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结题报告
《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结 题 报 告
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李智平邓艳芬 谭传勇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在学校领导、教科室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我校数学组从2012年6月起着手《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课题的探索。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结题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程文化变革中的各种矛盾都聚焦于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许多矛盾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如“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脱节”;“课改与教学质量‘两张皮’”;“三维教学的整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如何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惯习”;“如何让学生学的不艰苦,教师教的不辛苦”等等。上述这些矛盾的实质是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教学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需要运
用教学设计技术来解决。
2、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专业化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的不是教育理念或一般理论,也不是某些教学技能,缺乏的是:如何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课堂设计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研究。也没有形成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教材和有效方式。因此,加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丰富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素养的需要。
3、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与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和综合特性的科学。教学设计理论是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科学、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化,迫切需要吸收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新课程实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为广大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具体化的专业支持。因而,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的需要。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是:在一定的课程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系统思考、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广义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专家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的程序化内容、方法和辅助的教学资源,也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是指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设计(或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收获(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据此,本校确立了“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方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4、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性教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第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如何做到创新与优化,进而培养以创新性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式。
5、心理学、美学理论。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属于美学范畴,又属于心理学范畴。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借助实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本课题研究中以皮亚杰、布鲁纳关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理论为依据。
6、数学学科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
四、课题研究思路及目标
1、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理论与探索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研究主要沿着三条线路展开:一是通过学习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学变革的有关理论,将新的理论迁移和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和架构与新课程相互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与一般操作方法。二是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以发现与形成更为具体化的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的策略;三是对现有典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设计的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握“理性演绎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的研究原则,把这三种研究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对话,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2、主要目标。
(1)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
(2)揭示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数学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4)通过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3、具体目标:
(1)完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现状调查。
(2)收集课堂教学中低效与高效教学的经典案例并汇编成集。
(3)积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等研究成果。
(4)初步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框架(模型)。
五、研究过程及方法:
1、在校领导的坚强领导下,组建团队。
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2012年6月接到课题时,学校专门召开了课题研究专题会议。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部署安排研究工作,经过发动宣传,共有25名数学专职教师加入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重要成员王小林老师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州县知名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成绩显著.赵学凤老师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巴东首届名师,多次参与省、州、县等各级各类教研部门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点评活动。参与研究的大多数老师年轻有为,爱学习、爱思考,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全心全意投身课改教研。
2、课堂摸底,找出问题。
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自我反思,回顾以前的课堂现象,以及集体商议的形式,我们找出了平时数学课堂的一些问题:
(1)三维目标不统一、不明确,不联系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泛化,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于不顾。
(3)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学活动外化,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只留于形式。
我们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课堂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教师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的改进和优化做起。对课堂上那些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3、潜心研究,做实研究基础工作。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明确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明确引领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
2012年11月27日下午,数学教研组长对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的培训。因为我们倡导: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习是永恒的旋律。学习培训结束共收到老师们的笔记二十多份。
(2)以“好课多磨”为形式,在实际课堂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2年11月28日,“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研究课拉开了序幕,经校领导和课题组长研究,选派了我校年轻有为的优秀数学教师邓艳芬为本次研究提供研讨课。以 “好课多磨”的形式先后呈现两次,先由邓老师自选讲课内容,再让课题组所有老师集体备课,并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组(详见分组活动安排)。
2012年11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邓老师在三(5)班主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次课,各研究教师做了详实的记录,在做记录的时候,要求每位听课教师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及原因,如何改进等记详实,课后,全体研究人员在电教室召开了第一次评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针对自己负责的研究要素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商讨有效的环节及无效环节的改进措施,为邓老师的第二次课出谋划策。
11月30号上午第一节课,邓老师在三(6)班主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课。下午,课题组又进行了第二次评课。
