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03: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洋里中心小学 陈巧艳

当下,开设小学英语为孩子们学习英语占据了天时。教育心理学证明:小孩三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能100%学好语言;其次,小孩六岁是学习语言的第二个最佳时间,能80%学好语言;最后,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能学好语言是越来越困难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学英语宜从儿童时代开始。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小学英语是高段英语学习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在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使得英语教材的改编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因此,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一定的词汇,交际用语、语法、泛听、泛读等。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的增大,内容的增多,有的同学逐渐感到学英语吃力,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消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的倾向,甚至有的同学放弃学英语,到了最后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很多高段所学的英语内容是在小学英语的基础之上的延伸,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英语教学应该从小学抓起,为以后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学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具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其关注现阶段儿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引了方向,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

总之,小学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对于开设小学英语课的实施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这就制约了我国英语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这也就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加大投入为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从走进了小学课堂,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我们还能看到小学生们好玩好动,自控力差,个性张扬的天性。因此,课堂上的 “意外事故”总是防不胜防地发生着。而且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又不同于数学和语文老师,每天都跟孩子们见面,我们每个班每周都只有两节英语课,小学英语似乎没有语文和数学那么受关注,所以往往英语课上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然而,作为英语课堂引导者的老师,如果对这些“意外事故”处理不当,不仅会损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与《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鉴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英语课堂上特别注意运用师生地位平等的原则方法来处理这些意外事故。现在小学英语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上,所以面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我们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就谈谈发生在我的课堂上的两件“意外事故”及我采取的方式方法。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五年,在这将近五年的工作中,我也面对了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山区的孩子跟我以前在市中心所面对的孩子不同,他们可能之前都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在英语的学习方面困难重重。可是在我教授的班级里,仍然有部分尖子生,可是有时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差距较大,所以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在教授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的Unit 3 Housework时,词汇量要求比较大,在我带读了之后,还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我的节奏,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不过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我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位平时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的同学竟然干脆喊说:“我是读不来的。”之后就做自己的事情,不愿再跟读了。有些平时学习较好,而且学会了的同学就骄傲起来了,他们在别人朗读时也不认真听,还随意插嘴或嘲笑别人,有位同学甚至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以前我所教授的班级虽然也会有这种分化,但是班级人数比较多,我可能没有听到他们这种嘀嘀咕咕。可是今年不一样,班级才三十几人,当时的我真是左右为难。于是我不断变化带读的方式,分组读、升降调读、男女生读、个别读、单响炮和双响炮等,貌似有那么一点效果。这时的我还是有那么一点失落,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突然我灵光一闪,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来竞赛,看哪两个小组读得既清晰准确又响亮整齐,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他们适当奖励,我知道这一招在低年段的英语教学是屡试不爽,我害怕在高段教学中恐怕不能如我所愿。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结果这一招还真灵验,每个小组都干劲十足了,都读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我给两个较好的小组适当的奖励,问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要不要再比试一轮,他们齐声说“要!”于是我让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待同学们基本上都读得很好了时,我看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说:“世界上的事情是没有一步登天的,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在走完这条路。”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教授一些家务(make my bed,clean my room,wash my clothes,sweep the floor , clean the table 等),所以我可以很好地运用我们的肢体语言,合理应用TPR(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学生学习生词时,加上一些自己的动作,使得学生更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组的意思。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看看这些动作应该怎么做更生动形象,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热闹。

有的人会质疑,英语课堂就是让学生玩玩,热闹热闹,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可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不是单单要让我们英语课堂热闹活跃,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可以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

在本节课的环节设计中,我还穿插了游戏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因为本节课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应该很容易表演出来,所以我设计了一个Guessing的游戏。游戏要求是:安排几个学生上来表演我们所学过的一些有关于家务的词组,然后下面的同学抢答,限时一分钟,看看哪一个小组抢答的最多而且正确率最高。我没有想到这个游戏给农村孩子玩起来是那么有趣,毕竟城市的孩子比较早熟,在高年段玩游戏会被他们认为是很幼稚的行为。通过这个游戏,让全班的同学都参与进来,那些后进生也开始觉得学习英语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也让他们重新拾起了自信。

