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式教学感想
情景式教学感想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所有的教师习惯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地读、讲,而学生只好眼睛死盯着课本读、写。课堂气氛十分枯燥、索然无味。经过这次学习培训及新课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情景式教学方案。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其实就是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让我真正的在教学领域大开眼界,对自己的学习思路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自己的一些偏见看法。在创造的乐趣中通过实际操作、知识理蕴,并把它们巧妙地的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我充分采用情景式教学,学生不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实际操作,还反映现实生活对语言规律的需要,语言交际的社会情景,提示语言所表述意义的基本因素之一。这种新奇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兴趣盎然。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情景,抓住学生表现欲强、活泼好动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激发学生进行交际活动。让学生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否则,就是一堆干巴巴的知识的罗列,如何让学生提起情趣,所以说情景式教学对于学生极具说服力。而且在新课程开始之前会让学生进行模拟角色表演,进行会话表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一步的新知识的呈现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情景模式下,学生更易于在模仿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以情景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大范围的运动中演练情景,既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完成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趣味性。
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更贴近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情境。可以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参与者。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考核,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看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后自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第二篇: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导语:情景式,就是场景描写,描写场面或景物。在文章的开篇对环境进行基调式的描绘,为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设定情景。以下是有关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
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
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
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
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 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
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一篇童话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童话的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看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小姑娘太可怜,学生就开始续写。
“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在阅读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个“表达性阅读”的概念,即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往往在读完一个故事,一篇小说,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的感触、读后感。在看完《爱的教育》中《痊愈》这个故事时,学生写道:“有过生与死的较量,才懂得珍惜和可贵。幸好,《痊愈》这篇日记让我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旅行,使我深深地明白:珍惜生命,珍惜我们健康生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吧!”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树立人生价值。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势必激起他们言说的欲望,此时安排“写”恰到好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案例1】 《秋天的雨》
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
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
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
写一写“雨”
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
附学生片断:
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马上振作起来。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
学生乙:我昂起头,仔细看着小雨点儿,它有着苗条的身材,穿着一件透明的衣裳,是那么轻盈,是那么飘逸。雨儿如同银丝般飘下来,密密的,斜斜的,朦朦胧胧的一片
学生丙:这几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一直轻轻地吹着,没有夏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寒冷。雨还是下着。我跑到楼下,张开双臂,雨点儿落在我的手臂上,凉凉的,冰冰的,十分舒服。调皮的雨点儿一会儿躲在头发里,一会儿坐在手臂上,一会儿躺在手心里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富于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怎不令人欢喜?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从而拓宽习作的视野,积累习作的素材。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案例2】《陀螺大战》
上学期,陀螺成为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风靡一时。课间有围在一起聊陀螺的,什么“银爪白虎S”、什么“旋翼飞凤”、什么“震山狮神”、什么“怒江灵豚”说得头头是道;回到家,有赛陀螺的,三个一群,五个一撮地围在一起,随处可见。陀螺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全部。与其这么发展下去,不如来个陀螺大战,一比高下。
陀螺知识大比拼
向同学们介绍陀螺,说说自己的陀螺的零件,以及这些配件的功能。
别开生面的陀螺大战
陀螺大赛分四局,第一局预演赛,参赛选手在指定地点先热热身;第二局预赛,共分为6轮,每轮6位选手,坚持旋转到最后的陀螺获胜;第三局复活赛,在第二局中表现不错的陀螺还可以进入复活赛;最后一局是总决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陀螺大赛的筹备工作:
1)战场的布置:5名男生。用小方凳围成四四方方的战场。
2)摄影1名、裁判4名和通讯员1名。
“陀螺”飞进了作文本
比赛结束了,大家仍沉醉在比赛的火热气氛中,连平时不爱玩陀螺的女生,平时样样不出众的学困生也获得了第二名,大家为之高兴和兴奋。教师趁热打铁,将写作的活动引入正题。经过交流和指导,学生愉快地写作,不多时,一篇篇佳作“新鲜出炉”。
刘铁芳博士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缺少幸福体验的童年是暗淡的。”一堂好的作文课应当与学生游戏一起发生,只要孩子心中有游戏的诉求,作文课就可以拉开“序幕”,搭好“舞台”,让孩子们的言语自由“舞蹈”。
【案例3】《点鼻子》小游戏
为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我决定在语文课上玩个小游戏。看到我在语文课上又发白纸,又滴墨水,学生一脸疑惑,带着好奇又是看,又是问,谁也猜不出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准备工作就绪,我终于发话了:“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要求同学们跟着我的指令做。左手拿纸,右手食指蘸墨水,点鼻子。真点鼻子?学生开始矛盾,真点!无奈,学生跟着我点了鼻子。
结果出来了:墨水印全在同学们的鼻子上安了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人仰马翻。突然有同学发现我同样点了鼻子,但鼻子上没有墨水印。经过一番争论后,同学们终于明白。“老师用食指蘸墨水,中指点鼻子,我们缺少了观察!”,“都是不仔细观察惹得祸,害得鼻子受苦受累!”,“原来老师这般“狡猾”!”
