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研细究抓课改 细化管理促教改(王亚超)
精研细究抓课改 细化管理促教改
陕西省凤翔县虢王镇中学 吕沛立
“高效课堂”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从2009年开始,已经走出迷茫,看到了晨曦,但要如日中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进行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以来,我校也在积极地改革和摸索,我们已经在七八年级全面展开了高效课堂的改革试点。在县局的指导下,经过几年多的努力,我们的改革试验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想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提高,要想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要想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我们还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几年来,我们有过迷茫、有过希冀;有过困惑、有过希望;有过失败、有过成功,在这艰难的行进路上,我们唯一值得骄傲的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我们夺取最后胜利的锋芒利器。
一、转变课改观念,是搞好教改的先决条件。
有句名言这样说:二十一世纪,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这样说:二十一世纪,教师的观念是学生的起跑线。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观念的转变,决定着我们的教育发展大计。我们审时度势,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大多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阶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现状,我们思考着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实施,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我们过去一直为什么没有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不是我们没有好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好的观念。如今,新的观念在指引着我们,我们做教师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转变的力度,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教育创新的高度、学校发展的速度。搞好高效课堂改革工作,首先要从观念转变入手,转变课改观念,是搞好教改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积极学习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韩立福、崔其升等专家教授的课改理念,让新的观念引领我们的课改向纵深领域挺进。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教改的中坚力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在课堂,我们平时更多的说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重要。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去积极展示,并非完全取消教师的存在,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绝对的消失,而是说我们教师的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作用发生了变化,不过,终归到底还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以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明晰,那就是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教研会议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课改理论,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广大教师认真观看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课实录;组织课改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取经;教师开展课改讨论语研究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成为教改的中坚力量。
三、点燃学生激情,是搞好教改的活头源泉。
高效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相信学生是无所不能的、相信学生会生发一切奇迹。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导航者,要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担当起课堂主人的角色。只有教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会不断地提高,知识运用也就会不断地自如,学生也就会创造出我们教师无法想象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会让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就会主动地学习,也就会快乐地学习。只有他们主动投入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才算真正找到了课堂教学提质提效的活头源泉。
四、加强课堂管理,是搞好教改的关键所在。
面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课堂活跃了,教学形式也多样化了,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存在着一案三单与课堂教学脱节,教案失去实效性;有的教师为了更好追求创新,却忽略了“双基”落实,有的甚至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都不知道,更不用谈如何有技巧的处理重、难点了,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随着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走,不能很好的、灵活的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很多教师出现了课上完成不了的任务课下补,不追求课堂教学质量。其实,教师上一节高质量的课容易,但要天天上出高质量的常规课确实很难,如何让教师天天上出高质量的常规课,发挥教案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更好地落实“双基”,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课改管理。学校应该建立课程管理制度,总结摸索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我们在探索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五环节教学方法”,即“听、查、测、说、评”五个教学环节。所谓“听”,即随机推门听课。在学初提前通知全体教师,教务处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天天都随机推门听课;所谓“查”,即随机检查教案。避免了以前教师连参考书都不看,不认真备课,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而随意拿往年的教案或优秀教案翻抄的旧习,避免了教师尽管有教案,但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上课随心所欲的不足。所谓“测”,即检测。在新的课改中,尽管有很多教师的课上的丰富多彩、花里胡哨,但却有可能没有真正的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在上完课后,针对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双基”检测,检测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既可以检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双基”的落实情况,又可以及时将检测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更好的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谓“说”,即授课后的说课。在上完课后,让教师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说自己在上课时如何处理重难点及关键的,说说自己是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的;说说通过教学后,在今后如何改进,从而督促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所谓“评”,即听课后评课。听课老师对所上的这一节课进行指导性的评价,并且把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课程以后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五、细化校本研修,是搞好课改的坚实保障。
