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

时间:2019-05-13 03: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广西桂平市金田镇田江小学

黄梅

电话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极为重要,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总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自己预设内的答案。当课堂出现意外,或者是学生有不一样的发现时,老师匆忙下评价,草率结束了学生可能是很精彩的回答,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的品位和水准,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要具有激励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听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

我认为,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现在有些教师上公开课,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激励性评价能提高学生成绩。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心剂,推动着他们向前。评价不紧紧是左右着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情绪,还会延伸到课外。所以在我们的评价中尽可能地多激励孩子,尽量少一些批评,这点对于后进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要具有巧妙幽默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所以教师的评价也不可缺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它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能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在课堂中师生能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充满巧妙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草原》一课,有一位模样可爱的男孩对草原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草原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称赞道:“你也可爱得并不空洞呀,你看,样子可爱,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可爱草原呢?”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开心地笑了。这样巧妙有趣的评价是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们班的学生们经常发出的一阵阵笑声。一些老师会问:“为什么你们班的上语文课的时候老是有笑声呢,在搞什么?其实,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言语评价。我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文中课后拓展部分提到杂草被祖父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都笑了,该 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生活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幽默的语言会无处不在。

三、概括性评价

在教学中,概括性评价语言是重要功能之一,好的概括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巧妙地点拨、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学生读书时可以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读完后可以说:“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同学们会更佩服你的,继续努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金色的鱼钩》时,在一学生朗读后指出:“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请你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学生思维自然活跃升华而灵光闪动,当再一次朗读时,读得入情入境。教师短短的几句评价语言,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概括性的评价语言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概括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我上关于写信的内容的时候,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信呢?”学生说:“我给好久不见了的爸爸或妈妈写信。”我点评:表达思念之情。学生说:“我心里不愉快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写信。”我点评:“倾述自己的烦恼。”学生说:“我在遇到快乐事情的时 候给好朋友写信。”我点评:“跟别人分享快乐。”学生说:“在过新年的时候,我给亲人写信。”我点评:“节日上的祝福。”这些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有帮助,让他们愿意去写真实的东西。因此,概括性评价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导向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上儿童诗两首《我想》一文,开课时要学生先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极为热烈,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老师、还有的想成为最聪明的调查员,„„答案可谓精彩纷呈。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梦想就是当孙悟空。”听到这个回答,我明显一怔,但我很快走到男孩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孙悟空吗?”男孩答:“没有”。我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课例中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对这独特的回答我既没有热情赞赏,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孙悟空吗?),使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从而纠正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倾向。在这一教学细节中,我就是机智地运用了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成功地生成了课堂的精彩。能够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从而让学生学 会学习,促进发展。因此,导向性能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是妙处横生的表述,是精辟见地的分析,是画龙点睛的概括,是恰到好处的点拨,是由衷的表扬。它如一股清泉,注入学生心田,催开学习兴趣之花;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虽然不是磁铁,但可以牢牢吸引学生;虽然不是蜜糖,但能让学生感觉到甜蜜;虽然不是矿产,但能开发出无穷的资源;虽然不是航标,但能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第二篇:浅析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浅析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白马崾先中心小学 杜庆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其中,代表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课堂教学中的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语言技能。按照语言规律、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来运用语言,注意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精准美和语态美。从而为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感情,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师语言;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arts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hall of Chinese classes a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Among them,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classroom teaching.Therefore,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law to use the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of language beauty, beauty, precise, and voice.To set up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otion, imparting knowledg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bridge, let the students like Chinese,willing to learn a language.Keywords: The language;Primary school teaching language arts;The language classroom;Teacher language;引言:教师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而语文教师则担负着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重任。要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不断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字,创新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语言运用更具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要有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理解、思维能力,感染小学生丰富语言,悟出其中真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语言艺术的探究,深挖语言艺术的潜能,加强语言能力的锤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相应的丰富和提高,情感得到抒发和升华。使祖国的语言文字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感召力,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声音即语言就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这一点又尤其重要,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关系到汉语的传承与发展。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有点苛刻。因为我们不是诗人,不是小说家,不是相声大师,更不是演说家。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也许他不能口若悬河,但在语文课堂上他也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力求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1]130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小学语文教师能否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讲究语言艺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小学教师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哪些语言艺术技巧呢?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无论时代怎样的向前发展,教学手段怎样的现代化,只要是教学就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绝不能没有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教师出现,就有教师语言的存在。教学语言和其他行业所使用的语言相比,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必须使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需要。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普通话必须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语文教师所教的是我们的母语,使命更重大,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其次,教师的语言在谴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颠三倒四等语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向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向老师学习规范的语言。在教师语言规范的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习得规范的语言。反之,教师语言不规范,则会产生消极的效应,使学生学了不规范的语言尚不自知。

