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

时间:2019-05-12 22: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

第一篇:“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

“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双主”模式,见下图1)是何克抗教授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此模式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机结合,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而产生的教学时单方面(教师或学生)主宰教学而出现的“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使学生能够采用更合理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内容和提高自学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

图1 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

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此模式在经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转入“传递――接受”教学分支(或“发现式”教学分支)后,再没有交叉和转换,两种教学分支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这和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例如,在中小学课堂上常常能够看到,老师在采取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先自我预习或相互讨论几分钟后(自学),然后老师再讲;或者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就需要求助于老师的讲解。也就是说,在采用“传递――接受”教学策略过程中需要发挥“发现式”教学策略的某些优点,在采用“发现式”教学策略过程中也需要发挥“传递――接受”教学策略的某些长处,既“双主”教学设计模式进入到“传递――接受”教学设计过程或进入到“发现式”教学设计过程后还需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跳转。而何教授提出的“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图(见图1)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这就需要对这一模式图加以修订完善。

二、对“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图的修订

鉴于何教授提出的“双主”模式教学设计流程图存在的瑕疵,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此模式图作了以下修改完善,如下图2所示:

图2 完善后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流程

第一种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确定采用“发现式”教学分支。

这种教学设计流程首先要做好“情景创设”和“信息资源提供”这两个准备环节,此环节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进入学习进程后,其核心策略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的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与图1相比,图2强调的就是这个“帮助”。因为学生毕竟习惯了长期以来的以教为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自学过程中他们在认知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习重点的把握能力等方面都很欠缺,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帮助”在新的“双主”模式图中用从“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到“确定先行组织者”之间的箭头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让教师当学生在遇到学习的内容繁乱学习任务无法明确时,或是学生遇到知识中的某个难点无法突破而使学习停滞时,或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迷失方向学习无法进行时......等等情况,总之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无法克服时就需要介入教师的帮助。这时就需要转入“接受”式教学方式,按图2中所示,转入接受式教学分支后,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要讲述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然后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主题”的呈现要求及客观情况选择教学媒体,最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讲授完成后进行形成性评价。如学生掌握了知识、克服了难点就按照箭头提示返回“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这一步继续自主学习;如学生还没有掌握则需教师修改教学策略重新讲授,直到学生掌握,返回“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为止,自主学习完成后进入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小组讨论、协商或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应由教师组织引导,和自主学习策略相同,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困难影响协作学习。例如,在中学化学课中常会学到一些气体的制备,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往往都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协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对催化剂的使用不当和对药品的用量控制不准或是程序上、操作上等细节问题上处理不合理而使气体无法制得和收集,使协作学习不能正常进行;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协作学习往往也会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立场、观点不同产生分歧,从而无法总结出科学的论断,影响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这时也需按图2中的箭头转向“接受”式教学分支。然后教师根据遇到困难小组内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内容的特点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策略帮助该小组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评价,直到学生克服困难后再返回继续协作学习。

最后的学习效果评价也应加入教师评价的成分。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带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加之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以及对学习目标理解的偏差,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以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积累宝贵的自主学习经验,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方法也会认识得更加客观真实。即在学生自我评价后再转入“接受”式教学分支,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把学习内容从宏观上取其骨架给学生简要的讲述一遍,然后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最后再转回“发现”式“学习效果评价”,让学生再次进入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学生进入“强化练习设计”,自主学习结束。

第二种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确定采用“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接受”式教学方法是我国长期以来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这里有关接受式学习就不再论述,只强调图2中所标出的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的这条辅助线的作用。这条线主要由教师来控制,当教师遇到讲授的内容较简单或不太难时可给学生少量时间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从图2中看就是转向“情境创设这一步”。即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根据需要提供适量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策略以对新内容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限定时间,时间到后则立刻转回“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开始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条路径,如在讲授时遇到开放性的或有争议性的内容也应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同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进入“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然后再到“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个环节也应有时间限制,否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时间到了再转回“接受”学习,由教师继续讲授,根据需要一堂课可随时转换直到结束。在教师讲授结束后,也可再次转入“发现”式分支的“学习效果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学生最真实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这条新增加的路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至此,“双主”模式的两种学习模式可圆满结束。

改进后的“双主”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有了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也适当地插入了教师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的目标,教师都可参与指导,从中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深度,因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中教师也起到了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新的“双主”模式更适合于现代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第二篇:“双主”教学模式-《在Word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在Word中插入图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根据需要调整图片大小,移动图片的位置;

3、学会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像

力,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以实现自己的创意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宣传单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美丽景致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结合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

重点: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

难点: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及文字环绕方式。

三、依学情,立教法,指导学法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一些计算机基础,对word的操作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上教材趣味直观,所以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基本任务。

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驱动法”则使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交流——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将家乡的相关资料及精美图片存放在学生机桌面。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引出主题

(二)直观形象,教学演示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四)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五)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首先,我打开事先准备好的word文档《我的家乡在家乡》,让同学们看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我接着出示更多的图片,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份家乡美景的宣传单呢?如何设计图文并茂的宣传单?”反应快的同学立即回答:插入图片!那么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插入图片?

