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龙小学“生本教育.幸福课堂”语文五步教学法
回龙小学“生本教育.幸福课堂”语文五步教学法
写在前面的话
之前,我曾经写过了《小学语文五步教学法》》一文。目前,由于教导处申报课题,要求我拟一拟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在学习郭思乐《生本课堂》相关文献后,结合自己经验将其更改为此篇。(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重新举例,沿用以前例子)以博大家一笑。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区别于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其操作特征是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师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它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简言之,“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幸福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机灵、开放、互动的。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的课堂。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有机统一。它及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既体现“独享”,又体现“分享”。它是师生在课堂上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师生在课堂上心理是安全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它还是师生在课堂上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较好的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潜能,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找到了自己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之间应有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较好地组织和实施了教学活动。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彰显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词语可以形容:“心灵飞扬、激情涌动、心灵对话、自由展示、不断生成,不可克隆”。
一、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相当于郭思乐教授的“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个人自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自学,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改业务素质,让学生通过询问、查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独立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在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环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掌握知识性质与特点,整理并出示自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自学目标,自主获取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不会盲目地学习,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抵触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这样设计:
一、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头绪,概括主要内容 三、三读课文,勾画相关句段,仔细读一读,批注你的思考
四、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可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可以从中悟到的启示;也可以是习得的写法等)
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做错事后的感受。试仿用文中的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当时的心情。还可以这样设计
一、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结合成语、名言、古诗、故事及生活例子)?
三、同学们,爱好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用一件最具体的事例说一说或写一些(写的时候若能用成语、名言、谚语或其他好词佳句就更好)布置个人先学作业要注意一下两点: 一是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二是找出你最喜欢的或感动的句子(至少3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并在旁作批注。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彩那天》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到父亲的诚信品质;教学难点是:理解母亲的两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而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那句话的印象最深,并说说为什么?
3.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4.课文内容是围绕那一句话描写的?
5.为什么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6.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不仅可以了解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知道父亲留车的种种理由,深刻地体会到父亲还车时的抉择之难,而且清楚的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课堂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即“激情导入——展示交流——释疑解难——检测训练——拓展创新”。这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泸州市教育局刘涛局长提出的“两增两减一提高”,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符合了课改的初衷。(一)激情导入
导入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恰当的导入就像桥梁,促进着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就应该体现像文章的“凤头”那样的重要性。课伊始,趣即生。要让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 我认为不论怎样导入新课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导语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适当方法,必须做到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其次,导语设计必须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运用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第三,导语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所以,我认为导入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探求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这里主要谈谈情感感染法。1.言语感染
所谓情感感染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一位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把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来了一段深情的“演说”: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时候,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当时,在场的人都被她所感染、吸引了,好多学生都泪光点点。可见言语的感染是一种带动学生课堂情绪的好方法。2.音乐感染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3.情景感染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
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还可以运用朗诵法、表演法等。可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导入语决不能追求形式主义,故弄玄虚,要发挥其作用使其与整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和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教师谱写一篇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一半”的效果,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情感,启发其思维,这也正是新课导入艺术的精髓所在。(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就是展现个人先学环节中的学习成果。展示形式有多种——讨论、辩论、表演、问答等,经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大胆动脑、动口、动手,要求全员参与,主动积极,目的是齐聚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科学合理、比较完善的共识,提升学生乃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根据学生在个人先学时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存在的的疑难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时应当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小组汇报时,小组长应该照顾到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先说,把展示机会尽量多地留给他们,学习较好的学生做补充,形成完美结论。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指导他们有序开展讨论。同时应尽量让学生把话说完,杜绝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形式类讨论而否定学生的做法。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关注不同的观点,把控好全局,要注意向正确的方向引领。在《中彩那天》的教学中,针对预习环节中的第三道小题是这样展示的: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2)是留还是还,为何如此之难?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要知道父亲的决定,必须先来探索留车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父亲留车的种种理由,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还车时的抉择之难。
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重点品读“梦寐以求”)通过以上两个句子的分析探究,学生会清楚地知道父亲之所以难以决定的原因。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神情严肃”)
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赶”)
句子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通过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可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进而了解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