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是要紧紧依托校本教研,以改革课堂教学实效为宗旨,走精细化教研工作之路。这也旨在真实、扎实、有效地深化新课改,进一步细化各教研组职责和任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教研工作经常化、系统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使教师真正成为课改的研究者、实践者。那就是要真正做到教研目标精确化、教研任务责任化、教研过程细致化、教研手段科学化、教研成果量化、切实转变教研工作作风。也就是细化过程、创新形式、打造精品、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发挥精品课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功能。精细化教研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发展和革新,是新课改校本研修的延伸和深化。可以通过开展高效课堂论坛,让教师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摆在论坛上,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另外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自己在课改中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共享,也可以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只有细化过程,扎实有效推进,才能成为新的课改的坚实保障。
六、丰富教学形式,是搞好课改的不竭动力。
对于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地摸索,摸索更切合本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只要掌好舵,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是由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做到这些就必须先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同伴互助,相信他们会有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例如: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让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画龙老师点睛的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搞好课改的不竭动力。
高效课堂是新一轮的课堂革命,我们要坚定信念、明确认识、开拓创新、扎实有序地搞好这一改革。要让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都来品尝这一改革带来的甜美。
吕沛立 2015.08
第二篇:聚焦课堂抓教改,依托课改促质量
聚焦课堂抓教改,依托课改促质量
——邵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侧记
灵台县邵寨中学朱元科
邵寨中学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途径,以“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中学先进经验,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还课堂给学生。学校领导班子率先行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一是开展了“学习名校经验,理解先进理念”的学习讨论活动。由校长薛文军和其他班子成员进行多次专题辅导,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推广洋思、杜郎口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理念替代了传统教学理念,对名校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名校经验中感悟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打破传统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二是开展了“观看名校教学实录,研究名校教学方法”的研讨交流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观看名校课堂教学实录,学习名校经验材料,深入领会名师的教学思想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思维要围着学生转,教师的教学方式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
学习的关系回归到“以人为本”、“焕发生命活力”的自在的境界中来。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设计与学法构想,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突出主体,注重训练,突出实效”的特色。
三是开展了“模仿示范带路,催生典型引领”的洋思模式实践探索活动。上半年全县优质课评赛中获奖的教导副主任于灵军、政教副主任李亚军两名同志的课堂教学借鉴了洋思模式中的精髓,把洋思经验作了本土化的转化处理,教学方法能结合校情生情,有改变有创新,课堂中学生敢说、会说、能写、会写,讲解、分析、板演、点评表现非凡,把学习的空间、时间、机会全部还给了学生。他们教学理念转变快,教改步子大。学校安排由他们上课改示范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感受洋思模式的精髓,学为我用。
四是开展了“转变备课观念,切磋备课能力”的备课研讨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交流,全体教师彻底转变了的备课观念,把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向本土化转移。教案备写注重了学习目标定位,自学问题设计,突出了学法指导,精讲点拨,课堂训练和教学反思。学科备课组充分发挥作用,展开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同级同科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是开展了“人人参与课改,人人评说课改”的课堂教学和课改论文评赛活动。首先是在教研组内进行了课改教学评赛活动,骨干教师引领,带头先上,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同科教师听评研讨,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随后上课改研讨课。通过评赛研讨,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更深入地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对名校经验的借鉴应用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其次是认真分析总结,积极撰写了课改心得和论文,学校在此
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课改论文评赛活动,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失进一步做了总结。
六是开展了“我为课改献策,完善评价体系”的以评促改活动。引导教师逐步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向和内容。课堂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中逐步引导教师转变评教评学的关注点: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转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转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质量评价由评教师为主逐步转变为评学生为主。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课改的精神内涵。邵寨中学“聚焦课堂抓教改,依托课改促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具体做法,将会在新课改中谱写出新的篇章,推动全县课改工作的长足发展。
第三篇:抓常规管理 促教研教改 出教学质量
抓常规管理 促教研教改 出教学质量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的成效 在教管中心的正确引领下,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均能走在**区乃至**市的前列。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秩序、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针对规程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集体备课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流于形式化、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教研教改尚处在较为浅显的层面等问题,提出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在抓真、抓实、抓细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自觉履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硬件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科研两个方面。
一、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求实效
首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教师的出勤、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以及成绩评定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
