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就是针对教学班内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一方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这种差异资源的效益方可释放。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二、理论和主张
⒈“掌握学习”理论。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能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
⒉教学形式最优化。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个别指导、分组学习和集体讲授的最佳结合是教学形式的最优化。
⒊合作学习理论。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和程序
(一)准备
⒈调查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我们设计了六份调查或测试问卷,其中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测试;对学生的人文性格的测试。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尽量采用统计量化的方法,为教学班分层分组做好准备。
⒉培训教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质上是在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它必然会涉及到课程和课程改革的诸多领域。我们注重教师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起点的理论学习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
⒈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情意等因素的调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征得了学生和部分家长的建议,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对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设为A、B、C三层,即基础层、普通层、提高层。对学生的分组是显性的:按照1:2:1的比例组成四人为一单位的学习小组,每班约设12组。这样,“班内有组,组组同质;组内有层,层层异质”。对学生的分层分组,我们没有机械地按成绩的高低,而是采取了模糊聚类、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办法,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心理、性格和交往能力等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⒉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不仅要与各层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提供可能。分层目标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各层目标间的梯度要平缓,做到教学易操作,学习易合作。对C层,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规律;对B层,以再现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A层,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做到了(1)对各层学生提出了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和要求。特别地,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目标是可调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且视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复习必要的旧知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能迅速地互相作用。(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或情境,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合作的环境。(4)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总结和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和补课。
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当关键的“问题”被提出后,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组内“优生”和“差生”的互助中统一“认识”,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或选派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互相质疑、释疑、讨论或辩论,最后再次统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而且激发了不少同学的责任感。“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矫正自己。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和鼓励师生接纳别人、悦纳别人、欣赏别人的行为。这样,三种合作形式同处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调控全局,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力图克服传统教学的惯性: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提高、补差的“分”;既有全体学生(或一部分)和教师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又有小组的自学、自查的“静”。“合分相间、动静有序;合分灵活、动静适宜;全员参与、互助合作;各得其所、共同进步”,在教学程序的不同环节上,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开放交互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将学习的竞争机制引入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教学诸多积极因素。分层分组合作教改实验开始以后,师生一起制定竞赛规程,把学习成绩、合作效益、小组成绩提高率、小组间比赛情况等列为竞赛的内容。例如,小组间的命题赛、答题赛、歌赛、诗赛、记账赛、表演赛等。通过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竞争机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局面,使师生在生动、互动、主动、活泼的氛围中都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评价和说明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传统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其甄别功能,通常是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意形成性评价;既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改革考试方法,构建多种形式结合,重在就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二是改革评价标准。在我校,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这种单一试卷成绩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所占比值较大。现在,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尝试“档案袋”式的综合过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如记录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关注帮助他人的行为等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还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实验班进行了纵向的和横向的相关数据分析比较(含假设检验)后发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还特别对实验班原C层后1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喜人。为了客观地评价“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根据评价的多元性,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分层前后在涉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对比问卷测试。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设问。调查表明,分层后学生的各方面指标均超过了分层前。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的和可以不断更新的系统,其管理是动态的和顺其自然的。“层”和“组”在一定时段内具有稳定性,但在长期内又是可变的、可调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适应性。“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适用于解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差生”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间的显著差异问题,对于文化基础课其效果更为明显。我们认为,学生的知识差异和个性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是他们在不断地进步。因此,“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应当适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分层教学·分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山东省金乡县第二中学
王瑞兰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分层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层教学通过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重要的是优化师生关系;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与学风,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分层是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层,不是人格的分层,要向后进生表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按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
