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

时间:2019-05-13 03:5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

第一篇: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

“关联”病、“然后”病、让“哑巴”开口说话——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一则

一、大面积欣赏

师:我看了同学们的作文,作文中的句子,给我带来了语言的享受。

她非常瘦,无论近看远看,她都是那么瘦。——谭思睿

师:看了这个句子,我发呆了两分钟。瘦有什么远看近看的呢,后来一想,有的人远看很苗条,其实不瘦,很丰满。谭思睿这么写,真把瘦写“绝”了。

我被爸呛得又掉眼泪又咳嗽。我腿后的小花狗,大概也享受不了这种气味,摇着头,跑到院子里去了。——邹蕾

师:小狗喜欢摇头摆尾,你认为这个“摇头”仅仅是“摇头摆尾”的摇头吗?邹蕾,你说呢?

生:不只是写小狗,还在写爸爸的烟味让人太难受了。

妈妈正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将我的毛衣织长。一阵风悄悄地吹在我的身上,我这才发现,客厅的窗户没有关好,妈妈平时最怕风了,有一点风她都发颤。——李海灵

师:你认为这里写“风”,仅仅是写风吗?李海灵,你说呢?

生:不是,还想写妈妈不怕辛苦地为我织毛衣。

师:两位同学,都能用环境来写入,用得那么自如、贴切、含蓄,太有才了。

他跟我说:“表哥,我帮你捶捶背吧!”我没出声,他怎么会变得这么乖?这

里面一定会有古怪。我的第六感探测到有杀气,是哪里呢? ——黄天朗

师:这句话,将内心的感觉写出来。你想成为写作高手吗?告诉你一个秘诀,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将它捕捉住,描述出来。

师: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不追求与众不同,那不叫“写作”,那叫“写作业”。

我妈妈不是很朴素,时常照照镜子,又涂又抹,女人嘛,总会爱漂亮。——邵礼佳

师:读到“女人嘛,总会爱漂亮”,大家笑,这是会心的笑。写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敢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想整容好久了,我以前的样子帅得不得了,搞得全家围着我转。好像是以前有不乖的时候,常被老妈打,把脸给打扁了。哎,我一看到帅哥就羡慕得不得了,人家帅哥的女孩子多得从新西兰排到北极那么多,而欣赏我的没几个,失败,真是失败啊„„——丘皓威

(师逐句出示,众人大笑。)

师:我很纳闷,丘皓威为什么不说“南极排到北极”,而说“新西兰排到北极”,一查地图,明白了,新西兰是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两个意思一样,不一样的是,丘皓威的说法,新鲜,有一种陌生感。陌生的,就是有创意的。写作,要追求陌生感。我还渎到了丘浩威写作时的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你写自己想整容,居然会写到新西兰和北极。写作,需要这样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

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小小的鼻子,可爱极了。像一块面包那样厚的嘴唇,那嘴唇是我最不喜欢的五官中的一个。——何加淇

师(先出示前面一句):我看到写“水汪汪的大眼睛”就生气,我是水汪汪的小眼睛。(生笑)但是你写“水汪汪的小眼睛”,我也生气:没有创意。我喜欢的是后一句。

师:写人的外貌,眼睛、鼻子没有必要。要写最富有特点的,哪怕是难看的、不喜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需要勇气。何加淇是有写作的勇气的。要我改,我会改为:你想认识我吗?到我们班,那个嘴唇厚得像面包的,就是我。(生笑。)

我爸爸什么都好,就一样不好,喜欢抽烟,一天要是没什么事,非抽上两三盒。不用看别的,只要看他那被烟熏黑了的牙齿,被烟缭黄了的手指,就知道爸爸的烟瘾有多大了。——邹蕾

师:她没有写爸爸的头发,没有写爸爸的眼睛,没有写爸爸的帅。只写了牙齿和手指,它们与爸爸“爱抽烟”密切关联。外貌描写,要与你写的那个人的特点有关联。没有关联,哪怕你老爸长得比刘德华还帅,(生笑)不用写。

师:特点一般写一两个。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写几个、多个。请看: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像救生圈一样的大肚子,和相扑手一样粗的大腿,从早到晚说说笑笑,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重量级”人物——钟炜奇啦,大家都挺喜欢他。——肖家峻

师:肖家峻写了不少特点,都有用。为什么有用?看:

“你看我这么胖,腿又短,跑步肯定又是不及格啦。依我看,老师还不如搞个打滚比赛,我肯定能拿第一!”——肖家峻

生:前面写他胖和圆,才有这里的“打滚比赛”。

师:对,肚子圆、整个人圆,要写。不写不行!我们有太多的同学就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太多的同学不明白,外貌和人的特点是有关联的。

(他)喜欢穿红色的上衣和黑色的短裤,看起来好像很喜欢运动。你这样想就错了,他最喜欢的不是运动,而是看有趣的故事。——朱洁蓥

师:这里,穿着和特点没有关联,作者用一句话救了过来,你发现了吗?

生:用“你这样想就错了”,将它们连起来了。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没有这句话,这段描写是死的,有了这句话,外貌描写就活了!

二、真切的挑刺

1.“关联”病

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他很爱学习,次次都要考到100分才肯回家。

师:“个子高”和“爱学习”,没有转折关系呀?高个子一定不好好读书?(生笑)删去“虽然/但是”。

我的同桌是一个神经质的班长,但是他有很多长处„„

师:神经质的班长,就没有优点?(生笑)删去“但是”。选一句读,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

师(板书“‘关联’病”,生念,笑):大家的作文里有不少“‘关联’病”,请你帮忙改一改。

虽然妈妈很注重保养,但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

她不但可爱,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天天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生:我改第一句,删去“虽然/但”。

师:妈妈不注重保养,就不觉得妈妈“美”了?

生:我改第二句,删去“不但/而且”。

师:开心果和可爱,没有递进关系。

妈妈不但快速地答应了,而且无半句怨言。

我的同桌有一点烦,因为他整天说一些无聊的话题;有一点恶心,因为他整天都抠鼻子;还有一点自大,因为如果他考试得了一百分,就会嘲笑我。

师:大家读这两句,通顺不?

生:通顺。(幻灯上,第一句删“不但/而,第二句删三个“因为”,一个“如果”。)

师:请你再读,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

师:不,你会感觉,更干净,更通顺了!请你帮忙,选其中的一两句,改一改。

虽然开门这件事很简单,但是要我做到天天准时,那就难喽!

有时,她也会说我,骂我,虽然我表面上是生她的气,但我心里很清楚:打是亲、骂是爱,妈妈还是为我好的。

生:第一句,删去“虽然/但是”。

生:第二句,删去“虽然/但”。

师:还要删去一个“我”。

师:请你任选一句,读一读删去后的句子。

师:这些句子,关联词可用可不用,这个时候,要尽量少用。这个病叫——

生:“关联”病。

2.“然后”病

陈咏琪看了一下要多少钱,然后对我说:“谭思睿,你是不是要?我让妈妈买了这个拓麻,然后,送给你。”

(她)穿上背心,扛着水枪,然后又拿出玩具小号叫我吹。

(幻灯,“然后”下画红线。)

师:机灵的同学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生:“然。后”要删。

师:删去“然后”,你渎一读。通顺吗?

生:通顺。

师:这就是全国闻名的“然后”病。念。

生:“然后”病。(笑)

师: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好,请你们帮忙:

只见她把国旗挂在自动晾衣架上,然后大声地说:“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他把我新买的汽水喝得一滴不剩,可恨啊!然后,我跑到他书包背后,把他最好吃的一包零食给吃了,他竟然不知道,不过也对,他的零食也太多了。

生:第一句,删去“然后”。

生:第二句,删除“然后”。

师:自己找一两句,读一读没有“然后”的句子。

师:以后,用到“然后”,想想,一定要用吗?会得“然后”病吗?

三、有效的训练

师:挑了大家的一些刺,再欣赏大家两句话。

1.欣赏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我喜欢黄升政的这两句话,里面的人物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们的作文中,有太多的“哑巴”。你们看——

2.病例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题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师:妈妈“跟我仔细解题”“一字一句地慢慢说”,妈妈说了多少话呀,小作者说,不行,把妈妈的嘴巴封上!(生笑)哼,就是不让妈妈说半个字,让妈妈做“哑巴”!(生笑。)

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来到一生身边):请你借我一支笔?好不好?

生:不借。

师:为什么?

生:我没有了,生笑)只有这一支。(众生笑)

师(向另一位同学):借我一支笔吧,我忘了带笔盒。

生:不借,我已经借给别人了。(众生笑)

师:你看,有多少对话呀,对不对?小作者说,不行,嘴巴封上,不许说!(生笑)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胡老师正在批改同学们的作文。胡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没交,就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下午,其他同学都走了,只有那几个作文没写完的同学留了下来。胡老师也在,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直到他们完全没有错误,才放他们走。

师:胡老师对你们那么好,不让她说话,把胡老师的嘴巴“封”起来。

(众生笑)“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要说话吧?“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要说很多话吧?可作者就是不让胡老师说话。

3.示例

师:我班上有一位同学,也犯过这样的病,连标点,41个字。请看:

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

师:我对他说,写作文,要写具体,写生动。简单,让“哑巴”开口说话。

生读:让“哑巴”开口说话。

师:他改了三回,改出了近四百字!请看:

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打开电视机,看《虹猫蓝兔七侠传》。“妈妈,我饿死了,饿死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冰箱里有面包,你自己拿,我正在做饭呢!”正在厨房里切菜的妈妈喊道。

我打开冰箱,拿起面包,却见伶俐可爱的莎丽又遭马三娘陷害,毒药让她失去右手剑法,差点丧命。“这个坏三娘!”我气得从沙发上跳起来,“你再害莎丽,我杀了你!”

