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鸟文化

时间:2019-05-13 03: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与鸟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与鸟文化》。

第一篇:古诗词与鸟文化

古诗词与鸟文化

人类理想的家园是鸟语花香的家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描绘了这美好的境界。鸟儿,这七彩斑斓、多彩多姿、啼鸣如歌的天生灵物,真是人类的佳朋良伴。

鸟类给了人们精神的向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而小学生写作文,更爱说: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又充分展现了儿童梦幻般的畅想······鸟类,把人类的心和大自然贴得很近很近。面对日益现代化的都市水泥建筑丛林,人们更是渴望看到鸟儿们的身影,听到它们那天籁般的啼鸣。

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和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鸟不但飞翔于无边无际的天空,也神游于人们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我国的许多古诗词中,鸟影点点,鸟啼啾啾,鸟飞翩翩。鸟的出现不但丰富了古诗词题材,提升了意境,而且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

首先,鸟作为一种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登堂入室。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写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此词上片以两种鸟——“燕子”、“黄鹂”作为物候,点明新社深春的到来,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这时,燕子翩然归来,黄鹂清音啼啭,大地芳草萋萋,池畔苔藓翠绿,少女野外斗草,一派勃勃生机。

布谷鸟,又叫子规,也是一种物候,宋朝诗人翁卷的诗《乡村四月》如下: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说明了布谷鸟也是一种物候鸟。其次,大量的古诗词描写了鸟类和自然美景有关。

唐朝诗人杜牧的《鹭鸶》写道: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这首诗写出了鸟和自然的美景。

又比如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青 箬 笠,绿 蓑 衣,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还有一些鸟类和人们的悲伤情绪又一定的关联,例如乌鸦。元人马致远有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小令以一系列自然之物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景秋思图。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昏鸦”起到了中心意象的作用。在暮色苍茫中、乌鸦归巢时,诗人骑着一匹“瘦马”,漂泊赶路,不知归程,心中是何等凄清和苦楚。毫无疑问,作者这里的写“鸦”也不完全是“景语”,同时也暗含有一种悲苦的情绪。

再次,也有规劝人们爱鸟的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字字珠玑的诗,可谓意味深长:“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又如,唐朝的诗人韩偓的《翠碧鸟》写道: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那些挟弹小儿们放下你们手中的利器,不要在伤害那些无辜的鸟类了。这恐怕也是较早的思品教育吧!总之,鸟文化和古诗词息息相关,源远流长,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当我们外出踏青观鸟,朗诵品味着唐诗宋词中与鸟有关的雅致诗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坚持不屑地开展各种环保教育活动,坚持环保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使学生逐步认识环境,懂得珍惜资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环境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会起一定的作用。

一、在教学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幅满不在乎的样儿,我常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我还常常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画,对学生提出 “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

二、.结合教材,渗透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环保情感

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在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动物类的单词,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会话教学中

英语课本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如有一些警示标语如: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这样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爱护环境的例子,这样就把环保知识融洽地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三)在诗歌等教学中

英语教材中小诗也占有着一定的地位,这些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环境的诗句诵读,背诵,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使保护环境落实于行动。

(四)在课堂练习中

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设计环保教育渗透其中。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练习,将这几个单词放在一幅画面中,让学生试着来写句子,远处绿树青山,近处碧水荡漾;沙滩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孩子们在试飞风筝与航模。好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啊!引导学生分析描写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的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须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把英语知识用于实践,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既增强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如学生完全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草坪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 Don 't harm the flowers and trees!(不要攀折花木!)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在室内可以张贴: Keep clean!(保持清洁!)Be quiet!(保持安静!)No spitting!(禁止吐痰!)Don’t throw paper!(勿扔纸屑!)等英语标语。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学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让我们的校园和地球更加美丽。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环保教育,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活动,自我提升从身边小事做起。

浅谈信息技术课与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面对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感“环境教育10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可见,环境教育民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环境事业也跨入新阶段,这势必对环境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批转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保知识。”教育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渗透到学校,要大力开展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支持建立一批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学校要将环境教育贯彻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本校已经得到了绿色学校的称号,更应该不断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对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生产力,但另一方面计算机诸多的制作原料和生成物是对环境存在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绝对可行的。

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地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学校环境教育被逐渐普及,信息技术课上的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应该说,随着全世界,全社会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环境教育必将普及,计算机对环境的影响也必将为人们重新认识。从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出发,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应增加以下层次的知识:

一是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与现状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计算机水平一日千里,数量增长更是惊人。由于计算机内的不少制作原料虽可再用资源,但由于我国对计算机垃圾回收率不高,大多用于堆填,谁不知堆填后的某些计算机原料本身具有毒性,对大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所持续的时间是非常之长。然而回收计算机垃圾后处理的方法落后失当,导致了计算机垃圾的泛滥和回收后的二次污染。更有报道说:有一些落后的地区专门收购计算机垃圾进行燃烧提纯其中的金属,所产生的异味和气体大大污染了环境。某些外国居心不良的入口商对我国入口大批电脑垃圾,造成我国的计算机垃圾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对待和再利用计算机垃圾迫在眉睫,以这种危机感来激发我们的学生,爱护环境,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是增强计算机原料认识的教育。

