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探索
一、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
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2009年在3月7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重庆市书记***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一番话“面对网上纷繁的信息,要读经典。因为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的确,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隳堕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措施方法
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四顾山光接水色凭栏十里支荷香——管理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4.创办专刊载经典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分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尝试作诗,并在专刊上发表。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全校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时间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
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第二篇:诗文诵读
阳光初中“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滋养了无数的华夏儿女。为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促进小学生从小接受悠久文明的洗礼和思想道德的熏陶,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热爱,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2010年10月14日下午,阳光初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本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的内容为中华经典诗词、散文等为主要内容。活动中,大家采用师生同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通过配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对中华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比赛中,节目精彩纷呈:温婉清新的“春”之组诗,音韵和谐的《三字经》,雄壮激昂的《沁园春〃雪》……舞台上的学生们全情投入。你听,孩子们在轻吟“人之初,性本善……”再听,孩子们正朗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统文化精髓在诵读、表演唱中得到完美演绎,琅琅诵读声响彻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愿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第三篇: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本站推荐)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芍药山中心完小
张文秀
【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实践探索
一、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我们同样听到了习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的确,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堕落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措施方法
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管理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落实课时诵经典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4.创办专刊载经典
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分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尝试作诗,并在专刊上发表。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全校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时间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三、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硕果
(一)小荷初露尖尖角——学生获益多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处处可见学生手捧唐诗宋词的身影,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同时,学生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作文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作文近300余篇在重庆、乃至全国获奖和发表;讲文明礼仪的学生越来越多;民族自豪感也越来越强。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家长反映佳
我校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学生的变化让家长们喜上眉梢。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四、展望未来
经典诵读掀高潮,文明儒雅换新貌。学校师生学习了经典之后,便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经历,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长期诵读经典诗文,一生与经典同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同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携文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诵《滕王阁序》,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读《论语》、《三字经》,学《弟子规》、《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畅游,到四书五经中去感悟人生。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第四篇: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当今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生活在如此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国文化的冲击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文却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华诗词依然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作用。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子,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在诵读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一、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指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优秀的文化传统、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熏陶感染着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少年儿童抓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分析
1、在学校提出的“打造诗意校园”的大环境下,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无疑是锦上添花。
2、学校在推进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学生古诗文的积累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生在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的积累,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已经有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老师也有了教学的经验,为进一步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从事实践研究的教师都是小学一级职称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意识。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诗词文化教育的积累与研究,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接受中国传统美德,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班级诗词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班级特色。结合学校“小书房”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3、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活动的时间安排
1、根据班级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学生利用早自修、中午时间、晚上时间可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己吟诵;
2、每天上课前5分钟时间,采用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
3、班级里每周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
4、每周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二)主要措施:
1、老师为班级学生推荐每周吟诵的内容,可每周一主题,如: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春天的诗歌、宋词周、三字经诵读等。
2、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每两周更新一次壁报栏中的内容,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在教室里开设诵读专栏,可以利用后黑板,也可自行选择位置。本学期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走进校门就能受到熏陶感染,加强环境氛围的创设。
3、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指导教师记录并签名每学期,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要每周进行一次诵读统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分小组竞赛和每周教师检查相结合。要求学生能背诵教师指定的必背古诗文。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95%。
4、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
5、师生同读同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利用好经典诵读课,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组织活动,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切忌上成语文课。
6、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2)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3)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4)各班每月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7、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整合各类读书教育活动资源,使之课程化、制度化,保证效果。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8、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动员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四、课题研究过程计划与方法
本课题准备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5选题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
第二阶段:2012、9——2013、12 实施研究,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阶段,及时分析总结。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第三阶段:2014、1——2014、5 结题验收阶段,整理和规范近两年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认真修改完善,并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结题,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如期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借鉴、指导实践)通过查阅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行动研究法(关注过程、注重发展)根据古诗诵读教材内容和要求及古诗诵读实效性的要求,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提高小学古诗诵读实效性的教学措施并加以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反馈对措施进行补充、修正、完善。
3、经验总结法(经验积累、理性分析)通过课题研究前测对学生古诗文积累情况摸底,了解学生在古诗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存在原因,作为制定小学古诗诵读教学实效性措施的依据,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作为修改、补充、完善的依据。
4、调查统计法(个案分析、数据整理)通过对古诗诵读教学中典型事例的跟踪研究,发现共同性的问题,为解决普遍性的问题提供给有价值的做法。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三字经》《弟子规》 等课外书籍,如期完成教师制定的吟诵小目标,日积月累,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
2、教师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的兴趣,还利用自身的内在古诗积累的底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把教室进行布置,渲染古诗文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以各小组长期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随时利用早读、自习课、班队活动等时间和各种各样的比赛形式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3、学生在近一年的古诗文诵读中,欣赏了原文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文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只是一味地看电视,玩打打杀杀的游戏,而是在此之余,能修身养性,静下心来,诵读古诗文,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
第五篇: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工作总结
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道德情怀
xxx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教育人士的见解与共识,更是许多忧国忧民爱国之士的呼吁与呐喊!在上级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业务指导下,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处精心策划,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阅览课教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一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每天抽出至少30分钟为诵读时间,由班主任、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
2.每周老师都要集中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
3.组织开展学生诗文诵读活动。每学年我校都积极组织开展了学生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把课外阅读和诵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诵读的内容是有老师规定,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
2、经典诵读与争章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使经典诵读与少先队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经典诵读与礼仪修养、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领略其内涵,以此内化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位。
4、经典诵读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相结合。引导亲子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共享中华文化大餐,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素养。
5、经典诵读与多项评优活动相结合。
四、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诵读制度
1、各班级要每周在教室的文化角抄录2—3首古诗文或相关内容,供学生课前、课余时间诵读,并建立班级图书角,配备相关资料。
2、班级要建立学生家庭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阅读进展、阅读成效,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3、开展结对互助,同伴相扶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互助,或者同班级中进展快的同学扶助相对滞后的学生。
五、开展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1、以“会”的形式开展。即古诗诵读会会、经典佳作欣赏会、我的诵读体会等。发动学生把自己从经典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交流读书心得。
2、以“赛”的形式开展。即诗文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诵读,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表情朗诵,设计若干古诗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3、以“评”的形式开展,即评比经典诵读量、评比优秀诵读体会等。可以是摘抄型的,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可以是归纳型的,概括得当,说服有力;可以是感想型的,联系实际,体会深刻。
六、有具体考核方案,让活动有始有终
1、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进行。
2、各语文老师每周定时对学生所诵读的经典进行口头考核。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