁厂的炼钢、轧钢二级单位生产的半成品需要连续加工,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因而应该集权多一些。

(3)管理条件

集团公司收购、兼并的二级企业,其管理基础如果比较完整,那分权就应该多一些;其管理基础如果比较薄弱,那集权就应该多一些。例如,把一个机修车间分离出去,因其缺少市场经验,故应多一些集权。(4)外部环境

不同时期的外部环境不同,集、分权设计的要求也就不同。

表3-1集、分权设计和具体制约因素关联表

【案例】

燕山石化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初,市场上化工产品供不应求,销售部门实行集中销售,各分厂不独立对外销售。这是销售上的集权。但是,当时原料也比较紧张,总公司统一采购保证不了分厂的生产任务,因此各分厂实行独立采购。这是一种分权。所以,当时的集、分权设计是销售集中、采购分散。到了20世纪90年代,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工产品供大于求,生产原料供应充分。总公司的统一销售满足不了要求,必须对各分厂实行销售分权。反之,这时原料采购非常容易,必须对各分厂实行采购集权。所以,当时的集、分权设计一反以前的模式,实行采购集中、销售分散。

【自检】

北京燕山石化为什么在80年代和90年代实行不同的集、分权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特点

【问答思考】

问:什么是管理体制?

答:管理体制就是企业集权和分权的基本组织形式。问:什么是基本管理体制?

答:管理体制的形式各种各样。所谓基本是指一种管理体制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跟国际接轨,是规范化的。

图3-5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示意图

(1)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规范名称和基本涵义

表3-2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规范名称和基本涵义表

(2)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特点

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从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的法律地位、集分权形式、经济责任和核算方式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如下表:

表3-3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特点

【自检】

试举出职能制和子公司制的相关案例。例一:职能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子公司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

美的空调机公司是美的电器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受集团公司的委托,美的空调机公司负责空调机的开发、生产和对外销售。集团公司通过制定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这是一种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

【自检】

事业部制可视为职能制和子公司制的之间制。试分析事业部制与职能制、子公司制的区别。

问题一:事业部制和职能制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横向设计

【本讲重点】

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变形 管理体制的选择和不规范现象 横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涵义

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变形

职能制、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是企业集、分权的三种基本形式。在现实中,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复杂多样的,表现为三种基本管理体制的变形。

1.模拟分权制

模拟分权制是事业部制的变形,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利润中心考核方式的不同:事业部制的利润考核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基础,模拟分权制的利润考核则是以企业内部价格作为基础。

这种内部价格排除了市场因素,是按企业内部的计划来确定的,它和市场价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是一种模拟价格。

表4-1模拟分权制和事业部制的区别表

2.内部公司制

内部公司制主要在日本的一些企业实行。所谓的内部公司并无法人地位,只是一些行政单位,但公司把它们当作子公司来要求和考核。内部公司被视为独立的投资中心。

内部公司制实际上是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一种变形:“内部公司”仅具有事业部制的委托法人地位,但却具有子公司的权限和经济责任。所以,内部公司制介于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之间,是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一种变形。

3.全资子公司制

(1)全资子公司制是不规范的

全资子公司是在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当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全资子公司作为一个独资的子公司,实际上是“一人公司”,并不具备公司法人的全部条件,因而也是不规范的。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集资联合组成的经济实体。

(2)全资子公司制和内部公司制的区别

全资子公司制正好与内部公司制相反:全资子公司的法律地位,是独立的法人,但却只有事业部制的权限。全资子公司的考核方式是利润中心责任制,所以全资子公司制实际上是一种事业部制。

表4-2内部公司制和全资子公司制的区别表

管理体制的选择及其不规范现象

1.分权化的发展方向

管理体制是集权和分权设计的组织形式。集权和分权设计就是确定纵向层次之间的权责分工,这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分权化。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高度集权,不但企业本身没有自主权,而且企业内部即使有一些权限,也不面向市场,而集中在上层。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就存在体制转轨问题,其发展方向就是走向分权化。

管理体制的三种基本形式是职能制、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其中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是分权的,职能制则是集权的。

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体制类型的选择首先必须对不同的管理体制进行客观的分析。

2.管理体制类型的选择

(1)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是分权化的组织类型,它们各具优缺点: ①子公司制较事业部制的优点

A.子公司制分权比较彻底,激励作用大。子公司自主经营,这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B.子公司制的经营风险比较小。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出现亏损,母公司对其承担有限责任。事业部制的经营风险则很大,下级单位接受委托授权进行经营,如果出现亏损,总公司必须承担无限责任。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制度的涵义: 第一,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有限责任制度把股东出资到公司的资产和其另外的财产分离开来。这样,一旦公司倒闭亏损,股东出资以外的其他个人财产就受到法律保护,股东的损失也只以其出资额为限。这有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第二,公司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以其法人财产为限对债权人承担责任。这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一旦公司的资产无法抵偿债务,债权人就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公司破产来偿还债务。

②事业部制较子公司制的优点

A.事业部制对二级单位控制能力强,不容易失控。子公司制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权限相对独立于母公司,母公司无法对其实行适时的指导和控制。事业部制的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必须经常接受总公司下达的计划、接受调整,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控制能力强。

B.事业部制组织成本较低。子公司制的组织成本较高,其原因在于: a.子公司是独立企业,其组织机构较大、部门较多,成本也相应较高。

b.子公司制必须双重纳税,即交纳两次所得税。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交纳所得税,这是第一次纳税。子公司的税后利润部分上交母公司后,母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也必须交纳所得税,即第二次纳税。

【自检】

根据西方的经验,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发展机遇多,西方的很多企业都实行子公司制;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或收缩时期,则实行事业部制。试结合集、分权设计的具体制约因素,谈谈对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优缺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集、分权设计的具体制约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生产技术、管理条件和外部环境。

(2)职能制的存在条件

职能制是集权化的组织形式。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制的集权形式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也还有其存在的必要。①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决定的职能制

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是集、分权设计的一个制约因素。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等。②企业规模决定的职能制

企业规模的大小是集、分权设计的又一个制约因素。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分权的必要。

【自检】

某大型企业实行混合体制,既有分权的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又有集权的职能制。例如,企业的直属经营部门,采取总厂分厂的管理;企业的跨行业经营项目则采取事业部制或子公司制。试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对这种混和体制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理体制的四种不规范现象(1)名称不规范

例如“内部市场”和“内部承包”。所谓的“内部市场”实际上是事业部制的内部核算,但市场本身是外部存在的,不能进入企业内部,所以“内部市场”的称谓是不确切的。“内部承包”如果承包成本指标,那就是职能制;如果承包利润指标,那就是事业部制;如果承包投资效益,那就是子公司制的。所以“内部承包”的称谓太过笼统。(2)名实不符

例如,某些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成立了子公司,是子公司制。但在实际上却实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事业部制。(3)利润的提取方法不规范

例如,企业对利润以固定百分比提取,即提取所谓的“管理费”。但这显然是行政管理的办法,是不合理的。另外,固定资产占用费、流动资金使用费等实际上也是变相的管理费。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增加而利润减少。

(4)不规范的二级法人

例如,某企业为了职工子女的就业,利用闲置的设备、厂房,单独成立了一个劳动服务公司。这样,企业就在内部形成了二级法人,即在企业大法人的内部又套上了一个小法人。这在理论上是不规范的,在实践上也容易导致产权纠纷。

按照《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法人,公司的内部单位不是法人。

【对“纵向设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小结】 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框架设计的内容结构。

纵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集、分权设计。集权和分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各个企业的集、分权设计也不尽相同,应考虑具体因素的制约。

企业的管理体制是集、分权设计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类型包括职能制、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在实践上应根据实际情况,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设计合理的管理体制。

横向设计和职能机构综合化

横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图4-1横向设计的主要任务示意图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涵义

1.概念

职能机构综合化是关于分工和协调的概念,是指在部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协调设计。为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流程的一贯性或连续性,在具体操作上必须简化分工、少设机构,以实现职能机构的综合化。

2.案例

乙两家钢铁厂的生产管理流程图如下:

图4-2生产管理流程图

【案例】

如上图所示,甲、乙两厂的生产管理流程完全相同,但相应的职能机构的设计却迥然不同。甲厂采用了传统的职能机构设计,乙厂却采用了现代的职能机构综合化设计。

甲、乙两厂的生产管理流程都分为六个阶段:一是接受订货,产生生产任务;二是原料准备;三是制定综合计划;四是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五是进行生产调度,开始投产;六是产品按照订货的要求检验入库。但是,甲、乙两厂的机构设计却迥然不同。甲厂按照传统的数列模式,强调分工细,设置了许多并列的职能部门。乙厂却只设置了一个大的生产部,对生产流程的六个阶段统一管理和协调。这样,机构简化,工作流程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乙厂的职能结构设计就是现代的职能机构综合化。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讲 职能机构综合化

【本讲重点】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理论依据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途径 企业结构改革的数量比例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特点(上)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理论依据

1.对专业分工理论的再认识(1)分工是必要的

专业分工理论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也是传统分工理论的基本点。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有了内部分工才能形成组织结构,其纵向的分层形成了纵向结构,横向的分部门就形成了横向结构,这个原理也叫做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或原理,它最早由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家提出。

专业分工理论在传统理论阶段比较简单,主要强调专业分工的优点。18世纪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在其主要著作《国富论》中,首先把分工理论运用到生产过程。亚当斯认为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的财富。泰罗则进一步把分工理论引进到管理工作中,提出管理工作内部应该进行分工,以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其理由在于专业分工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熟练程度,而且有利于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管理工作。

泰罗在强调专业分工的同时,也注意了协作配合,但还较为简单。(2)分工要适当 分工是必要的,但分工要适当。分工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过细的分工却也带来了弊病,其具体表现:一是过细的分工导致管理的程序和手续复杂化;二是过细的分工增加了协调的工作量;三是过细的分工助长了管理工作中的分散主义,使各管理部门缺乏宏观意识,而过多考虑局部问题。总之,过细的分工会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分工程度和管理效率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来表示:

图5-1分工与效率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在第一区段,分工开始并逐渐增加时,管理效率相应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在第二区段,随着分工程度的继续增加,管理效率却逐渐降低。只有在中点位置,分工和管理效率才达到了最适当的结合。(3)分工和协作一体化

传统理论强调分工的重要性,但对协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分工和协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代组织理论既强调分工,但更重视分工基础上的协作,西方称之为一体化。这是一种管理优化,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效率。

2.现代组织理论指导下的机构设计的特点(1)组织分工适当简化,回归到适当点

传统企业的机构设计是在传统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企业的分工已经过细,所以,必须回过头来,强调组织分工适当简化,回归到适当点。这也是职能机构综合化的原理。(2)利用各种手段强调协调的重要性

3.协调设计的指导思想(1)利用传统的协调方式

传统的协调方式不能一味抛弃,而要加以利用,如会议制度、规章制度等,现代组织管理要加以利用,但要使会议少而精、标准化,提高会议效率。(2)发展和利用新的协调方式

现代组织理论已创造了很多新的协调方式,如举行管理人员或生产人员的联谊活动,通过联谊活动来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

总之,对传统的协调方式要加以利用和完善,同时还要创造和发展很多新的协调方式来达到协调的目的。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途径

职能机构综合化的基本操作方法就是合并机构,如把一些职能合并由一个部门来担任。但是,有些管理职能不利于合并,如监督职能机构。

监督机构只有单独设置,才能保证监督作用的贯彻。

在职能机构综合化设计中,可以进行职能合并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1.高度相邻职能的合并

相邻职能就是管理流程的上下道工序。

其典型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甲、乙两个钢铁厂的机构设置。如图4-2所示,乙厂把整个生产流程的相应职能部门都合并在一起,这种改革的力度比较大。较小的改革可以逐步实现相邻职能机构的合并,如下图所示:

图5-2 生产管理流程逐步合并示意图

2.相同或相似职能合并

相同或相似职能合并的典型例子是人事管理现代职能机构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5-3现代人事管理职能合并示意图

3.双重职能的合并

所谓双重职能是指企业里的某一项管理工作既有管理职能的设置,又有生产作业职能的设置。例如:企业的设备管理处和设备修理车间的合并。

图5-4双重职能的合并示意图

【自检】

试结合本节内容,谈谈职能机构综合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结构改革的数量比例

企业结构改革的数量比例实际上是对职能机构综合化所做的定量分析。

【自检】

据研究发现,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的机构数量比例大致为3:1。依照这个数量比例模式,试谈实行企业机构改革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横向设计和职能机构综合化”的小结】 上一个问题讲述了纵向设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这一问题讲述了横向设计和职能机构综合化,都是框架设计的中层设计的内容。

横向设计是同一层次的不同部门的分工和协调的设计,其主要内容是职能机构的综合化。

职能机构综合化强调分工和协调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职能机构综合化设计应简化职能机构,对不同的职能机构实行适当的合并,以达到合理的数量比例。

企业领导体制设计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特点(上)

在中国企业的改革中,出现了公司领导体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两种领导体制并存的现象。

图5-5两种领导体制示意图

公司制领导体制相对于厂长(经理)负责制(以下简称厂长负责制),具有显著的优点。

1.三权分设

(1)公司制领导体制的三权分设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领导机构由三部分组成,即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其结构图如下:

图5-6公司制领导体制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

①股东会代表所有者利益,行使所有权 ②董事会代表企业法人行使经营决策权 ③监事会代表股东利益,行使监督权(2)三权分设相对于厂长负责制的优点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三权分设,使企业的领导权既有适当分工,又相互制约。厂长负责制则把企业的领导权高度集中,总归于厂长,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弊病,其具体表现为: ①厂长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 ②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容易滋生腐败,产生不正之风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讲 领导岗位单职制

【本讲重点】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特点(下)企业党政体制的改革 领导岗位单职制的涵义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矛盾关系 领导岗位单职制的意义(上)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特点(下)

1.一、二线分工(1)公司制领导体制和厂长制领导体制在决策分工上的区别公司制领导体制的经营决策分为两个层次,由董事会制定经营决策,然后通过总经理来贯彻执行。这样就形成了以总经理为首的高级行政班子的一线,以及以董事会为领导的二线。

厂长负责制的经营决策则由厂长全权负责,厂长既负责制定经营决策,又负责指挥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

图6-1公司制领导体制的一、二线分工示意图

(2)公司制领导体制在决策分工上的优点 ①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一、二线分工,形成了以总经理为首的热班子和以董事会为首的冷班子。热班子忙于日常工作,冷班子则退居幕后进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负责制定经营决策。这种冷热结合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反之,厂长负责制冷热不分,厂长忙于日常事务就可能因调研不够而忽视了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②是实行双轨制的前提条件

公司制领导体制的一、二线分工是双轨制的前提条件。虽然厂长负责制也设置副手协助其领导,但这并不是体制的原则规定,而仅仅是一种领导方法。

2.双轨制

(1)双轨制的涵义

双轨制是一种领导体制的专用术语,是针对单轨制而言的。所谓双轨制是指在经营决策和贯彻执行两个方面,实行不同的领导原则,即在决策方面和执行方面实行双轨制度;单轨制则指在决策和执行实行单轨制度。

第二篇: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第1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通常所讲的各种发票,在会计上被称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通常属于非会计语言。●会计部门把这种非会计语言转化成会计语言,也即把原始凭证转化成记账。

会计账簿

会计工作要在记账凭证的基础上把它转换成账簿。

●账簿实际上是对成千成万张的会计凭证的浓缩。要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可能把成千成万张的凭证都翻一遍。

●会计账簿的多少根据业务规模的大小而不同。

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要在会计账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会计报表。●目前主要是三种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是在账簿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浓缩,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高度概括。

●会计报表要对外提供,它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厂长、经理和职工。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管理和分配活动的管理。

筹资 投资 经营 分配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些制度加以规范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去强调大财政的管理,强调财政决定财务和财务决定会计的管理体制是不适宜的,是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要求的。

3.还财务本来面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和会计是两项内容各异的工作,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绝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还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我们学习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而不是财政部财务规定的问题。财务应该是企业自己的财务。

对现行财务制度的简单评价

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我国一直是国家规定财务制度,国家通过财务制度来约束国有企业行为。1993年,在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过渡的过程中,国家颁布了“两则两制”。所谓两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通则》和《企业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属于财务制度范畴;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制度范畴。所谓两制就是指《13个大行业的财务制度》和《13个大行业的会计制度》。13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建筑业等。“两则两制”的执行标志着我国财会制度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市场经济初期,企业执行财政部门颁布的财会制度还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会制度的负面影响逐渐暴露出来。

【自检】 你认为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财务与会计不是同一个概念,首先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理清,只有在正确认识财务和会计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讲如何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重点提示】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虽然会计和财务是两项内容不一样的工作,但是会计工作毕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具体到财会领域,市场经济是一个更需要大量真实的、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如果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做保证,市场经济将无从谈起。

以下对会计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会计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即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的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从取得货币资金,到货币资金转为生产资金;从生产资金再转为货币资金,这样一个运动的过程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客观的,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表现形态都是一样的,所以会计才能够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即资金运动的分类。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不同国家对会计对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会计要素是了解一个国家会计工作的切入点,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国家的会计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六个要素。这六项会计要素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要素。

图1-2 会计要素

1.资产(1)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

企业对资产不一定都拥有所有权,有一部分资产可能是企业控制的,比较典型的就是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表1-1 资产的分类

②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

所谓能够以货币计量,就是资产能够通过量化用货币表示出来。在会计工作进行货币计量的过程中,不能够通过货币计量的就不能归类为资产。

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一定是有价值的,将来能够创造效益。企业产品卖不出去造成存货积压,这些存货没有市场价值,也就是说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2)分类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有其他资产五类。

有关会计的基础知识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2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二)【本讲重点】 会计的基础知识(二)

会计的基础知识(二)2.负债(1)概念

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引起的,现在所承担的,将来需要偿付的一种债务。

①负债本质上是债务,是目前和过去的业务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不把未来的事项确认为负债。最近财政部颁布了一个新的准则,要求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未来事项也可以确认为负债。

②负债是将来一定要偿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支出也要作为负债。(2)分类

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两大类: ①流动负债

一年内需要偿还债务称为流动负债,它的项目很多,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利润、应交税金等等。②长期负债

可在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称为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发行一年以上的公司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之后的差额。(2)分类

所有者权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部分,上市公司称为股本,股本代表了企业的注册资本。②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股本或资本的一种储备状态,它最终可以转成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金包括企业接受外单位的捐赠和股票的溢价等。③盈余公积

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盈余公积金

按当年净利润10%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叫做法人盈余公积金;上市公司可以任意提取。盈余公积金主要用途有两个:

●转成资本。净利润不一定全都分配掉,可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转成资本,壮大资本实力。●弥补亏损,上市公司盈余公积金还可以用来发放股利。▴公益金

公益金就是从当年净利润当中按照5%的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如建托儿所、幼儿园、俱乐部等等。④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是公司用于以后利润的分配或待分配。

4.收入(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和债务的清偿。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一个基本指标。①只有当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收益才是收入。接受捐赠也引起资产的增加,但不是收入。②收入一般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扣除相应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2)分类 ①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又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②对外投资收益 ③营业外收入

因意外原因获得的收入,如企业卖掉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

5.费用

费用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①料是指材料 ②工是指人工工资

③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如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一般情况下,费用与收入要匹配,也可以说凡取得收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从管理的角度看,费用是广义的概念,它包含成本在内。

6.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是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由收入总额和费用总额决定。

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含义和作用

以上六项会计要素的划分较粗略,难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下介绍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再分类。会计科目把每一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成若干小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科目就是账户。

2.会计科目的原则(1)完整性

所有的账户最终要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完整过程。(2)互斥性

每个账户的内容是唯一的,账户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其分类不能相互交叉。任何一个业务在会计核算时只能记在一个账户上。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最终目的是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在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编制的,是用来总括地反映某个会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所有的企业都要通过至少三种报表来报告他们的业务,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将资产项目列在报表的左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在报表的右侧,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侧保持平衡,即满足上面的会计等式。

表2-1资产负债表(简表)

年 月 日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这是按照流动性排列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关注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规模大并不代表企业就有竞争能力,不代表财务状况就很好。表面上非常繁荣的企业,也可能由于资产性不够而导致破产。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本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产的流动性出了问题,没有现金去还债,于是债权人决定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企业向外面借来的资金,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关系;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资金。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一定的资产来源就必然要有一定的资金占用,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资产,资产就是资金的具体占用形态。

【提示】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的会计报表,只描述了它在发布那一时点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它反映的信息带有时效性。只要企业在经营,它的资金每时每刻都在运动,资产负债表只不过是截取一个相对静止的时点,把它的财务状况反映给报表的使用者,资产负债表每时每刻都是变化的。

2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月份、季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根据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这一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表2-2利润表(简表)年 月

【提示】

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一个动态的报表,这是它和资产负债表的区别。

有关会计报表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3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三)

【本讲重点】 会计的基础知识(三)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下面继续上一讲,介绍会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

会计的基础知识(三)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如)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名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叫成本报表。1993年,财务改革以后,把成本报表改为“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开始改为“现金流量表”。

(1)会计等式

现金流量表是根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等于现金净流量这一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三个账户。

①狭义的现金,就是库存现金;

②银行存款;

③其他货币资金。

(2)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收付实现制

【案例】

2001年6月,某企业从北京销往上海一批商品,价款是100万元,2001年6月没有收到货款,到2001年12月份货款才收回来。100万元到底是记在6月份的收入当中还是记在12月份的收入当中?

▴如果把收入记在6月份当中,就叫权责发生制。借:应收账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如果把收入记在12月份当中,就叫收付实现制。借:银行存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①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责关系来确定收入和费用,也称为应收应付制。通俗地解释就是本期的收入,不管是否拿到钱,都要确认为本期收入;凡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这笔钱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拿到钱,也不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经付出钱,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弊端有两个:

▴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企业并没有收到现金,但是税务局要求企业出现了收入就要交税,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即企业没有收到现金,却要拿现金去交税。

▴其利润表不能反映企业真正获取现金的能力。权责发生制把没有收到的现金确认为收入,而确认收入就要结转为成本,这样,利润表上就要反映企业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企业还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来还债而导致破产,因为应收帐款未到期还不了债。因此企业有可能会破产。②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的弊端要求在会计核算上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所以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收到了现金一定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当中,应收账款跟现金流量表没有关系。因此现金流量表是一个非常真实、非常客观的衡量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最真实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最真实的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所以在分析报表的时候,一定要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不能只看利润表上企业实现的利润,还要看现金流量表上企业赚取的现金。如果利润表上实现了很多利润,而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负数,那么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问题,其收益质量就不高。(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表3-1现金流量表(简表)年(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要就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当中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其结果通常就是投资活动的流出量大于流 量。所以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表现为负数是正常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发展中,其投资活 的现金净流量应该是个负数。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筹资活动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等。一般来说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 流入量比较大,净流量要求是一个正数。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现金净流量增加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提示】

我国的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表,就是一年编一张。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都是月报表,而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动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报表,是静态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也是一个时期的报表,它反映的是一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自检】

请结合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填写

【小结】

上面主要对会计的基础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主要分析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对象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重点提示】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立场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追求不同的目标。

1.产值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产值最大化。产值越大企业就越好一旦企业拼命追求产值,其结果就会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产品积压越多,企业的损失也就越大,所以产值最大化不科学,不可取。

2.利润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越大企业就越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目标有很多缺陷,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即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2)没有考虑利润和投资之间的关系。(3)没有考虑企业的风险问题。

所以不能够把利润最大化简单地界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每股盈余最大化

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太合理,因为每股盈余最大化实际上只是把利润和投资反映出来了,而每股盈余在什么时间实现、每股盈余到底有多少风险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每股盈余最大化只是完善了利润最大化当中的利润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其他的弊端依然存在。

4.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的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以下优点:(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越多,企业的市场价值越大。(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那么企业怎样衡量它的价值呢?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公司理财,其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之一,就是股票的市价,市价越高表明企业价值越大。市价是衡量企业价值高低的一个很客观的标准。

财务管理的内容

图3-1 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活动的管理

筹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右边内容的管理。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是上级单位下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许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发行债券,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租赁。企业到底通过哪几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每一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各占多大的比重?筹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所需的数额、项目构成及成本的管理。

2.投资活动的管理

投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的管理。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有很多的投资渠道,如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投资很多项目,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投向、规模、构成的管理。

3.经营活动的管理 经营活动的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经营中的占用资金的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4.分配活动的管理

分配活动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盈利后的资金分配的管理。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所有者当中进行分配,分什么股利,分多少等等。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投资的决策,因为分配多了留的就少,分配少了留的就多,留下来的资金又构成了下一个循环的资金来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配的决策也就是筹资的决策,或者说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筹资的决策。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分配应属于筹资管理,分配决策属于筹资决策,并且据此提出财务管理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检】

请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管理的职能

1.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决策,它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 活动、审查活动。

图3-2 财务决策程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财务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财务信息情报的收集、财务决策方案的设计、抉择和审查。2.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就是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规划和预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没有长期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预算,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管理是有效的。财务规划包括财务预测和本量利的分析;财务预算是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分析。通过各种会计核算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出各种比率,或根据经验,对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就是通过计划、预算和规划对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加以控制。财务计划制订出来就要执行,所以执行计划的手段就是财务控制。比如,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后,通过财务控制对财务计划、财务规划和预算进行调整。

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是现代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思想。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但是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第一位的目标。如果作为第一位的目标那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很多企业不就是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忽略了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了破产。

1.生存是第一目标

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去谈盈利,所以首先企业要正常地生存下去。影响企业生存的两个因素:(1)到期能不能还债 这是影响企业生存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期的债务偿还不了,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2)收入能不能抵偿支出

如果企业要生存下去,那么它应做到:第一要到期偿债,第二要以收抵支。也就是说要做好偿债的管理,要做好收支的管理,要非常关注现金的流动。关注现金的流动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生存。

2.发展是第二目标

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的要求就是要筹集到发展资金。所以企业的发展就要求在财务上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获利只是第三目标

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利。企业在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盈利,盈利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企业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要选择好投资项目,取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因此,在正常的生存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才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财务这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自检】

请分析你所在的企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以上主要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职能及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阐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管理和分配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在能够正常生存的前提下谋取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财务管理的职能(一)

【本讲重点】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重点提示】 流动性分析 资产管理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针对会计报表的财务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的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依据是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流动性分析、资产管理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也称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通常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担保程度。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三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

其实这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因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企业,甚至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企业,这个比率都可以不一样,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资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甚至包括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代销加工的物资等等。存货不能用来偿债,所以在流动资产当中把存货扣除掉,剩下的那部分资产称为速动资产。速动资产就是可以立即用来偿还债务的资产。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

