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视野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是语文教育开始的源头。阅读是一种将概念汲取、判断、推理以及内化的详细过程。阅读不仅仅只是在收集信息、认识感知世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因为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与文章、教师、艺术、世界之间搭起沟通和心灵碰撞的桥梁,所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一直是最为重要的。
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文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去深入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和思想启迪[2]。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是引领、指导和点拨学生阅读的人,而不是将自己的分析灌输给学生们并替他们进行阅读理解,更不是取代学生替他们去思考阅读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孩子能够自助学习和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且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与执行新课标语文的实用性和审美特性统一发展的程度有直接关联。
[3]。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并不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简单的补充和灌输,而是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态度,其次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对他所接触的事物能够进行带有个人特点的认知和判断,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简而言之,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本常识的教学和方法的习得,而且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主要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阅读教学,方法和追求完善的行动都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个人认为情境教学作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进而增强感知力、想象力与敏感度,并从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受益达到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其教学方法
(一)关于阅读教学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世界,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其实就是从它的欣赏和品味开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阅读,知道了阅读就是汲取其中的精华并且能够汇集一些信息,知道了阅读是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过后的经验。
实际上学前儿童就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口语进行交流的,甚至开始了接受书面学习语言的阶段,也就是初级阶段。从解释学的角度看,阅读是理解和解释的过程,是文本的进步意义揭示了深入细致的过程。而如果读者不参与相互交流阅读它的意义的过程,对他来说,文本与读者有意义的文本产生对话的过程中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通过知识,经验,理解,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复杂心态写作过程中的象征意义的吸收[4]。
近年来,对于阅读教学,教师还只是在对文章的表面分析上,关注的都是文章主旨、思想感情、语段详解、作品特色等方面的教授。如: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知道文中重要的句子、重要的信息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考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等。其实所谓的阅读鉴赏也仅仅在于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评价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等。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重视打好语文的基础知识,所以说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因为小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以达到坚实的基础。学生虽然能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法去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却不能真正的感知教材,从中领悟其中深刻地意义并掌握阅读时的方式方法,所以本人认为这样的阅读教学法很难使学生真正的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更不用说怎样去学习了。
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是要靠学习者自己去积极摸索的,学习者会根据一定的内部动机去选择和发展。阅读者通过眼睛可以了解文本中传递的信息并且能够理解文本中的内容、中心思想和感情。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阅读教学活动更注重于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学习阅读的方法。语言是人类文明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语言的
学习来吸收想法、扩展知识和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由于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互联网和越来越多的书籍带给人们的是信息爆炸,人们在面对这么多的信息时已经没有头绪和方法去筛选和接受了。因此在近年来的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怎样去阅读,帮助他们如何去分析文章的内容[5]。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不禁让我们感到疑惑: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是在教材中教还是用教材去教?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语文教学当中,其他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人认为,教师之所以不能把握如何去教、怎么去教、用什么方法去教的根本问题就是在于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教材本身、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一味的将自己的思想转达给学生。这也就是现今语文阅读的现状。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而且是有艺术性的。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教学有方法,但教无定法” [6]。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制定培养方法和目标,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与任务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和进步的过程,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与方法,教师从学生这里获得反馈信息并不断改进教学让学生受益。可以说,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因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解。教学活动就像是做饭,饭做得好吃与否,师傅的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编写原则,还应该了解阅读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阅读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带领学生走入书的海洋,以这样的方法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现如今的阅读课堂也是有这么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的: 1.讲授法
这是属于传化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是在目前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使用最广泛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经常结合实际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促
进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施和控制,同时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
2.演示法
这是一种以直观的感觉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视觉呈现方式与感性的孩子的变化,以理性的认识一致,在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是很常见的。主要是通过老师指导的形象,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在词汇,阅读等反复确认。可以是幻灯机,视频和其他媒体在学生面前直观显示这些图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讨论法
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学习,从质疑通常制成的文章或段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许多问题,教师和学生要合作解答,在有计划的步骤下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我们就需要用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讨论的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设置问题和用来激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促进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体验法
这是实际培训的教学方法,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学生的创造力。阅读课中,教师可以用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材料,并掌握阅读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品味语言的特色,结合强烈的情感色彩渲染,背景资料,现场观摩等。带领学生自助体验。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是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只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把握教材的特点和规律,并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然而,在以上的方法中却不见情境教学的“身影”,而近年来我们总是能发现情境教学在的教育中的运用。那什么是情境教学呢?
