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信息技术成为地理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翅膀
让信息技术成为引领高效地理课堂的翅膀
贵州省毕节六中 洪莲 551700
摘要: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影响很大,本文紧密联系中学地理教材,选取了部分地理教学实例,充分结合笔者多年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来更新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地理课堂。特别是信息技术中资源的可感性、对比性、共享性以及直观性,可以直观地再现传统课堂无法体现的真实场景。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和分散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喻为引领高效地理课堂翱翔的一双翅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专业人才,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开阔视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缩短地区教育差距是现代教育的初衷。地理教育涉及一些非直观的知识点如地质、地貌,就地图而言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等等,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其中的再现真实场景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一些繁重劳动,还能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学环节上,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知识、拓宽视野,最大限度地去思考和体验。有利于提升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在此,就我在地理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收获,谈点我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感性强,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
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挂图”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如:如在讲述“地质灾害”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录像片。地震时的隆隆响声,山崩地裂、高楼倒塌;火山喷发时的高温岩浆使线路上的一切物质化为灰烬;泥石流这种山区的特殊洪流沿山体表面奔腾而下,冲毁农田、村庄等等。这一幅幅形、声、光、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一幕。它以新异、生动、有趣、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急于想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等课本内容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完全可由学生自习书本内容,只需以问题的形式展现书本知识,从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用信息技术助地理教学,还可把某些知识点加深拓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接受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授有关意大利工业小区的发展模式时,利用信息技术补充介绍普拉托的多家企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加深对普拉托工业区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这个发展模式的认识。从而对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乡镇企业暴露出的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却互不联系,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激烈的不利发展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有迫切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去解决乡镇企业问题,同时也体会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必须放眼世界,高瞻远瞩,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道理。例如在讲“流域的综合开发”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应信息技术教学。首先采用三峡工程视频进行导入,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长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广泛而复杂,涉及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及流域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1990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水土保持、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调、水产、下流
汉江 南梦溪(32张)沿江城镇布局、城市供水、水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等,并指出流域规划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的基本原则,正确地解决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整体与局部以及水土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关系。[7]
水利
南水北调工程:能改善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7]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3]
[3]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向黄淮海平原西部和北京、天津供水。
东线工程:从长江干流江都三江营抽水,供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天津等省市用水。[3] 引江济淮线工程:从长江北岸裕溪口、凤凰颈、神塘河引水,经巢湖后跨江淮分水岭,送水至淮河,补充两淮地区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3]
治理
荆江分洪工程
1949年11月,林一山同志负责接受伪水利部系统,并安排将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主要部分分期分批迁至武汉并入长江水利委员会,留一部分在南京成立长江水利委员加固了荆江大堤。 分蓄洪工程
1954年,分蓄洪工程建成后,在丹江口工程本建成前经常运用,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堤防三年两决口的严重局面。 丹江口工程
1958年9月丹江口工程开工,随着丹江口水利枢纽和杜家台分洪工程的建成,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治理开发取得了初步成绩。随着石泉、安康、黄龙滩、王甫洲及其它干支流枢纽工程相继兴建发挥效益,汉江干支流综合利用将日臻完善,实现汉江流域规划的最终使命。 葛洲坝工程
1971年开工兴建,1994年全部工程胜利完成。在航运方面,长江上最为险要的川江航道中的三峡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航运发展,船闸引航道运行正常。 三峡工程
坛子岭远观三峡大坝[2]
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8]1994年三峡工程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实现长江二次截流(修建葛洲坝工程时,实现长江首次截流),200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9]
航道航运
长江流域内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条,总计通航里程约7×10km(其中,0.7m以上水深的等级航5.7×10km),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各项运网密度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运网密度每万人高于全国平均50%,运网密度每100km为全国平均的3倍多,综合密度和经济相关密度也在全国平均2倍以上,显示出长江水系航运网的优势和在全国内河航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宜宾以上金沙江有分段、季节性通航里程751km,一般通行较小吨位船舶,兼有漂木。长江干流宜宾至宜昌为上游航道,全长1040km,河道平均比降0.22‰,平均流速在2m/s以上。宜宾——兰家沱,长303km,航道尺度(最小航深×航宽×弯曲半径,以下同)为2.7m×50m×56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兰家沱——重庆河段,长81km,航道尺度为2.5m×50m×450m,最大可通航800~1000t级船舶;重庆至宜昌660km,航道尺度为2.9m×60m×750m,单向运输通过能力约1000×10t,通航1000~1500t级船舶组成的3000t级船队,其中,香溪、黛溪以下76km的葛洲坝水库常年回水区,可通行1500~3000t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
船队。三峡工程兴建以后,川江航道条件将大为改善,万吨的船队年内约有半年以上时间可直达重庆,航道年单向运输通过能力可达5000×10t以上。
宜昌至武汉为中游航道,全长626km,有主要浅水道18处,航道维护最小尺度:宜昌——临湘416km为2.9m×80m×750m,临湘——武汉210km为3.2m×80m×1000m,可分别通行1500t和1500~3000t级船舶,航道年单向运输通过能力分别为1.7×10t和4.7×10t,“目前”航道能力利用率为9%~23%。
