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3: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2010年11月14日 18:32:13 来源:肥东县赵亮初级中学【字体:大 中 小】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赵亮中学目前正以高昂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新目标迈进。但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未能深入把握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我们明确了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校确立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改善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益,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关键词】 有效教学 策略 效果 【正文】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教学改革始终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是历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是新课程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经过这些新的理念的洗礼,使我们明白了教学方式需要变革,教学方法需要调整与创新,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实践研究,以凸显出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互动性、深层性和创新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学习和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对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反思。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认识,及其对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找出了存在的原因,为我们提出并最终确立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是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我们去学习与认识、分析和反思,是浪潮的潮声召唤着我们寻找有效的方式和载体去落实和实践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此,我们确立了“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对课题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认识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指一段时间教学以后,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否效益的唯一指标,用以衡量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否得当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首先它是一种理念,是指: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良化。④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其次它是一种策略,是指有效教学必须讲求教学策略,不讲求教学策略的教学是低效或无效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和技能。

二、制定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明确研究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确立研究原则

(1)关注学生原则。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发展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个性与品德、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关注过程原则。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制定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2月)

1、课题的酝酿、选题、设计和论证

2、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3、研究课题的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2月)

1、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和分析

2、分阶段进行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总结和回顾实验情况,对实验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审鉴定。

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一课三备二反思”的有效备课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践行探索“一课三备二反思”有效备课方法,即:第一次备课(“闭门造车”,强调教师个人研读文本,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第二次备课(“东张西望”,强调兼收并蓄,吸纳别人的研究智慧)——第一次上课(“敞开你的课堂”,敢于暴露问题)——反思总结进行第三次备课(分析成败原因,集思广益,形成成熟的教学设计)——第二次上课(解决问题,展示研究成果,追求精品)——再反思(全过程的反思,再提高)

二、形成了一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研组在研究与试验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质疑问难-----围绕重点,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保证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连贯——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体现这样一个读书过程,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感受和体会,产生了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随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其间,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第二环节:交流收获,质疑问难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体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再提出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低中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

第三环节: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此环节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应根据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特别是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适当地作些启发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中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那些词句;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可以是这句应这样读,那句该那样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这样就避免了把情感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体会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化提高

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义段为单位进行阅读反馈,还是以关键词或重点句贯穿阅读反馈全程,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第五环节: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①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 ②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

③通过讲、演——使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④通过迁移——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

(二)、形成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次次的假设、研究、讨论、求证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学会的和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师,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一年来,教师撰写了大量优秀教学论文和案例,编制了《有效教学论文集》和《有效教学案例集》.在县级以上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多篇,在县级教育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多篇。

思考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个教师都熟练的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而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二、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而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结束语】

回首课题的研究历程,赵亮中学在以校长为首的全体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主研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教育科研不再是一片空白,在这块天地里有了自己撒下的汗水、成长的足迹,为学校今后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道路上迈开更大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论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吴文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有效教学策略探索》陈理宣//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2(6)

3、《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王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4、《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罗雅萍//湖州师范学院报,2002(4)

第二篇:议论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议论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魏加尧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9期

摘 要:对议论文教学给予高度重视,这既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育人的需要。本文以高职现有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教学为抓手,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议论文教学,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生 议论文教学 人文素质

一、议论文教学遇到的问题

笔者认为,议论文的读与写是高职学生的软肋。从知识到能力,再从能力到思想德育,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笔者无意评价义务教育的功过,但“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开学初,笔者听到几位女同学正在一起交谈,甲同学说电视剧《还珠格格2》好看,乙同学说《宫》好看,丙同学还是说《步步惊心》好看。笔者看机会不错,忙凑了上去问学生:“怎么个好看法?”四位同学都回答好看,但仅仅只是说好看,却不能讲出为什么好看。笔者由此发现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甚至连最简单的语言表达都表达不清。学生不仅在课余生活缺少议论说理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学习时还会表现出的对议论文有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匮乏。

生活中如此,教学中笔者同样遇到了问题。笔者采用的教材共选编了议论文二十篇(不包括科学论文五篇),内容涉及文艺论文、评论、政论。评论又分别涉及思想评论、电影评论、美术评论、音乐评论等内容。2012年秋季,笔者在讲授12级数控班级的政论文《讲讲实事求是》的新课时,自我感觉良好,笔者在课堂上讲述了“解题”“实事求是”的出处以及毛泽东同志对他们的升华,并讲述了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等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必然要复习旧课。为了让学生有所准备,笔者还特意提前把课上要提问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利同学从容思考,但学生的回答情况却不太理想。学生要么连最简单的在“学习提示”里明确告知的“中心论点”也无法回答,要么区分不清各种论证方法的具体运用,对结构和逻辑层次关系也没有正确的认识。笔者在教授《改造我们的学习》时,又一次遇到了这种情况。

