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五.doc课堂模式
“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是株洲市炎陵县沔渡镇学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沔渡镇学校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根据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教学模式与江苏洋思中学的“三清”教学模式精神,结合沔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导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三个步骤(预习交流、展示训练、反馈验收),五个环节(明确目标、分组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反馈评价)。
一、“三五”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
1、明确目标:(2分钟)
上课时,教师首先检查学生个人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及要求。
2、分组学习:(8分钟)
各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合作交流,用互助的方式完成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达到学生教学生的目的。
3、展示交流:(10分钟)
各学习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分配任务,依次选派或教师指定代表到黑板前讲解、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需要展示的内容必须准确有效的筛选,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展示。需要展示的主要是学生有疑难、有困难、容易出错、能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内容。否则,展示环节会变成预习的重复,展示就会五花八门,甚至乱七八糟,偏离或严重偏离教学目标。达不到提升的目的。
4、巩固提升:(10分钟)
各小组结合其它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可以通过每小组按号必答、抢答提问记分等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复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各组学习的效果。
5.反馈评价:(15分钟)
让学生梳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根据梳理的结果,由学生补充完善预习笔记中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这是反馈评价学生对主干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对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能力的反馈评价主要是以习题的形式,可以是老师编制的试题,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可以是学生自编习题。
二、课改要求。
1.精心设计教案。教学内容,要以问题为主要形式,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层次性。其次要特别注意备课堂环节,备体现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要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预习作答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依据教材写出答案,可自创答案,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使用黑色或红色笔写好预习答案。
2.合作学习时,把自己在预习时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书写,同时修改写错的答案。本环节要求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搜集预习中共性的疑难问题。
3.交流的代表不能让优等生承包,不能形成优等生讲,中下等生听的课堂局面。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展示。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提前预料到,并且提前想好应对措施(体现个性备课)。并且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辨能力。在展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隐身于学生们身后的导演,对学生表达不到位、不准确的地方,不能自己直接讲解,而应该调动其他小组相互补充,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点拨、追问、总结和点评。此环节给大多数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敢想、说、问、演、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4.展示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一对一检查纠错,以确保彻底纠错。切忌展示完即完成任务这一做法。纠错之后的错题要写在导学案上,这种做法直接决定本节课的质量。
5.要求学生对理解偏差的、做错的习题进行反思、总结。
6.当堂检测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环节,题目不在多,在于精,以真正夯实双基,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为目的。同时对先做完的同学当堂批改,及时表扬总结,对没有做完的学生,时间一到,全部收卷,课后由教师批改。
三、课改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怎样做到合理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
各班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7组,分组时考虑每组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积极性及其它情况,均匀搭配、合理分组。每组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职责,学生轮流承担各种职责。要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改刚开始时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每一位学生必须轮流发言,特别要注意的是后进行发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并且及时进行鼓励,也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发言进行记录,每天或每周小结一次,对表现好的同学表扬,发言少的同学提出要求。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2、学习目标如何安排,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能方便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对于课改的每一堂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费比常规课更多的时间备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教师要先做到了然于胸,然后精心设计好相关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既考虑是重点,也应该考虑难点所在,换一句流行语说:“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目标的设定应是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完成的目标。目标制定太低,学生没有兴趣;目标设置过难,学生不能达到要求,也相当于白浪费时间。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时,教师切忌站在讲台空等。必须亲自下到学生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4、采取何种激励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小组、学生应当进行及时的鼓励。可以是当场表扬,可以是课堂记录,每天或每周进行表扬,或物质奖励,或是其它方面的奖励。如杜郎口中学的奖励就是奖钱,但我们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的奖励,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的活动受到教师或集体的承认、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兴趣。
5、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体现引导作用,在哪一个环节,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恰当的讲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讲出总结性的话语,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总结性的结果说出来,即使与教材中的原文有点差异也没有关系,对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学生印象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对于刚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师也不宜一句话都不讲,而是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不能解决学习任务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也可以由学生探讨的某一个问题引申、展开进行讲授。一定要注意讲解不宜多、细。正如杜郎口中学提出的观点:学生懂得知识不用讲,学生不懂得知识讲了也没有用,部分学生懂得的知识由那部分学生告之另一部分学生。
6、学生展示活动如何开展最为恰当?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展示是每一位学生有一块小黑板进行展示,但我校暂时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以利用讲台前黑板与后排黑板报中黑板,分成六份,每一个小组一块小黑板,轮流或由小组指定学生进行展示。每一小组学生利用草稿纸展示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7、不同学科如何体现反馈验收阶段的安排?