经过两次对比教学,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后测,通过对比分析,重新构建后的课堂,参与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业的正确率也提高了25℅。有效性突出表现在:作业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恰当有效的激励与评价以及提问等。接下来,老师们进入了整理总结反思阶段,分别就这次研究活动撰写了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反思材料。老师们通过反思总结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只有有效的课前准备才能保障高效的课堂,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导学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3)以学习汇报展示课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案例。2013年11月派出学习老师(李继华老师等四位),给我们提供了4节示范课、引领课、导向课,课题组成员领略到了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悟出了一些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例如:
1、把游戏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又学有所得。
2、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3、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PPT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4、导入各具特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练习多样化,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对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进行提升,对研究团队进行必要的专业引领
为了我校数学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并进行相互间的有效交流,2013年6月12日,校教科室和数学研讨课题组,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案例的概念及写法》,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心人,研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教学现象。同时每位教师的教学经历又是其他教师获取教学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的活教材,在教学中提升预设的有效性,在反思中再论得与失。各年级以不同的角度提供教学案例,共同研讨,相互提高。一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教学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的案例;二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提问的有效性、追问的艺术性的案例;三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恰当有效的激励与评价的案例;四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的案例。五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的案例;六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的案例。
(5)班班通设备的进入,为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新阵地。课题组于2014年4月上旬呈现了四节探讨课,一年级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三年级的《制作年历》、二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解决问题》和三年级的《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均由年轻老师主讲。围绕“媒体资源在有效教学设计中运用技巧”进行
研究,针对其课堂中对媒体资源的运用问题以及利用它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课题成员人人撰写有关“媒体资源在有效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的教学案例,供大家交流。
4、多形式的研究成果展示,共享课题研究成果(1)开展展示课、竞赛课活动,提供课题研究小平台 2014年9月开展了新进老师展示课活动,既为课题组提供了研究课例,也用课题研究经验指导新进老师以后的教学。
2014年10月至11月开展了打造“野三关民族中心小学好课堂” 赛课活动,按年级进行分低、中、高段开展,人人参与,依据“有效教学设计”评价表和好课堂评价标准打分,评选出“智慧课堂、趣味课堂、高效课堂”。通过听、评、讲、议活动,让课题研究活动再次走向了高潮。
(2)各级评选,提供课题研究大平台
教科室号召老师积极参与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评选,把自身研究成果分享于更广阔的教育平台。本课题组成员上交参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共计100多篇。
六、研究成效及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
1、活用教材,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是要用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文本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数学能力的基本凭证,老师要做到按课程标准的精神来“用教材教”,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课前要认
真研读教材中的课题、习题,分析教材和教参中没有交代清楚的知识点和例题。教师在关注新授内容的同时,还得重点关心教材中每一个习题的训练意图和作用。老师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我们实行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老师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谭传勇老师在执教《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是具有同样数量关系的问题,只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改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的逆解题,因此,教学时仍以方程为主。他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②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
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以学定教
有效选择教学方式。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巧妙地带入课堂
李继华老师主讲《可能性与公平》这一课时开课就非常巧妙非常有效,用学生来挑战老师做数数游戏(两人交替数数,从1数到6,每次可数1个或2个数,谁先数到6,谁就赢),使学生兴致勃勃地站起来,抱定要赢过老师的信念却屡屡失败,由此产生了 “为什么老师总赢” 的疑问,让学生发现了游戏规则中的不公平现象。通过互动促进师生交往,营造了一个温暖、民主、开放、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信任开启了走进本节课数学知识的探究。
(2)用好先进的媒体,把数学知识渗入生活实践中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为实现“以学定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再现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样不仅可以为课堂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优化智能结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
甘老师执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有这样精彩的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情景图1:背景为我校举办校运会时,同学们上台领奖的图片。其中左边有四人正双手展示着奖状,而右边则被老师用大大的漂亮的笑脸给挡住了,并同时出示条件和问题:运动会上有14人上台领奖,看的见的有4人,剩下的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男生和女生各有几人?学生此时反应特别大,有的学生还大声的说出:“看,我也在台上呢。”整个课堂迅速的热闹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
调动起来了,因为,这是他们太熟悉的场面了。从而带着兴奋和激动努力的去解决问题,再加上老师巧妙的启发和诱导,问题迎刃而解。接着再出示情景图2:本校学生正在跳新学的校园集体舞,待同学们正喜笑颜开时,随机出示数学问题:其中一排有38人,另一排有34人,体育委员站前面,如果除去体育委员,把同学们排成9人一排,可以排几排?同学们看图思考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模拟创新
有效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1)在“趣”上能调控。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活”和”趣”字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夏淑芳老师执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小猫钓鱼)、谜语(摸石头过河)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在“点”上有突破。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在教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如何找最佳的等量关系 也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3)在“展”上走延伸。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如“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如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李智平老师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再如,学生学习了找规律后,老师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手帕,并利用中队活动让学生主动推销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证明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二)初步形成野三关民族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框架
经过将近三年的摸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框架——“364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现和同仁们分享一下。
1.三步走
课前:解决预习时间?预习内容是什么?学生的预习情况用什么方式掌握?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课内: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
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课后: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即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2.六环节
六环节是指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设计 “多元”的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多形式,及时矫正反馈;回顾总结,评价体验;课外练习与提高。
(1)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
具体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的发展线索和认知结构,从整条线索中探索认知规律,认清它们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舍得),围绕教学内容作简要说明,主要说明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教学目标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做哪些过去不能做的事。具体点说就是结合课标的要求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当前教材内容,形成目标定位。
(2)设计 “多元”的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适应学习需要, 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学科规律,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
