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来欣赏同行的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
吴非
我是来听课的,听听看看同行怎样上课。即使是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必非得比出个高低?
承主办人错爱,听完课常请我“当众点评”,我总觉得多余:大家经常地交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明白人,取长补短,不就完了?难道来观摩的都是弱智?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譬如请我用饭,我领情了,也吃得很好。毕竟总有些菜是我不会做的,毕竟看到了别家的烹饪特点(有些设计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虽然不过是口味不一的烹饪,但让我们知道风格可以多变。再说,我看到他家的孩子吃得很香,个个气色红润,很健康。
我总不能说:其实你的菜不合我的口味,你的菜和全国“烹典”规定的色香味形不一样,你凭什么多放了三根辣椒?你为什么先上汤后上菜?你为什么不吃饺子非要做面条?你为什么用盆子盛菜而不像我一样用盘子?还有,你凭什么把汤匙叫作“调羹”?„„如此而往,今后大家还能坐在一起说话吗?我们中国人很多事是在饭桌上交流情感态度的,大家都说“吃什么不要紧,气氛要好”。说得对,是听课交流,要有个好气氛,不要弄得像带甲赴鸿门,暗藏杀机,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
当然,在中国,有根深蒂固的评价文化,有些话是要艺术地说一下的,此之谓“打太极拳”。然而,这种“太极拳”打多了,你的名声也坏了。有一回,在外地听一青年教师上课,然后主办单位请名家“点评”。有些名家或许是已经寂寞了一阵,话就多一些。一点一点地评,五六位名家加在一处,这一评就评了一个多小时。我身边一位前名家嘀咕道:“不就一节课吗,值得这样兴师动众?”事后开课的教师说,本来无心上这节课的,给名家一说,原本一节没有什么价值的课竟然成了有不同作用的正反面典型。
上课的,评课的,如太把这节课当桩事,更累。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来听课的人把一位普通教师的一节平常的课当作了“唯一一课”或是“最后一课”。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人敬之为“天鹅之死”。——然则我们广大教师不是濒死之天鹅,我们够不上那样的高贵与凄美,我们既不想让这节课成为一种纪念,更不敢表演绝唱。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我们甚至不应当在意他们的感受),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最后还颤抖着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
既然是来学习的,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老师吧。你看,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板书课名也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写在正中,有的写在左侧„„都好,只要他的学生适应他就行了。
他在带学生读书时,读完起句,放慢节拍说:“一„„二„„”你是怎么做的?你总是急促地“
一、二!”学生跟不上,读乱了,而你只知道批评学生读书不整齐。
你看,他把做好的PPT弃而不用了,因为刚才那位学生的回答的话语可能和他的“参考答案”不尽相同,他大概是发现学生的思考也是正确的,这就对了。他上完第二部分请学生作小结时,第一位学生的发言完全理解错了。你看,他一点也不生气,并不急着去请第二位,而是尽可能启发他,让他重新思考,让他补充说几句,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学生的信心。看来那位同学平时语文学得并不好,可是在这样的公开课上,教师并不在意他是否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而是要让他在这样的场合勇敢地表现自己。
那位女生读错了两个字,解释也错了,错得低级。教师批评了。这节课没有事先准备的痕迹,老师并没有因为是公开课而做任何掩饰。
你注意到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的神态吗?对了,在学生发言时,教师的眼睛要看着学生;如果学生看到教师的目光会发慌,那就看他的肩膀;总之,教师的眼睛不能望着天花板。就要那样关注。这是对话的姿态,他的这种倾听的姿态,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他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可能是那位学生的发言声音高不起来。也许他想让那位同学减少距离感。有些教师上课学官僚做报告,站在台中央,两手成45度角往两旁一撑,弄出个功架,——谁告诉你教师只能站在讲台正中的? 他把这个问题放过去,可能是前一个专题中已经说过了,他不想为了表现“完整”而对自己的学生重复。
讲“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的背景,用了三四分钟,值得。现在的学生历史水平较差,如果不把南霁云的故事说清楚,仅凭注释中那一句话,学生对他的判断可能出错,也就影响对文天祥的认识。这个问题也不宜安排学生课后查资料,大部分人不会认真去查阅的,由老师来讲,能讲到位。
能自主探究当然好,可是你看到这个班了吗?条件不如城市的重点中学,能展开讨论已经不错了。“告诉”不好,可是不告诉的话学生要花去大量的时间,那“告诉”一下也无妨。不要急,慢慢来。
你说他有几处口误?我没注意。我也常有口误。„„
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第二篇:紫日,我来欣赏
