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二)主持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10.16

一、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仍有缺陷。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同学科教师之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授课方式,因此,在一堂课中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我校班额人数少,利用多媒体两位教师同进一堂课,对学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的两个教师,一个是我校的老师,一个是多媒体网络老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将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一位教师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情况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第二篇: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主讲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年9月11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双师教学”模式探索“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双师教学”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优势,而且也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未来生存的基础,对于担负着育人重任的教育来说,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能否培养出具有学会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突围向素质教育挺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教育政策成败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使教育有所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实现新的突破。

一、“双师教学”模式思路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素养和协同教学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时,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一般地,教师在各个学科之间是没有交往的,在课堂内教师之间发生联系,这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跨学科协同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1、“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和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授鱼者”,更是“授渔者”。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双师教学”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基础教育学科之间的整合。“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基础教育中学科之间整合,尤其是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整合力度和整合方式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改观。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方式则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要体现出时代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边缘学科的复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学科、大学科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新兴学科的代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种边缘学科(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等),它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基础学科相互配合,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育质量和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4、“双师教学”模式可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5、“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去把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否则教师的威信将受到冲击。然而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决定了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涉猎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而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矛盾在“双师教学”模式下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三篇:双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王沛贵

内容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双师教学”模式探索“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双师教学”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优势,而且也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双师教学”

探索

思考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未来生存的基础,对于担负着育人重任的教育来说,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能否培养出具有学会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突围向素质教育挺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教育政策成败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使教育有所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实现新的突破。

一、“双师教学”模式思路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素养和协同教学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时,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一般地,教师在各个学科之间是没有交往的,在课堂内教师之间发生联系,这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跨学科协同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案例一]: 课程:美术

授课内容:感受春天 教师:刘老师(美术)、王老师(音乐)

课堂活动简述:这是一节艺术实验课,与普通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走进教室的是两位教师,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相互问好之后,音乐教师落落大方地走向摆放在窗户边的钢琴旁,并弹起了欢快的乐曲“春天在哪里”,同时美术老师则遒劲有力地板书了课题“感受春天”,就这样,一节课在一个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开始了。接下来美术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寻找春天,又一次同学们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找到了春的气息-----红花、绿草,会唱歌的小黄鹂……在感受的同时,学生又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春的景色。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表演艺术与说唱艺术的结合,创造了一种艺术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感受春天,歌唱春天,领悟春天,给学生以强烈的春的感受和良好的春的启示,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去感受,在盈盈笑语中去感受,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去感受春图、春歌、春色的形象美、节奏美和色彩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意,是一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艺术课。

案例二: 课程:英语

授课内容:七年级英语(上)教师:魏老师(英语)、赵老师(英语)

课堂活动简述:这是一节英语对话课,这次走进教室的是两位英语教师。上课伊始,魏老师在讲台上组织课堂教学,而赵老师则扮演学生角色,在下面及时给予补充和回答。遇到角色扮演则两位老师同时登台,配合默契。他们时而活跃在讲台,时而穿梭于学生中间,活跃的课堂气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是争着回答。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而每次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准确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融为一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案例三: 课程:语文

授课内容:七年级语文(上)《看云识天气》 教师:王老师(语文)、王老师(地理)

课堂活动简述:这节语文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走进教室的教师除了本班语文教师,外还有他们的地理教师,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地理老师操作计算机,不断地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语文老师则声情并茂的进行文学知识传授,遇到天气方面的专业知识,则由地理老师予以补充,大气知识、天气变化常识、云的形成以及云的种类等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对“双师教学”模式的思考:

1、“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和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授鱼者”,更是“授渔者”。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双师教学”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基础教育学科之间的整合。“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基础教育中学科之间整合,尤其是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整合力度和整合方式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改观。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方式则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要体现出时代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边缘学科的复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学科、大学科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新兴学科的代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种边缘学科(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等),它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基础学科相互配合,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育质量和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4、“双师教学”模式可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5、“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去把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否则教师的威信将受到冲击。然而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决定了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涉猎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而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矛盾在“双师教学”模式下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此论文发表于2005年《甘肃教育》第7-8期。

第四篇: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临的课题。许多名优特学校,许多名师都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们变革课堂,关注生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革新模式,解放自我,为教师职业幸福铺路。

新旧世纪之交,进入全面探索期的中国教育出现了几百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展示的情势,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味道。

然而,理念和行为之间,需搭就如桥似梯一类的精神链条来连通。它将理念化解成行动纲领,为践行运筹出操作举措,从而,使理念有了着陆点,让行动进入程控化。这种承知接行的精神链条即为模式,在建构模式中寻找高效低耗的教育发展之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正如教育家乔伊斯所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不缺渡船人。各地的教改实践证明,哪里有名家高师探索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哪里的教学就上了档次,显现了高格高效,取得了高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大突破。

下面,就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名校创造的教学模式简述如下: 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校长蔡林森就开始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带领全校师生在跌入低谷的学校里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建立起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导向,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致使学校教育迅速地摆脱窘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教学模式主要有6个环节:(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制度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