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3)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主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以 “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以恰时恰点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小组间质疑、解疑——小组评比
设计有意义或有思考力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还应当注意适切性、针对性,“问题串”中的所有问题在整体上要保持或提高思考力水平,呈“大上坡”态势。
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纠正小
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4)多形式,及时矫正反馈
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在每一堂课中,教师提供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点设计一部分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直接批阅部分试卷,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或者采取同小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一帮一”等形式及时补救,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理解。
(5)回顾总结,评价体验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首先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较准确地概括课堂小结,老师加以肯定。最后,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6)课后练习与提高
课堂后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习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习题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出更高的考验。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3.四课型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实验探究课。
(三)确立了野三关民族中心小学“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
课题组明确提出了野三关民族小学“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课题组召开会议向全校推广,并进行了公开课评比活动。这一评价标准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四)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丰富
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了我校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也有所改变。老师们在实验中能不断总结经验,学校已将老师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在这里只介绍其中一部分。如(附表):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是一个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结合的课题,由于研究者大多是一线实践的教师,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式。因此,课题研究深入度不够。经验性总结多,实证分析不够。缺少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
2、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全新领域。限于研究者的水平,以及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已有成果的学习研究不够,视域不宽,因而,对本课题研究的把握的系统性不够。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够系统。同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案例的科学分析、概括提炼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研究仅仅走出了的第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野小新教育框架而努力工作。
八、结束语
本课题实验虽然结题,但从总体看还称不上做了系统有序的全面研讨,尚有许多问题需做继续研究。研究时间不长,理论上的提升只是在面上,实质的东西尚未提炼成金,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并不在理论创新,而在于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生活的品质。课题研究结题所归纳出的探索性成果并不能看成终结性结论,而是我们重建课堂新教例的研究起点。今后我们将以原有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坚持立足课堂,继续深入探讨,扩大研究领域,在研究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长效性。
附:
第二篇:有效教学结题报告
“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负责人:
杨柏金 孟祥峰
摘要: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等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或是低效的、无效的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于2008年9月申报立项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有学校领导及全体一线教师等。课题组分工明确,思路清晰,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体会和成效。
关键词:课堂
有效教学
建立与研究
一、开题阶段
⑪、时代的需要 1.“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这一论断的认识越来越走向深化。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日渐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科技的影子是教育,经济的操作平台是教育,物质丰富的宽阔基础是教育,因此,21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教育规模、教育层次、教育质量,尤其是教育效益的竞争,科技、经济花开花落,其根基在教育,只有教育竞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根本竞争。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极其客观地摆在我们的教育者面前,那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在培养国际竞争性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倍受关注,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说,未来的教学中必将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方式、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⑫、课程改革强烈地呼唤有效教学
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他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通道地传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低质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更是问题重重,如:①概括不准,②捅而不悟,⑧法不导学,④法不对点,⑤生填硬灌,⑥给法难用等。所有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浅表的,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往往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⑬、有效教学已成为我校教学发展的重要依托
作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虽然在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上都已得到了社会首肯,但作为新时代的二中人,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的背景下,更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及实践等作出更为科学的应答。为此,我们选择了“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之路。
2.调查研究
⑪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它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强调全面,强调效率.⑫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传统意义上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类别的智力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研究证明,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有效学习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往往也不能有效地发展.⑬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教学直接考量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法,对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教师课堂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有效教学的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要优于低效教学的教师;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优于低效教学的教师.⑭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天天喊,应试教育大行其是”,这种将载入教育史的怪现象既说明我们的体制和评估系统有问题,也说明我们的教师被普遍“格式化”为双面人格.出于良知和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教师们认同并呼吁素质教育的到来;而出于自我保护和急功近利,教师门又拼命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狂奔.而教学效率低下的教师又让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伤害中雪上加霜.⑮.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成了低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说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绝不能以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树立和坚持课堂有效教学的观念。
我校自建校以来,由于教师配备不足,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以上调查研究结果,我校决定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9月申报立项了“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标、步骤、方法,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3.确定目标、内容,公布研究课题
我们课题组成员力争通过对“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总目标。为了使这项研究更为具体、深入,我们确定了以下四项具体研究目标:
⑪.通过研究,为教师提供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其中主要有“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如何科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等内容,为广大教师克服教学中的无效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范式;
⑫.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⑬.通过研究,使课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以后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奠定科学的基础;