如何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本课题组成员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并深入调查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认知能力,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行性”;然后结合学生意愿,让学生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应属的类别;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助教组。A组是基础稍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拔尖有能力帮助老师辅导B、C组同学的学生。A、B、C三组学生的比例依次为2:6:2,同时强调,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情况更改组别,这样A组学生也就不会有什么自卑感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A组逐步解体,B、C组不断扩大的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分层授课是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如何分层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本不等式》为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基本不等式后,我便给学生讲解基本不等式的解题策略,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们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能力 要A组
1、形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能完成一
B组
1、形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能完成一
C组
1、形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能完成一些综 2
求 些较简单的应用 些综合题目 合题目
3、能举一反三,融类贯通,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1、掌握均值不等式 学习
2、利用均值
1、掌握均值不等式
2、利用均值
式
1、掌握均值不等
2、利用均值不等不等式求简单最不等式求简单最式求简单最值及条件
值及条件最值
最值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题型一利用
A组的例1再
B组的例1,例2再加上
题型三,实际应用
例3:某公司一年目值 标
均值不等式求最加上 值
题型二,求条例1:(1)已件最值 知x<45,求函数内容
例2:对正数y=4x-2+4x-51的x、y,若购买某种货物400吨,最大值;
x+2y+xy=30,求xy每次都购买x吨运费
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2)已知x、的取值范围。y均为正数,且x1+y9=1,求x+y 的最小值 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应是多少?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堂辅导分层
在课堂辅导方面我们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办法是:我们对C组同学辅导,C组的同学对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种“兵教兵”的辅导方式,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时给学生讲清楚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你讲解后别人能听懂才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增进了友谊,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给学生讲明了这样的道理,学生都很乐于接受这种辅导方式。
4、课后作业分层
作业结合大纲要求和按各层次学生的情况配置,作业要适量,将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分别配给A、B、C3组学生做,并鼓励学生跨层作业,从解题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作业分层,还可避免抄袭作业等消极现象,真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动手,个个用脑的目的。
5、教学评价分层
为了了解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达标情况,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故达标的要求应有差别,测验以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为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的题目,使A、B、C3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并向纵深发展的兴趣。命题时可将一份试题分为Ⅰ卷,Ⅱ卷和附加卷三部分。Ⅰ卷为基础题,让学生全部完成,Ⅱ卷为层次卷,要求学生按层次完成,附加卷为综合应用题,让B组的学生选做和C组的学生全做,附加卷作为奖励另外加分,命题时也可同卷同考不同目标。如A组学生要求达到80分以上,B组学生达到100分以上,C组学生达到120分以上。批改时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模糊”的教学方法,对别具一格或有创新思维的答卷,即使做错了也适当给分表示鼓励。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每次对单元测验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差距,找原因,树信心,切莫在班中点名批评,伤其自尊,另外,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合理的调整。把好的学生往上推,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把明显变差的学生适当降级,并做好思想工作,实施补救措施,使其重燃希望之光。
实施分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三亚市第三中学
王秋梅
[内容摘要] 课堂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分类建组、分类目标、因
材施教、发展性评价和作业分层,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把个体差异看做是资源来开发,使教学指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了解差异 分类建组 分类目标 因材施教 高效课堂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其实质就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随着新课程研究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努力进行个性化分层教学的研究、尝试,针对五、六十名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把个体差异看做是资源来开发,使教学指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由此可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上顺利实施,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分层,实施语文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六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换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收集学生的阅读表现,与家长交换意见等方式来了解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针对下层的学生所要达到的 7
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一些重要实词;对于中层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掌握一些重要实词,还要积累一些常用虚词;而上层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二者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语句的理解来探讨理解本次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着眼差异,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对下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中层,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上层,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
教师应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即学习内容分层)进行研读,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即学习方法分层)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8
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分层检测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堂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课堂评价由重视“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仅能起到导航作用,而且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教学提倡因材施教,以求取得最佳效果,评价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但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语文的进程也会有差别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中下层的学生主要
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上层的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驿动的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基础题(适合下层潜能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中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上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在《曹刿论战》一文学习后,结合课堂学习效果,给中下层学生的课后作业就是一张小试卷,内容为重要字词解释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上层学生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是课外查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两个战例来,并试着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小试卷对于上层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如果单纯统一作业,那么只能满足中下层学生的需
