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当今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生活在如此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国文化的冲击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文却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华诗词依然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作用。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子,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在诵读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一、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指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优秀的文化传统、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熏陶感染着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少年儿童抓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分析
1、在学校提出的“打造诗意校园”的大环境下,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无疑是锦上添花。
2、学校在推进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学生古诗文的积累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生在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的积累,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已经有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老师也有了教学的经验,为进一步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从事实践研究的教师都是小学一级职称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意识。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诗词文化教育的积累与研究,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接受中国传统美德,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班级诗词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班级特色。结合学校“小书房”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3、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活动的时间安排
1、根据班级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学生利用早自修、中午时间、晚上时间可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己吟诵;
2、每天上课前5分钟时间,采用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
3、班级里每周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
4、每周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二)主要措施:
1、老师为班级学生推荐每周吟诵的内容,可每周一主题,如: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春天的诗歌、宋词周、三字经诵读等。
2、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每两周更新一次壁报栏中的内容,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在教室里开设诵读专栏,可以利用后黑板,也可自行选择位置。本学期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走进校门就能受到熏陶感染,加强环境氛围的创设。
3、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指导教师记录并签名每学期,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要每周进行一次诵读统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分小组竞赛和每周教师检查相结合。要求学生能背诵教师指定的必背古诗文。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95%。
4、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
5、师生同读同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利用好经典诵读课,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组织活动,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切忌上成语文课。
6、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2)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3)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4)各班每月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7、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整合各类读书教育活动资源,使之课程化、制度化,保证效果。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8、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动员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四、课题研究过程计划与方法
本课题准备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5选题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
第二阶段:2012、9——2013、12 实施研究,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阶段,及时分析总结。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第三阶段:2014、1——2014、5 结题验收阶段,整理和规范近两年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认真修改完善,并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结题,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如期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借鉴、指导实践)通过查阅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行动研究法(关注过程、注重发展)根据古诗诵读教材内容和要求及古诗诵读实效性的要求,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提高小学古诗诵读实效性的教学措施并加以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反馈对措施进行补充、修正、完善。
3、经验总结法(经验积累、理性分析)通过课题研究前测对学生古诗文积累情况摸底,了解学生在古诗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存在原因,作为制定小学古诗诵读教学实效性措施的依据,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作为修改、补充、完善的依据。
4、调查统计法(个案分析、数据整理)通过对古诗诵读教学中典型事例的跟踪研究,发现共同性的问题,为解决普遍性的问题提供给有价值的做法。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三字经》《弟子规》 等课外书籍,如期完成教师制定的吟诵小目标,日积月累,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
2、教师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的兴趣,还利用自身的内在古诗积累的底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把教室进行布置,渲染古诗文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以各小组长期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随时利用早读、自习课、班队活动等时间和各种各样的比赛形式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3、学生在近一年的古诗文诵读中,欣赏了原文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文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只是一味地看电视,玩打打杀杀的游戏,而是在此之余,能修身养性,静下心来,诵读古诗文,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
第二篇: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本站推荐)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芍药山中心完小
张文秀
【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实践探索
一、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我们同样听到了习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的确,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堕落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措施方法
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管理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落实课时诵经典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4.创办专刊载经典
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分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尝试作诗,并在专刊上发表。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全校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时间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三、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硕果
(一)小荷初露尖尖角——学生获益多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处处可见学生手捧唐诗宋词的身影,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同时,学生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作文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作文近300余篇在重庆、乃至全国获奖和发表;讲文明礼仪的学生越来越多;民族自豪感也越来越强。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家长反映佳