⑭.通过研究,使有效教学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题围绕课程有效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中心内容有以下10个要点。
①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②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的研究; ③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哪些影响。④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研究;
⑤不同的教学问题设计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影响的研究; ⑥问题的价值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⑦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研究;
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教学方式的研究; ⑨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影响的研究。⑩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有效备课,有效评价的研究。
确定了目标和内容后,我们在各人的分工下行动起来。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介绍,经常交流,及时调整计划。
二.课题研究活动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我们制定了总的研究方案后,每学期根据情况也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分工,有的负责与教师交流,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有的负责收集资料,借鉴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有的负责组织培训班;有的负责每次培训的后勤及考勤、考核等工作;有的收集教师的体会文章和先进事迹。
2.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本项研究内容多、跨度大、命题新、综合性强,因此,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综合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文献法、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等主要方法。我们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注意向和该课题相关研究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学习,在网上了解课程有效教学的有关经验介绍,在期刊、报纸上了解课堂有效教学的信息。
3.及时归纳整理资料
在获取了大量资料后,我们经常讨论、交流,整理资料,了解教师情况,逐渐调整研究思路、实践方案。
三.成果展示阶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行为能力,更要求科学、有效,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我们经过三年的实践,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可以看出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效果。我们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一)认识成果
1、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等,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①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②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初步成型
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以下学科的几种课型的行为设计:语文学科的精读课、习作课;数学学科的新授课、复习课;音乐学科的歌曲学唱;美术学科的造型表现课。其中数学学科的复习课的教学行为设计研究尤为突出。
我们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课程的心理特点出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达成需要以下几个环节: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整理归纳形成网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疑难课堂总结。我们对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进行了设计与论证:
先使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了解本课的复习任务,产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探究的欲望,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整理归纳形成网络,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形式整理归纳知识点,形成网络,通过设置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既加强基础又拓展提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课堂总结,查漏补缺回顾本课重难点,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探索的欲望。
环节一是以教师成功驾驭课堂为前提,学生的情感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他们很容易进入角色,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核心来设计师生的双向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利进入本课学习。环节二是课堂的核心,该环节在新课程目标下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研究的空间,让学生能以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与归纳,形成网络。环节三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学生通过自主解题,大胆实践,把知识内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环节四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馈,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强化评价的功能,以鼓励为主,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3、对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教与学方式、有效的练习、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有了新的认识。①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在教材十分注重创设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情境的创设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创设学习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学得更透彻。
②学习方式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有法,学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师生要及时总结,积极探索,重视教法、学法的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堂上的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体验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③有效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方法.练习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业负担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练习的质量与学习质量成正比,与学业负担成反比,即练习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高,学业负担就越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重视练习的科学性,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因此,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练习规律,改善学生的练习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包括: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课内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搞好练习的设计,如课前练习,课后练习,新课过程中的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综合练习,复习课的练习等。不同类型的练习,练习题的选择设计就应有不同;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
④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课堂容量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践成果
1、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基本改变了教师单一的传授知识的状况,实验进行到现在,90%的教师能够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认真预设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
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了我校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也有所改变,由实验前的85.7%的教师被动吸收,下降到80%,探索研究式的教师由原来的1.5%提高到5.7%。老师们在实验中能不断总结经验,学校已将老师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有《有效教学设计集锦》、《教学反思集》、《有效情境创设案例集锦》、《有效的教与学方式案例集锦》、《有效练习案例集锦》和《信息技术有效使用案例集锦》。
3、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除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发展方式有所变化外,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目标、与人交流、质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也有所改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
4、学生的学业成效有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
课题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该课题研究是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一位教育大家不是通过探索研究获得成功的。
在全校范围内,大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每学期都有老师向课题组上交课题论文,其中张国学、王立臣、谢淑红老师的“课堂有效教学”论文在校本教材中被推广。吕清文、刘万春、冯作为老师的教学心得有多篇发表。
学校课题组每年组织了两次到东北师大附中学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互帮互学,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凝聚力,而且在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关课堂教学的经验。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管理不够细实,还存在一定的“粗放”现象。如对教师备课的督查、对学生作业针对性情况的检查、对学生辅导方式和辅导有效性的研究等,还没有做细做实。