正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跑出来,说:“斌斌,家里没盐了,赶紧到小商店买袋盐。”我正看电视,我不去!”没盐不能做菜,你快去快回。”回来我就不知道莎丽怎样

“你晚上要不要吃饭?”

“我就看电„„”“视”字还没有说出来,妈妈拿起遥控器,按下红色键。我急了,喊:“我就不去,就不去!你把电视打开!”

“你再跟我这样说话!”妈妈虎着脸,举起了巴掌,向我——

“我去,我现在就去,还不行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见妈妈真发脾气,马上软了下来„„

师生配合朗读上文。

师:从41个字,便成372个字。要让“哑巴”开口说话。

4.练习

师:下面两个片段,你任选一个,让里面的“人”开口说话。

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有一次,我被人乱登了好多名,我向老师反映。另外那位同学用假证明,但老师还是相信我,将那位同学“打入十八层地狱”。

生写后,选一位写得好的同学,朗读交流。

师:我想找黄金浩,他是病文的作者。

生: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身边的同学,他们纷纷说:“没有啊,没墨了,不借给你。”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怎样能让他的话更多多—些?

生:里面的“他们”有好多人,可以分开来,一个一个地写对话。

师:黄金浩,明白吗?

5.延伸

师:请上一位朗读片段的同学,读“求情”的句子。

生:“我上次拿修正带都没登名!”我的同桌帮我求情。

师:这个提示写得非常好。有了对话,就要关注写好提示语。我们再看黄升政句子: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这是谁说的话吗?

生:知道,是“我弟弟”。

师:上面没有说“我弟弟说”怎么知道?

生:“我弟弟走了过来”,就表示是“我弟弟说的”。

师:哦,提示语用人的“走”的动作来写,真好。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师:这话是谁说的?

生:是“我”。

师:上面没有写“我说”呀?

生:“我转过头一看”,就表示是“我说的”。

师:对啊,好的对话,提示语要精彩,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往往不精彩。

师:今天回去,好好地看“马小跳”。不是叫你去学马小跳的调皮捣蛋。(生笑)去看看,看看杨红缨阿姨是怎么写马小跳他们的对话的。

师:看板书,读——

生:“关联”病、“然后”病、让巴”开口说话。

师:不看板书,能读吗?

生:能。(再读)

师: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篇:管建刚作文讲评课

“关联”病、“然后”病、让“哑巴”开口说话

——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一则

一、大面积欣赏

师:我看了同学们的作文,作文中的句子,给我带来了语言的享受。她非常瘦,无论近看远看,她都是那么瘦。——谭思睿

师:看了这个句子,我发呆了两分钟。瘦有什么远看近看的呢,后来一想,有的人远看很苗条,其实不瘦,很丰满。谭思睿这么写,真把瘦写“绝”了。

我被爸呛得又掉眼泪又咳嗽。我腿后的小花狗,大概也享受不了这种气味,摇着头,跑到院子里去了。——邹蕾

师:小狗喜欢摇头摆尾,你认为这个“摇头”仅仅是“摇头摆尾”的摇头吗?邹蕾,你说呢?

生:不只是写小狗,还在写爸爸的烟味让人太难受了。

妈妈正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将我的毛衣织长。一阵风悄悄地吹在我的身上,我这才发现,客厅的窗户没有关好,妈妈平时最怕风了,有一点风她都发颤。——李海灵

师:你认为这里写“风”,仅仅是写风吗?李海灵,你说呢?

生:不是,还想写妈妈不怕辛苦地为我织毛衣。

师:两位同学,都能用环境来写入,用得那么自如、贴切、含蓄,太有才了。

他跟我说:“表哥,我帮你捶捶背吧!”我没出声,他怎么会变得这么乖?

这 里面一定会有古怪。我的第六感探测到有杀气,是哪里呢? ——黄天朗

师:这句话,将内心的感觉写出来。你想成为写作高手吗?告诉你一个秘诀,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将它捕捉住,描述出来。

师: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不追求与众不同,那不叫“写作”,那叫“写作业”。

我妈妈不是很朴素,时常照照镜子,又涂又抹,女人嘛,总会爱漂亮。——邵礼佳

师:读到“女人嘛,总会爱漂亮”,大家笑,这是会心的笑。写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敢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想整容好久了,我以前的样子帅得不得了,搞得全家围着我转。好像是以前有不乖的时候,常被老妈打,把脸给打扁了。哎,我一看到帅哥就羡慕得不得了,人家帅哥的女孩子多得从新西兰排到北极那么多,而欣赏我的没几个,失败,真是失败啊……——丘皓威

(师逐句出示,众人大笑。)

师:我很纳闷,丘皓威为什么不说“南极排到北极”,而说“新西兰排到北极”,一查地图,明白了,新西兰是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两个意思一样,不一样的是,丘皓威的说法,新鲜,有一种陌生感。陌生的,就是有创意的。写作,要追求陌生感。我还渎到了丘浩威写作时的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你写自己想整容,居然会写到新西兰和北极。写作,需要这样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

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小小的鼻子,可爱极了。像一块面包那样厚的嘴唇,那嘴唇是我最不喜欢的五官中的一个。——何加淇

师(先出示前面一句):我看到写“水汪汪的大眼睛”就生气,我是水汪汪的小眼睛。(生笑)但是你写“水汪汪的小眼睛”,我也生气:没有创意。我喜欢的是后一句。

师:写人的外貌,眼睛、鼻子没有必要。要写最富有特点的,哪怕是难看的、不喜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需要勇气。何加淇是有写作的勇气的。要我改,我会改为:你想认识我吗?到我们班,那个嘴唇厚得像面包的,就是我。(生笑。)

我爸爸什么都好,就一样不好,喜欢抽烟,一天要是没什么事,非抽上两三盒。不用看别的,只要看他那被烟熏黑了的牙齿,被烟缭黄了的手指,就知道爸爸的烟瘾有多大了。——邹蕾

师:她没有写爸爸的头发,没有写爸爸的眼睛,没有写爸爸的帅。只写了牙齿和手指,它们与爸爸“爱抽烟”密切关联。外貌描写,要与你写的那个人的特点有关联。没有关联,哪怕你老爸长得比刘德华还帅,(生笑)不用写。

师:特点一般写一两个。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写几个、多个。请看: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像救生圈一样的大肚子,和相扑手一样粗的大腿,从早到晚说说笑笑,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重量级”人物——钟炜奇啦,大家都挺喜欢他。——肖家峻

师:肖家峻写了不少特点,都有用。为什么有用?看: “你看我这么胖,腿又短,跑步肯定又是不及格啦。依我看,老师还不如搞个打滚比赛,我肯定能拿第一!”——肖家峻

生:前面写他胖和圆,才有这里的“打滚比赛”。

师:对,肚子圆、整个人圆,要写。不写不行!我们有太多的同学就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太多的同学不明白,外貌和人的特点是有关联的。

(他)喜欢穿红色的上衣和黑色的短裤,看起来好像很喜欢运动。你这样想就错了,他最喜欢的不是运动,而是看有趣的故事。——朱洁蓥

师:这里,穿着和特点没有关联,作者用一句话救了过来,你发现了吗? 生:用“你这样想就错了”,将它们连起来了。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没有这句话,这段描写是死的,有了这句话,外貌描写就活了!

二、真切的挑刺

1.“关联”病

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他很爱学习,次次都要考到100分才肯回家。

师:“个子高”和“爱学习”,没有转折关系呀?高个子一定不好好读书?(生笑)删去“虽然/但是”。

我的同桌是一个神经质的班长,但是他有很多长处„„

师:神经质的班长,就没有优点?(生笑)删去“但是”。选一句读,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

师(板书“‘关联’病”,生念,笑):大家的作文里有不少“‘关联’病”,请你帮忙改一改。虽然妈妈很注重保养,但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

她不但可爱,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天天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生:我改第一句,删去“虽然/但”。

师:妈妈不注重保养,就不觉得妈妈“美”了? 生:我改第二句,删去“不但/而且”。

师:开心果和可爱,没有递进关系。

妈妈不但快速地答应了,而且无半句怨言。

我的同桌有一点烦,因为他整天说一些无聊的话题;有一点恶心,因为他整天都抠鼻子;还有一点自大,因为如果他考试得了一百分,就会嘲笑我。

师:大家读这两句,通顺不? 生:通顺。(幻灯上,第一句删“不但/而,第二句删三个“因为”,一个“如果”。)师:请你再读,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

师:不,你会感觉,更干净,更通顺了!请你帮忙,选其中的一两句,改一改。

虽然开门这件事很简单,但是要我做到天天准时,那就难喽!有时,她也会说我,骂我,虽然我表面上是生她的气,但我心里很清楚:打是亲、骂是爱,妈妈还是为我好的。

生:第一句,删去“虽然/但是”。生:第二句,删去“虽然/但”。师:还要删去一个“我”。师:请你任选一句,读一读删去后的句子。

师:这些句子,关联词可用可不用,这个时候,要尽量少用。这个病叫—— 生:“关联”病。2.“然后”病

陈咏琪看了一下要多少钱,然后对我说:“谭思睿,你是不是要?我让妈妈买了这个拓麻,然后,送给你。”

(她)穿上背心,扛着水枪,然后又拿出玩具小号叫我吹。(幻灯,“然后”下画红线。)师:机灵的同学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生:“然。后”要删。

师:删去“然后”,你渎一读。通顺吗? 生:通顺。

师:这就是全国闻名的 “然后” 病。念。生:“然后”病。(笑)师: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好,请你们帮忙:

只见她把国旗挂在自动晾衣架上,然后大声地说:“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他把我新买的汽水喝得一滴不剩,可恨啊!然后,我跑到他书包背后,把他最好吃的一包零食给吃了,他竟然不知道,不过也对,他的零食也太多了。

生:第一句,删去“然后”。

生:第二句,删除“然后”。

师:自己找一两句,读一读没有“然后”的句子。师:以后,用到“然后”,想想,一定要用吗?会得“然后”病吗?

