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三步九法”模式实现少教多学
用 “三步九法”模式实现“少教多学”理念
西河初级中学 余亚军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学生流动大,生源质量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将教学改革当做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洋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为指导,启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融入我校实际,逐步形成“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
1、第一步课内预习: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但要减少课前预习的负担,提倡当堂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决定教学重点。突出“学”的作用,禁止在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课堂讲授环节,做到学生多学,教师少教。这个环节有三个方法可选择应用:方法一:导学提示(教师出示编制的导学稿或者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方法二:自学解疑(有些内容可不用出示预习题,让学生在看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方法三:学情检测(在预习结束前,教师出示预设的检测题,对预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以决定授课重难点。)
2、第二步课内精讲:讲学生在预习中疑难的知识,讲学生不了解的知识。讲授要讲得精彩、明白,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讲授要有时间限制,最好不超过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教”要少而精,给学生留下练习的时间。这个环节也有三个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方法一:探究释疑(针对学生预习中疑难讲,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解决过程。教师须规范板书,教给学生思考和解题方法。)方法二:点精升华(讲学生自学后仍然不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方法三:总结归纳(旨在总结方法,形成规范的答案。)
3、第三步当堂训练:“练”是传统的,应该得到发展的方法,是少教多学的中“学”的主体。要学生在练习中形成对知识掌握,并达到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环节也有三个方法可供选择:方法一:运用拓展(运用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并适当拓展联系以前所学,体现练习的综合性。)方法二:达标检测(针对当堂知识的练习,可出示有一定难度层级的习题进行检测,在全体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拔尖训练。)方法三:纠错温习(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边改正边巩固当堂所学。)
二、“三步九法”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对比
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通过长达十年的推广。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及教学方法。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管怎么启发,课堂还是教师在不断的讲,学生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时间。而“三步九法”教学,加大了学生练习的时间,真正体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念。
1、课堂表现形式不同
启发式教学课堂总是热热闹闹的,从开始到结束,老师以对学生的“刁难”为主,一个个问题“炸弹”把学生炸得晕头转向。教师将问题分解得很细,每个问题的探究空间极为有限,因此,启发式教学很难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问题情境。加上问题太多太细碎,节奏又太快,导致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缺乏整体印象。而且以问题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往往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练成“铁齿铜牙”,但是真正的考试中,缺乏规范的答题语言就暴露出“启发式”教学的华而不实。“三步九法”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自学机会,让学生冷静思索,对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都有帮助。做学问就应该“做”了再说,而不能“说”了再“做”,或者“说”了就不“做”。
2、问题解决方法不同
启发式教学是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转变来的,所以教师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准备的答案回答问题,但是又不能直接讲授答案。在启发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按照老师的意愿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得不继续进行启发诱导,终于把学生引导到自己预设的答案,老师同学都觉得大功告成。或者启发了半天学生仍然一头雾水,最后老师不得不自己一口说出答案,因为实在是忍无可忍。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对话与交流仅限于师生之间,如果问题设计的不好,就会陷入猜谜的课堂教学怪圈。一节课不像是在教学,倒是像在进行猜谜训练,或者是在进行揣摩老师心里的训练。“三步九法”的课堂,简单问题同学直接自己完成,讨论的都是具体的问题,对于学生讨论不得结果的问题,教师直接讲授,突出“精讲”,不绕圈子,不浪费时间。
3、学生培养结果不同
在启发式教学中,由于结论是以水到渠成的方式铺垫而成的,学生获得或者理解结论的同时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终结,学生的表达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思维敏捷的学生会小有收获,大量的中等生和学困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每节课只是做了优等生的陪读,帮老师跑了一次龙套。而“三步九法”教学在练习环节是所有学生必须动手的,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精讲也是先关注大多数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当堂练习进行拔尖训练,这样的教学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4、师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同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很难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也不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如何通过设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虽然相对于讲授法有所改进,但是仍然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缺失,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三步九法”教学能够做到以“练”为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三、“三步九法”教学方法的应用
1、模式只能灵活应用,不可机械套用。
在“三步九法”教学过程中,除了三步必须严格运用外,九法可灵活运用。如果机械套用,教学刚从“满堂灌”和“满堂问”中出来,又陷入“满堂练”的尴尬境地。正确对待“练”,明确“练”不是指做题目,包括练习朗读、默读,练习说话、交流,练习合作、探究,练习归纳、创造。“三步九法”的课堂是灵动的,不是死板的。只学“三步九法”的操作流程,不知道“三步九法”的理念,会坏了“三步九法”的名声的。
2、模式只是理念的载体,要有模式,但不唯模式。
