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03: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体操的认知,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置可否中国是一个体操强国,从现实数据来看的确如此,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共获得4枚金牌,再从一位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体操明星:李宁,杨威,李小鹏等等,可见体操可以是中国人的骄傲之一,然而再反观群众,市民基层,学生,体操是否做到了真真的普及,答案是“没有”,为何没有,问题必然是出在普通百姓是否重视,但大家也都知道练习体操的年龄自然是越小越好,而当你若过而立之年想练习体操只怕是有心无力,你的身体只会与你相抗衡,因而体操的普及自然是在中小学,问题的根源自然就是中小学体操的教学问题。

首先以我个人自身经历而言,我并不喜欢体操,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接触过体操,真正的接触是在初中,当时的课程设有双杠,前滚翻,后滚翻,跳马,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立也只是为中考的体育考试而作铺垫,是为了确保你能够顺利的进入高中不让体育拖后腿。可见体操课的设置是有起目的而言,并非只是单纯的增加学生的兴趣。

此外,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于我来说,认定体操是适合身材较小的人来锻炼,所以内心存在一点排斥心理,并且在初中那个年龄段也会有害怕,自卑,害羞的内心状况。所以教学的第一重点是如何解除学习体操的年龄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从学习体操的优点来下手逐步逐步解除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对于体操这门课并不是只有完成中考这样一份任务,最终可以达到使体操教学更顺利,更有效的进行,让同学可以重视体操。

其次,学生对于体操的兴趣也需要大大的提高,才能使体操教学不存在学生们都是被迫参加,被迫学习这样的情况,可以多设置一些理论课,讲述讲述体操的轶事,在技术课上,可以增加点游戏时间,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不要只是枯燥乏味的前滚翻,上杠等动作的重复,也可以试着增加多人之间的互动,让2-3名同学一组互帮互助的进行体操学习,相信在有了成就感后,学生定不会觉得体操只是在电视上播着那样遥不可及,体操的训练也不会是父母口中的艰难,要吃尽苦头。

在最后,体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好好做,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出现,一些学生也会因为这些危险而害怕,所以体操课上老师的保护和教导时动作的规范也是极其重要,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让学生能够放开的进行学习,不受到担忧害怕的束缚,尽全力的完成每一个动作。

这四点也许只是体操教学问题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教学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体操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只是单单的一门课,而是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骨骼的成长,使自身能够茁壮成长的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

第二篇:关于体操学校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我市体操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

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欢迎省局各位领导前来调研,我叫

,主要负责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管理,对于运动员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合我了解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目前体操学校文化课教学现状

我们体操学校主要承担小学阶段1-----6年级文化课教学任务,属于半读半训性质,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晚上开设2个小时英语课程。目前共有学生74人(业体32人、体操42人),在校建立学籍的73人,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学校共有9名教师,其中3人为在编人员,从事教学管理,6人为社会招聘,从事教学工作,分别负责1---6年级的教学全部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课教学工作,投资20万余元更新了教桌、学生的桌椅板凳,购置了部分图书及教学设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粉刷了教室,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学的的管理、规范。学校的教学软硬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制约文化课教学水平提升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程开设不全,课程结构的不完备,致使学生文化课学习知识内容单

一、知识面窄。

2、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全部为社会招聘,在我们这儿从事文化课教学成了他们走向更高发展的临时落脚点,无法系统制定针对运动员特点的教学课程,无法对教师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价,教师存在短期的行为思想,责任心势必不强。与其它普通学校相比,体操学校享受不到全市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教练下去招生的定位,主要是选拔那些“文化课成绩中等偏下,甚至是文化课学习差的,体育素质中等以上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体校文化课教育质量远远低于一般学校,而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基本不愿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进入体校后文化课会下降,怕既练不出来,又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而家长的这种担心是我们目前客观存在的。

三、建议

从体制上入手,关键是各级落实国办发(2010)23号文件和鲁政办发(2012)60号 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及文件规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的力度,能否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建议加大对文件落实的督导和检查。作为基层主要是落实好“三纳入”。

文化课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规划,制定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 文化课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层应该把体校当为特殊的学校对待,文化课教育经费不能等同于一般学校,按学生的人数拨付,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文化课教学办学条件;文化课教学管理纳入教育部门管理、解决好教师的编制)从各个方面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

第三篇:我国当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当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这种教学手段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因而在一定时期适应了教学的普及和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最初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其自身的变化发展中出现了缺陷和不足之处,并且这些缺陷中有的还存在于现阶段教学中,影响了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质量。

通过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和教育课上观看典型的教学视频,我认为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教学资源运用不合理;教学形式枯燥单一;课堂活动缺乏意义。