武汉至长江日为下游航道,全长1143km,长江水系97%以上的一级航道主要集中在该河段上。其中,武汉至南京708km河段中,航道维护的最小尺度为4m×100m×1000m,通航3000~5000t级船舶,年单向运输通过能力为7×10~8×10t;南京以下进人感潮河段,航道维护尺度10.5m×200m×1200m,乘潮可通行2×10~2.4×10t级海轮。
按自然条件和经济联系来分,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大体可分为6个自成体系且又通过长江干流相互联系的地区航道网: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航道网,包括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渠江、乌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横江、牛栏江等,总计通航里程约1.1×10km;以长沙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网,包括湘、资、沅、澧和洞庭湖区航道等,总计通航里程约1×10km;以武汉为中心的汉江航道网,包括长江干流、汉江及其他支流,总计通航里程约9300km;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水系航道网,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袁河、昌江、鄱阳湖区航道等,总计通航里程约5000km;以合肥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网,包括南淝河、巢湖湖区、饶河、洲河、兆河、得胜河、罗昌河等,总计通航里程约30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航道网,包括苏申内外港线、江南运河、长湖申线、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苏浏线、杭申甲线、芜太运河、张申线、六平申线等等,该地区为长江水系航运最发达的区域,总计通航里程约20000km。[10]
即使将其用于课堂的巩固练习阶段,效果也不错。一般情况,在这时段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已经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
二、信息技术对比性强,有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且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在各学科中,地理学科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和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以及很多重难点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清楚,运用运用计算机进行描述是最能发挥其功能的。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与自转时,在课堂上用手势比比划划,然后寄希望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往往有许多学生到了最后还没有弄明白。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就可以动态形象地表示出来。首先太阳光线从某一方向射来,由于地球表面是个球面,因此太阳光线在地表只有一个直射点。接着用动画表示出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并强调出黄道面(即公转轨道面)和赤道面,学生一目了然看到黄赤交角这一肉眼本不可能看到,但又在实际中存在的事物,从而理解其含义。然后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始终用一条射向地心的太阳光线表示出 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在二分二至日这四个特定位臵上采取局部放大的技术,使学生真切的看到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平面之间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再就是,在进行地转偏向力的教学时,可用摄像机拍摄洗菜盆放水时的水流轨迹视频,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采用录像的方式把在家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讨论、对比,逐渐学会怎样去探究、怎样去参与、怎样去合作、怎样去质疑,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一次都会成为学生富有意义的探究之旅。
三、信息技术共享性强,利于实现师生间的角色转换,同时因为课堂密度的加大,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环节,均由教师决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同时因为是在互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让学生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成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时,由于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复杂,可以用不同颜色闪烁来逐一展示十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同时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这样,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十种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在讲气候类型的判断时,每讲一步,即可显示所需要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解完,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然后,再将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显示出来,例如,将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同时显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同时显示,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显示等等。让学生们根据气温和降水来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再如,在讲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时,通过课件的展示,让锋面运动起来,并适当配上声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解决了教师只用语言很难表达的内容,并且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即可掌握此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插上这双翱翔的翅膀以其信息量多,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着丰富的教学辅助内涵,对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信息资源教学正成为当今信息时代地理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适合正在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与学的需要。插上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这双翅膀进行教育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总之,拥有了这双翅膀,不仅仅使教师告别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就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而且促使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深刻变化,大大地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①《运用CAI手段,实现优化教学》 曾惠频
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王树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游忠焦红高 石克晶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3期
④《中国电脑教育报》 《电脑报》等报刊
⑤《地理教育学》 袁书琪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技术教程》.高连歌,孙成状
石油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让科技创新项目,成为通用技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翅膀
让科技创新项目,成为通用技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毕节六中 洪 莲
摘要: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总结出科技创新项目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成为通用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翅膀。
关键词 通用技术 科技创新 有效教学
在承担通用技术教育工作的这几年,我深刻地体会了通用技术教师的处境。“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通用技术学科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作为考查科目并不影响学生升学,导致很多学校弱化该学科教学,学生也不重视该学科学习,更有甚者,连上课教师都主动将通用技术上成了自习课,从而使通用技术教学步入了一个“难教、难学、不会学”的尴尬境地。
我想,既然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那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立足课程理念,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培养他们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让家长感到学习《通用技术》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技能甚至能很好地帮助就业,那将迎来《通用技术》教学的鼎盛时代!这无疑也是教改的最终目的!
