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职高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职高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英语课程在文化课程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职高的特殊性质,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等措施,以解决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职高;英语教学;问题;对策;浅析
近几年来,职高因为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英语教学质量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是,如果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来看,现在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许多职高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还比较差。
一、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
职高学校录取的学生多半是英语水平整体较低的学生,很多学生中考英语都不及格,英语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语法知识混乱,词汇量小,阅读能力不强,听说能力比较薄弱,同时学生的理解力稍逊,这是职高英语教学效果差的客观原因。
2.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觉得英语难学,甚至有学生认为英语无用,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做与英语有关的工作,把专业课学好就行了。只要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这种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3.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还未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甚至接受了社会上对职高学校的偏见,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对英语有畏难情绪,觉得学不好英语。这也是阻碍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心理因素。
4.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生入校前都是接受应试教育,习惯了被动学习,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和方向,不会去主动学习。这也导致他们很难真正学好英语。
5.学习目标不明确。
这表现在他们对未来的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对学习英语失去动力。
6.缺乏实践机会和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学习,对英语的重要性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
二、提高职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几点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到了职高阶段,诸如语法不懂、单词记不住、音标都不会之类的问题接踵而至,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减,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想放弃英语学习。在这个关键时刻,鼓舞士气是至关重要的。我从音标开始教学,并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教给他们拼读规则,对于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在课堂上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2.树立学习信心。
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职高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于是我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向着目标前进。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的相差较大,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我始终把握住学生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练习什么,采取何种方式训练等,对于班上英语学习相对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中自行组织学习本课内容,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自练为主,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预习,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先掌握单词、理解课文,再完成练习,然后不断调查讲练内容,直至学生练会为止。对于课后的作业,我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学生一般都可以完成。而选做题实际上是提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择完成,如此教学即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缓和了两极分化的矛盾,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良的习惯可以保证一个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去进行一系列有关的活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活动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一旦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时,就会巩固优良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英语学习实际和专业要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60%以上的职高生都表示愿意从头开始,学会点儿英语。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引导并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英语学习实际和专业要求的学习计划,尽可能的将“0”化为“1”、将“1”化为“2”乃至更多。
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口语训练的良好习惯。有人说,学习过程其实是习惯养成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正是绝大部分职高学生进不了普高、重点高中而成为职校生的重要原因。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早自修、课堂40分钟、课后口语作业都是帮助学生养成口语训练习惯的平台。
著名教育家肖川教授曾说:“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相信:只要我们职教人用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他们一定会学有所成,事有所成。
第二篇: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也挂悬壶来济世 好招妙手共回春
今天,中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过渡为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了近十年的时候,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一时还无法定论。只要留意,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许多来自农村教育的叫苦叫累叫穷的声音,还看到了许多农村教育的不先进不入流不和谐的画面。究竟农村教育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每一个勇于担当的教育人,都得“不辞镜里朱颜瘦”,以一种“先农村之忧而忧,后农村之乐而乐”的大胸怀、大智慧,为农村教育的又高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教育问题探因