后记
事后,一篇篇文章《点出了道理》、《“狡猾”的老师》、《“小”鼻子中的“大”秘密》、《与众不同的语文课》、《那一刻》跃然纸上,看得我欣喜若狂,不禁为学生的精彩而喝彩。不需要传统的说教,不需要作前的指导,那灵动的语言,那深刻的道理,都在那一次迸发,这都缘于“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案例4】《找试题》
有一次教师预先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作好了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后,教师郑重地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然而没有,接下来是教师一系列的“找试题”的动作,神态也随着找的过程不断变化,学生由观望开始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时,教师宣布“试题”找到了,就是用大300字,将老师“找试题”的过程写下来。
紧张、期待、疑惑、豁然这瞬间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作情绪轻松而自然,写起来非常顺手。
“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何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孩子们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来。让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荡涤所有灰色的尘埃,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走进真实,让孩子们在“作文”这片领域里自由驰骋,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第三篇:情景式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游戏
摘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现在由于一些教师对小学生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对小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困境。而英语游戏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助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及教学原则作一探索。
关键词: 情景教学游戏;游戏教学;兴趣教学
儿童学习英语能否见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魅力。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一、理论依据
1、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的阶段,有着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有“好玩”的思想倾向。而游戏教学刚好符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在课堂中应用模拟表演、语言交际等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英语游戏比赛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践来掌握的,游戏则为儿童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儿童在游戏中必须与同伴交流、练习与理解。通过游戏儿童语言的发展充满了多元化和趣味性。比如,借助戏剧游戏,儿童可以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来理解文字的涵义,而通过对话,儿童可以练习说话。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英语游戏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的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1 小学生活泼好动,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2、创造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
游戏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生动的游戏活动,和学生共同参加活动,参与游戏,能唤起学生友好、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思想活跃,会自在的表现自己的才能。
3、提高儿童英语听说能力
每节课进行形式各异的游戏和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听,在游戏中激发说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目的。
三、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 1.情景式教学
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联系,真正达到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第一单元时,我告诉他们,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时,常这样表达: A : Hello!How are you ? B : Fine.thank you , and you ? A : I ' m fine too.这一问候格式也要适时适地来用。设想两人骑着车相对而行,且没有必要下车交谈时,就不该照搬这种近十秒钟才能完成的问候形式。仅说“Hello!” 或者简单的“Hi”,甚至微笑着点头致意就行了。在课堂上,我让两个学生表演骑车说全2 部问候语的场面,一边擦身而过,一边回头完成问候的样子,使得同学们在笑中领会其意。
2.激发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上句型操练课时,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蒙上眼睛背对同学们,然后我在台下找一个学生,并且悄悄地将这个学生带到远离他人座位的地方,让他们俩用英语对话几句,最后让讲台上的同学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由于发出声音的位置相差太远,猜的同学往往出错,其他同学干着急,使劲地说:“No , guess again!”台上的同学只好又猜测“Are you„„?”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争先恐后。
同学们还喜欢唱歌,我便在上课前让他们唱英语歌,一曲终了,下课时涣散的心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并且进入了一个英语的环境。小学生好奇、好动。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年龄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最大限度为十分钟。如果在介绍了一定的课文新知识后,能进行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或唱唱英语歌,这样就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四、游戏教学的基本过程
唱歌热身—自由谈论—游戏导课—新知学习—玩练结合—角色表演—竞赛巩固
1、唱歌热身
主要是在上课前唱一两首英语歌曲,唱歌时可以加入适当的动作,通过歌声来调节情绪,营造英语学习气氛,并通过唱歌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如果每节课都唱,时间长了,也难免使学生感到单调而影响情绪,这时我们便调换方3 式给学生播放节奏快,琅琅上口的儿歌。
2、自由谈论
主要是用来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每堂课的前五分钟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进行自由会话,也可就某一话题进行谈论。例如:问候、问路、购物,谈论人物、谈论天气等。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并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也可让学生自由搭档,自编对话,时间为1-2分钟,在课外准备好,课上再表演。
3、游戏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以及猜一猜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引入.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动口。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自然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3、新知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尽可能运用实物、图片、电化设备来充实生动的语言情景。如教学家庭成员名称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带全家福的照片来,让学生自己介绍家庭成员。在教学动物时,教师可自制课件,内容包括所学动物的声音和图片,大屏幕投影: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什么动物也没有。接着,教师一按鼠标,出现一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这种动物的单词,(譬如:bird)学生猜到了,森林里就会出现一只小鸟。学完一个单词,教师接着按鼠标,森林里又可以出现其他动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也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创造力。
4、玩练结合
经过新知学习,此时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一定了解,需要通过练习来消化。如在练习本节课新授的单词时,教师可把单词以卡片的形式(正面为图片或英文,背面空白)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看半分钟,接着用一张稍厚的大纸遮住所有卡片,然后在大纸的掩护下把一张卡片翻到反面,最后拿下大纸,学生凭记忆判断哪个单词不见了。该阶段可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打电话、开火车、击鼓传花等。
