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3: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席小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选读经典名著,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推荐24部名著,去除加星号篇目,共有十部纳入考试范围,占分15分。可见名著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由于名著阅读教学容量大、操作难等因素制约,名著阅读教学仍处尴尬之境。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急功近利

在只追求高考分数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功利性太强,能考到的多讲,考不到的少讲甚至不讲,因此,教学指导和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考点上。比如:苏教版必修二课本中选入了《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五中选入《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红楼梦>选读》课本,但因为考试基本不涉及或占分不高,教学过程中处理这些篇目或教材仅仅是浮光掠影或被束之高阁。类似于此,学生的阅读过程被练习式初略梗概记忆代替,讲义代替阅读,为考试而读,为分数而读。这样的名著教学根本不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会起到名著教学该有的效用价值。2.教学安排随意无序

目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我任教文科多年,对眼下的名著教学深有体悟:《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的10部名著以及《<红楼梦>选读》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拿什么文本教、教哪些篇目、怎么教都很随意,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高一为分科,高二分文理科,高三文科学生面临四十分的附加测试,10部名著的教学该怎么分配,是按照体裁分,还是按照篇目长短,还是由简到易;是全部阅读还是部分有重点的讲解、阅读,准备多少的练习讲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因而,名著教学基本上是跟着考试指挥棒,考哪儿讲哪儿,杂乱无序,效用不大,更遑论感悟艺术魅力,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阅读环境混乱复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网络资源如电子书、网络小说、漫画等充斥学生的生活,侵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社会浮躁的心态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无形中使得学生对名著的热情远远低于他们对各种动漫、武侠、科幻、时尚杂志、校园小说、网络小说、商业电视剧、偶像明星的爱好和追捧,老师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疏远名著,错误的个性化理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既然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如此堪忧,而新课标对名著阅读教学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阅读教学对老师、学生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摆正名著阅读教学的位置,落实名著阅读措施,我们责无旁贷。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重视阅读,明晰作用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言艺术的典范。名著阅读学习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层次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知识的构建,不仅仅在语言上得以规范,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要对名著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要彻底的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名著阅读的实际和长远意义,不能把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待学生的阅读要更宽容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与机会,支持学生阅读。教师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包括自身阅读示范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并坚持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坚定学生长期阅读的信心,让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研究考点,精导方法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考查的篇目是10部名著,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当前的考查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侧重于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对整本书的情节梗概和主题意蕴的了解,对名著名篇的鉴赏评价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探究性阅读能力。如2010年名著阅读选择题A项,砸龙碑、拿宣德炉的不是阿Q是假洋鬼子,D项,哈姆莱特复仇举动不是为争得骑士荣誉。2011年的B项错在“觉新劝他(觉民)为了一家的安宁,就不要回家了”,E项错在“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老葛朗台)才不得不停手”,正确的是“他没有停手”。因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考试说明”积极备考,做大量的迎考练习,备考时“裸读”名著,关注细节,短期内简单的识记类的题目会取得效果,但稍微有点难度的考查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题目则无法作答。如2010年考查结合人物形象对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理解、曹操性格的分析,2011年考《红楼梦》判词、《雷雨》中侍萍经历哪些人生悲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回答这些题仅仅了解情节是不够的,还要能紧扣情节概括提取分析。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指导其阅读方法外,还应教会学生一些名著题的答题策略和解题技巧,使学生既会阅读又会答题,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应试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除了授予学生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我们常说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读法等,方法很多,可不见得对每部作品、每个人都适用。10部名著中有2部超长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合集、2部戏剧、1部诗歌,要想在3年内全部阅读完,还是有点困难的。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根据体裁特点设置不同的课型,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家》等7部中长篇小说,建议学生了解小说梗概之后,精读重要情节;教学时由浅入深、先短后长,采取人物串联故事、根据故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小说主旨。对于2部戏剧则指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抓住矛盾冲突,教学中围绕戏剧矛盾,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品味戏剧语言,探究矛盾冲突背后的实质。而鲁迅的《呐喊》则建议篇篇精读,《女神》难懂难读建议从诗歌意象角度展开阅读教学。3.统筹安排,个性阅读