最后还通过Teacher say 的游戏,来考验学生的注意力,那些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也不是都完成的很好,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挫挫那些学生的锐气,让他们以后在课堂上不敢再嘲笑后进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我们都深知《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英语教学应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将竞赛贯穿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的评价是《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兴趣看作小学英语教学的第一要务。培养兴趣可以借助玩玩唱唱,但不等于玩玩唱唱。游戏等直观活动只能激发学生一时的外部兴趣,这种兴趣是短暂易逝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内部兴趣,主要靠学有所得而产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最好通过比较和竞赛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我的教学中,相对于游戏来说,我更多地采用了竞赛的形式。把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尝试到竞赛所带来的成就感,让更多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内部兴趣。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了当下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我根据我平时的工作,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1、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日常用语、日常生活用品类单词入手,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同时适时适度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成功是一个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学生自然会乐意去学。二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带进学生的心坎,要主动接近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特别是给希望生以充分的爱和帮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三是树立主体意识,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其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探究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2、改革教学方法,诱发兴趣。

小学生好玩好动,好胜且好奇心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克拉申认为:教说话的最好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给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一要结合所学知识,找一些难易适中的英语故事或儿歌,反复给他们放录音。还要课内外与学生交流时尽量用英语,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还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实物、投影或幻灯、多媒体等声像设备进行教学。如教doll时用一个洋娃娃,教four seasons可放四季不同的投影,教shopping 可让学生观看一段商场中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最后要善于捕捉契机,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交流。

(2)、角色表演,寓教于乐。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课文和对话的内容不易记住和掌握,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教学直观化、趣味化。

首先要精心挑选或设计一些英语教学游戏。

如一位教师教学Is this your /his /her „„?句型后,设计了一个“looking for the owner “(找主人)的游戏,每次让一个学生先出去,教师从另一个学生那儿拿一件东西,然后让出去的学生回来猜东西的主人,学生猜时要用Is this your /his /her „„句型来问,其他学生用Yes/ No回答,能最快找到主人的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

其次可以把音乐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强记忆力。

如《ABC song 》、《Good morning to you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等。

还可以运用新颖奇趣的谜语、故事,诱发学生兴趣。

如让学生合上书,注意观察老师口形变化(不发音),判断老师说的是哪一个词,最先说对者为胜方。如采用“I am big ,I am grey ,my nose is long ,my tail is short.”猜谜语的形式帮助记忆“elephent”。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戏剧表演。

让一名或几名学生头戴头饰,一边放录音或朗读,一边模仿课文内容表演,可根据教学需要放在课始、课中、课尾进行。如一位教师在教“Nice to meet you ”这一新句子时,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打招呼。第一遍为哑剧,让学生思考如何配音;第二遍让学生配音;第三遍听录音机的配音,这样在复习“This is „„”和“Glad to meet you ”中很自然地引出“Nice to meet you ”,效果很棒。

(3)、可以将竞争引入,活跃课堂气氛。

少儿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小组间竞赛、男女生竞赛、自由组合赛、个人挑战赛等等,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可经常使用这些竞赛方法:

链式呼唤法。

老师让A答,A答正确后,向B提问同一个问题,B答正确后问C„„比一比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接力传话法。

把一个重点句子作为接力棒,老师把它写在纸上,让每排第一个人往后咬着耳朵传话,直到最后一个人为止,比哪一个组传递得快而准。

单词架桥法。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到黑板上写一个单词,要求如成语接龙般写。朗读比赛、排小品比赛、看动作表情猜词语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影响下形成的。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困难——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困难,教给学习方法,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如记忆单词,可教给学生构词方法,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归类法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即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先要经过反复认真思考,自己仍弄不清楚的再问,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拓展课堂教学,保持兴趣。

小学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毕竟太短了,仅靠它,要学好英语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游戏、唱歌、画简笔画、童话剧排练、在日常用品上贴上英语标签、学习一些习惯用语、运用英语会话、英语智力赛等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运用课堂所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进行英语交际,学生就能学得较好,学习兴趣也就得以保持。

四、总结

小学英语的教学无论哪个年级都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21世纪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就学习语言的特点应是“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原则。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会经常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出还应该改善的方面,从而提高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到课堂时效性,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二篇:党校教学中突发事件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

2011年“7.23.”动车追尾事件案例分析

“7.23”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为应对此次危机,政府采取了两个大方面的措施。一是组织救援;二是发布信息。

