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的研究》成果概要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成果概览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类、系列论文 成果名称:《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课题立项号:甘教规办发[2005]07号 成果申报人:高仰峰
所在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参与人员:杨贵胜郑为庆张国宝杨学农王生银袁天林 内容提要: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的研究》系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由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高仰峰老师负责的课题组集体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主要成果题目为《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习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分层教学是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实施教学,以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它的缺点是分层等级效应带来学生的心理伤害。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讨论、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缺点是有可能造成高层次学生的一言堂。该课题组将两者整合,并通过研究得到:(1)隐性分层、动态分层,突破以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2)提出了以学生编排为“田”字型、“山”字型、“品”字型的分组方法,实现了分层与分组的有效结合。(3)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入手,强化自主学习在分层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并把自主阅读学习放在教学目标出示之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教师分层教、学生分层合作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课题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得当,成果也有一定的新颖性。2009年12月该课题通过省级鉴定。现该课题组正就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所带给教师工作量加大、分层考核评价和现行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对教师(或学生)评价不完全衔接等突出问题进行继续研究。《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成果概要(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研究背景源于我校在实施了多年的分层教学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优生自负、后进生自卑、学生之间人际关系障碍,缺乏互助合作意识的情况下,恰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启动,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被广泛使用,其提倡学生合作互助自主探究的理念,注重学生合作互助精神的培养正是解决分层教学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问题的良药,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整合研究,即解决了我校实施分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又为我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的研究》理论意义在于将分层教学组织方式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进行整合研究,使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同步转变,进一步丰富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整合研究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吸取分层教学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的要求一一培优、促中、补差的长处,克服其容易造成优生自负、后进生自卑、学生缺乏合群意识,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宽容意识的培养的弊端,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协作、乐观、宽容的团队精神,使各类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他们具有面向未来的人际交往技能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的道德素质。也为农村学校完成“普九”控辍任务和六科合格率、六科优良率、高分段率、普高上线率等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指标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问题整理;资料收集;理论设计;实践探究;反馈提高;理论总结;分步进行;滚动研究;反复实践,注重实效。课题研究运用的基本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观察归纳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2005.11—2006.9,本阶段处于摸索实践阶段,由于课题学科人员分处不同学科,且主要人员均为毕业班教师,教学成绩压力大,没有形成合力,仅就在分层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八月份两名课题人员调离,一名怀孕待产,原课题组人员濒临解体。2、2006.9重新组织了课题组,负责人不变,课题研究人员依次调整为张国宝、杨贵胜、郑为庆、王生银、杨学农,且对研究内容及学科范围重新做了调整,学科调整为仅限于在数学学科中进行研究。对课题人员分工也做了调整:
课题负责人:高仰峰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任务分工,成果归集整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杨贵胜:负责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研究及分层合作教学实践研究。郑为庆:负责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及分层合作教学实践研究。张国宝;负责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及分层合作教学实践研究。王生银、杨学农,袁天林;负责分层合作教学实践研究。3、2006.9—2007.8,主要进行了各项子课题的分类研究,完成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及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提出了要注重解决分层合作教学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甄别及消除的问题,讨论了要针对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实际灵活划分分层合作学习小组的想法,并在实践中注意尝试总结。4、2007.9——2008.8(1)创新分层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层”指导思想及方法,解决了分层合作学习中“分层”带来的学生心理障碍的难题。
(2)形成分层合作学习中已三种不同座位编排方式为依托的三种分组方法。
(3)对分层合作教学的模式的基本流程及实施策略作了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做了实证性的探索研究。5、2008.9---2009·.3,系统地对两年来研究过程做了疏理和归纳整理,并在实践中强化提升了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较为系统的认识,课题组依次整理撰写了《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清除》,《实施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等系列论文。
6.2009.3——2009.6 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积极进行投稿,于2009年5月底确定,《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清除》,《实施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在甘肃《未来导报》2009年23期发表;《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在2009年《西部教育》4期发表;同时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通知,开始进行结题报告撰写亲做好结题收尾工作。
7.2009.9月就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2009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2010年3月,提出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后教师工作负担加大的问题。并经学校同意,在七、八年级部分学科实验。