在现在课改的大环境下,许多老师是反对模式的,听到就批评。所以对于“三步九法”腹诽的人不在少数,听到什么模式教学就觉得幼稚。但是任何方法的掌握都要有一个先“入格”再“破格”的过程。就像学习“太极拳”,总得从简易24式入手,但是对敌实战,又不能按部就班的打套路。真正需要掌握的是理念,应用的也是理念。“三步九法”就是为了快捷掌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运用模式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有理念,并自然的将理念应用到模式中。
3、“三步九法”不是万能的,只是我们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并最终熟练掌握了“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说“三步九法”可以“包治百病”。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三步九法”就是教法中的一种。用一个朴素的例子说明,就好比我们的电脑中有“智能ABC”的输入法,有“陈桥五笔”的输入法,我们不妨再安装一个“搜狗拼音”输入法,它比“智能ABC”输入法更加快捷,虽然对于能够熟练应用“陈桥五笔”的人来说,可能是多余的,但多一个方法,就多一次应用的计会。不过,“三步九法”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要真运用的时候也不容易,即使我们学校的老师,无法熟练应用“三步九法”的老师也大有人在。
四、“三步九法”模式最能体现“少教多学”的理念
当堂预习,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学生动手机会多于动口机会,思考、交流、探究时间多于老师讲课的时间。相比于“讲授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言,相比于“启发式教学”老师不断提问而言,“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三步中有两步都是以学生练习为主,预习在课堂,练习在课堂,“少教多学”的理念得以体现。
“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是在“五环教学”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不是基于对“五环教学”的否定,而是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良。“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也不反对“讲授法”教学,只是对“讲授法”教学给以更加严格的限制,反对的是“满堂灌”式的讲授法,要求短时精讲,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实现“少教多学”。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三步九法”模式,做到“精讲精练”,不仅会提高课堂效率,而且省喉咙,省力气,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要真正用好“三步九法”,书店里的优秀教案设计是用不上的,需要我们独立备课,自主设计。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勤,在课堂上一定要懒。当然懒不是不讲,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讲。讲了学生会学的老师是好老师,但是不讲学生会自学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做“懒”老师教出勤学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也是我们从“启发式教学”到“三步九法”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三步九法结题
“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陕西省丹凤县西河中学 余亚军
[摘 要] “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三年多来课堂教学改革自我探索的实践结晶,也是我校承担丹凤县2011年教科研课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研究的成果。“三步”指每节课按照预习、精讲、当堂训练三步组织安排课堂教学。“九法”是指在每一步教学中提供“三种教学方法”供教师选择,“三步”是固定动作,“九法”属自选动作。近几年学校采用“三步九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成果形成的背景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1、成果形成的背景
2008-2009学,在我县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质量管理的大环境下,我校教学质量却跌入了低谷!通过认真思考,2009-2010学,我校提出了“立足课堂提质量”的教学策略,以江苏省洋思中学教学经验为范例,将教学改革当做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为指导,推行“522”教学模式,(即5分钟预习检查,20分钟精讲,20分钟精练)。2011年我县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我校乘着全县课改的东风进一步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我校的课改实践、吸收“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将我校的“522”教学模式完善为“三步九法”教学模式,并做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从此“三步九法”课堂改革实践在我校全面推开。
2、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把教师教法从满堂灌的讲授中改变过来。“三步九法”模式采用强有力的刚性要求,使全体教师从耗时、低效的讲授教学方法转变为高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二个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加大预习、练习的时间,促进学生自学,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减少学生对老师教学的依赖性。
第三个解决的问题是尽快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无论怎么改革,质量是关键,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成为现实,亟需通过教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个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研究,为教师找到一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寻求一条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途径。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及方法
1、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522”教学模式试行阶段
2010学我校在教学计划中首次提出很抓常规教学中的三个关键环节“预习、精讲、当堂训练”。同时规定课堂预习不少于5分钟,精讲不超过20分钟,当堂训练不少于20分钟的钢性要求,从此拉开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
(2)“三步九法”模式试行阶段 2010年暑期学习会上徐晓黎同志向全体教工做了《让教学变成研究》的专题理论培训。同年10月12日启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2011年6月,学校将学校课题研究与县教研室提出的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落实四清制度的课题研究合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1年暑期学习会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将我校提出的“522”教学模式完善为“三步九法”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具体操作方面的培训,交由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修正完善。2012年3月1针对“三步九法”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徐晓黎同志做了《课改与高效课堂》的辅导培训,进一步完善了“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