怎样让学生享受学习通用技术的乐趣是长期以来困扰我的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解决该难题的曙光。我有幸参加“课堂教
学创新研究”、学科教师高峰论坛等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开扩了视野,开拓了教学思路,转变了教学观念。特别是戚业国教授的《课堂微技能的改进》讲座让我收获颇多。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借助专家引领,我在通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活动,效果明显,现将我的探索和浅见与大家分享。
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是高二(3)班的,我决定先和学生熟悉一下,了解新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以便拟定教学计划。经过了解我发现,全班86名同学对生活中的问题无法独立面对。比如:你家的灯突然不亮了,你要知道去查保险、去换灯泡;你家的洗碗盆漏水了,你要知道自个儿打玻璃胶;你的自行车链子跌下来了,你要能及时装上;你衬衣上最关键部位的那粒扣子掉了,你要能自己钉上„„至少至少你要能搞一顿能饱自己肚子的饭菜等等问题,能自己动手处理好的学生一个也没用,能炒蛋炒饭的同学有3个,连袜子都要带回家给父母洗的也不少。其余同学表示基本没有动手自己处理过诸如技术类问题,如修理、换灯泡之类。之后对全校高一新生的调查,情况也和这个班差不多。了解原因后才知道在家里,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搞好学习,其他不用管。才出现学生不能处理身边小事,同时,现在的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和接触事物,和以往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吃苦的精神程度也不够。这使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我感到很大的压力。怎么办呢?戚业国教授说过:“要培养学生乐学”。我想,要改变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也只有立足于“乐”这一点,古人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
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而在教学中,我必须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我带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想法开始了我的教学。
怎么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呢?又一节通用技术课上,高二(3)的袁跃同学上课总是发呆、成红同学偷偷在看小说、徐莲同学和同桌说着悄悄话,还有很多同学玩手机,听音乐等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下课后我分别找到他们谈话,答案都是“学了没有用,反正不考试”,从学生的情绪上就可以感觉到不是简单的“学了没有用,反正不考试”。就这几位同学而言,从上课开始就思想开小差,根本没有认真听课,明显是找借口关了学习通用技术的这扇大门,出现了厌学的情绪。那天的内容是《发现问题》这个章节,内容简单易懂,并且我还引入了动画效果,怎么不感兴趣?没有道理呀!这让我很有挫折感,看来只有分析出他们厌学的实质,才能找到激励他们学习的入口。
我想,几个孩子都很聪明,在他们没有意识到通用技术学科有趣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认为有用,所以才为自己的厌学找了个不高明的借口,我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这门学科是有趣的,先把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找到学习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分析几个孩子,我发现了袁跃有丰富的想象力,而徐莲的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强,成红的思维缜密。正好这时我接到毕节市举办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借此机会得好好利用一下三位同学的优势,让他们尝试一下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的时间我带领他们三位同学考察了毕节市区的大气污染源以及相关的内容,在考察的过程
中,充分发挥和尊重三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开展实验、操作、观察、观测、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他们从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三位同学开始转变了,遇到问题是想办法查找资料而不是放弃,站在困难面前也不再逃避和否定自己,上课时注意力也就中了。
结果袁跃、徐莲、成红他们的作品在大赛上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还有一个一个优秀奖。第一次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三位同学非常兴奋。最重要的是他们三人在探究中质疑、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通过思维的碰撞、争论,形成结论,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之后的通用技术教学中这几位同学表现非常积极,特别是在《技术设计》一节的学习中发言踊跃,赢得了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这一节知识正是他们参赛的探究课题,三位同学把探究内容,也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用到了通用技术课上,袁跃、徐莲、成红三位同学体会到了学习通用技术的乐趣,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积极,上课也很主动,三位同学的其他科成绩也名列前茅。这就是以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出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最成功的例子,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近几年来就我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如区级、市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了不同等次奖项的人数累计几十人,而这些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在之后的学习中都取得了很好地成绩,并且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这些都是科技创新项目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取得成功的例子,在通用技术探究活动中,我注重把活
动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更好起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比如,我引导学生去琢磨前文中提到的那些生活琐事。例如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你独自面对的吗?比如:你家的灯突然不亮了,你要知道去查保险、去换灯泡;你家的洗碗盆漏水了,你要知道自个儿打玻璃胶;你的自行车链子跌下来了,你要能及时装上;你衬衣上最关键部位的那粒扣子掉了,你要能自己钉上„„至少至少你要能搞一顿能饱自己肚子的饭菜,让书本上的知识走上实际生活这样可以强调通用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我们把生活中、学习中常接触常用的一些物件的原理、养护、维修知识告诉他们。比如,我们告诉他们手机、电视机、电脑、电动摩托车、电风扇、电烤炉、灯泡、冷光灯管、煤气热水器等相关知识,并特别提醒他们使用时都要注意什么。他们都要用到这些东西,或是用过的过程中就碰到过什么问题,我想他们肯定会关注这些课程内容,从而认真学习这些知识。
我们从让学生使用五花八门的生活器材出发,从处理生活中冒出的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入手,尔后再教他们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从简单的服装设计、发型设计、简单的房屋、桥梁设计等开始,再诱导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小发明,比如做一张小凳,扎一个小灯笼等。
我认为现在的通用技术教材中有些东西可以不提,比如设计的原则、设计的评价。这些纯理论性的东西学生们基本上一看就能懂,而且我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涉及到这些理论方面的东
西,不如让我们师生很自然地去体会;单放在这里供教学很单调。而且学生以后经过深入学习,真走上设计创作之路自然会去收集、学习、体验这些理论知识。学生以后经过深入学习,真走上设计创作之路自然会去收集、学习、体验这些理论知识。
在班上我组织成立不同的通用技术活动小组,以兴趣激发探究,以探究刺激学习。通用技术学科恰恰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好学科。神秘的大自然容易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激素”,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起点。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特点,这就有了自主探究的动力,而通用技术课堂为自主探究学习插上了翅膀。通用技术教师促使同学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同学学习通用技术的积极性。这一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效果也很明显。毕竟“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才是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目标和关键,也符合新学校计划的宗旨。