首先,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以及书本以外与某个知识相关联的教学材料。由于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几乎很多知识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因此教师对这些资源采取了过度“扩张”的方法,为了使教学内容的量最大化,忽略了这些教学资源与课本的联系,最终却得到了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学生不能完全“消化”。还有的教师比较传统,那种“唯教材”意识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课本就是一切教学的“指南针”,因此只是在课堂上把知识孤立呈现出来,失去了联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高效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认为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两难选择的结果,既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又不能加入过多的课外资源。对于每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每个知识点所连接的新知识应该有时间限制,或者点到为止,对于升学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新知识稍加关注,剩余的知识则应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加以学习,这样既能节省课堂上因过多外加知识占用的时间,又能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中小学课堂教学形式还是比较枯燥单一的。近几年推行“任务型教学”,即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教传统的教师单纯授课新颖,但由于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需要的是升学,所以教师会考虑如何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因此”任务型教学”在很多教师看来会耽误时间,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这也就造成了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结果。一般的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会有少量的学生互相交流。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不可以被接受,只是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驾驭课堂。对于那些重点内容和知识,课堂上可以少一些活动,主要以强化学生记忆为主。而对于课本上比较有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交流,然后汇报学习结果。这样每周的课就不会让学生觉得很乏味。

第三,尽管许多教师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与教学有关的课堂活动相对的缺乏意义。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重复一遍某个句式以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用法。但是这种简单地重复、模仿根本无法打开学生思维,没有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其次就是有些问题的设置显得多余,有些画蛇添足,与教师本来意图相违背。我认为的比较有效的设计课堂活动的方法是重复课本的知识两三遍左右后,由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解出对与错,原因和结果。这样使得课堂活动较开放和生动,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

以上是我认为的存在的比较重要和普遍的问题。当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有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适量。只有教师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学生的配合,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四篇:我国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中出现的问题

二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评价方式不完善

一 教材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1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一点疑惑

---对于模块教学与知识体系问题,我们老师与学生该怎么办?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内容分必修和选修结合,必修分为五个模块(相对独立的五个数学分支),实行模块式教学,实施学分制。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分为系列

1、系列

2、系列

3、系列

4、系列5。其初衷是好的,设想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太科学。“因为科学是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有其鲜明特点,课程章节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衔接关系,必修循序渐进,不成体系的知识是难于学习的,只有了解了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而模块教学中要求小步走,螺旋式上升,知识体系被打乱,一个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不成体系,导致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各个模块难于整合,引起教学上混乱。

我目前就遇到两个这样的问题:一个是必修一《集合》、《函数》的章节中都出现了大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识,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识出现却是必修五中的第三章。另一个是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的斜率,可三角函数的知识出现却是必修四中的第一章。而我们的对必修的学习是按一到五的顺序进行的,所以这给老师更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麻烦。我们只是希望以后的教材能更合理。

分析与思考

<一> 内容模块加重,课程之间衔接和协调力度不够

如:概率与统计在生物必修2中,而数学却放在了必修3中。高一第一学期学力学,但三角函数却在高二学。

<二> 老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适当的调整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

<三> 课程的编排必须符合逻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各课程之间的链接力度应该加强。

总结

一 例习题中渗透的知识过多

二 不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三 虽然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是没有具体的运用到实例当中。

四 内容模块加重,课程之间衔接和协调力度不够 五 教材用语不贴近生活,没有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本质

六 动手能力方面的内容,重视程度不够 七 对数学文化的漠视

二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2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1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论文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2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O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3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论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太,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

4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论文

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7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论文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O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分析与思考

一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四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五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一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应试教育对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二 注重应试教育,只重视教学生怎样答题,怎样投机取巧,不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三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我们的教师仅仅是一个读课本的机器人。

五 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六 老师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七 老师在教学中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八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 老师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十 老师对不同的人没有采取,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没有很好地落实。

十一 老师不关心学生,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的需求。十二 在教学中学生展开讨论时,仅仅只是形式,是一些学生凑热闹的过程。

十三 教师的师生观不正确。

上课时,总喜欢摆出老师的威严,总喜欢说些树立老师威信的话语,以为这样学生会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关键方法;或者上课前就对学生说,这节课的知识很难,不听就不会做,课一开始就给学生设立了障碍点,学生学时,总是被动的听,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复杂感,此时,他们的思维受到抑制,很难进入到理解的最佳状态。这样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而效果并不好。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总认为解题的方法,老师已经对每种类型一一讲解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做呢,于是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说学生不太爱开动脑筋,使学生不断地丧失学习的信心。

十四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教学时,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尤其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算理教学,忽视思维训练,解题与思维训练脱节等现象严重。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教学,照搬现成的教案教学,个别教师甚至出现知识性失误。十五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之情。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敢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从而推动数学教育地发展。

