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论文
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软着陆”,也需要从行为上进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二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表现为数学思维的习惯和行为习惯,数学学习的思维习惯是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是在对数学思想方法作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数学意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是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比如认真上课、学习方法、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等。以前见过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她自觉地把4~5年级数学课本上所有的习题都做在练习本上,练习做得非常整洁,并且练习本按顺序编号全部保存起来,我感到很惊讶,于是就问:“小朋友,做这么多练习题,累不累?”这位小朋友很自然地回答:“不累,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习惯了!”习惯了自然也就不觉得累了,有时某种习惯可以代替某些兴趣,于是习惯也就成了兴趣,可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更自然地走进数学。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首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下面谈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养成的十个行为习惯。
一、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学生的课前准备其实也是对一节课作出的简单计划之一,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由此也能养成自我整理收拾的习惯。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自我调整身体、心理和情绪,这样有利于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很多数学老师 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致,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可以起到“树楼梯”的作用。很多同学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预习,其实这种方法效果不佳,首先时间不够充分,其次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差,甚至还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自然思维,因为学生往往只看重结果,不大关注过程,浮光掠影,好一点的学生,看完两页纸也只是了解一下内容而已,很难对知识产生的过程有所体验,虽然学生看了一遍课文,对内容熟悉了一点,但熟悉的地方没有了风景,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降低。
2、举手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此举手也大有学问,常常见到学生们举手时眼睛望着别处,东倒西歪,举着的手软绵绵的,勾着手指,左手撑着右手举起,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举手习惯。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3、发言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比如给出问题:0.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如果甲同学回答说“八个”,乙同学大声且完整地回答说:“0.8里面有八个十分之一”,比较一下课堂效果,大声且完整的回答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4、勤于动手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所谓“心中有,口里有,手里没有。”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我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正所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勤于动手的同时,还要善于动手,就拿做数学作业来说,要注意效率,当堂完成,先思后做,做后自查反思;注意效果,不抢时间,不能心急;要正确的对待作业,既要把作业当作自己的任务,更要把作业当作一种锻炼。当然老师布置作业,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
二、学习方法方面的习惯
5、阅读
阅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数学课堂上的阅读主要用于自习、预习时的课文研读,用于对定理、性质、法则的理解记忆时的精读,很多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还会让学生阅读学生自己的作业本、试卷、数学笔记和报纸杂志等,其实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阅读。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阅读,首先数学阅读不必大声朗读,讲究读给自己听,只要自己能够听到就行,大声读大都是读给别人听,只有读给自己听才能保证有所思考,虽然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印象,有利于记忆,却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和分析问题。经常进行数学方面的阅读训练,一定能提高理性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餐桌上放有十一个空酒杯,6个口朝上,5个口朝下,每次必须翻动其中四个酒杯,问使十一个空酒杯都口朝上,要经过多少次翻动?你能做到吗?”经常进行数学阅读的人,读完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使十一个空酒杯都口朝上可不可能,然后才是寻找答案。理性的阅读者首先思考的是存在性问题。
6、记录
善于学习的同学也善于进行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记录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上,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写在专用的分类记录本上。记得上学的时候,听一位专家说过一句话:信息是无限的,一个成功人士的有效的作为之一就是看他记录并整理了多少张专业卡片。课堂记录作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善于记录和整理分析的学生一定能从他的记录中收获明天。
7、反思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听到学生考完试后这样说,“唉,很多题我都会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错了!”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8、质疑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质疑的习惯,在我的数学课上,经常设计“五分钟自由提问”这样的环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由解答,或留着课后思考,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
三、注意力方面的习惯
9、倾听
倾听是全神贯注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认真倾听是收集意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倾听的目的是要把说话者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内化,变为自己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倾听者才能抓住说话者的要害,充分领会说话者的精神。另外倾听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是最起码的礼貌,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别人才会听你讲话,当老师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应强调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要做其他的事。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要等到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完了,才可以举手提问或提出意见。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听讲者,叽叽喳喳的听讲者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的,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0、注视
注视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眼睛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比如开展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等,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陶行知曾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什么是真?真的含义之一就是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所以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数学老师应多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多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每个细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提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论持久战。
第二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小泊头镇小学郭彬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简单说,就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数学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完成。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什么是数学高效课堂?