2、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仍显不足。课堂教学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显露出教学的浮躁,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三维目标“分化”,教学层次“幼化”等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还存在。应付教学的现象还存在,低效高耗的教学还存在,“有效教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宣传、发动和推进。个别教师的信心不足。不少教师抱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太差,而对自己的管理艺术和教学行为反思较少,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管理和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高效,有时对低效、无效的做法还当作法宝紧紧抱着不放。对“学困生” 关注、帮助力度不够,缺少补差的可行措施和有效办法。
3、集体备课深入不够。由于教学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忙于上课、忙于批改作业,对课的研究投入不足,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情况较普遍。教学目标定位有待研究,目标求高、内容求全现象还存在,课堂上有过难题和超标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实际解题能力还比较薄弱。
4、少数教师对课标,特别是对考试的要求还不能很好把握,备课、上课的针对性不够,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不够“实”,特别是学生“练”的情况落实不到位、教师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五.思考
1、研究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
真正干好一件事情,要的是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让他们在45分钟之内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靠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在枯燥和单调的书本中索求知识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给予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把握教材,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做事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要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明确大纲要求,大胆地根据教育对象调整讲授顺序,灵活教学,从学生听课的神态、发言得到反馈信息,果断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3、精彩生动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5、加强管理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课题组
2010年11月
第三篇: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的课堂虽然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既能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能注重能力的培养;既能注重知识的建构,又能注重人性的塑造;既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顾及个性差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达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低效。我们认为应通过教师对知识的精心设计,启发学生在思考状态下主动学习;利用合作、探究等策略,去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使三个维度都有收获。因此,我校申请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此课题研究要求我们的教师能深入进去——研读教材,钻透教材、了解学生、摸清底数、跳出教材、依据课标设计教法、学法,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除了理论工作者继续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并应用于相关领域外,一线教师也已普遍关注到需要由传统的经验式备课向科学的教学设计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空间。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标是什么?有效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 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拔尖人才队伍。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们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借鉴法
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各种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出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
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三)实验监测法
选择一个实验班,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搞好实验设计和实施。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通
过实验监测,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设,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
(四)经验总结法
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的总结,让一些好的经验得以推广。
五、研究步骤:
2009年7月——10月(宣传发动阶段)
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我校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根据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⑴成立课题研究组。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立项以及论证工作。⑷组织理论学习。
⑸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2009年11月——2010年6月(研究阶段)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课题研究期间重点研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论著,开展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学习。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结构及方法。结合“提高课堂有效教与学“活动的开展,重点探讨各科有效教学设计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在各班级,全面倡导有效教与学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
略,提炼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范例并撰写有效课堂教学案例集,并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论文集,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
⑴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⑵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⑶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⑷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2010年7月——10月(自我评价阶段)
在初步形成的有效教学模式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进一步完善有效教学的实践模式。
⑴学习《有效教学》体会论文。⑵观摩教学,教师交流。
⑶对案例进行分析,完善有效教学模式。2010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督查考核,进行总结;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总结各层次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⑴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认真组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各个阶段课题研究侨务;每周举行一次业务学习,收集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备课》等专业书刊上的典型文章,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为教师们征订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数种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学校图书室购置了校本研修图书。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二)全员培训,撰写有效教学设计。
学校按照全员参与的总体要求,结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全体参与,同时还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教学,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让老师们看到了他们课前的精心预设和课中的有效引导,看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互动与碰撞、交流,看到了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学习方式与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外出听课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课反思交流。课题组开展再读《课标》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是教师撰写教学设计和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总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弄清楚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的,更加有助于教师们确立新的教学观,为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团队合作,共同探究有效教学设计。
每们教师以教研组领取定量的备课任务,对照新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
材,高质量完成备课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评论,全组集中,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再由教师整理评议意见,修改教案,再将整理修改过的教案进行认真复备,并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失写出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活动,并对教师常态课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调控,指导和管理。
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有效的学科研计制度,为教师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
每学期安排教师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一节教研课,周四利用业务学习日进行集中评课、交流,大家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在研究中,每个学期课题组的成员都要随堂听课,课后与同行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改进教学策略。
(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还建立了网站,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及时上传到网站中,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校还不断充实教师成长档案袋,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学习工具和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有效途径。