理科可以利用基训题目作为反馈验收的内容,基本上是具体的题目;文科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学生语言、活动进行展示。具体展示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沔渡镇学校的“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从去年下期已经开展尝试,到今年下学期全面铺开。相信有校长的全力推进,教师们的大胆尝试,上级教育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生命教育“三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简介
生命教育“三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简介
在原有教学模式广受诟病、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行政会精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于2011年下学期开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不断矫正完善,归纳总结出我校生命教育“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即“五生”教学理念、“五步”教学环节、“五个”基本要求),现简介于后:
一、“五生”课堂教学理念
“生命教育”不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生命教育”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等方面共存共生共发展的舞台。为此,我们根据“生命教育”的总要求树立充满生命活力的“五生课堂”教学观:
(一)生命课堂。即尊重学生生命存在,强调将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对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构建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二)生本课堂。即充分尊重个体生命,善待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给足思维、动手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生态课堂。即追求开放、灵动,蓬勃的生命状态和教学过程,追求师与生、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和谐,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情洋溢的世界,心向自然的情愫。
(四)生活课堂。即引导学生将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到课程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五)生动课堂。即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在真实、愉悦的课堂情境中体味、领悟,享受成长的幸福,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灵动课堂。
“五生课堂”追求的教学境界就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课堂、和谐课堂、高效课堂。
二、“五步”课堂教学环节。
从我校教学实际条件出发,先组织任课教师广泛地学习,在汲取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移植一些成功教学模式中的全部或某一环节,灵活的创造性的去运用和发展,进行内化,为我所用。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按照实践——反馈—修正——实践——总结的探索思路,积极实践,探索研究,对探索出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积极认真的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把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一步升华、整合,现已形成可广泛适用于小学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结构严谨科学,易操作,优质高效的五步环节(目标导学----互动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拓展延伸)。
(一)目标导学。目标导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以目标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做好此环节,制定的目标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去伪存真,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其次是教者的问题设计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唤起学生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的愿望,为后一环节打好基础。
(二)互动探究。预设好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展示交流。采用多种方式,搭建不同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相互启迪,相互促进,自我诊断,达到自省。
展示交流可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自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暴露在自学、合作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彻底将学习成果或学习中的问题暴露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展示。二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或由教师指导的小老师)组织的展示。
(四)点拨升华。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在展示中的得与失,归纳与剖析,让学生在原有自学互学的基础上,系统提升,形成能力。
(五)拓展延伸。该环节是本节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发展,应仅限于本节三维目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即是把当节课所学引向课外,引入生活。