由于速动资产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现金债务总额比

流动资产减存货以后,里面还有大量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偿还能力也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结合现金流量表来进行分析。第三个比率就是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也可以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即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部分就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以上两个比率越高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提示】

这些比率都不能说比较科学的数据是什么,比较科学的比率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这些比率都会有差别,所以这些经验数据只能是在特定时期的一种体现,企业不能把它作为理财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本的筹集和资产的运用。所以财务不可能很规范化,只能是在大量具体情况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

从流动比率到速动比率,从速动比率到现金债务总额比,一个比率比一个比率更谨慎、更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实际情况。这些比率都是越高越好,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就说明偿债能力很强;财务状况困难,说明偿债能力可能有问题,现金流动可能有问题,但不见得企业的整个资产有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一项资产,它的流动性越强,报酬率通常就越低。流动性和报酬率是成反比的,流动性越差的资产它的报酬率通常越高。

所以企业很矛盾,如果保持大量的流动资产,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很强,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但银行存款的利率很低。企业持有货币资产不是目的,最终要让它有更大的效益,更大的投资报酬。这就要购买设备、建厂房、进行项目投资。所以流动性越强,偿债能力越强,但是流动性越强,报酬越低,所以要求报酬和风险之间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我们既要尽量去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尤其要规避企业破产的风险,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资产取得最好的投资报酬率。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用于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1.存货周转率

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实际上就是一定时间内存货周转的次数,周转的次数越多说明管理越有效。假如存货周转率是10次,360除以10等于36,就等于存货周转一次是36天。

通过存货周转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越高越好,周转的次数越多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也是越短越好。

根据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计算企业的营业周期:

首先,购买原材料,把货币资金转成生产资金,即存货。存货只有销售出去才算完成一次存货的周转。如果直接收到了现金,企业的营业周期就已经完成了。如果没有收到现金,就是应收账款,只有在把应收账款进一步收回,换成现金以后才能够继续下一个周期。从货币资金到下一次货币资金必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存货的周转,第二个是应收账款的周转,这两个周转越快,从一个货币资金到一个增大的货币资金的过程也就越快。

图4-1 企业的营业周期

企业的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

3.流动资产周转率

平均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就说明流动资产流动得越快,周转的越快,资产管理的效率就越高。

4.总资产周转率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情况,这个比率越高,总资产周转得越快。

这四个比率实际上都是反映资产周转的快慢问题,资产只有在流动当中才能够实现增值。资产周转的快慢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资产管理的水平。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负债偿还的物质保证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在较大程度上依靠债权人的资金维持其生产经营。

企业到底是资产负债率高好还是低好呢?

这要从企业不同的财务关系人(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而不能简单的说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就越好,或者说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就越好。这三个财务关系人之间的利益不完全是一致的。(1)股东

股东的利益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就要求利用负债去获取更高的报酬。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负债越多,就可以利用较少量的自由资金投产,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获取较多的投资利润。

但是,如果这一比率过大,则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只有在资金报酬率高于利率的时候,所有者才希望负债越多越好,他能够获得财富增长的收益。(2)债权人

债权人通常是希望这个比率越低越好。利息率是固定的,所以企业效益好与债权人无关。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3)经理人员

经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率的认识,取决于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态度。一个敢于冒风险的经理人,他希望承受一个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一个不愿意冒风险的经理人员,他希望这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低一点好。所以我们无法去评论企业到底资产负债率达到多高是好的,或者说应该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比较合理,不同的财务关系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时期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可以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率。

2.与资产负债率相关的其他比率(1)产权比率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2)权益乘数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希望他的投资有一个比较大的权益乘数,有比较大的资产可以利用。高的权益乘数实际上是由于高的资产负债率形成的。(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即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的比率。息税前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加上利息。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反映的是获取的利润是利息的多少倍。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盈利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的大小反映企业追求资金增值能力水平的高低。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销售净利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要提高销售净利率,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通过资产净利率的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高低。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可用该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本行业平均水平、本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所有者的投资可能获得的报酬。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从静态角度来讲,首先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该指标不仅是企业获利能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以上的分析可以用于不同的企业。上市公司还有一些特殊的财务比率。它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股份是等额的,所以就有每股盈余、每股净资产等指标。

1.每股收益

我国现在要求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用净利润除以普通股的股数,还要提供摊薄后的每股收益。

所谓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就是在净利润中把非经营的收益扣除掉,即把营业外收支的净额、投资收益扣除掉。因为每股收益比较高,但是收益若是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营业外收入,或者说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增加了很多投资收益那都是不正常的,所以现在要求既要提供一个基本的每股收益指标,还要提供一个扣除非经营收益的每股收益指标,这样对企业的衡量更准确一些。

2.市盈率

这个指标也是上市公司需要公布的一个比例。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指标。市盈率越高,反映市场对这个股票的认同越大,大家都愿意买这个股票,它的价格才能上涨,但是当每股市价大大超过每股盈余的时候,这个市盈率过高的企业又面临很大的风险。

所以当市盈率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去投资,符合投资规律,当市盈率高到一定的程度已经远远脱离了市场规律,市盈率非常高再去买股票风险就是很大的。所以对市盈率的分析一定要辩证地看,有的时候市盈率比较低的企业,它可能正好有发展的潜力。

3.每股净资产

股数所对应的净资产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这个股票的内在价值,所以每股净资产叫做股票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价格是围绕着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如果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于价值,那就要进行具体分析了。

另外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假如股票的价值是10元,那么15元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2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3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10元还可以理解为是围绕着价值在波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这个波动的幅度有多大,有没有风险。

4.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

以上四个比率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此外,还有每股股利、市净率等指标也是上市公司经常用到的。

【自检】

企业的财务比率很多,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用单项财务比率说明公司目前的状况,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财务数据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全面地分析公司全部的财务比率,才能真实了解公司,不至于偏颇。

请你根据当期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企业各项财务比率,并把这些比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作比较,并综合所有的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小结】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企业进行流动性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以掌握企业经营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心得体会】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以上的分析可以用于不同的企业。上市公司还有一些特殊的财务比率。它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股份是等额的,所以就有每股盈余、每股净资产等指标。

1.每股收益

我国现在要求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用净利润除以普通股的股数,还要提供摊薄后的每股收益。

所谓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就是在净利润中把非经营的收益扣除掉,即把营业外收支的净额、投资收益扣除掉。因为每股收益比较高,但是收益若是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营业外收入,或者说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增加了很多投资收益那都是不正常的,所以现在要求既要提供一个基本的每股收益指标,还要提供一个扣除非经营收益的每股收益指标,这样对企业的衡量更准确一些。

2.市盈率

这个指标也是上市公司需要公布的一个比例。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指标。市盈率越高,反映市场对这个股票的认同越大,大家都愿意买这个股票,它的价格才能上涨,但是当每股市价大大超过每股盈余的时候,这个市盈率过高的企业又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当市盈率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去投资,符合投资规律,当市盈率高到一定的程度已经远远脱离了市场规律,市盈率非常高再去买股票风险就是很大的。所以对市盈率的分析一定要辩证地看,有的时候市盈率比较低的企业,它可能正好有发展的潜力。

3.每股净资产

股数所对应的净资产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这个股票的内在价值,所以每股净资产叫做股票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价格是围绕着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如果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于价值,那就要进行具体分析了。

另外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假如股票的价值是10元,那么15元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2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3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10元还可以理解为是围绕着价值在波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这个波动的幅度有多大,有没有风险。

4.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

以上四个比率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此外,还有每股股利、市净率等指标也是上市公司经常用到的。

【自检】

企业的财务比率很多,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用单项财务比率说明公司目前的状况,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财务数据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全面地分析公司全部的财务比率,才能真实了解公司,不至于偏颇。

请你根据当期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企业各项财务比率,并把这些比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作比较,并综合所有的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小结】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企业进行流动性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以掌握企业经营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心得体会】

财务预测

(一)1.销售量预测 销售量预测是财务预测和预算的基础。企业的一切财务需求可以看作是销售引起的,只有对市场进行调查以后,才能根据销售量的多少,决定原材料的采购量、产品的生产量和所需要的资金。这实际上是以销定产思想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体现。因此,销售量预测是企业制订财务计划的基础。

销售量预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作出准确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是利用企业过去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政治经济环境对未来的市场进行估计,从而做出销售量预测。

销售量预测的具体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1)定性分析就是根据销售人员的经验,市场的情况做出判断。(2)定量分析多数是根据过去历史的资料预测未来一年的情况。2.资金预测

资金预测是在销售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通常所说的资金预测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财务的预测,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片面,因为财务预测不仅仅是资金需要量的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出资金需要量预测在整个财务预测中的地位。(1)资金预测的基本步骤

①销售预测。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销售预测不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但它是财务预测的基础。

②估计需要的资产。根据销量和资产的关系,可以预测所需资产的总量。③估计收入、费用和保留盈余。④估计所需融资。

(2)资金预测的方法:销售百分比法

目前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销售百分比法,根据企业的销售量预测资金的需要量。

①销售百分比法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3)资金的来源 资金来源的预测是指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角度来分析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的来源。①资产

销售增加有一部分资产必然要增加,如销售增加则存货要增加,应收账款可能会增加,甚至生产设备可能要增加,所以把那些随着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资产叫做敏感性资产,把那些不随销售量增加而变化的资产叫做非敏感性资产,如无形资产。

敏感性资产是有比例的,可以根据历史资料计算,过去这一类资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称为资产销售百分比。假如存货占销售收入的10%,那么将来销售量进一步增加的时候存货也要增加10%,因此可以算出存货增加10%的资金需要量。非敏感性资产跟销售量没有关系,不需要计算。

②负债

负债分成两类,一类负债是随着销售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称为敏感性负债,另一类负债跟销售量没有关系,称为非敏感性负债。

敏感性负债如应付账款,销售增加的时候企业需要采购的东西多,可能欠别人的钱就要增加了,应付账款就要增加。随着销售增加而增加的负债构成了企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或历史资料来判断。

随着销售增加而增加的负债构成了资金的一个来源,所以在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当中要把它扣除掉。【提示】

到底哪些是敏感性资产,哪些是敏感性负债,这是计算资金量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如企业的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了,若再增加销售,那么就要去买设备,这时固定资产实际上就是一项敏感的资产,它需要增加了。而如果现在的设备,还可以满足销售增加的需要,那么销售量增加,固定资产就不一定要增加,所以固定资产不能够简单的说它是敏感性资产还是非敏感性资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③所有者权益

因为销售增加利润就增加,利润增加留存的收益可能就会增加,留存的钱多了,也构成了企业资金的一个来源。所以直接计算一个企业外部的融资额,应把随着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留存的收益扣除掉。留存收益增加=计划销售净利率×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财务预测

(二)3.成本预测

成本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财会部门考虑的问题,成本的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会计部门所能够决定的就是它自己所发生的费用,车间怎样降低成本,财会部门不能直接加以控制,财会部门只能从资金运作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资金安排、成本的发生提出方案,最终发生了多少成本还得靠每一个部门去控制。

成本管理绝不仅仅是财会部门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和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关系。(1)成本的分类

①理财过程中的成本分类

理财过程中,从预测、决策、管理的角度把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Y=I+BX 其中: Y:总成本 X:业务量

I:固定成本总额

BX:变动成本总额(B是单位变动成本)

表5-1成本的分类

固定成本就是指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按比例增加的成本。实际上,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很困难的,企业管理者对成本只是大致做一个划分。

②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分类

会计核算中成本包括三个部分,即料(材料)、工(工资)、费(间接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车间主任的工资,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成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就是C+V,C是指生产产品物化劳动耗费的部分,V就是指产品生产对活劳动的耗费的部分。为什么财务管理上把成本分成料、工、费这样三个部分?两者是否矛盾? 从成本的内容来看,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料、工、费三个部分的划分是因为会计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它和C+V这样两个部分并不矛盾。

因为C这一部分是物化劳动的耗费,原材料当然是属于C的部分;V是活劳动耗费的部分,工人的工资属于V,原材料、工资可能都非常清楚I耗费了多少,B耗费了多少,所以原材料和工资叫做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在核算上称为间接费用,如果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有的费用不能直接归结到I或B,它必须先通过制造费用这个账户,把它归结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分到I和B当中去。费用的组成,如固定资产的折旧,I和B都要负担,整个厂房和生产线的折旧不能说I负担多少,B负担多少,要对它进行分配。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也不能直接说是为I发生的或者是为B发生的,也需要分配,都要通过制造费用这个账户核算,最终分配到I和B的成本当中去,所以就形成了料、工、费的费。在这个间接费用当中,固定资产折旧,从C+V这个角度来讲它属于C,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上是一个物化劳动的耗费。而间接费用中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V部分,它也属于活动劳动的消耗。所以费用一分解的话,最终它还是一部分属于C,一部分属于V,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产品的成本就是C+V这样两个部分,这是不矛盾的。

(2)成本预测的方法

成本预算的方法就是要根据Y=I+BX这样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有关财务预测的内容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6讲 财务管理的职能(三)

【本讲重点】 财务规划(二)财务预算

筹资活动的管理(一)

财务规划(二)

4.利润预测

了解了收入预测和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就比较简单了。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Y=I+BX)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PX-(I+BX)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其中:

P:单价X:销售量 PX:销售收入 I:固定成本总额 BX:变动成本总额

在预测中通常把这个公式称为万能公式,在很多预测分析的时候,这个公式都能够运用。

本量利分析法

本是指成本,量是指业务量,利是指利润,本量利分析就是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对盈亏临界点的分析