一台计算机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显示器。根据日本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家厂商制造一台CRT(阴极射线管)球面显示器大概需要46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包括铅、汞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原料全部埋入土壤的话,将导致土壤的严重污染,而采用火烧处理的话,就会放出大量有毒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最终形成酸雨。有关专家做过比较,如果将地球上的这两亿台球面显示器全部采取土埋或者火烧来处理的话,其所产生的危害相当于引爆1万颗原子弹,那就意味着我们再没有任何可以立足的土地和可供呼吸的空气,只能走向灭亡。

纯平的CRT显示器走上主流就意味着球面显示器时代的彻底终结,而与之相应的就是如何面对这些老CRT球面显示器所带来的回收问题。众所周知,只有通过TCO95以上认证的显示器才可以进行回收,进行安全处理,而据一份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通过TCO95以上认证的CRT球面显示器达到两亿台左右,其中中国占了大概4000万台,如果没有妥善的回收措施,其所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长久以来,CRT显示器一直存在功耗高的缺陷,因为其采用阴极管发射电子束来获得图像,并且其各方面属性的变换也通过显像管调节来实现,功能损耗最大达到100瓦左右,而两亿台CRT显示器就是200亿瓦的电能损耗!并且因为其体积过大,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还消耗很多的原材料,目前来看1台CRT显示器的平均重量为20公斤左右,其制造原材料却有400多种,而其中可再生资源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资源将随着CRT显示器的被淘汰而浪费掉,这将是无法想象的一笔庞大数字,而这些皆来自于对资源的一种透支。

上述所说的,都可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并可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对环境的危害,告之学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此增强环境的忧患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课中环境教育具有其它的学科无法代替的知识,在当前学校环境教育普遍展开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这机遇,积极投身,尽己之长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人愈来愈重视生存的环境,重视生存的质量。“环保”已成为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焦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由此,我产生了“环保、美术一体化”的想法,即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把环保教育充分渗透在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以图构建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

一、在绘画中表现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问答:“树都被砍光,小鸟的家没有了。”接着,我又出示第二张画,画面上是一片树林,但这些树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似乎在等待什么。有几棵树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样子。没等看完这副画,学生们都已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些什么。他们很明白这树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这两张漫画的欣赏,使学生更加形象更直观地了解树和鸟的关系,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保护树木,爱护鸟类的重要性,懂得了环保的迫在眉睫性。

二、在手工课中变废为宝,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课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以往学生常购买材料制作,现在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废旧材料制作——用铅笔屑、瓜子壳、植物种粒拼贴装饰画,用易拉罐、饮料瓶制作椅子、花篮,用包装盒制作建筑模型、用旧挂历纸或广告纸制作纸篓或拼贴画……这样既节约经费,又可以开动脑筋,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时刻提醒他们把剪下来的垃圾放入垃圾桶中,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在欣赏课中潜移默化,渗透环境教育。

专题欣赏课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很有利。这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在艺术节中展示才华,深化环境教育。

在学校举办的“与绿色同行”校园绘画比赛中,我组织、指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环境主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环保知识。这些作品不仅设计精美,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到造林绿化、清洁卫生等现象,还表现了各种污染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人口的爆炸、地球自然资源的短缺……有的同学针对社会现实,用漫画的形式来鞭挞有碍环保的行为习惯。有的就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画出自己的想法,内容相当深刻。学生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既提高了绘画能力,又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环保、美术一体化的系列教学活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用学生自己的话讲“美术不仅是把画画好,而且应该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画好”。我想这才是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像环保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为学生播撒环境保护的种子,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每一名学生心中,使学生从小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谈环境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校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我校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近年来我校开展单列环境课与渗透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市绿色学校和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现把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生态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生态问题调查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在跑、跳、投等技术动作教学时,让学生了解这些动作几乎都和动物有关。如:蛙跳、兔跳、武术中的五禽戏、蛙泳、摔跤、体操、舞蹈等都是从模仿动物的动作中演变过来的从而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环保常识。体育理论教学如讲饮水卫生、日光浴、教室的空气流通、雾天不宜在室外锻炼等有关环保常识。

二、培养环保意识

在获得生态知识和掌握处理生态问题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理解自然、进而形成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几种环保意识:

1、平等意识:让学生明确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地球上的动物和生物具有与人一样的地位。热爱自然就是热爱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2、生存意识:人类生存离不开地球,离不开环境,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懂得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3、合理消费意识:要求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倡导节约、文明生活,尽可能使消费行为不破坏生态环境。

4、合理利用资源意识:懂得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合理开发,并做到节约而有效地利用。

5、人口意识: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式严峻;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法制意识 知道我国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保护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因为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形成良好生态道德和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评价能力,使起不仅能辨别他人环境行为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还会承担起自己保护环境的道德义务。再次,引导学生在运用生态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保护环境并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等能力。

四、养成环保道德行为习惯

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生态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也就是要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比如:向学生积极地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爱护每一寸土地,保护每一种物种;主动反对和杜绝一切形式的浪费;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自觉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另外,我们应赋予原有道德习惯新的内涵。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宵、不摘花折草等,这些道德行为习惯的要求以往都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提出来的,而现在我们还应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生态道德角度,来进一步体会其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均衡化在我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是指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迫切需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且以日新月异的态势不断发展前进的信息时代,正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潮流和趋势的影响下,“教育信息化”被推向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教育信息中心的虚拟教研平台为依托,各地区各校之间建立形式多样的虚拟教研模式,其中既有虚拟教研室,也有以E---mail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还有“BBS”和“QICQ网络聊天室”等各种形式。它们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们以不同方式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加强交流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发表观点立场,进行切磋琢磨,使教研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而自由酣畅,自然对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从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创建虚拟的教研互动交流环境,已成为一致的发展方向。