(四)、研究的内容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寻找分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促进各类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方法策略,研究探索新课改所倡导的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的学习方式一一合作学习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最终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即能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团结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又能在教师的分层指导帮助下按不同的目标要求发展学业,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结果。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组织模式与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的有机整合。
研究课题各项子课题包括:分层教学下的合作学习小组研究、合作技能的培养的研究、分层教学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了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从数学阅读能力测试入手,摸清我校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分析存在差异问题的原因,统一了师生对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的理解与重视,整理并加工了培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些基本方法各措施。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培养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技能培养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技能培养训练整理归纳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细则和培养学生合作技能方法措施。
3、进行了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研究明确了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和无效的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及区别,研究确定了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4、对实施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做了全面的深刻分析,并研究判定了一系列清除心理障碍的措施及策略。
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有:优生的自负心理和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优生的嫉妒心理和自私心理:普遍的依赖心理;合作学习交流中偏重结论的心理。清除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的措施及策略主要有:
(1)创新分层分组方法,以和谐发展的理念赋予传统分层教学中A、B、C 三类分层方法的含义,为分层合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教师要针对各类学生做到心到,情到,人到.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性的表现做好八个方面的引导。包括:价值观引导;爱心引导;目标引导;兴趣引导;榜样引导;氛围引导;方法引导;理想信念引导
5、对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关键问题,分层合作小组的分组方式进行研究,并探索出了“田”字型模式,“品”字型模式,“山”字型模式三种以座位编排为依据依托的分组方式。(1)“田”字型分组法:这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分组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将A层、B层、C层学生合理搭配成一个4人小组,并且进行岗位分工,任务角色分配,不多阐述。
(2)“山”字型分组法,“山”竖向三画分别代表B层、C层和A层的学生,横向一画表示同一小组3个层次的学生之间横向合作互助互动,具体说A、B、C三层学生在座位编排上竖向上分层而坐,每一竖排上只坐同一层的学生,横向C层在中间,左右两边各有B层和A层的学生,这样竖向各层分明,便于教师分层指导、分层测试、分层考核、分层评价,横向上各层学生错层合作,有利不同层次学生互助合作共同提高。(3)“品”字型分组方法,三口为品,“口”形相同,但位置上有差别。
分别代表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法要求同一层次的学生在自愿基础上,教师指导划分在同一小组,每组以4人最佳,空间位置的分布上,各层次小组错开分布,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这样有利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实现有效分层指导,也有利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内更加平等自如地进行合作学习。以上三种分组方法各有利弊,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起步阶段或正常情况下,以“田”字型为主,当学生层次分明且学生对分层合作教学的心理认同感和接纳度比较高时,可以选择“山”字型或“品”字型,在初三毕业前夕,用品字型最佳。
6、对分层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确定了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流程为:自主学习,明了内容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合作解疑、分层指导集中精讲、交流评价巩固提高、达成目标小组竞练、充分发展。分述如下:(1)自主学习,明了内容。
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读教材查资料,动手、动口、动脑,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要求能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师幻灯片、黑板或口头陈述,分别指出针对全体的基本目标和针对B层、C层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情况,明确自己在本节课应完成的学习任务。(3).合作解疑分层指导。合作解疑,可以是混合层次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沟通,也可以是高层次给低层次解疑答惑,还可以是同层次学生间的共同协商、合作探究,目的是让个体思维产生碰撞;分层指导,主要是教师通过主动参与,了解各层、各级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尤其要注意C层和A层的学生。
此环节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若能自主或通过合作解疑,教师坚决不讲;二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合作仍无法解疑,教师要及时终止这一环节。(4).集中精讲,交流评价
教师就全班共存的疑难问题集中精讲,同时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典型错误在全班交流展示,并及时予以评价。(5).巩固提高,达成目标。一是完成巩固性的随堂练习;二是师生互动进行教学小结,这两个过程最好都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6).小组竞练,分层发展
为了检验分层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给出分层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学生对号入座,注意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情况,既要评价结果也要评价过程。
7、对实施分层合作教学的策略做了系统研究,确定出了八条实施策略。(1).创新分层理念,合理进行分层。(见前面相关内容,略)(2)、教学目标尽可能动态分层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最低目标针对A层学生提出,基础性概念方法,是课标的最低级最简单的要求,保证A层学生完成的了。中层目标针对B层学生提出,主要是课标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要求。最高目标针对C层学生提出,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创新性。侧重于知识的拓展迁移,思维能力的提高。但各层次学生也可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3)、多形式灵活划分分层合作小组并灵活运用:(见前面相关内容,略)(4).分层备课
并非要求教师为同一堂课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案,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分层目标设计,各层次问题预设,目标达成度的估计,分层作业设计等内容。(5).分层教、合作学
按照不同的分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分层教、合作学”,就必须做到:目标、要求明确到位;教材挖掘、问题预设到位;巡回观察了解学情到位;分层指导解疑除惑到位;反馈评价、激励赏识到位;交流总结、拓展提高到位。(6).分层作业
