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314人阅读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 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

重要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 年龄特征,其自身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开始显露和张扬,此时,正需要我们对

他们的习惯进行校正和培养,养成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

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

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

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

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新一轮课改面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 的发展”这一现状,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它使我们在关注分数、关注学科价

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

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

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

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

率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

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5、基于我校的实际。我校于

2003

年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整,由原来的五所完

小合并成为如今的陈家小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从每次调研考试的情况看:

与其它学校有较大距离,校内各年级之间、同年级的班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

距。因此,有必要借助课题研究来促使老师们增强

分钟的效率意识。如何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通过我们有意识地研究、思考,创造性解决我们身边的

难题,走有效教学之路,意义重大。

二、课题研究目的、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

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

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

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3、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

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

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内涵和外延研究

2、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自

己的学习潜能,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果。对教学活动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孕育着每节

课的教学质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即在单位

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

)有效益。包含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创设成功机会,改进评估机制,对学

生学习习惯养成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质的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

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

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我校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

事实性依据。、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

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六、课题的实施保证、本课题在县教研信息中心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由

我校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承担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科研成

果的整理、完善等任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筹备阶段(2007 年 月

-2007 年 月)

召开课题启动会,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完成课

题开题报告。、课题启动阶段(2007 年 8 月)

举行开题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各子课题组,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实施阶段(2007 年

月——

2009 年 月)

()

2007 年

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

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

2007 年

月——

2009 年

月,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阶段研究

报告,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09 年

月——

2010 年 月)

进行实验后测;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

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八、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专家组成员:刘传林、邓梅、柳俊

课题组长:梅刚

副组长:王群佳、李雪松

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目前相当一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表明自己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证明自己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而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合作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由外而内的方式产生的,亦即:并不是教师出于真实的内在的迫切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有的 “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有的 “小组合作”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造成合作时“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基于此,我校提出关于小学数学合作性学习策略为内容的课题研究。是因为:

1、《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为主,自我封闭,恶性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影响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人们都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我们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几乎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在合作学习“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在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合作学习的低效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实践的需要。

3、《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永恒主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质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目前,我校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对合作学习内涵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效益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主要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新课程理念和组织学习为一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强调教学要讲效率和效益。

“策略”,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策略”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布鲁纳认为:“策略”是指师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学习、保持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决策的方式。我国心理学家张庆林等人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我们认为,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对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控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及学生间的合作技能等具体行为的一种整体性的设想与运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课堂上无效合作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原因,针对无效合作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2、研究课堂“有效合作学习”个案。“以行动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

3、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在老师有效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活动,探究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经验。

2、探索有效合作的学生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思考、再创造的有效合作学习过程。学生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3、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情感、态度等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

三、课题实施策略和研究方法

1、主要实施策略

(1)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有效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通过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我们课题组认为只有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才能推行教师素质的长足发展。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1)开展“三学”读书活动。即学名篇、学名家、学名师的读书活动,要求达到四个一:读一本理论专著、写5000字的笔记、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2)搭建帮辅活动。学校成立“教科研智囊团”,培训教科研骨干分子,研成“教科研场”,让骨干分子与青年教师结对,实行帮辅,促使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学校教研究网这一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把握现状。

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调查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和教师教育思想。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3)交流研讨,行为跟进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立足学校的课堂教学,在明晰研究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让教师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课题组抓住课堂中的“小现象”,突出课改中的“真问题”,开展了题为“教育教学大家谈”活动。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们还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①把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竞赛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②把课题研究与沙龙研讨、专题论坛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 “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这一主题引入研讨,通过每期一沙龙的研讨、每月一主题的网络论坛,让教师走上研讨的舞台,让教师充当研究的主体,让教师畅述教学的困惑,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③把课题研究与反思、积累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总结行之有效的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炼有效的评价手段。要求教师开展互评,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刍等方式,让教师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处,发掘有待完善处。(4)内外引领,不断深化

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渗透。一方面我们通过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带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研究的策略。我校省级骨干教师周少刚、谭晓霞为老师分别作了《有效合作学习》和《关于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我们还先后邀请了县信息中心邓梅老师来校为全体教师讲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合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校正策略》等问题,不仅让教师获取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同时教师也在和专家的对话中得到了深入研究的启发,引发了教师深深的思考,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得以不断攀升。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行动研究和现场研究为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获取自然真实的信息,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对所获取的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获得可信度高的实验结论。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了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意识不够强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学生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或有迫切的愿望需要同别人研讨、交流时)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乐合作。例如实验教师熊仁艳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帮交警统计汽车的环节,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并填在表格中。放录像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同学的内需:我还是告诉交警叔叔,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汽车走得太快,一个人统计不过来。同学们纷纷反对,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合作意识。