2、总结提高阶段
将教学改革的资料汇编成《校本研修》专辑,每年出版三期,在学校应用。在2010年省、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的《课题研究》、《研究专著》获得文本类成果商洛市一等奖。在2011年省、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和《校本研修》分别获得商洛市二等奖、三等奖。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三步九法”的教学模式
“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五环”课堂教学基础上,吸收“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借鉴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在西河中学两年课改初中逐步探索总结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方法。“三步”指每节课按照预习、精讲、当堂训练三步组织安排课堂教学。“九法”是指在每一步教学中提供“三种教学方法”供教师选择,“三步”是固定动作,“九法”属自选动作。
1、第一步课内预习:学习能力是从预习开始的,而且提倡当堂预习,这样可以防止教师一上讲台,不顾学生实际就开讲现象发生。
方法一:导学提示(适用于实践的起始阶段,教师编制导学稿或者预习提纲,最简单的是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本课学习要点。)
方法二:自学解疑(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后可不用出示预习题,指导学生自学:一看教材,二回顾内容,三提问题,四做练习。)
方法三:学情检测(每节开课之初必做,学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何问题,还想学啥,通过检测题能够迅速反馈。)
2、第二步课堂精讲:讲学生在预习中疑难的,讲学生不了解的知识。讲要讲得精彩,富有激情,有感染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
方法一:探究释疑(针对学生预习中疑难讲,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解决过程,教师须规范板书,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方法二:点精升华(解一题,得一法;会一题,通一类;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方法三:总结归纳(旨在总结方法,归纳规律性的东西)
3、第三步当堂训练(练是传统的,应该得到发展。语文练习可以是练习朗读、练习背诵、练习默写、练习仿写,还可以当堂练习创作,也可以进行答题训练。)
方法一:达标检测(针对当堂知识的练习,检测课堂知识掌握。)方法二:纠错温习(针对教学中的易错的问题,强化训练。)
方法三:运用拓展(运用当堂所学知识,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进行拓展训练,体现综合的练习。)
四、实践效果及影响
“三步九法”教学模式促进了一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近两年多来学校教学名师、骨干辈出。其中2名同志参加省级教学比赛,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4名同志参加商洛市教学比赛,获得商洛市教学能手称号。同时涌现一批县、校名师。学校教学名师骨干群体已经形成。
“三步九法“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三毕业水平测试2010—2012三年间在参考人数递减的情况下全县前1000人数逐年增加:10年参考335人,1000名前75人占22.7%;11年参考271人,1000名前86人占31.7%;12年参考267人,1000名前100人占37.5%。初
一、初
二、初三成绩在原有基础上分别逐年提升。
西河中学“三步九法”教学经验在全县已经获得一定的影响。2012年12月27日,丹凤县“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校举行,“三步九法”教学模式得到与会的商洛市教研室领导、丹凤县教研室领导,丹凤县教育局领导,及各校参加会议老师的一致好评。在教育局召开的推进会经验报告中,教研室将“三步九法”向全县推广。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造福更多的学生。
第三篇: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论证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这个报告,今天又听了课题组负责人的开题报告,并了解了该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在这个课题之前,相继开展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了解我们上碑中学有一批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很欣慰。简单说两句。
1、课题的题目:选的很合适。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的能力。还有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这些可以说与今天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一脉相承的。“少教多学”就包含了两层意思:老师少讲,给学生充分的发挥自我的空间;学生多学,打造高效课堂。选题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2、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目标非常现实,我们知道:教会学生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的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遗忘,而且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只有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才能终身受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才能: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是学习的动力。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对教师的要求也要随着改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3、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陈老师已经说的很详细、并且给了很中肯的建议,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4、下面我说点希望: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团队,希望把这个课题扎扎实实地搞下去,搞出名堂,搞出成效。
第四篇:“少教多学”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根据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学定教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根本。为此,我设计了写初读感受,提出问题、制定目标、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潜能,教师点拨引导、答疑解难,实现“少教多学”,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关键词:少教多学 初读感受 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64-01
在新一轮课改中,“少教多学”理念浮出水面,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推崇。“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为的是更好的实现“少教多学”这一理念,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我以《斑羚飞渡》为例做具体解说。
一、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2课。本单元的5篇文章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这篇文章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
三、教学设计及理论分析