要求作业布置层次性要分明,A层作业要份量少,难度低,易模仿;以基础性为主,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尽量不超过一个。C层作业要减少重复性,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拔高性,发展能力的题目为主。B层学生作业介于二者之间,要求C层学生完成B层学生的作业,鼓励B层学生选做C层学生的部分作业,A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7).分层考核分层评价
试卷的编制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充分体现层与层之间的梯度,试题分基础题,层次题和附加题,基础题为人人必做题,层次题分层次选做,层次题分值相同,难度有别,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做高层次的部分题,附加题主要由C层学生选做。在分层考核的基础上,对各层次学生依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分层合作学习参与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使各层次学生都有可能得到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打破以往对学困生“一差到底”的评价,促进以学困生为主体的中下层学生的进步与转化。(8).课外充分发挥分层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将C层学生发展为数学兴趣小组,提高要求,增加课外拓展题目,使他们通过学习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整体提高C层学生综合能力,优化优生培养。二是发挥高层学生对低层学生的课外帮扶督促引导作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特色就是课题来源于实践,课题研究立足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服务于实践,课题研究成员均为中学一线在职教师,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创新,本课题研究的结果特色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分层思想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创新。改变以往将学生依据基础、成绩、智力、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按优、中、差简单划分为A、B、C三层的作法,以和谐发展的理念重新定位A、B、C的含义:C层学生,从字母形象上看容量大,并且右边开大口,头上有一竖点,C组的学生应该是胸怀理想抱负,能够包容他人,时刻准备吸纳知识,昂首向天,充满着顽强斗志和积极进取心的学生,在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吸收优生和个别中等偏上的学生参加。B层学生,B是“比”和“帮”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意味着B组学生应该是敢于与别人比着学习,同时又能互相帮助,他们的知识容量也不小,但内部不联通,外部不开放,要充分发挥比学赶帮的长处,争取更上一层楼。A组学生,从排列顺序上看在前面,说明他们仍处在起步阶段,暂时落后于B、C层同学,从形状上看上小下大,并且下面开口,标示着A层同学要从基础抓起,吸收B、C层同学的长处,调整心理状态,端正态度,重新踏入学习征途。
这样进行分层有效的避免了分层可能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及心理伤害,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是面向未来发展进行分层定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2、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入手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分层合作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和基础,自主学习又是分层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归宿,没有自主学习,分层教,合作学只能空谈,流于形式。
3、创新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突破了以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主的单一的分组方法,提出了以学生编排安排为“田”字型,“山”字型,“品”字型。的分组方法,实现了分层与分组的有机结合。
4、对分层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流程进行了创新。
教学模式流程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的自主阅读学习放在教学目标出示之前,在学生对上课的教学内容整体上有一个了解,明确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教师分层教,学生合作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实践应用状况、成效及成果情况。
1.分层合作教学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八年级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评价项目
等级
前测
后测
比差
学习数学态度
喜欢
94.7
97.3 2.6
一般
3.9 2.7
—1.2 不喜欢
1.4 0
—1.4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喜欢
58.3 76.3 18
一般
38.9
23.7
—15.2
不喜欢
2.8 0
—2.8
乐意合作与评价
乐意 60.2
84.2 24
一般
21.1 15.8-5.3
不乐意
18.7 0
—18.7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积极
53.3
75.6
22.3
一般
15.2 24.4 9.2
不积极
31.5 0
—31.5
评价他人的能力
乐意
52.6
81.6 29
一般
28.5
15.4
—13.1
不乐意
18.9 3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层合作小组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分层合作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层合作小组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八年级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人数:(见下页)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分层合作教学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郑为庆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比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分层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合作小组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分层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杨贵胜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班别
教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分层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分层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本课题研究成果在我校数学课教学中被普遍使用,其中“品”字型分层合作教学组织模式毕业班复习阶段被各学科普遍采用,大面积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我校2007年中考较上年提高8个名次,名列农村中学第九。2008年中考综合成绩名列农村学校第二,较上年上升7个名次,2009年中考综合成绩名列农村学校第三。同时该课题在甘州区组织的分片联校教研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等形式在我区廿十里堡学校、党寨中学、张掖一中等四校做了交流和传播,获得好评。尤其在优生培养方面“强强联合”实现了优生培养的效益最大化。
课题组研究成员郑为庆老师指导的学生卢锦同学在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秦富尧同学在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张国宝老师指导的学生王晓龙同学在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杨贵胜老师指导的学生刘国庆同学在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成果代表作为:
1、《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清除》(在2009年10月《教育新视线》发表)
2、《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2009年《西部教育》第4期发表)
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在2009年8月28日《未来导报》发表)
4、《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第二篇: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总结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一阶段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研究》与2005年11由省教科规划办立项。按照要求上报了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并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实施。现将本人在这一阶段进行的数学科目研究的情况做一阶段性总结。