一、处置可取之处 1.反应迅速

表现为迅速组织救援,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上级及时下达指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的规定,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这一点做得相当好。第一,抢第一时间,第二,适时采取了应急措施。

2.信息公开

在铁路方面认为现场救援完毕,已经具备通车条件之前(事故发生后26个小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救援和伤亡情况,答记者问。

3.启动问责机制

我国实行的“结果问责”,只要这个事实出现,就要问责领导。所以,事故发生后,24日上海铁路局局长等三人被免职。王勇平答记者问时这个问题没错。国务院调查报告出来后,有5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11年5月29日报道,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了党籍。他对“7.23” 动车事故负有主要责任。他的问题出来后,铁路一年来连查9名高官。

二、处置失当之处——

1.铁路部门救援抢险过程处臵不当

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了抢时间开通线路,搜救幸存者不彻底。所以掩埋车头,给人留下欲掩埋真相的印象,提前切割车体,清理现场,违抗了中央领导“救人第一”的命令。

2.信息发布不及时

信息发布的黄金时间是4小时。过去26小时才发布信息,关于伤亡情况等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被公众所掌握。人们认识上的空白早已经被各种非官方消息所填补。公众舆论没有得到及时引导。《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3条规定,政府应当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臵工作的信息。

3.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发言失当

第一,开篇详细回顾救援工作用时太长。

24日晚将近11时,铁道部就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媒体记者,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用了大量的时间详细回顾了铁道部如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何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措施如何得力。媒体发出的那么多质疑,正等着有人回答;公众有那么多的疑问,正等着有人回应。而新闻发言人却用这么多的时间、喋喋不休地谈作为,让人觉得奇怪。

记者们大老远跑来不是来听废话,空话套话的。这个时候,公众想听到的是诚意是道歉、是反思是悔过。新闻发布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来回答问题。

第二,违反信息公开真实原则。

信息是公开了,但让人觉得公开得不彻底,似乎有隐瞒的嫌疑。铁道部这个时候开新闻发布会,目的是告诉大家真相,安抚人心,给大家以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可是透过这场新闻发布会,我们知道的信息其实非常有限。且这位发言人屡屡失言。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第三,与媒体沟通缺乏诚意。态度不诚恳。所以,王勇平成了媒体炮轰的对象。

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的回答上,一是关于动车的质量问题;二是发现小伊伊的问题;三是掩埋车头的问题。

关于动车质量问题。发言人一味强调“中国动车是经过质量检验的,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我相信中国动车的质量。”既然有质量保证,为什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雷击断电的情况呢?

关于小伊伊最后被发现的问题。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小伊伊是在搜救活动结束后才救出来的”时,发言人说“这是个奇迹”,记者们大声喊“这不是奇迹!” 其实小伊伊获救纯粹是个侥幸。是在已经停止搜救的情况下,被发现的。这 一点央视媒体已经做过报道。这种把疏忽当奇迹的回答,更是让人气愤。

关于掩埋车头的问题。发言人在援引了前方抢险人员的解释后说“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回答,更是引起公众的不满。王勇平在讲这段话的时候,用力一甩脑袋。这段画面也被制作成GIF动画,在微博上发布。“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和“这就是一个奇迹”的造句瞬间霸占微博。这种句式被网民称为“高铁体”、“铁路体”。

还有,当记者问到比较尖锐的问题时,他又会以“我年龄大了,记不住那么多问题”,“我先喝口水”等搪塞、逃避。应变能力较差。而且说实话,说谎话。

新闻发布失败原因:

一是会前缺少充分准备。这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讲什么(主题),讲到什么程度。关于事件的全部信息,直到最新的信息,还有相关政策,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要考虑。

二是新闻发言人没有选择好。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目的就是要保证对外宣传的高度一致,主动引导舆论。所以,发言人不仅要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另外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稳定人心,以诚恳的态度给公众一个可信的交待。这位发言人的发言,却给公众留下了不诚信、欺瞒大众的印象。政府的 公信力受到损害。

据披露,这场非同寻常的发布会,他一开始就没有思想准备,并且缺乏起码的信息资料掌握,直到他下飞机之前,他还不知道有一场刀丛剑树般的发布会在等着他。当某部门领导向他下达这项任务时,他对事故现场的情况还一无所知,对网上已汹涌万丈的舆情更来不及消化和分析,身边也没有一个得力的团队帮助他梳理文案,提供记者最可能问及的口径。甚至在进入会场前,当某领导问他有没有把握,他还报以摇头作为回答。因此,当他一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失败就注定了。