我校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学生的变化让家长们喜上眉梢。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四、展望未来
经典诵读掀高潮,文明儒雅换新貌。学校师生学习了经典之后,便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经历,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长期诵读经典诗文,一生与经典同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同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携文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诵《滕王阁序》,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读《论语》、《三字经》,学《弟子规》、《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畅游,到四书五经中去感悟人生。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第三篇:小学古诗文诵读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唐)高适(shì)千里黄云白日曛,水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lì)翁,独钓寒江雪。30、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ruò)笠(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dùn)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x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tā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唐)李绅(shē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m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46、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9、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0、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4、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5、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6、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7、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8、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9、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0、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1、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62、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63、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4、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65、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6、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7、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68、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9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74、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0、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1、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2、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73、忆扬州 唐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5、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76、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7、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78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79、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0、农家 唐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81、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82、台城
依旧烟笼十里堤。
83、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4、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85、虫釜
第四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共)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经典诵读
实践
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中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中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愉快诵读
一切的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因此,诵读内容应当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评价应当突出鼓励赏识,提倡愉快诵读,提倡在各种活动中诵读,要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诵读。总之,要让学生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的体会是,教诗歌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厉;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具体来说,一是有适当的阅读量,以积累对诗歌的感性知识,并逐步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尺度。可以分为背诵篇目,熟读篇目,浏览篇目。数量上略作规定,读法上不强求一致,吟咏朗诵,默读,甚至抄读都可以。读诗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且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不要搞成任务和负担。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提倡读诗,并营造氛围。我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引用诗词警句,学生觉得神奇而生羡慕之心,就会去模拟,在作文里、说话中也会引用诗句,增加文采。“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这样境界,你要学生不爱诗不读诗也不可能了。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诵读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所谓诗无达沽,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更不能分析,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假如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壳蹬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只有让学生自己诵读,把节奏韵律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
三、方式多样,在课堂内渗透经典诵读
1、放声朗读,感经典诗文绰约风姿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在“评价建议”中提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加强语文课诵读教学,我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1、早读。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早读课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好时间,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读经有效性。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领读。教师领读即由教师结合学生的普遍错误进行正确示范朗读,确定作品的基调,调节停顿,控制语速,从而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学生;学生领读即由教师事先有意培养的一些有特色的领诵者,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向同学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从而与同学一同分享,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诵读再创作”。
3、竟读。在竟读中要求学生不读错字,不添减字,注意语音、语调,这种方式既便于学生抒发情感,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展示个人才能的愿望。竞读的形式可以是单人、多人或男女生分组等,由教师或几名同学当裁判,创设一种轻松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各尽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忘我吟诵,入经典诗文绵延境界
“诵”不仅仅是背诵,而是美读吟诵。如寿镜吾老先生般摇头晃脑,忘我吟唱,或婉转,或铿锵,或低旋,或高昂,回归千百年学语文诵读之道。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这是传统学古诗文根本之法。1.背诵古诗
于永正老师也说“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背下来是古诗文教学的落脚点。“幼学如漆”儿时背诵下来文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不仅终生不忘,而且终生受益。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熟读成诵”,在学生抑扬顿挫的琅琅声中,优美的诗文已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背诵
便是在积累。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正悄然而至,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2.配乐朗诵