(二)教育性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教师的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借以完成现实职责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当然也必须始终贯穿教育性。教师在开口和学生讲话时,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师,担任着对学生言传声教的重任。要时时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教师语言的教育性首先要求语言本身要健康,文明,进步,禁粗俗、低级。有些教师为了逗乐,爱用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土话俚语,或讲些庸俗的笑料,这

有些教师爱在学生面前说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语言:如一名教师公然在讲堂上鼓励学生考试作弊,还说这是社会风气逼我们这样做的,谁老实谁吃亏。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违背了教学语言教育性原则,而且更违背了教师最根本的师德。教师语言的教育性特征还要求教师无论在教育语言,还是在交际语言中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把德育渗透在全部语言实践中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

(三)针对性

教师语言的又一特征是针对性。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这便是教育学里所说的因材实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师的语言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例如,有一教师对两个不愿上台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动员和激励方式。对一个胆小,借口没准备不愿上台的女生,教师说:“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敢于面对观众,是一种伟大。在没有准备情况下说得不好,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很精彩,难能可贵。你愿意试一试吗?”对一个腼腆,扭捏,自认为不善言辞的男同学,教师说:“有的人不靠辞令取胜,靠的是他的真诚。我相信你比一般辞令更能打动大家的实际看法。”①结果两个学生都上台发了言,有的还讲得不错。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因人而异,突出针对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比如面对自尊心强的同学和自尊心差的同学,或是性格有差异的同学,都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以求收得理想的效果。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教材内容而异,因环境场合而异。

(四)鼓励性

鼓励性也是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教师语言的主导对象是学生,学生处于成长期,由于未成年,更盼望别人把他们看成人。一般说来,他们自尊心很强,也特别敏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的语言忌讳“冷”、“”硬”、“”辣”;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教师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激励语言不在多,而在于激励的时机和火候要恰当。什么时候激励,怎样激励,这是一个出色的语文老

例如有个班的同学高二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老师没有采取批评的方法,而是流露出惋惜表情给他们讲了12个字:“争一口气,加一把劲,上一层楼”。并且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失败的原因去思考一下,去落实一下。话语简单,却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给学生们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这12个字,在期末考试中大家果真争了口气,取得了好成绩。

(五)审美性

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具有审美性,有比一般人的语言更高的美学价值。教师的语言美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最佳工作效果而有效调动自身的语言素养。娴熟恰当使用各种语言技能、技巧,从而使语言本身的审美属性得以充分体现,语言运用富有创造性魅力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言语境界。②这种审美化的言语运用,是对教师口才的较高要求。教师的语言美,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常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谴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高超的艺术,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有建筑美、色彩美、音乐美。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语言都具有语言美,都是富于审美性的。因为它美,所以才动人。例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春》、《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饶梁山月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美得让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情文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悟祖国大自然的美景。”③这段导语通过精当的词语和引用、排比、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段,表达了富于哲理的美学思想和热爱祖国美好大自然的情怀,烘托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正与教材的风格相吻合,可以说这段话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很美。

二、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导入语要“异”——以“异”夺目,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言,应走向诱发学生灵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导语:根据文章的内容,在内容上或用抒情的语调,诗一般的语言引着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或用名句、古诗词;或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在方法上或开宗明义,用一句话点出主旨;或释题定向,即紧扣题眼,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或故事导人,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或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好奇心,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或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我先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原先壮观的视频,再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枯竭后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观看图片后最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讲述语要“俗”——以“俗”致易

