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提高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抓住热点问题
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是政治课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把握当年的热点问题是高中总复习的重要环节。热点问题,按范围分,分为国内、国际两大类型;按性质分,分为政治、经济、我国的对外关系、国际大事、科学技术、体育赛事等方面。在国内、国际两大方面中,以国内为主;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中,以政治为主;在正面与反面的时事材料中,以正面(含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为主。没有形成定局或结论,正在发展、进行中的重大事件予以回避。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的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各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每次会议的文件,是选择和确定热点问题的根本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国家重要部门的重大决议,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具体材料,完全置于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引入教材和总复习之中灵活运用。
二、把热点问题和高中教材对接
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热点问题和政治教材对接,一是宏观对接,二是微观对接,三是综合运用对接。
宏观对接,就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五 中全会精神统帅高中政治课复习。早在1993年12月,我们就摘编、打印下发《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党的十四庙三中全会部分理论要点》,突出地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持两手抓、加快改革开放等热点理论观点。就1995-1996年的情况讲,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十四周五中全会精神、江泽民同志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统帅总复习,把重要的热点理论和教材对接,有目的、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复习。
微观对接,就是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二部分中的16条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的12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逐条地、细致地与教材对号入座,具体地“统帅”教材。在“统帅”指导下,收集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材料,去充实和丰富教材中的事例,开拓加深理解基本理论的新渠道。
综合运用对接,就是把热点问题和理论观点变成考试题目的新情景、新材料,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把握考题运行规律,把高中全部教材按年级、课、节、框题、黑体字标题和考试说明的《考查的知识范围》,编制成《学海导游》表,把历年的高考题按课节对号入座,标明年份、题号、题型、分数及重要的作答。使用时,把当年的热点问题在中央文件精神指导下,引入《学海导游》的相应位置,从该课、节、框题、黑体字标题涵盖的内容中找“题眼”,挖“题穴”。如果近两年没有考过与热点相关的这个知识点,就把综合题布在“题眼”、“题穴”上。如果近期考过该知识点,就适当地进行“知识迁移”,寻求更为合适的知识连接点,或改变形式编制习题。在综合运用对接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把握信息
信息对政治课的教学和总复习十分重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政治学科的教材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每年的高考范围也做必要的调整,每个学科内考试纲目的具体要求需要每年明确一次。如1996年政治高考,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在总分中各占30%,时事知识占总分的10%。这同1995年相比,就有一 些变化。这需要及时把握。我们通过去北京和外地参加会议、相互交换资料,中心教研组组织市属各重点校相互提供“精选试题”,让各县中学准确、及时地把握考试范围、当年热点、考题穴位的迁移等重要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备考。
四、参考与中学相关的大学教材和试题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对考查能力的要求比较突出。在总复习过程中,教师把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与高中政治课教材相关的内容相互融通,把历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的题目和作答方法加以借鉴,引导学生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大学教材和有关研究生试题等,仅限于教师参考,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
在指导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把握信息和热点问题,处理好信息、热点、高中教材、大学相关的教材、研究生入学相关的考题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政治课总复习的有效性。
依据目前形势,以热点和教材、考试说明对接为突破口,试命几个习题。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纲要》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是热点问题。
判断分析题:
“只要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
答案:(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都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并且分别使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2)资本主义社会使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千方百计地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5)“只要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这种说法没有完整、全面地表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混淆了不同社会形态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
(二)为了使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更新水观念,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命辨别说明题:
请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辨别下列三种状态的水是不是商品,并说明理由。(1)自然水或称天然状态下的原水。(2)人类通过打井、开渠、挖塘等活动而获得的可以控制或利用的天然水——自给水。(3)通过运用堤、坎、水库、涵、闸等水利工程进行控制、拦蓄、调节和提引而获得的水。
答案:(1)这类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物质,没有人类劳动的加工,因而不是商品。(2)这类水虽然凝结了劳动者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劳动产品,但这类水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备交换价值,所以自给水不具有商品属性。(3)这类水经过人类的开
发利用,已经改变了其自然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为十分有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与自然水和自给水有本质的区别,是商品。
(三)李登辉访美在世界范围内造或极坏的影响。港英当局总想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问题上添点麻烦。命选择题:
1.1995年9月20日,第50届联大会议否决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提案,台湾当局企图“重返联合国”的图谋连续三年遭到失败,这说明:()
A.唯有主权国家才有权成为联合国会员
B.李登辉顽固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宣告结束
C.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插手干涉
D.任何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违反联大有关决议和干涉国家内政的行径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
答案:A、C、D
2.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天安门广场巨大的倒计时钟表明:()
A.解决香港问题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B.解决香港问题是属于殖民地范围内的问题。
C.解决香港问题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
D.解决香港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是兴旺发达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值得信任的国家
答案:A、C、D
(四)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和联合国第四次世妇会的成功,是国内、国际大事。命选择题:
1.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这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是一个创举。京九铁路位于______、______、两大南北干线之间,北起______,南至______,全长______公里。
A.京沪京广北京九龙2536 B.京沪京广北京香港2295 C.京沪京广北京深圳2381 D.京沪京广北京罗湖桥3774 答案:选C 2.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A.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和平。B.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C.平等、参与、友谊、进步
D.消除贫困、扩大就业、增进社会进步 答案:选A
(五)关于发展问题对学生进行涵盖内容的教育 命选择题:
邓小平同志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是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教育、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其中发展经济是基础
B.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时代的潮流和特征
C.发展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可靠保证,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联结点
D.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答案:A、B、C、D 除上述热点用教材对接的习题外,目前从大的方面还应考虑:
第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首先强调的是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历史地、全面地、科学地看待国有企业,把国有大中型企业称为“共和国长子”国有企业功不可没。公平和公正地为国有企业“正名”,在目前是热点问题。但是高考1995年的第36题比较全面地涉及了这一知识点。建议当前在总算习过程中,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角度,深入细微地掌握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的知识点。
第二,把农业放在经济的首位,是l995年和今后经济工作的大局和重点。在1995年高考题的基础上,从蓬勃发展的三大产业的动态发展中,把握发展农业的重大方针政策,把握第三产业的作用及其发展。
第三,加倍努力,确保1995年物价控制目标,是经济工作中的热点。利用每月公布的各省(市、自治区)和35个人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变动幅度,9个以上省(市、自治区)和16个大中城市物价涨幅已经回落到15%以内的基本事实,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第四,学习江泽民同志“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题词,弘扬孔繁森精神,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正确认识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正确认识国家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举措。
第五,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哲学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相对接,说明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第六,十四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应该列为今年的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看到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和国的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同时,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形势。当前全国改革、发展、稳定总的形势是好的,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看形势要辩证,首先要看全面、看大局、看本质、看主流。
第七,从隆重庆祝新疆自治区成立40周年、隆重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转世灵童寻访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等领导同志接见宗教界人士等基本事实出发,教育学生认识到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我们党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第二篇: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做法与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做法与思考
歙县长陔中心学校数学组
在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总复习前,经过我与几个数学老师的多次讨论,我认为新课标九年级数学的总复习计划,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大知识网络。(时间:3月21日---5月12日)
1、第一阶段复习的形式
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我想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单元整合: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基本图形》、《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这六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配套练习是《安徽省初中数学综合练习册》,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2、第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月21日---3月28日:复习《数与式》
主要内容: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 3月29日---4月4日:复习《方程和不等式(组)》
主要内容:方程与方程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4月5日---4月18日:复习《函数》
主要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4月19日---4月28日:复习《基本图形》
主要内容:角、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基本作图、三视图
4月29日---5月8日:复习《图形与变换》
主要内容: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三角函数
5月9日---5月12日:复习《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统计、概率、课题学习
3、第一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与几个数学老师利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一起分析与研究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三角形“重心”这块内容新课标是要求掌握的,但华师大的教材里却没有,对此我们任课老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并且把新课标不要求的内容全部删除(如韦达定理、圆的很多内容),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考什么”、“怎样考”应了如指掌,对《新课标》、《考试说明》应透彻理解,深入研究,要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方向。
(2)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2006年我省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以上,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3)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高落点、多归纳、快反馈、重反思”的方法
(5)每个单元复习完一定要进行单元测试,重视补缺补差工作。
(6)应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可以每节下课布置一题稍难的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7)要鼓励学生多问,可以把学生问的题目当例题来讲,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8)整个复习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集思广益,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与资源共享(如九年级数学教师在专题复习时既分工又合作等)。
(9)灵活实施复习教学。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5月13日---5月31日)
1、第二阶段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
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我计划根据历年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试卷(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试卷)的命题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初中数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2004年和2005年应用类的试题是热点,且题型背景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特别是图形的折叠、旋转和动点问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等多个专题进行专项训练;配套练习拟用《2006中考必备》或《中考新视野》。
2、第二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考试命题动向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练代讲,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练代讲。
(6)专题复习时应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9)充分利用远教设备上好复习课。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时间:6月1日---6月18日)
第三阶段复习的形式是模拟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的综合演练,重在查漏补缺,形成考试能力。养兵千日,用在三天,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大练兵。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历年的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试题(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全国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试题),训练同学们的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等。备用的练习拟用学校定购的各套模拟试卷。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试题的特点。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于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而又要高于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6)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有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是要以练代讲。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消化和反思的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考场,可以肯定的是效果较差。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松懈,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以上谈的是我对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总复习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有哪些不足之处请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我想只要大家把好的建议和独到见解提出来,只要我们全体一线教师携起手来,就一定能够打好今年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的这一仗。
谢谢大家!