透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谈及农村教育的是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时至今日,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把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或经济工具,不再只重知识而轻能力或重能力而轻知识,也不再忽视人的自身发展。但参照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对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联系农村教师的真实体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浪打船摇道位移”。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农业大国,国情已经决定了我们得优先重视和发展占有更大人口比例的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合格公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但事实上,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离农性”“唯城市化”和“泛城市化”,使得如今的农村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机制,不论在确定培养目标还是在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衡量教育的评价指标上都显出了城市化特征,都与城市教育毫无区别。在农村,教育仅仅被作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当作走上仕途和爬上官阶的阶梯,被沦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被异化为跳出“农”门的筛选工具,亦或成为向城市输送半成品的加工厂。纵使有许多农民子女因此而如愿以偿,但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越来越不能掩盖大多数农民的失望与对这种教育的拒绝。走出分享稀缺教育资源的角逐场,他们开始醒悟,既然此路难通,那么何必十多年来苦学苦练?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试成风,厌学成风,甚至罢考成风,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农家子弟只好将本应升挂在文化天空的明月照向了名利的沟渠,既不爱应试教育的“武装”,也不爱全面发展的“红装”。
2、农村教育公平“难入寻常百姓家”。
相比十七大来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有人戏称:“中国经济以牺牲上海,换来深圳的振兴,继而发展沿海,却蓦然回首时,发现中部已经塌陷。”那么教育也一样,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仅以上海复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该校因100多辆教师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3.5亿,把校舍推倒重来。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20000元。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现化化走的是一条效率至上的道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给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区和学校。在农村,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实验”。而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需要、危房改造、普九等。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显然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
追求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本质。但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教育机会均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精英教育使培优补差工作并没有完全到位,出现了教育过程上的不公平;由于城镇重点学校和乡村快慢班的存在,更出现了教育成就上的不公平。从一个班的班额配置来看,大班额的教学形态在农村依然比比皆是,人均受用资源严重不公平;教师囿于各种诱惑,屈于各种压力,在“抓中间带两边”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往往由于“中间抓不住,两边都放掉”又出现更多微观上的不公平。
倡导教育均衡,其实也是保障教育公平。十八大的报告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学科结构、教育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均衡。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时,由于不同程度地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人事调整过程中的制约、学生分流环节的限制,推进缓慢,困难重重,已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3、农村教育质量“年年长恨总伤心”。
农村教育质量,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年来,更是严重滑坡。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见《光明日报》2009年1月5日2版)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50%,重点高校仅为30%。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话来说,“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更有甚者,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农村学生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村师资力量太薄弱,教育观念太陈旧,教学方式太落后,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顺应大时代的大转型和大变革,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一时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义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新人文精神,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相反,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地面临着家长对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农村教育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另外,中国目前还在重视点的改革,没有面的改革,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中小学孩子不愿读书,大学毕业的孩子不愿到乡村工作,大家都在这个圈内按惯习工作。更在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大环境中,老师们很难做到争福于教,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这些都致约着老师的发展,老师难发展,学生就更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又不十分科学健全,以致农村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成为人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5、农村教育经费“上错花轿嫁错郎”。