三 评价方式不完善

例三

新课标解读------评价建议 刘光尧 2012年6月6日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评价的内容

1.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参见附录1的实例1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评价)。

2.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的系列探究活动中,不仅应该评价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参见附录1的实例13:“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评价)。

3.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

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二)评价的方式

1.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所反映的结果都有其局限,因此,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评价还应该鼓威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倡导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档案夹”封面贴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信息。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

分阶段展览学生的“档案夹”,教师和学生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与思考:

一 评价方式多样化

二 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总结

一 虽然实行学分制,但是以成绩评价老师和学生的方式依然还未改变

二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是建立自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过程,但是并非如此,以前陈腐的教学评价方式依然未变。三 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客观评价 四 不注重对数学修养的的评价 五 成绩公开化,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发展 六 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七 应注重学生在多方面能力的评价

第五篇: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

2、金融监管内容重点不突出,监管内容不全面。金融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监管乎段落后。

一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偏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二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

容过窄,仍局限于存贷款、结算、信用卡等业务,已不能涵盖全部金融业务;对金融创新业务的监管滞后,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未及时纳入监管视线。三是金融监管范围缩小,一些准金融机构和准金融业务未纳入监管范围,如将彩票市场、社会集资等监管业务逐步移交给其他部门监管;社会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准金融业,如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分散于不同的部门经营和管理,未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范畴。在部门和地方利益驱使下,这些业务开展的状况十分混乱,有的地方出现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金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隐藏较大的金融风险。

3、金融监管方式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监管手段陈旧。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日常业务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虽然近两年开始试行非现场监管,但其方式还不完善,监管的有效性很低。其次,监管手段陈旧,科技水平低,与被监管机构未实现电脑联网,无法实现实时监控,使监管人员忙于监管资料的收集和层层上报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第三,对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监管经验不足,尤其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处理缺乏成熟经验,许多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第四,利用社会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尚未起步,对外部审计师的利用几乎是空白,对如何利用外部中介机构实行金融监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规。第五,金融监管的成本较高,导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下降。

4、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严重稀缺,金融监管能力偏低。监管人员素质不全面,高素质人才缺乏。

尤其是基层人行,队伍结构上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中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了解传统金融业务的人多,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的人少;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人多,从事金融监管研究的人少;具有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人多,全面掌握金融、法律、外语、计算机知识的人少。

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1、金融监管理念尚有一定的缺失性。当前,人民银行在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上成效明显,风险监管已成为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监管目标理念

较为单一。②市场约束理念不足。经济金融市场化、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市场约束有助于加强资本管制的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为此,新的巴塞尔协议框架把市场纪律和约束力确立为资本监管的第三大支柱。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对市场约束理念的引入尚付阙如,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参与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检查也乏善可陈,从而使得监管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③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有待加强。

2、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留有缺陷,需要改进。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推行了金融监管责任制,有利于规范监管行为,提高金融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从实践来看,监管责任制度创新的实际效果与设计预期具有一定的反差,其缺陷主要表现为:①监管责任制有些规定不明确具体,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②监管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兼容。③监管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滞后,影响其可操作性。

3、金融监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监管需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内设机构改革后,大部分县支行的原合作金融管理股、金管股、调统股已合并为金融机构监管股,由于中心支行原对应的科室仍各司其职,故县支行原各部门人员继续履行原有职能,使得某些支行员工产生了错误认识,致使县支行金融监管合力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外,基层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人力、物力基本占用了支行总体力量的大部分,而履行基层央行主要职能的金融监管部门仅占支行总体的少部分,与内设机构合并后监管任务加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4、金融监管的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滞后,制约监管效率的提高。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一系统都不是独立和封闭的,其内部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的,且与其他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建立区域性金融安全区,决定于区域内的各项因素,也与邻近区域的经济金融运行质量、风险程度等相关。故而,建立起基层央行与各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与证监会和保监会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联手监管,有利于构建牢固的金融风险“防火墙”。

5、金融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和人员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大程度上限于领导的评价和看法,监管人员的选配、调动主要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考察选配人员的业务监管能力,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来实现监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冲击和震荡将是全面的、深刻的、久远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迅速提高

央行金融监管水平。

1、加强对国际金融知识、国外金融法律、国际金融监管原则、国际金融组织规定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要改变目前对国际金融发展和监管动态的研究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现状,人行各大区分行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增加对国际金融形势的了解;各基层人行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学习研究国际上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根据我国金融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研究、借鉴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对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国际通用的监管准则,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管细则,指导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

2、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现行《商业银行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对银行业监管的需要。要根据金融市场开放的现状、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设立和经营情况、国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