二、情境教学及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关于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李吉林老师在执教期间通过不断的教学实验下渐渐形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她的坚持不懈下,情境教学开始发展为情境教育并且最终发展成为情境课程[7]。
(二)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创设情境,但是其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上。这里的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为了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所创设出来的环境。情境教学力求将学生的参与和发展至于重要地位并将学生的活动与环境相统一而不是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因此,教师通过创设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使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从而得到发展。情境是在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创设的,其具有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感悟以得到充分的主动地发展。
不难看出,其实情境教育就是在情境教学的一步一步地成熟中慢慢形成的。情境教育就是在一种优化的环境中,通过学生的主观的活动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而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行施教的教学法。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其特定的情境和生动活泼的形象来展现一种情绪色彩,从而来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去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其实,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尽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8]。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如用生动的语言来形容,课外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等,都放在教学内容中的特定的情况下,其中必然存在微妙的引导和暗示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说到情境教学我们就联想到李吉林老师,本人曾经在她所在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实习过。在那里,听过那么多的不同课程,我感受的最多的也就是情境教学。无论是什么课程都可以自如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讲授课程。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在李吉林老师的带领下走向更为成熟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法。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社会、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某一个特定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和表演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且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
在一堂阅读课中,教师将生活中的情境“搬进”了课堂。如,在一堂阅读课上,教师在给学生赏析一篇关于描写春天到来的文章时,就可以先带领着孩子们到草地上或者花丛中寻找春天,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各种植物,让学生们体验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并且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小学实习的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带
领孩子们的。师:“小朋友们,在这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呢?”生:“我看到了一些美丽的花儿和小草。”师:“是呀!那你觉得地上的这些小草怎么样?”生:“我觉得这些嫩绿的小草在大地妈妈的滋润下正在健康茁壮地成长。”师:“是的,而且草地踩上去软软的,就像一条绿色的地毯。瞧!春风姐姐来了,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可爱又美丽的花儿们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手舞足蹈,仿佛在举行舞会呢!”回到课堂的时候,孩子们就有得说,有得讨论了。通过带领学生们仔细的观察春天、体验春天和这一系列的一问一答让孩子们充分的了解了春天的轮廓,知道了春天的这个季节是多么的美丽。而且老师在课堂中也能很好的将学生们带入情境,感受春天,从而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激发出来,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就是以某中心实物为基础,赋予其必备的背景以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用某个特殊的情境为主要目的的方式。在以实物演示情境为方法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事物,如将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事物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和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相结合,就能达到实物演示情境的目标。这些实物都可通过背景,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
例如在一堂关于“洗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能够抓住学生们平时的观察以及带入课堂的情境来更好的进行教授。教师先在课前准备好碗筷、抹布、水等。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洗过碗吗?那你知道洗碗需要用到什么呢?你还知道什么呢?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老师又问:“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告诉大家洗碗的程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又是什么呢?”这一系列的提问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开始引导孩子:“你的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很累,你们会不会主动要求帮助他们洗碗呢?在你说了要洗碗之后,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想想,也可以讨论讨论,过会儿我们再请两位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在老师的话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并且能想象出爸爸妈妈对他们洗碗这件事的反应,从而达到了教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本人认为情境教学更为贴切于生活而且更为学生们所接受。因为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去仔细体验,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很突兀,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就是使用图画来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图画是最能直接呈现某种形象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大家。在小学的书本中,多用一些精美的图画来再现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本次实习期间所观摩的比赛上课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这一教学方法。其中有一堂课是《春风带我去散步》,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山林、草地。上课之后就问学生们:“小朋友们,这是一片山林、绿野,你们瞧!看看是谁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春风,“是呀,春风姐姐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这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还有树林。” 教师画了一朵鲜花,问:“是呀!你瞧,这是什么?”生;“这是一朵花。”教师画了堆在一起的几朵花,问:“谁来数一数?”„„教师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花朵并且贴在黑板上,问:“现在谁来数一数?可以数吗?那我们可以用一丛丛来形容。一丛丛就是形容事物很多而且是凑在一起的。那现在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来回答呢?”生:“这里的一丛丛花朵正在春风姐姐的带领下手舞足蹈呢!”从以上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绘画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因为图画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通过快速地画出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变化,如“一丛丛”,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从心底感受春天的气息,能更好的融入课堂之中。
4.使用音乐渲染情境
使用音乐渲染情境就是用音乐的方式来渲染情境并且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音乐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微妙的,更是强烈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让人心驰神往。音乐能表达各种情绪并引发联想,她动人的声音将聆听者带入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在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音乐,还可以亲自弹奏音乐甚至是自己唱出音乐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其实在课堂中,关键的地方就是要选取和课文的意境和情境相符合的歌曲。
