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5篇

时间:2019-05-13 03: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

第一篇: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

数学包含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数与形。数是算术和代数的研究对象,形是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数和形的交响曲构成了数学发展的主旋律。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有人说:

“代数繁,几何难,物理化学更不谈”,新课程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围绕唱好几何教学“四部曲”,走好几何教学“四步棋”,落实几何课程目标。

一、学情分析

平面几何的学习,内容由“数”转入“形”,由“运算”转入“推理”;思维由“直觉思维”转入“抽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转入“逻辑思维”;方法由“记忆型”转入“理解型”。学生需要有熟悉、适应的过程,学生心理需要由“旧”到“新”转变。因此有“代数繁,几何难,物理化学更不谈”的感受。

平面几何入门需 “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思维活动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二、几何教学“四部曲”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1.“讲故事”,激起学生心中波澜

我编拟“最早的面积测量”,“徐光启与《几何原本》,”“祖冲之与π”,“勾股定理及其历史”,“黄金分割及其应用”小故事,介绍平面几何随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介绍北京博物馆文物图案,增强几何趣味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搞活动”,叩开学生思维大门。(1)折纸

用纸剪成一个角,再把这个角折成相等的两部分;用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正方形;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每一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哪一点?把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拼成一个凸字形,并使其中的一张在另一张的正中。

利用折纸,渗透图形变换思想——翻折(对折),隐含比较两条线段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在较长线段截取较小线段方法——截取法,活动简单,但它是较好的感性材料。

(2)拼图

A 用火柴梗拼三角形。拼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几根火柴梗? 用4根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用5根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都用2根,第三条边至多要几根?要用5根拼成两个各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如何拼? 要拼成六个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最少要几根火柴梗? B 摆硬币,在一枚硬币周围摆一圈面值相同的硬币,使其相邻两枚靠在一起,周围可摆几枚?用不同面值的硬币按相同要求摆,得到的结论如何? 若在第一圈外面再摆一圈,又要硬币多少枚?

在A中,隐含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渗透公共边概念和应用。

在B中,渗透圆和圆相切关系。

“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我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去探索、去追求、去学习。

3、“创联想”,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几何学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建筑工人在修房子安装门时,为什么都要钉一根木条(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破成两块,需要再配一块,只需要A、B中的哪一块就行(两角夹边确定一个三角形)? 如果是打破成这样两块(图示),只拿其中一块能行吗?有一块水桶底,如何测得它所在圆的半径长?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用同一种正五边形地砖可密铺地面吗?我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联想、思考,目的让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问题。

4、“制模型”,激发学生形象思维。

学生思维水平有限,数学模型直观形象生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对顶角”教学,我用两根竹针和一根橡皮筋演示; “平行线”教学,我用三根竹针和两根橡皮筋演示,变换位置,找同位角; “叠合与全等”教学,我用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演示叠合的程序和方法;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我让学生按要求和步骤画三角形,同学之间按叠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能相互重合——全等,学生明白:三个定理不是“从天而降,神不可测”。

我用简易教具进行图形变换,增强学生识图能力。例如:用两个全等三角板绕一个对应顶点旋转,或沿一组对应边平移,或绕一条公共边翻转,使两个三角形呈现不同的位置关系,组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从中体会变换的方法,降低推理教学难度。

三、几何教学“四步棋”

1、概念教学

几何概念是逻辑思维最简单最重要 “基石”,是组成几何知识的细胞。比如:线段概念可通过直尺、钢笔、铁钉等实物引入,线段只有长短,没有粗细和形态,与实物线段不同。例如:“互为余角”概念,抓本质属性: “两个角”,“和为90°”,二者缺一不可,反映两角数量关系。“互为邻补角”概念,用类比方法把握本质属性: “两个角”,“和为180°”,“有公共顶点”,“公共边”,这些属性缺一不可,反映两角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通过实践理解概念,例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联系体育课上怎样测量同学们的跳远成绩;我让学生动手折叠图片,理解全等形及其对应元素和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三种不同三角形的三条高,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

2、图形教学

“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几何图形是几何学研究对象,图形教学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图形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画图与识图训练。例如:过点A画直线;过A、B两点画直线AB;过A、B两点画射线AB;连结AB;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延长线段AB交CD的延长线于F;作线段AB的中点。例如:过直线AB外一点M画AB垂线,学生无从下手,原因是学生不理解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在教学中,直线、射线、线段、锐角、直角、补角、平角、对顶角、垂线、平行、同位角、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和概念的特性,我们要让学生达到“看图形想特性,想特性知图形”。