第三篇: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有下列显著特点:依据大纲,紧扣教材,重视双基;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题型稳定,试题灵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针对物理课的学科特点和中考命题的特点,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五本书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紧抓双基复习,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排的。初中物理知识可分为测量和常见的物理现象、力的初步知识、电和磁的初步知识、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使用等四大部分。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有机关联、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摆脱原有的段落和章节顺序的约束,从而把380页的课本念薄,使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更提高一步。
例如:在复习力和运动时,教师边提问边把知识点联系起来。物体受力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受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也不改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些力叫平衡力(初中只掌握最简单的二力平衡);二是所受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总结并列出表格如下: 受力情况不受力受力
平衡力不平衡力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学生本来感到这一章知识复杂难学,经过这样复习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复习中,除了知道概念、规律的结论外,还要知道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要注意知识的拓宽,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但要防止在某些知识点上挖掘过深,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新大纲取消了“掌握”层次的知识点(7个),降低了教学要求,这意味着中考考查这些知识点的题目综合性不会很强、计算要求不会很高,因此对这些知识点复习不要过深过难。要把复习的重点移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上,例如:热学部分的内容要突出“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时,有热量这个物理量的出现,然后联系:热传递过程总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物态变化过程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的传递使内能变化。这样,把知识系统化地归纳,学生就容易记忆,从而知道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的层次。
二、紧扣“五本书”,巧抓解题的训练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只看书不解题是学不好物理的,但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从而导致“题海泛滥”,这是很错误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不利于夯实基础,更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与培养能力。
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不是重复再做多少道题,重点应放在利用“五本书”上有限的题目,引导学生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
从近几年的天津市中考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出,基础题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原题;中档题目,一部分是原题、另一部分是经过改造的题目;即使是较难题,有的也是出自五本书的原题。可见复习中紧紧抓住“五本书”,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多快好省地取得中考好成绩的法宝。下面重点谈谈我对“五本书”上习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1.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
习题的选择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习题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习题本身在内容、题型、难度、对学生有无针对性及习题的量等方面是否得当。在每次复习课后,我都是从五本书上筛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且布置习题的量要适中,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
2.勤于对相关题目进行归类总结
(1)不同题型,但涉及的是同一知识点,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处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考查同一知识点的。例如,在《总复习》中,仅“光的反射”一节就有11道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平面镜”知识;在“杠杆”一节中,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有16道习题之多。可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单纯为做题而做题的毛病。
(2)物理题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掌握解题规律。如“压强”的解题思路:对于固体压强,先找出压力,判断受力面积,然后求压强;对液体压强,先找出液体的密度,然后判断深度,求出压强,最后求压力。
再如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总复习》P12页11题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P58页质量与体积图、P181页计算题的图象、P11页图表题、P56页 例3图表题、P263页图表题、P37页信息题等,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感到困难,我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3)有不少习题,无论是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还是解题技巧、解答结果,会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点相同、数据不同的习题中,而且存在于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要有意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共同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
题1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设甲的密度为ρ1,乙的密度为ρ2,混合后密度为ρ,则ρ=。
题2一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速度为ν1,后一半路程速度为ν2,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题3两个用电器并联起来,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它们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然后串联接在同一电源上,则它们的总功率应是。
通过这样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3.善于将典型题目发散变化
对于五本书上的例题、练习题要深入研究,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扩展延伸,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提高题目的利用率和解题效益。
(1)一题多解,在解物理习题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教师对一题多解应全部列出,这样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关串联电路的典型题目有:“有一只电铃,其正常工作电流是0.3安,电阻是20欧。现有电源电压是9伏,要把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串联的特点,先求总电阻,再求分电阻或先求分电压,后求分电阻二种方法来解题,体验电学题灵活多样,开阔思路。
(2)一题多问是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1)求总功、(2)求有用功、(3)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又如:一个标有“220V 40W”灯泡,在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大?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大?(附加)(a)如果此灯接在180V的电压上,电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b)可否将此灯接在380V的电压上?为什么?(c)若将此灯与“220V 10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更亮?为什么?(d)如果将灯接在220V的电源上,每天开灯2小时,一个月(30)消耗多少电能?合多少度电?