5、角色表演
也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学生此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如: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here are three.如果只是读,学生虽可倒背如流,却不知如何运用,教师如果能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运用已学过的句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改观。如: A: Waiter? B: Yes?Can I help you? A: May I have something to eat please? B: Ok.Do you like pears? A: Yes, I do.B: Wait a minute.„„
B: Here you are.A: Thank you.B: You are welcome.教师提示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独立组织表演,每人至少充当一次服务员。其余三人为顾客,最后选派小组上台表演,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及丰富的想象力,可自主添加许多学过的句子。
6、竞赛巩固
这是一节课的小结。竞赛是学习、练习的一种好形式。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情绪,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竞赛一般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也可在课结束前进行决赛,分出胜负。
五、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安排游戏要有目的性,认清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课堂游戏也不例外,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纯粹为玩而玩。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5 点和其他教学要求。
2、选择的游戏要有启发性,短小适量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在对游戏难度把握上,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游戏中教师可适当给他们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应过多,过长,大脑兴奋会转化为大脑抑止状态;过多,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3、组织游戏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教师在开展游戏之前要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等,由于小学生具有争取好胜,容易激动的特点,他们有时会忘乎所以出现混乱现象,教师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而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第一,比赛第二。
4、开展游戏注意学生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
游戏教学的参与性与性体现在全体学生“动”起来,争着承担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另外,只有使游戏恰到好处,才能使课堂有起有伏,重点难点环环相扣,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5、运用游戏注意多变性与层次性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不断设计新,游戏。一节课中要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安排。以运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
6、评价游戏要恰当,教师要及时鼓励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偏心和不公正态度必然导致学生间的不服气,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教学就难以开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评价要恰当。而教师两句鼓励的话,一张小小的贴画,一个水果都将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他们的兴奋状态必然会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动手,动脑和动口,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愉快的学6 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刘建清—《中小学外语教学》1991年第1/2期总54/55期
2.《竞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周建英—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02年第7期
3.《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初探》—《江苏教育》 2002年第2期总第613期
4.《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河北教育》—2002年第4期 5.《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心理学》2002年第3期
第四篇:从情景式命题到情景教学
从情景式命题到情景教学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吴庆华
仔细翻看近几年各省市的历史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中考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很多直接式的设问,而代之以大量的情景式命题。以往的命题形式大多是直接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命题形式固然简单,直奔主题,但形式过于单一。
所谓情景式命题,即在试题中使用各种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情景之中,在情景中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情景资料,根据情景的提示找出问题,从而解答题目。情景式命题丰富了试卷形式,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研究情景式命题,特别是研究试题中创设情景的形式和技巧,可以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示,从而使得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目前情景式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图片为情景进行命题
2010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试卷在试题中都大量地运用图片来命题,比如,2009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卷使用了23张图片,2010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卷中共使用了15张图片。没有使用图片的试卷几乎没有,而且几乎每一种题型中都能看到图片。试题中使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使得整个试卷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生动,一改中考试卷以往单调枯燥的风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可以说,使用图片来命题已经成为中考历史命题的一种趋势。
试题中利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不影响解题,不看图片也可以答题。
比如,(2009年·无锡)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
二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以图为题,考查的历史知识点也包含在图片中,这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图片,从图片中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说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才能解答题目,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
比如,(2009年·河北)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特别是教材插图,设置教学情景,编制创新试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西方文明之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类型诞生不同的文明类型,我利用教材插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教学情景。
A
B
C
D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四张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上面四张图片中所示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哪一项?
②A、B、D三张图片所示的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一种文明类型?