3、改进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加强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调工作,合理划分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同时,在保持分业的基础上加强各监管机关的沟通,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针对金融业必将实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未雨绸缪,为金融监管实现混业监管做好法律上、制度上、组织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4、合理确定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鼓励金融创新。首先,要转变监管理念,将谨慎的风险监管确定为央行监管目标,对金融机构法人以风险监管为主,实行并表监管,对其分支机构以合规监管为主。其次,要实现监管方式由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的转变,一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非现场监管网络,加强对金融机构法人的风险监管,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减少金融管制,正确区分金融创新和金融违规,保持金融机构的竞争活力。第三,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金融创新业务和准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央行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创新和准金融业务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第四,要尽快实现金融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加强金融监管的电子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管理,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第五,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师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程序,促进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5、加强中央银行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6、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外资银行的监管方面,要加强与在华外资银行的母国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的联系,严格审查外资银行的经营水平,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

严格审查其拟任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防止国外金融风险在我国的扩散。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监管准则、方式和手段,在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工作交流等方面提供国际合作,促进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大力提高监管水平。

同样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思路以供探讨:

(一)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树立和增强监管中的“效益、市场、系统、持续”意识。正确的监管理念是指导金融监管的有力指南,亦须顺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由此,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合理的监管理念基础上,应结合新的形势需要,适当引入和增强新的监管理念内涵。①适当引入监管中的“效益”理念。对一些经济金融运行质量较差、金融风险积累突出的地方,人民银行应强化金融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定金融秩序,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一些化解显性金融风险已有明显成绩、经济金融运行较为平稳的地方,人民银行在履行好风险性监管职责的同时,监管重点宜有所倾斜,适度突出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指引,带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较好地实现金融监管宏观刚性和银行微观经营灵活度的协调统一。②树立“市场约束”的监管理念。有效的市场约束,是商业银行实行审慎经营的驱动力,也促使商业银行保持雄厚的资本基础以抵御风险,故可以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市场约束要求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我国银行业而言,宜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方式。同时,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制约作用,引入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检查、监督、资信评级等,以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③增强“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人民银行在监管时应统筹规划,注意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现场监管的查误纠错机制的作用,减少监管工作的随意性、突击性;深入研究银行业务的周期性规律,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特征,尽可能减少或杜绝无效监管,在持续监管中逐渐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

(二)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①完善监管责任制体系,增强责任制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工作中看,实现“授权定责、权责平衡”是确保监管责任制落实到位的关键因素。按照监管权限来划定责任,谁失误由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划分责任应明确、细致、具体,各级、各类监管责任人对哪些金融风险承担责任及责任的种类,应具体细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②改进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实行监管责任制后,监管者责任重大,从事监管工作具有风险性,应当建立绩效挂钩式的激励机制。同时,可施行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制、消极作为追究制等,实现激励与约束的有机兼容,使金融监管活力不断激发出来。③加快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及早制定统一、规范、具体的监管岗位操作规程,以明确分解和定位岗位责任;建立以内审、监察部门为主实行的监督制衡机制,以预防、纠正和处罚执法失当等行为。为减少年终考评的主观随意性,可采取以科学设定的指标考核为主、结合抽查核实、个人述职的方式,区别各级不同责任人而分类考核,并辅之以平时累积的监管过程情况材料、表格等进行综合性的监管考评。

(三)优化监管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增强金融监管力量。目前,多数县支行的金融监管仍采取分组的方法,这不利于金融监管整体力量的有效发挥,可以将监管业务划分为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和日常监管三个部分,以此来配备监管人员,发挥监管合力。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向监管部门倾斜,增加监管人员所占的比例,以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四)加快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渠道,及时就区域内的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互通有无、数据共享,密切监视毗邻地区的金融风险对本区域的可能影响,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人行分支机构应在现有的分业监管格局下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分支机构的联系、磋商,逐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实行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以大大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结合辖区和监管自身实际,尽早开发实用、有效的监管业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为辖内金融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技支持;尽快实现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计算机联网,强化实时信息联系与数据集成,适时建立起商业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形成较为完整的监控网络,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

(五)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应当朝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为此,要制定金融监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逐步形成资格考试、竞争上岗的监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监管人员的“入口关”。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应把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员工,注意好前瞻性、应时性和基础性培训的结合,鼓励员工深造,吸收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使得监管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加入WTO后金融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下载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银行业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证券法虽已出台,但是还比较笼统,还未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法还没有出台。中国的证券公司还......

    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案例【4】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 中国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商业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

    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1.城市建设和开发无序扩张,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与土地资源特性的矛盾。](盲目依靠外延扩张方式推进城市建设,不切实际地......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 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 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股份企业,很大一部分报账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有的报账员身兼数职,有些单位......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我国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阐述以下什么是法治国家,简单地说,法治国家就是指主要依靠 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关 于法治国家,其基本构造和社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