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双主”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进行了全面论述。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所遵循的核心理念,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两个为本”的办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跃能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双主”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重点
我国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深度改造为切入点的,大量已有研究体现出重视教育技术视域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这一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改变习环境,促进互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向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等教育技术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正从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深度改造,过渡到关注于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支持和改善。
二、“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1“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什么地位,是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历来受到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学习理论。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得到发挥,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致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或发生偏离。
因此,随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学,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下主导的教。
2“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相互依存、统一协调的教学活动系统。这个系统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始终扮演着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指挥控制、统筹协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角色;学生是这个系统中学的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内化和建构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强调两个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和交流,否则,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目标。
“双主”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在教学互动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体验中,变“学会”为“会学”,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撑
“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构建的教学环境在“双主”教学模式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功能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教学手段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不再仅局限于粉笔、黑板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因其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育信息的表达更为生动和直观。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宏观世界的天体运动、星象活动;微观世界的核裂变、细胞分裂;各种危险场面的核爆炸、火山爆发;各种机床运转、刀具切割等过程在声音、形像、光色等方面形象地模拟出来,这样的效果是靠教师的语言、图片无法企及的。这样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另外,应用现代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传输、处理和呈现,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个性培养和因材施教的目的。
2对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所实现的对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尤其是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等特点,构建民主的教学过程和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开展合作和协同式教学,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此而带来的教学评价、教学媒体以及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的改造,如采用小组互评、在线学习或者角色扮演等教学要素的应用;二则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建立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Webquest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优化方法。可见,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不仅仅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尤其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持。
四、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双主”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改善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使得“双主”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得以实现。
1教学情境创设的多样性。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双主”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个性。要掌握、学好这门语言,提高听、说能力,在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构建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目标融入到营造的教学情景之中。通过巧妙的情景设计,运用例如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很好的将语言文化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以提升。
2教学方式手段的灵活性。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支持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改革。网络教学方法,是典型的灵活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网络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将教学任务通过网络发送邮件给学生,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体介质就可以得到信息指令,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指导;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扩展学生间交流话题,实现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促进教师与学生更为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双主”教学的理论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所构建的教育环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纽带,一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这个桥梁的功能,才能保证“双主”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带来的成效。
1要正确认识教师主体的主导地位。教师主体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始终担当着设计、组织、统筹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选择运用恰当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力启发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努力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要正确认识教师主体的职责。作为领导组织的教师主体,传授知识、引领方向是教师主体非常重要的职责,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善于捕捉、分析、判断、吸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课件制作中,教师除了对教学信息资源收集、筛选、传输、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外,教师主体还更要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意识,注重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把握正确的学术方向。
3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功能。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功能优势并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充分利用好和发挥好其功能优势,才能促进“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效用。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拓展教学时空等方面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双主”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履行好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激励好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把握好两个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一定会在“双主”教学的理念中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篇:PBL模式教学技术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模式下学习信息技术,不符合其学科特点,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难于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本文拟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于问题,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为此,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一下pBL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最早起源于医学教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
pBL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二、pBL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及其主要特点