三是发布会台上就坐官员缺少必要的补充发言。他们都是与事件相关的部门领导人。事先没有统一口径,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4.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1)官方口径不一致

关于伤亡的数字,刚开始铁道部公布为35人,而其它消息则显示为38人,而当官方显示38人时,新浪网又显示是40人遇难。说法不统一,使政府公布消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政府发布信息的原则之一是“统一、准确、及时”。如果政府越是遇事隐瞒、掩盖,就越会丧失公信力。即使后来向社会公布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公众依然会心存疑虑,猜测不已。公众当然会怀疑政府是为了降低事故的严重性、减轻责任而谎报死亡人数。

(2)政府对事故原因解释反复

也是大有欺弄群众之嫌。政府一次次给出答案,又一次次推翻,明显缺乏诚意。公众是信息的弱势群体,政府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主流性,公众容易接受和相信。可是说法反复,答复不确定,那么公信力和权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从而引发信用危机。另外政府这种反复不定的行为也是对群众知情权的侵犯。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有权了解国家大事,有权知道事件的真相。

三、经验教训 1.速度第一最关键

反应要快,救援要及时。快说事实,慎讲原因。要和谣言和流言抢时间。

2.真实和坦诚非常重要。

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消息来源是多无化的,尽管公众处于消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谎言是包不住的。网络的力量十分强大。人们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社区等渠道来获得信息。政府如果虚报、谎报事实,非常有可能在网上揭露出来,只会使政府再次陷入危机。任何坏消息都是捂不住的,如果政府信息缺失,坏消息就会呈放大效应,愈演愈烈,一些流言和谣言也会乘虚而入,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从而降低政府的权威和信誉。所以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 自己的声音并努力让公众相信。发布信息要即时坦诚,即时而不坦诚,马上就会被揭露;坦诚而不即时,也无法获得谅解。

要取得公众的谅解,和公众达成一致。就要讲真话,真话要讲准确。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制度,完善信息沟通,确保信息准确。

公布的信息一定是公众想知道的信息,如发生的事件、地点、原因等。

3.勇于承担责任

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给人的感觉是在推卸责任,30分钟的发布会,用了十三四分钟在讲救援,实际上在标榜政府做得如何如何好。对公众关切的问题,不是避而不答就是支吾搪塞。关于事故责任问题,一个也没有给出正面的交待。

4.预防很重要

事故处理完之后,2011年12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的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做了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重大事故,关键是设备质量、招投标过程、上道使用以及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预防。所以,我们强调预防胜于应急。

这次事故损失惨重,如果把这些钱用在防上,不仅免去了人员伤亡,公众的非议,还节省了很多钱。做为将来掌管重要工作的各位,一定要吸取教训,让我们的工作更出色,人生更有光彩。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zdongchetuogui/content-1/detail_2011_07/26/7933162_0.shtml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的课题“Alittle,greenman”是一则故事,主要句型为动词过去式的结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yourfavouritet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S1:Myfavouritethingisdoll.S2:Ilikefootballbest.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myfavourite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Yourfavouritethingismoney.(你最喜欢钱。)(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Yourfavouritethingis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Ilove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theanothernamefor'spaceship'? S1:UFO.(原本我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面真广,教师不应该小看他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立即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其他学生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随后我又问学生: Didyouseethespaceship? Wheredidyouseeit? Whatcolourwasit? Whatshapewasit? Who'sinit? Ifyousawaspaceship,howdoyoufeel?Whatwillyousay?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见到过飞船,就作了一番介绍,有的没见过,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话题的引出,既为下面的故事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又把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也为最后自编对话作了初步的铺垫。以下是部分学生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Welcometoourschool.(欢迎来我校参观。)Goaway,Idon'tlikeyou.(走开,我不喜欢你。)Don'tkillme.I'myoung.(别杀我,我还小。)I'mAlice.Whoareyou?(请问,你是谁?)