一般地说,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简单说,就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数学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完成。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高效课堂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这里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高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高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趣味性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分钟能写25五个字,我已经写了11个,怎样表示?”学生很有兴趣,我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
2、问题要有真实性
根据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原则,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3、问题要有思考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4、问题要有针对性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的理解,掌握有关的知识,并形成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紧扣本学科学习内容。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5、问题要有挑战性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
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如在五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时,让学生结合坐转转椅情境的感觉,初步感知旋转,从而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和实质(改变方位,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多利用探究形式启发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
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方法或答案,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我们要以互动生成的新教学过程观来反观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对互动生成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方法或答案,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
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六、注重有效的拓展延伸,培养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适宜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才会成为有效作业的前提之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留作业,孩子们愿意选择有所挑战、有所变化的事物,所以要紧紧围绕这一训练核心给孩子留一些有创造性的、有训练价值的题目。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变而富有挑战的形式,围绕训练淬,留少而精的作业(既能巩固新知,又不加重学生书写负担):(1)留有思维价值的题目;(2)留课堂中核心训练次题目,以反馈其训练过程的有效,以反馈其训练目标的达成状态;(3)把握好学生高效写作业的时间。这也是作业有效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实到实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
造性地学。因此,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探索。
第三篇:《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数学课堂是学生们课堂学习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我结合实际情况,在2012年3月确立了“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二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首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和有意培养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总结出小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3、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一种适合我班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通过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动手操作、问题探索和交往等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促进他们的健康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3、通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改变课堂现状。
4、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不可替代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活动,同时考察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学习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教科研研讨:每月我们都会组织一次“邀请听课活动”,借助教研活动,开展科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同时也会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
3年3月—2013年4月)
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成立课题组,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
1、对实施方案进行修定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根据方案分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文字、实物、影象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主要工作是:汇总材料,找问题,找规律,写科研论文和总结材料。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
1、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2、形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能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的固定下来。
因此,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对象从1——3年级,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及听课等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课堂习惯差,自制能力差。
2、立足课堂,有机渗透数学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数学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习惯培养,要在授课中得到体现。
3、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让家长认识到,课堂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及将来的成长、成才起着铺基垫石的作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习惯已经形成,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课前预习
独立思考 主动参与 自我评价作业
训练前(%)
34.5
51.7
44.8
20.7 训练后(%)
96.6
93.1
90.7
93.1 总之,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作业本上、测试卷上马虎出错的题少了;家长来学校告孩子状的现象少了。可以说,现在的课堂完全是一种积极紧张学习的课堂。老师们都说,现在上课比以前清闲多了,不需要在那里一遍一遍的唠叨“认真听,积极发言,认真检查”。
2、教师成果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这个课题的研究,虽有很多收获,但我们研究的范围并不很广,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孩子们定能在已有的课堂良好习惯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本领。
第四篇:低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柏拉图认为:游戏可以引导出孩子的学习天性,因此主张以游戏方式教育下一代,教育游戏的基本思想在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承认并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其基本目标和实现方法在于促进学习者真正“生活的体验与乐趣”和“学习的目的与手段”的融合,使学习者快乐地学习。学习者也只有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育游戏也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绿色环保”的娱乐平台,做到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目前网络游戏中打杀、暴力、欺骗等负面作用的影响。教育游戏既有游戏性特征又具有教育性特征,正是它的教育性特征使它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具体到数学游戏,它能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产生什么作用呢?下面举出四个数学游戏的价值所在处。
1、延伸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任务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后,为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数学射击》这一款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游戏中出示了题目以及众多的答案以供选择,在规定时间里让学生做答,这样既考察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快速的观察能力和选择能力;《快速算术》这一款游戏适合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后进行游戏训练;《加法算术》这一款游戏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了一位数加一位数后进行学习;《跳高比赛》这款游戏适合四年级学习认数后进行拓展游戏。《搞笑蹦蹦床》这款游戏适合五年级学习小数加减法后进行练习;《过五关》这款游戏适合六年级学习统计与概率后进行学习。当然,适合小学数学学习的教育游戏还有很多,以上的几款游戏只是笔者提供的几点参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充分的进行资源的整合,向学生明确题目具体的游戏操作内容,才能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正的运用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之中去。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想让学生的大脑积极的动起来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学生感兴趣了,愿意去做了,这个时候学生的大脑就已经开始运动起来。目前,就有一些教育游戏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上就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三移位》、《四块木头》、《五子连珠》、《超级方块》、《完美数独》、《华容道精装第二版》等等一些益智性单机版教育游戏均适合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操作时,可以利用独立尝试、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小学生们进行学习,发挥教育游戏的真正魅力。当教育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孩子的课余生活,我们的教育也就真的做到寓教于乐了。
3、利用教育游戏拓展数学的知识领域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教育游戏包涵以上知识体系的综合,让学生在玩中就将知识潜移默化的移植到了自己的大脑之中。如“数与代数”方面的教育游戏有《完美数独》、《快速计算》、《跳高比赛》、《小新学数学》、《神奇发射机》、《加油站》等;“空间与图形”方面的教育游戏有《七巧板》、《空间图形闪电训练》;“统计与概率”方面的教育游戏有《过五关》、《猜数字》;“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游戏有《小小建筑师》、《学乐吧》。
4、利用教育游戏改善数学学习的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间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革命式的变化,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达到人人全身心、快乐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是很难达到理想要求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走进课堂认真学习基础知识,走出课堂继续加深巩固基础知识呢?单一的书面作业,越来越让学生不愿意去做,因此,改变学生学习的模式——即学习的环境势在必行,而教育游戏能提高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环境,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
下面我们从从一节课的片段来看数学游戏应用。
课例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中《5以内的加法》一课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游戏导入。
教师面带微笑,用欢快的声音说:让我们一起玩判断游戏,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了没有?