如今,国家在农村的确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改善了许多育人环境。但面对现实,钱并没有很好地用到刀刃上。其实,好的学校并不在于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备有多新,而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育人能力有多强,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多丰富,生均占有量有大,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育人方式等。农村许多学校争取到资金后,就一味的进行硬件重复建设,更换配套设施,不切实际地升级学校,创示范,办重点,抢实验。而家长也喜欢迎合,冲着更优越的办学条件盲目地择校,以致于相对薄弱边缘的学校不断萎缩,给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带来冲击。而不甘走向绝境的薄弱学校只好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希望以精英教育换来软实力,以软实力求得发展经费。这样一来,应试教育附在素质教育身上借尸还魂,逐步演变成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又是拿着更多纳税人的钱来践踏教育公平,形成恶性循环。
更为滑稽的是,每年前几个月国家经费没有发下来,学校建设行为迟迟难以启动。而在每年的后几个月刚刚启动,审计预算却按时来临。对还没有投放的资金进行国库收缴。学校只好抢在收缴之前立即花光。
十八大报告中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可在贫困生生活补助方面,居然有更多的家长把该项教育经费当作国家福利,用到家庭日常生活开销上。在农村,这笔钱对于教师来说,都可算得上一种不小的诱惑。教师的工资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均消费水平!教师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效。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钱多了,是好事,但有了钱,如何合理使用,更大面积地提升教育质量,又成了一个新教育难题。
6、农村教育变革“潮打空城寂寞回”。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此外,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
但课改在中国,重课改形式,轻内涵发展。在农村,教学内容方式与城市保持一致,考试招生制度与城市保持一致,质量评价制度也与城市保持一致,优待政策并没有下嫁到普通老百姓。城市学生在学习资源和方式方面、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依然优于农村学生,教育上的梯度差异、城乡差异、县域内学校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一任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人权普适化、文化本土化,但农村教师并没有感到职业工作的幸福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也没有多大变化。纵使少数骨干教师和校长到城里参加了各种培训,但短期培训并没有帮助老师们挣脱落后的教学行为惯习的束缚、教材点状编排的束缚、传统备课框架的束缚,并没有大面积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变革,农村学生还是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农村教育依然面临厌学厌教的的挑战,依然难以给学生全面发展之基和终生发展之基,农村义务教育很难深层次的进行内涵式发展。
二、农村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教育事业做的是人的事业,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其次才是物的问题和体制的问题。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只要让农村学生找到接受教育的出路,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其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是以,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再那么神秘。
1、让学习前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消除“读书无用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在信息化年代,在知识产业化的时代,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谁将幸福自在地发展。城里人如此,农村人也不例外。
其次,指明学习新出路。城里学生固然在享有更多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可在国内更多地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甚至可在国外作出更多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就没有选择的空间。同时,在就业方面,我们农村子女身上,照样均匀地洒满了用人单位赏识的阳光。大变革时期,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也是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条条道路通北京,我们农家子弟没有必要在千军万马涌向热门行业的时候,就迷失人人发展的方向欲渡,以致在成长路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让优质资源“水近楼台好得月”。
既然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有些紧缺,显得缥缈,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化被动的选择为主动的传送。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进行教育布局调整,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现在机制下,我们既要巩固好“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影子工程”“卓越工程”“帮扶工程”“置换工程”,完成好“支教动作”“援边动作”和“自选动作”,也要尝试城里的委托管理,让优质学校和发展中学校自由恋爱,两厢情愿,达成委托意向,由政府买单,以期产生“牵手效应”;尝试走名校集团化之路,在政府无钱买单,出现教育“圈地运动”“牛奶”稀释、简单复制等问题时,化敌为友,联盟壮大,以期产生“坐电梯效应”;尝试优质项目推广,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创新,以期产生“涟漪效应”;尝试一校多区,利用品牌效应,扩充优质资源,以期产生“孵化效应”。而在教育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则最大可能地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3、让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村教师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裤管还不时高高地卷起”。虽然说得有些过头,但足以表明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物质拥有不丰富,精神财富也羸弱。相比上海七宝中学的教师,每天跑步锻炼一次尚且可以领到10元钱,一个班主任节每人就可拿到3000元,一个教师节每人就可领用7000元,每月的工薪都在10000元左右,乡村教师的所谓幸福只能成为精神支柱上的烟雾萦绕。难怪在一处乡村精神病院里,40﹪患者为教师。原本经济基础如此薄弱,又得顶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低下的压力,从事着应试教育、塔尖教育,他们在几乎成为成人游戏和搏弈的变态考试中,往往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和幸福来捞得一点点好名声和小利益,还不时在高危职业中看着鲜活地生活走向死亡和堕落,灵魂开始苍老,精神开始分裂。
那么,给农村老师们松绑吧!给他们从道德上松绑,不要再用什么神圣的光环来迷醉,不要用道德至上的观念来弱化,不要用去道德化的倾向来贬损,不要用泛道德化的手段来禁锢。帮帮他们,让他们从个体与集体、公正与关怀、主流与多元、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只要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行,惊喜于他们对义务道德的超越,让他们做一个真实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其次,从贫困上松绑。让教育经费更多地用在刀刃上,用在从事教育事噗的人上,用在人的人基本生活保障上,用在工作环境的改善上,用在师资培训上,用在教育执行力的共振上。第三,从理念上松绑。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段期待,他们会踩上时代的鼓点,与先进合拍,与和谐共鸣。