3、语言教学

几何教学有三种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因其特点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图形语言形象、直观,能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文字语言抽象、概括,能精确描述、解释问题;符号语言简洁、抽象。符号语言最难掌握,是逻辑推理的基础.我在几何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几何语言能力及其相互转化.例如:

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我及时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将文字语言符号化。在 中∵AB=AC ∴∠C=∠B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哪三线重合?学生易出错。我让学生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将文字语言符号化

(1)∵AB=AC,∠BAD=∠CAD ∴BD=CD,AD⊥BC(2)∵AB=AC,BD=CD ∴∠BAD=∠CAD,AD⊥BC(3)∵AB=AC,AD⊥BC ∴BD=CD

∠BAD=∠CAD 几何语言是逻辑推理的工具,几何语言是理解,阐述图形概念和性质必要条件。教学中,我认真示范,学生认真作图。例如: “线段的长度”,我教学生:(1)在XX上截取XX=XX;(2)沿XX方向,用XX截取XX=XX;(3)任画一XX,并在XX上取一点X;④在XX上顺次截取XX—XX—XX;(5)在XX上以XX为起点反向截取 XX—XX—XX。我在教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垂线等概念时,我让学生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学会其相互转化。

4、推理教学

新课程增加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学生解决几何证明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共同特点是改变图形位置,变换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丰富学生解题方法.

例如: 已知: M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一点,K是∠DAM的平分线与CD的交点。求证:AM=DK+BM.分析:延长CB到点H,使BH=DK,则MH=DK+BM.这样问题转化为证明AM=HM,证△AHM为等腰三角形.故需添加辅助线.如何添加辅助线是几何教学的难点,如果恰当地运用旋转变换,将△ADK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使AD与AB重合,使原

来分散的DK和MB集中成一条线段MH,与AM构成三角形,把问题转化为证等腰三角形.

几何变换是一种思维艺术,用它思考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心灵的智巧,领悟理性的力量,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是一种美的欣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唱好几何教学“四部曲”,走好几何教学“四步棋”,就能落实几何课程目标,就能取得几何教学大丰收。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的意思: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即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篇我的几何教学的感悟或一点体会,首先分析学情,文章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唱好几何教学“四部曲”,第二部分:走好几何教学“四步棋”。

一、学情分析

平面几何的学习,内容由“数”转入“形”,由“运算”转入“推理”;思维由“直觉思维”转入“抽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转入“逻辑思维”;方法由“记忆型”转入“理解型”。学生需要有熟悉、适应的过程,学生心理需要由“旧”到“新”转变。因此有“代数繁,几何难,物理化学更不谈”的感受。

平面几何入门需 “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思维活动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二、几何教学“四部曲”

1.“讲故事”,激起学生心中波澜

2.“搞活动”,叩开学生思维大门。

(1)折纸。(2)拼图。“学者无心”,“教者有意”。

3、“创联想”,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4、“制模型”,激发学生形象思维。

三、几何教学“四步棋”

1、概念教学

几何概念是逻辑思维最简单最重要 的“基石”,是组成几何知识的细胞。

2、图形教学

“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几何图形是几何学研究对象,图形教学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图形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看图形想特性,想特性知图形”。

3、语言教学

几何教学有三种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因其特点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图形语言形象、直观,能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文字语言抽象、概括,能精确描述、解释问题;符号语言简洁、抽象。符号语言最难掌握,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4、推理教学

新课程增加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学生解决几何证明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共同特点是改变图形位置,变换前后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丰富学生解题方法.

几何变换是一种思维艺术,用它思考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心灵的智巧,领悟理性的力量,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是一种美的欣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唱好几何教学“四部曲”,走好几何教学“四步棋”,就能落实几何课程目标,就能取得几何教学大丰收。

第二篇:感悟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

感悟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也被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所困惑。

一、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寓教于一言一行

1.课堂英语化。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就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表情化、动作化。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这个单词时,我就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我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经过同样的训练,只要我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生活常规英语化。小学英语一周三节课的教学,从时间量的角度来说,确实少得可怜,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量大,而运用语言的机会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从语言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角度,大范围、多层次地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拴”住学生的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喜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教材特点,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但鼓励学生玩,还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如在学习自我介绍时就采用“毛线缠绕”的游戏,在学习