盈亏临界点又称为保本点,是指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所以,企业生产线项目建好以后,要根据测定的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和单位的变动成本来测算保本点,如果你将来的销售量达不到这个保本点的量,那么企业这个项目就要被取消了。

表6-1 企业安全性的经验数据

【自检】

请根据本企业的会计资料,计算企业的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与上表的经验数据相比较,检查一下企业的生产是否安全。

图6-1 盈亏平衡点分析

2.边际贡献

所谓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得出的差额,也就是: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或: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出来?因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固定成本有时候不需要考虑,如利用现有的设备生产新的产品,分析的时候,固定成本不需要考虑,只考虑边际贡献就可以了。

3.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时仍不至于出现亏损。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安全性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率来表示。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除以正常销售量所得的比值。

【提示】

保本点的销售量应该是越低越好,一个企业,保本点越低其风险越小。但是问题在于,只要设备的投资上去了,企业的保本点的降低是有限制的,不能一味地追求保本点的降低而不增加设备的投资,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是保本点越低越好。

安全边际应该越高越好,越高越安全,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那么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概念,它便于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比较。企业安全性经验数据如表所示。

【小结】

以上主要介绍了财务预测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和本量利分析方法。财务预测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点、边际贡献和安全边际三部分内容。

财务预算

【重点提示】 财务预算的意义 企业全面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内容 财务预算编制的新方法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

财务预算的意义

财务预算和财务预测相联系,广义上来讲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种预测,因为财务预算的起点也是销售预算,但是预算的内容比预测的内容要更具体一些,预算是企业各个部门要执行的,它要经过反复的讨论。

现在很多公司在年底或者是年初都要有一个编制预算的工作,这一项工作实际上是对各个部门、各个车间、甚至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一年中生产经营的一个总体要求。

现代企业的财务预算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机制。

企业全面财务预算

企业全面预算通常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预算之间互相关联、关系比较复杂,如图6-2所示。企业首先根据长期市场预测和生产经营能力来编制长期销售预算,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本的销售预算,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接着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编制生产预算,并确定所需的销售费用。然后根据生产预算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预算。最后将上述预算总和,编制预期利润表和预期资产负债表。

图6-2 企业全面预算图

财务预算的内容 1.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是企业预算体系的起点,其他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的编制为基础。

2.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编制的。

【提示】

生产预算是结合企业的期初库存量和期末库存量来决定企业生产量的。不能说预算销售一万件,就要生产一万件,它还要和期初库存和期末库存结合起来,然后再得出生产的预算。在编制生产预算时,还应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仓库容量等因素。

3.料、工、费的预算(1)直接材料的预算

直接材料的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依据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原材料的期初和期末的库存水平。(2)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是根据生产预算编制的。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多少工人的工资是通过生产一件产品需要多少小时和一小时要支付工人多少工资的方式确定出来的。

单位产品工资额=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单位×小时工资率(3)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比较复杂,制造费用预算一般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两个部分来编制预算。

①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是根据生产预算编制的,用单位产品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乘以当期的产量,从而得到相应的预算金额。

②固定制造费用与产量无关,所以需要对各项进行预计。

在这里面,对库存问题和单位产品消耗工时问题都要科学地加以确定。

4.产品成本的预算 产品成本是由料、工费、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组成。制造费用是间接的生产成本,料工费预算制定好后,就确定了产品的成本。

5.期间费用的预算 期间费用包括三个内容:(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管理企业所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的会费、业务招待费,还包括管理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还包括一些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管理费用很难量化,只能分门别类地将它具体化。(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借款的利息。一个企业借款的利息有多少,要在财务费用这个项目里核算,除了借款利息之外当然还包括筹资的费用。(3)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就是销售部门围绕着销售产生的费用,如运杂费、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等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这三项期间费用预算一般由负责销售管理的成本控制人员分别编制。

6.现金预算

以上述各项预算为基础,就可以编制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一般包括四部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及利用。现金预算编制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就是企业一定要保持固定的现金持有量。

7.财务预算的编制

在现金预算编完以后还要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主要是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的编制。这两张表就是企业总体预算中的综合的体现和概括性的说明。

【自检】

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预算与实际执行的绩效之间是有差异的。请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填写下表,把预算与实际绩效进行对比,看二者是否相符,若没能达到预算的要求,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算与实绩对比分析表

年 月

财务预算编制的新方法

1.弹性预算 一般来说,企业编制预算都不能太死,比较科学的编制方法就是在固定销售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不同的销售量的预算,给它一个浮动的幅度,这种预算就是根据不同的业务量编制不同的预算。我们把这种预算叫做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更有利于企业对将来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零基预算

现在很多企业的预算,都只是在过去预算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它的优点是编制预算的工作量小,但它带来的问题是预算始终摆脱不了过去的做法。在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不应在过去的基础上搞预算,这就产生了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从新的环境、从新的经营理念出发来编制预算。

【自检】

请你分别运用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是近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管理理念。作业成本产生于美国。

1.作业成本

(1)作业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作业的本质是一种交易。

■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过程的始终,构成连接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作业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标准。作业可以是机器运转的次数,可以是设备调整的次数,可以是订购的次数,管理的次数,甚至是打电话、发传真的次数,出差的次数,这些都可以叫做作业。作业就是一个步骤,一个环节,一个程序,作业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标准。

如果要让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对企业的作业进行科学的界定。当然,一个企业在初期可以制定出一个大的作业标准,但作业管理最终要具体化。(2)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的理念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再耗费资源。不是产品直接去耗费资源,而是产品的生产在耗费作业,在耗费一个个的过程和工序,工序和过程最后再耗费资源。所以,作业成为产品生产和资源消耗的一个分析的纽带。

降低作业,把能够减少的作业、不必要的作业都排除,实际上就是降低成本。我们不能只笼统地提降低成本的概念,实际上任何一个管理的方案要增加它的操作性都必须具体化,没有具体操作意义的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

①过去,制造费用都是按照工时来分配的,产品耗费的工时多,负担的间接费用就多;产品耗费的工时少,负担的间接费用就少。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不一样了,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产品耗费的工时就越少,按照工时分配则产品负担的费用就少了。

②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法,主要采用多元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按照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能够真实反映高技术生产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对企业的增值作业(活动)和非增值作业(活动)进行分类管理。

2.作业预算

把作业的思想贯穿到管理当中就产生了作业管理和作业预算。它要求作业的划分是科学的。作业预算是对生产的各个过程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预算。

如果作业的划分是科学的,那么,根据作业编制预算,根据作业进行企业管理,将会为管理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至少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小结】 在强调财务预算意义的基础上,上面主要介绍了企业的全面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过程,从销售预算到生产预算再到现金预算,最后编制预期利润表和预期资产负债表。然后介绍了财务预算目前出现的许多新的方法,如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最后对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筹资活动的管理(一)

【重点提示】 普通股筹资 负债筹资 营运资金政策

资本成本、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在整个筹资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五个,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6-2 筹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普通股筹资

第三篇:MBA全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第1讲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重点】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数据和信息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者 ◇管理者与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本课程共讲八个大问题分十讲讲完,这八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概述;第二,计算机处理基础;第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数据通信;第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六,数据处理系统;第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八,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概 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数据和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1)数据是记录下的事实。

(2)信息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它的运作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我们都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

比如领料有领料单,给工人分派了工作有派工单,工人完成工作以后,在派工单上又记录了具体的工作报告,像这些都是记录下来的事实。

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实都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以后就可以得到信息,所以信息还可以称为加工以后的数据。

把工人的工作单都收集起来,就可以了解整个工作完成的情况,一共完成了多少零部件的加工?用了多少工时?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废品、多少合格品?再同计划相比较得出结论: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实际完成量;计划完成合格品数量;实际完成合格品数量;废品的数量、所用的工时和材料的数量„„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是生产中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所以我们说: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它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一个表现形式。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1.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现在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案例】

比如税收系统,有很多个人所得税没有完全收上来,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人收入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一些人固定的收入,很多灰色收入没有反映到信息中,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所以说没有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管理控制,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自检】

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信息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 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数据和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1)数据是记录下的事实。

(2)信息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它的运作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我们都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 比如领料有领料单,给工人分派了工作有派工单,工人完成工作以后,在派工单上又记录了具体的工作报告,像这些都是记录下来的事实。

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实都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以后就可以得到信息,所以信息还可以称为加工以后的数据。

把工人的工作单都收集起来,就可以了解整个工作完成的情况,一共完成了多少零部件的加工?用了多少工时?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废品、多少合格品?再同计划相比较得出结论: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实际完成量;计划完成合格品数量;实际完成合格品数量;废品的数量、所用的工时和材料的数量„„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是生产中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所以我们说: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它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一个表现形式。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1.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现在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案例】

比如税收系统,有很多个人所得税没有完全收上来,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人收入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一些人固定的收入,很多灰色收入没有反映到信息中,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所以说没有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管理控制,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自检】

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信息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者

1.管理层次

管理信息能够支持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就是企业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它反映了对于企业在营销功能、制造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财务管理功能等管理功能各个层次的全面支持。

各个层次对于管理信息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来源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即战略规划层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要知道外部环境的信息。因为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就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合作伙伴的信息,政府所有的政策、法规变化的信息。而企业内部运作层的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内部的信息。

(2)信息综合程度不同。高层的管理人员综合性高,各个方面要求的信息量大。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控制人员,只负责局部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的信息综合程度就很低。

(3)信息的加工方法不同。因为高层的人员所涉及的决策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来处理信息,所以对于战略规划层来说加工的方法不确定。而对于操作控制层人员来说,加工方法是确定的。

比如,库存人员加工的库存信息无非就是:库里面收了多少货?发出去了多少物料?收了多少物料?然后进行相应地统计打出报表,这些都是非常固定的加工方法。

对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否适用于不同管理人员的需要,这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要来加工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来满足各个层次的要求。

2.企业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应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怎么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和信息系统又有什么联系呢?著名的管理专家亨利·明茨伯格对于企业的经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经理的角色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表1-1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角色

从人际关系来看,经理人员一定要有交流的技能;从信息角色来看,必须有信息的处理能力;从决策角色来说,要有根据信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履行这些职责,就需要得到信息系统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经理对信息进行分析,作出决策方案,控制决策方案的执行,最后帮助经理来完成决策过程。

【自检】

你认为对于高层主管来说哪个角色更为重要?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者与系统

管理人员为什么必须要树立起一个系统的观点,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个要素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信息系统有很多要素,人、财、原料、能源这些都是资源信息,企业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取得经济效益。而企业是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1.系统的要素

把人、财、物、信息这些要素很好地进行组合,使这些要素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对要素进行组合的根本目的。

2.开环式和闭环式循环系统

系统由输入转换到输出是一个开环的过程,就是输入了相应的资源以后,转换成产品提供社会。至于社会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反映怎么样?是不是完成了生产计划的要求?这些并没有反馈信息,这就是开环系统,它只有输入、转换和输出。

图1-2 开环式系统模型

闭环的系统就是输出以后返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又返到输入。

图1-3 闭环式循环系统

比如,产品到社会以后,社会对产品产生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机制进入输入端,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改变输入,即采取相应的改进质量措施;如果生产过量就减少生产数量,使系统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

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是不一样的,闭环系统因为有反馈可以进行控制,也就是管理学家西蒙所说的“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所以,只有通过反馈信息了解现实情况和预想计划的差距,才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管理过程。现在很多系统都是闭环系统。3.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就是系统向外界开放,与外部有环境联系。封闭系统是完全跟外界隔绝的系统。封闭系统只是在实验室中,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存在的系统,企业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因为企业跟外界在物质、信息、人各方面有不断的交流。

对一个开放系统应该用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系统内部还有很多子系统,比如财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生产系统。这些系统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企业系统就是它的环境,它与系统有很多物资和信息的交流,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要向外界开放,社会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要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的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协作部门的影响。所以说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外界就是环境,企业系统应是一个闭环的开放系统。

4.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

物质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部分,资源里面的人、资金、原料、能源、设备,这些都是物资。

【案例】

在企业的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有物流的过程。生产企业通过物料输入,最后转换变成产品就是输出;商业企业的输入可能是从批发商那儿来的,大包装的物资,通过转换分成小包装的或者进行加工摆上货架,再出售给顾客,这也是输出。这些都是物流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系统的过程。

跟物流相联系的还有信息流,只要有物质的流动就有相应的信息流动,在手工处理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信息跟随着物流的流动。

【案例】

比如,采购物资,订货会有订货单,发货有发票,物资进入仓库有入库单,从仓库里发出来到车间有领料单,都有单据。我们把这些信息都存到计算机里。所以凡是发生物流的地方都有相应的信息流,管理人员通过信息来了解物流的情况,并控制物流。物流的流动速度、方向、流量都是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的。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通过概念系统了解物流、控制物流,并对概念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5.系统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企业和公司的运作,将企业和公司看作嵌入大系统(或环境)中的一个系统。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但却对经理们具有潜在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可: ①防止经理们在错综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琐碎庞杂的工作中茫然不知所措; ②根据整天的需要来设定正确的目标; ③强调各部门协调运作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系统与环境间要相互沟通和联系; ⑤由闭环系统得到的反馈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诞生以前已经存在,它是人工的信息系统。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有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通信设备的支持,信息系统就发生了变化。