一、现实教学环境下教师教育培训的方法

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就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强化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自我体验。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力提倡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注重理论水平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习动机,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情境体验: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培训者能够或进入实际场景或借助媒体技术,感知教学第一线的真实状况,以便很好地把握培训方向和宏观指导。

2、现场诊断:是科研人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当教师被观察时,倾向于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当观察与被观察者发现新策略的积极效果和意义时,会激发双方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源于教学实践,但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又是为了突出主题,提示讨论的焦点,可以对原型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4、任务驱动: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验项目”的培训模式。以活动为中心,整个培训过程贯穿了结对共享、教法研讨、电子作品创作、教案修订、电子作品评价等;以学员为本位,时常让受培训的教师扮演中小学生的角色,加深对课堂教学情境和学员学习过程的体验与研究;综合创新的教法:把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基于资料的学习、结构化的定量评价等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

5、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二是既可以使经验交流、师傅带徒弟,也可以实施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行动研究。三是以学校的整体发展为本,有助于优化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

6、巡回流动培训:就是有计划地分批组织教师到基层中小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场专题培训,特别适合我国广大边远地区、山区、牧区和农村。

7、教育咨询与诊断方法,是一种智力含量很高的管理咨询服务,是一种由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专家为咨询者的独立专业。教育咨询与诊断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中小学在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培训的几种模式

虚拟教研是以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时空的伸展性为其特点,虽然教学环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被构建着并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运转着,但真正意义上的、人们公认的优秀教学资源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而言,根本不能实现权利平等的享受。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上的共享,不仅是静态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动态的共享,即整个教学过程的共享。只有通过网络基础进行的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更能保证人人享有优秀教学资源权利的实现,享有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的环境,这也是来自教育的均衡发展的需要。在采用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环境。当前,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可以开展以下教育培训模式:

1、“网络辅助培训”模式。一是将传统的会议形式转变为网上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及指导,及时发布通知、通告,公布各类培训的教学计划、重点难点、提示与指导以及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其它一些资料,便于参训教师自学;二是把教师的专题讲座和更多相关资料放到网上,便于学员学习、复习、巩固与提高,拓展教师专业知识领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参训教师和主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开放的渠道实现及时互动进行答疑和交流,使网络成为培训的辅助和延伸。



2、“虚拟教研”模式。通过网络设置“虚拟教研室”,以“教研论坛”、“在线会议”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实现教师网上交互式学习和研讨。一是变过去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封闭式教研为开放式教研,基层学校教师可以随时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论坛上教育专家和教研员与基层教师的对话、交流、互动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多向的。基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请教专家,专家及时给予答复。专家还定期针对教学改革中的焦点问题组织教师在网上讨论,这就形成了教师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交流。二是电子刊物、在线投稿等,方便、快捷,促进了校际成果的交流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在线会议”突破了地域限制,定时间、定人员、不定地点,以实时交互(语音和文字)的方式,形成了专家和基层教师之间以及校际之间交流的多向性,打破传统教研单向交流的方式。

3、“大平台校本研训模式”。教研中心论坛上设教学随笔、在线投稿、提升课专区、校本研训专区等栏目,形成了研训平台。通过网络,大大拓展了“校本”这一平台。使中小学教师在与更广范围同仁的交流、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得到提升,网络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速通道”,有力地促进了师资的均衡。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教研交流互动的几种有效载体。虚拟教研网站的建设不能只依靠个别教师和教研人员个人完成,而应当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做到教师与教师之间共同丰富教研网站的资源。特别是应当建立网络上松散的虚拟团队,共同为虚拟教研网站的资源建设添砖加瓦。下面将分别阐述在三种主流的虚拟教研网站形式(教育博客、.校园网站、校园博客群和其它方式),就如何开展网上互动教研活动提出以下设想,希望能给广大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教育博客的内容多以教育叙事为主,有教学实践反思、教育知识管理、师生交流、家校沟通、学生作品等,同时也包含大量其他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如读书笔记、生活纪录、个人爱好等,每个老师的兴趣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根据其内容主题的权重大致可以做以下分类:

(1)教学反思类。透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对学生教育方式的反思,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教学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教师促使自己对教育时时反思和对教育新理念的内化。

(2)学科教学类。学科的教案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后记、学科资源等,探讨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类似于学科教研网站,更侧重于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反思。让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实际入手,在思考和积累中日渐丰硕繁芜,既是对自身教学的总结,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外园地。

(3)教育管理类。许多校长、教育管理者用博客来记录自己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提高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时也对一线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内容可以涵盖学习历程、学校管理、理性思索、师生故事、数字化、家教园地等,并经常性地与教师、国内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4)知识管理类。将博客作为知识、信息的积累和管理工具,如教育理论的前沿观点,教育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按照自己的体系进行集中储存,身处信息社会,这个结构化的知识仓库就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5)成长档案类。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让每一位教师悉心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一次班会、一个调皮学生的“恶作剧”到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记录在博客中,这种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6)家校沟通类。以教师的班级管理为主,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建立起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桥梁。关注孩子成长、关注心灵碰撞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成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场所,在其中仿佛能倾听到花蕾开放的声音,嗅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7)课题研究类。以课题研究的实时档案和重要成果为主要内容。使之成为课题活动记录、教师研讨交流、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和阵地。