要。而这个拓展作业正好能满足上层学生学习能力强的一个特点,同时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些相同事物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有教无类,分层创建和谐教育 ;春风化雨,个性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给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任务,“避其短,扬其长”,给学生多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努力后都能产生满足感,觉得学习是幸福的,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深根
《新课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2.霞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2003年10月
3.祝海霞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4..张莉莉
卢慕稚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教育科学出版
2003年2月
[原创]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如何让优等生 “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又应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教师首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优化教学环节,认真组织课堂分层教学
1、备课内容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各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哪些内容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
作了解的,这些都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有意识地把它分成几个层次,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为主)面向C组学生;中档及以上难度问题则面向B组A组学生,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3、设计分层练习和作业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原则是都会的不布置,太难的不布置,目的是既能够巩固所学新的知识点,又要有所提高,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此时需多鼓励低层次的同学在做完必做作业后,也尽量去做些选做作业。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 13
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分层次对学生评价
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通过评价,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认为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
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
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分层教学 ——高效课堂的最佳支点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强调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所以我认为面向了全体提高的教学方法才是高效的课堂。分层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最佳支点。
何谓“分层教学”?我对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的理解是“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 16
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和开展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
当然,要做好“分层教学”。需满足各个环节的要求,这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备课要分出层次。在依据标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才恰、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又比如,学习《林海》为例,本文可设计如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目标——高层次:
1、能理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间的关系并能背诵;
2、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想像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兴安岭图。中层次——
1、学会16个生字及词语,读音准确,会写能默,并理解词义;
2、能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造句;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低层次
——
1、基本学会16个生字及词语、读音准确能写会默,并理解词义;
2、能理解“温柔、综合利用”;
3、能仿照例句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造句;
4、能读懂第三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
讲课分层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大家看书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钻研、尝试练习。与此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类指导,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学生训练,进行分层练习。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如果在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时,教师可在课堂学习中,要借助课文的语言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动态组合中,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议、演等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师生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活动发展的天地。
作业分层练习。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感到“吃
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外学习指导中,要善于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有阶梯、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练习的方式和合作的伙伴。(1)制订作业量的分层要求。例如巩固生字词的抄写作业,对平时记忆生字较快的学生要求抄写一到两遍;对平时默写错误较多的学生则适当多写几遍。(2)做好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例如《桂林山水》一课的课后作业,我布置了如下几项作业:朗读课文,弄清桂林山水的特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全文;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3)提倡自主选择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这样,每个同学都很乐意地去完成作业。另外,在布置学生写周作文这项作业时,我也注意分层处理。首先针对A层和B层中不会写作文的同学,采取坡度辅导作业。开始,布置的作业是阅读别人的好作文(如优秀作文选、或一些优秀生的作文);然后,布置摘抄好的文章或优美词句;最后,学着自己写文章。这样的训练对于低层的学生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使他们有一个由不会写到会写的学习过程。既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其次,对于C层中写得好的学生则布置他们积极收集好的素材,在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辅导低层的同学,教他们如何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之后,还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阅读,互相取长补短。因此,教师应有
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课内课外分类指导。这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的指导,都要因人因组而异。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考核分类检测。每学期可进行两次全校性的全面考核,对优生用“三好”标准去评价和考核,而对差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他们在思想、品质和学习等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可以评为“进步学生。
在研究中评价的指标由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手段以质性评定取低和统整量化评定,评价的功能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时采用分层评价形式:教师评价时要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把更多的关注送给低层学生,对他们实行“三多三优”原则。即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
总之,分层教学是在没有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教学策略,能较大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愿在这一个高效课堂的支点上,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教育,从而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篇:构建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2017
构建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预习引领、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激励评价。
(一)预习引领
预习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备,是学好新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清楚地向学生交代预习的要求和目的,安排充足的预习时间。