(1)数据处理系统(EDD)。数据处理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数据处理系统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在局部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2)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支持低层的管理人员,而且可以支持中层人员的管理控制,为高层也能提供某些信息。

(3)决策支持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为高层人员做决策服务的。

(4)办公自动化(OA)、人工智能(AI)、专家系统(ES)。这些都是为了高层管理服务的。

图1-4 CBIS模型

我们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简称为CBIS,从开始简单的数据处理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很多数据处理的功能,然后发展到了决策系统也包含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快递处理功能。CBIS主要支持高层的决策,同时对于中层、低层的管理工作也同样支持,这形成了信息系统的衍变,由支持低层到支持中层,到支持整个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本讲总结】

信息是管理者掌握的五种资源之一。所有资源,包括信息都可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和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讲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数据和信息、管理信息的作用、管理者、管理者与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组织的地位等内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计算机处理基础

【本讲重点】 ◇信息服务的组织 ◇计算机处理基础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上一讲我们讲了信息管理系统概述中7个问题中的6个问题,下面接着讲第7个问题:信息服务的组织。

信息服务的组织

1.组织类型

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对它进行管理和服务,这个组织在企业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通常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当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完成某一部分简单的电子数据处理时。这时用管理信息系统做一个工资表,或者进行某一方面的统计,打印统计报表等这样一些简单的职能。属职能部门底下的具体业务部门所领导。(2)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可以协助某一个职能部门完成其全部信息管理时。比如财务的信息系统可对财务处的整个职能进行全面的信息支持,它就属于这个职能部门领导。比如财务的信息系统其财务管理软件,就能处理财务处管理的整个部门的信息支持和管理。

(3)当管理信息系统范围更加扩大时。为了支持对于整个企业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全面管理,应该有一个企业副经理,可主管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信息中心,就是信息服务组织。

(4)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不仅在管理上用计算机,而且在生产控制、技术部门都用计算机时。比如说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艺、辅助制造,在管理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整个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的信息组织应该有一个副经理直接负责这一方面的工作。

2.信息专职人员

图2-1 各类人员通信链

信息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操作员、程序员,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上图就反映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跟用户的联系。

(1)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是同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一起来开发新的系统并改进现有系统的。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带领其他人员分析系统的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提出实施方案。(2)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是协同信息系统使用者和系统分析员创建含有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数据库。

(3)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同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系统使用者一道建立各种计算资源连接在一起的数据通信网络。网络工程师需同时具备计算机领域和通信领域的专业技能。

(4)程序员。程序员根据系统分析员设计的系统模块,具体编写和操作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能使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5)操作员。操作员负责操作大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如大型机和微型机。操作员要负责监控计算机的控制系统,负责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的运行,例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3.计算机最终用户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知识越来越容易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运用计算机,将越来越容易。将来逐渐达到不需要很多的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工作,而是在一些信息专家的支持之下,用户自己就可以完成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任务,在他需要时直接通过信息专家给予信息的支持,而多数情况下只是用户直接运用计算机。这个发展方向使得用户普及计算机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了。

4.CBIS的生命周期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人工系统,人工系统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生命周期。一个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以下5个阶段:

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图2-2 系统生命周期图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管理人员与信息专家各有不同的职责。

表2-1 管理者和信息专职人员的职责

◆规划阶段。主要是经理人员来规划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为整个企业的战略服务,信息专家要支持经理人员,了解企业的整体目标范围并提供咨询。

◆分析阶段。信息专家研究企业现代管理情况时,管理人员要积极支持,因为管理人员最清楚这个管理系统,信息专家分析中如有错误,管理人员要纠正错误,要帮助他进行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应分成几个子系统,应分哪些模块,它的调用关系,对哪些模块完成哪些管理功能,用户界面的划分,为用户显示哪些信息,打印哪些图表,这些都要在设计阶段由信息专家进行设计、管理人员予以支持来完成。

◆实施阶段。信息专家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测试程序,管理人员也要了解测试的情况,检查系统是不是满足要求,而且经常要对信息专家提出意见。所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都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有时候管理人员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管理人员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有所了解。

【自检】

管理者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处理基础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操作必备的实体设备。系统软件是针对公众应用所需要的支持系统。应用软件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应用所需的支持系统。这些共同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下面重点讲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用户友好、计算机系统层次和多媒体5个问题。

计算机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叫硬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而中央处理器又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所组成的。主存储器中存储了计算机要处理的指令,控制器对取得的计算机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控制运算器,进行运算得出数据,这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要把数据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就要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主储存器,再存储到外存储器,因为主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有限,它只能存储到计算机内,中央处理器需要处理的程序和数据,还有暂时用不着的程序和数据就暂时存储在辅助存储器里。所以外部设备必不可少。

图2-3 计算机原理图

【自检】

CPU由哪几部分构成,并简要说出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软件

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厂家提供的、用于支持广大用户使用的一个支持软件。系统软件的三种基本类型是操作系统、公用程序和语言翻译程序。(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的操作、处理公司数据的软件(应用软件)、硬件,作为联系用户的接口。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能够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它的使用范围,也可以说它是面向计算机自身的。操作系统可执行6项基本功能:

①作业调度。它们可以利用公司确定的优先级决定作业执行的顺序。②硬件和软件的资源管理。它们可能将用户的应用程序装入主存储器,然后供各种硬件单元执行它。

③维护系统安全。它们可能要求用户键入指令——一组确定用户有权使用系统的字符。

④使多个用户共享资源。它们可能同时为多个用户调度和执行应用程序,这个特征成为多道程序设计。⑤处理中断。中断是操作系统使用的一种技术,它临时挂起一个程序,以便另一个程序得以执行。当程序请求一个不要求CPU的操作(如输入或输出)或程序超出预定的时间限制时,就要求执行中断。⑥维护使用记录。它们可能保留每个用户使用每个单元(CPU、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时间量。维护这种信息一般都是为了用户为其使用的计算机资源付费。(2)公用程序

公用程序是一种例行程序,它使用户能够完成不是用户的特定应用程序独有的基本数据处理职能。有些例行程序使用户能够拷贝文件、删除文件、分类文件内容、合并文件或准备可拆装存储媒介,其他例行程序则允许计算机操作员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文件、监控系统的行为甚至控制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动。公用程序可以说是面向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它包括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日志程序、计算机的诊断程序等等。计算机出了硬件故障可以启动诊断程序,这样就可以找出计算机故障在哪里。所以像这些公用程序,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管理计算机。(3)语言翻译程序

语言翻译程序就是把机器能识别的0、1这两个符号,转变成使用语言,通过编写的语言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把输入数据变成输出的数据。

①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早期计算机用机器语言编程,这种语言是一串CPU能够解释和执行的0和1。机器语言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计算机理解的唯一语言。然而,机器语言难以使用,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与人的通信更为相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以程序员的语言书写,并在运行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员书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成为目标程序。将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就是翻译程序。

②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第一个翻译程序成为汇编程序,它们使程序员可以用汇编语言(第二代语言)编码。汇编语言使用助译名代表要执行的操作;符号名代表被处理的数据。此外,程序员书写的源指令与翻译而成的目标指令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意味着,如果目标程序要求500条指令,程序员就不得不写出差不多这么多的指令。尽管从程序员的观点看,汇编语言是对机器语言的重大改进,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对CPU的每种型号,汇编语言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如果一家公司要更新其计算机机型,那么它将不得不重写它的所有程序。这个要求导致新一代翻译程序的出现。

③第三代语言——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与汇编语言不同,第三代语言可能从一条源程序指令产生多条目标程序指令,这意味着程序员书写的代码更少。此外,第三代语言的语法更像用户语言的语法。常见的第三代语言包括COBOL、PL/I、BASIC和C。

④第四代语言——自然语言。第四代语言(缩写为4GL)是指使程序员或用户指示计算机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的一种语言。使用自然语言这个术语是因为4GL的语法与我们的日常语言极为相似。第四代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用户友好的特点。4GL包括广泛的软件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建模语言、极高级语言、图形生成语言、报表生成程序、应用生成程序。

2.应用软件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应用软件包,这软件包可能是由一些软件公司生产的,是针对一定的用户群,解决一定的普遍的问题,这样的应用软件包,是一种商品化的、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出来的、有一定通用性的用户群的用户程序。(1)用户程序设计 大多数使用大型计算机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专家队伍。这些专家大部分就职于信息服务部门,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专家分配到用户单位中去。专家的任务是设计满足公司独特需求的计算机系统。他们的工作成果就是用户程序设计软件库。(2)现成专用软件包

①通用业务的软件包。用户群比较大,像现在用友或者金蝶做的财务软件包。财政部所需要的报表,针对国内的财务系统,他的用户群成千成万的企业都需要这种软件包。

②行业的软件包。是针对某一个行业做的,如有酒店管理的软件包、房地产软件包等等,这是针对不同的行业所用的。

③提高组织结构工作效率的软件包。现在用得比较多的软件包就是项目管理的软件包,很多的项目,工程项目或者是科研项目,或者是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怎么样来控制它的工作进度,怎么样根据工作的进展来调配它的资源,就有一个项目管理的软件包,它可以帮助使用者根据项目的发展进度来控制它的工作进度。

④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软件包。因为普遍认为微型计算机是个人工具,因此大多数个人生产率软件包都在微机上运行。这类软件包包括字处理程序、电子数据表、图形软件包和桌面处理系统。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是个人可以使每种软件符合自己的特殊需要。

用户友好

用户对于应用软件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使用方便,现在还要求界面能够友好,就是看起来要舒服,一般能够引导用户交流、对话,这里有菜单式的,有填表式的,当用户使用软件遇到困难或拿不准该选哪一项时,能够提供帮助信息。图文用户界面中一些图形看起来很直观,这些都是对应用软件的要求。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应用软件一般也都有这些方面的要求的。

计算机系统层次

图2-4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层次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软件的层次中心是硬件,用户在最外层。硬件离用户最远,硬件功能的第一步扩充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直接跟硬件打交道。再外层是语言翻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够工作。所以,语言翻译程序是通过操作系统才能跟硬件打交道的,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外层是语言的翻译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再外层是应用软件或者应用软件包,因为很多的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包,都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每一个程序或者是哪个数据库支持之下编制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或是数据库的支持,这个应用软件包不可能使用,所以我们在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都要说明,它是在哪一个语言或者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之下,它是用哪个操作系统支持的。

多媒体

1.多媒体内容

一种结合了若干不同形式计算机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称为多媒体。多媒体系统包含多媒体的输入和多媒体的输出。

(1)多媒体输入

可以通过摄像机、录像机把图象输入,通过麦克风、录音带可以把声音输入,所以多媒体有图像、图形和声音的输入功能。(2)多媒体输出

可以通过电视机的屏幕、计算机的屏幕输出,可以有图象的输出,电影的输出和动画的输出,还有声音的输出。

2.多媒体应用

△ 商业广告。商品的多媒体应用使我们有了声音、图像的显示,所以很多商业上广告,很多宣传品都可以制成多媒体。

△ 区域办公。可以通过多媒体开电子会议,开电子会议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地点,通过多媒体传输,可以看到在不同地点不同的参与人员的发言,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可以看到发言人的图像,这样就像在一个办公室里讨论问题一样。

△ 网络课堂。现在有些大学把国外的课堂实况通过网络传输过来,这样就有在国外课堂听课同样的效果。多媒体在商业上的应用非常多,开放多媒体步骤就是要对定义多媒体的问题,进行概念设计、内务设计,写出相应的脚本,然后设计它的图形,再产生系统、系统测试和使用系统这样一个过程。像很多的网络课堂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步骤形成的。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驱动的,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就要研究信息如何存放到计算机里,在计算机里怎么来组织、管理数据。所以,这个内容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

数据组织的层次

△ 第一层次是数据项,数据项是数据在计算机里存储的最小的逻辑单位,它描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特征。△ 第二层次是几个数据项的集合,描述了一个实体,就是一个记录。△ 第三层次是相同类型数据的实体的集合,就形成了文件。△ 第四层次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有机的组合就形成了数据库。

为什么有了文件还要形成数据库呢?因为原来形成的文件有很多地方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例如:

组成数据库的好处:

(1)消除重复记录。要分别建立文件就有很多内容会重复,假设这些内容只出现一次,那么就可以减少很多重复。

【案例】 例如把工资部门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这些项目去掉,只保留职工号,相对应的姓名、出生年月项目可以在人事部门找到,教育部门也有职工号、学历和培训时间项目,这个培训是什么时间完成的,可以记录的很详细,根据职工号,相对应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也可以在人事部门记录中找到。

(2)修改方便。修改的时候,我们就不必要从多个文件中去修改了,只要修改一个文件就行。(3)避免不一致性。

例如原来的职务在三个文件当中有,他的职务改变以后,人事部门给变更了,工资部门也变更了,可是在培训部门忘了给变更,这就是数据出现不一致。使用数据库就可以避免数据不一致。

(4)实现数据共享。只要是数据库存贮的数据,就可以跨越这个文件的界限,可以提供数据组合,使得不同的部门共享这些数据。

【自检】

请你谈谈数据库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通信

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就是借助于电子或是电磁设备、光纤或是微波信号,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比如一个计算机终端,通过调制解调器把计算机里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另一个部门,这个部门把模拟信号又变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这样就完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功能。

图3-2 基本数据通信示意图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用完善的网络软件向诸多用户提供各种运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一个系统。所以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点不同的,具有不同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各类资源共享的一种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就是数据、程序、硬件这三类资源的共享。