(8)文学创作类:以教师的文学作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记、作文习作为主。

2.校园网站

随着一部分校长、教育管理者参与博客的创建和写作,教育博客开始从自由组织形式向有组织、有管理、有评价的方式过渡,出现了一部分以博客技术构建的校园网站和校园博客群。以博客技术构建校园网站,使所有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每个人都是网站的主人,而不仅仅是网管员负责校园信息的填充。校园网将教师的教育叙事、校园新闻、学生作品、学校论坛等搭建在一个平台上,包括理论学习的平台——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与教学策略、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方案、新课程下的教学研究等;网络交流平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教育信息、学科教研等;教师展示平台——新课程教学比武、教学案例评析、校长论坛等,而教育叙事将成为网站的主体,便于充分发挥每一个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学校也可以校园网为载体实施共享教研,就是学校之间或学科之间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共享教研的一种形式是校际联合,即学校联合可以是按地域分片,也可以是多所学校自由联动,校际联合是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研的基础上,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以差异为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另一种形式是学科联合,即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促进学科之间的研究和交流,产生一种引领作用,形成一种可以借鉴的优势。

3.校园博客群

在常见的以asp技术构建的校园网站上,增添博客功能模块,教师博客在校园网上发布,形成校园博客群。成为构建我们当前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学习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学习型团队,必将对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博客可以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映自己的教科研心得、收获和成果,写成教育叙事报告。这种研究更实在,更切合教学实际,更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与论文相比,更易下手,更有东西可写。

关注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再忽视的问题!虚拟世界为广大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既然前路依然漫漫,则求索仍须继续,就让我们在数字化环境中探索着、体验着、收获着,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二篇:水文化【古诗词】

登鹳雀楼 咏鹅

(唐)王之涣(唐)骆宾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雪 池上

(唐)柳宗元(唐)白居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明 惠崇《春江晓景》

(唐)杜牧(宋)苏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小池(宋)王安石(宋)杨万里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篇:古诗词与金陵文化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之“楼怀深楚”中记载孙楚酒楼是李白曾醉酒之处。吴小铁供图

《金陵四十八景》之“凤凰三山”中少不了凤凰台。吴小铁供图

《金陵四十八景》之“报恩寺塔”可见当年壮观气势。吴小铁供图

《金陵四十八景》之“清凉问佛”中,山顶上就是翠微亭。吴小铁供图

凤凰台上凤凰游

说到南京的凤凰台,就必须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后人知道凤凰台,大多是因为熟读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李白一生数次来金陵,他登金陵凤凰台,想当年登临武昌黄鹤楼时的诗情犹在,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用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不仅开首句法模仿前诗,而且将武昌的鹦鹉洲与金陵的白鹭洲相呼应,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还在《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抒怀:“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泻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后来也有不少文人登临凤凰台,写下很多名篇佳句,如宋代杨万里《登凤凰台》诗云:“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但是与李太白的诗篇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畅饮孙楚酒楼

孙楚酒楼,故址在今下浮桥下,西水关南侧,大概位于今天的水西门广场附近。此楼广为人知,同样是李白大作功不可没。李白曾在此通宵畅饮,并题写名篇:“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之流。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由此,孙楚酒楼后来几乎成了酒楼的代名词。宋人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中干脆称这家酒楼为“李白酒楼”。直到清初,这座酒楼还耸立在秦淮河畔。清代陈文述有《孙楚酒楼诗》:“秋色三山雨,江流六代烟。偶谈孙楚事,因过酒楼前。花月唐天宝,风流李谪仙。凭阑同一醉,高咏二千年。”可见这里仍然是文人云集之地。

亭台六七座

赏心亭,建于北宋。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它位于“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金议和,诗人陆游上疏,建议从临安(今杭州)迁都建康(今南京)以便于攻守,但没被采纳。他登上赏心亭,举目远望,充满感慨,写下《登赏心亭》:“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歌咏赏心亭诗词中最著名者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作于其任建康通判时。词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赏心亭虽是伤心之地,却也不乏激扬文字的豪情。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始建于东吴时期。其名来源于成语“劳燕分飞”,和位于赏心亭下的折柳亭一样,是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有诗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又有《劳劳亭歌》:“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索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白鹭亭。在赏心亭西,下瞰白鹭洲。始建于何时已经不清楚,宋代景定元年(1260)马光祖重建。秋日白鹭来此,江天一色,白鹭点点,芦花飘飞,景色尤为美丽。宋代王琪《秋日白鹭亭》云:“白鹭敞西轩,林宇穷爽垲。千峰若联环,翠色不可解。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霭。金斗熨秋江,素练横衣带。乾坤清且敛,气象朝昏改。芦花作雪飞,飞舞来苍海。九霄汀鹭起,万里樯乌快。月上三山头,鸟没横塘外。苍茫洲渚寒,银错星斗大。开樽屏丝竹,披襟面萧籁。余生本江湖,堰赛欣所会。鱼龙凭夜涛,四面忽滂。安得犀灯然,煌煌发水怪。”

新亭。在长江边。清代金鳌《金陵待征录》记载,“新亭当在长干南,不在朱雀舫西。”南朝梁范云有诗《之零陵郡次新亭》云:“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飘去何已。” 翠微亭。在清凉山上。此亭名气不算很大,但远眺长江,帆影点点,把酒临风,也颇有诗情画意。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作《西岩杂咏同赵季梅教授·翠微亭》,诗曰:“清凉名胜地,空翠锁郊坰。一线江光白,万家烟火青。废兴更八代,寂寞此孤亭。欲共山僧话,松关入暮扃。”