由于阅读任务较为艰巨,高中三年我们应对名著教学进行整体规划,三年一以贯之。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上出现的篇目来合理安排相应的名著教学人物,高一必修二节选了《祝福》《边城》以及《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后,有选择性的开展选修教材《鲁迅作品选读》《<红楼梦>选读》的教学,在让学生基本了解文本框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完成《呐喊》《边城》的整体阅读和《红楼梦》的部分阅读。高二必修五课本中选入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据此可以拓展完成戏剧《哈姆莱特》《茶馆》的整体阅读,同时考虑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两部较长,因而分年级开展教学。高三因为学期短,复习考试相对频繁,则安排较短的《女神》《老人与海》的阅读。这样,以课本带动名著阅读教学,既完成课本教学,又能拓展阅读,汲取名著精华。高中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形成了一个合理有序的、逐步推进的教学态势。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同理,阅读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的讲解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讲”与“授”的关系。教师在基本梳理好名著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开放课堂,与学生共同阅读名著,共同探讨名著。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也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使学生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解疑。对于文本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其主动性的同时,对学生模糊不清、产生错误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4.优化资源,延伸课外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众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名著教学更是如此。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材料,教师工作的重点已经不是对资源的寻找,而是对各种资源的优化。如带领学生观看同一出戏87版和新版的《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观察剧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并与原著作对比,相信学生在综合阅读比较之后会发现老版红楼在人物塑造上更细腻更能体现人物性格更忠实于原著。又如在原著中,大观园修好后,在贾政的带领下,众人有了很多地方,还有宝玉作诗、题字等等。可是,在新《红楼梦》中,这点被省略了。在教学中就可直接告知学生而避免走弯路。

学校、教师、家长要配合,挪出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如我在学校组织了“红楼追梦”社团,并结合校本教材《醉迷红楼》,以阅读研讨《红楼梦》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红楼诗歌朗诵会、诗谜研讨会和文学专题讲座、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本开设专题研究兴趣小组,如以体裁为单位的小说专题:人物专题、故事专题、服饰专题、主题研究专题等。戏剧专题:戏剧语言专题、人物故事专题等。多彩的活动会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新鲜感,课上学习的紧迫感。

席小丽,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第二篇: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教学内容,此次新课改人教版教材必修教材中就安排了经过精挑细选的十部名著导读内容。学生阅读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人生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引导和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这些名著,如何上好这些课,对所有承担新教改语文教学的高中教师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和引导。从名著导读教和学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读”,教师的“导”,以及学生的“感”三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名著导读的既定目标。

一、名著导读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课本多(高考必考内容有必修5本,选修5本等),学业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高中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静心阅读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学生大多围绕教科书或教辅资料转,想读名著也挤不出时间,这是客观原因。

2.学生缺乏读书的热情和阅读兴趣,经典读不懂,喜欢娱乐化、浅层化的消遣性强的科幻、言情或武侠小说,加上电视电影的泛滥,很多学生宁愿面对荧屏也不愿意去读书。即使读也是一切为了考试。于是有些学生热衷于“缩水经典”,注重单一的故事情节,更有甚者以练代读,搞题海战术。

(二)老师方面

1.很多老师的教学目的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导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近三年来,江西省高考的名著导读题型都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学生完全不看书也有25%的选对几率,看了书也不一定能做对题。由于这种考试题型还不完善,因此很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将名著情节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背熟了情节就可以得分,这样做无疑破坏了名著阅读题出题的初衷,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进行应试教育,与我们的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

2.因为教学任务重,课时少,为了赶进度,很多老师只在课堂上笼统说一句“请同学们阅读xx名著”,就没有了下文,对学生名著阅读不加指导,放任自流。学生究竟有没有读也不知道,不去落实。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有些教师自己根本没读过名著,又怎么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呢?有的虽看过名著,却不钻研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采取阅读课一本图书一节课,或者就是假期里一本名著算作业,这样的做法既没有任何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没有任何阅读目标的指引,更没有阅读过程的督促与阅读效果的督查,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以讲代导,越俎代庖,以练代导,费时低效。这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效肯定与新课标背道而驰。

二、让学生学会如何“导读”

毫无疑问,激发高层次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带入名著世界,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是“名著导读”的首要任务。“名著导读”重在“导”,导得巧妙,导得符合学生心理,导得时机恰当,导得学生爱读、会读、读好。

第一,学生相互推介。五册语文必修每册介绍两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计十部,这还达不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实际及个人特长自主选择。我们可以也应该让学生参与选择,最简便实用的办法是开学生推介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了解向其他同学推介名著,在相互推介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所要阅读的名著。这样做,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激活思维情感,而且最能保证学生的介绍权、推荐权、选择权,更吻合学生实际。