(3)分步处理。一个大的程序,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步处理,由不同地点的计算机来帮助处理这个大的程序。

目前来讲,计算机网络达到了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分步处理只是在一部分计算机网络中得以实现,普遍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网络的类型

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有数据通信设备叫做一个网络。将设备联网以实现通信。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是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也可能是它们的组合。

(1)广域网(WAN)。利用各种通信设施覆盖广大区域,如长途电话、卫星传输和海底电缆。广域网一般涉及主计算机和许多不同类型的通信硬件和软件。例如,国际银行业务网络和航班订票系统。

图3-3 广域网模型(2)局域网(LAN)。局域网覆盖的是有限区域。一个典型的局域网,它连接几百台微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局限在相对小的区域内,如一幢建筑或几幢临近的建筑(例如校园网)。由于局域网能使多个用户共享软件、数据和设备,这对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3)城域网(MAN)。就是跨越整个城市的网络。

【自检】

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与网络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网络怎样与Internet(因特网)相联系?企业与它的供应商、销售商和它的协作单位互相之间有哪些联系?首先介绍一些概念:

△ Internet是由世界上成千上万个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一

定的通信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其最大特点是网络信息共享,对企业来说它最大价值是支持电子商务的实现,所以,Internet也叫做网际网,它是广域网互相之间再联系起来的网络。

△ Intranet是指跟全球互联网隔离开的一个较小的电子专用的空间,是由企业或者由组织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虚拟的相对独立的专用的网络。就是企业里隔离出来的一个专用的空间,是为企业服务的一个专用网络。

△ 企业网络是Internet对企业之外特定用户安全的延伸。它通过Internet的技术与通过认证的用户,包括它的供应商、顾客、合作者等来分享公司内部网络部分信息和部分运用的半开放专用网。

图3-5 Internet基本结构

企业内部的Intranet,就是上图这样一个结构。企业要跟Internet相联系,可能还有一个防火墙,这个防火墙就使得只有特定的用户信息才能够进入企业内部网络,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黑客、病毒对于企业的袭击。

计算机网络每一企业内部的用户跟服务器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互相通信,也是通过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Internet的协议来传输的相应的数据,它的特点就是因为有了防火墙与Internet相隔离形成这样一个空间,Extranet就是这个空间在Interne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扩大,扩大了与用户、供应商联系,又造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他们对Internet外部的联系也是有防火墙保护,这样就保证了Extranet内部的安全性,这就是网络通信的基本结构。Intranet的特点:

△ 开放性。通过Internet,可以跟外界有广泛的信息联系。△ 安全性。通过防火墙能够保证系统内部的安全。

△ 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传输信息不仅有数字信息,还有多媒体的信息,如图像、声音都可以传输。△ 操作简易、开发简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系统开发是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系统开发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1.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能等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系统软件。

2.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果或产品是一套专用的应用软件系统。这套软件产品的生产与一般硬设备的生产过程和单项事务的处理程序编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复杂程度比较高 是一个创造性活动 质量要求高 产品是无形的

(1)复杂程度比较高。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组织、人员,还有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要反映出企业的组织功能,反映出生产和服务的特点。要涉及到机构、人员、生产过程或者服务过程这些经常变化的内容,使得建立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变得比较复杂。

(2)是一个创造性活动。因为企业的不同,所以很难买到完全适宜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即使买到的应用软件包与企业的应用情况相似,一般情况下也都要做修改,现在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包很多,一般买来以后都不能直接使用,修改的工作量一般都在30%、40%左右,所以,每一个信息系统都要有开发活动,都要有创造性的劳动。

(3)质量要求高。因为计算机的软件与编写程序不能有任何的语法错误或者是语句错误,从管理的角度看,在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前,已经有人工的信息系统,或者部分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现在要开发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取代原来的系统,就一定要比原来的系统功能强大且便于使用,还要能够取得经济效益,这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4)产品是无形的。软件产品不像机械设备生产那样,加工过程可以观察、度量、检测,便于控制质量。软件产品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之内的程序和数据,它们是无形的。虽然表现在技术资料中的软件产品可以阅读,但由于软件生产的主要过程都是开发人员的智力活动,即使具有相同的设计目标,不同的人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也不会完全相同。除开发者外,其他人不容易很快理解与掌握。

3.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系统的特征反映了系统具有最本质的方面。深入分析系统的特征,根据系统发展的规律来建立系统,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其要点如下:

(1)系统的目的性。满足用户的要求是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标准。

(2)系统的整体性。用整体的观念来开发系统,采取先确定整体的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3)系统的相关性。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的,整个系统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其功能应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总和还要大得多。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的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之中的一个子系统发生了变化,其他子系统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不考虑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一子系统。整个系统为层次结构,系统可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同样可以分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系统、子系统均有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再有就是系统有它的环境适应性,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开发出的信息系统也一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必须具有可修改性、可扩充性。系统开发应该遵循以市场为指导,用系统工程化、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管理,这些都贯彻到以下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法中。

4.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1)系统开发的组织

系统开发,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作保证。

①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是领导系统开发的整个工作,一般是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来挂帅,成立系统开发小组,由他负责总体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是: ●提出整个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的策略;

●保证这个系统能够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 ●为开发工作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 ●协调开发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 ●向上级报告开发工作的工作进展;

●委任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规定项目小组的工作范围。

②系统开发项目小组。就是系统开发的工作小组,负责开发的具体工作。(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对开发工作还要进行项目管理,因为开发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有许多人参加,要运用一定的资源,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为了节省资源,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一般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

5.信息系统开发的人员(1)人员的障碍

在具体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及其有关的问题。系统开发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员障碍,如果人员的障碍不解决,系统开发很难取得成功。人员障碍包括几个方面:

■最高级的领导没有需求,没有思路。如果最高级领导层对建立信息系统没有需求,也没有深层次的想法和思路,开发系统将面对巨大的阻力,系统的开发很难成功。

■普通的管理者对新事物有恐惧感。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对开发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担心新系统可能要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地位,会威胁到部门的经济利益和权限,所以在开发中不积极配合,更有甚者会阻挠系统的开发工作。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于对开发信息系统的认识不清,认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程序一装,系统就可以提供所有的信息。这种简单化的想法,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

■信息问题导致的沟通障碍。信息专家和管理人员知识背景不同,对于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沟通中就会发生信息障碍,若不能够互相理解,就导致了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人员的素质低。如果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素质太低,就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而且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思路,系统的开发就会遇到极大的障碍。(2)系统开发的参与人员

信息系统开发中,具体的参与人员就是项目小组或者工作小组包含的人员:

①组织中的高层领导。一个组织要开发信息系统,组织中的高层领导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组织中的高层领导必须是系统开发小组的领导成员,并且要在把握大方向时切实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②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负责实际工作的领导,他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知识和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他还应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与各类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正确理解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灵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将这些需求经过分析和逻辑思维转换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为编写程序的依据。

③程序设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调试、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在系统交付使用以后,本企业的程序设计员还要负担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负责程序的改进任务。程序设计员应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语言。④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的角色,他们的角色在系统的前期和后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系统开发的管理人员必须是业务骨干,要了解自己的部门或者自己的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未来信息系统的构成和添加哪些新功能有自己的看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方法概述(1)系统观点

系统的观点有以下特点:

目的性 相关性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开发方法中最普遍的就是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完全利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系统的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进而开发这个系统。系统开发完全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对系统的生命周期先进行系统的规划,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

图3-6 系统层次分析图

先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分析这个系统跟外界的联系,然后再逐渐把它细化,看各个细化的各个子系统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把各个子系统再细化成更进一步的小的系统,再看看它们互相之间信息是怎么联系的,这样逐步来分析一个系统。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画出图纸来了,系统实施把这个图纸变成了事物。系统实施把设计的结果变成实际的东西,那就是编制程序,编制软件。(2)生命周期

系统的生命周期有以下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划分,方法虽然有些差别,但实质上没有什么变化。从大的方面说系统一般都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运行三个大阶段。

系统生命周期的过程,可由下图反映出来,就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图3-7 系统生命周期

(3)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在结构化的系统开发中,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思路是贯穿始终的。分析问题首先从系统的最高层开始,在把最高层的目的分析清楚之后,再向下面扩展。继续分析下一层的系统结构,下一层的系统要素或者说子系统,又是实现上一层系统目标的手段。(4)工作成果文档化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方法要求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的每一步都应该把成果文档化,都要形成文字上的结果。

2.结构化系统分析法的总体思路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方法通常把它细化,如下图所示:

图3-8 结构化系统分析法思路

有些企业没有按照这样做,开始时,开发单位就把企业提出的要求理解错误了,程序编好交付使用时,发现与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完全不符合,这时整个系统就报废了。所以由上图说明,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一定要把好关,一定要通过相应的验收,而且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成果,每个阶段的成果都要通过验收才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这就是结构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思路。

【本讲总结】

本讲介绍了数据组织的层次和数据管理活动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数据库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一讲的学习,能够对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讲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三种基本的网络类型,以及企业与Intranet的联系。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和线路,把不同地点的,具有不同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联系起来,以实现数据、程序和硬件各类资源的共享。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个小规模的系统调查和分析工作,它由一个可行性研究小组来进行,研究小组的人员不在多,而需要有非常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参加。①初步调查

首先开始初步调查,调查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环境和企业的概况。企业的环境就是要了解这个企业它是受哪个上级部门的领导,它跟外界单位有哪些联系;企业的概况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规模、人员情况、产品情况、组织情况、销售情况等等,就是对企业大体情况的了解。

●企业的信息处理情况。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就要了解原来的信息系统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好的方面是需要保留下来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代替旧的信息系统,这些一定要弄清楚。

●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开发一个新的系统,准备要投入哪些资源,这个企业有没有旧的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在旧的系统当中有哪些设备是可以继续用的,需要投入哪些新设备,开发新系统中准备投入多少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如何,这些都要弄清楚。

●企业领导对建立新的信息系统的看法和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说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系统来代替旧系统,而且也有资源来建立新系统,但是,企业的领导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不愿意在这方面合作的话,那信息系统还是不可能成功。所以,关键还是要了解企业各级领导对建立新信息系统的态度,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态度。

提出系统的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系统的目标和范围的描述。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希望新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起什么作用,这就是目标。另一方面就是它的范围,信息系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范围,有些信息系统可能包括企业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有一些可能只包括几个重点的部门,所以范围一定要界定清楚。

●系统运行环境的描述。建立一个什么层次的信息系统,跟运行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会涉及到信息系统将来的运行环境要受到哪些条件的约束,有哪些方面会对它产生制约。所以对外界的运行环境必须有个描述。

●计算机的初步选型。为什么在提出总体方案的时候要提出选型呢?因为选型跟将来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报价有直接的关系。初步选型只是大体上确定计算机的选型范围,以便从初步选型中做出财务规划。●系统的开发计划。系统开发计划主要是把系统的开发进度大体上要排出来,对每一步所要达到的功能、每一步投入的资金、每一步完成的时间等都要有一个系统开发计划。③可行性方案

可行性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经济上的可行性。要进行投资效益方面的分析,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投入,也要考虑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投入。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考虑采用什么技术来支持信息系统的实现。一般不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因为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常很不稳定。

●运行上的可行性。看看运行的具体社会条件是否适合,是不是受到各方面的限制。④可行性报告

通过以上研究以后,就可以根据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可行性和运行上的可行性,写出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个报告的结论可能可行,也可能不可行,也可能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来说总体规划和它的可行性研究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都是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小组来进行工作,如果不可行,这阶段工作就等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可行性报告通过以后,马上转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实际工作,使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化。所以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

掌握企业的管理情况,找出管理中的问题,了解用户的需求,对新系统应该干什么做出分析,这个分析就叫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系统分析是在彻底掌握原来系统工作状况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来工作系统的优点、克服原系统的缺点,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特点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①组织结构调查

组织结构调查往往要画出一个组织结构图,第一个文档就是组织,它包括哪些职能部门、有哪些下属的机构,这个组织结构互相之间的关联都要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组织的信息关联图。在组织结构中,哪些职能部门是要进入信息系统管理范围之内和作为调查的重点,那些范围之外的部门或者是人员,与系统有哪些联系也要搞清楚,这是关于组织结构的调查。②系统业务流程调查

组织结构调查以后,对管理信息系统范围之内的业务要进行详细调查,这种调查就称为系统的业务流程调查。

③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

业务流程图具体处理以后,把它抽象为数据流程图,利用数据流程图把过程表示出来。数据流程图里的符号分别为:

●第一个符号是外部实体。用矩形框外加两条线表示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跟它有信息联系的部门和人都称为外部实体。外部实体与系统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信息之间的交流来进行。图4-1中的储户就是外部实体。●第二个符号是处理功能。处理功能是指内部对信息要进行哪些处理,处理功能用矩形来表示,就像图4-1中的核对账户、取款处理都是银行内部进行的处理,这就叫做处理功能。

●第三个符号是数据流或者是信息流。信息系统跟外界的联系是通过数据流或者是信息流进行的,在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这个信息流和数据流进行的。所以数据流表示的符号就是用一根箭头线来表示,箭头指向为数据的流动方向。

●第四个符号是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就是一个矩形少一条线,像个账本一样,数据存储就像图4-1中的账户或者是存款单。

图4-1 银行取款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④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通过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可以了解企业管理过程。数据流程图实际上

就是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一种描述。但是只有这个图还不够,还要进行数据分析,要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里有各种数据流。上面讲的银行取款的过程,只是银行诸多业务里的一项业务,要想把所有的业务都分析清楚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数据流程图。

