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试卷分析及启示
汉语知识与思维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大连市2010 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启示
邓 鑫
* 大连市2010 年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们在关注其显性变化的同时, 还应分析渗透其中的教学理念, 获得启示, 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汉语知识教学应回归语文课堂
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词的分类、词义的褒贬)、短语、句子的基本成分、修辞、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这些知识曾是语文课堂上的必修内容, 但随着课改的实施, 汉语知识的教学却渐渐淡出了语文课堂, 或者说它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中考题目。中考试题涉及的便有幸/ 活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而且中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测试, 它们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存活着;中考试题不涉及的, 语文课堂上也不再进行讲授。的确, 课改之前的汉语知识教学存在着过深、过难、过死的倾向, 这是要通过课改改掉的,但不应改掉汉语知识教学本身。汉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课文、增强语感、更好表达、养成良好文化素养的根基, 是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的根本, 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以, 汉语知识回归语文课堂是必要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汉语知识教学的必要性。1.字词教学的不足 在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 直接考查字词的题目一般只考查字音、字形,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强化加点字的注音, 只强化正确书写字形, 至于词义, 学生是否了解、了解得是否准确全凭学生自己掌控。这样的字词学习偏积累轻运用, 最终只能应对试卷上的那一道题,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则是低功效的。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说: 怎样才叫学会了一个词? 会读、会写、会用才能叫做学会。而如今我们的课堂上对字词的教学恰恰多停留在会写、会读0的层面上, 不训练会用, 学生只把字词当做了没有生命的拿分工具, 丝毫感觉不到字词本身的生命体征, 久而久之, 磨钝了语言敏感度, 还谈何体验、感悟? 还何求说话、写作语言的灵动? 又怎能落实/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0这一基本课程理念? 2.语法教学的缺失
关于语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 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但因中考试题中没有直接测试语法知识的题目, 所以语法知识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销声匿迹了。如大连市2010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第3 小题: 在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 并写出修改意见。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 我校将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如果学生有短语知识的储备,能分析出 “增加”的宾语是“素养”, 就能确定这个句子的语病在于动宾不搭配, 从而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 将“ 增加”改为“ 提高”。再如第5 小题: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假如我是一个诗人, 我就要用动情的诗篇, 来讴歌大海的波澜壮阔。这个句子要仿写得好, 首先是替换“ 诗人”“ 诗篇”“讴歌”的三个词语之间, 一定要合乎情理, 合乎逻辑;其次是“ 动情的诗篇”“ 讴歌波澜壮阔”这两个位置上的动宾短语, 动词与做宾语的词语要搭配合理;还有“ 大海的波澜壮阔”这一位置上的偏正短语, “的”字前应是一个名词, “ 的”字后应是一个形容词性的四字词。如果学生对此能做出清晰地分析, 仿写出的句子结构就会与原句结构保持一致, 使上下句具有和谐的音律美。学生的作文表达时常让我们感到不顺畅,究其原因, 多是词语搭配不当、句与句不合逻辑关系造成的。在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章的好坏, 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语法上有无毛病, 二是用词适当与否, 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 由此可见, 淡化或脱离了字词、语法的作文教学, 只会事倍功半。3.句式教学的偏差
对句式的选择, 是指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种句式最为合适, 最富表现力。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不同的句式其风格色彩、表达效果完全不一样。选用什么样的句式, 这跟文章的体裁、主题、风格、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句子的上下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5安__________塞腰鼓6多采用短句, 读来铿锵有力, 把安塞腰鼓的雄浑表现得酣畅淋漓。前文所举的仿句题, 脱胎于教材中5观舞记6开篇的并列假设句, 这种并列假设句式, 把作者对舞者的赞美之情一开篇就拉升到了顶点,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妙的句式在教材所选的篇章中俯拾皆是, 只可惜满堂的感悟、品味却忽视了句式的魅力, 连认知都谈不上, 更别说引导运用了。
二、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关于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思维的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并作出决定的过程。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 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总目标的第4 条中有明确的表述: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 ]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 “ 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 运用文章精要之处, 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或者朦胧意识到了, 却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 只是笼统的提出要进行思维训练, 却不知如何进行。究其原因, 一是不少语文教师缺乏思维学的基础知识, 二是不知道思维训练必须依托听、说、读、写的具体内容, 因而去另起炉灶进行所谓的思维训练。我们仍以2010 年大连市语文中考试卷为例来认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2.关于试卷中的思维训练