登瓦官阁极眺金陵

历史上的南京瓦官寺位于城西南的花露岗。东晋兴宁二年(364),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故称瓦官寺。晋简文帝亲临听讲,王侯公卿云集,寺名因而大盛。

李白游瓦官寺时,香火仍盛,楼台殿院,依然巍峨。其诗《登瓦官阁》记述了瓦官寺建筑的巍峨,梵音佛呗的鼎盛:“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余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瓦官寺至明初,寺基完全荒废。

美轮美奂大报恩寺

说到金陵古建筑,不可不说建于明代的大报恩寺。旧址位于中华门外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兴建,费时近20年。在城南雄峙了400多年,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大报恩寺内有琉璃塔,塔高100余米,九级八面,甘熙《白下琐言》说:“高出云表,数十里外可望见”,入夜时,塔灯辉煌,恍若神话世界。明代吴应箕《留都见闻录》记载:“报恩寺浮图甲于天下,登三级而览尽城中矣,至顶而苍茫窅冥,如与云气相接。寺中僧舍惟南廊颇盛,比屋接檐,高其墙宇,亦如人家居,排牌贸易,而清修远寄之意都尽。”

张惠衣在《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浮图之胜,高百余丈,直插霄汉,五色琉璃,合成顶冠,以黄金宝珠,照耀云日。夜篝火百二十有八,如火龙,滕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群山、大江、都城、宫阙,悉在凭眺中。”琉璃塔之塔顶悬挂140多盏篝灯,夜晚点燃时,几十里外可见,当时有人称赞琉璃塔“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至此游玩,赞叹不已,《登报恩塔归骑望塔灯》诗赞:“表里山川尽,胜寄烟云惬。江光日气饮,世界空明摄。回听风穴壮,侧看飞鸟怯。下方灯欲上,归人影相摄。” 清代黄之隽《登报恩寺塔绝顶》诗云:“到眼无埃塧,苍茫入素秋。万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金碧翔霄表,虬龙压石头。长安称雁塔,此亦旧皇州。”(黄强)

古代为数不少的文化名人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生于南京,或在南京为官,或千里迢迢赶来南京,只为一睹“帝王州”的风采,并为南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成为南京深厚底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南京名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南朝诗人谢朓在《入朝曲》中将南京概括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几乎也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

长干里青梅竹马两无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对南京情有独钟,一生到金陵不下七次。金陵的美景和文化给了李白无尽的创作灵感,这首《长干行》中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已经成为当代描摹幼男幼女纯真情谊的名句。

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位于长干里西北侧花露岗,1000多年前,凤凰台是饱览“大江前绕,鹭洲中分”的绝佳胜地。李白多次游历金陵,并登临凤凰台极目远眺,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登金陵凤凰台》。

金粟安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诗圣杜甫特别向往金陵文化,来到金陵后遍访名胜古迹,并得到许八所赠的《维摩诘居士像》,后来二人在长安相遇,恰逢许八回江宁省亲,杜甫遂作《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后人根据杜甫这首诗的诗意,建起了金粟庵。

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位于夫子庙文德桥之南,与钞库街、大石坝街相接。东晋时,王导、谢安两个世家大族居住在此地。入唐之后,王、谢等贵族均已衰落。刘禹锡借《乌衣巷》中即叹息了世事的变迁。

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集庆路以南凤凰台一带。取自杜牧《清明》诗句命名。杏花村在明代后期,已是令人神往的游览之地了。清代,“杏花沽酒”仍然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即六朝宫城,位于今总统府一带,韦庄的《台城》即写此处,怀古伤今,忧国忧民,如今已时过境迁,踪迹难寻。今天的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城墙相接处,有一段明城墙,后人将此处误作台城。虽是个美丽的错误,但也可作为一种慰藉。

半山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罢相后,在江宁府城东门到钟山的半道上的白塘,为自己建造了半山园(在今南京海军学院内)。几年后王安石将半山园改做僧寺,宋神宗赐名报宁禅寺。王安石的《梅花》即写于半山园中。

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变法失败,退居金陵,漫游山川名胜、古寺名宅,有关金陵的作品多达白首,其中就有这首《游钟山》。山上出行,总会让人心旷神怡,烦恼尽去。如今的我们也不妨多到山上走走。

赏心亭无人了会登临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早年即参加抗金义军,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辛弃疾提出的很多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遭到沉重打击。辛弃疾到南京后,登临赏心亭写下了这首《登建康赏心亭》,其爱国热情可见一斑。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在此写下《登赏心亭》。

赏心亭原来在水西门城楼上,现已不复存在。但仍可从大量诗词中寻觅其踪迹。

中国江苏网4月21日讯 城市宽阔的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呈现的是这座城市的现代与繁华,而城市的小街小巷之中,却默默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更替中的点点印记,积淀着这座城市的底蕴。在这个美好的春季,扬子晚报记者就带你去寻找南京小巷中的别样“风情”。