例如前面所讲的《春风带我去散步》这一篇课文,另外一位教师就是以使用音乐渲染情境这个方法来授课的。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教师就和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们来听
一听一首快乐的歌曲吧!”同时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播放完毕,教师就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吗?”生:“知道!”师:“通过欣赏完这首歌曲之后,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生:“春天在草丛里!” “春天在花丛中!” 师:“是的呀,春天还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呢!瞧!春风姐姐正在向我们招手,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呢!”
从这段教学中可以看出使用音乐来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课文当中去,并且可以提前感受到课文中需要学生去体会的情感,从而在教师教授课程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去接受课文内容及其丰富的内涵。
5.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就是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肢体的行动来描绘出课堂中需要表现出的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另一种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是把自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在特定人物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而扮演角色则是让学生去扮演课文中所出现的角色来表演整篇课文。因为是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并表演给大家看,所以主角就从书本上转换为学生自己以及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使学生对文中的角色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例如在我实习期间所上的一堂语文课,课题是《猴子种果树》。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们去表演的段落,而表演就能唤起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以及理解。教师:“学了这段课文,我们知道了乌鸦不相信猴子能坚持做一件事,并担忧起来。你能读出乌鸦说话的这种语气吗?” „„“那小朋友们愿意上来扮演乌鸦和猴子是怎么对话的吗?”
通过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表演从而深刻地表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想要告诉小朋友们的一些道理。这样的再现事实的情境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还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意义。
6.通过语言描述情境
与之前的五种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前面都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而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则是运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其实也是因为学生年龄的增长,直观手段相较于以前就很少运用了,所以多用语言的描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虽说是通过语言描述情境,但是其中也不乏直观手段的运用。当创设的情境出现时教师就通过语言进行具
体的描述,这种语言的描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感知的能力而且情境也随着语言的描述变得更加明确。因此,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他们带着鲜明的情感去感受并且和课文中的产生共鸣。例如李吉林老师,她的课堂中就是主要以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的。在一堂语文课中,她运用简洁明了以及童真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是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她认为:“语言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儿童学习语言必须与对世界的认识结合起来,需要丰富语言资源,需要拓展儿童的视野,需要激活形象,进行思维与想象,把观察、思维与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进行训练。”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情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有着卓有成效的效果。单一的阅读教学并不能给学生以接近现实的情境,只能是学生自我想象,最后也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些古老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就算是在经济和文化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能发现它们的踪影。有的教师还不能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甚至讨厌学习。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就能够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领悟。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与课文内容近距离地接触,用心去体验从而感受到自己与课文内容的亲切感,最后是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感知课文。
第二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研究与运用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浅析
彭颖娇
教育与人文学院 10初等教育专业
摘 要: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实践,本文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概说、教学过程的设置以及情境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了研究,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实践意义
目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过于放羊式,许多教师只作为旁观者或点评者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情景,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在课堂结束总结,教学便结束;教学形式过于多样化,注重形式的丰富多彩,而忽略内容,使课堂毫无练习性和知识性成为单纯的活动课,违背了教学目的和宗旨。此外,有时教学情景设置混乱,不切实际,没有根据学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环境来进行教学,只是照本宣科的在课本内挖掘素材。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情境教学法既要创设得当的情景,又要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和感悟,然后把所学的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努力有很多。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概说
在语文教学领域,一直进行的主要不是学生言语智慧培养的教学,而是思想教育。这种一元化的、同质的思想教育已经与我们的文化向现代化变迁不相适应,与年轻的文化分子生活现实相距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就将情感引进语文课堂, 把生硬的、机械的思想教育训练变成相对来说较为温情、有感染力的思想教育训练。我们可以引用被认为是情境教学代表人物于漪的一段话来印证。她说:“要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 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课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与作者喜怒哀乐发生共鸣, 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教师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1] 在这里, 思想教育的目的、内容没有变化,只是思想教育的手段或者方法加进了情感因素。
著名的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李吉林首创的情境教学起始于1978年我国教学改革再度兴起之时,成长发展于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始。
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致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主动
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成为儿童主观需求,成为他们情感驱使的主动发展的过程。”[2] 如何使教学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求知识、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带有情绪色彩意向的活动。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是“情境教学法”的精髓所在。[3]“情境教学法”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紧接着安排“自学设疑”的环节,让学生在求知欲支配下自学设疑,围绕疑点尝试探索,最终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使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接着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最后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这样学生就学得较为主动。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二)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长久的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融入情境,诱发学生心中之情。