三、有效的训练

师:挑了大家的一些刺,再欣赏大家两句话。

1.欣赏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我喜欢黄升政的这两句话,里面的人物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们的作文中,有太多的“哑巴”。你们看——

2.病例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题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师:妈妈“跟我仔细解题”“一字一句地慢慢说”,妈妈说了多少话呀,小作者说,不行,把妈妈的嘴巴封上!(生笑)哼,就是不让妈妈说半个字,让妈妈做“哑巴”!(生笑。)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来到一生身边):请你借我一支笔?好不好? 生:不借。

师:为什么? 生:我没有了,生笑)只有这一支。(众生笑)师(向另一位同学):借我一支笔吧,我忘了带笔盒。

生:不借,我已经借给别人了。(众生笑)师:你看,有多少对话呀,对不对?小作者说,不行,嘴巴封上,不许说!(生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胡老师正在批改同学们的作文。胡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没交,就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下午,其他同学都走了,只有那几个作文没写完的同学留了下来。胡老师也在,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直到他们完全没有错误,才放他们走。

师:胡老师对你们那么好,不让她说话,把胡老师的嘴巴“封”起来。(众生笑)“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要说话吧?“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要说很多话吧?可作者就是不让胡老师说话。

3.示例

师:我班上有一位同学,也犯过这样的病,连标点,41个字。请看:

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

师:我对他说,写作文,要写具体,写生动。简单,让“哑巴”开口说话。

生读:让“哑巴”开口说话。

师:他改了三回,改出了近四百字!请看:

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打开电视机,看《虹猫蓝兔七侠传》。“妈妈,我饿死了,饿死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冰箱里有面包,你自己拿,我正在做饭呢!”正在厨房里切菜的妈妈喊道。我打开冰箱,拿起面包,却见伶俐可爱的莎丽又遭马三娘陷害,毒药让她失去右手剑法,差点丧命。“这个坏三娘!”我气得从沙发上跳起来,“你再害莎丽,我杀了你!”

正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跑出来,说:“斌斌,家里没盐了,赶紧到小商店买袋盐。”我正看电视,我不去!”没盐不能做菜,你快去快回。”回来我就不知道莎丽怎样

“你晚上要不要吃饭?”

“我就看电……”“视”字还没有说出来,妈妈拿起遥控器,按下红色键。我急了,喊:“我就不去,就不去!你把电视打开!”

“你再跟我这样说话!”妈妈虎着脸,举起了巴掌,向我——

“我去,我现在就去,还不行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见妈妈真发脾气,马上软了下来……

师生配合朗读上文。

师:从41个字,便成372个字。要让“哑巴”开口说话。

4.练习

师:下面两个片段,你任选一个,让里面的“人”开口说话。

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有一次,我被人乱登了好多名,我向老师反映。另外那位同学用假证明,但老师还是相信我,将那位同学“打入十八层地狱”。

生写后,选一位写得好的同学,朗读交流。师:我想找黄金浩,他是病文的作者。

生: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身边的同学,他们纷纷说:“没有啊,没墨了,不借给你。”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怎样能让他的话更多多—些? 生:里面的“他们”有好多人,可以分开来,一个一个地写对话。

师:黄金浩,明白吗? 5.延伸

师:请上一位朗读片段的同学,读“求情”的句子。

生:“我上次拿修正带都没登名!”我的同桌帮我求情。

师:这个提示写得非常好。有了对话,就要关注写好提示语。我们再看黄升政句子: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这是谁说的话吗? 生:知道,是“我弟弟”。

师:上面没有说“我弟弟说”怎么知道? 生:“我弟弟走了过来”,就表示是“我弟弟说的”。

师:哦,提示语用人的“走”的动作来写,真好。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师:这话是谁说的? 生:是“我”。师:上面没有写“我说”呀? 生:“我转过头一看”,就表示是“我说的”。

师:对啊,好的对话,提示语要精彩,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往往不精彩。

师:今天回去,好好地看“马小跳”。不是叫你去学马小跳的调皮捣蛋。(生笑)去看看,看看杨红缨阿姨是怎么写马小跳他们的对话的。

师:看板书,读——

生:“关联”病、“然后”病、让巴”开口说话。

师:不看板书,能读吗? 生:能。(再读)师: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的开场白

管建刚

新接一个班,开场白好不好,精彩不精彩,能不能吸引学生,这对“亲其师”及“信其道”,影响很大。

上一届学生,第一课——

师: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语文老师,姓管,叫管建刚(幻灯出示)。性别——

生:男。

师:对。不过,我在幻灯里不是这么写的,虽然也是这个意思。猜,写什么。

生:七嘴八舌:不是女的。和我一样。和爸爸一样。和周杰伦一样。

师:看我写什么。

(幻灯出示:

“一看就知道”,生大笑。)

师:介绍了性别,介绍年龄。猜,我多大?

生:0到100岁。

师:没错。可我肯定不是0岁,也不会是100岁。猜精确些。

生:20岁到40岁。

师:再精确些。

生:30岁左右。

生:30岁出头。

生:34岁。

师:火眼金睛。——我会怎样介绍? 生:过了34个生日。度过了34个春秋。

师:瞧我的。

(幻灯出示“100—66”,生露出钦佩之色。)

师:同一个意思,总是存在着多种表达方式,往新处想、往与众不同处想,这就是用心表达,创新写作。——请看我的照片。

(出示我18岁、20岁、30岁及现在的照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师:猜,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生:最喜欢尊敬老师的学生。

生:最喜欢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生:最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

师:这样的学生,各学科的老师都喜欢。我是语文老师,我最喜欢的学生是——(幻灯出示“爱读书的学生”。)

师:猜,我最讨厌什么样的学生?

生:最讨厌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生:最讨厌学习不认真的学生。

生:最讨厌调皮捣蛋的学生„„

师:大家说的这些同学,的确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缺点,总不讨人喜欢。我最讨厌的学生是——(幻灯出示“无”,学生很意外。)

师:大家可能有点意外,好像老师在说谎。谁没有缺点呢?谁不在成长路上犯点错误呢?我这么大了;还经常犯些小错。有缺点,是正常的,没缺点,十全十美,那是不正常的(生大笑)。没有一个学生浑身都是缺点,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我愿意看到你们的优点。有优点的同学,我怎么会讨厌呢?

师:大半堂课过去了,发现我最大的缺点了吗?

生:你穿得太老土,还穿布鞋。

师:请看——(幻灯出示“普通话太‘普通'”。)

生:老师,我不觉得你的普通话不好。

师:谢谢你的安慰。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不讲普通话,学生也不讲,到师范才学,舌头不灵活,大家多原谅,也不要向我学缺点.——再看,我有什么优点。

生:您的优点是幽默。

生:我听说管老师您的文章写得好。

生:我觉得您很亲切,和蔼。

师:对,我个人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

(幻灯出示“喜欢和学生交朋友,没有架子”。)有照片为证——(照片出示我和同学们一起春游、购书、野炊、游戏的场景,学生满脸羡慕)

师:刚才,同学们说我文章写得好。我小时候很怕作文(一生兴奋地插嘴,我也最怕作文),中考的时候,120分的试卷,我才得了92分。读师范的时候,我想评“三好学生”,可语文从没考到 80分,也就从没评到过。毕业的时候,我想当数学老师,阴差阳错,当上了语文老师。居然,到现在,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出版了两本书——(幻灯出示《不做教书匠》、《魔法作文营》。)

师:《不做教书匠》你们现在还不大适合看。《魔法作文营》讲的是我和以前的学生一起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故事,你们看了,会觉得很有趣。我带了两本来,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

师:我教语文,和学生一起办《班级作文周报》,到现在为止,一共办了259期。我带来了几十张周报,每人一张,认识一下。

(发《班级作文周报》,学生阅读。)

师:报上的故事有趣吧?我们也办一张《班级作义周报》,好不好?(生答“好”)办好了,我把我们的故事也写出来,好不好?(生答“好”)怎么办班级作文周报呢,以后再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后记:

这是我从农村小学调入县城的第一课。之后,我阅读到学生的评价文字。杨秋凡说:我们的新老师,他姓管,是一个校长,我们叫他管校长,厉害啊,校长他也能“管”。

我原以为他会很凶,没想到,他上课便把自己的照片、缺点、优点全贡献出来,并且还有很多描述,我们被逗得哄堂大笑。这个“开心果”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多彩的。

朱冰清说: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人”。他就是管老师。刚见他,我就有一种亲切感,不知道为什么。我真喜欢他了(这可是真实感受哦!)管老师非常幽默,一节课,就能让我笑五次以上。因为管老师,我发现,我喜欢语文课了。

李静贤说:本以为管老师会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就上课了。但出乎我意料,他不仅介绍了姓名,还对自己的性别、年龄、爱好等等作出了回答,回答得非常幽默,一点也不像老师,倒像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管老师和我一样来自农村,头发不涂发胶,穿布鞋,很朴素,看起来和蔼又可亲。

看来,这个开场白,开得还可以。

第三篇:管建刚和他的作文讲评课

管建刚,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著有《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曾获2008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专心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系列讲座、文章,引起广泛反响。新著《管老师教作文》、《管老师改作文》共八册即将出版。

会诊“心想”病、“关联”病、“说”病

(一)点评好句子

师: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出不少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欣赏。

●一听到这些,我的头就变大了,批评的话,责备的话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我气不打一处来,眼睛里充满了火星!