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
(3)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模型花样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题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
再如对于《总复习》第275页上这道题:一只标有“220V110V40W”的电烙铁,其尾部的接线端及和它对应的电热丝连线如图所示,其中B为电热丝AC的中点抽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AC连22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B.将AB连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C.将AC先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接线端,然后AB接110V电源,电烙铁的功率为40W
D.将AC连入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10W
解完后将此题又变成如下两题:
题1 有一只规格为“220V1000W”的电炉,其发热体是电炉丝,现想把它稍作改造(不增加其他材料或元件),使它接在110V电源上工作时仍保持1000W的功率,请画出原理图并说明理由。
题2 某农村学校食堂一个电热箱的电热丝烧断了,观察铭牌标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字样,在电子器材商店只发现规格为“220V 500W” “220V 2000W”两种电热丝,物理课外活动小组为此设计了一些修复方案:小琼提出将“220V 500W”的电热丝截取一半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小东认为可将两根“220V 2000W”串联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其他同学则认为……
⑴通过计算发现,小琼与小东设计的电热丝,都符合电热箱额定功率要求,但这两种方案都能使电热箱正常工作吗?请你从可行性上作出评价。
⑵请你利用上述两种规格的电热丝,再设计一种合理的修复方案。
又如,还可将《总复习》第244页的36题,变为查找短路故障的实验设计题,并进一步延伸为查找漏电处的题目。
我感到,单一的题目或题型限制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立足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观近年的中考题,加大了实验题所占的比例,注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抓基础,又训练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
(一)狠抓基础,人人懂得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
初中共安排了19个学生实验,主要内容可划分为:①掌握九种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分别是: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②掌握十一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分别是:长度L、平均速度v、温度t、质量m、体积V、密度ρ、力F、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电功率P。在平时认真教学、严格训练的基础上,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围绕课本自己看书,做印发的实验基础知识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作重点辅导,务求人人达到复习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透彻掌握重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1、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器材,初中的重点实验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等。如测
物质的密度,由公式ρ=m/v知,必须先知道m、v,而m的测定所需器材是天平,v的测定则需量筒或量杯,按此思路,学生很快弄懂实验器材的选择原则,不再用死记硬背了。
2、由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从上述分析知,要测物质的密度,首先要测出质量,这实际上是第一个步骤;还要测体积,这是第二步,最后把数据代入公式,求ρ,这是第三步。再把每大步细分成若干个步骤,如测质量可细分成①调平衡,②称量质量,③读数。只要按原理理清了思路,再配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遍实验,很容易记住实验步骤,又熟练了操作技能,常规题目学生都能应付自如。
3、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有些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学生往往重犯,究其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由原理入手,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遵守有什么不良后果,正反对比,加深了印象,比直接灌输收效要大。
(三)、围绕重点实验,适当变式,发展求异思维
1、适当增减器材。如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时,若把电流表换成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由R=U/I知,U可由电压表测出,但无电流表,怎样测出I呢?给出的R0有何用呢?引导学生思考R0与R应如何连接才能间接知道I。同理,若不给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R0,又该如何连接呢?学生兴趣大,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2、在测量原理上变通。如测物质的密度,ρ=m/v,常规方法用到天平、量筒等器材,若给弹簧秤、足量的水,如何测石块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秤可测出石块的重,计算出石块的质量,但怎样测石块的体积呢,给出的水有什么用?使学生明白要借助阿基米德定律F=ρgV来求石块的体积,拓展了解题的思路。
3、配合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变通。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常规实验学生能熟练操作。在实验前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当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器材是完好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实验中带着问题去做,并用实验验证。
四、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物理知识
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过程
第四篇:[高考必看]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性
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性
李海英
当前,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课改实施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而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但是,作为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我以初中思想政治课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1、布局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堂生动的课首先得力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体布局,如讲“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以“人为什么要购买商品”为导言,引入新课,引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又以“不同性质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交换”为疑点,讲授商品的价值。
2、过渡设计