大连市2010 语文中考试题默写填空的第©小题: 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 感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 顿悟“ ”。这是一道诗句运用默写题, 其中蕴含着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朱熹的诗与龚自珍的诗句原本是不相干的两首诗, 但命题人找到了两者的一个共通点)))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得到启发, 把二者巧妙的串联起来。这种归纳的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梳理所学得的知识, 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再如第7 小题: 请依据名著阅读积累, 填写表格。在大连的中考试题中, 名著阅读题是第一次作为正卷内容进行考核, 考核的角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这个题目的设计上, 可以清晰的看出考查思维能力的倾向。要解答好这道题, 读原著, 熟悉其情节人物是前提, 但还不够, 还必须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综合、概括读到的显性信息, 学会一分为二地客观地看待人、事、物。这种辩证思维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 学生掌握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将来走上社会,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就不至于一叶障目、迷惑慌乱, 就能很快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从而游刃有余地对待。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文本解读质量的优劣。如试卷中的第15 小题: 诗中的“泻”字用得精妙, 请加以赏析。在解答此题时, 学生要能准确地赏析出“ 泻”字的妙处, 就得运用想象思维, 在脑海中绘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这样才能赏出韵味,赏得正确。再如第20 小题: 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 第21 小题: 说说第° 段中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面对这样理解性的测试题目, 我们常常要运用联想, 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知识及对生活的认识带入阅读中, 将作品中的的人物、场景同自己生活中相似的情景相联系;也可将文中的人、事与其他篇章中人、事相联系;也可将文中的一件事、一个人与文中的其他事、其他人相联系, 从而整体把握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再如第24 小题: 结合本文和下面一则或多则材料, 对“它们会站在我的手上吗?”这一问题, 作出你的回答。“它们会站在我的手上吗?”对于这个问题, 文中是没有答案。学生必须依据原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依据所给材料的内容作出推理判断, 给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训练了想象力、思辨力、假设论证力和求同求异思维能力。
三、实践策略
1.建设以语感为核心的汉语知识课程
我们呼唤汉语知识的回归, 并不是不问难易地灌给学生们一些死知识, 而应有更深远的追求。教学中应把初中语音教学渗透于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之中。例如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法、双声和叠韵以及双声叠韵词的用法、句中词语声调的搭配、说话和朗读的语调等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配合以诵读涵咏为基本途径的教学方式, 可以为语感形成服务。
语法学习淡而不退。淡化语法教学是指不追求语法教学的术语化、系统化, 而不是让语法教学彻底退出语文课堂, 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序列, 诸如词类、句子结构、句间关系等最基础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该教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 突出词义和感情色彩的辨析、句式的选择和变化、语序与句序的安排等知识, 教学中多以增、删、移、换的方式进行比较, 这对克服语感教学中的主观性倾向, 增强学生语感的准确性大有裨益。
语义感是语感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听、说、读、写, 常常是无需刻意思索, 就能理解和表达, 甚至能理解和表达较为深刻或含蓄的意思, 这就是良好语义感在起作用。为培养语义感进行的汉语知识教学, 宜以修辞等知识为主要内容, 尤其凸显语句的内涵、韵致、情味等, 教学中不能流于识别知识的层面,而应注重在语境中领悟与运用, 这样才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加强思维训练, 提升思维品质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实践证明, 对某些问题有时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 而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如指导学生阅读5愚公移山6 时, 引导学生思考: 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 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 这不是名副其实的/ 愚公0 吗? 教师逆向指导学生思考, 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 不唯上、不唯书0的科学精神。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0, 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 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 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 以另辟蹊径, 求取新解。如学生在写作时, 往往因为思维定势, 思路不开阔, 内容单薄, 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水滴石穿” 为例, 学生通常只想到恒心和毅力, 如果引导学生分别从“水”“ 滴”“ 石”“ 穿”四个角度写出不同的构思, 学生就能总结归纳出“ 弱能胜强”或“ 柔能克刚”, 不要轻视“ 小”, 要敢于碰硬, 顽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观点。加强想像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如给《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结尾, 把《石壕吏》 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等。经过这样的训练, 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人物性格的认识, 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作, 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第二篇: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启示