2003年4月发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课程。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上机实践操作,所学习的知识不应用于实践,学了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能仅将计算机作为一般机械仪器,而应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通过上机实践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具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不是以前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它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即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即在一定的层面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1、pBL模式有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从各种资源检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Doyle)”,即具有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pBL的目标重在促使学习者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pBL不仅仅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利用所能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者在小组中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pBL模式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体验,很容易造成“学而不会用”或“学而不能用”的不正常现象。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或者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在“学中用”或在“用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3、pBL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学科课程信息化。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评价信息化。无论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它学科中,还是将信息技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通过pBL模式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实现。
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独立的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应用新建构的知识解决复杂而实际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快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在pBL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由于问题具有真实性和复杂性,教师常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工作。每组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分析同一个问题,共同处理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各成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一起互相学习,一同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者最终将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
6、pBL模式更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高层次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传统的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往往忽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理论,其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主张将初级知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融入高级知识(即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是有关于知识应用的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正是在高级知识的学习、复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基于问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BL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分析要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积极同化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问题,以便于让学生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呈现问题时,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资源。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单单依靠学生所占有的资源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网上可供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明确每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内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状况,各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pBL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责任与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指导。pBL模式中,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能真正体会主人翁的感觉,易于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小组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者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易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小组成员间通过沟通、汇报、讨论、共享学习结果,来讨论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所获取的信息、所达成的共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就需要进一步的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强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即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的主体性;传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终结性模式,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学习中,教师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小组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思、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通过评价,学生将真正建构起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将pBL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无疑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学目标,更易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然而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pBL模式,要精心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相关性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pBL中,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以便能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真实性
在pBL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只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劣构型”问题(ill-structured)
在pBL教学模式中,所解决的问题是高级知识领域的问题,是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要能应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4)问题的呈现
在问题呈现时,要将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旁观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并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复杂的、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促进者即教师适时适当的质疑,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
在pBL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会精心的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监视各小组的活动,以确保每个学习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以保证问题的解决。
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的初期,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变得较有经验,并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后,就可以逐渐地隐退,更多地让学生独立探索。
3、学习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在pBL模式中,学生除了需要来自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应当把学习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pBL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实现其教学目标,能真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附]pBL教学案例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Frontpage的相关知识其操作技能。Frontpage是OFFICE软件包中的网页制作工具,其基本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同时其菜单、操作技巧与Word2000有相似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操作及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本节课试图采用pBL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真实、劣构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迁移至新学习的内容,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问题,同时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浏览校园网站中教师个人网页、班级网站、高年级学生个人网页等,指出网站要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网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校园网站,同时向学生提供如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大量的网页制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及制作个人主页的兴趣。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将问题的解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同时,教师对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的要求并不限制主题的设计,而是通过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有效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如要求对网页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对齐方式的基本设置;图片大小、位置基本设置;表格的应用等。对与Word2000中不常用或Frontpage中特有的元素如超级链接的使用、水平线、滚动字幕等,向学生做简单的演示,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后,各组可自定义主题设计网页,同时,小组各成员也将依据自己的情况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如资源的搜集、整理、编辑、文字录入、整体设计等,教师要了解每组的主题及每位成员在小组中的任务,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指导,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接下来就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制作网页这个任务,并由此而产生对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属性设置的相关知识的需求,由内在的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广播式指导解决。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扩展内容,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积极创新精神。如对某些学的快的学生给予引导如何用表格套表格的再定位方法准确地定位文字、图片。
