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精选]
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知识点繁杂、内容烦琐的人文学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们也会发现对历史知识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人社会的发展进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创造未来。核心素养品质特征
历史核心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历史学科素养应该具有求真、求证、求智的品质特征。
求真
获得信息和储存知识是一切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管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演绎、发展。学习历史,首先应该精准地解读史实概念,正确地把握历史脉络,这样才能科学地分析历史的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切忌随意性,尤其对各种戏说野史要注意鉴别。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尽量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体现历史专业性。
求证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历史的长河中,事件层出不穷,史实多如牛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找出历史规律,总结出科学结论,就需要有“求证”的素养。历史教学不是把历史事件进行简单重复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阐释,归纳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挖掘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
求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意义在于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虽然不可能重复,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地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提高核心素养的策略
① 借助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授课时,教师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传统教育,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在品质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② 追溯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文明认识与感知:历史是对以往实际发生的事物、事
件的一个追溯。以中华文明为例,中华文明是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从封建时代之初的秦朝开始进行梳理,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将所有这些经历过的朝代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利用历史追溯法,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
③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决定学习素养。第一能够认识、分析历史现象和问题;第二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借助历史概念和历史实践等特征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能够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通过描述或者是解释历史事件实现;第四是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借助归纳、比较和判断等方式,把握历史规律和现象。高中历史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促进智力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高尚的品性、修养与学识。
参考文献
罗淑芬“浅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教育教学
王玲“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二篇:核心素养教育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教育学习心得
电大 范圣平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取了省职教学院院长张自强同志的关于核心素养建设的专题报告会。听完报告,我深有启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我们职教中心来讲,我以为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我们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学之初就应该把学生分开层次:层次一:一部分有参加高考的内心意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从开始就抓好他们的理论学习,一切都为高考服务。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抓他们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流动管理,可上可下。这样的管理可防止有学习意愿的孩子被其他没有学习意愿的孩子带得不愿学习。
层次二:有艺体才能的部分学生,组织各种有益身体健康的各种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参加各级各类校外社会活动,一方面既锻炼学生,又可以为学校增加知名度,增强学校的信誉。
层次三:培养专业技能。对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校加强专业设备投入,形成各专业技能课外小组,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具体实施的过程。只有把核心素养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架起职业教育的虹桥,才会使职业教育更加辉煌。
第三篇:试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试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高考改革的热点话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围绕这五大块来进行。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建设提出来的一个热点名词。它是该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综合结晶与集中体现,所有的学生正是通过该门学科学习,从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历史学科,试着结合高中教学实际谈谈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外延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学科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是人类传承文明、追求进步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哲学、政治、文学等学科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其核心素养具有三个维度:过去观念、当代品格和未来能力,“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组成部分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那么,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的需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被高调地提上了议程。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高考改革的迫近,高中历史学科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定位自己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科能力的需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同样具有学科性和人文性,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一脉相承、逐渐加深的。所以,历史学科呼呼核心素养,需要当代高中生能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承担历史使命,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面面观
(一)唯物史观放在素养首位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里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了唯物史观,才不会坠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深渊,从而借助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谜团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把唯物史观放在素养首位,这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其他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二)时空观念教育不可缺少
众所周知,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所谓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就是指把历史问题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里进行科学剖析、科学论证,从而还原历史真相,得出发展规律和结论。没有时空观念,就没有历史的形成。所以说,高中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具体体现。
(三)史料实证精神需要加强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我们获取的原始史料进行科学辨析,并运用可信的论点、证据或历史逻辑来重现历史真实,即给历史一个真实、合理的科学解释。历史犹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其过程是不可再现的,如何站在千年之后,弄清历史真相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需要考古、考证,我们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所以说,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任何人无法逾越。
(四)历史解释要追求客观公正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为了让这个解释和历史真实挨得更近,读历史的人和写历史的人,必须要站在价值中立的角度,追求客观、公正的解释,而不能根??个人的好恶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所以,高中历史解释这样一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注意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五)家国情怀注重联系现实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注意家国情怀,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我们历史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注重对历史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进行解读,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机结合。所以说,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家国情怀、大同世界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培育,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雪莉.核心素养如何可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6.[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教育部,2017.作者简介:
李平,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讨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讨
摘 要:历史是高中学习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学习历史不仅仅只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就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