2011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启示
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自2002年起实行物理和化学合卷以来,特别是近七年来物理试卷结构始终保持四大题型(共包含3大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
一、【选择题】陕西中考理化合卷第1-8小题单项选择题约占16分。
五、【填空与作图题】陕西中考理化合卷第24-28小题填空题。第29小题作图题约占19分。
六、【实验与探究题】陕西中考理化合卷第30-32小题实验探究题约占19分。
七、【综合题】陕西中考理化合卷第33-34小题综合题约占16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物质的属性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
5、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6、机械运动和力
7、声和光
8、电和磁
三、能量
9、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0、机械能
11、内能
12、电磁能
13、能量守恒
1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011陕西中考物理试卷启示】
纵观2011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题目难度与题型设计相对稳定,命题立足教材,贴近课标,主要考察知识点包括:透镜、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内能、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能量十大重点知识。整卷重、难点设置合理,图文并茂,试题起点适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物理知识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考查,突出学生基本物理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环保节能意识的培养,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对2012年陕西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极好的导向作用。
综合分析2011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共包含四大趋向:
趋向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2011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来源教材、注重基本实验的考查。例如第30题作为课本基本实验,与200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仪器仪表使用读数题、图片释义题相同。
趋向2: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2011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特别重视物理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例如第31题利用串联电路特点并结合欧姆定律进行综合分析,测量白炽灯电阻,考查欧姆定律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电表读数、示数变化,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第32题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下落快慢与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通过分析推理实验数据,科学探究相关物理规律,且第(5)问与图像巧妙结合,突出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较好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趋向3: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2011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7题利用斜面考查功及机械效率的应用;第33题利用力学基础知识考查浮力、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应用;第34题利用电饼铛考查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趋向4:联系生活,强调知识应用。2011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紧密联系,情景设计新颖。例如第2题的双燃料汽车;第4题的复合材料—石墨纸的物理属性应用;第5题的电吹风;第8题的超大型运输车“公路列车”;第24题的放大镜指甲刀;第25题的纳米发电机;第27题的斜面等知识密切联系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有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篇:中考试卷分析
中考试卷分析
中考评卷,从19号晚上开始集中开会,20号正式开始,历时5天,今天上午,全部工作完成。
评卷工序有六个:改卷,质检,复查,统分,核分,复分。最后是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分三大部分:错误类型,试卷评价,试卷分析。
我们数学科,分两大组,每组48人。问号在第一组,和10位老师共同负责第22小题。(其中8人改卷,2人质检:检查给分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我的试卷分析: 错误类型
考生比较熟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只是在运用的时候:角的表示方法不规范,漏步骤,或者误以为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对于全等的证明,部分考生找错对应角或者是对应边,或者答非所问...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必须先证明它是梯形,再证明它等腰。普遍同学都是漏证第一步。对等腰梯形的证明不熟悉...最后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有些同学记错性质,导致运用错误,另外有部分计算错误的。试卷评价
本题所含知识点比较丰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题解题方法非常灵活。例如:证明全等的,题目中有三对可以运用的全等三角形;证梯形时要证明两直线平行,你可以找同位角,也可以找同旁内角;证等腰梯形,你可以找两腰相等,也可以找两底角相等,也可以找对角线相等。
不管哪种方法,考生都可以达到目的。试卷分析
第一问(3分:证明全等2分,每找到一个有效条件1分;全等性质1分。):得分比较高,一般考生普遍得3分;
第二问(3分:证明梯形2分,证等腰1分):漏证四边形是梯形,普遍只得1分,得分率为三分之一;
第三问(2分: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分,计算1分):得分介于一二问之间。找错相似三角形,或者知识点错误,或者算错。
总体:尖子生的得分率为65%左右,总体得分率为30%。
评卷工作完成,剩下的就是登分组的事情了...考试成绩暂时不知,若知道,问号再另行通知...祝同学们好运,暑假快乐!