最后,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后,用Frontpage网页的形式有效地表述出来,并与其它小组共享学习成果。
4、总结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照所制定的评价量规,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部对作品及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改善其不足;再在小组间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享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再对学习中的不足及学习内容加以归纳补充;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马红亮、杨冬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
刘德儒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薛维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
1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4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
张建伟、孙燕青 能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工作汇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验收汇报材料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始建于2012年,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120名,教师8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校园环境优雅,建筑宏伟气派。信息设施齐备、充实,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化教学之需要。学校被自治区命名为“名族团结进步模范校”、被吴忠市教育局先后命名为“吴忠市特色学校、“吴忠市德育先进工作集体”、“吴忠市少先大队规范化建设示范校”;市级“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先进集体”、“教学质量监测先进集体”、“教科研基地学校”等诸多殊荣。在各级各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成绩显著,在2016、2017学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有3名教师的课被评为部级优课和区级优课,5人次获吴忠市级优课其中,1人被自治区、吴忠市授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名师”;在2017年第七届全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中2人分获一、二等奖;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国培计划”中小学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中有26人次成绩优秀;在2016年全区基础教育微课大赛暨网络空间评选活动中2人次获一等奖,教师指导的7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在第十八届全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2人次获课件一等奖。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借自治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东风,大力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信息化支撑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切实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信息技术培养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学校发展实力和办学水平。所以,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建起了校园网、班班通,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先后建设多功能电教室37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其中2017年7月投入25.7万元,对学校网络设备进行了更换,安装红外触控一体机7台,9月投入26.3万元建设云计算机教室一个,一线教师全部配备了工作电脑。目前信息点能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媒体及时传输的需要。
下面我们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应用引领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员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学校资源库建设制度》、《教师电子备课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教师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我校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制定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坚持每学期利用教育技术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少于5次,每次培训均有主题、有讲稿、有总结,培训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人人空间建设培训。我们将此项活动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信息技术管理员李翔、梁学琴,以及空间建设优秀教师丁海燕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专项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在人人通空间写文章、如何添加课件、图片、装扮空间等,教师的兴趣极高,从培训会一结束各教师就投入了紧张的空间装扮、文章的发表、资源的建设中,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长的教师,目前都能及时更新空间内容。学校每学期都会对教师的空间建设进行检查、考核,作为学校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教师资源建设、文章发表质量、活跃度等。从检查来看各教师均已将空间建设作为日常工作来做,工作闲暇各教师都在谈论个人空间的建设情况。
2、资源库建设培训。学校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学校账号,同时依据青铜峡市教育局的安排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从“信息内容”、“信息来源”、“收集、处理方式”以及上传应用等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资源库建设培训,使教师能教师明确了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任务。如:给教师推荐一些优质课件资源网站地址,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教师,培训一些日常音视频下载、编辑、格式转换的软件,如:下载音视频软件硕鼠,编辑软件狸窝、喀秋莎、格式工厂等软件的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教师在年级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学会基础的简单的加工能力,确保学校分解目标任务后各教师均能积极投入、顺利完成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目前80%教师都能做到在开学前一周,将本学期的课件整理完毕,为本学期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加工后或觉得优秀的资源上传到学校人人通平台的资源库中,组建学校的资源库。
3、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我们组织教师认真进行了学科整合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应用能力。学校利用教学时间、以及寒暑假假期聘请教研室刘金宝、乔晓军、周永新、董兴国等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技术(V8软件)、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希沃软件的使用等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安排技术优秀的教师进行全体实操培训,再分年级由组长负责再实操训练,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确保培训不走过场,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分学科进行现场抽提,现场实操的考核,对于在考核当中不达标的教师,安排专人帮扶,进行二次考核,直至考核过关为止。目前我校教师100%都能熟练操作,电子白板V8和希沃两种教学软件。
4、一师一优课应用工作培训。自2016年国家开展晒课活动以来,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注册做到人人有账号,人人要晒课。成立晒课工作领导小组,由信息技术管理员李翔老师负责给各全校教师注册,对教师进行3次登录、晒课操作培训。在晒课前成立学科组选取学科优秀教师进行主讲、学科组成员全体备课、磨课,并安排专人进行信息技术支持,凝聚全校之力做好晒课工作。要求教师用好专网资源、随时下载各类优质资源,定期组织教师观看部级优课,在晒课活动中磨练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5、利用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自“国培计划”项目启动以来,每年培训项目我校尽量争取最多的名额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定期检查教师网上学习进度,督促学习的教师确保100%的及格。经过几年的培训我校教师没有一人次,在培训结束时不及格。
三、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首先我们采用了电子备课,彻底放弃了备课本,要求人人电子备课,制作课件,建设信息资源库,教师每周至少利用信息技术上四节课,将以上内容纳入常规序列。真正使电教工作与常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次学校建起了自己网页、公众号,精心制作学校主页,发布学校信息活动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四、抓实研究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并以此为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全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工作。以国家级实验课题工作为契机,认真做好应用研究。我校是国家级课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单位,我们要求研究成员认真实践定期总结经验,已召开3次阶段总结会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要求教师对于成果尽量做到做到周周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拓展信息辐射空间。
近三年,学校多次承办市级教学研究活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观摩活动,如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会提供会场,承担主数学优质课暨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学校利用公众号、美篇,制作学校开展的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及我校教师的外出赛课和发表的有关文章、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等有力地促进和拓展了学校的辐射作用。
