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说课中成长
教师在说课中成长
关键字:说课,教研手段,备课,说课意义
摘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能有效的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手段。目前,说课经常被用在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师招聘,新教师上岗,教研组备课等教研活动中。实践证明,说课这种于1987年提出的教学,教研改革手段能有效的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的,经济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较好途径。更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说课”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说课这种教学手段已在全国各校教研活动及改革中普及。为此本文就说课的含义,内容,形式,环节只做简单介绍。而将重点阐述说课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各位同仁共探讨“说课”进而学习交流。
说课含义
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这与课后的反思总结有所不同。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章节)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1学生现状分析 2学习方法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新知识的学习检测训练 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过程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认识并了解说课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说课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新教师来说可以促进其尽快进入教学状态
老教师说课,可以说说自己的教学意图,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进而让听课的新教师更加明白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突出,达到新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这样就改变了新教师来到新岗位上那种被动听课的地位,有利于促进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二)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说课与备课都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都必须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但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说课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因此,说课可以让教师思考,“为什么这样备”,“为什么这样做”“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所以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三)说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说课过程中,说课的内容是科学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同时兼顾把启发性和指导性及预见性渗透在施教环节中,最终使学生受益。因为教师在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时,早已预见学生将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具备以上环节后,教师可以通过说课,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知识点不全面等一些列问题。与此同时,说课可以完全不受如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人多人少都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以上均是说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四)说课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需对学生的背景说清楚。对学生做出分析,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起点能力,学生年龄上的心理特点,学生学习上的差异等,这些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陈述学生的学习需要,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教师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的学习需要是某一特定的概念,是指学生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了解三点: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回答“为何教”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说课能客观真实的表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同时教师坚信说课活动会给教学质量带来新的活力,那么教师就会认真准备说课。如,自己去寻找教学设备,查找资料,想他人请教,进而是自己的说课圆满成功。这一过程就是一种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主见,即独立性,独立分析情况,形成自己风格,在说课中不墨守陈规,努力创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
说课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随机性很大,必须具有必须具有理路与实际相联系的较强的应变能力,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说课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型说课(一般以教研年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常常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某个教师先准备并写好讲稿,待说课完毕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同时教研年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示范型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途径;评比型说课更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说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新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备课上课的纽带;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为此说课应值得每位教师关注。参考文献:
[1]吉春翠.改革中对说课有关问题的思考
[2]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2).[3].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3(7)[4] 袁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崔丽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说课[J].辽宁教育,2004(6)..作者:于淑静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龙江六中 电子信箱:14199330@qq.com
第二篇:浅谈教师在磨课中成长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的成长
沈 宁 霖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的,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反复、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精心探索教学规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反思活动。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磨课,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们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一、磨课是教师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需要。
古人谓“磨”为研磨之意,即得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方能研制成可用器皿或打造成上等美玉。“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仅仅为了上好一堂课,在于“磨”出一堂“样板课”、“精品课”,而是让教师经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从“磨”中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建构。“磨”课是为了使教师在预设和应对“活”的教学活动中变得更聪明,更胸有成竹。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这话大概是说同一个教材,某位教师在每一回和不同的学生的共同探讨中,常常能捕捉到不同的生成,把这些不同有意识地积累起来并再加以整理,就能内化成一个教师日渐见长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历了数次的磨课才成就了独到的教育思想和精品课堂。由此看来,教师多磨磨课,这教学能力肯定是能日益见长。一堂好课就需要仔细的去雕琢,去打磨。在雕琢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集体和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是把群体实践智慧与个人经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是为了把教研活动质量与教学活动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高效教学。
在磨课中历练自己,每一次的试教,大家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完善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执教教师的进步与不足。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执教者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磨课是教师集体反思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我能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二、磨课要关注形式和方法
磨课是以教研组为主阵地,通过人人说说课的构思、引路课、研究课等的形式,遵循“三次备课两次打磨”备课模式,“比较完善”上课过程,“反思提升”课后积淀的规律,磨出一堂堂好课。