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教师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式的话语,就会使课堂情境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点的衔接自然而又贴切,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沟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提问设计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而又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可望而不可及;太易又缺乏思考的余地。提出的问题如挂在适当的高度的桃子,跳一跳就可够得着。巧妙的提问,能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并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问要自然、简明、生动、有吸引力,且富于变化。
4、思维点拨设计
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点化,用准确的语言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想境界。
5、运用比喻设计
运用恰当确切的比喻,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概括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同时也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比抽象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6、疑问设计
当学生的认识水平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时,教师应人为地设置障碍,有意识的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无疑处巧设疑。巧设疑问应问地突然,问得出乎学生的意外,使其松弛的思维之弦绷紧,迅速进入紧张的思考状态,这无疑是在平稳的教学过程中卷起波澜,使课堂教学呈现高潮,利于调动学生思维。
7、运用多媒体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实际生活画面,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角画面,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使其积极参加教学过程;尤其重要的是运用电教媒体作为纽带,把课堂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8、收尾总结设计
课堂小结是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小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悬念过渡法、归纳总结法、首尾呼应法、比较异同法、师生对话法、绘图列表法、设疑深化法等等。
二、在教学方法上使用创新手段。
1、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探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必须将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科学的方法引入到竞争机制中去,使之能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要善于把历史、2 语文中的寓言、名人轶事等图文并茂地汇集成册,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号入座,上“多功能”课。
2、教学模式上,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处理好课内外、教材内外的关系。中学政治课教学主要精力仍应放在课内,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应把社会生活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把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纳入政治教学中去,使课堂与社会息息相通,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举行竞赛,激发热情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竞赛,有条件的话每年可以搞一次艺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技能特长,不断激励技能。利用画廊、黑板报等广泛宣传他们苦练技能的事迹,并给予精神、物质鼓励,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4、借助审美教育,激发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用情景交融的教学艺术,可以将原本呆板的教育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以感人的声音、鲜活的色彩、鲜明的节奏、多姿的形状、丰富的韵律等给人以享受、遐思。通过情景交融,教师可以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天造地设的和谐,达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意识。
第五篇: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
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业不能贪多,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就效率而言,给学生留很多作业,不经过筛选设计,会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有多门功课要学习,每门功课都留很多作业,会影响到学生休息。站在父母角度,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会为孩子健康状况担忧。所以我们老师有必要精心编制作业。
物理作业的作用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技能;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可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业的主要问题是过多过滥,大量作业是重复练习,缺乏针对性、探究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对。
学生形式上的“做完”作业并不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学生每天忙着做作业,所以没有时间独立思考。我们学校是实行A、B班分层教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在A班,基础薄弱的同学分在B班。我所带的B班学生真正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或者消极的应付作业,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是A班学生对物理作业仅停留在“做”的层面,并没有达到“思”。
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去落实这些有效措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做物理作业,但能取得较大的收获。我总结尝试了一下几点措施。
二、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
我的做法: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除了主管因素之外,客观因素主要源自作业任务重,没有时间思考甚至没有时间做,出现做作业应付甚至抄写作业的情况。基于此我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尽可能精选题目,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开始实施时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有抄作业的习惯。
