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观察
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观察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岳龙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许多的课堂观察正在日益陷入技术化和实证化的误区,一本本的观察手册和观察指南正在使广大教师在日益精确化和技术化的要求下逐渐失去充满灵性的自我,从而不再去真正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命对话与精神融合的程度。结果,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在观察者严格的目光注视下日渐变成了目标达成度的精确测量,严重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与灵魂。其实,就课堂观察的实质而言,不过是教师在生命体验与对话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才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因此,在课堂观察中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放教师自我,不是评判别人。
课堂观察原本是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现在却正在演变成一种听课评课的方法和手段。于是学习者变成了评判者,教师基于个体教学中的不足自觉取舍的课堂观察也因而变成了客观标准基础上的记录打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我们从事课堂观察的教师记录的有多么仔细,观察的指标体系有多么完整科学,我想对作为观察者的教师自己来说,未必会有多大的收益。相反,这些教师还会因为观察指标的细致繁琐与观察方法的严格要求而心生畏惧甚至反感。其实,在一堂课上,一个教师所要观察的内容及其广泛,如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材运用,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等。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观察角度,并从授教者的言行中获得相应的启发或者教益。因此,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是教师提高和解放自己,而不是给自己套上标准化、程序化的枷锁,更不是作为评判者去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2、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看教师的行为是否完满。
21世纪教育领域中最大的变革也许就是从教向学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如何教,而是如何学。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如何把课堂更有效地变成学堂,如何更好地把教学变成学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课堂观察的重点更多应该放在学生学情的关注上,而不是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曾经记得在一堂公开的语文课上,听课者都在为该语文老师严谨、紧凑而又设计巧妙的教学安排而称赞不已时,我却通过自己的课堂观察发现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大问题:教师更多关注了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原因就在于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这个同学站起来迟疑了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看不清!”结果这个老师说:“坐下,哪位同学的眼睛比他亮,请站起来说说。”这个老师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但是我却感觉到我们的老师在这里只关注了教学的进度,却忽略了自己言行可能会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这位老师的价值观里,教学进度能不能准时完成,教学过程是不是顺利流畅可能远远要比学生的学习"安全需求"更为重要,从而造成了对学生"情感需求"方面的冷漠。我不知道那一刻这个学生的情绪生活是否受到了伤害,但我相信他求知的自尊肯定收到了贬抑和打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多少次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这样遭遇一次,也许不可怕,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遭遇,谁能够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得到健康成长、能独立地面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也许我们今天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以及师生关系之间的日渐淡漠,都与课堂教学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言行举止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在课堂观察中应该把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重点而给予最大的关注,其重要性将远远超过我们对完满课堂教师行为的学习借鉴。
3、课堂观察的核心是关注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后续影响,而不是当下的效果。
在当前的课堂观察中,不管是常用的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FICA)分析,还是运用各种量表法或TIMSS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都毫无例外地把课堂观察的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况,以课前设计好的融各学科、各学段、教育理论书籍上的要求为一体的理想化的标准量化表,让参加课堂观察的教师、科研人员、相关领导等,按其逐条对照打分,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定量定性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课堂观察恐怕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与甄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与提高。就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教师而言,其促进发展的意义恐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更为潜在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这些指标、量表在无意之间给了这些教师这样的暗示:教学必须跟着这些指标走,否则可能就会得到不好的评价,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结果学习变成了束缚,提高变成了退步。这无疑是课堂观察的悲哀。
在我看来,课堂观察的核心并不在于进入课堂后根据既定的目标和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而是应该对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这样的言行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人格形成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观察者必须站在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授课者的言行举止对生命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深刻的感悟、体验、触动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反思的教学细节等记录下来,并快速简略地记载下自己的瞬间感悟,以便在课后整理、反思、提高。唯有从这个角度去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教师起到真正的提高作用,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公用的记录手段和记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创造必要的记录符号和记录体系,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地完成课堂观察的任务。
常规的课堂观察以忠实记录和分析为核心,而我们的课堂观察以判断和反思为核心,有力地打破了教师们在课堂观察时因评价而带来的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自己的帮助和启发上,既缓解了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更为课堂观察者提供了富有个性的观察切入点,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观察成为了一种颇受欢迎的专业发展手段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武器。
作者姓名:岳龙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上海市桂林路邮政编码:
64322356,*** 100号 200234
第二篇:“阳光课堂”让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幸福
“阳光课堂”让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幸福