4、让教育内涵“花有清香月有阴”。
(1)刷新教育观念。农村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作好储备。为了远离应试教育,首先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程观、内容观和价值观。在基础观上,能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既重视夯实知识技能、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硬性基础,也重视奠定志向理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软性基础;既学会分类打基础,也学会分段打基础。在评价观上,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开发多元价值,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在内容观上,学会整合资原,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关注结构的迁移价值;既关注课间内容,也关注课外内容。在价值观上,既要有多元价值观,更要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学生立场,重在教会成人成事,关键在于培养生命自觉,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
(2)变革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我们既要给好学生定位,也给好的教学定位。我们面向当下,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指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文本,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我们既要有教学整体视野,也要有教学开放交互的动态视野。
(3)提升办学品位。农村学校教师基本上都存大精神层面的缺失和意识层面的偏差,不同程度地陷入业务水平层面的低迷。我们要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校本管理,注重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交流体会、相互渗透等方式,使教师逐渐形成办优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精神状态,树立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思想取代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思想,迅速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建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领,正视学校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阶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卓越”。而这些形成办学理念,形成学校文化,绝不能只是放大的口号,闪光的标语,要在教学中转化,在管理中转化,在研究中转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校园文化,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校本研修文化、特色创建文化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起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第三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单位:铜川市印台区红土中学
专业:初中英语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本人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担任初中英语教学,所以凭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自认为比较了解农村学生的情况。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重要年龄阶段,在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等。尤其在农村的中学生尤为明显,因此在新课改中我认为构建民主的课堂,有助于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改善师生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实现双向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给学生一点心理自由
比如在教生日这一话题时,我和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T: Excuse me.when is your birthday?
S: On January the second
T: Do you know your father’s/mother’s birther?
S;……
在谈到切蛋糕庆祝生日时,我这样问道,现在罗斯切蛋糕,你认为她会把第一块蛋糕给谁。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是他父亲,有的说她母亲······
在最后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人的生日。这一切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尊敬、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快乐的爱的氛围,把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一点自主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环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如在学习“Although…”这一语言点时候,有学生依据汉语习惯,说出这样的句子:“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我每天仍然学习很努力。”笔者对她说:“我认为你已经很聪明,你能说出这样棒的句子。”而后,笔者又问全班同学: 难道你们不认为他很聪明吗?此时全班同学齐声答道:“yes!”接着,又问你们能发现她的句子有错误吗?几秒种后,许多学生发现了错误。所以在一个轻松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积极性提高了。
三、让学生多一点上场机会
如教What colour is it?一课时,我把真实的活动与语言学习和言
语的获得结合起来,使对话训练显得更生动、更直接、更自然、更合理。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寻人启示:介绍一个丢失的孩子的衣着颜色,根据衣着颜色识别人物。依照此例,分组练习,描述班上某些同学的衣着。然后,我让学生们设计一辆自己最喜欢的小轿车。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有二十多种新作品参展。最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美好的生活环境,享受美。我问了生活中典型物体的颜色,启发学生计论,培养其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如交通标志灯(红、黄、绿),邮筒(绿),环保(绿),可回收的垃圾箱(绿),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黄),香蕉(黄、绿),云彩(白、黑、褐),鲜花(白、红、黄、绿、紫、橙、蓝等)。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过程中师和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我教What colour is it?一课时,特意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文具用品/鲜花/气球/生活用品,来触动学生的视觉,学生们见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就迫切希望掌握这些表颜色的词。我趁热打铁,用英语一一问答每件实物,很自然地说出表颜色的英语单词,为了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词,我编成一首熟悉的儿歌:
What colouris it?