“三次备课两次打磨”课堂教学的备课模式是:一次备课—— 第一轮打磨 —— 第二次备课 —— 第二轮打磨 —— 第三次备课。具体来说,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如我们组选的课题是《圆的周长》,然后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完成第一轮打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对一稿教案进行再加工,吸纳理解团队的研究成果完成二次备课。完成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团队成员在同一时间要进行观课分工,是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线索思考高效课堂的实施。它运用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方法,完善和精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上课过程。执教教师根据集团备课的教学设计给学生上课,比较学生在必备环节中的个性化反应,看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比较细节,面对学生习惯和能力水平不同,思考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反馈?以学生学习时的生成和效果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并进一步完善,让课堂实践历练教师智慧和应变,提高教师能力。
反思提升课后积淀规律。每次磨课后教师必须进行个人反思和所有听课人进行评课研讨。围绕“目标达成、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总结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面对一些未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设想,提高思想认识,积累经验。
磨课还要讲解一些方法,如“骨干教师推陈出新”; “聘请名师同课异构”;“专家听课说课研讨”;“微型课题课堂实践”;“专题问题解决研讨”等等。坐课教师要想出好课,练精品课堂还要做到不满足,反复进行“车轮大战”,就解决自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抓住不放,以追求课的精致和成熟。同组内新老结合的教师可以采用“火车接龙”,分配同课中不同课时的教学任务,根据不同的能力和问题通过磨课来解决,体现教的灵活。中年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可采用“个性创新”,研究教材独辟蹊径,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设计教学,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打造经典课堂魅力课堂。
三、在磨课中提升教学
通过“集体备课---公开示范课---重建课”的“磨课”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不同成度的提高,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1.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通过磨课活动,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变,责任心越来越强,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为教师提前在不断修改预设,安排环节和语言,能真正吃透教材,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安排,能切实地落实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自信而精心的引导和激励下,能完全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课堂效益。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能对学生发展负责,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单独说话或集体议论时,教师都比较谦虚地倾听,并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团。同时在备课评课反思环节中也能认真倾听,努力合作,呈现一种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
3.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机智。在磨课过程中,往往第一次试讲会遇到很多问题,像板书内容过多不适合年级学生;课件中图片太多影响学生思考与想象;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投入学生启而不发;小组合作效果不好等等,教师又根据问题与情况进行预设和应对措施,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而对于学生课堂的个性化生成,教师也是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处理机智。此外,教师还注重情境的创设和生活实物的联系,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保持兴趣奠定了基础。
4.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对校本教研来说,教研活动要有成效,必须要有教研组群众力量的支撑。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提供自我建构的动力、案例,帮助教师有信心主动“磨”课,避免走老路,重复过去的经验。同时,“磨”课也对管理和教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价值判断力,树立执着的教研精神和严谨的教研态度,促进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只有教师个人自主磨课发展,教研组群体集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
总之,实践使我们感到,“磨”课活动不仅磨出了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默契,更磨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不仅磨出了教师思想的深度,更磨出了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磨”课的历练,定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篇: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
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
北山小学
黄华
说明文大多内容平实,语言朴素,因此教这类课文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其自主自愿学习。下面以《鲸》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喜学、乐学说明文。
一、创设情境,引导积极探索
在教《鲸》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用语言描绘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虾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搬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正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设问:“鲸和虾到底谁说的对?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创设这样的情境,顿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积极思考。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弄懂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一问题后,鼓励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经过多次诵读,便可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组学习中,学生既能对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了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基本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凭借情境,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握住学生活跃的思维,再创情境。首先多媒体展示背景:在一座海洋博物馆里鲸正在活动的画面。然后问:通过自学,同学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关于鲸,你还有哪些不了解,还有哪些弄不懂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到海洋博物馆,亲自面对鲸来提问。这种质疑方式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很活跃,纷纷提:你们的食量那么大,有找不到食物吃的情况吗?鲸,你的寿命有多长?鲸,你到底有多大?鲸,你那么凶猛,天敌是谁呢?鲸,你的同类为什么会出现在海滩上集体自杀的现象?此时的学生已经把鲸当作很熟悉的人,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关注鲸的情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三、拓展教学空间,教给学习方法
在学生质疑问难之后,师生共同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整理合并。对于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之间当堂予以解决;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比如文章的说明方法,作者抓住了鲸的哪些特点等,则鼓励各学习小组依据小组的实力来主动承担,并允许学生对于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跨组建学习小组;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涉及课文以外的内容,则要抓住机会,适当引导。一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翻阅《少儿百科全书》查找有关知识,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专栏节目,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在电脑上浏览有关鲸的网页。
这个环节,打破了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封闭的信息传递状态,打通了学生已知信息和社会生活现有的信息通道,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宽,学习情绪更高涨。在学生广征博引打开眼界的同时,他们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角色扮演,发展创造力