第四篇:中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参加水平测试学生人数29人,平均分42分,总分1217分,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20.7﹪,80分以上2人,80分以上百分率为6.8﹪,59分以下23人,59分以下百分率为79.3﹪,最高分80.5分最低分8.5分。各大题平均分得分率情况:
1---10题
平均分:2.742.843.335.170.3535.452.453.0211.28
得分率:54.8%47.3%66.6%64.6%5.8%50%45.8%30.6%
21.6%37.6%
二、试题分析:
四年级语文中考检测试题,充分依据课标的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尊重教材,以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版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作为一种水平测试,不仅是考察了学生掌握课程目标的情况,更主要的是通过检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三、考试反馈: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学生的语文素质,透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本次检测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得的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试卷的一至八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不高。第三题,比一比,再组词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第二题,多音字组词。有几个同学失分较多,这充分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2、少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都不会做,理解能力差。
3、作文30分。题目:我学会了---------。要做到不写错别字,句子通顺。字数350字左右。大部分同学都会写,但写的一塌糊涂。分数不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词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训练力度还得进一步加强。首先强调,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虽然不能以应试教育为主,但应试是检验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一个过程,故我们的教学工作的和应试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作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完全不会做的题是少数。多数题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丢分。所以在平时的基础训练过程中,把应试的工作看成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的过程,也就是基础和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其实知道那些题我会,那些题我都做完啦。但是,你问他你做得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他说不清楚。就得强化提高他做题的把握,正确率。写字也是这样。你会写,还要问你写的对不对,写的好不好。那一笔写得正确不正确,这个他说不上来,是因为他还没有认真练过字。标点符号怎么使用,学生心中也明白,在每次该用标点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后使用的,就是说他还没形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故而在此次检测中有许多粗心而遗分的情况,其中标点符号不能准确使用尤为突出。
2、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提高,本次阅读练习中,是学过的分析过的课文,为什么他们还做不对?,说明同学们做事不认真,不用心。应从平时的课文入手,多找一些阅读文段加强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检查落实,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上一层楼。
3、表达能力还需提高,本次习作内容要求不高,而且也是平时训练中范畴之内的一篇作文,多数学生能写出较为完整。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故事较为平淡,趣味性不强,语言不生动,字数太少,不符合300字的要求。也有好几个同学不会写。故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
4、《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基础到作文的书写都相当潦草,涂改也交严重。这说明平时就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四、卷后思考:
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检测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几点教学思考:
1、在检测中或教学中不要轻易提高学习难度,甚至适当降低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当中,起点过高、进度过快、难度过大。师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提倡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因为每次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既然这些题丢分不少,仍说明学得不够好,不够到位。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因此训练和掌握上,就要适当降低难度,是为了学得更好一点。是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比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谓效率,就是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的有效人数和有效时间。这个比例数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点学生能积极参与,你搞得太难学生跟不上,结果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难题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达到的。你搞得过难,使很多学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击。
2、双基落实,我认为双基落实老师们都有一套。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分类指导。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想双基落实,就要按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之序。分类指导,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安排。我认为必须掌握这两条,没有省事的办法。省事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这个双基落实就不是能省的事。
3、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教育中仍有许多忽视的细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努力加以改进。如学生语言表达的细节,书写的细节,运用标点的细节„通过本次检测折射了不少问题,如学生的语句仍有不完整的倾向,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很随意等方面,可以看出我们语文中存在许多忽视的细节,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这也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
4、关于能力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大项目。我认为学生应该具备如下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书本的能力;听记能力;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智力技能。这五个层面,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应该具备的学习素质,它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三大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用以克服以往某些学习技巧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一些重要的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点的弊端。