Red, red, a flower is red.Yellow, yellow, a banana is yellow.Blue, blue, the sky is blue.Black, black, a blackboard is black.Green, green, grass is green.White, white, the wall is white.Orange, orange, Why!An orange is orange.四、彰显生命活力,呼吁人文课堂
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拓展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意活动场所。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演讲比赛、英语角、单词接力赛、角色和短剧表演、英语晚会、英语国家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才能有所创造。如:学习SB 1B Unit 15 HEALTHY EATING,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食物,要求他们从食物的味道、营养含量等方面用英语加以介绍。我提前给一些专用名词,如:FAT, SUGAR, SALT, FIBER, CALORY„„并加以引导,学生兴趣昂然,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又如开展一次演讲比赛,给出演讲的主题是有关环保的话题。学生在写演讲稿时或积极翻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或采访有关人士,总之使出十八般武艺丰富自己的演讲素材,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又和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示才华,开拓视野,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势和思维方法刻板僵化。新时代和新形势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有意识地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同时做到不忽视语言知识教学。我们应力争在授课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系,做到知识传授与智力培育的高度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安乡县第一中学
朱彩霞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分析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更好地贯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Abstract: Dur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reading plays a vital role, but there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reading.I analy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m, hoping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and improve students’s reading comprehension.关键词:高中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教师 学生
Key words: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problems, strategy, teachers, students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可见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1)在阅读教学方法上研究不够。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往往照搬教参,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活动或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唱主角,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2)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篇章结构的分析。
(3)未将阅读教学与高考阅读理解的设题紧密联系起来。认为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过就是将课文中Part A及Part C的几个问题按部就班地回答完就可以了,未能注重文章主旨、作者意图及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的性格特点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分析。
2.教学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教参,没有吃透教材,只备课文,不备学生。(2)备课不充分、不切实际,脱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过多堆砌图片,幻灯片设计花哨。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开了眼界,却没有留下语言的痕迹。
(2)不重视语篇教学,不进行篇章结构的分析。(3)过多讲解语言点。
(4)唯教材讲教材,不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遇到生词就求助字典。
(2)通过逐句翻译来理解文章。有很多学生常常能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但是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3)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打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4)另外有些学生习惯于指读、回读、出声读等。2.知识面窄、词汇量少
虽然教材中所设计的内容较广,尤其是现在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所设计的内容非常新,时代气息非常浓,生词量大,但由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词汇量不够,所见阅读材料也少,所以阅读起来难度非常大。
3.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1)缺乏构词法的相关知识。(2)缺乏猜词技巧。
(3)不注意训练阅读方法。
(4)阅读训练时不能自觉地进行限时训练。总之,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运用阅读技巧,不注意扩充词汇量,阅读量也不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动地位,讲解课文时偏重词汇和语法,忽视语篇教学,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另外,从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牛津教材的课文设置上看,生词量大,初高中衔接出现断层,阅读材料普遍偏难。在存在众多问题的情况下,本人在日常教学中试着利用一些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应对的策略 1.教师方面
(1)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和阅读兴趣。
问题设计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高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系列问题。如在Module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Yesterday w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convenience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us.But do you think it always brings us good things? ②Although it can give us much convenience, it can also have some bad effect on us.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of the two effects the Internet has on us? 这两个问题既与学生密切相关,又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也符合课文辩论的内容,这样非常自然地就让学生参与到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当中,而且学生会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授之以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腰突出从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要授之以法,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坐到知识迁移,并且受益终身。
①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语法现象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时极其重要的。预习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教师要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当中去。为此要营造和谐的参与环境,宽松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尽量让学生动;要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尽量让全员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③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社“会学”。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常见的阅读方式有: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细读(close reading)、推读(inference reading)、概读(summarizing reading)。现在的牛津高中英语每单元的阅读课文后都有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gegy),在上每堂阅读课前,老师要认真研究该阅读策略,并指导学生通过使用该阅读策略进行预习。这样,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以此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4)正确处理课内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和试题之间的关系。
课本教学应多采用精读教学模式,重视词块教学和长难句fenxi要达到精读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外阅读材料重在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高考阅读材料的适应性,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应采用泛读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的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可以使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生词适中。试题材料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应选择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更地道、更优美、更利于高考。