教师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再把一些美文或段落配上音乐,要求学生随音乐全神贯注或声情并茂地加以诵读,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诵读能力。教师找到相关的古典音乐或其他可烘托出情境的轻音乐,让这音乐营造处一种情境,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诵读的愿望,让学生再一次放声朗诵,这次美读吟诵是学生体验、感悟后对文本的再现。心到者,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到动情处,或许神采飞扬,或许已热泪盈眶。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时,配以一首古曲《阳关三叠》,跨越了时空,把学生离别愁情的体验推向高潮。3.吟唱古诗
诗歌,歌者,曲也。大多数古诗歌本来是有乐曲,以供吟唱的,如《阳关三叠》;有的古诗后人给它谱了曲,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就给《春晓》、《锄禾》等古诗谱了曲。我让学生学唱《春晓》、《锄禾》、《明月几时有》等诗,想不到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其他所学歌曲。
四、大胆展示,扬经典诗文不朽神韵
当我们的孩子开始诵读经典时,不要忘记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来展示自己。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把诵读活动渗透进去。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师生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活动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诗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成为他们一生高见远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第五篇: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现状与策略初探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现状与策略初探
于士超
[摘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哲理,诗中有人生。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开展好经典诵读工作,能较好地开发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经典诗文;语文素养;做人做事;方法途径
一、经典诗文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用的探索。
“最能致远是书香”,美丽的校园中,不能没有书香的陪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心灵中,最不能少的是诗书的渲染。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等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践证明,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品味、积累,不仅能强记博闻,厚积薄发,还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古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体裁,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历经考验而依然璀璨的精品,它们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妙、命题立意的丰富深邃令人赞叹不已。另外,和现代文比较,文言佳作往往篇幅比较短小,便于记诵。而记诵的结果是这些文言佳作的章法、修辞、审美、思想等深入学习者的精髓。这样,当他们提笔写作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些佳作借词、借意、借境、借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大大提高自己作品的表达效果。因而,多读多背一些古诗文佳作,对提升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探索.1、古诗文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有太多枯燥的背诵积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确定的古诗文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古汉语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许多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古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古诗文教学方法对策
(1)从教师入手,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人文情感教育
我们教材选用的诗文篇章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自己首先要先进入角色,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资源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在美术课上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即使显得稚嫩,却从兴趣入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启发孩子利用网络,广泛猎取资料。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自然会逐渐开阔,古诗文学习内容也就丰厚了。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鉴于目前古诗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感悟”法,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也可采用“即兴创作”法,图文感染,创设意境,指导学生创作,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对于叙事性古诗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自读自悟”法或“推敲赏析”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方式)重现古诗;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主题延伸”法,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及实施途径的探索。
在古诗背诵的拓展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确定规范化、序列化、层次化、多元化、趣味化的管理思路。按照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诵读内容,比如在蒙学的拓展上,可以分阶段实施,低年级吟诵《三字经》,中年级熟背《弟子规》,高年级在熟背的基础上理解运用《增广贤文》等,每个年级除了会背诵部分经典诗篇,还可以古诗接龙的方式把这些诗文串联在一起,相信在多种形式的背诵中,字里行间蕴涵的做人智慧,将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充满情趣的朗朗诵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志教育”在学生心中将会播下种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为人准则”、“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的“处事原则”将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板块,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诗文佳作佳句;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年为班内更换图书或学生将家中看过的图书拿到班级供大家阅读,举办“跳蚤市场”,举行好书拍卖和换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
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组织学生课前两分钟的读,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少先队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课;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开展家庭诵读比比看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受益,共同成长,活学活用古诗文,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班级古诗接龙友谊赛 ;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时间,联谊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之目的。
(2)经典诵读我能行 ; 学校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露一手”栏目,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诵读的平台,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 “班班诵”,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
3)师生同诵读,校园满书香。在实施“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中,可根据教师年龄特点,规定古诗背诵的数量和读书的本数,鼓励倡导老师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共享文化精神之食粮。通过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专题读书沙龙。
4、分阶段考核,多形式验收。
根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可以把经典诵读分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即背诵记忆阶段,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即背诵欣赏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即背诵创作阶段。各阶段的任务目标要求都不一样。学生们每完成一个阶段,学校与教师都及时地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学生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他们好奇,喜欢新鲜事物,好多古诗词因为文字上的差别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很容易坚持一个阶段就产生厌倦感。要想孩子们长期保持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可以把古诗词编成歌曲演唱,编成短剧演出,改编成故事讲述,用擂台赛的方式背诵等等,还可以把古诗词诵读同雏鹰争章制度结合起来,对背诵数目做出规定,达到一定的数目就获得一枚阅读章或者表达章,有效的激励制度将会激发孩子们无限的积极性。
四、诵读带给我们的思考。
对诵读活动的探索与尝试,使我深切体会到诵读经典诗文不仅为孩子积累了文化底蕴,最大的意义在于,孩子在朗读与感悟中,懂得了礼仪规范,学会了做人做事。反思以往的古诗文教学,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学习,淡化了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而缺乏人文的关怀。我想,在以后的诗文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在做的同时思考“该做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希望这成为我们所有教育者的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