改进方法:在家长微信群里告知家长预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预计10分钟至15钟,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尽快完成等。在课堂上,也给学生强调每天都会有物理作业,但是作业的量控制在10分钟至15钟完成,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后续观察:由于物理作业较少,部分同学额会选择在学校里完成。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而不是回家忘记做或者没来得及做,出现第二天到学校抄袭作业的做法。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习题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本参考书是完全适合你的每一节所对应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心挑选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我的做法是:自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研究小组以来,每天出一套当天作业,题量控制在7——8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以这份作业为例,预计学生可以在10到15分钟完成。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困难是题目很少。有些课外书上的纸质题目敲成电子格式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所选择的题目中有些不典型,有些泽会出现超纲现象。随着项目组的研讨学习,资源分享,我收集了大量的电子格式的题目。因为我们项目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愿景,希望我们的作业设计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大家很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题目资源。有了这些题库资源,组编题目也就方便了很多。
(三)优化作业的反馈
(1)及时反馈
每次作业坚持不隔课反馈,这样不仅能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存在的问题:课上作业练习时,有学生做的很快,有人做的很慢。这让我很苦恼,有的人很快就做完了,有的人却做的很慢。做好的同学开始说话,没做好的同学也跟着不做了。
我的做法:同学们做练习时,我就在巡视及时批阅。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还是做的很慢,没有快速完成课堂练习的动力。
改进方法:基于后期已经可以把控课堂纪律。就给一名同学批阅好后,让他去给自己一列的同学去批阅,讲解。结果同学们特别喜欢做去给他人批阅的工作。B班的同学也很积极迅速的去做,争取快速做好,去给别人批阅并讲解。这个方法在学生做计算题中,特别实用。大部分同学非常认真的去思考,非常严谨的书写计算过程,因为只有一处错误没有的同学才可以去给其他同学指导。有的同学做的实在是慢,他做好一个计算题时,就喊老师批阅,并询问能不能去给其他同学批阅这个题目。发现无论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喜欢下位置去给其他同学批阅。为了鼓励同学们快速思考,快速作答的好习惯,对平时拖沓的学生特备关注,老师尽可能先批阅讲解这部分同学的练习,给他去创造批阅其他同学作业的机会。
效果:大部分同学摆脱了做练习拖沓等着老师报答案的坏习惯了,有了快速思考作答的意识。而且在批阅中他们能较为认真的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点。
(3)加强课后跟进。我的做法:重视跟踪作业练习环节。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定期将同学们的易错题重新改编,再拿给同学们做。不过开始时,这种跟踪练习的处理的效果并不算好。开始作业一天7—8题。再在后面一天给他们留作业。感觉都会了,有的同学不看题目就把前一次的答案写上。
改进方法:三个时间点一循环,第一天是做作业,第二天课上讲解,学生订正。紧接着再将相应的知识点考察。及时批阅,评出分数。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当天免作业,没有合格的学生要把错误的题目抄写3遍。发现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前一天作业的重视程度。听课也较前面认真了。
效果:发现有不会的问题开始主动思考或者请教其他同学,而不是简单的抄别人的答案。
(四)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
(1)设计类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我的做法:引导学生制作章节知识思维导图
自上学期学习物理课起,每学习好一章知识后,学生要做一份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较好的复习章节知识,并且更好的领会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认为知识点写的越全面越代表越认真。在与沈文萍老师交流时,才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整体把握本章节知识,在更高的高度驾驭本章节知识。所以在后面的评价中,我更注重引导他们的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章节知识的整体框架感。
开始学生的作品是倾向于这种类型(呈现例子)后面学生的作品逐渐倾向于图文并茂的概况性。
效果:学生作品逐渐倾向非常生动的把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且联系了实际生活。相信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
(3)实验类实践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我的做法:学习杠杆知识时,遇到一个这样题目,杆秤有两根提绳,分别算出两个提绳对应的最大称量范围。由于好多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杆秤,好多同学无法想象这个场景。我就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动手制作一个有两个称量范围的杆秤。
在布置本项作业之初,教师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三张在网上下载的杆秤图片。其中一张是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杆秤,另外两张是学生作品。为了避免学生看他其他人的作品后,怀疑自己无法完成此项作业,教师选取的参考样品非常简陋,并没有选取非常好的作品给学生参考。
发现的问题:在周日上午,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完成的作品排成图片发送到微信群里。教师给予点评。有的学生作品没有满足有两个量程的要求,有的学生作品比较粗糙。紧接着不断有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发送过来,教师又做出表扬性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后面接着有多位家长发送孩子作品图片,教师依次点评。发现通过教师点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做本项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前面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后,后面学生作品中便没有了同学的弊端,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效果: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教师预计的要强。有同学用两根筷子绑在一起做为秤杆,有同学用晾衣架做为秤杆。有同学拿菜篮子做托盘,有同学拿纸篓做托盘。有同学拿握力器做秤砣,有同学拿可乐做秤砣。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及其丰富的。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参加本次作品制作的同学比例达到了二分之一,超出了教师预期值。而且同学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给没有做这项作业的同学演示。后面遇到杆秤的计算题还特殊杆秤称量值偏大偏小的问题,同学们比较轻松的作对。
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借助学校里的科技节,给认真参加动手制作作品的同学在科技节颁奖时,颁发了奖状。
(五)开发新型作业
新型作业的引入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跟风。近几年关于作业形式的探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同行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尝试了多种作业形式,如:课外探究型作业、口头作业、调查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等。我们希望新类型的作业能体现课改精神、能引起学生兴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目前学生学业繁重,为了应付考试,相当学生是“考什么学什么”,对于中考不考的知识,他们是不愿意花精力钻研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是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好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课改的目的。所以对于新型作业我们要适当引入,与中考接轨,切忌不可为了“新型”而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型”,同时要注意布置的形式和评价的方式。