紫日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
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
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日军杀害。愤怒的的杨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匪徒,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贯穿整个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
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说:“这一切终于都过去了。”杨愤怒地吼:“死了这么多人,就
这么过去了?”的确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庙社中,无辜的人们的冤魂在博物馆中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紫日》不像一般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它没有过多的描写枪林弹雨,英雄主
义。整部电影的背景是一望无尽的森林。主人公是三个文化背景政治态度生活理念完全不同的人,却在阴差阳错中相聚命运被捆绑在一起。由于三个人所接受的文化不同,每个人对战争和人的看法也不同,每个人都充满了猜忌,防备,仇恨,中国农民亲眼见证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残暴杀戮,所以他的内心充斥着对日本人的仇恨。俄国女军官作为中国的拯救者的态度来参与战争,所以她是高傲的。日本小女孩从小接受着日本军统教育的洗脑,所以她充满了对其他民族的冷漠与仇恨。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深受战争的伤害,都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在不断的行走中,在一次又一次涉及生死的瞬间他们又是矛盾的,他们的内心不断地挣扎,不断的受着拷问,纯朴善良的中国人在举起军刀刺向日本小女孩时却始终下不了手,面对日本小女孩掉入沼泽也始终是无法漠视的,这些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包容平静,友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活下去,走出去,于是他们开始协作,三个人的心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慢慢由愤怒,仇恨归于包容,平静。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特别把善良二字加重在我们中国农民身上,在三主人公的关系中,特别突出了我们中国农民的善良本性。他有深仇大恨,但这种深仇大恨看落实在谁身上。虽然他没有文化,很土,但他善良。但真正反抗侵略者的主力是谁?是穿着军装和不穿军装的农民。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农民,最后他能打败猖狂的野兽法西斯,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这个人物我写到了从老实、善良到被欺辱、压迫、屠杀再到醒悟、反抗这么一个完整过程。我以为所有正义的人包括想和平的人,都要有一种特别勇敢甚至牺牲自己的精神去争取和平。靠膝盖下跪是争取不了和平的。
《紫日》宣传的主题是一种超越了民族大义、种族主义、爱国主义的东西,那是一种所有人类所共有的、承载了一切情感和智慧的东西——生命。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也许正是这部影片暗含的观点。人性都是共通的,我们不需要战争。看完全片,更能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巨大罪恶,就象冯导说的:“什么都能淡化,战争不能。”记住战争并非要记住仇恨,而是要提醒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诊视和平,维护和平,拒绝战争。几千万中国人的死伤,人在战争中种种行为,提醒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一个民族的哀痛,不曾参战也不想参战的我们,珍惜和平,永怀建立一个富强国家的民族情怀。
在《紫日》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法西斯的残忍,它像我们手中的硬币一样,翻过去又是截然不同:残忍的背后也可以交织着爱。遍地尸体里我痛心难已,但在生死的极限人性的爱却更深的打动了我。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感情,是我们的天性。它没有国界,没有种族的沟壑,更不需语言,只是一种善良的本质与良心构成,凭着它们实现沟通,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纯净的一种交流。影片中并没有多少语言,但我却深深地感受到那“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朴实生命交响,在死亡的旋涡里,有恶魔,也有天使,我相信,人性的复苏将使人们找回被尘世烟雾掩盖的本真自我,在《紫日》中,它还原了人们天使般的善心和笑容。
第三篇:作文欣赏我是谁
作文欣赏
我是谁
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当海风轻抚我青春的脸庞,留下略微的咸涩让我感到生命的存在时,我问自己:我是谁? 当落暮如碎裂的花瓣飘零在海面上时,随着我的思绪悄悄蔓延开来,我再次问自己:我是谁? 我十分诧异地目睹自己在长大,惊恐、惊喜、无奈而又期盼。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我是谁? ——题记