五、试题特点及不足
(一)、试题特点
1、重点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考查。本题型包括看拼音写汉字、把成语补充完整、多音字组词等。试题不难,但有些题不是本学期所学知识。例如第五题写反义词;第七题,分类题。天长日久,学生忘了不少。
2、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占分14分,突出考查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强调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基础知识的考查融于阅读之中,本
题知识涵盖面较广,知识点分布合理,题型比较灵活,该题难度属偏难。
3、作文重视拓展学生的个性和追求。本次作文不是本学期所交习作,学生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应该学啥考啥。学以致用。
(二)、试题不足
1、考纲要求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放性试题没有预期的那样得到重视,开放程度不大,难以体现个性,不得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偏重于对古诗文和按原文填空,考查面过窄。建议今后可考一些歇后语、名人名言、简单对联的积累等。这些对学生形成扎实、全面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会产生影响。
2、作文题型难度很大,字数过多。特别是对农村学生,尤其是中下生,要发挥其想象力,实属难。
三、学生答题分析
(一)看拼音,写汉字题大部分同学对词语掌握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写别字较多。
(二)二类字知识考查大部分同学对二类字掌握较好,只有少数同学能力较差。
(三)按要求写成语多数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较好,少部分弄不清题意。但学生写错别字较多,如,另外,学生写字结构不规范,希今后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练字的时间。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存在问大。
题主要有三: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语音受方言影响较大。
2、相当部分学生在知识能力运用较差,因此,我们今后在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能力运用。
。
(六)阅读题本大题是主观性较强的题型,注重开拓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分率偏低,难度偏大,大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精练。往往因没理解文段的中心,错成答非所问,废话连篇,得分率极低。
(七)作文题
难度偏难,本作文题比较灵活,比较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注意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所学课文紧密联系。能结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生容易选材,有话可说,感情容易流露,符合新课标要求,但也出现相当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欠丰富。
四、教学建议
。
1、勤抓学生的书写,强化学生写规范字。
2、应加强学生对同音字或同形字的辨析训练,提高学生对同音字或同形字的分辨能力。
3、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对改错别字、病句的综合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各种病因并能准确改正。
5、重视课内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掌握,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训练。广泛阅读名篇,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情感体验。
6、重视开放性题目解题技巧的指导,尤其是想象性题目的答题,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挖掘自己独特的感受,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想象符合原材料的内容或故事情节。
7、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展示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抛弃封闭式的写作教学,实行写作教学的真正开放,让学生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基础上,写出语言流畅,选材新颖,富有个性的文章。
8、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9、抓好习作基本功,把句子写通顺的同时,注意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现自己的写作特色。
第五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果一分不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与感悟方面还有欠缺。
5、在答题过程中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失分。例如第23题:“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道题共6分,其中内容表述4分,语言组织2分。按理说这道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你展开大胆的想象,精彩地表达即可,但本题平均得分才4.5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达不到位: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标点符号不规范使用等。例如:有位同学写到:“博览会建在天空上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美丽,在各国的展览馆里可见到微小的飞机!微小的计算机,它们最奇特的是可以变大令人出外携带方便。汽车飞机都在天上是人们出行方便还节能减排呢!”该同学本题才得了4分;另一同学写到:“夜晚,世博会灯火缤纷,无数辆电车在世博会旁穿行,人们手拉手在世博会周围载歌载
舞,在天空中有一座天桥,连接着世界各地,各地的人都来到我的家乡,如入这美好的场面上。”
6、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经典名著的阅读。这一点在名著阅读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本次的名著阅读考的是安徒生童话。可有很多学生却答不出一篇他的童话来。有写《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还有写《灰姑娘》的、甚至还有写《伊索寓言》的。这说明学生对名著没有认真阅读或是没阅读。因此本题平均得分才3.75分,丢分严重。
7、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书写不工整。在第一大题中,就有扣掉书写分值的同学,书写平均得分0.98分。在阅读和作文的书写中不整洁美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8、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但叙事不够具体,立意不够新颖,情感抒发不够真实,平淡作文较多;还有的同学背作文,文不对题。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审阅试卷,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成败,才能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要能熟练的背诵或默写,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尤其要与当今社会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相联系,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视语文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心灵受到触动,才能培养出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导向,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触动心灵的人与事写得具体,感情真实。同时还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读写的结合,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的技巧。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更重要的是不写错别字。
6、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投机取巧地搞典型题训练,导致对名著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