师:曾彦铭的头并没有变大,裴菲的眼里也没有火星冒出来,这叫会写。再读:

●我在房间里“学而时习之”,他们则在电视机前“不亦乐乎”。从客厅里传来的笑声,飘进了我的耳朵,我心里痒痒的,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看、一起笑啊!

师:诸雁婷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分为二地用,有创意。再看杨宇慧的,读:

●哎,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我欲上床睡去,只恨作业未完„„

师:大家的笑,是对杨宇慧改写诗词的最好认可。再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还是那么矮,外公说我一年才长一厘米。哎,连外公都嘲笑我,我这个烦恼究竟何时能了?

师:“何时能了”,用词老练。朱清怡,你不妨看看吕湫宁的烦恼:

●我去书店买《三国演义》,收银员问我有没有上小学,看那么难懂的书;去理发,理发师问我几岁,我让他猜,他猜到八岁就不再猜了„„

师:为什么猜到八岁就不再猜了?

生:理发师认为他不可能超过八岁。

师:你说的意思,吕湫宁没写,隐含在省略号里,这叫意犹未尽。

„„

●肥胖总是困扰着我:147CM,43KG,腿比妈妈的还粗。每当看见苗条的小姑娘,从我身边娉娉婷婷地走过,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狠狠扭一下大腿上的肉,暗暗埋怨:汪猪猪,你怎么这么胖!„„

师:一个“扭”字,一声“埋怨”,汪佳琪,你写活了。男生,大声读作者名字。

师:不过,有比王佳琪更狠的,请看华赟的:

●我恨不得现在把肚子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掉!

师:大家都笑了,能够使你笑、使你愁的句子,是好句子。一篇文章,你要有三个好句子,那叫有文采。写好作文,要回头找,我有好句吗?没有,改出几句来。

(二)“心想”病

师:叶李希有一句话,和黄玥的话,异曲同工:

▲我听了,气得都快把肺给炸破了,心想:什么嘛?高矮又不是能自动调整的,是天生的。

师:叶李希的话略输一筹,输在多了一个词,要删去,你猜会是哪个?(停顿一会儿)一时拿不准,不要紧,再看两句,它们犯一个病。

▲我心头一紧,心想:什么?今天居然要考跑步。

▲我很不爽,心想:要是我走回家的话,现在就是在家里看书吃零食了。

生:删去“心想”。师:对啊。随便找一句,去掉“心想”,读。通不通?顺不顺?我还摘录以下句子:

▲我一看,他那么矮,心想这回肯定赢了。

▲我听到这些话,难受极了,心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呢?体型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我站在原地,心想:哎,竟然拿巴我当成了刚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

师:左边两组,读原句;右边两组,读删去“心想”的句子。(师板书:“心想”病。生读)写作文,经常要写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心理。写动作前,你会写“动作”怎样怎样?写表情前,你会写“表情”怎样怎样?大家的笑声告诉我,不会。为什么写心理前,要“心想”怎样怎样呢?记住,这是“‘心想’病。

师:“‘心想’病”会变身,看你认不认得出。

▲没办法,我只好瞪了他们一眼,心里酸酸地想,我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看电视就从来没超过一个小时,上电脑也只是为了查资料,近视的原因,真的不是因为这些呀!

师:看出来了吗?

生:删去“心理酸酸地想”。

生:只要删去“想”字。

师:你的治疗高明,小手术能治好的病,千万别动大手术。

(三)“关联”病

师:这两句话里,要删去一些词,是什么?

▼不是因为太小,穿不下,就是太胖,穿着不好看。

▼我成长的烦恼就是个子太矮了,因为这个烦恼给我惹来了许多事情。

稍后,幻灯再出示:

▼我使劲甩着绳子,但最后也只跳了可怜的——92个。

▼虽然有许多人羡慕我这身材,既小又瘦,但我却十分讨厌。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删去“因为”。

生:第三句,要删去“但”,第四句删去“却”。

生:第四句,我认为删去“虽然、但”。

师:第四句,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同学们,“因为”、“但”、“虽然„„但„„”,都是关联词。很多同学喜欢用关联词。其实,关联词是胶水,语言无法连贯时,迫不得已,用一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语言本身是连贯的,不需要用关联词。请看:

▼此时此刻,我既悲哀又无奈,悲哀的是,这身高怎么不往上长,无奈的是,身高长不了,可是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只能婉言谢绝了他,闷闷不乐地拿起了笔,人虽坐在写字台前,心却早已飞到了楼下,满脑全是小朋友玩耍嬉戏的情景。

师:发现没有?这两句,分别删去什么?

生:第一句,删去“可是”,第二句删去“虽”“却”。

师:我们读第二句,请右边两组读原句,左边两组读删去“关联词”的句子。

师:删去之后,语言更干净,更简洁,更连贯。可有可无的,要删去。再看两句(内容略,编者注)。

(师板书:“关联”病。生读。)

师:这两个病,不难治,你写好作文后,要读,读的时候,想,我有这病吗?一读,一想,一改,病好了。

(四)“说”病,说话句训练 1.认识“说病”。师:看这些说话句,你发现问题没有?

◆叔叔打量了我一会,说:“小朋友,你几斤啊?”

◆一旁的裴菲见了,说:“怎么了?”

◆我心不甘情不愿地问体育老师为何我没入选时,他说:“你技术不错,但你长得太矮,球容易被盖掉。”

◆“这是为你好,多做些练习,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每次给我布置家庭作业时,妈妈都会这样说。

生:都用了“说”字。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写作文,需要这样的眼力来挑剔。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说”,改什么?

生:改为“问”(师板书“问”)。

师:第三句呢?

生:可以改为“回答”(师板书“回答”)。

师:第四句,有点难度,改成什么?

生:“唠叨”。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这些话,妈妈经常说,说了很多遍,所以用“唠叨”。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请你将“唠叨”写在黑板上。

师:班上,也有不少同学,很注意用表示“说”的词,请看苗彦豪的:

◆叔叔走到爸爸妈妈身边,责备他们:“你们给孩子吃什么呀?怎么这么瘦?你们是不是不给他多吃肉啊?”

师:(幻灯里,红线划出“责备”):再看朱清怡的:

◆我气得肚子都快炸了,对她吼道:“我已经上五年级了,不要拉倒,我还懒得教你呢!”

师:(幻灯里,红线划出“吼道”;学生齐读黑板上、幻灯里的表示“说”的词):同学们,汉语里,表示“说”的字、词,很丰富,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学生罗列了很多,写在黑板上,齐读。)

师:写作文,经常要写故事。故事,少不了人物,你要让作文里的“人”开口说话;要写好人物的说话,就要注意“提示语”;写提示语,要注意,不要犯“‘说’病”。

(师板书:“说”病。生读。)2.不用“说”字,写提示语。

师:请看同学写的精彩的说话句:

◆谁知,表哥人还没进来,话先进来了:“窗帘后藏着什么呀?”

◆花花小心地拿起一粒白巧克力放在我手里,转身就走,边走边抛给我一句话:“你太胖了,不宜吃糖分过多的黑巧克力。”

◆还没等我开口,妈妈的声音就传来了:“等书读好了,有的是时间玩!我先给你打预防针,没进入好中学之前,不许出去玩。毕业班了,要多看些书,做完奥数卷,再做语文练习,还要做„„”

师:发现没有,龚依文、汪佳琪、杨宇慧的提示语,没有表示“说”的词,对“声音”、“话”的描述,作提示语,有意思。再看:

◆我一提出来,爸爸妈妈就跳了起来:“什么?绝对不行!你怎么能一个人跑出去呢?你知道外面车子来来往往,有多危险吗?不行不行!”

师:这个“跳”,真的“跳”吗?

生:指着急、愤怒。

师:人物的心情写提示语,陶乐青,写得好。◆他用怀疑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头拒绝:“不行,你个子矮,腿短,跑不快。”

师:林荟君用人物的动作、目光写提示语,传神啊。3.改写提示语。

幻灯出示:

◆“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问我。

请华赟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老师眼睛盯着华赟的肚子,指着华赟的肚子,问:“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

师:谁来说这个说话句,注意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盯着我的肚子,看了半天。

师:这是用“目光”写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一脸疑惑。

师:这是用“表情”写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指着我的肚子,问。

师:这是用动作写提示语。4.情境练提示语。

教师表演:右手食指放在嘴唇上,“嘘,请坐端正。”学生写话,教师选两位同学读话。

生:老师将食指放在嘴唇上,说:“嘘,请坐端正。”

生:“嘘,请坐端正”。老师环视了整个教室,说道。5.提示语的位置。

幻灯出示,学生齐读:

◆他用怀疑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着头拒绝:“不行,你个子矮,腿短,跑不快。”

◆“等等,好像不太对„„”爸爸似乎发现了什么,叫我把手拿下来。

师:林荟君的句子,提示语在前;傅睿婧的句子,提示语在后。刚才,两位朗读的同学,也是。提示语还有一种位置是在——(生接“中间”)。对,请看朱亦奇和沈宇顺的句子:

◆“那不是外婆?你„„”妈妈若有所思了片刻,“瞧,那车牌号是多少?”