那么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直观形象,教学演示

问题提出后,先让同学们思考,然后让能力强的学生说说他自己如何操作,教师接着进行点评,那么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清楚了。但由于这一任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要做教学演示,于是我转入屏幕教学,演示操作步骤,并借用板书归纳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练。这样做,既突

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教学第三个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通过刚才教师演示,学生自己操练,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将图片插入到文档中来。紧接着我以自己插入的一张图片为例,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在文章中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作答,我归纳出3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怎样改变图片的大小? 问题2:怎样移动图片的位置?

问题3:怎样调整图片和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3个问题就成为了3个急需同学们解决的新的任务,我请学生先看教材自主学习,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高低选择1个或多个任务进行交流探究,并尝试操作。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既让能力高的同学充分得到锻炼,展示自已的才华,又可让能力较低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学生自主合作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同学遇到的问题,老师则进行启发引导。

这一环节的最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评价,从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最终以总结的形式借用板书归纳操作方法。

第四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来为家乡设计一份宣传画的比赛,宣读比赛规则后,让学生合作美化宣传单,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充分发挥自已的灵感和特长;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采用比赛的方式,目的是再次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在不知不觉中使知识得到巩固。

教学第五个环节: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我将小组比赛中的优秀作品,通过大屏幕放映,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欣赏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即将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已本节课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孩子们自己精心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我去过的旅游景点’宣传单》,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老师,让老师分享你们的成功。”

六、板书设计

我的教学板书精练而明确地呈现出我的教学重点。是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三篇: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师: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

第四篇: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引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生活气息,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主课堂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提出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是落实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学生、教师充分和谐发展的主阵地。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教学效益高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高,师生发展就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益低、质量不高、师生没得到应有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体验;以教定学,师生难以互动。要从根本上解决低效、无效教学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研究做细、做实、做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有效、高效课堂。

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需要,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所有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三维目标”理念;立足学生发展,树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树立效果、效率的理念;敢于放弃,敢于创新;树立精细化、精致化管理理念;以学生学的如何作为重要标准,树立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课改的理论,特别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论,把握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质,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双主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学习学科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科学习的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实现“双主课堂”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和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其基本方法。建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理念变观念,二是观念变方法,三是方法变文化,四是文化变信仰。观念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方式,观念决定结果。只有树立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观念的蜕变是一个蝴蝶 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事。观念的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认识,需要实践,是教师自己的事,非别人强迫。

二、迎接挑战,锐意改革,主动适应新课改。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现自己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蜕变,建立起双主课堂教学的思想体系。

1、积极面对高中课改下的新挑战。主要挑战有三个:

一是面临整合教材能力的挑战。高中课改,不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革,也包括学材、学法、评价的改革。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学材,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要有整合学材的能力,整合本册书内容的能力,整合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的能力。

2、是面临一直以来“安逸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的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教过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心,甚至可以达到不备课、不带教案也上得了课的境界。因为整节课只需要老师讲得清、讲得完就可以了。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不允许这样做,它要求老师要达到一课要有一个导学案,要求老师必须对学情进行预设,要求老师能应对得了课堂随时发生的“意外”。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的学生,每一节课都不一样,这就迫使老师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预备更多的导学方案。因此,有效教学、高效双主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安逸了。

3、是面临教学安全感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除了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外,教室都是封闭的,老师一个人在里面主掌大局,高高在上,自己觉得怎么讲好就怎么讲,把教学内容在40分钟讲完就是一堂“好”课。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对老师发出了威胁:一方面,学生随时会提出问题、随时会发生问题,老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是开放的课堂,除了接受学生的考问外,还要随时接受学校验评组、巡课组的考评。这就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都要上好,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原来的教学安全感就不在了,教学危机感就形成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学生意识、高效意识。

需要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十易十难”问题:一是教师的观念明白易,内化难;二是学生新的规范要求易,养成习惯难;三是集体备课组织易,奏效难;四是导学案编写易,保质难;五是学习小组建立易,建好难;六是学校验评、巡课、考评易,引领难;七是教师作用发挥易,主导难;八是课堂展示参与反馈易,精彩难;九是学习任务设计易,达标难;十是教学质量暂降易,提高难。学校、教师要研究这“十易十难”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正确理解“双主课堂”教学含义,树立双主课堂教学理念

“双主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率(即学习速度)与高效益(即学习结果)的统一。高效率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是“双主课堂”的知识指标。高效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这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生命指标。“双主课堂”教学本身是想通过课堂革命,促进整个教育的变革与突围,是用课堂做支点,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 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以学为本;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全体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发展。