“boy、girl、monkey”等名词时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戏,在学习动物时采用了“快速表演叫声”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学生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歌中练,在歌声中巩固所学知识。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跳。针对这一特点,每一堂课我都利用或编写了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歌曲或歌谣(chant),并加以动作表演。如在学习表示小动物的单词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歌谣:

A dog says “Woof, Woof”, A cat says “Meow, Meow”, A crocodile sings, But I don’t know how, A duck says “Quack, Quack”, And yes!I know how.Quack!Quack!Quack!每一种动物配上其叫声,和着录音节拍,再加上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的语气,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画中乐,在涂﹑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情绪活跃、开朗,具有稳定性、专一性差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仅锻炼学生的“动嘴说”,还让学生“动手画”,如用水笔涂风景,用简笔画小伙伴,用线条连单词,用毛线装饰小动物卡片等等。学生们在涂、画中,与同伴团结合作,相互交流,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情景体验,在交流中创造性运用知识。低年级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英语单词或简短的小对话,这些单词和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和对话的内容。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如在学习颜色的单词时,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寻找教室内多彩的事物,学生在寻找中得到体验,并急于表达学会的单词,遇到不会的颜色单词渴望我的帮助,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再如学习做自我介绍时,学生有可能将新旧知识结合,做出新的句子。这时即使学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语法错误,我也不急于纠正,而是鼓励其大胆地、创

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采用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发挥想象,动手动口,合作参与,在实际交流中发展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学科间的融合及文化渗透,强调灵活开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巧用现代教育媒体

在教学中,应该利用VCD、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让教科书动起来、发出声来,使“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What’s this?”、“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句型时,后知后觉有“望子成龙”系列教学软件中的“英语乐园”这样一套软件,它创设了“在森林中”、“在动物园”、“在学校里”、“在家中”等十大场景,在每一场景中,多媒体技术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目前我所用的也仅是VCD,录音机和磁带,现代教育媒体资源的利用还是很有限。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对任何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评价中我经常用深情的赞许或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会准备一些小礼物奖励他们。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的感悟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 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英语 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 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作为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在遵循《高中英语新课程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英语老师必须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里就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 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问题。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 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 使 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 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呢?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 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满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其次,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 ”到 “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作用,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记忆、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认识的重要推动力。烦恼、紧张、害 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感将抑制智力的发展;愉快、轻松、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则能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紧张的心理障碍,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是学困生,要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要通过提问、回答、朗读、背诵、复述、课前3分钟演讲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习的乐趣。如若出现口误,应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纠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教学中还要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剂学生的口味。比如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讲,也要让学生看、练、说、写、读、讨论,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尽可能用艺术手段—音乐、短剧、游戏、舞蹈、绘画、诗歌等形式,让美发挥润滑作用,使智育和美育在外语教学中达到统一与和谐,达到赏心悦目、悦神的效果,让学生振奋起来。在教法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核心,以交际操练为主线,力求做到组织教学“英语化”,设计活动“情景化”,训练形式“多样化”。

总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起来,让英语能够成为学生日后使用的交流工具,使学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第四篇: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造性

动手操作

数学实验

数学游戏

合作交流

经历数学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师对于教材的运用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这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下教师不仅要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和丰富教材,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数学课课程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创建全新的学习情境。进行愉悦的教学。”同时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了赋予数学学习全新的、深刻的意义,新课程下我们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1)鼓励猜想、直觉。

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系列活动,实现“再创造”。

① 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等教辅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中去探究规律。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让学生猜想、直觉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和直觉。提示学生:借助直尺、剪刀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会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平移或旋转等方法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的长度有关系,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相同。在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含义时,教师可以用沙、水等实物做实验:将一玻璃杯中装满沙后到出,然后在原玻璃杯放入一个乒乓球,将倒出的沙再装进起去,为什么会装不下了呢?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可用等底等高圆柱、圆锥性做实验。

③ 数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喜欢的活动场所故事,实物观察等方法外,还要引入数学游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例如:教学6的认识后,教师咳安排这样的游戏,每四人一组,在桌上画一个圆圈,然后4人轮流将6粒豆子扔在桌子上,其余人观察圈内和圈外各有几粒,让学生感受6的组成。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 以先鼓励独立动手操作,将纸圆剪拼成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证实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 3. 引导学生在生活经历数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导入新课时就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例如:教学《圆》 2 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桌面、种面、车轮面等这些实物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几圆形的简单特征。除了将生活素材应用于课堂,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学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也可以调查自己的居民小区内,居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用统计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有了初步的体会,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有所感受,对数据的获得、分类、不同的记载方式以及简单的分析有了亲身经历,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实践能力和窗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心理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仅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1)鼓励猜想、直觉。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4