在通用技术探究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通用技术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该学科兼跨文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下了功夫,但成绩不理想。因此,发挥通用技术学科的优势开展各种自主探究活动不仅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通用技术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开展实验、操作、观察、观测、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他们从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通用技术知识的积累,通用技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通用技术学习要从体验过程着手,以亲身经历去验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探讨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自主探究不仅激发出学生学会自学,还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通用技术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通用技术》编写组编《通用技术》编写组编.技术与设计 1 高中一年级 上.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07.2、《走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场》作者:牟其善主编 页数:286 出版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3、《通用技术案例教学研究》作者:陈伟强编著 页数:230 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
第三篇:浅谈课堂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每个使用者来说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要明确以下几点:用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其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难点;用其提供资源,开拓学生视野;用其代替板书,节省教学时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合理选择、合理设计利用,让信息技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有效利用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提供资源
代替板书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成为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施展阵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空前的解放。由此,也使一线教师课堂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色彩。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能拈来即用,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否则,将会出现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得不丧失的局面。
当前,诸多一线教师正在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个非常喜人的现象,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新气象。但是,老师们在应用这个新手段时,由于不甚明确使用目的而导致滥用现象。虽然刺激了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兴趣,但可能未解决教学的根本问题,未起到使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每个使用者来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与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本人就多年使用信息技术的体会与感受,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一、用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是多方面的。随着电脑技术及互联网络的普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信息技术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生动、形象的沟通与交流,而信息技术手段却能给学生带来新奇、多彩的画面与视觉感受,能让学生的感观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产生亢奋的、愉悦的学习心理及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课件等信息手段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新奇、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形式出示课件,让学生与情境画面互动,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达到教与学的双赢,且为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高度的激情参与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用其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难点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些教学问题用传统的教法是不便于甚至很难解决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于很难用语言向学生阐述清楚的问题,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却能迎仞而解,且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曾听过这样一堂小学语文课,某位语文老师教学“梯田”一词时,要求学生描述这个词语的含义。对生活在城市环境或没有接触过梯田环境中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与描述的。然随即老师用课件出示了“梯田”风貌的图片,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直观地感受了这个词的含义。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释生僻的词语的案例还不胜枚举。再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不规则图形的转化的教学内容,用讲解及操作的方式很难解决,而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小学高年级教学圆面积的推导以及某些特殊的不规则曲线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时,得用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手段。再如,小学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运用课件出示公交车上下车的情境,让懵懂的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另外,还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无法用传统教学方法解决的。如小学科学教学中,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宇宙星体运行的变化,模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关系的运转变化等,也帮助老师、学生解决了只能想像而无法操作的难题。由此也让老师及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手段在解决诸多“难题”中的价值。其实,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方面的功能不胜枚举,老师们应有意识、有选择地加以利用,让其发挥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三、用其提供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是能为教学提供大量、丰富、翔实的课程资源来辅助教学,且会更直接、更直观,这是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达成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用其补充大量的有声有色的文史资料及影视资料,让我们的课堂从书本延伸到广袤的世界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光是学习,而也是在观赏、欣赏、感受。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教学《火烧圆明圆》的课堂实录。这位老师在教学课文过程中用多媒体的课件出示了圆明圆变迁的历史背景,补充了大量文史与影视资料,把平淡的教学变为生动的、充满激情的画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祖国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强烈的、深远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试想,“空口无凭”能做到这点吗?再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还能给学生提供古今中外诸多音乐家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灵陶冶。试问,哪一位教师能把众多名家的作品都唱或弹奏出来给学生听呢?另外,当网络走进课堂时,也在悄然改变教师的角色。学生或许再不用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与介绍,就能从网络世界里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料,这或许是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吧!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兴许已快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教师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或许还感到害怕与无奈。这正证明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当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无比重要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拦的。