我的做法:学生录制微视频
新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检查自己讲课中的不足。那么学生能不能通过录制微视频达到锻炼自己讲解题目从而更好的消化响应知识点的效果呢。
第一次尝试作业设计要求:
1.录制视频的选材要求是自己讲解3个实验和2个其他类型的题目。
(三)完成时间:本时间段为1月22日期末考试结束与1月30日学生寒假前返校期间,学生刚刚放假还有学习习惯,并且这段时间书面作业较少,学生有较多的精力可以较好的完成这项作业。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完成的录制视频的作业,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与认真的态度,有学生为录制视频,放假期间来学校借实验器材,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这项作业师生寓教于乐,此项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完成本项作业期间,有多位学生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老师物理问题。在这项作业中,发现,作业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做好作业,教师没有及时反馈,下次作业中,学生就会应付。如果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指导意见,学生就非常有成就感。
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讲解实验的视频发现,基础好考分高的同学,对部分实验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比如有同学在讲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选用了小车做为受力物体,这样一来,就不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而是研究滚动摩擦力了。在研究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时,改变了车轮所在“路面”的面积,但是实际接触面积并没有改变等。发现问题后给学生指出科学性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指导意见。
改进措施:教师给出批阅,并要求改进。改进前的视频,改进后的视频。
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同学都是根据课堂上已学的结论去做实验验证,而不是根据某个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部分同学只是采用了录音的方式完成此项作业,因为他们害怕摄像机的镜头,在今后预留这样的作业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面对镜头。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有些问题没有及时想到改进方法。
比如有些拍的视频存在的错误,教师给出了点评。但是学生学业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改进。另外拍视频的意义主要停留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家长观看孩子讲课并录制,起到参与孩子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拍摄的视频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项作业的弊端时,观看视频、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需要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可以分小组完成并且小组互评。当然若果能把同学们的视频做为今后的教学资源,那么这项需要花费教师较多时间的工作相对变的更加有意义。
我的改进措施2:
在上热量、比热容新课时。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热量、比热容概念知识,第三节课才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在导入比热容概念时,借助的活动卡上,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照射相同时间,观察哪一种物质升高温度高。这节课由于不方便真实做实验,就让同学们凭借生活经验猜想哪一者升温快,最后教师告知沙子升温快的结论。讲好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哪一个学习小组有兴趣去做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小组在学校操场做了这个实验,并排下了实验过程。这样,在下一届讲解时,就可以借助这个视频资料来做出响应的讲解。
借助现代电子设备,让家长把学生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可以把物理实验室延伸到生活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同。
三、小结 在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中,我重点关注了增加作业多样性。在增加作业多样性尝试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质,让更多学生的优势得到显现。
比如通过批阅学生录制的微视频作业,发现班里一个及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女同学,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知什么原因,这名同学课上回答问题时,总是声音很小且低着头回答问题,给人感觉她缺乏自己,表达欠佳。但在观看她录的视频时发现,她表达非常流利且思路清晰。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家里由爸妈录制视频,降低了她在众人庙前表达的胆怯与害羞。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指出她表达能力很强时,家长十分高兴,并且决定今后要多帮孩子录制视频,锻炼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制作杆秤模型作业中,有位平时不喜欢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非常认真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动手制作的作业。
由此可见,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让不同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可以挖掘不同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尝试设计不同于书面作业的作业形式,让物理作业呈现多样性。
第11周教研活动中,沈文平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思维量很大的公开课,戴老师评价沈文萍老师的课说,这是一节不讨好但是有内涵的课。听完这节课,我认识到,课堂和作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重视教学前移,把课上好,不能过度依赖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考试成绩。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练习巩固,但不过渡依赖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给学生布置了8道题目而不是20道题目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学生回家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少了而不放心。要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效率。以上是我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一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很多做法还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更谈不上完善。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期待大家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