2.学生方面
(1)积累词汇量。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和巩固中学阶段全部词汇,容许他们出现单词的拼写错误,但不能存在不认得的单词。
(2)加强平时对课文的朗读。有声阅读有利于高中生提高阅读速度(限于每分钟150个单词的阅读),因为平常英语课文朗读都有困难的学生部可能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3)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注重句子结构的理解,长难句的理解。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进行限时阅读。注意阅读技巧的使用。
(5)扩大知识面。有人把阅读分成三个层面,即:A.阅读、做题、计分;B.阅读(弄懂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做题、不计分;C.阅读(弄懂文
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做题、不计分,分析题干(弄清出题者的意图),比较选项(了解各选项的差异)。要想扩大阅读的知识面,最好的阅读方法是充分利用阅读的第二个层面,只阅读,不做题,不计分,重点在弄懂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一定能更好地贯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篇: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项目的基础,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田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体质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P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完善
教师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主要保障,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必须力量,田径教学的开展必须有教师的大力支持作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田径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径教师数量不足。??地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数量很少,与学生的数量和教学的任务不成正比,每名田径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很大,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田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田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多担任田径教学的教师不是田径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专业(比如篮球、足球等)的教师担任田径课教学,田径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混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田径知识,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第三,田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初中教学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田径教师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工作的投入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的效果。第四,田径教师教学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不够丰富,教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田径教学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场地器材不齐全
场地器材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重要物质保障。田径教学的长期器材主要包括田径场、铅球、接力棒、标枪、杠铃、自制器材等。研究发现,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初中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尤其一些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田径教学在篮球场或者空地上进行,对田径教学的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3.学生因素消极
学生是田径教学的对象,是田径教学的受益者,是田径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因素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初中生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越加严重,他们喜欢潮流和时尚,对新兴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度极高,初中生对田径教学的热爱程度急剧降低,参与到田径锻炼中的初中生的数量逐渐的减少,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
4.重视程度不够
在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初中教学高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此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略,领导、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对田径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形成客观的认识,不能够了解田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不能够理解到田径教学对文化知识的有效促进作用。有关人员对田径教学认识的不客观导致了学校对田径教学经济、人员、管理等投入度的不足,导致了有关规章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不利于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安排提出要求是“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中学生由于年龄问题的制约,他们只是简单的进行体育项目的一些锻炼,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和培训课程,因此,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做细节化要求,这也是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2.改造竞技内容多元化
(1)内容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性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简单、易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过于复杂的体育技能训练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乏味的情绪,操作性强的简单化体育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所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找到自信心,学生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容易失去自信心,也对该项目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也因此会增强他们对该项体育项目的价值感。体育课程当中的跨栏项目,就能让学生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培养他们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体育竞技运动的“生活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中之重。
(3)内容趣味化。游戏化田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增强田径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项目学习中智力和体力同时得到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铅球投掷教学中,可以将铅球换成较轻的皮球,进行后抛、前抛、双手抛等不同方式的投掷,促进学生对投掷技能的掌握。同时,为了降低铅球投掷的枯燥性,可以在学生能够投掷到的目标地点放一些装水的塑料瓶子,并让学生投掷铅球击打饮料瓶,打倒塑料瓶多者胜出。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铅球投掷的喜爱。学生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加深了对铅球投掷的印象,而教师趁机对铅球的投掷效果进行讲解,那么教学开展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3.与健身相结合
田径运动能帮助人们融入生活,走进生活。现代人有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去健身房进行健身训练,这是我国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在原有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的结果,今天的人们选择以健身锻炼的形式来展现体育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的生活局面,完整的突出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
三、结语
健康第一,这是新课标新形势下的田径课程技术教学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经济化教学模式的体现,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理性看待并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的内容、任务和标准,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办法,开展快乐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要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建立在体育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在理解基础性的田径知识和掌握一般性的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能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覃福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要点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7):221-222.[2]李光海.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