1.掌握字词。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点生字词,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识字、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把注音和释义批注在书上。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将这些生字词准确规范美观的写会。
理论分析:课标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此外,针对目前学生读书习惯差,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的现状提出掌握字词的要求,也正是要达到课标要求。
2.写读书感受。提示学生在写读书感受时多从文章的内容、主题、写法、语言上谈感悟,不要将读书感受写成读后感,而要关注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提出任何阅读要求,而是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走进文本。
理论分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阅读文本写读书感受就是要保护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3.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初读感受之后,肯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写在纸上,待下课时交给教师。这一环节主要为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制定学习目标做准备。
第二课时:(1)交流阅读感受。(2)确定教学目标。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研读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四个因素。此外,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教育理念,这也与课标中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相吻合。
为此,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1)感知文意,复述飞渡的场景。2)品味语言,感受斑羚精神。
4.成功之处。(1)让学生写读书感受。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把自己初读课文后的真实感受写出来。那种原生态的思想火花所释放出来的智慧光芒令人耳目一新,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无穷无尽的。(2)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对问题筛选、整合确定学习目标。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3)确定主问题来完成学习目标。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版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读书思考、合作交流。
从实际效果上看,课堂上少了些浮躁和喧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安静的读书,独立的思考,有序的合作,畅快的交流。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初中数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初中数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成为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关键词: 初中教学 少教多学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中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是中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学习相关理论,为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少教多学”的内涵,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学习,转变观念,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我们数学组结合黄骅二中课改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我们利用“少教多学”“四段六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研究于2013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修改导学案。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课堂大比武。我们数学组经常有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另外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与同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四、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在每课的导学案后面撰写每课的“教学反思”,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习惯。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区级比赛。三是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上述反思活动,不断提高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新途径。
五、及时总结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少较多学”的典型课例,例如:在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或判定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确定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几个方面研究其性质和判定,在这一前提下,就可以由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过程独立自主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于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同的研究方法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实例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巩固定义、变式练习,这一探究过程,然后利用同一种方法让学生独立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于是利用相同教学过程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无论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是分式方程,关键是找出两条等量关系,一条等量关系用来设未知量,一条等量关系用来列方程,利用同一种思路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达到少教多学目的。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利用知识的迁移,由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一元过一次不等式,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课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2.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七、以后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达到少教多学的效果,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0(05).[2]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16).[3]黄晓学.少教多学的三个着力点[J].湖南教育(下),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