一、所做的基本工作。1. 合作学习小组的筹建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一)分组
首先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要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性格、气质等因素以A、B|、C三个层次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基本搭配比例为1:2:1,分别是合作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
(二)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
⑴自主学习——数学阅读、数学思考,两项技能训练。⑵表达、倾听——合作交流技能的训练。⑶自我反思——回顾、反思、提高意识的训练。2. 进行了分层教学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的研究。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的。不规范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放任自流。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关键是合作学习中的指导。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分层教学的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鼓励、分层测试来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3. 进行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初步尝试。
作为教与学两种方式互相有机的结合——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整合应该有其成熟的规范性的内容,但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结合并且富有成效,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取得的成效。1. 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的理念和一些教育教学原则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2. 合作学习小组有组织形式有重大突破,在以前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现在可以有三种不同形式根据具体实际进行安排,条状分布、块状分布、网状分布三种形式。
3、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分层指导方面有一些成熟的做法。
⑴目标任务要细化,具体说目标细化、要求分层。⑵分层教师心中掌握,学生面前不过分暴露。⑶课前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是指导的前提。⑷每节课指导的各层次同学要有重点,内容方面要预设。⑸合作学习的意识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 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合作交流时,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不强。2. 教师的分层指导,偏重于解决中下层次学生的问题,对优生的关注不够。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与分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班化教学与分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迎泽区松庄小学 樊丽梅
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情感魅力。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愉快。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 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学生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内充分活动,个性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小班化教学不是单纯化的小班额,而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效益价值观来看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尽快真正实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分层教学,才能尽快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班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己构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小班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小班化教学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开展小班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小班化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温馨的环境和人文的关怀。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老师发动学生人人参与美化教室环境。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通过各种墙面文化设计参与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这样不仅使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能得到锻炼,暂时的差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课后辅导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符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效果有效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中,要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得以有序开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我们要通过积极调查、比较、实践、反思等方法,吸取先进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实效性,逐步提高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总结
摘要:本轮新课程改革最为彻底,最为坚决,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后学校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偏差,为此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其中的一项。
关键词:新课改 分层教学 研究成果
一、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然而很多教师对于以学生为核心的理解较为片面,很多认识和讨论都是简单地认为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解当然没错,但是很容易理解成过去是以教师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现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实际这样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中心,指的是教育要以学生发展和成长为核心,不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为核心,这是新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认识,我们在这一认识指导下对我校及周边学校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二、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
我们设定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分组探讨等学习形式,不仅仅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新方式,更是实现学生能力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的重要方式,我们所研究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经验不仅能够实现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将会在我县、我市或者更大范围内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供经验,分层教学研究中获得的分层经验也适合其他科目的教学,同时我们课题组教师研究该课题所总结的经验对其他课题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三、研究的过程