四、用其代替板书,节省教学时间
站在三尺讲台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板书是必需的,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就需大量的板书。但如果短暂的一节课都在板书的话,势必会耗费掉很多宝贵的时间。且有些板书是无需保留到课堂最后的,教学时老师们都是边讲解边板书边擦除,这样不仅费力费时,用粉笔还伤身体。然而,当信息技术出现后,用课件代替板书的使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备课时,可以把需要板书而又无需保留到最后的诸多内容做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只要老师动动手指便能很快完成很多教学任务。同样,当我们按照传统方式出示教学挂图教学时,也比不上信息技术的课件来得更直观、便捷。因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在这个视时间为金钱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把握好课堂上的40或45分钟,有效地用好每节课的宝贵时间。那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就是非常理想的手段了。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会使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会使我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课堂,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大的激发,更会使我们的教学业绩得到空前的提升。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合理选择、合理设计利用,让信息技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希望每位老师都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件“法宝”,来为自己的工作添彩!
第四篇: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聚焦点
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聚焦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可喜的是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生为本,精心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体以及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语文备课中必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一)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和谐、轻松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把可以交付的学习任务托付给学生,极大地信任学生,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语文备课的实质就是备学生,因此,备课之初首要的是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学习、道德、纪律、个性等方面的情况,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与实际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备课。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装知识的机器”。因此,教师在语文备课设计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教师备课更多的是着眼于自己如何“教”,那么现在的语文备课就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如何“学”,也就是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这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自主经历无从建立,这样的课堂如果依然精彩,那精彩的只是教师。只要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当然也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争奇斗艳的青春烂漫。学生课堂的角色不归位,以生为本就是空话。所以,以生为本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角色,从重视教的追求到重视学的探究,从重视自我展示到重视学生发展。
满堂讲固不可取,满堂问,满堂演,也不可取,因为这是变相的牵着走,对着灌,学生简单被动接受的处境不改变,以生为本就没着落。在语文备课设计中要时时处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应试机器”。因此,我们在语文备课中,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案的精心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提质的目的。
二、营造氛围,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流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夫子,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不能指望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世界”、“儿童乐园”,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读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这一要求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初读后,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中心词语积极去思考,寻找出相应的语句、段落,仔细品味。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唤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狼与鹿》,教师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狼与鹿之间有何联系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而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重点内容。
三、信任学生,爱护激励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教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向着教育的最终目标发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良好公民。
(一)转变观念是解放教师、发展学生的关键。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以教育者自居,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做到这三点,也就很称职了。其实,以这种观念看现代学生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以这种观念看待教师,看待现代社会需求更全面发展、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背景下的教师,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如今的学生,由于信息渠道众多,他们所知道的东西已远非当年的我们可比;如今的教师,他们的责任不仅要“传道、授业和解惑”,更要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去努力,要对学生的发展肩负相关的使命。
(二)让学生在信任与鼓励中健康成长。曾有教育家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挑选智力成绩差不多90个学生,编成3个班。一个班给予较大的期望值,并经常予以鼓励,一个班既不多鼓励,也不予以批评,对另一个班的学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老找他们的不是与毛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学生,成绩最好,心态也最健康;而经常被挑毛病挨批评的那个班学生则成绩最差。
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尊重、信任的氛围,经常给学生以鼓励,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日常教学中,时常有教师动不动就叫学生到办公室训话,当着家长和其他教师的面训斥学生为“笨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结果越批评,班里越混乱,纪律越差,调皮的学生越多。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想想也是,学生们经常受到批评,自信心怎能树立?“无所谓”的态度怎能不越来越普遍?