◆“不行!”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你快去把‘上海新卷’的第二单元测验卷A、B、C卷,全部做完„„”

师:一个人说的话里,有两个意思,一般提示语放中间。请你将刚才写的话,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生:“嘘,”老师将食指放在嘴唇上,扫视了整个班级,说道,“请坐端正。”

师:“嘘”,声音提示,后面是“说”的内容,中间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注意,提示语在中间,“说道”后的标点是逗号。

师:提示语有三个位置,前、后或中间。究竟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中间”,很有讲究。你要琢磨。怎么琢磨?看课外书,注意说话句,注意提示语,琢磨为什么在“前”或“后”?这样读,你的写作进步会很快。

作文评讲课:“班本化”教学的典范

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我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

我常讲,学生作文并不像你说的,两点一线,生活枯燥,没东西写。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写作素材。监狱的生活枯燥吧,一个作家到监狱去体验半年,回来能写一本书,书名叫《监狱揭秘》。限制人的身体的生活,并不能限制人的写作;只有限制人的心灵的生活,写作才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文革”时,那么多作家“死”了。学生有写作材料。优等生学有余力,不消说。中等生辅差轮不上,培优挨不上,他们有大把的光阴过自己的童年,有生活。后进学生,该做作业的时候,不做,玩;该听课的时候,不听,想心事。后进学生,学习后进,不是脑子少根筋,而是心思在“歪”点子上;他们的故事多着呢。

问题在于,学生不知道这些可以写成作文,老师也从来没有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材料。只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用不着“活动”,用不着“生成”,用不着“指导”。让学生用笔写自己的事,作文才会、就会五彩纷呈,五彩缤纷。

有这样一个比喻,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跑啊跑,学生脱鞋带帽地在后面跟啊跟。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把握好火候,过了头,摔了跟头,教师见了,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

上讲评课,你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表现形式,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然而,有多少语文老师把批改学生的作文当回事?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辅导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批改学生的作文。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语文老师高兴,终于有人来帮咱批作文了。语文教师连批学生作文都怕,怎么谈得上研究学生的作文?研读学生的作文,就是号脉,就是诊断。不号脉、不诊断而开处方,这种医生是要害死人的;这种作文教学,是要害死学生的。

“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真切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把握住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只有认真批阅,边批阅边研究学生的作文状况,你才能真切把握住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课,讲不到位,评不到位,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些“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课找不着训练点,肚子里没货,到哪里去找啊?

语文教师为什么不重视“讲评课”?一是怕累,你得很认真地研读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基础。二是从来没有比赛课是“讲评课”,也从来没有公开课是真正的“讲评课”——不能不说,当前流行的,上了指导课后,还没通读学生作文就进行的“讲评课”,不是真正的讲评课,这是“公开课”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使得无数语文老师,误读、误解“讲评课”,以为讲评课,就是学生读一读,老师评一评。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你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有人说,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我说,“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被重视,视作可有可无。这个教学日益功利化的时代,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注定被日渐淹没。这不是讲评课的悲哀。那是谁的悲哀?

第四篇:管建刚 作文讲评课(小编推荐)

重要的是思考

——《一次特殊的听写》作后讲评设计

■管建刚

【课前设计及反思】

挑8个学生的名字,听写,互批,请三五学生说默错了什么,怎么错的。学生作文。

1.淡化“作前指导”。一是时间上“淡化”,作前的默写、批改,不过7、8分钟;二是“指导”上“淡化”,不进行所谓的技能的辅导,不进行所谓的内涵的点拨,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原汁原味的作文。2.强化“作后讲评”。一是时间上“强化”,用整整一节课,讲评学生的作文;二是速度上“强化”,尽快研读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个体的优点、亮点,以及作文的共性问题,及时讲评;三是行动上“强化”。讲评后,学生改自己的作文,有大问题的,则要“二次作文”。【教学过程及意图】 环节一:

欣赏:让作文快乐起来 摘录一:默写前的内心

★“下面进行听写„„”什么什么?不会吧,就用这一张纸?平常不是都用练功本的吗?难道这次例外?还是管老师忘带练功本了?不至于吧,管老师还没那么健忘。况且,管老师也不是那么随便的人,怎么会让我们用这么张零零落落的纸呢?平时,《每日简评》写完了,贴一张纸上去,都要不大不小,正正好好,现在,怎么会? ——俞希平

★“下面,听写。”原来要听写啊。听写什么,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早默过了,难道默写一到七单元?这样的话,这张纸未免也太小了点,估计两个单元都默不过来。排除一切可能后,没可能了,到底默什么? ——王元正

★“拿好纸,听写。”什么?听写,真是的,不通知一声啊,毫无准备,默得一塌糊涂怎么办啊。管大,你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快奔四了,还喜欢整人。快,快说是骗我们的。不然,嘿嘿„„我,我就求求您老人家了,我给你一元越南币好不好? ——陆梓晗

点评:1.老师在课上说的话,有的写“下面进行听写„„”,有的写“下面,听写”,有的写“拿好纸,听写”,都不一样。这是对的。人不是录音机,写作文,写的只是你的印象。要善于写自己脑子的印象。2.老师在课上说的话,大家的表达不一样,意思却一样。不一样的,是听到这话后的反应。俞希平、王元正、陆梓晗的反应很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才是作文中最宝贵的。摘录二:关于“陆梓晗”

★“陆梓晗。”啊,怎么还没让我抱怨完,就默写了。告诉你,将来我出了名,这些抱怨都会变成名言的。“陆梓晗”,这有什么难的,只要记住每个字的意思就好了:“陆”就是一个人在揪着别人的耳朵,在不停地敲击;“梓”就是一个工人在大树底下辛苦地工作;“晗”就是传说中的泰坦独眼巨人,把太阳含在了他的大嘴巴里。看吧,一点也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朱业盛

★“陆梓晗!”咦,管老师叫陆梓晗做神马?是不是陆梓晗这个“乖乖女”做了什么“乖乖事”,默写之前要点名表扬一下?还是“乖乖女”不乖了,犯了什么错,要点名批评一下?吔,不对呀,老师表扬或批评某位同学,一般都会看他(她)一眼,或一直看着他(她),或用手点他(她)一下,或一直点着他(她),管老师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眼睛仍直视着前方? ——凌烨

点评:1.一个人耳朵听到三个字,笔下是不是只能写三个字?朱业盛、凌烨告诉我们,不是的,可以写很多很多的字。你的耳朵只听到三个字,你的内心的反应可以写30个字、300个字。人听到三个字,一刹那涌上心头的感触,有很多很多,就看你能捕捉出多少来。这个“捕捉内心”的本领,是作文本领中最重要的一个。2.凌烨的“他(她)”,用得好。这里的某位同学可能是男生,也可能是女生,自然要用“他(她)”。不这样写,还有一个办法,用拼音“tā”。摘录三:关于语言的趣味

★“孙小湉——”孙悟空他二叔的女儿的儿子的表叔的姨妈的侄子的女儿啊。管大,孙悟空会被气死的,你怎么可以直接叫她的“官印”呢? ——赵则敏

★“孙晓湉!”啊,同学都在埋头苦写,原来默写名字啊。管大,竟默这个,我,我早知道就让老妈取个超级难写的名字,让全班同学都默不出来,看某些人还敢不敢笑话我!——费城

★“陆宸宬。”啊,为什么,为什么?报谁的名字不好,一定要报“陆宸宬”,有谁可以告诉我“宸宬”这两个字怎么写?要我是小陆妈妈,一定不会给我女儿取这么一个难写的名字。——王紫怡

点评:读这些话,你会觉得好玩,好笑,有趣。一个会说话的人,不只会把意思说出来,还会说得很有趣、很好玩。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小品、看相声,就这个理。写作文也是如此,你不能只把意思说出来,还要像赵则敏、费城、王紫怡那样,说得风趣、幽默。

[意图:我以为,表扬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作文教学尤其需要大面积表扬,大面积的表扬能够快速地形成好的“学习场”。受表扬的伙伴的语言,也为学生的语言呈现了可以触摸、更可以追赶的例子。伙伴语言是“无障碍”语言,习得的速度最快。也因此,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语言,应该有一种天然的“儿童”的敏感。] 环节二:

挑刺:让表达精准起来 病例一:“自相矛盾”病 1.欣赏。

★“陶嘉美„„”呵,我妹妹的名字,我怎么可能忘记?她可是我的“表亲”啊。等一下,她的“jiā”到底是哪个“jiā”?嗯,对了,是“嘉年华”的“嘉”。嘉年华,哦,不对不对,写错了,是“陶嘉美”,不是“嘉年华”。——徐若杰

点评:1.最欣赏“jiā”。不知道是哪个字,用拼音来代替,多么贴切的表达。2.还有一个地方,也要用“jiā”,开头的“陶嘉美”的“嘉”,也要用拼音,你不是不知道哪个“嘉”嘛!2.病例。

●“陶嘉美——”苍天啊,大地啊,我一世英名,就败在了这个“嘉”字上,有那么样的吗?太没天理了吧?想当年,本公主还是传说中的“认字大王”呢。点评:既然说“败在了这个‘嘉’字上”,说明自己不会写“嘉”,前面怎么就会写了呢?——那是默写后,看了正确的字,才知道的,要搞清楚前后。●“陶嘉美。”糟了,这下真的完蛋了,怎么办?怎么办?她名字里的“嘉”我不会写,看来只能随便写一个应付了。说不定还可以蒙对。等一下,靠蒙对,那就没有意义了。还是让我再想一想。哈哈,我真是太聪明了,这个字肯定是“佳”。