我们研究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实验范围广,实验对象多具有代表性
为了尽可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定西东方红中学、临洮文峰中学、陇西第三中学等各县区学校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教师均是来自我校及上边所列举的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广泛的研究对象对我们实施科学的研究、获得科学的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参研教师来自各个县区众多学校,可以实现校际交流,对于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设定和课堂研究实施过程中广泛采纳意见提供了保证,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得到了上述学校的大力支持,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共选取上述学校共6位优秀教师所带的1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我们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之广泛,研究班级搭配之合理在我校课题研究中前所未有,具有广泛代表性。
(二)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初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先由各校教师对自己所理解的分层教学进行论述,对自己理解的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行阐明,然后在网络上实现校际的交流和探讨。我们在交流中发展,每个学校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共同之处包括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其本身的优点,对学生的依照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认识基本一致,我们还对于实现分层教学优势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实现的困难有着统一的认识,教师一致认为,要真正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做出细致的研究和安排,还需要教师的全力以赴和坚持到底。
在这些共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把这些看法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然后选择几种大家比较认同的办法在各班级实施研究,我们还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了探讨交流,最后我们选出最适合、最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把分层教学和分组探讨结合起来,把班级分成5-7个活动小组,先由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名称独特的小组,如学生起的小组名称有“奋斗组”“斩荆组”“跨越组”“崛起组”等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名称进行组合,组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尽量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调整的时候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成绩、性格、毅力、组织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尽可能以多元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组合是为了班级内形成竞争,而非依照他们的成绩好坏。教师分好组后,依照各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去合作完成,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认识到人的能力的多元性,努力的重要性,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情况,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同时保持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赶上别人,也只有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让他们认识到成绩不是唯一标准,而唯一的标准是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课题组教师还对实验的进程进行了交流,对于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找出了解决的办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实现了课题研究相对的科学性。
四、研究的结果
在课题研究中,由于集多校教师的智慧,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分层教学的各个方面,也认真研究了分层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完美结合。我们在试验中总结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研究中发现,分层教学和小组讨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他人。在实施了分层教学和分组讨论的班级和没有实施的班级的比照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一年的努力,那些积极讨论的班级的学生交际能力更强,在与教师交流时更为自信,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更善于解决问题,做事更为积极有效,出现严重违纪的现象很少,面对问题更为积极自信。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我们认识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课题研究讨论阶段前后延宕近一年时间,然而我们本认为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几经修改,严重耗费了教师的精力。吸取教训后,我们建议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更为广泛的讨论,先从理论层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思考,等理论相对成熟之后再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若是有什么想法不经过讨论理解投入实践对师生的干扰和困扰是难以避免的。
六、成果的推广
我课题组参研教师在课题研究内容和理论进行了反复论证和反复实践之后,总结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问题,将我们研究的成果和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并将总结的教学模式向市教科所和省教科所进行了汇报,在我市各大学校进行了推广,我们的教研经验总结也对教师未来的科研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作为教师,我们将继续为新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03。
(责编 赵建荣)
第五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论文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使教学适合人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课程设计、学生分班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分层教学作为一项面向全体,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开发利用差异,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改革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
一、”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思想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发展人和提升人”。人是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个都具有性格、兴趣、情感、意志和智力等方面的特征,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并不单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由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而“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其主要体现三点要素: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课程、教师、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应该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现为层次上的差异,教师的教也可以通过分层来实施,让学生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