四、总结反思,提升自我
教师要想搞好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实用性教研,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生成、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五篇:构建有效课堂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构建有效课堂,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要活起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学生学的“活”首先要教师教的“活”,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目标,活的教学设计,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过程,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我认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地备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适当的教具能使课堂更形象,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激情,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动的教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营造充满乐趣的教学过程,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1
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我提前打印一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无疑会诱发学生在心理上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三、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四、自主学习,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的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能发挥出内在的潜力,这就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出创新的活力。如在学习“美化工作表”时,我让学生根据“Word”中所学知识,自主去学习,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既激活了学生的旧知,也给了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五、师生互动,实践创新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教师讲授演示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的基础上再上机实践。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插入时,出示学习任务:把艺术字插入到文章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操作,只提示从“插入”菜单中找图片的命令。在插入艺术字再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对插入的艺术字不满意,怎样进行再加工呢?这时教师应当鼓励让学生一起探究。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告诉老师,应双击“艺术字”就能出现艺术字重新编辑的窗口,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留一分求知的欲望,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就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与成功的体验,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的激情就会经久不变。
六、多元评价,激发动力
表扬和激励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眼中,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努力创造的成果。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多一些鼓励,少用评判的语言,不直接说“对”或“错”,不简单地“比比谁做得好”,而是让评价多元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采用一些
“布局合理、排版美观”、“步骤清晰、颜色搭配合理”“操作熟练,输入正确”等等话语;在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她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说“请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为何插入的图片不能移动”等话语。评价时,师生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让他们在实践和反思中发现自我,欣赏他人。同时增强自我敢评估能力,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与生动,同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今天第一次聆听到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感觉心情很是沉重,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肩上的责任重大,是啊,多年来,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怀着同样的信任、期待和担忧,把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交给了教育机构,交给了社会,几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收获了怎样的一个青年呢?仔细聆听后,我又反复阅读,我非常地感动与不安,感动来自我们孩子的父母对我们教师的信任,不安则源于父母给与老师的这份重托。
我也是一位母亲,读了文章后,我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位母亲的心声,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社会,对社会、教育机构的那份惶恐。不管孩子优秀与否,他在自己的母亲心理都是唯一的,它是全家的希望。每一位家长交给我们老师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为人师的责任。我感觉自己十多年来每天肩上的重担。感觉这十几年来面对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孩子,那一双双眼睛的背后,还有一位位诚惶诚恐的母亲,她们把孩子交给我,我感觉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将怎样做才不辜负这些母亲们呢?这是我应该下心思去思考的。文章的结尾处,焦虑的作家不得已发出这样的感叹:“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这句话是多么语重心长,又有多少期盼和无奈。
当我们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了,可能还时常会受点委屈,但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去看的话,总觉得还是欠缺了点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怨天尤人,埋怨孩子不够听话,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今天,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常常这样想。
读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灵感,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我会用关注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老师,不应该每天盯着他们的缺点,应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优点。赞美他们,借助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缺点。
再一个我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充实,提升自己,给自己加重,让读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应与我们每个人为伴。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与书为伍,让书成为我们教师生涯的一部分,做一个充满书卷气的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怎么来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读书。特别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文化素养和在精神修养方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成长起来。
希望面对家长、面对社会时,我们都能底气十足、信心百倍的大喊:今天,你们交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将还你们一个朝气蓬勃、健康快乐、充满智慧、永远向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