讲授语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小学生知识储备较少,抽象思维不发达,但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注意力不易集中,但比较容易受到暗示,对老师的夸奖很在乎。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讲授语应注意要通俗易懂。上课时,教师的讲授语要生动活泼,不要抽象乏味,文绉绉的;多用短句子,少用长句子;语气词可适当重复。形象感就是指在讲授中要有具体形象,具体形象则是指使用比较直观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人物、情景、场面,使之能在听话人头脑中生成有关形象画面。这要求教师注意选用那些能够形象逼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再现事物的大小、形态、颜色、声音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表情的语言,去描景状物,抒情叙事。具体形象的教学口语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语文是一门集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在语文课堂运用语言时应注意这五方面。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想象的情境,是实现教师启发学生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交流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你还有问题吗?”类似这样的提问,是我在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惯用的语言。这一提问语的优势是: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畅所欲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但由于是常用语,就觉得是老生常谈,再也没有新鲜感,所以要适当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语言,体现出艺术性和变异性,因为问题提得好就会像投向平静水面的一颗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过渡语要“顺”——以“顺”成篇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授《沉香救母》一课,为了更能让小学生明白沉香在救母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的过渡语设计为:“沉香小小年纪救母决心却如此坚决,但他救母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那他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险阻呢?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看一看。”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又如《谁的本领大》中讲到太阳和风的第二次比赛,由于我师详细的分析了太阳和风的第一次比赛,意图让学生自学第二次比赛的内容,可以这样过渡:“在进行完第一次比赛后啊,太阳赢了。可风却不高兴了,接下来它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想知道结果如何吗?同学们自己去认真的读读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五)结束语要“悬”——以“悬”定文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一位好教师,如果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出彩的。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这课时,结束语设计为:是呀,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长成参天的大树。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第二年的春天,小云雀真的和妈妈去种树了,又经过了很多年,小云雀去过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想象它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吗?自己写一写。

三、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知道教师语言具有规范性、教育性、针对性、鼓励性、审美性等特点,那么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一)语言艺术是教师能顺利教学的保证¬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语言实践。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是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外在的集中表现。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有特别的重要作用,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提问、终结,还是学生的听讲、回答讨论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内在意象和潜在的知识都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只有明白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所以可以这样说如果课堂上缺少优秀的教师语言,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

(二)教师语言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类最重要的传递信息、交

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反映着教师思维水平的高低。学生透过教师的语言就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从而激发思维兴趣,同时还能提高思维能力水平。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好的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抽象思维,教师的机智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所以,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语言艺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堂教学无论是传播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还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都是通过师生双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如果表达准确清晰、生动有趣那么学生就爱听乐听,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言而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不可忽视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主动去思考,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之下,会积极主动开动脑筋,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思维训练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教师语言艺术能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优秀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美学特征,它包括准确简洁美、情感体验美、启发激励美、动态节奏美、幽默谐趣美,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教师美的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审美对象,它必将对学生产生美的感染,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生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感,拓展审美意识。教学艺术家的语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声音清亮,具穿透力,听起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总让人感觉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的语言犹如诗歌语言一般精练,小说语言一般生动,散文语言一般优美,戏剧语言一般传神,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

热爱和陶醉,必将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去进行审美创造,从而在创造中提高自己的 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结束语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小学语文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感,陶冶情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较好的掌握被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的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这一时期处于快速的发展过程,小学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语言也应同时具备这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更多的注意点还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总结和改进。教学结语是对一堂课或一个问题进行总结的教学语言。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从感性认识上深到理性认识。这种教学结语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且要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如橄榄在口,如余音绕梁;切忌简单机械重复所讲内容,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意。运用简明扼要而意味深长的教学结语,这需要教师切实把握教学对象特点和知识体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结语简明扼要,学生才比较容易接受,记忆深刻;意味深长,才会回味无穷。教学结语主要有读写畅想式、发散联想式和点睛深化式。其中关于读写畅想式结语,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认为:“理想的练习设计是:巧于构思,以少胜多,学生负担不重,而功效卓著。”⑥从课堂结语角度看,这里的“巧”主要是指教师要依据课文的基调、潜在的内容,用富有亲和力的点拨语让学生对文本作进一步的设想质疑,自主探究,从而结束课文的方法。如教《项链》,到最后结语时我们可追问:“当佛来思节夫人说出她的那挂项链是假的时,路瓦栽夫人当时是什么反应?你能给小说补出几种合理的结局吗?”随之讨论并当堂完成练笔,藉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一堂引人入神的语文课往往取决于授课者出神入化的语言驾驭。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功夫,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文章类

[1]祁昌智.浅析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青海教育,2006,No.9 [2]黄悠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No.12 [3]王红.浅谈语文教师语言的审美性[J],科教文汇,2003,No.6 [4]曹金枝.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2006,No.9