2、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备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3、把学生预习的内容作为常规作业来检查,要认真评价学生的预习。
(二)明确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学习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1、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既不要过大,也不要无解,符合学生的实际。
2、学习目标要突出学习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分解和化解难点。
3、制定一些个性化(层次化)的目标,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
(三)分组合作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1、把握讨论的契机
(1)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
(3)在寻找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讨论相互之间得到启发,能比较顺利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
(1)设计讨论题目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要有挑战性,还要有讨论的价值。
(2)设计讨论题目应难度适宜,同时,讨论题目不要过于抽象,应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加强讨论的引导
(1)教师要抓住讨论的契机及时引导,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同样的对待;学生中的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结论、肤浅的观点,进行分析,用合适的语言更正。(3)要让全体学生参加讨论,避免冷落学生的某些问题。(4)要训练学生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5)在讨论过程中,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题目。
(四)反馈总结
所谓课堂反馈和点评,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整合。
1、坚持激励性、公平性、适时性、灵活性、因人而异、全员参与、程序化、效能性等原则。
2、展示的内容应要有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4、展示的形式:采用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都可以。
(五)巩固提升
1、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相互补充。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组织和梳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促进记忆。
3教师也可以在穿插巩固这一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六)激励评价。
1、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
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科代表、记录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教师要及时把控学生的评价结果。
2、建立小组合作互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课堂评价机制的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提高各种能力,形式上却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数”来实现,一般而言十分制是最佳效果。“打分”可以从小组板书,积极程度、参与程度,帮扶程度、正确率、能力拓展、纪律及综合表现来实现。每节课每小组满分十分,课堂当堂打分,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老师也应记在本子上,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最后纳入学生年终总评。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评价透明,公开,公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篇: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探析
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探析
摘要: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体育教学也变得愈发重要。在中职教学中,体育教学成为备受关注的课程之一,重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为了更高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提倡选项分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体育水平层次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就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中职体育 选项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
选项分组教学模式是就是将课程分为不同的项目,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项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将整个体育课程按照课程种类、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若干部分,并对各个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体育水平而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实施该教学模式前应对其概念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选项分组教学模式概述
选项分组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中职体育教学的设备、人员、体育项目种类等作为分组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利用选项分组教学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可依据项目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体育项目所需器材、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如,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将整个班级分为几组,能为每个学生都寻找各自的擅长点,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停滞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进步的重要体现。当然分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完全按学生意愿分组,避免出现项目过多而教师无暇顾及的现象,最好是2-3组为宜。
二、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给予不同的任务或不同的教学标准,让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和发展。在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就是以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更具针对性,充分顾及课堂中的每个学生,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得到相应层次上的教育,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教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胜利的喜悦,培养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趋于落后
通过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解到教学模式的滞后性成为困扰中职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今,中职体育教学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集体式教学,不关心学生的兴趣和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未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得体育教学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始终保持着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对于中职体育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中职体育的基础性相对较强,但是由于过度地追逐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基础内容的丰富,尤其是对技术类的体育项目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像篮球、足球和排球等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对这几项体育项目的动作、规则还很陌生,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应该在了解规则和基本要领的基础上再开展技术教学,是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
四、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按照学生体质进行分层
在中职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倾向性和兴趣上都已达成统一,针对同一体育项目应根据学生体质情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学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在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倡分层教学,应从学生体质方面进行划分。每个学生的体质情况、身体指标等都有所不同,男女生在身体对抗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必须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学内容。因此,应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项目难度,对男生或体质相对健壮的学生要设定体育难度相对加大、体力消耗大的动作或内容;对身体弱小或女生设置相对容易、体能消耗小的动作或内容,可让处于每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根据学生体育水平分层