一、

第五篇:感悟新课程数学教学

数 学 课 程 教 学 的 新 感 悟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徐振华

内容概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我们感悟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感悟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感悟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感知 感悟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正文:

相信所有经历新课程教学试验的教师都和我一样,对新课程、新课标的感悟一定很深,一定会有许多体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得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 验应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感知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有助于形成某些一板一眼的扎实功底,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难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贯彻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1、新课程打破了以住传统教材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程本着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呈现给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体现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感受出发来学习数学,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情理,让知识活在方法中,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想。如七上数学(北师大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和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则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方程知识,再运用方程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2)、新课程加大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备课力度.“研课标备教材、研教法备学生”这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对老师要求显著的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细致的认真备课,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课程标准》和课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中除组 织、指导学生亲手“做一做”外,课前教师必须要亲自制作,将正方体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一一做出来,在学生探索、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时,可逐一演示,使学生模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同一个几何体。再如第三章《代数式求值》一节的备课,既要利用好“数值转换机”来学习代数式求值,又要让学生规范、牢固地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地设计好教学思路,要让学生知道“数值转换机”它表示代数式求值,可理解为一个程序或算法,有意识的渗透函数思想。(3)、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新课程理念的精华,统揽数学课程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包括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归纳、猜测推理、表达交流、回顾与反思等。为使一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如新课程各章节的“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的设置,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实验和探索,不仅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的是学习态度、情感上也得到体验和提高。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生活中必需的数学,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多次出现“做一做”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感受100万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并每一章中的“读一读”栏目中提供的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例,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介绍,都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而“试一试”,则让对数学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得以拓展尝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空间交给学生。首先转变角色:担当服务员,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其次不包办代替:学生学的怎样要看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知识的产生过程、试验操作、问题探索等,都有要留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空,要给学生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再次适当引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应做适当地启发、点拨,给予铺垫、引导。(4)、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结果,更重视知识出现的背景及形成过程,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新课程中,每一个新概念、新知识的出现,都赋予一定的背景或情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受,同时还配有形象的演示图或操作试验,使学生经历新知产生的过程,感受新知的由来,获得学习的直观经验和认识。如:七下第四章《概率》,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做“掷一 枚均匀的硬币”的游戏试验,使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通过实验,首先使学生认识每一次试验的结果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每一小组的收集的试验数据都带有随机性,其次由大量试验,使学生感知:正、反朝上两种出现的频率都稳定在同一个数值上,从而使学生获得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感受获得直观经验的合理性。再如:七下课程中,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导出,在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探索两个公式,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和转化思想的同时,又通过拼图游戏给出两个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这两个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不仅从代数运算的角度,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认识两个公式的过程,而且从几何的角度给予解释和验证,使学生再度识别、理解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及体悟公式的合理性。

二、感悟数学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基与关键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实现《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提供大量的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获得必需的发展,达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展开数学探究,这样将有助于展现数学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形式,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成新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通过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因此,教学时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教学时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读一读”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在习题中也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巩固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类则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需要全体学生都去完成,可适当尝试。

下载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几何教学的感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悟新课程

    感悟新课程 安阳市东南营小学张 琳 琳春去秋来,走进新课程已经几年了。从刚开始的“雾里看花”到现在的“拨云见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课程给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华池县职业中专张一弓[摘要]:新课程改革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关心新课改的形式,还要积极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参与新课改,要积......

    初中几何证明题教学感悟yang

    丹桂中学初中几何证明题教学感悟教学经验文章题目:初中几何证明题教学感悟学校: 丹桂中学姓名:杨德伟初中几何证明题教学感悟四川省古蔺县丹桂中学教师:杨德伟众所周知几何证明......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化城小学高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常常经历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积累——迁移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

    实践中感悟新课程教学1

    在实践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教学工作总结 路 绳 彬 2005—2006学年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下面我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 我本学......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笔者敢言,在本次高中新课程的所有学科教材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变化可谓最大,它从原来的“软件说明书”,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科书。在去年福建省全面......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会泽县第二中学 董学江 [摘要]: 高中物理新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优势,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新教材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注重物理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