第二,教师自然导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

第三,借助媒体资源。充分利用“百家讲坛”等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资源。电视热播的名著变体――于丹《〈论语〉心得》及四大名著电视剧等,网络关于某些名著的热门话题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我们结合媒体热点,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趣,引申、促进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把握导读时机。什么时候“导”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不好时机,往往让学生感觉没时间读、没兴趣读、读而难入、读而无果。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国庆节前、“五一”放假前、寒暑假前等时间导读,时机最好,如能恰逢课文的自然进度导入,或各种媒体相关内容的热播,那将是最佳时机。在上述时间段,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览名著,制订阅读计划。对于较短小的名著,能粗读一遍;对大部头,能较为从容地观其大略。只有建立在大体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的阅读,才能深入理解,充分体验。

选择好导的时机后,关键在于怎么导。导阅读的方法、导笔记的方法、导阅读过程的自我管理法、导名著的背景等是主要内容。

三、为了巩固名著导读教学的成果,老师可以围绕所读名著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开设阅读交流课。每年每学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班阅读同一部名著,在阅读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2)写读书笔记。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做到读写结合,形式上可以摘录佳句、概括要点、列出提纲、写读后感等。(3)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适当开展读书展评活动、名著知识比赛、辩论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例如:名著故事会――让学生听喜闻乐见的故事、于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关注着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技法。

通过合作性、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名著导读课添趣。

总之,名著是人类文明经过锤炼、沉淀后的璀璨的底蕴,在阅读名著中,学生能够领略到人性的华彩乐章,荡涤灵魂,陶冶情操;同时,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我们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被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多读书,读原著,读整本的书;老师发挥名著导读中“导”的作用,用好教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增加文学素养。

第三篇: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靠40分钟课堂的教学来实现,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提供大量阅读实践机会。通过名著导读二课堂的开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多种能力,并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丰的人文内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具与“阅读鉴赏”等三部分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此次新课改人教版教材必修教材中就安排了过精挑细选的十部名著导读内容。必修一:《论语》《大卫 科波菲尔》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谈美》必修五:《三国演义》《吉诃徳》。学生阅读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人生的健康发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引导和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这些著,如何上好这些课,对所有承担新教改语文教学的高中教师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可现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忽视乃至放弃“名著导读”,听任学生盲目阅读不加指导;或导不得法,以讲读,错把课外自读当作讲读;或不切实际,贪多求广,费时较多而招致抱怨。更有甚者,不引导学生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而混同于必修课本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言能力的训练。

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阅读10部名著,使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性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明确名著导读“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和自己终身发展

积极作用,让阅读名著成为每个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必修课。语文课程标准也鲜明地提出:“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带给他们以人生的愉悦。

其次,注重名著导读“读”的计划性。学期之初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书推介给学生,每学期1~2为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读完。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学有余力,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

再次,要对学生名著导读的“导”进行方法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后面的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

第四,要抓住名著导读“导”的时机。教师可以由课文的扩展自然导入。我们在平时的教中,应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如能恰逢课文的自然进导入,或各种媒体相关内容的热播,那将是最佳时机。

第五,借助媒体为名著导读服务。“百家讲坛”等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的利用。电视热的名著变体——于丹《〈论语〉心得》、四大名著电视剧等,网络关于某些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我们结合媒体热点,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趣,引申促进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第六,有效利用学生的假期,拓展名著导读。假期是最好的阅读时间,在国庆节前,“五一

放假前,寒暑假前等时间导读,时机最好,可以明确的规定:选好一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一内容介绍,用400—500字概括;二精彩语段摘抄,500字左右;三精彩语段赏析500字左右。四读后感一篇,字数自定。要求开学后交齐。在上述时间段,学生有足够的时预览名著,制定阅读计划。对于较短小的名著,能粗读一遍;对大部头,能较为从容地观其略。只有建立在大体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的阅读,才能深入理解,充分体验。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名著阅读即为本。引导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为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

第四篇: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作者:薛 敏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着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然而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等“先天不足”,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名着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名着阅读计划的制定 名着阅读计划须保质保量,既要保证阅读数量的“多多益善”,又要兼顾质量上的领悟与反馈,其次,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阅读名着的成效。

1.目标制定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七年级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着兴趣。