学生的发言众说纷纭,精彩迭出。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丰富的,想象力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角度。想象使学生进入了所学情境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充分挖掘可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利用多媒体,在故事教学中,层层设梯,分散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整篇故事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成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侧重,教学方法、目的,训练内容各不相同。前后环节在教学中、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呈向上梯状。

第一个环节以出示故事开头的画面,我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为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提问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的提问: Whowasshe? Wherewasshe? Whatwasshedoing? Whocamein? Whatwasthenoise? WhatdidJohnsay?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快捷的优势,将答案一一出示,既将故事的开头出示。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教学训练的重点,我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故事的经过,让学生自主提问,集体解答。

T:Youcanaskanyquestionsaboutthepicture? 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中的准备,学生不用被动地去重复教师刚才所提的问题,主动地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新的句型展开了丰富激烈地全班大讨论。

S1:Wheredidtheycome? S2:TheycomefromtheMars.S3:Whytheycamehere? S4:Becausetheywantedtomakefriends.S5:Becausetheylikedus.S6:Whowasafraid? S7:Thelittle,greenman.S8:Whywasheafraid? S9:Becausehewaslittle.S10:BecauseJohnandMarywerestrong.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作为教师的我只能作壁上观,看着学生的表演,听着他们激烈而有序的问答。不时为他们精彩的提问和意想不到的回答喝彩。学生所学的已经完全超越了教材的范围。在一种轻松、活泼、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思考,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探究性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案例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教学生,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空间,让学生去说,去学习,去表现自我,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1、设置交流话题,激发创新思维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尝试提出学生感兴趣,有言可说的话题。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场所,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发言欲和求知欲。学生好表现自我,乐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2、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英语由于受语言的限制,学生的提问不可能像语文一样有深度、发人深省。但英语具有交际性的功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对于学生的提问从不分高低,只有好、精彩的表扬。不在乎质量,只求数量,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怪想,从不批评指责。在本课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在做过充分的设梯后,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教材里的现成材料大胆地提问,及时的表扬,逐步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处。此外,教学中,我始终与学生的距离,尽量地靠近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丰富的表情和及时的赞誉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幽默的交际氛围,消除了他们的紧张,学生想说、敢说、敢问。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视听内容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使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叙事

全建华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有喜有忧,收获颇多。在本学期中,我继续使用我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诸多限制,使部分老师“又爱又恨”,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详尽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

教学内容:PEP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4A Let’s learn《At the farm》

课堂片段:在学完本课的单词tomato,potato,green beans,carrot,horse,cow,sheep,hen后,我让学生用句型“What are these?”去采访其他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则用“They are „”回答,完成书上的表格。我一声令下,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拿着书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我巡视教室,尽管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句子回答,但是我还是听到了几个不想听到的声音: “这些是什么?”

“他们是„„。”看得出,学生很积极,因为我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小组内对话可要高出好几十分贝,最后我用了三个“stop!”和两分钟时间才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案例二:

教学内容:PEP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5B Let’s talk《My clothes》 课堂片段:像往常一样,在呈现完新知之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创设情景,编演对话。正当同学们在认真进行对话时,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指着组内的另一位小男孩小C大声说:“老师,他不会!我们不想跟他一组。”明显她显得很不开心,因为小组对话要参加全班比赛的,一个人的不会肯定会影响整组的得分。小女孩的大嗓音,让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听见了,现时被冷落的那个小男孩低下了头„„看样子,小组的合作进行不下去了,怎么办?

我慢慢地走过去,正在想怎么解决的时候,眼睛不由得停在了他们桌上的食物图片上,pants,hat,dress„„一个个做得像极了,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做的。“做得真好!”我拿起来欣赏,“是谁做的?”“他!”组内的三名同学一起指着小C说,小C又一次低下了头,这次是高兴的害羞。“看,小C为我们组做了多大的贡献啊,他的食物卡片做得这么好,这么好的卡片拿出来,为我们组可加了不少分呢。我们可不能因为他的不会就排除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让我们组等下在班级里拿好成绩?”三位同学向小C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并表示要教他不会的句子,小组内又恢复了团结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纪律的调控和学生能力的分配。在小组活动中,表现欲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地组合在一起,积极进行语言对话、交流,而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基础不好的学生常常处于非常尴尬,甚至失落的处境。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学生在小组互动环节中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案例一中的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课堂俨然成了菜市场。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好,教师的一声令下,对他们来说异常兴奋,如同下课了一般。其次,为了尽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用普通话来进行采访。其实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方式,这样既利于课堂的调控,又节省时间。至于全班性的采访,则可以留到课后。因为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够,课堂上会显得异常兴奋。