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寻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效益,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017年12月23日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地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技术开展的网络学习活动已发展成为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大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一切有效的现代化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特网上浩瀚的学习资源及其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网络技能和学习风格等不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其中关于网络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所以本文就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 进行表面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学习行为 能力 发展 趋势
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是开展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旨在希望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展开研究,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基本思路分为四步:(1)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2)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根据相关知识和我国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认识进行阐述;(3)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4)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处于时空准分离状态,其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网络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优势,如提供丰富充足的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更新快速,师生交互形式多样化,学生反馈及时等,这些作用都足以使网络教学成为现在网络学习的首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网络媒体从一登上舞台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优势,迅速地进入了管理、金融、商业、通讯、新闻、医疗、教育、技术、产业、娱乐等一切与信息紧密联系的领域。网络媒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实时交互功能,这让网络教育成为一种极富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
1996年8月,在美国由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等10个州,各州认可的、各高等院校承认课程学分的网络虚拟大学创建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上课、考试、完成学业并最终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从而正式拉开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序幕。这一举措给网络学习者创造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支持环境,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采用适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式,在任何时间地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国外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开放大学,1998年有注册学生23万名,有4 万多名开放大学学生通过家庭或工作场所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基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十位,科研水平排名第二十七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在中国市场,网络教育广义涵盖了所有以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咨询的市场领域。从细分市场看,可分为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网络教育、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五个市场。
《2013-2017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41亿元,同比增长19.9%。网络教育中,高等网络教育仍占较高的份额,职业认证教育增长快,但整体份额仍然不高;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亟待创新,传统的视频类、互动性不足的网络教育模式需要进行重构。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我国远程教育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不过,随着国内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以及学历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网络教育也在快速的跟进国际的步伐,但是也明显的存在着给及不足且不能普及,而如何使网络教育能够在中国市场长久生存且普遍的使用,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普及用的情况下,如何使网络教育产生最大的利用价值也随之而来,因此面对如此多的棘手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的我们自己的真正的出路。
前瞻网认为,伴随企业资金募集能力的增强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教育市场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教育产业多元化、服务国际化和经营品牌化等趋势将不可避免。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知识的重视 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随着中国网民快速增长和对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支持,网络教育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
现代网络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它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形成一种主动、协作和开放的学习模式,充分考虑并设计双向教学环境,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教学方法。
由于网络学习行为对社会的波及层面比较广,下面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2.1、网络学习对老师来说是一场职业的变革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将使教师的的职业变得更为专业化,教师的身份既是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网络学习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变“讲师”为“导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导”,也就是指导、引导、教导和辅导。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此时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位学习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其次实现了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的转变,网上的互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对象的社会化,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式,合作伙伴式的关系。
最后网络学习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是网络与信息的时代,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开展网络教学对教师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化化教学手段,还需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育媒体,进行系统教学方法的设计。为此,教师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在网络时代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以,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与课堂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2、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导致了对学生知识过程的片面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网络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将学习过程更多的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网络学习是一种“链接式”学习,即学生利用网络的链接实现学习的非线性化。“链接式”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过程,使选题、开题、研究、结论整个过程都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变革。
三、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
任何一项科技创新 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 应运而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也不例外。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 速 发 展 无 疑 将 影 响 教 育 的 模 式。随着学校的教 学 设 施、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计 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 要 工 具。随着学校的 教 学 设 施 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 计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要 工 具。学 生 的 学习渠道不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得,也不再仅仅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上,而 是 凭 借 信 息 技 术 这一 现 代 化 手 段 多 方 面 多 层次 的 获 取 知 识。在学 校,网 络 逐 步 成 为 学 生进 行自 主 学习活 动 的 有 效 资 源,并 成 为 教 与 学 双 方 面 的 重 要 手 段。
网 络 教 育 正 和 我 们 走 得 越 来 越近,以 多 媒 体 技 术 和 网 络 通 讯 技 术 的 应 用 为 核 心 的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不 仅 带 来 了 横 跨 时 空 的全 新 的 教 学 方 式,而 且 促 进 了 教 学 观 念、教 学 过 程、教 学 模 式 等 的 深 刻 变 革,传统 学习方 式 已 表 现 出 它 的 局 限 性,网 络 信 息 的 传 播 冲 击 着 传 统 的 教 育,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 的 学习成 为 可 能,它 促 使 教 育 向 着 信 息 化、社会化、网 络 发 展。现行的《基 础 教 育 纲 要 》指 出“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 应 与 学 生 积 极 互 动”,“促进学生在 教 师 指 导 下 主 动 地、富 有个 性 地 学习”,“充 分 发 挥 信 息 技 术 的 优 势,为 学 生的 学习和 发 展 提 供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育 环 境 和 有 充 满 乐 趣 的学习模式,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自 主 学习能 力 就 成 为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热 点。