八年级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着(《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九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着(《三国演义》、《人类群星闪耀时》、《简爱》、《老人与海》),教会学生阅读名着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二、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教读课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了个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了几个相关的命题:①“于勒”的作用;②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③克拉丽丝的语言;④文中若瑟夫的作用;⑤“吃牡蛎”细节赏析;⑥“变”中的“不变”;⑦两个“狼狈”;⑧小说中的“信”;⑨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⑩说说菲利普。由此,把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

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在日常的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九年级上学期,学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对这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由课内而课外,一气呵成,阅读节奏安排紧凑,无形中就挤出了阅读时间。

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着,那整个名着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最后,阅读的密度要合理安排。我们要知道学生不仅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还有其他的学业要完成。一般来说初一时,学生每天可以安排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初二以后作业量有所增加,阅读时间相对要少点,半个小时左右。到初三,面临毕业升学考试,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要抓紧初

一、初二和寒暑假的时间多读一点。其他时间则力争养成学生每天读一点课外书的习惯,哪怕是睡前的十分钟阅读。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着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着的学生不到10%,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着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还读不懂;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着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着,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如文学沙龙活动:邀请各班爱好读书的同学聚在一起交流近期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互相交换阅读书籍。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加强名着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第五篇:对新课标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新课标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语文组 张斌

2010年高考福建卷十分值得注意,第七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对小说课外情节的掌握,涉及《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五部小说;第八题要求考生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情节”和“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任选一个),涉及《家》《堂吉诃德》两部作品。此题的设置鲜明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课内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独立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一点。新课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对此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弃之不理,抑或放任自流,流于形式,与课标精神相悖。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到一个人成熟乃至成功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本身具有的惰性,网络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都需要语文教师科学的引导,使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进而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途径。

五册必修教材每册介绍了两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计10部。它们分别是:第一册《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红楼梦》《堂·吉诃德》;第四册《谈美书简》莎士比亚戏剧;第五册《三国演义》《复活》。篇目的设置注重经典性,兼顾了课内外的衔接、互补以及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灵活的操作:

一、重视“导”。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导入”。我们可以由课文扩展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的美妙世界;也可以借助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等辅助手段。百家讲坛、名著影视作品、网络中关于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如以作文写作进行引导,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写作欲望的名著情境,学生在泛读精读和讨论后,对作品,对社会人生会引发许多感想,进而产生写作激情和灵感,最终完成的作文必会独到、深刻。反过来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导读”。应有明确的阅读量,一般每学期1~2部作品为宜;应有明确的阅读方式,精读,以求透彻;泛读,以求广博。设置要合理;应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是了解内容把握主题还是分析写作特色,抑或审美体验都要作具体要求。

二、做好“监测”。要对名著阅读的进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反馈表。内容要细化,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写下多少感受、体会等,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等都要明确记录。

2、.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辩论会、进行读书

笔记展览评比、戏剧表演、编读书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监督。

3、教师精选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设计成具体问题,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

随着河北省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诸多问题也出现在师生面前。“名著导读”与新教材其他部分的教学一样,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我相信,“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外水如天”的一刻,很快就会到来的。

下载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著教学三部曲》

    名 著 教 学 三 部 曲 莱阳市河洛初级中心中学周鸿雁 名著是经过历史筛选与检验的艺海明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

    名著教学反思

    《走进名著,亲近名著》教学反思 陈 院 标 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长廊中,古今中外的长篇名著如同天河中的群星,各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书虫”。她塑造了一......

    名著教学总结

    名著阅读教学阶段性总结 冷秀芬 朝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针对中学生阅读量不足,分析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的现状,我区在2014年10月召开了全区七年级语文教师会。号召大家在七年级展......

    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教学名著读后感。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

    教学名著读后感

    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北安中小巩志先 激-情、创新、执着,是我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的过程中在脑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语。 这是一部八位......

    名著教学设计

    《水浒》阅读大比拼 一、设计意图: 为了检测多半学期以来学生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水浒传》的阅读情况,并激发学生深层次阅读研究作品内容,特设计此课型。二、教学目标:(一......

    名著《西游记》阅读与思考(推荐5篇)

    “全民阅读·书香铜仁”读书心得体会: 名著《西游记》阅读与思考 —— 说感受谈思考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新寨中学:黄 禄 中国的四大名著,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阅读《西游记》。......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要靠40分钟课堂的教学来实现,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