案例二中,自我认为处理得还合适,针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英语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小组内也应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小组内的优秀成员能做到对伙伴提供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小组成员合理化。

小 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学习。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 不参与群体获得、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在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时,小组就会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所以在布 置组员活动中,教师应严格加强指导,使学生们清楚组内成员会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和角色。如小组讨论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 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小组岗位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譬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变化小组长,每次均由组长主持活 动、明确分工,然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 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 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互动小组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和重新组合。小组学习互动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划分小组的人数,一般以2—6人为佳,人数过多,其组内成员减少了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互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体现个性发展。

学 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 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

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 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 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达到最终目的,使学生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坚持科学 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清自我,更上一层楼。《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鼓励性语 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族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研究表明,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 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 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巧设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学力

—— 《Exhibitions and Museums》一课案例分析

月浦实验学校姚 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了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教师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我们教师通常会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唱歌、猜谜、游戏、接龙、辩论、开小火车、对子练习、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为课堂教学带来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课堂练习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完成一定量的课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掌控教学步伐以及及时反思改进。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学到最多的知识,切实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根据教学需要,我校初中部主要加强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使用。下面,我就以八年级第一学期新世纪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Exhibitions and Museums为例,看看配套的课堂练习是如何有效地呈现教学优化、提高学生学力、为英语课堂服务的。

一、注重导入练习,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欲望

本课中,我在PPT上播放了一些博物馆与展品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学生会注意到图片上的英文单词,会产生用英语思考的欲望,接着我采用了Brain storm即头脑风暴这一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回忆起本课新学的单词以及后面各环节中需用到的词汇,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分层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听力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在课文学习阶段,遵循英语学习中听说领先的学习规律,我分层设计了三个大题的练习:1.判断句子正确与否; 2.填表格;3.回答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I.Listen to the text, judge True or False:

1.There is a National Treasures Exhibition at the History Museum these days.2.It is about one week since the exhibition opened to the public.3.The visitors can see all the famous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4.Wang Qiang booked the tickets as soon as he heard the news.5.Xiao Fang and Wang Qiang are going to visit the exhibition in the afternoon.6.They planned to meet at 8:55 at the entrance.此类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对课文只需大意理解,所以我会提问一些英语较差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增强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

II.Fill in the table:

观察表格,听第二遍,这次我会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来交流答案,因为表格中的内容涉及单词的拼写、时间的准确书写以及字母大小写的正确使用,从而提高中等水平学生的听力填表能力。

III.Answer the questions:

1.Where is the exhibition held?

2.What kind of national treasures can we see?

3.Wang Qiang has got the tickets, hasn’t he?

4.When did he book the tickets?

5.When does the exhibition open?

6.When and where will they meet?

课文已经听过两遍,所以此处的回答问题将由英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保证答案的正确率。同时,那些回答过前两个听力题的学生会更加认真听,从而真正达到训练学生听力能力的作用。________Treasures Exhibition Ancient Chinese ________& ________ 30 Nov.---6 Jan.Open:______— 5:00p.m.Place: ____ _______

三、及时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在完成课文的三个听力练习后,我及时设计了复述课文的口语练习。学生们根据听力练习中的答案与内容,先分小组各自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再由个别学生进行复述交流,以达到熟悉课文与运用课文的教学目标,同时为有关参观博物馆与各种展览会话题的写话练习作铺垫,为学生写话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

四、抛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语言点的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倘若教师满堂灌的话,课堂会很枯燥,学生会很疲倦。于是,我坚持鼓励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已知或不明白的语言现象,再经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及时温故而知新。

例如:本课的语言重点是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教师的问题是“Read the text, and try to find out as many complex sentences as you can.” 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找出复合句。文中既有as soon 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又有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学生会大声地读出来,但是 as soon as 的时间状语从句是前一课的内容,于是我马上让学生回忆旧知,在肯定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提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五、结合练习与例句,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语言规律的能力

英语的学习必须知晓与理解它的语言规律,因此在新的语言点学习的时候,相关课堂练习的合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通过讲练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本课中,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原来在七年级时的现在完成时学习时已经碰到过,所以我首先设计了选择since与for的填空练习: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since or for:

1.Dick has worked as a taxi driver _________ ten years.2.They have made a lot of friends _________ they came to China.3.Jack has written 14 Christmas cards _________ this morning.4.We have studied English _________ about 8 years.5._________ last January, the city has developed its telephone services quickly.然后,在学生已能区分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了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态的练习: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given verbs in their proper tenses:

1.He ______________(learn)a lot of English idioms since he ____________(buy)the dictionary last year.2.Tina and Li Hua _______________(share)the same room since they ____________(enter)the university last September.3.It _____________(be)a year since Zhang Jun ____________(take)a study trip to London.根据三句句子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总结since的语法规律:即since解释为“自从……以来”时,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它的时态结构为:主句用现在完成时,从句用一般过去时。再观察第三句,从而得出本课的新知——since的时间状语从句中当主句中出现一段时间时,主句可以用现在完成时,也可以用一般现在时。句型结构为:It is / has been + 一段时间 + since + 一般过去时的句子。

另外,本课中还有两个语言重点:till与until在句子中的正确使用以及open的两种词性的不同用法。这两个语言点有一共同之处,即必须先学会区分瞬间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于是我采用了“分篮子装果果”的练习,一方面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增强题目的趣味性,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常见的瞬间动词与延续性动词,再根据教师给出的例句“The boy cried until / till his mother came back.= The boy didn’t stop crying until his mother came back.”帮助学生自我总结till与until练习中动词运用的规律。

同样,open的两种用法一直是英语考试中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对子练习,即看图、口语表述练习:

A: When does the exhibition open?

B:It opens at 9:00 a.m.It does not open until 9:00 a.m.A:How long is it open?

B:It is open for eight hours.It is open from 9:00 a.m.to 5:00p.m.It is/keeps/stays open till 5:00p.m.学生通过两两对话,发现open不同词性的不同用法,最后总结规律。

六、设计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完形填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放松紧绷的神经、欣赏完几幅著名的展览品后,本课时教学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探究性的完形填空练习。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If you have one free day, where will you go? Are you going to a park, a cinema, a s_________ mall or a zoo? Well, I think there is no greater t________ to see than in a museum.There are all k_______ of museums in our city: the History Museum, the S_________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Space Museum and so on.Museums are like big s_________.From there people always learn a lot about the things around them.There are always a lot of v_________ there.At weekends, many young children go to the museums with their p___________.They all enjoy their wonderful time there.Most of the museums in the world are free.They open to the p_________ seven days a week.Next time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a__________, do not miss the l________ museums.I’m sure your visit will be worthwhile.由于这段文章紧扣本课主题,所以学生有兴趣且能高效率地完成,达到教学中的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同时渗透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求知欲。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好,师生配合有默契,课堂气氛较活跃。通过语法的精讲加上课堂配套练习,教师能扎实地推进教学。感觉各环节连接自然,学生的练习反馈较好,各项任务完成效果不错。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熟悉课文,学会与掌握本课语法与句型,并在练习中学以致用。我认为较好的地方:充分运用教材设计了配套的课堂练习,对语言点的讲解透彻,对话练习到位;瞬间动词与延续性动词的练习设计较好,配上的练习都有实战性与典型性。

总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典型性与趣味性,课堂中应以训练为主线,突出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中突发事件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案例分析与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案例分析与思考 教育部在小学英语指导意见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使其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具有一定的语感......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共5篇)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英语老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

    体育课突发事件处理案例分析

    体育课突发事件案例分析案例:男生跳起来摸篮筐,手指被球网缠住,落下后摔成手臂骨折分析:首先,我们教师要认定这是一次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定义为:由于某种具体的或者综合的原因,在......

    突发事件案例

    案例精选 案例1:和邦公司废气泄漏事件的案例分析 一、 案例描述 2008年3月13日起,和邦公司由于生产装臵尚处调试状况,出现废气间断性无组织泄漏,产生异味气体。2008年3月中旬至......

    突发事件案例

    突发事件案例-舟曲泥石流 近日发生的舟曲泥石流灾害,牵动着数万人民的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认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泥石流因其突发性强而难以完全......

    英语课堂案例观后感

    英语课堂案例观后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

    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5篇范文]

    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姓名:张** 学号:******* 乙肝疫苗致死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张**(*******) 摘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

    在教学中如何处置突发事件案例

    在教学中如何处置突发事件案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关系到课堂秩序的稳定和班级同学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