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永正老师教学经典语录(精华)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让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备课
备课时,只有老师备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备课时,首先要备朗读,把课文认真朗读三遍以上。备课要备朗读,教师要亲身体验作者的情感。备课要备好课文中的文字里所“隐藏”的东西。
读书
教语文的出路——让孩子平时多读书,多写作文。
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的话:读书时,想作文;作文时,想读过的书。
读书时想作文:关注语言、关注方法。
老师要范读课文,特别是重点的地方,让学生亲身体会语感。对学生的朗读,要作实质性、启迪性的简短评价。最好的朗读就是示范。
老师要多读书,方法在书中,得法在书中。
老师自己要做读书人,丰富自己的知识、语言、情感。老师要爱好思考,写作是最好的思考。
老师要勤写教后反思,每天总结一滴,每天进步一点。最好的家教就是让孩子读书,培养“亲子共读”的习惯。
教学
老师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教案,眼里有学生。学作文,学做人。
小学老师,水平重要,功夫更重要!教育要一手胡萝卜,一手拿棒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做练习长大的不成器,看书长大的才成才。学生人人做他应该做的作业!
作文指导要简洁,打开学生的思路,有所启迪就可以。学会赏识别人。
老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点。
教低年级的老师要把相当的精力用在组织教学上。语文教学最终是习惯养成的教学。
课堂表扬学生要准确、恰当,用词适当。
老师的传授不在于知识,而在于唤醒学生的能力。老师管理学生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结束语
老师能够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既然命运让我们当老师,我们就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有内涵的老师。
第二篇:于永正语录
于永正语录
1、有人说,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能缺少这样一份清醒: 不要亵渎那纯洁的崇拜。教师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2、如果把老教师比作一本书,那么“观察”则是默读,“讨教”便是朗读。
3、严厉,也是一种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情,只不过不能经常流露出来罢了。
4、赞科夫说的对:“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喊叫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只要不是锈得一塌糊涂,总是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的。
6、翘起的大拇指,能撩起学生的喜爱作文(学习)的情。教育心理学上讲,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但,现在的问题是,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过分的程度,多数人的大拇指竖得还太少。
7、教师无意的一句话,可能会为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掌握某一技能时,形成了一堵本不该有的,不可逾越的墙。(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他的著作《不
过如此》中谈到了学生时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其中有这么几句话:“我请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少开一扇窗。”)
8、加大作业量,搞机械重复,消耗的是学生的体力,不是开发他们的智力。
9、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严而有方”取得好的教学成果。不懂而教,是不称职;懂而不教,是失职;教而不严,是渎职。
10、有人批改作文是“鸡蛋里挑骨头”,挑剔得很。我则不然,我是“骨头里找肉”,哪怕只找到一丁点肉丝丝,我立刻把它说成排骨。(赏识鼓励 尝试成功的喜悦的重要)
11、体态也是一种语言,我们教育工作者就不能不研究它,并在教学中运用它。
12、学生们读书时,我便在他们中间走动,或了解情况,或解答疑难,或提醒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使什么也不说,对个别不自觉的学生也会有督促作用,这样也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学生快读完了。或者我认为该停下来的时候,我便快步走向讲台,站在讲桌中间,目光扫视全班学生。这“走、站、扫”三个连续的动作,便是向学生发出“停止读书”的信号,这三种信息,至少有一种会被大多数学生接收到。即使个别
学生没注意,左右的同学也会提醒他,这样,老师就不用一遍一遍地说“请停下来了”
13、老师上课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老是盯着备课本和课本,是无能的表现;眼睛老是看着天花板和窗户,是胆怯的表现;眼睛老是看着某些学生、某一角落,被忽视的人就会有冷落感,还会给个别不专心听讲,不守纪律的人以可乘之机。
14、六路要观,八方要听,但是要看有重点,视有目标。不满、警告、严厉、生气、亲切、鼓励、期待等等信息都可以让眼睛快捷便当地告诉学生。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许多口舌,会让人觉得老师沉稳,会使课堂“干净”。批评学生要限时,说的话要限量。尽量不给学生留下背后挖苦、嘲笑的把柄。这是我特别提醒自己的。
15、我告诉这位年轻的教师:“请人进门,请人坐下,手掌心一定要向上,向下就表示不耐烦。批评学生,最好让学生坐着侧面,这样会减少对立情绪,减少畏惧感,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易于接受批评。即使一般性谈话,坐在或站在侧面也好。这样使人感到亲近。你看电视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没有一个是面对面地坐着的,不要小看了体态语,作为一个老师要好好研究它。”
16、“养成养成”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一种实践的机会,不提供“养成”的条件和机会,怎么“养成”?