著作类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提问

我在乡村小学教书,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教师能照顾更多的学生。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发言。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也听过一些语文课,发现有些课为什么不成功,很大原因是教师的提问出了问题。有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提问过于简单而且没有准确性,有的提问过于急于求成。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几年的观察、尝试,采取了不同提问的措施,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一、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保证各层次问题比例适当。

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方法,课堂提问可分为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在这六类提问中,其中前两类提问主要是一些检查知识的提问,属于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后两类提问属于高认知水平的提问,此类提问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又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教学环节顺畅的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难度会直接关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了避免满堂问学生,提问次数过多,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思考性大的问题与思考性小的问题出现的频率。只有保证与教学目标有关,发问频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与教学目标内容有关的问题上。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

我认为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不能太琐碎,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提问。当前许多语文课堂问题太多太琐碎,而且许多问题毫无思维价值,反而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

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提问,我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抓住题眼设置疑问,激活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谢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入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于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一出示课题,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和”字来设置问题,“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由于一下子抓住了题眼,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抓住某一关键性的字词以牵动全篇。

根据《春晓》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设计问题时,利用一个“知”字,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道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了“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在表面的涟漪之下让他们的脑海中涌动着澎湃的思潮。

3、从文中中心句入手提问设计全文教学。

好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比如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在设计问题时,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通过什么事情来体现这一中心的?于是学生对《詹天佑》这篇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到文国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

4、从文章的难点来进行提问。

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的,常常需要疏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课文时,小女孩被冻死了,怎么脸上还会出现笑容?这是一个难点,我是先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心理活动作分析探究,进而让学生明白,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三、将“追问”进行到底,叩开思维大门。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对学生的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把问题换成“追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进而回答出问题。如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针对“一动也不动”设计这样一疑问:邱少去为什么一动也不动?怎样做到一动也不动?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假如动了后果会怎样?这样用一词牵动全文,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教师连续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以帮助学生摆脱对问题的表面化理解。追问能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新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成功的体验。

四、善于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问以后,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千万不要急于指名回答。过去的教学往往使体验思考虚晃一枪,变成形式化环节,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提问以后,多给学生思考5到10秒,学生的答案的深度与广度将会有质的变化,因此,只有给学生充分而适当的时间,才能使学生充分地体验,感悟有效思维,才能使情境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实效环节”。因此,在教学的问与学生的答之间要有充分的时间间隔,与其发问频繁,不如让全班众多学生沉着地彻底地思考。教师提问以后,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或答得不对,教师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且可以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自主建构或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五、善于利用提问,关注全体学生。

每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所以他们也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如果教师总是关注不到他们,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即使是同一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学生的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不断拓展,教师就应该善于利用提问,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所学习的内容,更快更深入的掌握要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有关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生评价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做到生生评价

生生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对同学在课堂上某一部分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回答、也更容易虚心接受同学的建议,这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颇受教师们的青睐。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变得热闹了,当然,热闹的背后也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免闯入“生生评价”的误区。如何让生生评价不流于形式,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赞美、找回自信、学到方法,我根据“生生评价”出现的现象,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生生评价应学会赞美

听到这样的生生评价,我们不否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非常认真,评得非常积极、全面,不要说读错了字音,哪怕是停顿、标点都不会漏掉。但是纵观以上的评价,我们就会发现,清一色的批评,没有一个表扬。虽然这一组学生的基础是差了一点,但也不是“一文不值”:他们敢于举手,组长分工明确,有些学生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可是全班同学关注的全是不足之处,竟没有一个人发现这组学生的优点,这时的老师也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预习时多读几遍,争取下次读得好一些。看到这组学生一脸沮丧地坐下去,看到评价的学生开心的笑脸,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评价观偏离了方向。因此,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应加以指导,告诉学生评价

应该一分为二,首先要肯定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同学改正。

生生评价应照顾全面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很多:一是优等生无论是对思维的敏捷度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比一般学生优秀,为了能一语击中“要害”,提高课堂效率,甚至出彩,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优等生进行评价,而优等生也会抓住难得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二是学困生对自己不自信,认为自己都比别人差,只是没有掌握,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长此以往,生生评价就成了优等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其实,生生评价不应该成为优等生的特权,它也应该成为学困生提高成绩、找回自信的钥匙。如何走出这一误区,让生生评价真正成为每位学生都能评价、都敢评价、都会评价的形成性评价,关键要看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参与到生生评价的环节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教师要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让他们知道什么环节就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从哪几方面去评价,让他们心里有底。学困生就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习劲更足、积极性更高、自信心更大。课堂打破了优等生“一言堂”的场面,全面撒网,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来说机会均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生评价。