三、“五个”基本教学要求。
(一)目标导学要突出目标的准确性与针对性。
1、目标的准确性。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魂,课时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更要准确。教者要依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恰当运用外显性动词明晰准确表述课时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更加规范,不致越轨。
2、目标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就是指根据所教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现状、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教学资源来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互动探究要突出探究的自主性与全员性。
1、自主性。就是在互动探究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只给学生搭建好互助探究平台,尊重学生学习权利,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观察者、学习信息的收集者。
2、全员性。在这一阶段教师力求使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旁观者仅仅是教师,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展示交流要突出展示的多样性与启迪性。展示交流是学生通过语言、形体等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展示交流,以培养学生表现欲,同时让教师全面把握学情,矫正出现的问题,为教师点拨升华奠定基础。
1、展示交流的多样性。这里的展示交流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在互动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的成果,暴露学习探究中的问题,不拘一格,多彩多姿。
2、展示交流的启迪性。展示交流的启迪性,这里主要是指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甄别,精选带有共性,富有启迪性,对实现教学有较大作用的问题,让学生群思群议,共同提高。
(四)点拨升华要突出点拨的主导性与凝练性。
点拨升华是指在前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建构目标系统。如果说前三步是发散性学习,而此步就属于聚合性指导。课堂教学中的一散一聚,充分实现散聚教学的辩证统一。
1、点拨升华的主导性。在点拨升华这个环节,教师由放到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达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的境界。点拨要拨在重点处、难点处,升华就是将零碎的形成系统的、基础的转化为能力的。
2、点拨升华的凝练性。这里的凝练性是指用较少的时间,精炼的语言,从教学目标出发,凸显教学重难点,不拖泥带水,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到语言精练,内容精炼,过程精炼。
(五)拓展延伸要突出拓展的深刻性及广泛性。
1、拓展延伸的深刻性。拓展延伸的深刻性是指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局限,尊重学生基于生活的多元感受和多元理解。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不浮其表,让学生能领会深刻,举一反三。
2、拓展延伸的广泛性。即是既可在基础知识上拓展延伸,解题技巧上拓展延伸,还可在提高能力上拓展延伸,培养良好习惯、思想情感上拓展延伸。不仅在书本上拓展延伸,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如此等等。
第三篇:271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
2007年11月28日,以《高考成绩只是副产品》为题报道了昌乐二中的课改。昌乐二中成为继杜郎口中学之后,山东贡献给中国教育的又一所课改新星。这也是本报创办以来推出的第一所全国高中课改典型。截至目前,昌乐二中的600名教师,有接近一半的人作为“专家”被邀请去全国各地“讲学”。面对纷至沓来的参观学习者,校长赵丰平把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列为昌乐二中的“开放日”。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面对一系列疑问,昌乐二中以来自“田野研究”中的鲜活的“271课堂教学模式”,为处在懵懂,苦于途穷的高中课改做出了很好的行动诠释。
“模式”进化成“学习态”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与本报报道之初的课上“271”不同,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 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动车组”与“两案并举”
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阅读”与“小课题”
“271学习态”、两案并举、建立学习动车组等举措,让昌乐二中的课堂效益“高,实在是高”了,用不着“时间+汗水”那样去“苦学”了,“结余”下来的时间当然要还给学生,可这么多的时间怎么办、做什么?
阅读。昌乐二中四个图书馆,总藏突破了25万册,而且每个班还都有自建的“私藏”。赵校长说,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取决于他的阅读量。于是,昌乐二中把阅读列为校本课程。他们规定高一年级每周阅读课不少于8节,高二不少于6节,高三不少于4节。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划分了科学的评定等级,并把阅读分为“研读、精读、泛读”三类,并列出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每年每个学生必读书不少于40部。
在周末,偌大的昌乐二中校园里,常可见这样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落款是“美女加才女,高一某班XXX”,“我的„西学‟报告会”、“王熙凤研究”,等等,学术报告人可都是些稚嫩的学生,二中的学生成了真正的“书生”。
如何把阅读再引入纵深,能否把阅读和课堂结合起来,把阅读和研究学习结合起来?