上图中企业只是跟供应商、分销商和银行有信息联系。与供应商的信息联系是企业用订货单向供应商订货,有一个订货单;跟分销商的信息联系是企业用发货单向分销商发货。这表示了顶层的数据流程图,就是把整个系统看做只有一个功能的顶层的数据流程图。

把顶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功能进一步分解,外部实体没有变化,把内部的功能分细了,一个总的系统由很多子系统所组成,它们互相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即: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跟供应商有联系,营销管理跟分销商有联系,财务管理直接跟银行打交道,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之间又有信息联系。生产管理还分为原材料的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的作业计划管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又可以做数据流程图,这样就可以分层次来分析这个系统。分层次系统分析的好处: 了解系统详细、具体的内容

根据管理人员的层次分别查看不同层次 便于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交流

系统分析以后必须请有关专家、企业领导一起来讨论,进一步分析是不是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这是非常重要的。(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实际上就是把系统分析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设计出一个好的系统,将来既是便于修改又是好使用的系统。①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结构化系统的设计思想,为了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必须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认真设计,其设计思路应是自上而下,逐步求精,要根据系统的功能划分结构的各部分的模块,模块应该尽可能独立;模块间的连接,应该以数据耦合为主。②数据库设计

整个企业要建立多少个文件?这些文件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采取什么样的结构是最好的?这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和数据的共享,是数据库设计的目标。③计算机和网络配置方案

计算机和网络的配置,包括计算机选型和网络选型。在确定信息系统功能之后才能够确定计算机和网络的配置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跟前面的总体方案的配置方案不一样,这是个非常详细的配置方案。④系统的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文件,这些文件描述了不同的人、事、物,设计代码要做到一人一码、一事一码、一物一码。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就是人要向计算机输入,计算机要向人要输出。屏幕显示,要快速明了,使人易于操作。

●打印报表的设计。逻辑模型确定实施后,需要有合格的报表格式,按照图纸进行加工。所以这也是关键的一步。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第四步骤系统实施将在下一讲介绍。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实施

①系统实施的准备

系统实施准备主要包括购置计算机和必要的附属设备;购置系统实施所需要的软件;培训各类工作人员;数据准备以及管理方面的准备。②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多方面的测试,首先对一些程序模块进行测试,然后把模块连起来进行测试,测试系统能不能达到原来设计的目标。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测试以后,还应该由用户参与进行验收测试。③系统转换

系统测试通过以后,要进行新旧系统的转换,这关系到新系统能否顺利代替旧系统进行工作。系统转换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即转换。旧系统用到某一天,就立即转换成新系统。这种情况一般多适用于规模小、风险小的系统。小系统可以采用立即转换的方式,即使有一点风险,但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分阶段转换。旧系统转换为新系统分多个阶段进行。分阶段转换需要注意,人工系统跟计算机系统的接口问题,一定要处理好。

●并行转换。旧系统跟新系统有一个并行的时间,这个并行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旧系统、人工系统、新型系统、计算机系统同时工作,开始以人工系统取得的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一段时间以后,新系统得出的结果与人工系统得出的结果相一致,就用新系统得出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旧系统继续运行得出来的数据可以用来进一步验证新系统。当没有问题了,就可完全转换为新系统运行。

图5-1 新旧系统转换形式

④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在新系统正式运行后开始的。这方面的工作要求规范化、制度化,有专人负责。当正常维护工作进行不下去时,按照生命周期的观点,系统就应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了。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整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

②设计工作中阶段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③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2)缺点

①用户要求难以在系统分析阶段准确定义,致使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产生许多问题。②用系统开发每个阶段的成果来进行控制,不能适应事物变化的要求。③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原型法

1.原型法概述

原型法的模式与开发过程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和运行以及结构化的内容相类似,不同点就是不需要对系统进行长时间和非常细致的分析、设计,只是对系统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它的主要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设计和编程以后就马上运行,以后在与用户进行交流中再进一步改进。

图5-2 原型法思路模型

2.原型法的实现步骤

(1)确定用户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建立模型。(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型。

(3)让用户运行和评价原型,然后根据用户的修改意见来修改原型。(4)建立新原型再请用户来运行评价,一直到满意为止。

图5-3 原型法模型

3.原型法产生的背景

(1)由于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提出要求不准确。(2)用户跟开发者的知识结构不同,难以沟通。

(3)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结构很复杂,很难用抽象的模型和结构充分表达。(4)没有实际的启发,对复杂的问题不容易准确地描述。4.原型法的优缺点(1)优点

①改进了用户和设计者的互相交流方式,用户的满意度高,更加贴近实际。②开发的风险比较低。

③用户的培训时间缩短,简化了信息系统。

④管理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应变能力比较强。(2)缺点

①开发工具要求比较高。②对复杂大系统比较困难。

面向对象法

1.面向对象法概述

面向对象是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学,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学。该方法可以用于程序设计,也可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根据以前讨论的结果,对面向对象法可作如下解释:(1)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2)对象是由属性和方法组成的。(3)对象之间主要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进行归类。

对象是数据(属性)和操作(方法)的封装单位。数据反映了对象的状态。操作是在外界条件激发下使数据状态改变。这里激发的因素就是对象间的通信,称为消息。

图5-4 对象与消息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方法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软件开发不能只针对一个企业就只能适用这个企业,而应该可以在其他企业重新使用。一旦企业目标或者生产方向发生变化,面向对象方法使系统改变或者扩充更加方便。

2.面向对象法的“类”

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类的下层称为子类,上层称为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的继承机制。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职工有职工号、性别、姓名、出生年月,这是一个类。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是职工这个类的子类,职工就是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叫做类的继承机制。继承性使面向对象法有较好的扩充性和重用性。

3.面向对象法的显著特点

描述所研究的问题,确定非形式化的求解策略 识别问题空间中实体及其相互关系,使策略形式化 针对数据和过程描述涉及实现细节

【自检】

试述面向对象方法的含义,并举出一个类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当前采用的比较多的系统开发方法有三大类,即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三类方法各有千秋。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是经典型开发法,强调从系统出发,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地开发系统。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个思想。开发过程很规范,思路清楚。但是总体思路上比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法强调开发方与用户方交流,从思路上看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要先进。原型法在计算机的开发工具上要求比较高,对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应该说效果很好,但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原型上的制作有相当的困难。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面向对象法是从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它不同于结构化系统设计法自顶向下地分析问题,而是从系统的基本构成入手,希望把一个系统的最基本构成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开发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把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面向对象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系统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性调查与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的应用也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自检】

比较几种系统开发方法的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开发方式 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购买商品化软件

表5-1 各种系统开发方式表

【本讲总结】

系统开发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系统开发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任何企业要想建立信息系统,必须有科学的管理作基础,采用现代化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思想进行系统开发。其核心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加工,或者对数据进行各种符号间的转换,增加数据的可用性。数据处理系统实际上就是输入一定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的软件进行转换,再输出给管理者。

数据处理系统的任务:

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加工 数据的存储 输出文件

(1)数据的采集。从原始数据发生的地方,或者从其他的管理系统中得到数据。

(2)数据的加工。数据只有在被加工成信息后,企业才能真正加以利用。数据加工的操作包括分类、排序、运算、汇总这样一些加工过程。

(3)数据的存储。把一些有用的数据存储起来,等到以后加工再用。

(4)输出文件。这是很简单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任务,就是电子数据处理,其中很典型的有工资、统计报表一类数据汇总和统计报表的输出。

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 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如下:

数据处理是一个组织的基本任务

处理过程的标准化 数据的细节化和准确性 焦点集中在历史数据

(1)数据处理是一个组织的基本任务。任何组织都有相当多的数据处理任务,而且很多信息系统也是建立在这个数据处理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的。

(2)处理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比如现在的工资处理,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来对它进行标准化处理。还有像财务报表,打印输出都是标准化的过程,所以数据处理系统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3)数据的细节化和准确性。数据处理描述企业每项活动的细节,并且要求数据的准确性,这涉及到组织的基础管理的管理水平,这些细节化的东西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

(4)焦点集中在历史数据。历史数据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对于已经发生过的这些信息来进行处理,得出一定的结果,如统计信息中,财务报表和各种统计报表都是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对企业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提供思考问题所需要的必要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给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思考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配送公司的例子来了解它的功能。

这个配送系统,从顶层的数据流程图来看,就是处理整个物流配送。从供应商订购物资,然后把有些物资配送给相应的客户,有些物资是放在仓库里,整个仓库本身的系统也是系统之外的一个外部实体。这个配送系统的经营情况,要传送给管理者,管理者并不在这个配送系统的信息系统当中,所以这个系统的界限就是一个配送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时,客户、供应商、管理者和仓库都属于配送系统的外部实体。

配送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1.子系统的类型(1)客户订单子系统

如果填写订单过程中发现客户的订单有问题,可以拒绝订单,退回给客户。如果是合格的订单,在输入计算机后根据客户的要求给客户发货。

发货要有相应的发票,同时给客户相应的账单,客户要对此付款。

图6-3 订单子系统

(2)库存补货子系统

客户填写订单,答应要给客户发货,发货是物流的过程,在系统当中不反映,只反映信息流。给客户供货以后,库存就要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要补货,补货时由供应商供货,供应商能不能供货会有一个口头承诺,企业根据供应商口头承诺可以补货,可以向供应商发订单;供应商运货时有运送单、发票和账单给企业库存补货系统。货来了以后有进货入库单,这个货就算到仓库了,这就是库存补货系统。

图6-4 库存补货子系统

(3)账目维护子系统

配送系统有了账务就有总账维护,如果销售出去了就应该有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在总账来去,还有库存数据,因为库存数据了解库存的整个资金的情况,所以库存数据也要给总账维护,这是填写订单跟总账维护的关系。

图6-5 账目维护子系统

2.客户订单子系统

客户订单子系统的每个子系统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

图6-6 填写定单

3.国家财务软件系统

这里介绍金蝶公司的财务标准版,它的功能包括:

(1)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就是完成记账凭证的录入、审核、查询、打印、汇总、结账等功能,完成总账、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总账、数量金额明细账、多栏账、日记账等所有账本的查询、打印功能,这是财务处理系统。

(2)管理往来账务。统一设置与企业有关的往来单位,对往来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对所有往来账进行统一核算,随时打印输出往来账单,对“账龄”进行分析。

(3)项目管理。允许用户对任何一个科目按部门、往来单位、个人和用户设置的任何对象进行辅助核算,打印数字核算项目账,核算功能明细账,还有银行对账的功能,工资管理的功能,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各种报表输出功能(包括对报表的查询,打印和试算平衡表,科目余额表,项目明细表,账龄分析表,余额的日报表,输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它还可以进行财务分析,提供结构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反比趋势分析这样一些分析工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损益能力进行分析,生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毛利率、流动资金周转率这些主要账务指标一览表。

【自检】

试分析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决策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企业组织设计

一、名词解释

组织设计: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的组织结构的构造和运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组织系统的整 体方案制订。

职能:企业管理系统在特定环境中保持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从而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

部门权责衔接:就是以涉及同一层次上两个或多个部门的业务活动为对象,根据这些部门在该业务活动中的责任与作用,分别规定它们享有不同的职权,以保证彼此协调、相互配合。

关键业绩指标:是为实现目标而设定的战略管理工具,也是衡量公司及各部门目标达成、组织和人员行为绩效的关键指标体系。

工序服从就是在基层生产管理中,根据各工序在生产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行相关工序横向之间的指挥和服从

二、单项选择

1.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是美国的A

A.贝塔朗菲

B.塔尔科特•柏森斯

C.卡斯特

D.罗森茨韦克

2、下列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中,哪一种是对组织管理工作最不利的?D

A.不同正式组织的成员集中于同一非正式组织中

B.在非正式组织中传播着小道消息

C.非正式组织间有明显的竞争关系

D.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具有相同或大于正式组织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有“管理理论之父”之称的管理学家是A

A. 亨利.法约尔

B. 切斯特.巴纳德

C. 弗里蒙特•卡斯特

D. 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4、法约尔的五项管理职能是:B

A.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

D.决策、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E.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

6.下列哪项不属于林德尔•F•厄威克提出的适用于一切组织管理的原则:E()

A.目标原则

B.相符原则

C.职责原则

D.控制幅度原则

E.人本原则

7、以下哪些选项不是企业在分析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C)

A 制定整个设计工作的目标;

B 制定整个设计工作的计划;

C 画出企业新的流程图和组织结构图等基础性文件;

D 分析设计的内、外部环境;

E 确定设计工作小组。

8、以下关于组织设计整合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E)

A 整合需要考虑组织设计同战略的匹配程度;

B 整合需要考虑组织设计同商业生态环境的匹配程度;

C 整合需要考虑组织设计同企业类型的匹配程度;

D 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其复杂,因此可能需要考虑设计同其他许多方面的匹配程度;

E 组织设计的工作本来就应该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没必要在设计之后再进行整合。

8、划分设计团队层次的依据是:(A)

A 工作内容不同; B 设计模块不同; C 工作态度不同;D 工作效果不同;E 工作地点不同。

9.经济学家科斯在确定企业边界理论时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B)

A “看不见的手”;

B 交易成本;

C 生产要素;

D 企业规模;

E 企业战略。

10、管理幅度是指(D)

A. 管理者间接有效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B. 管理者直接有效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C. 管理者影响支配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D. 管理者有效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林海棠(53591917)0:39:58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会相应增加