水之形避实而击虚,这是山涧清泉的水。可你是否还继续追寻着流水,去寻觅它的另一面? 我想,当你看到水在积蓄许久,而流淌过山川峡谷后冲出狭窄的河床如一泻飞鸿般化作壮丽的瀑布的那一刻,是否想过,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怎样的一个柔中带刚?又像怎样一个去懂得在积蓄中坚持、喷发自我的人呢? 就是这样一种力量,一种坚毅,铸就了这样一个女子。
她,不是卡夫卡,在城市的冷漠与喧嚣中变形为异类。她不会为周围的浮华名利蒙蔽双眼的,她清醒而独立,她冷静而执着,她懂得并持之以恒地去蓄积才学,她渴望像鲁迅一样温情脉脉地拯救社会。这是一种柔情而坚毅地如水般的精神,她懂得兼柔济刚,兼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完美转化。
她,不是阿Q,看不透世间百态就用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她是水,确切地说,她有水之骨,柔而不为逃避,刚而不为抱怨,柔中带刚的她为抱着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关爱人间百态。
她,不是郭敬明、张悦,等众人所知的少年作家,可以幸运地因为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而名满天下。她,有着如水一般的生命曲线,如长江劈山开路地流淌,如黄河绕转高坡地奔腾,但最终奔腾入海。
但她喜欢这样的感觉,静静地不受人世约束和自由奔放。时而,能如李白一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又时而如苏轼一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
水,之锲而不舍,顽石也穿透,它蓄积与坚持,是一种砥砺,一种力量,一种专注的情感,一种坚持自我的净化。
她,不是别人。她,就是我。
——拥有水之骨,柔中带刚,出入并济的我!如黄河和长江一般追求自己梦想的我!如水的生命,化为自己一生的执着的我!水之形避实而击虚,这是山涧清泉的水。可你是否还继续追寻着流水,去寻觅它的另一面?那将会令你赞叹不已。
由此,你会发现我是谁。我想当你看到水在积蓄许久,而流淌过山川峡谷后冲出狭窄的河床如一泻飞鸿般化作壮丽的瀑布,你会发现我是一个柔中带刚,懂得在积蓄中坚持自我的人。
我是谁?我不是卡夫卡,在城市的冷漠与喧嚣中变形为异类。我不会为周围的浮华名利蒙蔽双眼的,无清醒而独立,冷静地观察这个社会并努力地积蓄才学,希望像鲁迅一样温情脉脉地拯救社会。这需要水的性格。而我,就是水。水是活源,而不是死潭。水懂得兼济柔刚,兼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完美转化。
我是谁?我不是阿Q,看不透世间百态就用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我是水,确切地说,我有水之骨,柔而不为逃避,刚而不为抱怨,柔中带刚的她为抱着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关爱人间。
我是谁?随着世博的临近,上海也许更需要我这样的青年。志愿者不是虚情假意的笑脸堆砌的柔弱者,更需要17世纪斯巴达青年那般为国热血捐躯的刚毅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迎合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城市的空气需要由像我这样的青年——一个如水般坚持自我,并服务社会的人来净化。
我是水之人!我拥有水之骨——柔中带刚,出入并济。
玉
当神不知道我寒冷,用黑色环绕我;当人不知道我忧伤,用禁忌紧箍我;当我睁开疲惫的双眼,无助地看向这世界,我疑惑:是这里吗?是不是我踏错了时间和空间?
当生命中一些东西渐渐离去时,我不习惯挽留什么;当生命中一些东西被生生夺走时,我又无法挽回什么,只能任由心中的伤痛如那漫天的大雪,在一夜间覆盖了所有的希望。深陷在大雪中的我,迷失了方向。
我无语。只是静静地与晚霞对望,目送着夕阳西落,不去捕捉那易得的快乐。我不解,世界为何如此满溢,不留给我闪躲的缝隙;又为何如此空荡,不舍得给我留下一点依傍。我眼前充斥着人来人往,耳旁叹息着潮涨潮落,心中只剩一片荒凉。
我冷漠。与其多情而软弱,不如用冷漠去挽回一点点紧缺的坚强。就如突然选择黑色,我突然变得冷漠。看着他们将我曾经深爱的蓝色演绎得如此朝气而艳丽,不觉释怀,难免不舍。多想告诉他们蓝色不是那样的。可是谁又说过蓝色一定要深沉与落寞,就象没有谁说过我不可以冷漠。
我浑噩。闭上执着的眼睛,收起飞扬的心灵,冷却沸腾的血液。我不再询问:在这个世界,你有没有发现我有什么不同。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却随地地看到破碎,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我尽量浑噩,在清醒的世界里,除了伤痛只剩废墟。
我想逃,逃到没有人的地方,我在我的世界里一圈圈地寻找出口,可是为什么总有人阻挡我。我一直找,一直找,可是连一个小小的缺口都没有发现。为什么?为什么连逃的机会都不给我,只留我在这个寒冷的圈子里迷芒,迷茫„„
有一天,秋风乍起,一树的叶儿冷得瑟瑟发抖。有一个人,突然站到我的身旁。“为什么?”口吻中满是疑惑不解,我没有抬头。
“告诉我为什么要如此哀伤?”我迎眸相对,被她眼中深深交织的责备与不忍刺到。眼光移向她身后飘落的树叶。
“看到了吗?那飘落一地的不是树叶,是我飘零的灵魂。”她眼中闪过一道震惊。“为什么把自己封存起来,你让我们感觉你处在厚厚的冰层中。我们可以看见你,却丝毫无法感受到你的存在与气息。我们可以分明地看到你的忧伤。每一次看似很近的擦肩而过,却被你空洞的眼神扯离,抛向疏离和陌生,令人心寒的陌生。”
“你别想逃,我们会一直看着你,你逃不掉的。你看着周围,你不孤独,不要忘了我们——你永远的朋友。”
原来就是他们把我围在中央,让我找不到出逃的缺口,让我去不了我的天涯海角。我没有开口,只怕一开口便是漫天的脆弱。
“亲爱的,”她轻唤我。以前,在她难过的时候我总是这样唤她。“曾经你看到我眼里一滴泪,便可以懂我心里的海洋。可我现在却无法涉及你心底的荒漠。我每天在细数你的笑容,可你连笑容都这样寂寞,寂寞而落拓。你还记不记得你是谁;哪去了,曾经的你绚烂的微笑?”