2、教给合作方法,让学生会合作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其实,学会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小组合作成员可以是两个人(同桌),让学生学会互相讨论、配合,互相尊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做同一件事,也就是懂得基本合作,然后再过渡到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课题组的具体做法是: ①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差异结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或“同组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较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要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

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

4、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发言要按一定次序进行。

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在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分工协作,会出现“一言堂”或“群言堂”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地培训,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地开展。②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汇报。

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对记录员的记录组织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准备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他代表的是本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合作

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激励

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我们懂得鼓掌表示赞赏。要教学生学会用语言评价激励,能够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又能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不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的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3、找准合作契机,让学生想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是在辨析易混概念时,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向惠玉老师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3、5、7、8、9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论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通过激烈讨论,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二是探究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学习。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的。实验教师叶莉教学《认识物体》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盒、瓶瓶罐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制作的材料分为玻璃的、塑料的、铁的、硬纸的几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为吃的、用的、玩的3类。还有的按形状分: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在集思广益中,实现了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在学习重点、难点上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郑艳平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四是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如:某饭店装修完毕后打算购买若干套桌椅,准备的资金如果单买桌子可买60张,单买椅子可买240把,问这笔资金可买几套桌椅?

1、如果1张桌子,1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48套

2、如果1张桌子,2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2)=40套

3、如果1张桌子,4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4)=30套

4、如果1张桌子,8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8)=20套 根据饭店的实际需要,桌椅配套情况有多种组合。

4、建立评价交流竞争机制,让学生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流、评价、竞争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突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1、建立交流机制。展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开拓、辨析和质疑答辩,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二)创设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操作模式。经过我们的研究,大致形成了如下数学课堂一般教学模式:

(1)激趣导入—明确合作目标

这是引导学习新知之前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铺垫激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教学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逻辑发展关系最紧的内容和体现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法的迁移,教学形式力求做到“趣”、“实”、“活”。

(2)学习新知—指导合作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探索,自主归纳,达到会学之目的。

(3)巩固新知—汇报合作成果

这是学习新知的关键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合作学习过程,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出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认识飞跃。

(4)深化应用—评价合作结果

这是灵活运用知识和灵活运用学法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教学形式应做到活泼、灵活、多样。如竞赛式、游戏式、操作式。训练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原则,题目设计有层次、有弹性,也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实践表明,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跃。

(三)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学生方面: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本课题实施两年多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合作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

2、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养成了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的合作习惯,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3、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

4、学生质量明显提高。

单元测试成绩和期中测试成绩与前几年学生成绩对比,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后进生进步更大,近几年来学生在全县期末调研考试中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矛。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二是教师层面:

1、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

课题组成员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2、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转变。

教师由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将课堂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合理引导,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教师参与实验,通过设计实验计划,控制实验流程,积累实验资料,组织实验检测,统计实验数据,使自己步入了教育研究的领域。有4位教师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个人,有4位教师被评为县级数学骨干教师,有10篇论文在《湖北教育》、《小学数学参考》等刊物上公开发表,有48篇论文在县市省级以上获奖,有5位教师在县、市两级上竞赛课、公开课和研讨课。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优师德、高学历、硬功底、强能力、多特长的实验教师群体。

教师们普遍认为:《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找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使我们的教学有了亮点和特色。它是一个展示教师机智和能力的平台,也是一个体现教师风格和数学思想的窗口。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1、小学学生性格较内向,在与人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讨论时参与程度不高。

2、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以及全班教学的合理分配有待改进。

3、由于班级名额过足,对有效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理论素养也有待提高。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湟源县申中卡路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创新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符合《心理学》中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①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

②有效地研读文本

③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④有效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

⑥有效地设计练习

⑦科学的分配时间

其主要是指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题的研究原则 :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研究的活动方式与方法

(一)活动方式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在每学期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研究过程与操作

(一)制定计划 及时总结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课题研究甚至只是“闭门造车”。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我们从成立课题组起,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各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每到学期结束,都及时做好相关总结。

(二)、加强学习丰富理论

1、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年都自费订阅1——2份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自学,除了组织好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双周举行的分组业务学习外,每学期课题组还要举行1——2次专题讲座活动,并要求每位成员认真做好记录,深入开展讨论。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己上的公开课,学期结束后每位成员必须上交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份案例分析或论文也可)。在几年的课题研究中,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目标定位 明确方向

1、认真分析 有效研读文本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生。我们实行“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进行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 高 老师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下面是 李文娟老师在执教《辨认方向》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辨认方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景,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李文娟老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所在的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做到:(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李文娟老师开课以学生熟悉的步行街喷泉为中心位置,找出喷泉的东、南、西、北方向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三维目标”有效的达成。