在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开展分组教学,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同一项目小组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技术的掌控能力不尽相同。为此,应再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展开分层教学,让在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突破。我们以篮球小组教学为例,学生可能都会对篮球具有同样的兴趣,但是其各自的技能水平不同,对篮球技术中投篮、传球、运球、突破等要领动作的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划分,按照学生不同的层次开展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运球、传球等基本动作要领;二是投篮、运球上篮、突破等动作的学习;三是比赛要领、技术配合和规范的学习。将整个篮球项目教学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展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杜绝放弃学生的现象,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体育分层考核模式
开展分层教学,应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开始,始终秉持着分层教学的观念,对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学习进行分层式考核,针对不同体质、体育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提倡考核的人性化,对身体素质、体育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应提高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学生的各项成绩,以保证考核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对身体素质差、技术不强的学生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和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情况。例如,在快跑测试中,同样的百米跑,对身体素质高、对抗性强的学生时间定为12秒,对体质弱、对抗性弱的学生制定的标准为15秒,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百米跑全程则判定为合格。另外,若参加同样难度的比赛,在尾声的评价环节,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要予以调节,对体质较弱、技术水平较弱的学生适当放宽评价标准,实现评价的层次性。
体育选项分组教学模式下,按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项目的分组,开展目标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分层式教学,将学生按照体育水平、个人能力、个人体质的不同而下派不同的任务或提出不同的标准,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对中职体育教学具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祁威.中职体育课堂实施选项分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4(10):20.[2]靳录元.从兴趣选项分组教学入手进行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才智,2011(29):253.(责编 田彩霞)
第五篇:初中分组分层教学总结
初中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总结
XXXXX
2014.9
初中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总结
XXXXX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英语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提出: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而分组分层全面推进教学法恰是符合这一理论的教学方法。
我的分组有两种形式:一是把全班按成绩的差异分成八个小组,按平均分排序,每考一次算一次。主要功能是: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变课堂为赛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后小组组长要负起责任来,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手把手教,这样不仅培养了一些小老师,也给自己减轻了负担,无形中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团队精神。二是按座位就近同桌或前后桌分成不固定组,主要是讨论课堂上老师随时提出的问题,人少没有闲说的机会,同桌没讨论会再问前后桌,顾及脸面,自然就动脑思考了,避免了几个学生团团坐,小组讨论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学困生坐冷板凳,无形中成了陪衬,开小差现象没有了。只有这样,合作才不至于流于形式,讨论才能扎实、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小组内按成绩分为a、b、c、d、e层,由高到低,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小老师。课堂教学中,先面 向全体学生,进行以复习旧知识为目的基础练习,然后分层教学和练习,每个层次的教学与练习交替进行。通常可先给a层次的学生布置较高层次的练习,让其自学、自我练习、相互校对。此时,可对b层次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对于c层次则应侧重于个别指导、纠错。当b、c层次练习时,则可对a层次适当点拨、引导,以拓宽思路,然后对b、c两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反馈。
课堂上做练习时,先做完的由老师批,若全对马上查看小组内c、d层次的同学会不会,若会本人马上往下做,若有不会的马上帮助;(但这样做教室内的人知道在学习,可教室外的人会认为课堂乱遭遭的,顾虑重重)课下实行承包制b帮助d、c帮助e,a既负责监督又负责b、c同学存在的困难给予帮助或把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每节课我都做到面批面改,学生互批互学,每一节课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按层次布置作业,按每次成绩的升降等级。具体地说,按层次布置作业就是a层做较难的练习,b层做较灵活的练习,c层做较容易的练习,d层做最基础的练习,从而改善成绩优秀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消”的局面。a、b、c、d层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进步了可以从d层升为c层、b层,退步了也会从a层降为b、c层甚至d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往前追。(学生的作业优非常多)
在评价过程中按层奖励或惩罚,先以小组为单位,平均成绩进步的奖励,否则惩罚;个人奖以5分为一个层次,自己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奖,否则就惩罚。“要制定短期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达到了,信心就有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的,像上次我们的月考,题不是很难,但不认真也不可能达到优秀等级,一些从来没考过优秀等级的同学这次达到了,非常开心,家长说孩子高兴坏了,学习劲头上来了。实际上我们考试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考倒,而是督促学习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何全面推进?每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我和小组长的及时检查,能在最快的时间得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反馈中有个别学生没有顺利通过,我和小组长马上给予帮助或课下找些题进行巩固练习。组长为了留住“宝座”主动找组长研究或找老师请教,组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暗地学,每个小组成员感受到他们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学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实践分组分层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的现象少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参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增强了学习的竞争性,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 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学得“痛快”(先痛苦后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分层的不固定,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的互动,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形成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团体精神。
3.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半年来,分组分层全面推进教学的积极开展,学生的成绩在不同程度的进步,因为学生不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会做。即使个别一点都不会的同学,选择题也要选上。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为本小组争回一些分数,提高平均成绩,而各组组长同学更要拿高分,才能把本小组成绩提高,尖子生冒出来,大多优秀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优秀率明显增大,低分率缩了水,平均分自然提上来了。
4.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小老师,像过去一个问题老师讲一遍又一遍现象少了,时间省下来,课堂练的机会多了,自己动脑动手的实践内容多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的设置,培养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向45分钟要成绩,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组分层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老师个别辅导减少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充足了,研究的时间多了)不会的同学都找自己的帮扶对 象。分组分层教学弥补小部分学生做演员,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不足,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享其中的喜悦。正符合新课程中英语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获得必要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