1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其次、重视备课环节。除每学期期初各学科、各年级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和期末认真撰写教学总结之外。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思路,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案。要求每课教学案例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求提前备课,坚持写教反思。做到先备课,后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其中,年满50周岁的教师可写简案)。不单纯依赖教参,开展集体备课,活化备课资源,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与时俱进。但每位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创新教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拓展思路。
第三、加强常规检查。每学期学校教务处都要定时抽查和集中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并进行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反馈。平时组织指导各教研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等。对学科测验、作业批改实时掌握,并深入到各年级、班级了解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每学期学校组织各年级的期中和期末测试,教师自行组织每单元的测试,并认真填写测试情况分析表,最后整理归档。对出口年级,我们通过成立学科调研小组,认真组织测试,并及时组织分析,寻找教学的薄弱环节及学生知识的盲点,以便及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深度。
第四、加强课间管理。每一节课上课前,在上课铃声打响前,每一位上课教师需在教室里做好上课准备。课间,由于我校人多地窄的特殊环境,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求每间办公室的教师轮流对本楼道的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如发生安全事故由值班教师负责。体育课、信息技术课前,任课教师亲自到教室里带队上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坚持集体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我们通过请来教科院的教育专家和利用本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资源,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利用网络资源收看优质录象课,让老师们受到很好的教学熏陶;通过送教下乡、手拉手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战水平,并针对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的状况,每两周进行一次习题练习,每次由一位数学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切实加强教师的基本训练等,并鼓励教师多看、多读、多思、多写,加强交流。学校采取措施激励教师撰写论文,对获奖者分层次、分等级进行奖励,由于参赛费的增加,教师们写论文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学校将对获奖的论文报销评审费,奖励政策不变,总之,通过多种途径,抓住机遇,给教师创造再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学技能,稳步提高质量
1、继续抓好各年级组、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各年级坚持集体备课,先集体分析教材,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案修改后才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等,坚持互相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并根据本年级、本学科实际情况开展专题研究等。比如,三年级是孩子词语积累的重要阶段,所以三年级语文组搞了一个《学生成长记录》,让孩子们对自己容易写错的字和拼音,以及课外阅读的词句和阅读感受,分单元进行整理记录,这对学生进入高年级,乃至以后整个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有很大的帮助。
2、强化名师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开展“帮带”活动。譬如:本期就要求成建容、陈永清和苏舒老师几位调研组的成员分别指导钟利、吕江红和罗霞几位青年教师分别上一节低、中、高段的作文教学示范课,并请李启君等资深教师作点评,以协同备课——听课指导——新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为活动过程,不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学习、培训等活动,并做好教研活动记载。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每位教
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做好记录,期末上交。
3、加强质量监控评价力度,继续落实并规范行政人员深入教学活动、教研组长等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的做法,行政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主要行政负责联系管理一个年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帮带一名重点培养对象,深入每个教师教育教学环节至少一周,深入研究一门学科,参与一个教研组。加强各年级的教学督导,每期重点督导两个年级。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分组进行听课、备课、作业等方面的督导,每个督导组成员督导完毕之后,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任课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做好记载,及时进行交流,对教师的成长与提高真正起到实效,切实把好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关。学校行政坚持听随堂课,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状况,实现学校、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
4、认真落实各项教学活动,比如本期的活动内容有:
(1)语文组开展作文教学交流活动,分高、中、低段分别上一节作文教学示范课,并请学校作文教学骨干教师做相应的点评。
(2)数学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双周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进行教学基本功的练习,由一位教师做具体指导,进行习题练习。
(3)由体育组、音乐组合作开展的“体育阳光活动”,一至六年级分别有以兔子舞、集体舞、韵律操、拉丁舞、武术、乐器演奏等表演形式的拉开序幕,以该周各年级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软排球等体育活动进行展示。该活动将在元旦节进行体育活动开放日,以江津区教育委员会体育局主办,我校承办的形式进行,邀请全区各小学的领导和行家届时光临指导。
(4)美术组在元旦前夕开展“迎新杯”书画展。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5)组织师生开展一次书法竞赛(写汉字、数字、字母、五线谱)活动,并搞一次作业展览。激发师生的练字的热情。
(6)全校积极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氛围,要求学生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四的午自习必须读书读报,要求每位教师每期记读书笔记10篇(期末上交)。鼓励全校师生“好读书,读好书”,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习惯和乐趣。
三、深化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1、确立学校科研主攻方向,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有价值的新课题,并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师研究,学校充分调动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在校长书记的带领下,我校有16名教师参与江津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每年都申报了科研课题,有国家级、**市(直辖市)级以及**区级的课题都有,并按时地一一结题,每项课题成果均能获得**区级一等奖和**市级的一、二等奖。本学期又在进行五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张校长亲自参加了一个国家级的,名为《小学数学发展教育》的总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参加了这个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是人人参与,我校每期每个年级组各个学科都有一个小课题研究,除了三年级搞的《学生成长记录》外,还有一年级语文组的《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有话可说》,二年级语文组的《小学低年级听说能力的训练》、数学组的《浅谈在大班额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数学组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四年级的《中年级如何利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读写水平》,五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以及六年级语文组的《整合教材内容,夯实作文基础》和数学组的《算法多样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组的《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等等,并以教师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在每学期期末对各个教研组进行考评(含科研、论文、说课、上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的参与和各种获奖情况进行量化评比),工作力求到位扎实,真正做到了走“科研兴校、科研立校”之路。