到底问题的症结在何处?难道是教材编选不当?还是教学要求过高,脱离实际?还是学生的能力值得质疑?通过分析发现,教材本身没有问题(当然,如果所选教材的内容能够涉及高职生年龄阶段最关注的焦点或热点问题,可能同学们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学方法和目标也紧紧结合文体教学,也不能说“要求过高”,最后的发现问题就出在学生的能力上,当然也不排除授课的技巧、艺术性,但关键还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因此,如何运用现有议论文教材,利用课堂教学,来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这一问题,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在教学中应做深刻思考并通过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二、进行议论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高职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家庭成员、社会三方因素。问题是现阶段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利用议论文的课堂教学补上“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这一课。

1.了解高职生人文现状的真实情况

在议论文教学开始前,笔者就“高职生人文现状”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高职学生人文现状的真实情况,了解高职学生到底在哪些方面缺失,达到什么程度;哪些直接利用议论文课堂教学即可解决;哪些还需要课余丰富才能解决。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人文知识大都有所了解,但仅限于初步了解,不能形成有机系统,更无法理解和运用,因而无法上升到能力层面。但议论文范畴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自然、社会、人的思维,有的还达到了较为高深的层次。比如《讲讲实事求是》《改造我们的学习》两篇文章就包括了高职学生不感兴趣、但又应该认知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作风的若干问题,像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问题、主观主义的学风问题、“左”右倾问题、“两个凡是”问题、“三个代表”问题、人权问题等是要在课堂上必须明确的问题。这些知识对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笔者在课外印发了一系列相关资料,力争使同学们对此类相关问题有个大致了解,基本认识,再结合课堂学习,让学生可以真的掌握这些知识。

2.课堂教学紧扣教材

在教学中,议论文知识、议论文读写能力、人文素质三者并举,有助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比如,在阅读课文第二册评论性文章《〈画魂〉、人体及其他》《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琴弦上的梁祝悲歌》等课文时,首先要解决同学们的艺术素养匮乏的问题。为此,笔者还翻出了大学时的《美学》课本,针对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补充了美的起源、美的形态、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等内容,为学生学习和欣赏课文做了知识方面的充分准备。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意识,像人体艺术的认识问题等。人体艺术虽在西方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尽管五四运动已近百年,尽管现代美术大师刘海粟提出、倡导、实践人体艺术历时已近百年,但人体艺术始终无法堂而皇之地登上艺术殿堂。总有一些人,虽号称唯物主义者,却连人类包括自己客观存在的身体都不敢正视。有了这样的铺垫,可以让学生们对人体艺术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课文、再去理解课文时,感觉自然就会大不相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琴弦上的梁祝悲歌》作为音乐评论文,借助取材于“梁祝”的故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着重从单乐章交响乐的角度,分别从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加以品评,紧扣故事和音乐的双重主题,更加有助于高职学生把握反封建的主题,以及交响乐撼人心魄的无穷魅力。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级高职各班教学中,笔者继续进行教学实践,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第三册政论文《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这篇课文,笔者并没有因为这篇政论文是阅读课文,而轻视了它在政论文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权”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部分高职学生在认识上有局限性,有个别学生在认识上甚而是偏激、极端、错误的。可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只能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去解决,而不可能用“急风暴雨”的方式。针对学生这个年轻群体看问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感性冲动、以偏概全、共时(空间)横向,教师应采取根本性的方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为此,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同时,还组织学生们复习哲学课上学习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引,既综合运用了高职学生所学的各门知识,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具体问题,还真正提升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可结合班级主题活动,尽可能充实和丰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三篇:教学资源的建构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的

教学资源的建构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的

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根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三个原则:(1)不代替教材讲述估计学生看得懂的内容。(2)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

(3)不放弃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

2.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学生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用多姿多彩的赏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化学知识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可以归纳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和问题方案等;可以科学地布置作业,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要素,使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

4.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学习中的差错及原因分析的反馈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常见错误收集、整理、设计成各种特定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考查表,进行适时的反馈性考查,以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5.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因学习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而导致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使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6.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学日记以及个人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同事观摩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化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座谈讨论、化学晚会、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四、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书店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间接社会资源,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如在教师指导下,测定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设计防治对策;如家庭厨房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和探究实验等等。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展利用这些资源的各种探究活动,如课内或课外作业、探究性的课题等。

五、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研氛围中,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每位教师所拥有的各种资料才能够广泛地交流,优秀教师的教育资源才可以实现共享,才能够带动新一批教师尽快地成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学习,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是需要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CAI课件,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七、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化学人才。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1

10月26日我们聆听了肖成全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讲座,肖教授系统的讲授了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涵义诠释、策略举例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修炼方法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听完讲座,三个“效”(效果、效率和效益)一直在我脑袋里回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以最高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获得最好的效益?”对此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

二、活学活用理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活学活用理论,不断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过难、过易,都将使学生困惑,以至于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与效率。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种学科、每个年龄段甚至不同时代出生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了,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