七、研究成果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通过个研修,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三位一体、立体推进”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能够利用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们提高了认识,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
2、能将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自觉地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多种问题,有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明了,教学效果理想,所撰写的教学设计在不同层次评比中获奖。
3、利用课题组资源,让大家的思维得到相互激发,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由于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主动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教师在各类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殊荣。
通过专题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教、科、研能力有了不断提高。在专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专题研究总结或论文20多篇。
各类论文评选,其中获合肥市论文评选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在肥东县各类论文评选中分享一、二、三等将的分别有1名、3名和5名。
王晓燕、姚蕾两位老师自制教具获县自制教具一等奖。阚道斌老师所撰写的综合实践论文获合肥市二等奖。
浦丽君老师荣获肥东县第一届名教师称号,并获合肥市优秀教师殊荣。在肥东县第一届“教学能手”评选中4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以下奖励:
通过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阚蓉、阚颖两同学在县小学生书画比
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黄春梅、郑芙蓉、李倩倩等三位同学在“爱在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分获小学生演讲一、二等奖。阚歆滢同学在第四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暨肥东县第六届“鸿雁杯”校完文化活动中,参赛作品荣获特等奖,黄苒同学荣获一等奖,郑卉等七位同学荣获三等奖。
问题及思考
虽然,《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我校的实话过程中取得一些成果,解决了各学科教学方法存在地问题,为各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师的知识和思想素养还有待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驾驭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课题组的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任务,争取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
结
题
报
告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再是以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所接受知识的程度为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水平。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新旧教学模式的交替点。传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得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开始进行一些改革并逐步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始着手处理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衡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突破当前教学瓶颈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下一代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开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有效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衡量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为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因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首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此外,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当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的沟通者和传播者,引导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关心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一样的观点和思想,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不应当再以传统的灌输知识为核心,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不应当急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和答案,而应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模式。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沟通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沟通和互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背景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2.现实状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省内某些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始行动,并且有的还有所成就。加强课堂建设是深化我校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高效特色的课堂也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同时,大家都意识到:只有触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彻底的,才能真正改变教师行为和学校生活,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同时,也只有课堂效率的提高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才能适应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前期提高课堂效率调研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在全校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构建进行研究,决心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于是,我校于2011年6月申报了合肥市级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
3.研究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教学实践中依然故我,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讲堂,而不是学堂,表现在:教师更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不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怎样、怎样学?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品尝不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如何改变课堂,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学校先后两次选派教师在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同时利用网络深入学习部分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如邱学华尝试教学、王敏勤和谐教学、顾泠沅青浦实验、李炳亭“五步三查”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并通过多次学习研讨、问卷调查,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应通过高效的组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力、教给学生方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精讲多练。
4.选题、立意的现实意义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我校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起各学科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校本教研与管理,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的生态课堂,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然而,既然名为“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其重心就必然在于一个“效”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二)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
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主体,既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三)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四)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自学、展示、反馈,也就是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三、理论依据:
本课题立足提高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
(一)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构建起各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促使实验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名师;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3.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5.形成适合我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效课堂主要特点的研究;高效课堂基本模块的研究;高效课堂基本环节的研究;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具体做法有: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 3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课题组教师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奠定基础。
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了解我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研究整理。
3、行动研究法:针对目前课堂不高效的原因,研究制定相应的机制以及教学模式,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从而在本校打造高效课堂。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教师典型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研究分析进行案例反思。