3、以学定教 有效选择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课题组 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就有效地选择了教学方式。

(1)严金芳 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课一开始,严老师就设置了一个玩“猜年龄”的游戏,当学生用a a+23分别表示学生 和 老师的年龄后,李 老师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是任何数吗?为什么呢?如果用a表示老师的年龄,a又可以表示哪些数呢?为什么呢?”在一连串的求异提问中,挖掘了学生在掌握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还全面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2)杨小青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图形周长的活动,杨老师准备了三个测量物品(五角星,长方形纸片、硬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测量活动。首先李老师就以优生带学困生的标准分组,在活动中李老师又亲自到每一个组分层指导,学生找出了5种测量长方形周长的方法,3种测量硬币的方法,3种测量五角星的方法,最后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在这样一面向中间,照顾两头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轻松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得到淋漓尽致的表发挥。

(3)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和深入的课题研究,所有课题组老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上鼓励的语言多了,简单粗暴的批评语言少了,老师们都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

4、注重过程 有效选择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

王生良老师在执教的《什么是面积》一课中,充分选择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首先是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然后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大量实践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策略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并不一定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些重要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5、模拟创新 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 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如曹国玺老师在执教《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出示[150 ○()]÷[50○()]=15÷5=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商不变性质。或者编一些相似的题目,由于几个文字的变化,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

(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4)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5)易混知识对比练。例如在教“倍数和因数”时,就出几个数据:3、12、15、4、9、1,要求学生用数的整除里的知识说一句话,从说中练习,让学生体会,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的概念。设计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6)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四)细化环节 提高质量

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撰写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认真落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全员参与公开课研究,展开课题研究,从而促进常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提供研究课的老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题要求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说课:这里的说课是课前说课。是提高教研可得老师在上课之前向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说课,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每个环节,每句话的分析,修改后方可上课。

(3)上课:上课时,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听课,并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

(4)评课:首先由提供教研课的老师谈自己备课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然后由课题组参与评课,主要评议是否达到了深刻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课题的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做法符合课题要求?哪些做法不符合要求?

每次活动我校的小学高级教师王生良老师亲临参与指导,为我们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作了正确积极地引领。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执课教师与课题成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七、研究成果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60份,案例分析及反思25份,教学论文20篇.在这两年中,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面向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优质公开课。

我们课题组成员上了校级示范课10节,他们分别是

严金芳 老师执教的《左右》、韦花 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杨小青 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李玺邦 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李文娟 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王生良 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李桂秀 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赵惠文 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谈吉 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曹国玺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

雷永连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09年9月—至今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游戏、故事、课件等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平时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课外,班级数学擂台赛中他们敢于争辩;编写“数学小报”时又能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数学日记写得有板有眼而富有个性„„如今大部分学生不仅乐意学习数学,而且知道怎样学习数学。

2、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地提高

在进行课题研究后,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在2011年春季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中,成绩全县第一,在2011年冬季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州期末调考中,成绩全县第二。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杨小青;2009年春季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州期末调考中,两学期都是全县第一,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王生良;2010年四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全县第一。任教四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严金芳;2009年,二年级数学在期末考试中全县第二名,任教二年级数学学科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李桂秀。

3、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不再迷信、依赖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能结合学生实际、地方资源、现代媒体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素材。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两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课件的收集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在本学期的开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小学

高丽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基于上述认识,我对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评价的做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这种体验促使学生努力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2.差异性原则

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在认知方式、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评价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力求全体学生受益。

3.系统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采取(1)、笔试、口试、面试、实践相结合;(2)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3)及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采用的方法

1、自我评价:认真反思,独立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客观地评判自己的缺点。例如我在每节课结束时都会问:“这节课你学习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等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找出自己优缺点的过程。另外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想象丰富,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情景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行为作出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学生互评 :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相互评价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课堂探索,提高学生们的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判断等各种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学生们的发展十分重要。

3、教师评价 :因人而异,引导自信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评价的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的向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在师生共同探讨出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后,我又运用激励性评价语,引导学生:你觉得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还能求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呢?”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对这种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如:上课时我经常给学生创设环境:“看谁解决问题的方法多”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回答的有错或离题时,我给予的评价既有给学生纠错的语言又有鼓励的语言,首先肯定学生合理的部分,再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激励的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愿学、乐学,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时刻充满着活力与生机,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下载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宋立元 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着重针对这一课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地研究。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理论,更......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康文丽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数学,现代社会的高技术实质是数学技术,数学是高技术的关键。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总结 云梦县吴铺镇三湖小学 杨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研究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关于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研究的内容,欢迎阅读!新数学课程标准......

    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论文

    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十连中心学校 许长俊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心得体会 十连中心学校 许长俊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我对有效学习评价的涵意、目标、方法、种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有效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