③图C所示的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插图,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运用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二、以时事新闻为情景进行命题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且很多时事新闻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或者历史背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今天的时事新闻也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试题中运用时事新闻来创设命题情景,可以很好地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调动起学生解题兴趣。所以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大量试题都以时事新闻为命题情景,从时事新闻中寻找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来引出问题。
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无锡)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2.(2010年·青岛)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 B.圣马丁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3.(2010年·威海)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这些题目都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平时生活中基本都听说过的新闻作为命题情景,很好地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寻找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比如,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也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当天德国政府向法国政府交付了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根据这一新闻,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教学: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所在的是哪一军事集团?一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决定德国一战赔款的是哪一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订了什么条约?
③东西德统一是在哪一年?是哪一次战争引起了德国的分裂?
④德国花92年还完了一战赔款,你从德国政府的还款行动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以时事新闻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历史的踪迹,思考历史,培养学生政史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以影视材料为情景进行命题
随着电视和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电视剧和电影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在众多的电视剧和电影中,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占了很大比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供了一条大众化、娱乐化的途径,这也为历史试题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在近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影视资料创设情景的题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青岛)有一位外国人搜集了四部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四渡赤水》③《甲午风云》④《重庆谈判》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2009年·无锡)下面四幅电影海报反映的历史主题都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2010年·安徽)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些题目都是以影视作品为问题情景,将命题者要考查的历史知识用影视作品的名称呈现给学生,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问题。这样的题目不仅吸引人,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激起了学生的解题兴趣,而且在问题设计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命题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组织学生观看很多的影视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恰当地引入影视作品为课堂教学服务,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两种方式将影视作品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一是利用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对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影视作品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比如,在学习了“三国鼎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来寻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不符合历史的情节;在学习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电视剧《水浒传》某一片段中人物的衣食住行是否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等等。二是让学生以影视作品为切入点,寻找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后,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举起手来》、《小兵张嘎》、《南京!南京!》、《亮剑》等等,以《南京!南京!》为问题情景,设问:学生这部电影是以抗日战争中的哪一事件为背景的,以此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以给学生介绍电影《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电影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二战重要事件的印象。
四、以乡土史为情景进行命题
乡土史,一般指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着杰出的历史人物。乡土史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很强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中考命题者很好地利用了乡土史这一优势,以乡土史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寻找课本知识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设计问题。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安徽)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1)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3)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2.(2009年·潍坊)王尽美是从潍坊大地上走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他的主要事迹是
A.参加了中共“一大” B.领导了潍坊抗日斗争
C.建立了中共潍县县委 D.指挥了潍县攻坚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乡土史创设教学情景,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性作用。乡土史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教材内容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创设教学情景。以乡土史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小到大”,二是“由大到小”。这里的“小”是指乡土史,“大”是指整个历史。“由小到大”是以乡土史为切入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整个历史事件。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我查阅了无锡乡土史,找到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荣氏兄弟。荣氏兄弟是无锡的骄傲,每个无锡人都很熟悉,荣氏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直接围绕着荣氏企业的兴衰来开展教学。通过了解荣氏企业的发展概况,学生也就对整个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有了整体的认识。“由大到小”是通过教材学习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让学生来找找乡土史中与之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之后,我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查在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印象和认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以上是中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情景式命题,除此之外,创设问题情景的形式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命题者精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对考试的一种改革与创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开动脑筋,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研究情景教学,真正使得教学与评价相得益彰,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追求。
第五篇:情景式经验交流
情景式教育经验交流
情景式教育:
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情境式教学法-经历发展过程
1、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比如:设计一个情一个动作,训练说一句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再集合看图学文的教材,设计场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人物对话的再现。进行写话的训练等。
2、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通过观察再现场景,提供作文的素材。
3、运用情境,进行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的发展。
二、情境式教学法
1感知目标要鲜明。比如知识的获取,智慧的启迪,美感的享受,劳动的欢快等。
2、带入情境要有顺序,观察景物可以先整体再局部再细节的程序指导学生。3在观察中启发想象。
4、实物演示情境
5、图画再现情境:多媒体演示,剪贴画,课文插图。
7、音乐渲染情境。
8、表演体会情境,分为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
9、语言描绘情境。语言必须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可知性。
三、现阶段情景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较复杂,需在实际授课中提高课件成熟度。
2..对授课老师的要求高,几乎全靠经验,需要在实战中提高老师的成熟度。
3.学生的表达力有限,导致气氛不够,需要老师多多激励。
4.活动中气氛的掌握问题。
5.活动后的跟踪问题。
四、未来的发展
在未来的2—3年之内能达到系统的培训,在班级凝聚力、团结、朋友、感恩、责任、个人的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上得到显著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的训练机制,有计划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
机电学院班主任:杨辉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