B.管理者的能力强、素质高,管理幅度就可以比较大;反之,管理幅度就应该相对较小

C.管理者需要处理的例外事务较多,管理幅度的设计就需要相对加大,否则就可以相应缩小

D.下属工作内容和性质的相似性程度高,管理幅度的设计就可以大,而相似性程度低的下属工作,管理幅度的设计就应该相应缩小

14、存在权力集中在最高管理层、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性差、企业信息传递路线过长,容易造成信息丢失或失真等问题的组织结构是(A)

A.直线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织结构

C.矩阵制结构D.流程型结构

E.网络型结构

15、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A)

A.直线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织结构

C.矩阵制结构D.流程型结构

E.网络型结构

16、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的企业的部门组合方式是(C)

A.事业部组合B.矩阵组合C.职能组合17、在对组织结果进行评价时,(C)包括识别组织的产出目标以及测评组织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些目标。

A内部过程评价法B 资源评价法 C 目标评价法

D 冲突价值评价法E 利益相关者评价法

18、在对组织结果进行评价时,(D)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健康状况和效率来衡量组织效果的。

A 冲突价值评价法 B 资源评价法 C 目标评价法

D 内部过程评价法E 利益相关者评价法

19、下面适合于部门经理的评价指是有:(B)

A边际贡献B可控边际贡献

C部门边际贡献D税前部门利润

E 部门收入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对有关企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

A. 企业是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双重目的的经济组织

B. 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 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企业只具有经济功能,而不具有社会功能

2、组织设计的五大模块包括 ABCDE

A. 结构设计

B. 流程设计

C. 职权设计

D. 绩效评估设计

E. 激励设计

3.组织知识配置的三个最本质作用在于:(ABC)

A.改造企业文化

B.融入业务流程重组

C.挖掘知识

D.变革组织结构

E.推动组织转型

4、一般情况下,企业组织设计包含下列哪些步骤:(ABCD)

A 分析 B 构建 C 整合 D 实现 E 协调

5、企业组织设计的内容包含以下哪些模块:(ABCDE)

A 结构设计 B 流程设计 C 职权设计 D 绩效评估设计 E 激励设计

6.企业成长的三种基本方式是(ACE)

A 内部扩张

B 外包

C 实施并购

D OEM

E 构建企业战略联盟

7.企业组织设计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全)

A企业规模B企业技术C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文化E 人员素质

9、面向员工的绩效评估方法中,相对评估法有(ACE)

A交替排序法B尺度评价法

C配对比较法D要素评语法

E标杆比较法F行为锚定评价法

10、一个流程的绩效可从哪几个方面得到体现:(ABCD)

A可靠性B响应性

C成本/效率D贡献效果E质量

11、下列组织结构中属于分权制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A.直线制B.部门直线制

C.事业部制D.矩阵制

12、企业组织职权按照作用可以划分为:ABC

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职能职权D.经营决策权D(CD)

13、不具有指挥权的职权是:B

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职能职权D.经营决策权

14、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有下面类型:(ABCD)

A数量B质量

C成本D时限

E空间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设计?你认为组织设计的变量有哪些?

答:一般说来,组织设计的定义可以大致地划分为狭义的组织设计和广义的组织设计两种。狭义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确立人员在机构中的位置,即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广义的组织设计除了以人与事协调为主的组织结构外,还包括组织中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规章制度、人员配置,人与物关系等内容的设计与协调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组织结构设计;二是组织关系——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的设计;三是人员配制或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要把组织的事合理分解成部门的事、岗位的事;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上,让各部分、各岗位的人结成最合理的工作关系,按照最有效的规则从事工作和活动。

按照美国的理查德.L.达夫特教授的观点,组织设计的变量可分为结构变量(structure dimensions)和情境变量(contextual dimensions)两类。结构变量包括正规化、专业化、职权层级、集权化、职业化和人员比率。情境变量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等,它们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特征。

2.怎么理解组织设计过程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如何?

答:一般来说,企业组织设计的过程包括分析、构建、整合和实现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互为基础,缺一不可;

分析阶段主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为后续的模块构建阶段制定了设计的原则和方向,是组织设计中基础性的工作;构建阶段,五个模块的构建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这一阶段为组织设计搭建了主要的框架和内容;整合阶段是对组织设计方案的一次审视和检查,它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组织设计方案同企业内、外重要影响因素的切合程度;实现阶段是前三个阶段工作的最终归宿,它既是建立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又是组织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重新设计的开端。

3.组织设计的四个步骤分别应当由谁去执行,执行人不同对组织设计的效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一般来说,企业组织设计的四个步骤都应该由统一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但是团队里的层次不同,每个阶段参与的人员也应当有所区别。

分析阶段,应当有较为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他们需要为企业组织设计提出宏观的要求和原则,并从战略上解释组织设计要实现的目标;

构建阶段,主要的参与人员应当是企业里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对于企业实际的操作流程最为熟悉,因此,对于如何在战略要求之下重新设计组织具有最明确的认识;

整合阶段,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参与到组织设计的过程中来,他们需要重新审视组织设计的方案是否同企业的战略、生态环境以及类型相匹配;

实现阶段,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更加全力地投入,只有他们的高程度参与,才能保证整个实现

阶段能够克服各种阻力,顺利地向前推进。

4、讨论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的主要区别。什么样的组织最适合于按大型组织的方式来运营?

5、组织职权设计中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6、企业战略与组织设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对管理者的意义是什么?

7、如何处理组织设计实现过程中及要保持稳定性,又要对组织进行大的转变这一两难问题?

第五篇:(考试题满分)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

(考试题满分)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单选题(43)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的实质,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B: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C: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D:国际化经营的主体

2.战略经营的四大控制杠杆,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经营理念控制系统 B:伦理境界控制系统 C:诊断型的控制系统 D:单向型的控制系统

3.采用双向型的控制系统是适应严峻竞争环境的需要,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反复提出问题 B:明确焦点对象 C:最高经营者的认识 D:寻找问题的答案

4.双向型的控制系统的特征,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A)

A:经营者提出的问题

B:双向型的控制系统要求全方位地处理事物

C:从系统收集到的资料,通过上司、部下、同事之间开会沟通,成为既定的对象

D:双向型控制系统要强化底层的资料

5.下列不属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 交钥匙工程 B:合资企业 C:特许经营 D:进口

6.下列关于多国籍企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C)

A:企业以总公司为轴心展开经营

B:企业向几个国家直接投资而拥有生产服务基地 C:重视国际化,而忽略本地化 D:为总体利益可以牺牲某个子公司

7.母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有多种形式,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主要使用的模式是()(3分)(正确答案:A)

A:资本控制型 B:行政控制型 C:平台控制型 D:参与控制型

8.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以后的管理的重点是()(3分)(正确答案:C)

A:企业之间的业务支援 B:生产线的完善 C:批量生产的能力 D: 对内联合,对外竞争

9.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防止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是()(3分)(正确答案:C)

A: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B:考虑对外投资的地点选择 C:设立海外经营子公司 D:设立分公司

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市场体系有效运作的条件的是()(3分)案:A)

A:市场中不存在不公平的歧视 B:拥有、占有、控制财产的权力 C:拥有买卖产品和服务的自由选择权 D:能够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准确信息

11.下列属于民族工业的是()(3分)(正确答案:A)

A:中外股权平等,商标权共享 B:控股权在中国,商标权在国外 C:控股权在外国,商标权由双方共享 D:控股权和商标权都属于外国资本所有

12.国际化经营的主体是什么?()(3分)(正确答案:B)

正确答(A:个人 B:企业 C:集体 D:国家

13.企业的社会使命﹑发展方向和()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要素?(3分)(正确答案:A)

A:行为规范 B:营销策略 C:管理制度 D:财务管理

14.信用风险管理的起步点是()?(3分)(正确答案:B)

A:谈判

B:接触客户,选择客户 C:签约 D:发货

15.下列不属于国际经营的伦理道德层次的是()?(3分)(正确答案:B)

A:前传统 B:中传统 C:后传统 D:传统

16.确定基本的战略框架,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3分)(正确答案:B)A:营销可行性的研究 B:企业投资决策者 C:确定企业基本方针 D:战略替代方案研究

17.母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C)

A:资本控制型 B:行政控制型 C:投资型 D:参与控制型

18.国际合同的共同特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复杂性 B:合同书语言问题 C:不同价值观的体现 D:金额的统一写法

19.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要实现战略经营控制时,需要考虑的最核心的因素是()(3分)(正确答案:D)

A: 企业的组织系统 B:企业的经营战略 C:企业的经营流程 D:企业战略经营的理念

20.入世后,我国工商领域应当承担的主要义务不包括()(3分)(正确答案:A)A:销售体系的改善 B:工业品的关税减让 C:主要工业品的非关税减让 D:服务贸易中的分销业务

21.下列哪项不属于国际化经营的四个代表性理论?()(3分)(正确答案:D)

A: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B:特定优势理论 C:内部化理论 D:结构化理论

22.在下列的管理控制模式中,跨地区性集团较常用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资本控制型 B:行政控制型 C:参与控制型 D:平台控制型

23.由于应收帐款不能及时回收,给企业增加了风险,这就是我们常讲的()?(3分)(正确答案:B)

A:信用危机 B:信用风险 C:信用危险 D:信用拖欠 24.EBC称之为()?(3分)(正确答案:D)

A:借出成本 B:借入成本 C:借出资金成本 D:借入资金成本

25.多国籍企业是通过向几个国家直接投资而拥有()活动基地的。从国际营销观点出发,它由本国总公司统一控制企业(3分)(正确答案:A)

A:生产服务 B:劳动服务 C:资源开发 D:经济发展

26.国际化经营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引导国际化经营的方向

B:国际化经营当中法律的特点是既有国界,又没有国界 C:维持国际化经营的秩序 D:制约经济

27.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不包括以下()(3分)(正确答案:D)

A:经营能力 B:资金情况 C:担保财产 D:年检情况 28.以下关于多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C)

A:分公司的设立不需要当地国政府的批准 B:子公司的设立必须得到当地政府批准 C: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D:母公司对分公司不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29.企业网络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企业网络的特点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网络由公司间的关系形成 B:公司间的关系由网络互动实现 C:交换和适应是企业网络持久发展 D:企业之间只存在竞争的关系

30.下列不属于WTO实质的说法是()(3分)(正确答案:B)

A:开放市场 B: 国际化经营 C:解决争端 D:制定规则

31.经营战略有三个方面:中长期经营计划﹑计划和()?(3分)确答案:A)

A:修改章程 B:召开董事会

正(C:制定规章制度 D:产品营销

32.签约时关键是寻求()?(3分)(正确答案:A)

A:债权保障 B:权利保障 C:利益保障 D:法律保障

33.国际经营的调查和方法,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确定调查方针 B:调查的实施

C:调查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D:调查报告

34.经营人才的选择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不包含()(3分)(正确答案:A)

A:学历要求 B:基础素质要求 C:定位方面的要求 D:适应环境要求

35.企业文化中的核心问题是()(3分)(正确答案:A)

A:企业的经营理念 B:企业的社会使命 C:企业的发展方向 D:企业的行为规范

36.()是体现企业的经营哲学的一个系统?(3分)(正确答案:C)

A:伦理境界系统 B:双向型控制系统 C:经营理念系统 D:诊断型控制系统

37.制约经济组织和制度相关法的主要是()?(3分)(正确答案:A)

A:《公司法》 B:《证券法》 C:《合同法》 D:《民事诉讼法》

38.多国公司迅猛发展的特点,以下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地域的扩展 B:文化的相似性 C:经济发展的相近性 D:业务的拓展

39.信用管理业务的关键不包括以下哪个()(3分)(正确答案:D)

A:接触客户,选择客户 B:谈判 C:到期收款问题 D:信用度

40.《合同法》主要的作用是()?(3分)(正确答案:C)

A:解决经济纠纷 B:提供经济手段 C:促进策划实施 D:制约经济组织和制度

41.在多国籍企业组织中,头脑手足关系主要以()为纽带?(3分)(正确答案:A)

A:经营战略 B:产品战略 C:管理战略 D:沟通战略

42.信用管理程序从什么时候开始()?(3分)(正确答案:A)

A:赊帐申请 B:信用资料评估 C:信用额度的确定 D:应收帐款的分析

43.目前多国公司正在迅猛发展,下列关于其发展特点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3分)(正确答案:B)A:地域扩展 B:文化多元性 C:经济发展相近性 D:业务多元化

下载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MBA全景教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考题答案(精选)

    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 100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5.0学分! 单选题 正确 1.多国公司迅猛发展的特点,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1. 2. 3.......

    时代光华《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课后试题答案

    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多国籍企业是通过向几个国家直接投资而拥有活动基地的。从国际营销观点出发,它由......

    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5篇范文)

    第3章 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测试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约尔的组织设计原则:( ) A.分工 B.职权与职责 C.统一领导 D.纪律 E.顾客满意 2.下列哪项不属于林德尔·F·厄威克提出的适用......

    MBA企业调研报告

    mba企业调研报告论文要求一、调研报告的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某对象(企业、组织、行业、决策行为等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调查研究报告,根据需要可以提供有关的决策建......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1 关于安徽财经大学MBA学员社会实践的相关通知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每个MBA学员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并提交社会实践......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在行政机关或工商企业以及各个组织中,管理都显示出勃勃生机,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代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与控制等方面,且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多个层次的模式。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