扬子晚报记者薛 玲文/摄

探访地一小板巷

一条小巷九首诗,朝天宫小板巷好诗意

冶城东畔旧亭台,寂寂朱扉映竹开。一树碧桃都落尽,去年蝴蝶却飞来„„扬子晚报记者经过朝天宫街道小板巷时,意外发现小巷院落的外墙上悬挂有古朴的木板,而木板上则印刻着不同时期描绘朝天宫街道辖区内冶山、笪桥的古诗。

小板巷位于丰富路与大香炉之间,记者一路走过,这条不足两百米的小板巷竟然悬挂有九首古诗。“这是我们街道刚刚搞好的,还不错。”采访时,一位小板巷的居民笑着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不少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来读一读、拍拍照。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朝天宫地区是南京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2500年前,而“不起眼”的小板巷,曾经还是元末明初名闻海内外的金陵首刹大龙翔集庆寺的地域范围,600多年前,此地钟喧鼓鸣,香烛不熄,后因成为木料市场而得此名。

朝天宫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小板巷紧邻冶山道院社委会,社区内的冶山诗词馆是一处展示冶山暨朝天宫地区古诗词的微博物馆,小板巷则是对冶山诗词馆的外延。马上街道还将着手对院落外墙进行粉刷出新,让小板巷更富“诗情画意”。

[桃叶歌]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

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桃叶无需用船。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金陵五题--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俗称鬼脸城,南京别称石头城,亦由此而来。它位于汉中门外的北面,清凉山的西面。这里原是一座石头山,峭立江中的天壁,缭绕如城墙的巨石。公元前三百三十多年,楚威王灭越国后,在石头山后建立了一座城池号金陵邑。公元二一二年,东吴孙权自京口迁都秣陵,改秣陵为建业,意思是枯这里建立帝王大业。不久,就在楚国金陵邑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吴时石头城紧依长江,地势险要,是军事重镇,周瑜曾在此练过水军。东吴之后,东晋、陈、唐等代也曾不断修筑石头城、明朱元障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著名的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镜。在鬼脸城前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现建成石头城公园成为人们踏青觅翠的的好去处。

[地址]位于汉中门外的北面,清凉山的西面。(虎踞路87号)原标题: [金陵五题--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赏心亭为金陵名亭。据《景定建康志》载:“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下水门即西水关。赏心亭在南宋时为金陵第一胜迹。李白、陆游、辛弃疾等都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其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三登三吟赏心亭,留下了著名词句,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未酬的心曲。1999年水西门广场重建“赏心亭”,使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得以重现。

[地址]

故址在当时金陵水西门城楼上,已不存。现赏心亭为移建。(水西门广场)[长干行]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订弄表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人,称“山陇之间曰‘干’,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小长干,在瓦宫南巷,西头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稍西曰小长干,吴立大市,晋瓦宫寺适当其地。”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地址]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长干桥一带。

金粟安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诗圣杜甫特别向往金陵文化,来到金陵后遍访名胜古迹,并得到许八所赠的《维摩诘居士像》,后来二人在长安相遇,恰逢许八回江宁省亲,杜甫遂作《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后人根据杜甫这首诗的诗意,建起了金粟庵。

《金陵诗词选》夏晨中

出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252 章节 全文目录 序 诗选 游西池 词选

邻里相送至方山 入朝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游东田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之零陵郡次新亭 登覆舟山望湖北 河中之水歌 晚出新亭 南还寻草市宅 白下驿饯唐少府 长干曲(四首选二)临江亭五咏(选一)金陵酒肆留别 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白下亭留别 金陵歌送别范宣 三 山望金陵寄殷淑 劳劳亭歌 金陵三首 留别金陵诸公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 金陵白杨十字巷 登瓦官阁 长干行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留别岑参兄弟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居 金陵怀古 夜泊金陵 啰唝曲 栖霞寺云居室 长干行 石头城 乌衣巷 台城 金陵怀古 西塞山怀古 泊秦淮 江南春 金陵怀古 南朝 咏史 陈后宫 秣陵怀古 谢公墅歌 梁寺 景阳宫井 台城 游栖霞寺 春归次金陵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台城

金陵杂题(二首选一)咏卧牛 后湖 江上晚泊 江南春 感怀诗二首 梅花(二首选一)又题白鹭洲江鸥送陈君 台城寺水亭 秋日白鹭亭 半山春晚即事 江亭晚眺 登宝公塔

金陵怀古(四首选一)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秣陵道中 钟山即事

同荆公登金陵凤凰台追次太白韵 清凉寺 赠清凉寺和长老 同王胜之游蒋山 赴岭表过金陵蒋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 还自汤泉十四韵 怀金陵(三首选一)赏心亭

谒蒋帝祠过钟山下(二首)秦淮夜泊 勉叶模 话宣和间事 秦淮 赏心亭再题 望金陵行阙

三 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绝句(十首选三)登凤凰台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选一)

陪留守余处恭、总领钱进思、提刑傅景仁游清凉寺即古石头城(三首选一)登赏心亭 闻李将军至金陵 冶城 新亭 金陵驿 脂脂井 石头城 凤凰台 宿集庆寺 游钟山至八功德水 金陵晚眺 寄题新冶亭 钟山晓行 题金陵 金陵行送余局官 秦淮晚眺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张孟兼召玉兔泉联诗未能与会诗呈潜溪 秣陵怀古 登蒋山 金陵雨后登楼 过玄武湖 登阅江楼 雨花台