继洋思中学之后,杜郎口中学又旋风般的来了个‚三三六‛教学模式大突进。前一个‚三‛为其模式的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一个‚三‛为自学的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指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指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指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和总结,对预测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验。‚六‛指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一体,则构成了杜郎口中学自学学习模式的主体。湖北省宜昌一中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其主要环节是:一为情境导入,即以多媒体画面、音响、实物、实验等手段引学生入情入境入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二为过程探索,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实验和自由讨论等途径,探究课题的起因、过程、意义和真谛,以求领悟与发现;三为整体建构,即在建构课堂知识体系后再建构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结构。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入境入情,求真求理,增知增智。

四川东辰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导学教学。

‚三环‛指‚自学→展示→提升‛层次递进的三个学习环节。‚四步‛指课堂 ‚学、交、导、练‛的四步流程。‚三环‛的‚自学‛指实现A级学习目标,感知理解、初步掌握,知识建构;‚展示‛指实现B级学习目标,对话、活学、迁移、应用、练习;‚提升‛指实现C级学习目标,拓展延伸、夯实记忆,综合应用。‚四步‛的学,指学生预习、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再按展示案完成做题;交,指同桌、组内、班上的生生互动交流;导,指老师引而不发的点拨,画龙点睛的精讲,纠偏矫正的引领,方法规律的提升;练,消化记忆,预习训练,达标检测,清理过关。

河南濮阳市还发明了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其四步环节是:(1)阅读质疑,自主探究(2)多元互动,合作探究(3)训练检测,目标探究(4)迁移应用,拓展探究。这四步探究教学法源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植于濮阳市广大教师的课堂,是濮阳市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近十年新课改成果的提升,是源于课程回归课堂的成功经验。

上述所举的教学模式无疑取得了极佳的成果,受到了国之教坛广泛的重视,得到了广大教育同仁热烈的反响。可以说,由于弄潮儿的先我着鞭,教学模式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像农民收获斑斓的秋色,总要总结春种秋收的经验,这里的教学模式何以成为了精粹的科学的模式呢?原来,贯穿模式之中的是科学的教学规律。

如果说,模式像运动的肢体所显现出来的标准样式,那么,规律则是模式的神经中枢构建起‚肢体‛的内在联系。大自然有四季更迭的变化规律,潮起潮落、月盈月亏、花开花谢——世间万物也各有其内在规律,人的成长有从少小到老大的成长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贯穿了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

这里的教学规律主要包括哪些呢?笔者经反复思考,提出如下六大核心规律:

其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又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少到多,这就要求教学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想当然出发。

其二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提升规律。中国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告诉我们,打造形真、情切、意远、理深的教学情景,能够加强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力,迅速地提高认识力。因此,课堂上创设情境,极有利于提高效率。

其三是事物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内因规律。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就说过:‚教学的侧重点摆在‘学’字上‛。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不能成为教与学的主宰,只有把课堂的时空主要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学习才能造就出一个个睿智的大脑。

其四是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其五是因材施教的规律。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精力、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心理都是各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模式去教育不尽相同的学生,正如《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教育家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前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而我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倡导并践行过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即因地、因时、因势、因事、因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表明,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的总原则,是教书育人的一条制胜的总策略。

其六是少而精的教学规律。老子的《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这个真理用到课堂上,要求老师讲解和点拨要少而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俗话说: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只有老师讲的少而精了,才能给学生学习留下了必要的时空,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去发现。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课上实行了‚10+35‛即教师的讲,不超过十分钟,而把三十五分钟留给学生。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老师很热衷于‚单出头‛式的讲,往往把简单的讲得很复杂,把复杂的讲得很糊涂,直到学生完全生厌而止。

在对教学模式及其规律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是寻找、发现、打造教学模式一定从实际出发,万万不可为模式而模式,更不得模式化,因为模式化只能使教学走向僵化。

其二要允许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即使一所学校主推某一种模式,也应该允许教师们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寻找和尝试,即使同一名教师也应该在上不同类型的课时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模式。

其三经实验业已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地在多方吸纳之中,求得改进、修补、完善和提升,使模式处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发展变化之中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双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讨论稿)

“双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讨论稿)

一、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小组合作、走班选课项目明显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仍有缺陷。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同学科教师之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授课方式,因此,在一堂课中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我校班额人数少,两位教师同进一堂课,对学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的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双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和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授鱼者”,更是“授渔者”。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双师教学”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4、“双师教学”模式将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5、“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一位教师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情况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具体实施

1、同学科教师自愿结合或者校方指派形成双师课堂;

2、两位教师固定双师课堂的时间,便于其他教师参与听课;

3、每周双师课堂最少进行两节课

4、在课堂上

①两位教师共同执掌课堂,一为主,一为辅,分工合作;

②在学生做练习时,两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辅导学生,适时点拨,与学生产生互动;

③课堂留余5分钟给辅助教师,阐述自己课堂观点,与主讲教师互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全面。

三、评价与激励

1、课时量

2、教学成绩

下载“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是尝试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前以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

    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1年中国MBA教育迎来二十周年。值此之际,研究探索MBA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引领MBA教育教学发展:适应现代与时代发展的MBA......

    双师教学(大全)

    “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时间:2009-7-10 8:59:41 点击:114 核心提示:“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

    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