如何利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开展高效阅读?昌乐二中认为,好的阅读,不仅是培元正本,还要生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精气神,丰富校园生活,拓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昌乐二中开始琢磨出另一种阅读。他们把班级文化建设与阅读结合起来,从重新命名“班名”开始。在二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人物”,一个班级就是一部“名著”,一个班名就是一个思想的宝库。
在教师层面上,昌乐二中以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发展,他们把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钻石途径”。二中人人承担一个小课题,小课题得益于“小”,围绕生活性、新鲜性、实际性做文章,二中的小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生活和教学行为。
昌乐二中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课改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第四篇:121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五四班“12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姚
昌
琴
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五四班“12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叫姚昌琴,是王家堡小学五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也是本班的班主任。我校在前置性作业、高效课堂以及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初步探索形成了“121”课堂教学模式,荣幸的是我班被确定为实验班。刚才张主任已详细解读了“121”课堂模式,下面我将我班在“121”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及我的点滴感悟与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一、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就是通过前置性作业用十分钟的时间解决易学内容。在这里,这个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121”课堂教学模式刚推进时,我班的前置性作业主要由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一是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再者也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我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说说解词、近反义词、多音字,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在课堂里用十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模子,千篇一律,时间久了,孩子们觉得很没意思,我自己也觉得没劲。占用了课堂的宝贵时间不说,还不利于不同层次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反复思考、琢磨,现在,我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我发现学生还是一样能掌握,由此可见,我们还是要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多次地指导,现在我们的前置性作业主要由我和学生共同商定设计,我只是说我 的思路、想法,具体的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不要求一个模子,可以百花齐放。我们学生合作小组是“121”组合,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待提高生。所以目前我班前置性作业由组内的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待提高学生设计。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老师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是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备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课堂前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自主交流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有时候他们都会改变我的教学预设。如:我在上《景阳冈》一课时,学生自己找来了主题曲,还有一百单八将的部分图片,我一进教室,专管班班通的孩子就放响了音乐,全班同学就跟着激情满怀地唱起来,还自发地男女生配合一唱一和,我笑着说咱先了解作者,读课文,介绍一下《水浒传》,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在家里就完成了。所以现在我课堂前十分钟,都是孩子们在讲解,他们人人争当小老师,提前做好PPT,上台讲解,搜集资料,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爱听,真的是一举多得。所以在这我想说的是,对孩子们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必再赘述,节约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对学生学习更有帮助,更能提高的内容的学习上。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信任他们,孩子们的潜力会得到极大的挖掘,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课标要求落到了实处。
二、抓住重点,精品细读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是用20分钟时间全力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质疑解疑,小组交流,共同解决。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初读课文产生的问题时,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
基本思考方式,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设计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有效的评价,每个孩子都能静心思考,实实在在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凸显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避免以往简单问题发言过剩,有难度问题属于优等生,课堂是优等生表现舞台的状况,我们的“121”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能够合理分配发言次序,最大的改变就是打破以往派代表发言,也就是让优等生发言,优等生精彩的发言,其实无形之中剥夺了待提高学生的锻炼机会,造成一种假象,忽略了真实的教学情况。现在,我们改变了这种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首先由待提高学生发言,不怕学生说错,说不好,给他们说话的胆量,然后由两个中等生补充,一个优等生作总结点评,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真正实现一帮二带一,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提高。经过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我班学习氛围好,每个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信心足,热情高。
上面谈的是学生的质疑和小组活动,下面我再说说老师对学生的点评。教师适时点评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点评”就是“点拨”与“评价”,这是“121”课堂教师必备的两种教学行为。
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二是遴选“点”招。如“点”而不“拨”、“拨”而不“透”、点破点透。三是锤炼“点”语。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点拨不到位,不能一语中的,关键是语言组织上出了问题,平时
琢磨得比较少。作为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
还是以《景阳冈》一课为例,课文是由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组成,我问孩子: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好,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感悟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以及虎的气势,虎的声势,都在孩子们合作学习中得以了解。在小组讨论中明确了这段是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精读细品作者动词的妙用,对其它三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教学要抓重点,突难点,不平均用力,有所取舍。
三、延伸拓展,扩大容量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最后十分钟进行的拓展活动。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布置课后作业,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在上完《景阳冈》一课后,我马上准备了《林冲棒打洪教头》《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以及《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让学生比较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以一篇带多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把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渗透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以致
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紧接着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水浒传》,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了解《水浒传》,有的孩子说要了解时代背景,有的说了解一百单八将的外号,有的说要了解他们最后的命运,还有的说专门调查一下里面的女英雄,也有人说想了解高逑这个人物,等等,一时之间,孩子们热情高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水到渠成,我借机提出了让孩子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增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明白课本只是例子,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学习。
“121”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一年半以来,学生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但它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21”课堂教学模式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转变教育理念,从“师本位”转化为“生本位”,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提升学生。教学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再次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进步!
谢谢大家!