当 代 大 学 生 是 时 代 浪 潮 与 文 化 浪 潮 的 双 重 主 体,肩 负 着 社 会 发 展、民族振 兴 的 艰 巨 使 命,其 中 创 新 精 神 又 是 发 展 与 振 兴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条件。由此,现 代 教 育 理 念的 培 养 目 标直指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以能力为基石,所以能力的 培 养 已 成 为 教 育 的 首 要 问 题。面 对 生 活 节 奏 的 不 断 加 快,生 活 空 间 的 逐 步 密 集,知 识 膨 胀 的 不可控制,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已 不 再 是 权 威 的 教 学 形 式,人 人 学习,终 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更使自主学习成为主要 的 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四、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所有人离不开教育:早期教育、课外辅导、少儿英语、职业教育、出国留学、商学院、移民服务„„而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网络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
1、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习效率;
2、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网络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网络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网络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很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将其作为解决中国教育资源短缺、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教育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未来大学教育发展趋势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二十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将网络的触角向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延伸时,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分析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6期
4.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5.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相关资料 6.百度词条中的“网络教育”
南阳理工学院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姓名:潘婷婷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1103125040 序号:b32 班级:11国贸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_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音乐学二班
孟 东 晓 学号:20105141217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文章摘要:几十年来,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者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它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1随着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技术以其信息的迅捷、交互、海量等显著特点与教育教学有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通过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
教师在教改中是起决定力量的因素,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对教师从技术与思想两个层面加强培训,积极参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三个模块学习和考核,加强校本培训,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践工作。
当今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重大标志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轻思考、重书本轻实践、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的现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学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标志的。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将课堂上的教育中心地位转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师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引导学习新课,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图片或是视频,与课件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越性,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电脑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交互的功能,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指导性的教学中选择和准备种种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获取与学习有关信息,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地理,可以利用软件《谷歌地球》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使之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概念,这样再往下教学就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了,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互动能力。
三、利用人机交互,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发展学生个性。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时代。人才是竞争的焦点,信息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即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时要时时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顺利实现提升到能力这一高层领域,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人机交互式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达到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是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整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其出发点应当是课程,而不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老师方面: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和作业,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工具,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学教并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大信息的提供,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拓宽学生的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讨论、合作中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学生方面: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为上课做准备。
2、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课后,教师提供相关网络,学生自觉主动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可以借鉴、学习的教学理论、方法和经验都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一些教师为追新求异,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谈不上比传统教学的新与优。因此,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刺激点,多姿多彩地呈现教学内容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境界,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感官刺激,势必使课堂教学因片面求“新”而让学生难以适应,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演变成现在的“满堂放”,由过去填鸭式的“人灌”模式变为“机灌”模式。有的教师一节课播放几十张电子幻灯片,学生只能是走马灯式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没有消化和理解的机会,结果是看上去生动、热闹,而实质上学生并无收获,课后也是茫然不知。此外,由于使用投影、幻灯等设备,学生长时间地处在光线不太明朗的环境里,视听感官处于高度刺激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感、疲劳感,这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不利的。
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无所不能”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不再需要教师,教师的作用可由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一些教师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让程序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让学生整堂课按照计算机课件所给出的流程进行学习,表面上看似乎很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但实质上是把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降低成了一种仅仅是信息传输的机械活动,课件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教师整堂课演示自制的电子幻灯片,教师就像解说员一样,机械地填补幻灯片之间的空白和解说幻灯片上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失去了往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真实感情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问题。
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只能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它必须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特有的感情因素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发展也正是在师生或同伴间直接交流实现的。
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不能出现以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教师、书本的情况,盲从信息技术,从而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那必将会造成教育教学的偏差,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应该是学科,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全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电脑报》
2.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05-18(1)3.《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