养”一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也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核心素养就是指以社会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其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最高价值,它不仅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负责,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在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前,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下文就培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五方面构成。其中,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放到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观察、去分析,从而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体会历史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史料证实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再现过去的基本素材和依据,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和重建历史的重要途径,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也就不存在历史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合理选择一些典型的、可靠的及针对性强的史料,并用史料去证实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史有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历史理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态度,它要求学生要站在客观、正确、实事求是的位置、环境去理解和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带个人情绪,以免看待问题存在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影响对史实的理解;历史解释就是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判断,与历史理解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带个人情绪,公平、客观的去看待和判断历史,了解真正的历史史实。然而,由于受一些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很多的历史史实被改动,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历史史实和常识产生了误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历史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任务和目标,它是指从历史研究中凝练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历史是对过去的总结,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社会精神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培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构建出一种民主化、科学化和具有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下,要想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就要改变过去生硬的历史教学和知识传授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将历史知识巧妙的设计成相关的问题,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那么你会采取何种策略或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必会积极的展开换位思考,抒发自己的意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秦始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思考、感悟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素养,为培?B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和发表观点后,教师要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积极的学习,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实现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顺着历史事件发展的路线及运动变化看待历史、了解历史,让学生在历史的演变中提高思想认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历史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体验过程,这种情感并非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理解、体验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舞台剧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将历史演绎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历史。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的立足之本。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展需求中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7(2):122-123.[2] 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3] 陈聪贵.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84-85.[4] 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1-115+128.作者简介:李建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第五篇: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摘要: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让学生在通读历史的角度上真正地做到了解历史,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校课堂进行简析。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无论是老师的教学重点还是实际教学内容,都基本上完全侧重于重点历史时间节点的信息记忆为主,即便是学生有主动接触历史信息的兴趣和愿望,都会被繁重的课业压力所影响,从而并不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尤其是当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出之后,高中历史教学无论从方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实际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时,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解析历史课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选择新颖的教学视角命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突破传统表达形式,进而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人类前行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历史信息的存在帮助人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分析和解读不同人文环境下信息的价值,真正地让人做到“以史为鉴”。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举措。
其一,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来确定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历史事实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对于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事件人们的视角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于那些仍然缺乏有利证据的历史信息如何进行解读就显得比较棘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相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上帮助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历史》必修1(人教版,下同)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对于首次以农民起义性质为主的中央集权压迫行为进行了解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种起义行为是必须持否定态度的,但是在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上来分析,打破封建阶级的压迫又必须予以肯定,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而且还要肯定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些信息必须要高度重视,有些信息则需要借助历史资料来进行进一步考证,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是正常的,毕竟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对历史信息的认知的确存在着的偏差,但是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的是,在没有历史佐证的前提下,不能杜撰、捏造历史,这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态度。
其二,以正确的世界观来确定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在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而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当下这种和平环境中,尤其是在这些新生代年轻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难真正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借助历史信息建立一个对比性极强的社会信息环境。《历史》必修2的《开辟新航路》一课中,阐述了哥伦布为了资本主义实现有效扩张,达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航海活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明确哥伦布通过航海行为为社会环境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资源有效利用迅速崛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可能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这样老师就可以将其与基本上同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进行横向对比,一个是以掠夺为目的的肆意扩张,一个是以开辟远洋航路为目的的官方外交行为,其对南洋地区、非洲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极为直观且生动的对比,能够鼓励学生在饱满的家国情怀中去解读、认知历史,或许才是对历史信息的尊重。
其三,以精准的判断能力来确定学生的“时空观念”。不可置否的是,由于有些历史信息的确同现代社会太过遥远,学生要想仔细解读的确要完成很多历史事件的具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秩序,而且还要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做好课外信息的补充与交流。忠实于教材,挖掘出隐藏信息后,就要联系教材内容,当然,教材内容不仅学生要熟记,老师也要有一个精准的实践节点判定,历史知识要点需要测评的的确不少。比如说,《历史》必修3中有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樗夭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B.《离骚》
C.《马拉之死》D.《老人与海》
在这个简单例题的背后,是学生需要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有精准的认识,而这些备选内容中不仅涵盖了中国史,还有世界史,不仅有史学还有文学范畴的相关信息与内容,这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把握与了解的检验是极为明确的。解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必须要明白四个备选项都是代表了历史不同时间、空间概念上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和出现的,尤其是其所统属的流派到底如何界定必须要有明确的了解和分析。没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根本不可能灵活自如地完成这个简单的例题。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知历史,在高中阶段鼓励学生掌握历史核心素养来分析历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灵巧的历史信息解读能力,更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或许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历史信息仅仅是一个个的时间碎片,但是对于未来的高校生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系建设来说,正史清源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历史内容基本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孙敦顺.锐意创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4年15期.[2]周洪琴.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4年10期.[3]徐晓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中国教师,2014年16期.作者简介:
张强东,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惠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