三、“标”、“本”兼顾,实现有效教学的长效性。

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做到“标”“本”兼顾,让学生每堂课上都做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和谐发展,建立课堂有效教学的长效机制。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2

近日,我们全校教师听取了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专题报告。肖教授的“有效教学”报告分三部分: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学的内涵诠释,有效教学的策略案例。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皆知“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每一次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时,便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堂不同的教学。如今,听了肖教授的报告后,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了,我们一再强调课堂上必须落实“三要义”,如果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从肖教授的报告中,我感悟到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培养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重视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处理一道练习题时,由于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不同的课堂交流方式,因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第一次的教学产生了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第二次的教学则是巧妙的引导交流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当然,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

肖教授的报告指出,有效的备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现在我们学校各个教研组采取的都是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通过一年的尝试,感觉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肖教授的报告让我懂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反思,只有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本学期我会朝着这方面努力,力争让自己成为反思性的教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由许多微小的教学细节组成,在构筑理想课堂时,我们不妨从细节入手,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涓涓细流汇集到一起便可成为湖泊,成为大海。就像肖教授说的用教育发现———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震感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影响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艺———改变孩子的命运。

第五篇: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默认分类 2007-10-08 09:10:46 阅读19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课题名称: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美术教学,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人多年负责学校环境设计和布置工作并获得一致好评,个人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赛三等奖、市“四新”美术教学课堂展示、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等多次教学获奖;个人承担区级课题“观察----表现----交互”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系列研究、多篇教学论文在书籍、刊物发表并获奖,05“在小学美术学科中拓展学生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完成都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2、人员结构:本课题承担人为区优秀青年美术教师、校美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具有良好美术教育教学素养,曾参加区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负责学校环境布置,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设计经验。

3、研究的外部条件:本课题得到校领导及科研室的大力支持,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相关研究的情况分析,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形态,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是具有独特凝聚力的一种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我们的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环境设计上体现审美性、生动性、教育性,充分发挥其“凝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丰富性、自主性、时代性,创新发展其“动态校园文化”的实践功能,让学校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以审美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环境的联系,体现课程设置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内涵,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本校开展“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二期课改”,利用校园文化这一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小学美术教学 “表现与应用”和“欣赏与评议”两大内容有效渗透,在观察、表现、设计、创作等系列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本校文化特色,以校园环境为视觉形象载体,校园文化活动为体验情感途径,校园精神文明为审美教育核心,拓展美术学习的三维目标,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学生、美术教师、校园文化三者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和谐发展的良性运作空间,创建完善、成熟、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达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师生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的精神目标,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提供学生校园文化认识与认同途径,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热情;在观察、表现、设计、创作等系列美术教学活中,教师有选择性、创造性地将校园文化特色与之有效渗透,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美术教师、校园文化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和谐发展的良性运作空间,创建完善、成熟、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2、研究内容:

(一)、校园文化的认识

1)、校园文化的界定

2)、校园文化与新美术课程

3)、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师

4)、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二)、校园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现有校内环境在美术教学中的表现

2)、校园环境在美术教学中的设计

3)、校园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畅想

(三)、校园文化对小学美术学习活动的作用和发展

1)、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关注校园生活

2)、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内化学生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延伸教学人文内涵

3、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操作。

4、研究过程:

1)、先期研究阶段(2006.9—2006.10)

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搜集、分析、筛选国内外有关创新、实践的情报资料,总结、提炼有关本课题的经验。

2)、立题论证阶段2006.10

搜集情报资料,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我校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制定

“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及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2006.10—2007.5)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筛选、提炼制定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策

略,并在教学中实践研究。结合实际完成课题阶段总结,修改调整研究计划,进入新一轮的实证研究。

4)、课题总结阶段:2007.6

注重课题全过程的总结,撰写“校园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课题报告。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鲁道夫·阿恩海姆(美),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5]文娱、廖文胜,《对话校园设计》教学实录与点评,中国美术教育,2005 .4。

下载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最终版)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基于对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认知、问题的剖析,尝试以典型的案例实施教学以促成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论文在对有效教学概念界定......

    《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教师[2017]169号文件《有效推进#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贯彻肥东县教育局2017年11月13日课......

    联觉设计的视觉策略性研究

    联觉设计的视觉策略性研究 ——以深泽植人“果汁的肌肤”为例 (陈宇飞 江明荟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0) [摘要] 联觉设计作为新兴的设计手法,在产品营销推广中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日......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阶段报告[模版]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阶段报告 崔云希望学校 2013年6月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阶段报告 崔云希望学校《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课......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

    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是指随着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种互联网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综合为一体,形成一种能传递信......

    关于推进培训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

    教育论文 关于推进培训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 作 者:叶 单 位: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中学 建 军 关于推进培训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 培训是造血系统,是教育改革与......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南长城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始了,本人将结合自身实际,现将这一学期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继续教育学习拟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