我是谁?我以为我被世界抛弃了,在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没必要去记得我是谁。我是谁?我被伤痛迷住了眼睛,在痛的麻木的时候,没意识去记得我是谁。)
我是谁?我被脆弱淹没了灵魂,在我全力与之周旋时,没空隙去记得我是谁。现在我的朋友站在我面前,让我指认哪个才是真正的我,我才知道曾经的我可以这样明媚。
我总是海阔天空,不会太多地在意成与败,对与错。珍惜人生中每一个可贵的擦肩而过。我总是淡然从容。不会过分地计较得与失,功与过。珍爱生命中每一种难得的花开花落。我扑向她,紧紧拥住,清清楚楚地说:“亲爱的,我难过。”
我听见噼噼啪啪的声音。我知道,那些是我冰壳破裂的声音,我看见它们象美人鱼变成的泡泡一样,飞向天上。我要做坚强的向日葵,即便处在山谷的风口,哪怕携一身尘埃也要不停地将脸迎向太阳,旋转着找寻希望的光。
第四篇:我是来做任务的(推荐)
一、大堂副理的职位认识:
大堂副理隶属于前台部,前台部是饭店的神经中枢,而作为前台部的管理者,大堂副理有着不同于其他管理者的特性:饭店设置大堂副理主要的目的是以其为“核心”来进行饭店管理和服务,而管理和服务是一个饭店赖以生存的两大要素。大堂副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本部门的日常经营管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饭店横向、纵向协调畅通;处理客人投诉;代表总经理迎送贵宾、参与对外交流;为客人做好服务。在客人的眼中,大堂副理代表着酒店的形象,其“核心”作用决定了大堂副理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对大堂副理人员素质要求的高标准。
二、大堂副理工作开展的计划: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有阶段目标,有目标工作才具有实质性及实施性,这个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
1、因我饭店是一家开业不久的饭店,那么短期目标主要是要做好营业的运作期间准备工作,一个好的开端在一个饭店的发展起步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堂副理的工作重点应如下:
①、正确设立前台部组织机构(岗位)及人员编制。
随着饭店业的发展,饭店前台部的工作也逐步走向专业化。一般来说,饭店设立前台部的组织机构的原则,一是要保证前台工作的效率,二是要方便顾客。而各饭店前台部组织机构的设置还要考虑到本饭店的类别、性质、规模和业务量。
②、制定前台部各岗位职责。
第五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题记
绛县县直初中 张皓齐
你是智慧的化身,身居山林却算尽天下,你本该过着一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宁静生活,但你的满腹才华,似乎早就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切,注定了你一生的不平凡。
求贤若渴的刘玄德来了,三顾茅庐最终打动了你,你决定追随于他,留下了“隆中对”的佳话,从此开始了你施展才华、一展抱负的机会,在新野,一把火烧的曹军人心惶惶,大大提高了威望。
曹操击败北方最大的敌人之后,亲帅水陆大军百万人马南下准备统一中国,刘备和孙权不甘屈服,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为了消除东吴主和派的影响、坚定孙权的决心,你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来到东吴,以过人的才智舌战群儒,最终完成联盟。你用兵如神,草船借箭,不仅化解了周瑜对你的百般刁难,更是削弱了曹军的实力。七擒七纵孟获,木牛流马„„你创造了太多的传奇。
你的计谋令人惊叹。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来到你“空空如也”的城下,你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清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却是退掉了多疑的司马懿的大军。留下了“空城计”的千古绝唱。
你用兵如神。可你不是神,你也有缺点。在用人方面,你不如玄德,一生惟谨慎的你,让熟读兵书但不能活用的马谡守街亭,结果兵败,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失败。再有魏延,为蜀国效尽全力,斩王双,战张郃„„言行举止足以证明他的耿耿忠心,但,你片面的根据骨相判断他不忠不义,最终逼反了他,可怜魏延为蜀国效力多年却可惜没有留下好名节。
刘玄德白帝城托孤,你接手辅佐刘禅的重任。受命之后,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扶不起的阿斗拖累了你的一世英名。因为坚守承诺,你坚持着北伐中原的脚步。终于,你累倒了,永远的休息了。你实现了你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和你创造的神话永远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