第三小题的详细展示,抓住了牵动全文的问题,则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提问,使教路、文路、学路三线合一。定准了本课的靶心,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三)释疑解难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让小组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情况对没有弄懂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讲解、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知识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在学生充分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将本节课教学内容系统化或框架化,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四)检测训练
检测训练就是紧扣教学目标,及时地进行强化训练,达标测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包括基本练习、实践应用、拓展创新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在练习检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题,尤其要做的事情是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我在《中彩那天》一课中就主要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做了巩固练习。
2.实践应用
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老师应该适当设计一些有益有效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应用自己所学知识。
如我在《中彩那天》一课中设计的问题是:
(1)小组内讲自己遇到的诚信故事,并说明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把自己学过的诚信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拓展创新
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如我在《中彩那天》一课中留的问题是: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咱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心里想些什么呢?咱们试着写一写。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坚持了深挖细究、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全面发展的原则。就是说,“五步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习的时空,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向学生、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我想学习,我会学习的最高境界。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
第二篇:生本课堂 幸福教育
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所以我校提出了“自助课堂”教学模式:
师:开课生趣
新课求新
思考激活
讲评精当
练习生巧
结果引申
生:进入情境
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自测反馈
拓展创新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这样的自助课堂,摆脱了老师的繁琐分析,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思考,畅所欲言地交流展示,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也充满了疑惑,对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进行了不断的反思:
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哪些语句描写得很美,写出了什么?请选择你喜欢的语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们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然后请四人小组在全班交流,每个孩子说一个句子,说完就学习完毕。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写出颐和园的美,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和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过多追求学生的“自主”,放手让学生随意讨论、任意发挥,面对学生毫无边界的信息反馈无从下手,造成课堂目标不明确甚至学生牵着教师走的现象,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的前面,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伍的中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但不放任,自主但不随意,自主也不等同于自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担当起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那么如何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跟着学生走,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总结。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中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我们也很高兴地听到了许多孩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孩子们对于自己提的问题总是那么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交流。比如在《巨人的花园》一文中学生就提出:巨人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在《小木偶的故事》中提出:老木匠为什么给小木偶刻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后来小木偶的头为什么疼得越来越厉害,还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呢?学生通过主动地思考和讨论,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体会了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有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甚至问题和课文内容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反复地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质疑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不理解的思想内容、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问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写作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那么是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学生质疑呢?我认为不是的。许多写景的课文,比如《颐和园》这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就内容就很难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而重点却在于通过美读去感受颐和园的美和语言的美。因此,是否需要自主质疑,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合作学习”目前被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些主观随意了,没有做好事先的预设;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的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马上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还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和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实在的意义。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优越性,也有它的短处和局限性,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单一地只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区别情况,灵活对待,常教常新。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做到: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自成体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今年以来,河一小学积极响应课改的号召,校领导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做了各种尝试与摸索,制定了河一小学“五步”课堂教学法。本教学法很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更利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改理念:
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
让学生回味快乐童年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会学习的人才。
四、“五步”课堂教学法如下:
第一步:预热学习。
1、师生饱含激情走进课堂。
2、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 自主学习。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学、群学,在自学中理解、感知学科内容。
第三步: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对知识、问题的认识和积累。
2、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达标练习。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适时地总结、梳理、沉淀的能力。
第五步:拓展学习。让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拓展。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五步教学法
寒亭区实验小学
当前的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从教近20年来,我一直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走出了自主学习“五步”教学这一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实施素质教育,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能力为目的,通过“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交流预习,质疑问难-带题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再次质疑,总结全文”的教学过程,以“活动为舟”,以“训练为桥”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部分。我根据小学生好奇易受感染的特点,运用激情谈话、讲故事、演小品.做实验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设计了一段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导语:“同学们,在红军长征的漫漫旅途中,曾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样通过我绘声绘色,富有情感的描述将学生立即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接着播放课文的录像,并要求学生用心聆听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学生便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把握课文的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预习交流,质疑问难