(三)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同时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四)想象作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
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
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情境的诱导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作自己的动力和需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经验之谈。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捷径。“创设情境”是小学情境教学法的关键,要进入学习情境,必须进行情境诱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施教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内涵之一。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有味,讲得有趣,让学生以饱满的兴趣在活泼的气氛、愉悦的心境里,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去探索,品味到语文课的甘甜与芬芳。如要求背诵古典诗词,每次早读一首,日积月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兴趣,每堂课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学生。
实践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情感、讨论答辩等。这样的方法克服了学生厌倦消极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的天地,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的兴趣。2.求学的主动性。
“‘教’不是‘统治’,不能代替‘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从教出发’转移到‘从学出发’。”[4]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充满情感和个性各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法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常言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在导入新课时进行。此时或者确定学习重点,让学生有一个目标;或者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前进有路;或导入有术,令学生进入情境。情境教学法十分讲究和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导语。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悬念式、诗词曲赋式、格言警句式、故事传说式、温故入新式、解题式、练习式、知识式等。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无论是好奇、新鲜,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形成一种努力探求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们为求知而乐,为探求而兴奋、激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更为稳定和强化。
(二)情境的应用
具体选用哪种情境应用于课堂,则要根据课堂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情境教学法并不是盲目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它需要遵循如下原则[5]:
1.突出语文课文的特点,展现优美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手段展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播放一段段动听的音乐,使二者与课文内容自然有机地
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
2.在学生情感的接纳中,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另外,学生从各个方面,尤其在情感方面接纳教师所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方式,才能产生参与课堂情景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兴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
3.激发情感,把表演引进课堂,开展愉快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性教学,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呀呀学语开始,就和它打交道。但是,要真正地把它学好、学精,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从而在愉快、和谐的友好氛围中开展学习。
4.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活起来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面对学生的一些“离经叛道”,只要是合理的,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四、启示
现代教学法是沿着苦学—乐学—会学的道路发展的。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思想都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情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创设情境必将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清自身的角色,认真的钻研教材,联系实际,根据教学环境,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真正地切入学生生活;其次虽然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限,但是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也要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的作用,有效地营造一种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的气氛,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诚如是,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定能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来。
参考文献: [1].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0(2)[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3].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0卷第3期 [4].于漪;《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中国教师网;2004年10月 [5].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三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寓动于静,发乎自然
高安四小:徐丽
摘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动静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动静教学法 提问 游戏 合作精神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其所谓动;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其所谓静;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动态学习: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动静相宜、感染力强 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动态学习: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动态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静态学习: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让思维加更加发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欲罢不能的动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静态学习:丰富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以情感人,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沟通师生感情,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怎样营造这种良好的感情氛围呢?老师必须关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懂得激励和鼓舞学生,用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及行为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与学生接触时,老师要用和蔼慈祥的表情和亲切温柔的声音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动静相宜,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五篇: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代写论文提供 写手上传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被作为一门越来越重要的学科渗透到教学课堂中去。现代教学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而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当前它的使用价值也愈发的凸显。因此,作为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美术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美术只是有着略微的认识,导入情境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身为美术教师而言,针对小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法更加具有可实施性,而且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情境教学法是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来探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运用