“双主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与表达”。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正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群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解是“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双主课堂”教学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称谓只是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特定的职业称谓,教师和学生首先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教育首先要把生和师当人看,然后才能提到职业的问题。长期以来,管理者的眼里只有老师和学生,而没有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首先都是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人。只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教师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是父母或者儿子,在社会上是一个公民,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也是这样,不仅仅是学生,首先是一个儿童,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师眼里的学生,还是和老师一样的人,有着和教师一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所以教育首先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人性,而不是当学生看,更不是当学习和分数看,这些都是对人的完整意义的肢解。

过去的教育是在把儿童变成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把学习变成考试,把考试变成成绩,把成绩变成分数,把分数变成一纸证书。现在需要回到完整的人上来对待教育,学习是生活,生活还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即“人为本”。人为本,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以人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为本,以所有人的发展为本,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回归到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完整的精神世界,独立自由的发展时空中来。然而学生和成人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是与教师不同的人,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与成人不同。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成人当成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把每一个人当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看。

2、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首先是基于师生关系而言,先有学生,再有老师。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当老师首先要从当学生做起,道理很简单,就像想当爷爷就得先从孙子做起一样。其实,在学校里,只有能者才能为师,而不应该有绝对的老师,绝对的老师就成了权威,成了真理的化身。所以在一所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打破截然的师生概念,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所以我们有了学生中的千百个小老师,有了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生为本,也是以生生为本,以每一 3 位学生为本,而不是以部分学习尖子生为本。所以我们才有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理想发展的教育。

3、以学为本。

以学为本,首先是基于教学关系的重新构建,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关系同师生关系一样是一对相互转化的关系,教者亦学,学者亦教,但并不对应师生关系,教者未必师,学者未必生。何为师者?何为教者?能者为师,能者为教。教学关系也不是相伴相生的同期关系。没有教存在照样可以有学产生,但没有学存在,教便失去价值和意义。因此学是根本,学是归宿。我们倡导:学习就是自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人为本、生为本、学为本是不可颠倒的顺序。三本也是三维一体的,人为本是前提,生为本是目的,学为本是途径。三本观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双主课堂”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

1、“双主课堂”教学的 “三主三性”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双主课堂”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的绝对依赖,打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处于这种状态。而唯有敢于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学生主体,即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贯彻和体现,这才是双主课堂。

3、“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主导性原则——教师及时引导;训练性原则——学生训练为主线。

4、“双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

5、“双主课堂”的“三个关注”:

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交流。

二要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

三要关注师生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双主课堂”的特征:

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发展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

(2)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

(3)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关注生命体,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命的活动。

(4)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的需要。

(5)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我把主动性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课堂太过被动。

(6)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动是瞄准了学生在课堂的精神状态而言的,新课改的理念一直在讲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传统课堂的不人道,从来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一味的打压,一味的强迫。

(7)生成性。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教师的预设。传统的教学就是注重围绕预设而进行。真正的生成是在自然状态,当生命被激发,被点燃之后,才有真正的生成。而传统课堂所谓的预设就像猎人挖一个陷阱而已。

(8)“双主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二是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9)“双主课堂”要符合三个量:有信息量、有思维量、有训练量。

(10)“双主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11)“双主课堂”要达到三动:一是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二是心动——思维在动;三是神动——思想在动。

(12)“双主课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双主课堂”的目标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双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

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

科学的评价:将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四)“双主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解放学。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更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是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

(五)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校园的两个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

教学的两个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惟学、惟生。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围绕两惟关系

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

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

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明确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假如一味发展教师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讲台,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教师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就在这里。

(六)“双主课堂”教学就是好课。

好课就是高效课。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是好课。在“双主课堂”上,学得好体现在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乐学,四是创学。这是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主体的定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过程与方法可以概括为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乐学。高效课堂上又讲到创学,即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学得好的指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让几个优生、尖子生学好,而且这也是唯一的课堂评价指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统一(目标、内容、方法、要求)的方式面向全体同学讲或教,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独特性,也就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当然结果势必低效——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好课集中评价两点:学生的表现——参与度高、状态好;课堂的效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第五篇:如何体现“双主”教学设计

如何体现“双主”教学设计

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简称为“双主模式”。双主模式介于上述两种总模式之间,它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像“教师中心模式”中那样发挥“主宰’作用——自始至终主宰课堂,完全由教师唱主角)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要求在基本保留“传递—接受”教学活动进程(在大班授课情况下,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主导作用的发挥)的条件下,要对这种“进程”加以认真的改造,即在此进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要素也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不同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既有“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下载“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二) 主持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10.16 一、 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中学英语教学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建构

    随着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而以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课堂互......

    浅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双主”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素质教育【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

    关于废旧材料再设计模式的探讨

    关于废旧材料再设计模式的探讨 目的:对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以及再设计模式与进行分析,使得被浪费的资源通过再设计能够重新得以循环利用。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国......

    四主五步教学模式

    “四主五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魏晓洁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实现“低负担、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结合我乡教育教学实......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_267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导学为主,互动推进,相互激励、相互作用,通过目......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 陈国强 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规程》和《纲要》精神指引下,教师们从“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摘要】杜郎口教学模式使我们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