生生评价应适可而止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虽然说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在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发言的时候“悬崖勒马”,停止交流发言,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放纵”学生在已经

评到位的小环节上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接下来其他学生的评价只是“意义甚小”,而且课堂上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就有可能“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了。这样“避重就轻”导致了课堂中心的偏移。所以,在学生已经评到位、评到点的时候,为了保证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适可而止,及时结束生生评价,留出时间给后面的教学。

生生评价应一语中的出现学生评价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掌握评价的方法。只要方法在胸,学生的评价就会有针对性、有效果,这才能真正让孩子扬长避短,得到发展。无论是书写还是阅读,习作还是口语交际,虽然内容不同,但只要掌握了各个环节评价的标准,学生评价时就有了方向、依据,评价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语中的,具体而又准确。

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说,应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生生评价”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学会赞美,关注学生找回自信、指导学生掌握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和评价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第五篇: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谈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谈

摘要:语文课堂,是展示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阵地。情感渲染的教学艺术是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设疑激趣的教学艺术是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诱发想象的教学艺术是利用课堂语言、直观教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通过随机应变地调控课堂,使教学充满智慧和乐趣。

关键词:语文;语言艺术;情感渲染;设疑激趣;诱发想象;机智风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罗伯特·特拉弗斯也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和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总结出以下几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一、情感渲染 走进作品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育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情感渲染的教学艺术,是借助语文教材本身的思想情感因素和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

1.再现作品的情感原貌。教师扎实的朗读功底(普通话标准、语音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悦耳等),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前提条件。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在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首先有感情地为学生朗读了整首长诗。当他深情地读到“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盖着的„„”的时候,热泪夺眶而出,听课的师生也被他的真情实感深深打动了。这段朗读再现了作品的感情,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整堂课的展开奠定了情感基调。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情感特征,如《白杨礼赞》描绘西北黄土高原的开阔雄伟,《最后一课》表达韩迈尔老师对祖国的热爱等等。这些作品为教师提供了再现作品感情的平台,而运用情感渲染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感情的纽带把教师、作品和学生凝聚在一起。

2.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多的是讲述。许多教师或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深刻体验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展现给学生,或是将作品含而未露的感情融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感化学生。于漪老师也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

一位教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先在黑板上挂上一副镶着黑纱的周总理遗像,使学生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然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了周总理逝世的日子——“那是1976年的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高山在恸哭,大海在涌泪,周总理啊,周总理„„,您在哪里啊,您在哪里!„„”课堂里一片肃穆,同学们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中。一张周总理的遗像,一段哀悼总理的动情话语,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渲染,要注意适时、适度。第一,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区域,切忌滥用。第二,把握好时机。以启发学生自悟为主,当学生被带入情境,欲罢不能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升华感情。第三,教师的情绪要适可而止,既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又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二、设疑激趣 理解作品

疑问是兴趣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总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所以教学过程中的设疑置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其学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设疑激趣是通过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设疑激趣的关键在于怎样设疑。设疑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激趣是教学的目的与效果。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反向设疑。反向设疑是教师设计若干与正确答案相矛盾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个问题的错误答案,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辨、讨论,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又叫做问误答正法。如鲁迅的小说《药》。师:“很多人都认为,作品中写的最多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你们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有同学认为对,理由是:“大部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文中描写较多的人物,如《阿q正传》中阿q写得多,阿q就是主人公;《孔乙己》中孔乙己写得多,孔乙己就是主人公。”教师接着问:“那么,在《药》这篇课文中,华老栓着墨最多,因

此华老栓就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对不对?”