在情境中,凭借生动的形象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愉快,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展开,他们会在思维过程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可以给学生设计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使教材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比如,在学生了解鲸的大小、鲸的种类、鲸的生活习性以及本文的说明方法等内容后,老师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为小朋友详细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虎鲸或须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鲸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扮演的角色。角色扮演的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性复述课文,巧妙设计语言训练的过程。在介绍时,学生不仅有条理地叙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用上了说明方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更富有个性。这一设计由于让学生自己扮演,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五、设计超市作业,面向全体学生
在超市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物品。给学生设计作业也可以像超市一样,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学完《鲸》这篇课文,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供学生挑选:
1.想象鲸与虾将军的对话,重点想象虾将军是如何说服鲸的。
这一练习属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读写结合片断,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鲸进化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学生想象力,进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动笔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这一练习属于变语言文字为绘画的阅读作业,这任务看似简单,可学生要把它画出来,就必须仔细读懂课文。这样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把课文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及绘画能力。
3.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抓住某动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这项作业设计落实了本单元“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突出了单元训练重点。
以上教学程序,针对说明文这种特殊体裁而设计使用的,是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种能力的角度出发的,它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注重了信息的交流与吸收。
第四篇:在磨课中成长
在磨课中成长 在合作中进步
“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积极落实磨课活动,努力提高“大综合”学科教师业务水平,我教研组积极开展以“磨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学期下来,两次磨课活动使我们感觉收获颇丰,甚至有些收获是在预料之外的。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立足学科实际,制定磨课计划。
我们教研组共28名教师,目前包括了语数之外的所有七个小学学科。开展之初,我充分考虑了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别,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从磨课目标、磨课重点、磨课内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磨课的听课分工等方面考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磨课计划。
二、磨课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集思广益,精心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我们的执教老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先独立构思教案,再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学科组共同讨论敲定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的交流完善。
交流完善教学设计同样是为上课做准备,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三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性,并且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4、反思。通过坐下来相互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在这节课上及时的发现了问题,无论大小,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会找寻出解决的思路与办法。于是,每次磨课后,我们教研组的任课老师都会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以便于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及时处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磨课收获
1、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人人皆能展示自己的个人教学见解,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因此在一起总能找到共同语言,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这一环节,教师们往往是交流的比较热烈,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磨课成了老师们的话题。
2、促进了教师成长。
磨课让任课教师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这无形给了教师压力。然而这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每位教师都精心选课、备课,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
3、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第二次磨课,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4、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
有的课题本身就是磨课过程中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英语组的老师本学期结合点读笔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磨课教研,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为科研课题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和宝贵的经验。另外,教师设计的一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教学心得等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
四、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教研组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整理分析磨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课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3.研究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的具体方案。
4.尝试进行一些典型现象、方法、言论和课堂教学主题性优秀片段的音像资料制作。
第五篇: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新闻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王峰斌 发布日期:2010-09-08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反思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反思中有理论基础
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教学真正需要的是那种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的确,教学反思的最重要目的是完善以后的教学,而在这一点上,理论的支撑是极为关键的。有了理论支撑,可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深层面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反思中有理性思考
当下,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引起重视,导学案上也设计了“教后记”一栏,但很少有老师真正去思考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如何改进反思中提出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假、大、空”套话式的反思。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教师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即使对教材胸有成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也只能是“涛声依旧”。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中有发展方向
目前,部分教师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李吉林的伟大在于他毕生研究“情境教学”,孙双金的风采在于他的“情智语文”,薛发根的成功在于他确定了“简单平实”的语文风格,王崧舟的魅力在于他的“诗意语文”„„我们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钻研下去,深化、细化,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四、反思中有持之以恒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2002年6月26日,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这样一个告示:“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了,本着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的宗旨,欢迎各界人士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投保,保期10年,金额不限,投保条件就是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者十年内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所谓“启事”或许只是一个玩笑,可朱永新先生的“用心良苦”值得我们深思。可见,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教师的反思实践,使每一位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
总之,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洪村小学 王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