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教育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导力量,教师从教学方式入手,导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法,从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入手,促成他们的学习美术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美术水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渗透情境教学法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密切相连,以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美术教学过程实则是动手和实践的过程,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班里学生上课不喜欢听讲,对美术课比较厌倦的学生也不是没有,特别是班级里的一名后进生,对于美术课堂爱听不听,总是走神,每次交的美术作业总是白纸一张,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指导的方法,可是最终都不见实效,相反,这个学生仍然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对美术课无任何兴趣可言。后来,我以讲故事的方式,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美术课题讲给孩子们听,我发现这个后进生在听故事的时候精神矍铄,一堂课下来,他全神贯注,还不时地随着故事情节表现出各种表情。通过此次美术课堂的讲故事行为,我发现必须引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法才能够激发他的兴趣点。于是,在课堂上,我将一些美术课本知识制作成幻灯片的方式,或是让同学们一起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我发现这些方法都颇见成效,在一次美术趣味活动中,这名后进生竟然举手要求参加,同学们都向他投去诧异的目光,谁也不会想象到,这名学生后来成为了我们班的美术佼佼者。这些成就其实都应该归功于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法。
二、美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一)开展户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户外活动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就美术教学而言,它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的独特看法和见解。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可以以课外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课堂内容,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户外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以及其它形式各样的景色,教会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多思考、勤动手,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术的画面,强化艺术氛围。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会感受环境、体验环境,按照环境的不同特点去表达不同风格的美术。作为教师而言,要鼓励学生走出去,激励他们选择不同的作画方式来表达自己所喜爱和所熟悉的事物。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利用不同的创作手段去表达美术。所以说,开展户外活动的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广泛的美术兴趣,扩大美术知识面,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学会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提出问题,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使用电教手段,勾勒美术课堂的生动画面
目前,科技在发达,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中,特别是现代教学环节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进入美术课堂也成为必然。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教与学,教授方式比较简单,学生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常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注意力的下降。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利用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进行教学,穿插一系列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等工具进行课堂讲解,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迅速与课堂教学情境融为一体,同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联想问题等,将有助于美术的学习以及运用。
(三)根据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空间
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美术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它科目解题方式虽然有不同种但是答案就只有一个,但是美术有着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在表达美术作品的时候,作品的风格也是相异的。美术贵在标新立异和提倡个性化的创作。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单单是从表面上看画法是否正确、用色是否得当,而是要从创新角度出发,个性化的表现也是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不同表达。也就是说,只有作者独特的个性,才有独特的个性化表现,才有独特的创作作品。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促成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和方法,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创作之感,在尝试中练习创作的技巧,在尝试中寻找适合于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个性表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会在创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创作的乐趣。
三、情境教学法方面的创新意识培养
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有的教师只是局限于书本和黑板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是不愿意听课,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更别提创新意识的培养了。相反,如果教师积极利用有效的资源,整合操作,结合书本知识,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验课本知识,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对于学生而言,更应该创设不同情境的学习画面,指引他们爱学习,从最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入手,慢慢进行提升。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投影仪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以便加深对于美术知识的记忆,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培养创新能力还需要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助合作过程。教师是学生与美术沟通的桥梁,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情绪轻松,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在充满自信心的状态下去探究,去创造。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人的心智和情绪都达到最佳状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会急速运转,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这时候一个小小的暗示,都能激发灵感。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他本身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给学生创造很多的机会。不仅能采用许多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提问方式,而且经常会安排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时间,创设师生交流的情境空间,平时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常用的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他们的美术想象空间,从而证明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画中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法在美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将它付诸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罗克中,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9 [2]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3] 刘仍轩,情境串教学法,青岛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