学生坐正,用行动告诉老师已经准备好了。
教师依次报题目,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做判断。
5可以分成1和(),4可以分成2和(),3可以分成1和(),()可以分成1和1,()和3合成5,()和2合成4,3和1合成()。()和1合成5。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还有几位小朋友表现的也很棒,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学校做好事呢!请看大屏幕。(游戏结束后迅速进入新授与探索环节的教学。)
片段一中数学游戏设计详述与简评:
游戏目的:复习2-5的分与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方法:教师报题目,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做判断。做对题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朵小花;答错后全班说答案。判断最快速,纪律最好的一组在每轮判断后都可得到一个五星(画在黑板边,得星最多的一组课后每人一朵小花。)
游戏规则:
1.学生必须先举手才能回答问题,不可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后,其他学生立即做判断,回答正确,用手势√表示;如果回答错误用双手交叉表示×,然后全班集体订正;如果题目难,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并做出解释。
3.做对题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朵小花;判断最快速,纪律最好的一组在每轮判断后都可得到一个五星(画在黑板边,得星最多的一组课后每人一朵小花。)
4.如果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口头提醒或适当批评。
游戏效果反馈:
在过去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采取复习导入的方法,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以及儿童心理学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些课堂上可以经常使用的数学游戏。判断游戏多用于复习巩固旧知,在导入环节、习题巩固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判断游戏通过手势判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教师出示2-3题左右的例题后还可以让学生出题;除了可以全班对回答做判断外还可以分小组,一个小组做一次判断,其他组找出判断出错误的同学;判断游戏也可以同桌两人进行,同桌两人回答问题的人起立,另一个人迅速给同桌做判断。同时用小花作为奖励,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来看,判断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达成了游戏设计的最初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片段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在完成了例题的教学之后,教师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表述完成之后得出算是1+2=3。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完整表述出算式的各部分含义。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玩问答游戏好吗?
生:好!
师:我来问,谁来答?
生:你来问,我来答!(生举手)
教师:我来问。(点名回答)
生:我来答。
师:1+2=3中1表示什么?
生:1+2=3中1表示左边有1个小朋友。
师:1+2=3中的2表示什么?
生:1+2=3中2表示右边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1+2=3中加号表示什么?
生:1+2=3中加号表示合起来。
师:1+2=3中等于3表示什么?
生:1+2=3中等于3表示一共有3个小朋友。(师伸出大拇指表示奖励)
师:1+2=3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生:1+2=3这道算式的意思是左边有一个小朋友,右边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3个小朋友在玩摇板。
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生:一共有3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好吗?说的好就请夸夸他!(生集体鼓励,教师奖励给学生2朵小花)
师:还有谁和他说的一样好?(很多学生举手)
师:那请同桌两人玩问答游戏,获胜的同学可以从同桌那里赢得一朵小花。
(同桌两人一问一答,教师指导)
片段二中数学游戏设计详述与简评:
游戏目的:巩固新知5以内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算式的含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的能力。
游戏方法:
在师生之间问答的游戏环节,游戏开始的标志是教师说:我来问,谁来答?生对答:你来问,我来答。之后教师说问题,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必须和教师的问题一致,具有完整性,问题全部回答正确且完整可获得两朵小花。在生生游戏环节,游戏开始的标志是左边的同学A(或右边的同学)先说:我是老师。另一位学生B说:我是学生。学生A:我来问。学生B:我来答。然后开始继续问答,回答也要和问题保持一致,出现错误或回答不完整将被拿走一朵花。
游戏规则:
1.回答的学生要说话完整。
2.同桌之间进行游戏时先各拿出2朵花,每个人都要当一次老师和学生。只要回答正确就从同桌那里拿1朵花,如果回答错误则把自己的小花给同桌1朵。
3.游戏结束后坐正,眼睛看老师。
4.最快完成游戏的2个大组各获得一个五角星。
游戏效果反馈: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让学生观察图并理解图意,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中,一些学生不能够把话说完整。因此,根据教学需要,笔者设计了问答游戏。问答游戏多用于巩固新知,特别适用于一些需要用完整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问题。当然,问答游戏也可以用在复习课中。问答游戏通过学生仔细听问题,并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用眼神,手势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对回答完整且正确的同学,不仅可以采用全班表扬的办法,还可以多给一些奖励(如发放两朵花)使学生有想说的愿望,和“我能行”的信心。在同桌之间进行游戏的时候,通过问和答,不仅使学生更加理解问题的含义,也更知道怎样回答才更完整;同时,从同桌那里赢得小花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游戏充满了竞争的乐趣。通过游戏,学生很好地巩固了加法的含义,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了算式的含义同时也在游戏中培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学习效果良好。
片段三:活跃思维、巩固新知。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了,让我们一起玩个快速计算的小游戏好吗?我们速算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生:计算又快又正确,数字漂亮又整齐,前三名举手报名字,完成后坐正看老师。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的第1题:快速计算,开始。
学生在练习纸上快速计算,完成后交换练习纸。前三名报名字。最先完成的一个组开火车报得数,在报答案的同时学生给同桌打√、X。全部正确的小朋友站起来。夸夸自己。展示前三名的练习纸,全部算对奖励1朵花,数字漂亮整齐又全对奖励3朵花
片段三中数学游戏设计详述与简评:
游戏名称:速算游戏。
游戏目的:巩固新知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游戏方法:
当老师说:快速计算,开始!游戏开始。学生迅速计算指定题目,前三名报出自己的名字并且举手示意老师,待老师过去确认后手可放下,最先全部完成的一组可以开火车报答案。
游戏规则:
1.前3名报名字,如果有好几个并列第1或者第2名且大于等于3人则其他人不能再报名字。
2.学生全部完成后要坐正,笔放下眼睛看老师。
3.到规定时间没完成的学生也需要停下(1分钟完成8题)。
4.最先完成的一组可以开火车(开火车的组课后每个人都有一朵花)。
5.前三名的作业反馈,给全班同学做示范。表扬全部正确又书写认真的同学。课后奖励相应数量的小花。
游戏效果反馈:
巩固练习设计中常常有快速计算这一项。在过去,笔者总是因为学生计算速度慢,态度不认真而头痛不已。在笔者分析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比赛的心理特点之后,设计了速算比赛这个小游戏。学生对速算的兴趣大大增加,书写也明显认真了许多,计算正确率也提高了。这个游戏不仅在个人之间展开比赛,也在小组之间展开比赛,因此也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责任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课程从过去的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每位教师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低年级的数学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同时又能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游戏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紧贴教材,符合课堂实际需要,遵循数学教学、儿童心理学等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绘画、计算或者表演等方式实现,并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巩固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和他人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的积极情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五篇: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