从当前的预习现来看,预习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字词、朗读、课文内容、读写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l)课前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布置别具一格的预习,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来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读,缩短与课文内容、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对文章的认同感。(3)提前告诉学生学习本课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课后问题去读书。(4)课前给予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阅读重点词句和疑难点,形成提问和质疑的意识。这样既为学生的自学扫除了障碍,又为我以后的教学提示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三、带题自学,小组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创设能够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动口读书,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我把自学引进了课堂。第一步,生筛选问题,带题自学。学生在
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五花八门的问题,我就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具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筛选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多思善疑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例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筛选出了“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它贯穿了整篇课文的始终,有深度也有难度,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又保持了文章的整体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步是小组讨论、交流。这一步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评价的一个过程,充满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师生共同解疑的过程。学习小组此时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座谈式的交流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允许争论,允许出错,允许挑战教材,允许反驳老师,允许保留意见,当然也允许“师不必贤于弟子”„„总而言之,在这里师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这种教学模式,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像一个集会,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地位。”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克服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只抽几个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就结束,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问题不能被真正理解。
五、再次质疑,总结全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会对课文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会提出新的疑问。例如在讲完《嫦娥奔月》一课后,有的学生会提出“嫦娥为什么要飞入月宫”“后羿为什么不要两粒药丸?”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开发他们潜能的目的,又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以后,我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课堂活动教学的点睛之处。
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的轻松、快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当前的“语文主题学习”中,我采用一课带多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尝试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学主题学习课本,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通过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读书笔记整理课、读书汇报课四种课型,使学生想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操作:
1、约定时间。在发下新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读书时间为一周。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像篇幅长的文章采用浏览性的泛读,经典的文章采用品味性的精读,突出中心的地方圈点勾画,感受深的地方批注摘记,一篇文章读完后想想自己的感悟,并归纳总结。
3、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在读主题阅读丛书的一周内,我从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学生们自由的朗读,我只是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
4、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多样,只为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选择,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厚的感想。
5、上好读书汇报课。有了前面的积累,读书汇报课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在汇报课上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用手抄报的表现形式,并配以讲解;可以采用经典诵读的形式;可以采用激情朗读读后感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读物推荐的方式。
渐渐的,孩子们走进了书的世界,徜徉在丰富多彩的书籍中,在潜移默化中,我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书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总之,在课堂上我实践着五步教学法,在读书课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读书,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之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也取得了点滴成绩。先后获得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创新教学实验教师、潍坊市师德标兵、潍坊市语文教学能手、寒亭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与实验的《以活动促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已经结题并分别获区社会进步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语文教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获省优秀成果奖;在省、市、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多次举行公开课、观摩课。在市区两级实验成果推介会,汇报交流了《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成绩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和未来。我深知自己做的还不够。因此,我将一如既往的投入我的语文教学,愿我的学生与我在语文课中共同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第五篇:构建生本课堂 感悟幸福教育
构建生本课堂
感悟幸福教育
——新课标学习心得
·黔西县第三小学 袁备友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是小学教育,而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伴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怎样采用新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这已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生本课堂
幸福教育
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为此,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整编了《新课程标准》(2011版),为中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要“快乐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思想,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生本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学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生本课堂。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地“二次开发”。生本课堂应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编者进行对话,思索编者的意图,认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及情感态度开发“生本”教材。
3.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4.善待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二、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生本课堂。1.前置性学习,为形成“生本课堂”作航前准备。“生本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注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的教学重点、难点、编者意图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前作业的设置。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自主、合作、探究,体现“生本课堂”特征。教师多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都至关重要。这样,老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不复存在,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校采取加强小组合作和白板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实现幸福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白板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反思为本,让“生本课堂”得以优化。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感悟幸福教育。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总之,教育是幸福的,课堂学习也是幸福的、高效的。我想只有学生幸福了,老师也就幸福了。让生本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