点评:说自己不会写,前面却写“嘉”,后面写“佳”。这句子,初看没问题,细读让人搞不明白。3.修正。

方式:只要将老师喊的“嘉”,以及弄明白前的地方的“嘉”,都用“jiā”代替。类推,凡是默写错的名字,说明当时不知道怎么写的,老师报名字,以及弄明白前的地方,都要用拼音代替,不然,会前后矛盾。4.再练。

●“陆宸宬„„”这个还好,我不认为“陆宸宬”这个名字难写,而是怕把“宸宬”写反,名字本来不难。管大你也这样认为,对吧?可惜,到最后,我把“宸宬”写成了“宬宸”,太讨厌了。

点评:“宸”和“宬”,不知道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能不能拼音代替?——不能,“宸”是前鼻音“chén”,“宬”是后鼻音“chéng”。怎么办?可以学习凌烨的做法,改为:“陆宸宬(宬宸?)”,表示你不知道两个字的顺序。病例二:“囫囵吞枣”病

1.病例。这次共默写了8个人的名字。有的同学,把8个人名都写了进去,每个人名下面,都来一段内心表白。

2.讲解。出示图片“一匹布”“一件衣服”,“布”做成“衣服”,要裁剪。裁剪下来的多余的布,要扔掉,总不能把多出来的“布”,这里挂一块,那里挂一条。将“一件事”写成“一篇作文”,也要裁剪,总有多出来的“情节”,要扔掉。

3.选择。默写8个人名,写,只要3到4个。“

3、4”,是一个要注意的数字,对写作文而言。8个名字,选3个或4个,随意选?不是的。(1)第一个默写的名字,一般要写。(2)最后一个,一般也要写。(3)默错的那个,一般要写。(4)默写中,思考最激烈的那个,要写。(5)要是你的名字是8个中的一个,要写。

点评:从“事情”到“作文”,不是囫囵吞枣,全部写下来,要学会选择,要学会剪裁。裁缝剪裁的艺术,也是我们写作文的艺术。

[意图:一味表扬,表扬就廉价了。挑的刺,要小,要一学即会,会即能用,回去马上能用它来改作文。以前的“关联”病、“我”病、“我想”病是,这次的“自相矛盾”病、“囫囵吞枣”病,也是。讲评课的“挑刺”,要小,还要少。一堂课,一两根小刺,够了。小步走,不停走。每周都挑出一根语言的刺,一年,两年,那就不得了。] 环节三:

指导:让思维发展起来 1.欣赏。

★我也真是的,都一起上学一年多了,怎么连他们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也说明我根本就不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名字,不注意观察小事。——梁亦费

★名字,它等你来尊重/你也得好好尊重它/它也许对你很不起眼/可对它主人来说很重要。——吴思凡

点评:这次作文“一次特殊的听写”,特殊在哪里?仅仅是表面的默写内容吗?不是的,你要能思考到事情的背后去。

★这次特殊的听写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对同学是不是太不了解了? ——王元正

★这确实很特殊,一般的老师都不会想到要叫自己的学生默同学的名字。管大怎么会让我们默呢?因为我们都不去注意同学的名字怎么写,写到别人的名字,就写错别字。别人以为你是在贬低他呢。如,“余世辰”写成“鱼是晨”,看了,都很好笑。更可怕的是,有人故意装作不知道,把“朱业盛”写成“猪叶胜”。点评:这样的“想”,想到事情的背后去了,就把自己想到的“特殊”给讲出来了。2.病例。

●这可真是一次特殊的听写啊。●这真是次特殊的默写,对吗? ●这次的听写真好玩。

●真是,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默写。

●经过这一次的听写,我总算明白了,我们的班有些人的名字真的不太好写。点评:最大的问题:事情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默写结束了,事情结束了,作文也结束了。——不对的。事情可以结束,然而,你对事情的思考不能就此结束。3.课例。

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的结尾: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点评:(1)切苹果的故事结束了,然而作者的思考没有结束,作者思考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一般的人想不到的,一定要写。换句话说,这篇能够进入教材,正在于作者由这个很多人知道的故事,想到了很多人想不到的东西。(2)“一次特殊的听写”,事情来讲,全班同学都经历了,每个人多少都有自己的内心感受,决定你的作文的高度的,是你能否思考出“特殊”背后的自己的东西。4.思考。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预设:(1)会写同学的名字,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是友谊的表现:你愿意和一个连你的名字都会写错的人做好朋友吗?自己的名字,别人老写错,心里多少会难受。(2)同学的名字经常出现作业本上,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嘴里,出现在我们的作文里、周报上,出现在张贴在墙上的值日表上,等等。为什么从没想到注意一下怎么写呢?(3)那些一个也没有默写错的,大都是经常帮老师收发本子、作记录的人,以前觉得他们傻,忙着做事,没得玩,其实,做什么事,都会有收获的,只是有的“收获“,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5.表达。

最讨厌的表达“思考”的方式:“通过这次特殊的听写,我明白了„„”再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思考”,从故事到思考,要自然,不露痕迹。

[意图:学生写之前,我就料到,最大的问题在于“就事论事”,没有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在学生作文前指出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哪怕有缺陷的作文,写后经老师的点拨,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也更持久。教法上,采用了“写”“读”结合,注意,是“写”“读”结合,从作文的角度去解读教材,开发教材,利用教材。作文上,老师的“教”只是根“拐杖”,学生看到了“拐杖”,能不能拿起“仗拐”走,什么时候能丢掉“拐杖”,那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真正的作文教学绝对是个大工程,系统工程。]

第五篇:管建刚和他的作文讲评课.doc.deflate

管建刚和他的作文讲评课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简介】

管建刚,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著有《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曾获2008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专心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系列讲座、文章,引起广泛反响。新著《管老师教作文》、《管老师改作文》共八册即将出版。

会诊“心想”病、“关联”病、“说”病

(一)点评好句子

师: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出不少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欣赏。

●一听到这些,我的头就变大了,批评的话,责备的话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我气不打一处来,眼睛里充满了火星!

师:曾彦铭的头并没有变大,裴菲的眼里也没有火星冒出来,这叫会写。再读:

●我在房间里“学而时习之”,他们则在电视机前“不亦乐乎”。从客厅里传来的笑声,飘进了我的耳朵,我心里痒痒的,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看、一起笑啊!

师:诸雁婷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分为二地用,有创意。再看杨宇慧的,读:

●哎,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我欲上床睡去,只恨作业未完„„

师:大家的笑,是对杨宇慧改写诗词的最好认可。再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还是那么矮,外公说我一年才长一厘米。哎,连外公都嘲笑我,我这个烦恼究竟何时能了?

师:“何时能了”,用词老练。朱清怡,你不妨看看吕湫宁的烦恼:

●我去书店买《三国演义》,收银员问我有没有上小学,看那么难懂的书;去理发,理发师问我几岁,我让他猜,他猜到八岁就不再猜了„„

师:为什么猜到八岁就不再猜了?

生:理发师认为他不可能超过八岁。

师:你说的意思,吕湫宁没写,隐含在省略号里,这叫意犹未尽。

„„

●肥胖总是困扰着我:147CM,43KG,腿比妈妈的还粗。每当看见苗条的小姑娘,从我身边娉娉婷婷地走过,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狠狠扭一下大腿上的肉,暗暗埋怨:汪猪猪,你怎么这么胖!„„

师:一个“扭”字,一声“埋怨”,汪佳琪,你写活了。男生,大声读作者名字。

师:不过,有比王佳琪更狠的,请看华赟的:

●我恨不得现在把肚子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掉!

师:大家都笑了,能够使你笑、使你愁的句子,是好句子。一篇文章,你要有三个好句子,那叫有文采。写好作文,要回头找,我有好句吗?没有,改出几句来。

(二)“心想”病

师:叶李希有一句话,和黄玥的话,异曲同工:

▲我听了,气得都快把肺给炸破了,心想:什么嘛?高矮又不是能自动调整的,是天生的。

师:叶李希的话略输一筹,输在多了一个词,要删去,你猜会是哪个?(停顿一会儿)一时拿不准,不要紧,再看两句,它们犯一个病。

▲我心头一紧,心想:什么?今天居然要考跑步。

▲我很不爽,心想:要是我走回家的话,现在就是在家里看书吃零食了。

生:删去“心想”。

师:对啊。随便找一句,去掉“心想”,读。通不通?顺不顺?我还摘录以下句子:

▲我一看,他那么矮,心想这回肯定赢了。

▲我听到这些话,难受极了,心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呢?体型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我站在原地,心想:哎,竟然拿巴我当成了刚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

师:左边两组,读原句;右边两组,读删去“心想”的句子。(师板书:“心想”病。生读)写作文,经常要写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心理。写动作前,你会写“动作”怎样怎样?写表情前,你会写“表情”怎样怎样?大家的笑声告诉我,不会。为什么写心理前,要“心想”怎样怎样呢?记住,这是“‘心想’病。

师:“‘心想’病”会变身,看你认不认得出。

▲没办法,我只好瞪了他们一眼,心里酸酸地想,我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看电视就从来没超过一个小时,上电脑也只是为了查资料,近视的原因,真的不是因为这些呀!

师:看出来了吗?

生:删去“心理酸酸地想”。

生:只要删去“想”字。

师:你的治疗高明,小手术能治好的病,千万别动大手术。

(三)“关联”病

师:这两句话里,要删去一些词,是什么?