登清凉寺后西塞山亭(四首选一)桃叶渡 玄武湖 三 台洞 观金陵妓人走解 听李节弹筝和文文水韵 金陵怀古 秦淮斗草篇 秋日登清凉台 旧宫词 汤园 旅次石头岸 春日赴白鹭洲 题方正学先生祠堂 莫愁湖

忆金陵杂题画扇(三首)秦淮词

秣陵竹枝词(四首选一)朱雀航 故宫行 龙潭道中 金陵题画扇 摄山绝顶 重谒孝陵

清凉山寺逢僧号扫叶者赠之以诗(二首)秦淮竹枝词(二首选一)题丁家河房亭子 元武湖 金陵旧院 上巳将过金陵 过钟山下 秦淮灯船歌 晚出燕子矶东下 金陵杂感

金陵古迹诗(九首选二)秣陵 金陵怀古 秣陵

拜方正学先生墓 龙江关 秦淮老人 桃叶渡 登牛首山 清凉台 冶城山北望 登报恩寺塔绝顶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长干里 游秦淮 雨花台 扫叶楼 晚登清凉山 题燕子矶 过瓦官寺感作 题明太祖陵 登最高峰

随园作(三首选一)天界寺

已亥杂诗(第一二二首)诸葛武侯驻马坡

题杨雪樵(庆琛)金陵策蹇图 题梁吉甫(逢辰)摄山诗境图 金陵 黄天荡怀古

由上海至天京受阻折回舟中作 盟夷

元武湖歌和龙松岑 金陵游览诗:莫愁湖

金陵杂诗和张孝达(十六首选一)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 桃花扇题辞 登燕子矶 寄刘三白门 初发金陵 破天堡城马上口占 入太平门 瞻园 莫愁湖二律 暮登扫叶楼 登北极阁 无题二首 赠画师 春尽日出金陵 游钟山和省庵 莫愁湖二首 存殁口号五首之一 重谒中山先生陵恭纪一律 孝陵 江城子 谒金门 摊破浣溪沙 浪淘沙 虞美人 离亭燕 桂枝香金陵怀古 西河金陵怀古 水调歌头台城游 相见欢 六 州歌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权潜赋 酹江月石头城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唐多令 莺啼序重过金陵 满江红金陵怀古 念奴娇登石头城 满庭芳 金明池秣陵怀古 忆秦娥莫愁湖 小重山 鹧鸪天

尉迟杯许月度新自金陵归,以《青溪集》示我,感赋满江红吴大帝庙

卖花声雨花台 贺新凉再赠柳敬亭 好事近秦淮灯船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 梦江南(三首)金明池秣陵怀古 念奴娇金陵怀古:长干里 虞美人 台城路

江城子题杨雪樵观察金陵策蹇图 高阳台长乐渡

莺啼序丁卯舟次纪感,时官军初下金陵 江南好

木兰花慢尧化门车中作 月下笛秦淮秋夜 翠楼吟秦淮遇京华故人

小重山令二月十五日寒食游高座寺

第四篇:陶渊明与鸟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潇散发露的时代。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此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实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变得尤为突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的自然追求与鸟大有关联。与玄风盛行相表里的,是魏晋诗文中,鸟意象出现得比率明显增加。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说是有其深刻时代内涵的。

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周易》之《中孚》、《明夷》、《渐》、《小过》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这里的鸟大体上象喻着坚贞自守、远遁自晦的高蹈情怀。《诗经》中的鸟意象更是不胜枚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谐;“交交黄鸟,止于棘”,则暗示了不得其所的意味。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主流群体的个体自由。两种鸟的原型意象,陶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渊明思想之转变实可以以鸟意象一以贯之。

一、渊明前期功业追求与鸟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带给他的局限,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功勋仅亚于王导,史家把陶与王相提并论,比做周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的周公和召公,说:“陶士行(侃)据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导)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1]又说陶侃“望隆分陕,理则宜然。”[2]渊明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确实也不能目渊明为寒门了。考诸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命子》诗中,诗人首先缅怀了祖先的光辉历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又对曾祖陶侃的功业与人格高度赞美:“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踌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再如《赠长沙公》诗中,称自己的家族为“令族”,并将长沙公引为自豪,称其为“实宗之光”。诗曰:“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寒门士人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因此,对于渊明的门第观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标,在六朝时代,这两者更强烈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誉与利益。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为此付出代价。这种责任感主要不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官方意志,它实际上近乎内心的的律令。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六朝世族人士大多将个体功业的建立与家族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与家族休戚与共,共损共荣。清代方东树说过这样的话:“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部小经书读。余谓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3]可见,他是把陶诗当作儒家经典来推崇的。这种看法在历代并不罕见,如宋代的真德秀就曾说过:“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4]此说绝不是空穴来风、无根之谈,它们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渊明早年确实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并且形诸诗文。研读陶诗,会发现渊明早期的篇什中,多处流露出儒家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志。《停云》诗写道:“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感慨。《时运》诗化用儒家所乐道的“曾点气象”,表达了渊明早年对儒家精神境界的欣羡之意。《荣木》一诗更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该诗第四章写到:“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见出,渊明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我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能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呢?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前期诗中言及功业之志间或用“鸟”意象来传达。鸟的高飞远举象征着人的功业追求,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渊明早期诗中之鸟多用来表现其用世之心,功业追求。《杂诗》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看作是此期内心世界的写照。《停云》诗最后一章写“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未始没有期盼知音赏识的意味。渊明怀着眷眷用世之志走入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急切的脚步,感受到了他躁动的心跳。然而,诚如范文澜先生所言,这是一个“杀夺而滥赏”的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5]因此,兴冲冲步入仕途的渊明不免碰壁,产生了矛盾与麻烦,在矛盾无法协调时,渊明开始了痛苦的转换。渊明在断断续续做了十三年官以后,终于辞官归田了,关于辞官的原因,他的藉口是“程氏妹丧于武昌”,后人则以为是耻于束带见督邮,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千古以来流为佳话。实际上其辞官深层原因是其质性与官场不和。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明确指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其《与子俨等疏》大意也是如此:“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感士不遇赋》中渊明更从社会政治现实角度揭示了辞官之由:“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封建社会特别是有晋一代,政治混乱,官场腐败,“政失准的,士无特操”。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的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渊明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