5、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6、总结研究法:及时对本课题每一阶段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小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同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
2011年6月由张文宏副校长与黄诗河副校长牵头,由我校的骨干教师与2011级七年级教师组成课题组,申报了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2011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立项后课题组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问卷调查、课题组教师培训、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召开开题论证会、完成阶段性总结等,其中重点是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分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及分工如下: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四清
副组长:张文宏 黄诗河
成 员:方三虎 王仁平刘春潮 丁名新 王跃青 魏艳华 王二红
课题实施小组 组 长:张文宏
副组长:张文革 王跃青 魏艳华 王二红 刘家根 罗守华 张旻 成 员:
王跃青 郑腊平许治平耿家富 唐宗明 洪秀兰 负责子课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
魏艳华 杨智刚 杨田中 黄书文 缪维珩 黄永红 负责子课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
王二红 方文清 张红艳 李林 刘华云 负责子课题《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2月开始实施)张文革 蒯超林 张敏 黄泽贵 负责子课题《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9月开始实施)
刘家根 谢玉荣 方祥生 盛敏 负责子课题《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罗守华 张二霞 黄小青 负责子课题《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张 旻 唐小祥 唐绍兰 杨前胜 负责子课题《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3年9月开始实施)
2.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 深入实践,定期研讨,从教师角色及“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研究、小组学习评价体系研究、创设情境策略研究、各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当堂检测设计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堂评价等方面对课题进行研究。召开“中期成果汇报会”。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研讨,如教学开放日、同课异构、中考研讨会,通过实践研讨,各子课题组初步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完成课题中期报告。
关于课堂的“高效”,在2013年3月22日的研讨会上,大家经过激励的研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讨,达成了共识:课前:抓学生预习,提高学习准备的高效性;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抓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高效性;课堂:抓教学活动的组织,抓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后:抓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认识的高效性;抓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进一步细化,课堂高效点有: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堂情境设置的高效;良好课堂氛围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多媒体资源利用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每一位学生关注的高效;课堂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或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布置的高效;资源共享的高效;课后反思的高效。
课堂教学中,杜绝提前上课、提前下课、拖堂、课堂接手机、课堂讽刺挖苦及体罚学生现象,杜绝满堂灌。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堂表现,重视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有效评价,精讲多练。
在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上,在深入实施阶段,也初步达成了共识: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第二步:学情反馈(课前),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第四步:当堂训练(课中),第五步:归纳提高(课中),第六步:复习质疑(课后)。
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与无形中,不论什么样的课堂,在课中都要突出“高效”,即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精讲多练。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定期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课,并充分利用与合肥市四十七中结对合作,开展多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校际间研讨课。收集整理各学科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及研究性材料,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结合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初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抓手和有效教学模式。
4.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开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展示课。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学案及教案专集,出台学校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主动申请结题。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
我校课题组从2011年6月开始组建进行课题研究,至今已历时三年,即将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结题。我们紧紧按照“课题带动、骨干示范、全员参与、评价调控”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校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和明显成效:
1.理性成果(隐性成果)。(1)明确高效课堂的“高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高效”的实施,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主动展示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吗?学生的学习过程快乐吗?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点:课前预习案设计的高效,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中良好课堂氛围设置的高效,情境教学设置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学生合作、展示及质疑的高效,科学探究的高效,多媒体资源利用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及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设计的高效;课后学生巩固提高的高效,老师教学反思的高效。
(2)形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都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在二年多试点年级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并组织了多次各种形式的深入研讨,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预习案,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导学引疑、自主质疑,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对预习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进行,小组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含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式或情境式精讲,包括课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课中进行,十分钟左右。像考试一样的训练。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3)全体教师基本都树立起“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意识,提升了课堂效率,初步实现了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渐入全校上下和课堂细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在逐步产生质的变化,课堂生活正在朝向“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方面迈进。
(4)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水平不断提升,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观,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尤其是在明确了高效课堂的一些主要特点及有效教学模式上,初步构建起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以“学案导学”为核心的“四疑(导学引疑、自主质疑、互动解疑、精读释疑)一定(以学定教)一训(当堂训练)”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我校的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我市兄弟学校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和推广价值。
2.实际成果(显性成果)。