2、将教学科研课题专题整合,本着“听课交流——发现问题—
研讨反思——理论指导——集体备课——提升总结”的过程,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科研引导作用,使研究真正落在实处,无愧于**市首批科研示范基地的称好。
四、成绩与思考
由于我们学校教学常规与教研教改的管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在教师赛课方面,龚小敏、陈彦等教师获得**市一等奖、张绍容、张露月、卞先后、罗江陆、钟利等获得**区的一、二等奖,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罗霞、陈金容分别获得**区一、二等奖,在撰写论文方面,我设计的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梁红的设计的教案《圆的认识》以及代咏梅的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情感》等几篇获得全国教育学会的一等奖,张江勇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等几篇论文获得全国教育学会的二等奖,就今年已经评奖的论文共有58篇次分获全国、**市和**区的奖励,并有十几位教师参与**教材和教案的编写。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中,我校金铭、涂钰熙、唐津政、戴佳男等同学连续四年代表**区参加**市的读书演讲比赛,并均能获得很好的名次,每次都是以一、二等奖,均居于各区市县之首,同时,还有六年级武颜兵同学的萨克斯独奏获得全国一等奖,三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在**市的拉丁舞比赛中活动一等奖等等,这里我不再一一列举。
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我们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个兄弟学校迅速崛起的今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继续发扬**人的精神,加倍努力,让**的明天更加辉煌!
第四篇:抓教研 促课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
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
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
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0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获“三等奖”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促进双庙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抓课改_促质量
抓课改 促质量 唐河育才实验学校 2015.03 抓课改 促质量 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应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改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出素质教育,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索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下面将,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的简单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组织教师努力学习,转变观念。
1、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文章和刊物,做到有笔记,写体会。教务主任亲自抓此项工作,辅导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认真学习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段落。学习后分年级组组织教师找出有关指导今后教学工作的理论性问题。教师们认真阅读,努力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把所找问题装订成册。为检查教师学习效果,学校统一命题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学习成效显著。
2、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结合自己一年在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对照《走进新课程》的理论,畅谈个人学习后的体会和感想。广大教师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不遮不盖有胆识地提出个人看法,使全体教师眼界大开,观念明朗,一致认为: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会学习,敢于创新的有用人才。陈旧的教育方法确实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彻底转变自身观念,以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进行课改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大力支持教师课改岗位培训,为教师岗位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大开绿灯。在中心校组织的课改工作中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校领导与培训教师共同探讨培训重点、难点与心得体会。并要求教师做好记录,使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到实处。
2、搞好校本培训工作。课改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材能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校本培训活动。为使教师全面掌握中小学教材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材辅导,并由学校统一命题对教师进行水平测试,使全体教师对教材掌握、理解起到较大的促进。组织教师进行课改专题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之间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与交流,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并让课改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介绍成功的经验。王娟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课改意识高,行动快效果显著,促进了学校开改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学校建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任组员。校长负责全面安排工作,教务主任负责全面实施。领导小组拟定课改计划,安排定期召开课改专题会,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研究方法,定期检查工作。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实施课改情况,帮助指导教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还不敢放开手脚,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还不够,组织教师再学习共同研究,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组织研究,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施工作中,我们以中学组教师为重点,狠抓落实。同初一、二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研究,不断探讨,组织研究课。一年级王文雅老师,二年级常静老师为全体教师作研究课。在授课前首先让二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方法运用,听课后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①师生互动。②合作学习。③动手操作。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组织教师讨论这堂课与以往课比较有哪些变化?进步点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通过讨论,教师们感想颇深振动很大,受到了预期效果。
课改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目标,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坚定信念,扎实工作,把课改工作提到一个新水平。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