摘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是学校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育人的核心定位。基于两个“核心”提出对于“阳光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所谓“阳光教育”是通过“爱智共育”的教育意象,让师生在参与、融入的过程中,享受爱与智的心灵体验,收获生命成长的快乐,充实“阳光人生”的底蕴。这便是笔者所要阐述的“阳光教育”的教育意蕴。
关键词:“阳光教育”;意蕴;生成;演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2
一、“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就是要发展理想的教育,让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阳光”是一种比喻、一种意象。阳光是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是世间万物勃发的基础。阳光给人以爱的感觉,又给人以光明,启迪人的智慧;其次,阳光公平、公正;另外阳光活力四射。因此,阳光是教育意韵的生动演绎。“阳光教育”是温暖的教育、爱的教育、光明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公开、公正、公平和民主的教育,快乐、积极向上的教育。
爱是阳光教育意域的内核。“阳光教育”就是以爱和智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说,“阳光教育”思维本质是“爱智共育”。它强调以爱心呵护生命成长,以智慧引导素质全面发展,培养“阳光少年”,成就“阳光人生”。因此,爱和智慧是“阳光教育”的两个凸显的重点。
在这里,“爱”、“智慧”、“学生成长”都有着很丰富的内蕴。我们所提倡的“爱”不是一种单向的爱,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的爱,不仅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扶助、相互激励,教学相长。于是,“阳光教育”成为了一种相互感染、相互呵护和相互促进的教育,包含生命教育、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内容。
我们所谓的“智慧”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既指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智能和创造力。智慧育人是素质教育的责任与追求,也是“阳光教育”的蕴意。没有了智慧,人便如坠入云雾,远离了阳光,迷失了方向。而“阳光教育”正是要拨开云雾,用知识和智慧之光照亮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它要通过知识引导学生智慧地成长,唤起探究的入围和热情,开启思维的闸门,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二、“阳光教育”理念下的“阳光课堂”
如果我们把课堂看成是万物生长的“土地”的话,我们就应该能够意识到“阳光(爱、智慧、民主)”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了“阳光”,学生从“土地”中汲取的营养就会缺乏。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活动和生命成长的空间。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在展示着他们的生命存在,生活情景。因而,作为教师,应把课堂同生活形成广泛的意义建构,让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让教学演绎真切生动的生活情景。
1.融入生活情感。
以往的教育仅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一切都为着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活着,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课堂,割断与生活的种种联系,造成生命活动体验的缺失,与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的生活需要不相适应。
生活的课堂以生活为背景,启迪人性的美好。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以认知体而存在着,更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生活于此。课堂是生活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情感不仅是学习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性因素,也使得这种学习生活变得有自由、有意义、有价值。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成长过程无论是智慧成长,还是精神生成都是生命使然,内在的,符合当下需要的,而不是外力所能强加的;是全面的、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在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身心经历着、感受着、体验着认知的、情感的、生理的、心理的、交往的、精神的――整个生命活动的全部意义。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我们必须坚持从完整的人的现实生活、完整的人的现实存在、完整的现实活动出发,去解读课堂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
构建生活的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关注学生的当下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在学生用其经历而形成的自我经验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理想需要和社会需要。由此,关注学生作为人在课堂生活中的当下存在,满足学生在这个空间里的多种需求,便成为生活的课堂的逻辑起点。
2.弘扬教学民主。
课堂属于学生。学生的课堂是知识民主,没有霸气的课堂。在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自主探究知识,才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1)爱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
“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学生要面向全体,教师若倾向少数优生,冷漠差生,无形中就会拉大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只有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对教师有了爱的感知,师生间才会缩短距离,师生交流才会畅通无阻,学生才会把对教师的爱转化为接受教师教育行为。“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用真诚的爱叩开了学生的心扉,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并感受到这种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2)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法宝。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表现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多反思自己的不当,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求同存异。
(3)实施民主教学是共创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划。教学方法不民主,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课给学生反馈和质疑的时间所剩无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而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用饱满的激情,热情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
3.绽放教学的智慧。
(1)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可以说,智慧要比智力、能力更高。教学智慧是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合金,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才构成教学智慧,有的老师可能很善于把握教材,安排很合理,但不合适学生。教学智慧体现着满足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需求,善于唤醒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其绽放。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时刻充满着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教与学不能和谐共振。而富有教学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或创造“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美好课堂情景,或以一个设问拓展了问题思维空间,或借题发挥生成课堂精彩,或以一句赏识的话语打开了智慧之门……
(2)课堂应是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场所。
教育的作用始终都是传递着某种文化,追求着某种文化,并意图通过课程让学生建构生成新的文化。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但在复制式地接受、服从某种外在的社会文化,而且在批判、反思与解放中构建新的文化,最终达到文化的提升。然而传统的课堂剥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追问、批判与反思的资格与权力;它剥夺了学生文化创新、知识创新的资格与能力。