《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随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的有效的学习形式。浙教版教材中编写了较多的“合作学习”材料,其目的就在于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案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我校实际来看,我校是位于乡镇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结构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的等等。学生就象飞出笼子的小鸟一样,缺乏家庭的管教,导致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班内学习气氛不浓厚,这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置不够先进,这些都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
初中数学新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方式恰好能真正体现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去掌握知识,然后由老师作适当的点拔释疑,并给学生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趣,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深厚学习氛围。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为了成绩拼命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甘于平庸,不愿参与学习等等各种现象。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所说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个动态因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合作学习在我国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在农村学校里面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有关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重难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学校课堂合作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2)从老师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老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出现哪些低效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
(3)从学生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低效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
(4)从学习效果方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各自收到什么样的效果。2.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以及针对低效的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根据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让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校老师与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使双方愉快而又有效地合作,这是研究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同本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加强对学生引导。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低效的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现代教学的人力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
(4)通过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合作融洽,学习轻松愉快。
(5)通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使教师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方法及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先通过问卷、访谈等一些必要的手段,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了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等情况。我校初中数学组的老师开会讨论研究:上课的老师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后数学组老师再根据该班学生的情况确定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上完课后,数学组的老师对课堂上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缺处。对于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大力推广,对于不足之处则加以改正。
通过几轮的试验,找出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法:
以九年级为样本,通过深入学生、老师的细致调查和访问,了解学生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并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典型案例收集分析。(2)实验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实验活动,比如上公开课、微型课、习题分析课等。从具体的实验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策略。(3)文献法:
查阅、收集、学习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或理论文章,吸纳、借鉴、充实,为我所用,指导和保证实验向健康方向发展。(4)总结法:
及时跟踪观察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设计和研究教学能力的变化,收集、记录、整理各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案及有关数据,测查、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质量。
3.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2)阶段性报告;(3)结题报告;
(4)有校本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已有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老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对合作学习的使用频率。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
(2)确定研究方向,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完成各个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
根据实验老师上课的情况,对我校合作学习情况作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分阶段收集相应的调查统计数据。
(1)完成资料的积累。
(2)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3)组织研究交流。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分析、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撰写“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并对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进行推广。2.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并时刻跟踪此课题的进展程度。
(2)上级研究部门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县教育局教研室始终关注课题进展情况,从而确保课题始终能朝着科学、良好的方向前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有完善的网络设备,网络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对于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将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吸取各种有得资源,为建立我校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提供更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