二、鸟与渊明的诗意回归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杂诗》其五)渊明一生的寻觅与求索,如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止泊——寻找精神的故乡与归宿。

那么渊明何以独对鸟如此情衷,为何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呢?此中有深刻的哲学、文化底蕴,逯钦立先生已然有所阐发:“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遂其性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而得其生。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夕始佳,晚来相鸣之归鸟始乐,因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觉之所以有些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9]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宁馨儿。逯钦立先生所言极是,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与人生具有质的相似性。

鸟之与渊明的生死观、义利观还有莫大之联系,不可不辨。鸟日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自有酸甜苦辣;鸟日落而息,象征人之止息或死亡,回归本原,无怨无悔。渊明向来“视死如归”,《归去来兮辞》、《杂诗》、《挽歌诗》中都表现了此意。“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这是多么达观的人生态度!另外,鸟日出而作,相约寻食,自食其力;然鸟之于利果腹便足,如“鼹鼠饮河,期在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决不纵欲逐利,此点与渊明之义利观如出一理。对于物质利益,渊明向来是持灵活态度。他不讳言利,且躬耕田园以求利。但是,他所需求的不过是正当衣食之需,这又与鸟性相通。可见,渊明与鸟确实有着极大的缘分。

只有渊明之“翼翼归鸟”最具深度及人格力量,只有陶渊明的探寻成功了,他的成功体现在文学、玄学和人生。就玄学而言,他的思考解决了困绕魏晋士人数百年的精神困惑,结束了一个时代;就人生而言,他将玄学诗意化、人生化,是艺术化人生的大师,开创了知识分子新的人生理想、生存模式。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先生称渊明“革新旧义,孤明先发”,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罗宗强先生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一书中,也以渊明为魏晋玄学的终结。从“竹林七贤”到“金谷俊游”再到“兰亭玄思”,都停滞在寻觅自然途中的某个点上,只有渊明走完了全程。基于此,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一书,将建安文学以来的人格生成模式依次概托为:“邺下——竹林——金谷——兰亭——南山”,与之相表里的分别为“孕育——徘徊——焦虑——消释——重铸”之心理流变,同样视渊明为魏晋人格之终结。他更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渊明达到的境界:“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10]“翼翼归鸟”,在今天仍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或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它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注释:

[1]《晋书·元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158。[2]《晋书·陶侃传》,出处同上,页1768。

[3]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4]宋·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页283。[6]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页150——151。[7]同上,页151。

[8]朱光潜《诗论·陶渊明》三联书店1998年版,页293。[9]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页236。[10]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页133。

第五篇:鸟与自然

鸟与自然

今天,天阴沉沉的,但是我还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鸟。

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看到树木的机会可能比鸟类更多,因为树木不会跑,也不会飞,但是,只要你尝试抬头看看天上,鸟儿也就看见了。

来到观鸟点,首先是一位讲解员为我们讲江边的鸟类,以及一些关于鸟的知识。

然后,工作人员发放给我们一人一个望远镜。工作人员说“观鸟时,大家要说悄悄话,步子轻一点。”说完,就带领大伙去“寻鸟”。

接着,我在下面“观鸟”活动中看到了很多鸟。有小巧灵活的树麻雀,有和我一样黑不溜秋的乌鸫,有穿着橄榄色的白头鹎„„

活动结束后,我们领取了一份礼物,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观鸟其实就是观大自然,倾听鸟语,请让我们一起认识江城武汉的自然宝藏,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吧!

三年级二班张诚悦

下载古诗词与鸟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与鸟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与地理

    古诗词与地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

    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与气候 一、 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很多,例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蜗牛与黄鹂鸟(推荐)

    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2、引导学生......

    父亲与鸟(精选五篇)

    《父亲与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

    与鸟有关的成语

    與鳥有關的成語: (一)一石雙鳥 ── 與「一箭雙鵰」義同。 (二)一箭雙鵰,射出一箭而能射中兩鵰,比喻做一件事而可獲得兩種效果。與「一舉兩得」義近。 (三)不翼而飛 ── 未生......

    古诗词中的乳房文化(5篇)

    [转载]古诗词中的乳房文化 古诗词中的乳房文化中国人对女性身体的审美在被西化之前,主要停留在女人的腰和脚这两个部位,对乳房的审美一直是一个禁区,长期以来被视为邪恶与淫荡......

    与云有关的古诗词

    与云有关的古诗词 (一)《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与爱情有关的古诗词

    爱情是飘着的云,总是飘浮不定,来去自由,变幻莫测,一会将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姿、晴空万里,一会又乌云压城、风雨满楼。以下是“爱情有关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1) 相思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