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我校教师进一步实现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名师。2011年9月孙明金老师在巢湖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洪晓晨老师在巢湖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郑腊平老师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教师;2011年10月,洪晓晨老师在合肥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12月,郑腊平老师在合肥市教师“我读经典”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2月,洪晓晨老师在安徽省语文学科7~9年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4月,我校许正林老师参加了巢湖市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吴银芳老师参加了巢湖市首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2012年5月,许治平老师在巢湖市青少年“建设幸福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中学组征文比赛教师辅导二等奖;2012年7月,吴银芳老师在2012合肥市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在合肥市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9月,张文宏副校长荣获合肥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洪晓晨老师在合肥市第八届普通话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12年11月,张文宏副校长荣获合肥市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2年12月,张文宏副校长在安徽省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实验技能操作单项一等奖,翟安跃老师荣获巢湖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2013年3月,魏璠同学在合肥市青少年“建设新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征文比赛中学组三等奖,洪晓晨与郑腊平老师均荣获2012巢湖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3年4月,蒯刘平老师2013巢湖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5月,洪晓晨老师荣获巢湖市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初中组一等奖;2013年7月谢玉荣老师、吴银芳老师和张文宏副校长同时被评为合肥市第二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2013年9月孙传翠老师、黄泽贵老师同时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一等奖,蒯超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林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二等奖;2013年10月刘家根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程李骏老师荣获巢湖市2013年初中体育优质课三等奖;2013年11月孙传翠老师荣获合肥市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三等奖;2013年11月我校在巢湖市第23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女子团体二等奖,男子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3年12月孙传翠老师荣获合肥市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二等奖,魏艳华老师荣获巢湖市第二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4月唐绍兰老师荣获巢湖市历史课堂评优三等奖;2014年5月魏艳华老师荣获合肥市数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
2011年6月,蒯超林老师论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获巢湖市物理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翟安跃老师论文《发展后进生做体育骨干对班级工作的影响》获巢湖市体育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7月,方三虎老师论文《有用、有效的原则——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郑腊平老师论文《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堂前五分钟》在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张红艳老师论文《浅析农村中学生如何远离中式英语》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注重基础 关注细节 突出方法 彰显能力》获巢湖市化学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王二红老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行为的艺术化》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黄诗河老师论文《巧用评价 点石成金》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12月,唐宗明老师论文《散文教学三四重奏》在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在确定”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张维芹老师论文《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吴秀娟老师论文《浅谈初中数学的探究学习》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方三虎老师论文《小议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并获合肥市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唐朝霞老师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收获》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洪晓晨老师论文《在感悟中成长》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许治平老师论文《永葆语文味》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郑腊平老师论文《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堂前五分钟》被《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5期刊用,管先宏老师论文《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尝试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获合肥市中学数学论文评选二等奖,黄书文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现在进行时——我校数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手记》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并被《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刊用,蒯超林老师论文《初中沪粤版物理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获巢湖市物理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蒯刘平老师论文《激趣赏识,英语学习的催化剂》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孙明金老师论文《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获巢湖市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唐宗明老师论文《管好自留地 收获高效果》获巢湖市语文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王二红老师论文《如何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孩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子实施有效教学》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张红艳老师论文《转化英语学困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物保证》获巢湖市英语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关于化学模拟试题命题的实践与反思》获合肥市中学化学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
合肥市骨干教师谢玉荣《分析中考试题,提高复习效率》在2012年巢湖市中考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论文《中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如何做》获“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主办的人教网刊《滴定化学》第38期(2012年第6期)。
2013年,王跃青老师课题研究论文《重指导 巧引导 勤诱导——“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10期,张文宏老师论文《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发表在《中学物理》第二期,唐小祥老师论文《科索沃战争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获合肥市历史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吴银芳老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伴我成长——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初探》获合肥市中学数学学科论文评选三等奖,谢玉荣老师论文《对中考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反思》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并荣获该刊举办的“总结课改经验 推进素质教育”征文活动一等奖。
2014年,张文宏老师课题研究论文《课堂改革在行动——基于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一期。
八、研究后的思考:
教有百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的,不应是束缚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程式和桎梏。
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带来了课堂的改变,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补充说明: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无形。不论什么样的课堂,要取得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课堂的高质量最终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全情投入、主动参与,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尽可能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培养自信。
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课堂要打假,要挤水分,挤假学假教的水分,只有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真实的教学,才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主动地学习。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
/ 11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人:课题组组长张文宏
用。
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避免“廉价的表扬”。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九、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1]周德藩 《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 周峰、郑向荣 《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探索——从“洋思”到“东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3]卢志文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卢志文杏坛絮语2009-5 http://luzhiwen.eduol.cn/archives/2009/782508.html [4]高效课堂研究简报
2010年第01期(总第1期)2010年6月20日
http://wenku.baidu.com/view/6a802b630b1c59eef8c7b4ab.html 2010年第02期(总第2期)2010年12月18日
http://wenku.baidu.com/view/e1f3ffec5ef7ba0d4a733b66.html 2010年第03期(总第3期)2011年1月1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f51dc0100mglb.html [5]艾玛·麦克唐纳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03-01 [6]陈源清 《精彩的小班课堂——初中小班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探索》 凤凰出版社 2011年7月
附录:
①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生发展情况汇总表;
②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各项评选活动中的成绩汇总表;
③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发展一览表。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