▼不是因为太小,穿不下,就是太胖,穿着不好看。

▼我成长的烦恼就是个子太矮了,因为这个烦恼给我惹来了许多事情。

稍后,幻灯再出示:

▼我使劲甩着绳子,但最后也只跳了可怜的——92个。

▼虽然有许多人羡慕我这身材,既小又瘦,但我却十分讨厌。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删去“因为”。

生:第三句,要删去“但”,第四句删去“却”。

生:第四句,我认为删去“虽然、但”。

师:第四句,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同学们,“因为”、“但”、“虽然„„但„„”,都是关联词。很多同学喜欢用关联词。其实,关联词是胶水,语言无法连贯时,迫不得已,用一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语言本身是连贯的,不需要用关联词。请看:

▼此时此刻,我既悲哀又无奈,悲哀的是,这身高怎么不往上长,无奈的是,身高长不了,可是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只能婉言谢绝了他,闷闷不乐地拿起了笔,人虽坐在写字台前,心却早已飞到了楼下,满脑全是小朋友玩耍嬉戏的情景。

师:发现没有?这两句,分别删去什么?

生:第一句,删去“可是”,第二句删去“虽”“却”。

师:我们读第二句,请右边两组读原句,左边两组读删去“关联词”的句子。

师:删去之后,语言更干净,更简洁,更连贯。可有可无的,要删去。再看两句(内容略,编者注)。

(师板书:“关联”病。生读。)

师:这两个病,不难治,你写好作文后,要读,读的时候,想,我有这病吗?一读,一想,一改,病好了。

(四)“说”病,说话句训练

1.认识“说病”。

师:看这些说话句,你发现问题没有?

◆叔叔打量了我一会,说:“小朋友,你几斤啊?”

◆一旁的裴菲见了,说:“怎么了?”

◆我心不甘情不愿地问体育老师为何我没入选时,他说:“你技术不错,但你长得太矮,球容易被盖掉。”

◆“这是为你好,多做些练习,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每次给我布置家庭作业时,妈妈都会这样说。

生:都用了“说”字。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写作文,需要这样的眼力来挑剔。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说”,改什么?

生:改为“问”(师板书“问”)。

师:第三句呢?

生:可以改为“回答”(师板书“回答”)。

师:第四句,有点难度,改成什么?

生:“唠叨”。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这些话,妈妈经常说,说了很多遍,所以用“唠叨”。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请你将“唠叨”写在黑板上。

师:班上,也有不少同学,很注意用表示“说”的词,请看苗彦豪的:

◆叔叔走到爸爸妈妈身边,责备他们:“你们给孩子吃什么呀?怎么这么瘦?你们是不是不给他多吃肉啊?”

师:(幻灯里,红线划出“责备”):再看朱清怡的:

◆我气得肚子都快炸了,对她吼道:“我已经上五年级了,不要拉倒,我还懒得教你呢!”

师:(幻灯里,红线划出“吼道”;学生齐读黑板上、幻灯里的表示“说”的词):同学们,汉语里,表示“说”的字、词,很丰富,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学生罗列了很多,写在黑板上,齐读。)

师:写作文,经常要写故事。故事,少不了人物,你要让作文里的“人”开口说话;要写好人物的说话,就要注意“提示语”;写提示语,要注意,不要犯“‘说’病”。

(师板书:“说”病。生读。)

2.不用“说”字,写提示语。

师:请看同学写的精彩的说话句:

◆谁知,表哥人还没进来,话先进来了:“窗帘后藏着什么呀?”

◆花花小心地拿起一粒白巧克力放在我手里,转身就走,边走边抛给我一句话:“你太胖了,不宜吃糖分过多的黑巧克力。”

◆还没等我开口,妈妈的声音就传来了:“等书读好了,有的是时间玩!我先给你打预防针,没进入好中学之前,不许出去玩。毕业班了,要多看些书,做完奥数卷,再做语文练习,还要做„„”

师:发现没有,龚依文、汪佳琪、杨宇慧的提示语,没有表示“说”的词,对“声音”、“话”的描述,作提示语,有意思。再看:

◆我一提出来,爸爸妈妈就跳了起来:“什么?绝对不行!你怎么能一个人跑出去呢?你知道外面车子来来往往,有多危险吗?不行不行!”

师:这个“跳”,真的“跳”吗?

生:指着急、愤怒。

师:人物的心情写提示语,陶乐青,写得好。

◆他用怀疑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头拒绝:“不行,你个子矮,腿短,跑不快。”

师:林荟君用人物的动作、目光写提示语,传神啊。

3.改写提示语。

幻灯出示:

◆“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问我。

请华赟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老师眼睛盯着华赟的肚子,指着华赟的肚子,问:“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

师:谁来说这个说话句,注意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盯着我的肚子,看了半天。

师:这是用“目光”写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一脸疑惑。

师:这是用“表情”写提示语。

生:“咦,华赟,你肚子怎么圆滚滚的?”何老师指着我的肚子,问。

师:这是用动作写提示语。

4.情境练提示语。

教师表演:右手食指放在嘴唇上,“嘘,请坐端正。”学生写话,教师选两位同学读话。

生:老师将食指放在嘴唇上,说:“嘘,请坐端正。”

生:“嘘,请坐端正”。老师环视了整个教室,说道。

5.提示语的位置。

幻灯出示,学生齐读:

◆他用怀疑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着头拒绝:“不行,你个子矮,腿短,跑不快。”

◆“等等,好像不太对„„”爸爸似乎发现了什么,叫我把手拿下来。

师:林荟君的句子,提示语在前;傅睿婧的句子,提示语在后。刚才,两位朗读的同学,也是。提示语还有一种位置是在——(生接“中间”)。对,请看朱亦奇和沈宇顺的句子:

◆“那不是外婆?你„„”妈妈若有所思了片刻,“瞧,那车牌号是多少?”

◆“不行!”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你快去把‘上海新卷’的第二单元测验卷A、B、C卷,全部做完„„”

师:一个人说的话里,有两个意思,一般提示语放中间。请你将刚才写的话,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生:“嘘,”老师将食指放在嘴唇上,扫视了整个班级,说道,“请坐端正。”

师:“嘘”,声音提示,后面是“说”的内容,中间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注意,提示语在中间,“说道”后的标点是逗号。

师:提示语有三个位置,前、后或中间。究竟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中间”,很有讲究。你要琢磨。怎么琢磨?看课外书,注意说话句,注意提示语,琢磨为什么在“前”或“后”?这样读,你的写作进步会很快。

作文评讲课:“班本化”教学的典范

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我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

我常讲,学生作文并不像你说的,两点一线,生活枯燥,没东西写。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写作素材。监狱的生活枯燥吧,一个作家到监狱去体验半年,回来能写一本书,书名叫《监狱揭秘》。限制人的身体的生活,并不能限制人的写作;只有限制人的心灵的生活,写作才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文革”时,那么多作家“死”了。学生有写作材料。优等生学有余力,不消说。中等生辅差轮不上,培优挨不上,他们有大把的光阴过自己的童年,有生活。后进学生,该做作业的时候,不做,玩;该听课的时候,不听,想心事。后进学生,学习后进,不是脑子少根筋,而是心思在“歪”点子上;他们的故事多着呢。

问题在于,学生不知道这些可以写成作文,老师也从来没有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材料。只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用不着“活动”,用不着“生成”,用不着“指导”。让学生用笔写自己的事,作文才会、就会五彩纷呈,五彩缤纷。

有这样一个比喻,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跑啊跑,学生脱鞋带帽地在后面跟啊跟。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把握好火候,过了头,摔了跟头,教师见了,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

上讲评课,你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表现形式,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然而,有多少语文老师把批改学生的作文当回事?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辅导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批改学生的作文。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语文老师高兴,终于有人来帮咱批作文了。语文教师连批学生作文都怕,怎么谈得上研究学生的作文?研读学生的作文,就是号脉,就是诊断。不号脉、不诊断而开处方,这种医生是要害死人的;这种作文教学,是要害死学生的。

“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真切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把握住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只有认真批阅,边批阅边研究学生的作文状况,你才能真切把握住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课,讲不到位,评不到位,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些“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课找不着训练点,肚子里没货,到哪里去找啊?

语文教师为什么不重视“讲评课”?一是怕累,你得很认真地研读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基础。二是从来没有比赛课是“讲评课”,也从来没有公开课是真正的“讲评课”——不能不说,当前流行的,上了指导课后,还没通读学生作文就进行的“讲评课”,不是真正的讲评课,这是“公开课”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使得无数语文老师,误读、误解“讲评课”,以为讲评课,就是学生读一读,老师评一评。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你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有人说,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我说,“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被重视,视作可有可无。这个教学日益功利化的时代,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注定被日渐淹没。这不是讲评课的悲哀。那是谁的悲哀?