2、教师要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裂脑研究、左右脑功能的研究、潜意识的研究等都为我们相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提供科学证据,国内外关于智力开发的探索也为此提供了大量的事实经验,但发展的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解决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排斥暂时后进的学生,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同时也不能抑制学有余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学习过程中“学”的主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或者讨论的问题都是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才能进行,通过合作达到互补,使不同水平和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二、“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统分结合。要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一统”到底的格局,形成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提优”、“补差”的“分”环节。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授、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中“分”、“合”的时间和“分”、“合”的次数。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知识、能力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2、动静协调。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程度。“分”是为学生个体活动创造了机会。怎样“分”?教师可以借鉴复式教学的模式,在一定阶段,将学生由传统的“单车道”运行,按层次分成“两车道”或“三车道”运行。即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师的直接教学----动;另一部分学生凭藉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或口述的学习要求,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静;还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静。操作中,教师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度的结合点上,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协调好“动”、“静”的对象(谁“动”谁“静”)和“动”、“静”的时间(何时“动”,何时“静”),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且相互促进,互不干扰。
3、课堂上要采用“快投入”、“频活动”、“小坡度”、“勤反馈”、“多矫正”等方法为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面和参与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尤其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创造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听,实现耳、眼、口、手、脑“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改变教师包讲,学生包听,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旁观”、“陪听”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4、各得其所。分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培优”与“补差”并举,使不同层次学生各自都得到递进发展。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始终面向每一个学生,心中装着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运筹设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策略。
1、激趣质疑,明确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教学起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地把握有利时机,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之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以求能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学生质疑,让教师和每一个学生认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以境激趣,以趣导疑,以疑促学的目的。
2、教师启发,学生自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目标和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积极探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个别的指导和帮助,着眼于学法的引导,旨在充分体现学生自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自学方法。
3、小组合作,互补互助。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在个别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开展互补互助性学习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教师可采用“差异组合式”、“自然村式”、“男女搭配式”、“自由搭配式”等多种方法,把班级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协作、互相交流、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并从中领悟学法、掌握学法、创造学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处于一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参与小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就某一个典型问题开展讨论,达成共识。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学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更好地促进层际之间的沟通、互动,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拔高”学习和后进生“达标”学习,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4、分层练习,纠偏补漏。“分层练习”就是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选做不同的练习,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在练习中拓展、创新,使学生能练、善练,练有趣味,练得有益。特别有留足学生自主的时空,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安排三个层次进行递进练习:(1)自练自查:课后的练习,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状况自由地选练,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2)互动拟练: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探索知识的过程,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拟题,并在组内、组际、师生间开展互动练习,互相考考,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3)拓展提高:围绕知识重点、难点,巧设发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善于思考,乐于创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在练习中,教师不但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点、思维障碍、方法不当处起“点拨”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监控作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矫正、相互矫正,促使学生内化新知,实现纠偏补漏功效。
5、知识归类,整合评价。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而有序在学生各自目标达成后,教师可通过优生概括新知,启发中等生迁移新知,指导后进生强化新知等办法揭示重难点、梳理知识,使所获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重整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师生合作的形式对整个目标实施过程中各层次学生的收获、问题作客观的评价,及时鼓励富有创新精神和学有进步的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推动全体学生在下一个教学目标实施流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们实践中,我们发现"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为所有学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