第五篇:121课堂模式
对“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思考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提出了“121”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谈几点对这种模式的理解和思考。
一、时代呼唤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方式,“教”是成立的,“学”是不成立的,就人的学习而言,没别人教是可以会的,但自己不学是不行的,所以研究有效导学问题,我们得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成立,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充满乐趣、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
二、“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时间的管理,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给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学习时间,给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条件,没时间保证学就不成立)。
“121”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导学模式):
1、以时间分配为标志,分配合理。
10分钟引导自学,20分钟释疑解惑,10分钟训练反馈。
2、时间分配内容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则是组织者、管理者、点拨者,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三、对“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1、第一个“1”指的是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0分钟的利用上:可集中利用,也可分散利用。分散利用不能分的太散,太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可能不充分(就会出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还没思路呢,就不让想了,这样就没意义了;或者差一点想好了,就不让了,这样就有点遗憾!)教师灵活一些,随时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在模式的运用上,要有灵活性。
2、“2”指的是释疑解惑20分钟。释疑解惑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互研解决问题。学生:帮助、检测,交流、共享。
教师:巡回指导,采集信息,串讲点拨,加强个别指导。
重点解决两类问题: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弄懂的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他人的见解和主张,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环节:释疑解惑,展示交流。
在这一环节,学生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还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个人的思考先行。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调侃的玩耍,不研究问题,唠闲话,趁机说笑,或者本意想参与,不知道说什么等等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合作学习之前,学习个体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经过个体熟读静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问题,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所以,要进行合作学习,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经过个体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会是无效的。
第三环节:综合归纳、深度剖析、整合提升。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尤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核心的有生长点的重点内容,强调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有短的可怜的寿命。”所以要经常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才能得到整合提升的效果。
3、第二个“1”指的是训练反馈10分钟。核心内容是教师组织检测,学生达标练习。学生进行达标练习,教师收集答题信息,针对存在问题展示解题思维过程,点拨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原因,集思广益。所以教师指导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巩固应用的指导、反馈,一定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10分钟的练习时间。
四、对“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学案的设计质量是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性的心智模式是:讲哪些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做哪些练习题,讲哪些题,好点的做法,思考怎样讲解、怎样传授知识,能讲好,怎样精讲、精炼,很少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121”教学模式,教师备课时,要更多的想想课堂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什么,质疑释难怎样交流,让学生怎样参与,以什么形式突出学生学习,这就必须打破教师固有的心智模式,建立起全新的备课方式,这需要同伴的交流、借鉴、启发、学习。
践行“121”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课堂、课下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我想应该有途径、有抓手、有具体的措施,这一抓手,我认为学案就是很重要的媒介,是很好的方法。学案课前先发给学生,以案指导学生预习,课上师生共用导学案,检测、汇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学生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和课下将学案收起,仔细查阅,对学案反映出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可以是预习中出现的、也可以是课上生成的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总之,“学案”的设计以及在课上的利用很关键。
(二)课堂现场的调控和驾驭是关键。
开放的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就会体现得十分明显,课堂出现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很正常,教师的权威还可能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面对开放的课堂,教师的调控、管理、指导、评价等很关键。
1、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罗杰斯十分强调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例如:阅读迟钝的学生会由于自己这方面的缺陷而感到不适应或受到威胁。当他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时,当他的成绩反映这种失败时(受到学生的嘲讽),这种失败的感受可能会使他在以后几年的学校学习中,阅读能力不会有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一种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中,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就可以消除上述外部威胁,从而不会因恐惧引起的心里压力,使阅读取得进展。
在教学中,要鼓励相互支持比鼓励相互竞争更重要,鼓励自我评价比鼓励他评更重要。为每个孩子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让学生心理上感到安全,精神上能受到鼓舞。
2、指导的内容要适当:结合学生的困惑点、兴奋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教师给予指导的与学生期望教师给予指导的;(一致性的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小组合作可以解决的,教师都要做适当的安排。指导的语言要清晰、简洁,应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
3、指导时的态度要平等、尊重、耐心,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评价要有激励性。总之,“121”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是:主体(学生)先行、课堂展示;自主思考先行、合作交流跟进;学案为载体、问题牵动;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课堂民主、多维互动。
任何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课堂教学改革也一样,我想只要去实践,过程不停顿,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