所以有智慧的教育应在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在知识传授层面上,要立足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不是在复制已有的文化,而是在生成新的文化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批判,在理解中建构。这种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与掌握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课堂,应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教学活动应成为触发学生生命涌动、生命投入的实践活动。
构建“阳光课堂”特色,就要确立“在阳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阳光课堂就是要追求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热情奔放的教学行为,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互动合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享受人性的美好,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第三篇:《生命生命》课堂记录观察表
刘志孟老师的《生命生命》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第四篇:生命课堂学生成长故事分享
挫折真的是一笔财富
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许多人都说: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
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最主要的一点是挫折会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当然,这首先需要我们经得住挫折。
俗话说:“吃一亏,长一智”。这可是绝对“老人言”,绝对有道理的哲言。比如小孩子不小心被狗咬了,很痛,哭了。对孩子来说,这是挫折。经过这次挫折,孩子知道狗是会咬人的,他必然对狗有了一份戒备。下一回,他就会想办法避免被狗咬。这不就变得聪明一点了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偏偏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了!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来,认为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避免被狗咬,有人采取看见狗就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有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上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从来没有被狗咬过的人,照样可以用后一种办法对付狗。因为聪明人不但能够从自己的挫折中明白一些道理,还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这点来看,挫折不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吗?
还有高考落榜的学子,是不是也能从挫折中得到点什么,振作起来,开始新一轮的搏击呢?你比别人多了一番挫折,经受了一番磨难,那么,一旦成功,你也必然比别人更多一份喜悦。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与其老是被动,不如学点主动进攻。只要我们经得住挫折,那么,挫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的。垫在人类社会底下,托起现代文明的,不正是人类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吗?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快乐,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这些点点滴滴,可能会带来成功,但也有可能会有伤心、失败。
挫折,确实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啊!
第五篇:开展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
开展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
5月4日下午,郭店镇五里堡完全小学校长李三奇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此次活动以教学经验丰富的李俊月老师执教的《我为你骄傲》为课堂观察课例而展开。
本次课堂观察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步进行。在课堂观察之前,李俊月老师就本节课进行说课,语文组教师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充分了解了她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她在平时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一些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次课堂观察的重点,并根据重点设计了观察量表。负责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对课堂观察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学习和研讨,为本次课堂观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中观察环节,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新颖。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词教学扎实,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活动多,参与面广,很好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课堂观察结束后,观察教师及时分析观察结果,形成了简短的观察报告。评课时,李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及反思不足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各观察点老师根据观察所见,从各个方面给李老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李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老师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全体语文教师的观课评课能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价值,通过教师的活教,学生的活学,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相信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后,一定能促进、推动整个学校品质的提升。
为逐步提高授课老师的教学技能和全体语文老师的观课评课能力,4月29日上午,黄水路小学高年级语文组在作课室向全校老师呈现了一节语文课《草船借箭》。作课老师是五年级语文老师王晨晓,观察组成员是高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科室的老师、黄水路小学校长王晓燕、教导处副主任刘焕芝参与了活动。
课前会议在语文教研组长孟丽的主持下进行,安排了课中观察点及活动事项。课上,王晨晓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利于探究的问题,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王晨晓老师提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课堂。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去感悟体会做批注。在学习过程中,王晨晓老师采用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激励性的评价、形式多样的读书、丰富灵活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演示船的走向、分角色朗读、体会诸葛亮笑的不同含义等,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整个授课环节,王晨晓老师组织的细致周密,让学生搜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评价诸葛亮这些环节就比较有创意。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课下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课后会议,两个观察小组分别梳理汇总了数据,并给王晨晓老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教科室的听课老师指出,学生的交流展示面太窄,应该针对全体学生;老师提问的问题应该再精准些、语言不应过于琐碎,另外老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作
课教师王晓晨也表示,会虚心接受评课教师提出中肯建议,使自己不断成长。
通过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黄水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