生:“老师,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小说的主人公应是作品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人物,而不能以着墨多少来决定。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夏瑜而不是华老栓。”

他的看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也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精心设疑,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带动他们相应的学习活动。大家积极地阅读和思考,课堂生气盎然、活泼有趣。相反,如果老师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提问:“《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你认为是华老栓还是夏瑜?”显然不能达到先前的课堂效果。

2.比较设疑。比较设疑是运用正比、反比、类比等方法,选择相似项设计疑问的方法。在《阿房宫赋》一课中,可提问:“《阿房宫赋》与《六国论》都是写秦国灭亡的事,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教《故乡》时可提问:“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教《社戏》时,可根据迅哥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设疑:“迅哥两次吃豆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天吃的那么好?两次吃豆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设疑可以让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激起思维的火花,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3.搭梯子设疑。《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悦)以解。”意思是说,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就好像攻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易后难,逐步理解,带领学生享受这个愉快的过程。

搭梯子设疑是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

案例:讲授《故都的秋》的前两个自然段段,教师问:“这两段主要写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容易得出:第一段写的是北国的秋,第二段写的是江南的秋。

紧接着问题二:“在作者的眼里,北国的秋怎么样?江南的秋又如何?”字里行间可以找答案:作者认为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让他“看不饱,赏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问题三:“这两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的?”由于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同学们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作者把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比较,采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问题四:“通过对比,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秋天,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选择性的阅读和思考,认识到作者要表达“对故都北平的秋天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师先后设计了四个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轻松理解了作品。反之,如果改变了问题的先后顺序,教师一上来就问:“同学们读了第一、第二自然段,认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肯定会使大部分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无法激起看书和思考的兴

趣。

三、诱发想象 放飞梦想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教学,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字符号再现某一个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时,离不开想象;作文教学,作者搜集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创造时,同样需要想象。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诱发想象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想象。一般来讲,诱发想象的语言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讲,生动的信息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魏书生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

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魏老师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他提出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魏书生讲张志和的《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大脑计算机的荧屏上放映。”“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加鲜艳美丽。”这段诱发想象的课堂语言真是精

彩极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形象地描摹出一幅幅山水交映,鸟“鱼”花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美景,身在教室,心却早已飞到了大自然,乐趣无穷!

2.结合直观教学诱发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所以,结合直观教具,培养想象能力,效果会更好。如边想象边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想象的内容会更直观。一位教师教《蜜蜂引路》,请学生回答“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结合想象和绘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3.结合作文教学诱发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叫做创造想象。我们常常能欣赏到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诱发学生的想象,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收到阅读和作文指导双赢。二者结合的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对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等等。对原材料想象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体验过程,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需要想象的学习材料中,才能产生丰富合理的想象,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卖炭翁》一课,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结合续写课文,就卖炭翁的命运何去何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首先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卖炭翁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才去卖炭的。他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卖炭,可是他唯一的财产(一车炭)又被如狼似虎的官差抢走了。下一步卖炭翁该怎么办?他以后又怎样生活?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给卖炭翁指出一条出路。”接到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生甲:卖炭翁无可奈何,欲哭无泪,只好回到自己的寒窑生气,然后把牛卖掉,换些银子再去烧炭。

生乙:他呼天抢地地哭过一阵之后,感到生活无望,“半匹红绡一丈绫”既不能御寒,又不能充饥,干脆找一棵树自尽了。生丙:他愤怒到了极点,拼命反抗,和官差扭打在一起,最后被官差活活打死。

生丁:官逼民反,他组织一帮穷苦百姓造反了,走上了杀富济贫的道路 „„

大家充分想象,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教师最后收起渔网,抛出作文的题目:“请同学们以《卖炭翁被抢以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从阅读到想象到作文,教师的指导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四、机智幽默 艺术升华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课堂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灵活调控,使之适合教学的要求。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产生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正在上课,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师,东撞西撞,后来被一位同学抓到了。老师笑了笑说:“小麻雀没上小学就想上初中了?可惜它听不懂咱们的课,送它回大自然吧!”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高境界,不仅能扭转教学的尴尬局面,还能体现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使课堂趣味无穷。钱梦

龙老师说:“我觉得我们老师不妨有点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进入课堂,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大脑皮层细胞的活动,产生兴奋源,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创造愉悦的情绪,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6-177.[2]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6.[3]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张志勇.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3.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半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语文学习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

    浅析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再推崇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模版)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双城镇双城小学:唐雪梅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是众多小......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一、你见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吗? 1、吹毛求疵。————这在以往的课堂中经常见到。 【案例1】 师:你们知道麦子是什么......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研究问卷调查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研究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是否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特此展开此次问卷调查。......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

    语言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在现实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知识水平相仿,教学内容、对象相同,但教学效果迥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