学生前面跑 讲评岂能少

管建刚

作前指导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即解决“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方法,即“怎么写”。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老师大都遭遇了“好心办坏事”的尴尬。教师的“心”是好的,想“帮助”学生,结局是“坏”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看法不同、内在情感不同的鲜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的文,都是一个样儿的!我以一名一线教师的身份,摸着良心说,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

老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指导”,一是教学责任心使然,不指导,觉得自己没尽职;二是错误观念使然:“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老师们,不要忘了,学生学的是母语,认字之前,他们就对母语的表现规律,有了潜在的(绝不是肤浅的)认识和把握;君不见,那么多文盲,说起中国话来,溜得很。我回老家,一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与我叫板,谈金融危机,我堂堂语文教师,居然被老农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

前些日子,朋友拿来她女儿的作文。我看了一篇,说:你女儿太会写作文了。我把“作文”两个字咬得很重。朋友听出味道来了,说,就是呀,她写的文章都是口号开头,口号结尾,老师就这么指导的。老师的指导,大都处于这种状态。很多时候,学生作文根本不是想着怎样写出自己的情感、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这种“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指导,“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形会出现吗?答: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怎么办?答: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作后讲评”。“讲评”,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

要上好讲评课,就得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批改是第一步,批改后,得“琢磨”学生的作文,这就是研究。在我看来,研究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为有力的基点。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你就不知道学生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你就不知道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哪里,你能往哪里教,又能教到哪里去。一个老师重视讲评课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很多老师对批改学生作文的冷漠态度。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小管,帮忙改一下作文。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高兴啊,有人帮咱批作文了。一些老师,网上拉来“批语”,往学生作文上套,反正,批了也白批,学生看了分数,懒得看批语。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你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在“讲评”的时候,是点不到位的,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之类的话。

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声明,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系统的写作知识。课标说,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话的背后是什么?是把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看作具备了“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课标是怕具备了“系统作文知识”的人,去犯一个错误,对学生进行“系统作文知识”的教授,于是做了这样一个善意的提醒。要是语文教师本来就没不多此一举吗? 有一回,一老师壮着胆子问,管老师,那你说,系统的写作知识有哪些呀?这印证了我的担忧。

语文教师不重视“讲评课”,另一大成因,从来没有公是“讲评课”。日益功利化的社会,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日渐淹没。

一些地方,知道有个管建研究作文教学的,据说还研究出了点东西。打电话来说:“管老师,我们想邀请您来上课。”我的回答总令他们很失望:“我不会上课。” 有一位很不客气,“你不会上课,那你研究什么呀。”仿佛我是个大骗子,他上了一回不大不小的当。

那么,怎样上讲评课?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 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

我的讲评课很简单:

一、大家一起欣赏同学的佳句,佳句要读,要赞美,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句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二、一起来看看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留下深刻印象。

三、从学生作文中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学生作文中,普遍地不会场面描写,课上创设一个场面,写;如,学生作文中,有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好,欣赏后,马上创设一个情景,写。

人家说,好的课,简约而不简单。我不知道自己上的课,是简单,还是简约。但我要告诉你,我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我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在全国各地的学生报刊发表文章;大家说,管老师带的班,是作文班。

讲评:最好的指导

管建刚

作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后讲评。我看重讲评,因为讲评才是最好的指导。

一、作前指导,很容易成为束缚学生写作的绳索

作前指导主要在两个地方用力:“写什么”和“怎么写”。

1.写什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很重要。很多老师想方设法给学生“造”素材:玩游戏,做实验,搞活动……这里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学生是没有写作材料的,需要老师帮他们制造。其实,写作材料源自生活。优等生有活动,有比赛,有掌声,有鲜花,自然不乏材料。中等生、后进生专门辅导他们挨不上,特别培养他们轮不上,老师的眼光通常也从他们头上轻轻掠过,他们是最空闲的一族,他们在空闲时光干什么?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后进学生为什么“后进”?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该写作业的时候不写作业,该听课的时候不听课,在干什么?想自己的事儿,做自己的事儿,想得专心致志,做得忘乎所以。你看儿童文学作品里的后进生、调皮生、捣蛋生,总是最有故事。后进生觉得没东西写,那是在老师的“审美”批评下,认为自己的那点破事哪能写进作文去!问题不是学生没有生活,没有素材,而是学生必须按成人的眼光,去寻找成人的审美标准下的“作文”。只要让学生写自己真正的童年,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他们一天到晚牵挂的芝麻事、可恨事、无聊事,他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事可写。

2.怎么写。作文“怎么写”,需要老师教,对中后等学生,尤为重要。问题是,作文教学把“怎么写’一放在学生写作之前。学生还没有写呢,老师已经帮他们画好了行走的线路。难怪一个班级里学生走出来的“路’,全一个样。结果呢,学生写的作文都是一个样式的。

对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讲,他们的作前指导没多大意义。在“写什么”上,“指导”起不了什么本质作用也就罢了,使学生觉得“我的生活中哪有作文材料”“没活动我写什么呀”,那才是它最大的罪过。至于“怎么写”,“指导”弄得学生拼了命按着老师的样品和规则来生产作文,作文从“创造的艺术”跌人到“僵化的技术”的深渊里。所以,教师的作前指导、很容易成为束缚学生写作的绳索。

二、作文讲评是绿色教学,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开始关注到作前指导的负面效应,大家都在想办法。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指导,强化讲评。很多人想的办法是怎么上好指导,那还是在强化指导。譬如小孩子学走路,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走,而不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走路指导。你让小孩子自己走,走得摇摇晃晃的时候去扶一把,多鼓励,孩子走多了,自然会走了。等他会走了,再提醒他走路应注意哪些方面。小孩子学口语也是这样。先教孩子“主谓宾’,或拼音字母的父母,一定是书呆子。孩子听得多了,模仿得多了,自然会说。会说了,再提醒孩子怎么说好。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实践、后指导。就学生作文来说,后指导就是讲评,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个“引”就是“引导”的“引”,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引”,就是“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作前指导,学生作文还是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这些年,大家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为数不多的作文研讨活动,也是指导课一统天下。听课的人主要去听指导,做课教师用心准备的也是指导。研讨课上的讲评,只是作为指导课的一个附属环节,它并不是真正的讲评,只是公开课一种迫不得已的表现手段:学生读一读刚写的作文,教师和学生一起现场点评——它缺少了教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作文的现状、问题和优势,这个致命的“缺少”,导致无数的老师以为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没有必要的。一个老师不了解整班的作文情况、作文水平,能将学生的作文评好、讲好吗?阅读教学有文本,那就是教材;作文教学也有文本,那就是学生的作文。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那就是要研究学生的作文—注意,全班所有学生的作文,才是一个完整的文本;任何一个学生的作文,只是这个完整文本的一个段落。

三、为什么作文讲评得不到重视

讲评课在一线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大家不重视讲评课,主要有三个原因:

1.作文教学的重点一直落在指导上,指导的重点落在帮助学生“生产”作文上。这里有一个错误的假设:没有教师,学生是“生产”不出作文的。指导课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不信任,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自以为是。我们看不到儿童写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的作文,那不是儿童非儿童了,而是我们的儿童已经习惯将老师指导的那一套成人的东西搬出来,“指导”自己的作文。

2.讲评课太累。老师“研发”好一节指导课,就能大江南北“潇洒”一两年。作文指导课,能“潇洒”,作文讲评课,绝对“潇洒”不起来。你必须要花很大的精力,读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提出“讲点”“评点”“练点”,这个班上用了,绝对不能用到那个班上。下一次,你上讲评课,必须再读学生的作文,再设计教学,作文讲评课永远是一次性的,它与“一劳永逸”无缘。这么多年来,什么课型都有人研究,唯独没有人研究作文讲评课。

3.没有教育行政的介人。老师们要评学科带头人,需要有公开课,需要有获奖课,阅读课有各类比赛,作文指导课多多少少也有点,哪听说有作文讲评课的?老师研究讲评课,没有展示的平台,没有获得认可的机会。

四、怎样上好作文讲评课

认真读学生的作文,带着研究文本的眼光和心态来读学生的作文,是上好作文讲评课最要紧的前提。学生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依托。老师“研读”学生作文,带有三个任务:

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诸如学生作文中“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光芒普照大地。比尔·盖茨说:我要有钱。于是微软垄断全球。老妈说:我要更漂亮。于是她就把大冬瓜做成了面膜”之类的话,不仅本身精彩,还能使课堂上产生欢快的笑声,笑声里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有魅力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如:“我跑到了一个墙角,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一滴,两滴……我想:我也想为班级增光……”句中的“我想”完全不需要,有了,反而阻碍语言的流畅。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魏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

讲评课,就是“学写后教”,就是“以写定教”,就是“洋思经验”的精髓。回归讲评课,迎接你的不是鲜花,而是不断付出的辛劳,你准备好了吗?

下载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心想”病、“关联”病、“说”病

    案例1、作文讲评课:“心想”病、“关联”病、“说”病 一、点评好句子 师: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欣赏。请读——(幻灯出示,下同) 一听到这些,我的头就变大......

    听管建刚作文讲评课有感

    听管建刚作文讲评课有感 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一次去成都听课的机会,因为在这次听课中,我收获非常多,最有价值的是听了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和他的讲座,让我知道了原来作文讲......

    管建刚作文[范文大全]

    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 《小学语文教师》 记者 朱文君 编者按:管建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与他在一起,他大部分时间总是微笑着,认真地听你讲话。可是,读他的文字,你会感受到......

    作文讲评课(五年级)管建刚 评课稿 孟伟蒙

    作文讲评课(五年级)管建刚评课稿 (有感) 今天上午九点半左右看完了这节作文讲评课,从整体来看,管老师主要从作文题目,好词好句和如何检查作文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评的,可以说,管老师在......

    管建刚作文评讲课实录[全文5篇]

    管建刚作文评讲课实录 一、聊天 师:知不知道今天这里的气温? 生:27度到33度。 师:教室里应该是27度,一个舒服的温度。如果到操场上,太阳底下,会怎样? 生:很热。 师:“热”是身体的感觉......

    听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及讲座有感

    听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及讲座有感 松柏塘小学:祝志军2009年11月7日和8日连续两天,松柏塘小学语文科组老师到广州中山大学北校区礼堂参加了全国“新视野”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

    作文教学-管建刚

    管建刚作文讲评教学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一、姓什么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管 师:知道我最想认识你们班的谁吗? 生:最想认识我们班的管弦乐。 师:管弦乐在哪里?(找到学生)管弦乐,......

    管建刚作文教学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 这本教学课例和实际的课堂结合比较紧密,管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主张深入到实际的课堂中,应该说是把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应用到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