17、不要把孩子管“死”,不要对孩子的好动看不顺眼,动辄斥责。每当我因学生调皮乃至恶作剧而要动肝火的时候,便问自己:“你这么大的时候又当如何”这样一问,常常便会有另一种心态出现。这种心态就是理解、宽容。心态变了,处理方法自然变了,或委婉劝告,或调侃两句,一笑了之。“笑”的作用往往比“训斥”的作用大,而且效果好,又不伤老师的身体。
18、(目中有人)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我的目光会瞬间将学生环视一遍,我会让坐在左右两侧的学生都感觉到我眼里有他们。上课时,我对学生的聚精会神会立刻做出表示——或微笑,或颔首。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我也会立即做出反应。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记住这样一句话:老师讲课时,你的眼睛如果不看老师,我将认为你是个不专心的人,没有礼貌的人。
19、小学教师走进课堂,要“目中有人”教案应烂熟于心。将百分之八十的思想集中在学生身上,对个别不守纪律的人视而不见,对个别学生随便讲话充耳不闻,不及时制止,他们便得寸进尺,而且势态会很快扩大,直至难以控制,随后老师不得不借大发雷霆、罚站,甚至把学生轰出教师等措施来维持纪律。要学会嘴、眼、耳“协同作战”,嘴里讲着课,眼睛观察学生的表现,耳朵听学生的动静。讲课时,要把目光调离教案。侧身倾听一个学生发言时,眼睛要观察别的学生 的举动——因为当老师专心听某一个学生发言时,个别人常常会趁机做小动作。进了课堂,要机敏,果断、利落。不但处置问题要利落,说话也要利落。71页
20、(于老师喜欢对读书认真的学生摸摸后脑勺,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用这个动作对学生表示赞许、肯定、满意、喜欢,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老师时刻注意着他们。)其实不在于什么动作,而在于学生每一点成功,每一点进步,老师是否能看到,并及时予以肯定。个人价值实现的标准之一,就是得到了别人的承认。(72页)
21、对学生的批评不妨“换个说法和做法”这不是迁就学生,更不是不要直截了当的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这要看时机,场合(特别是学生的处境)以及老师的良好心境如何。其中,老师的良好心境最为要紧。老师没有良好的心境是较难做到的。老师的良好心境哪里来?他来自老师的善解人意,来自老师对学生的体谅,来自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84页)
22、《相似论》的作者张光鉴教授说“以学生为本很简单,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老师和学生相似,我认为就是蹲下来看学生,或者说,想一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89页)
23、安徽凤阳一中的吴华兵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有时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伸手就能成功”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的确很简单。(92页)
24、所以我常说,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个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也可能毁掉一个人。因此,我们当老师的,讲话要特别小心在意,尽量不说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话,多说赏识,激励,期待的话。老师可以对学生发脾气,甚至拍桌子。“拍桌子”告诉学生的只是发脾气的程度,而说的话,则是对他的评价,甚至“定性”,这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心里暗示作用。”
25、给初为人师的女儿支招(94页)
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么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么处分等。
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惩罚尽量少用。千万不要体罚,切记。宁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这种失败是无可挽回的。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更是短暂的。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
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摸摸后脑勺 贴贴学生的脸蛋等。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既没有使优生失去信心,又使后进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
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学生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请你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6 积累(105页)
六年来,我们让学生背诵了不少古诗文
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佳期,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正如种庄稼,是讲究季节的,错过了季节,就长不成了。
(一年级 弟子规 二年级 三字经 三四年级 千字文 五六年级 百家姓三百千背下来,识字量就很可观了!)
时间哪里来?挤。少布置动笔写的作业,多布置读 背的作业。一心想干成某一件事,时间总会有的。方法很简单,说说大意,然后背诵。关键是督促,落实。完成任务的,在累计表的名字下面加一颗星,没完成的,限期完成。表扬激励和严格要求是克服学生惰性的最好武器。是老师责任心的全貌体现。当然也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异,要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桃子,我们从来不强迫学生去够那些怎么跳也够不着的桃子,那样,有些孩子就会厌学。
(185页)攒钱与花钱: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个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以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偏重于教学生怎么样花钱——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而忽视了“攒钱”——语文的积累。不读不背,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语汇,用什么去说去写去思呢?12岁以前,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果不让它们多读多背,我们将愧对他们。
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从小都应该学点古诗文,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六年来,我们抓读课外书了
我常常问学生最近在读什么书,如果学生读的书我也读过,便一起谈谈书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这无形中一是一种启发和引导。我们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看学生读了多少书,抄了多少词语和名言。我们不要求写心得体会,写这些东西,容易使学生产
生逆反心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再说,心得有了就行,为什么非得写出来呢。但是,如果有人写了。而且写得好,当然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这也是一种暗示。
读书方法也要告诉学生。我常讲的五句话是
1、“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告诉学生,书要读慢些,边读边想;
2、做记号(只要书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可以摘抄)
3、遇到生字查字典,把拼音立刻写在生字上;
4、摘抄词语和名句;
5、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要记忆。对一些表达力不强,语感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天朗读(包括课文)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朗读的意义太重大了。
归根结底,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一旦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多数学生是会喜欢读书的。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真谛。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325)
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生命力。(317)我主张写日记或周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一,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定期检查。第二,要及时表扬读书好的——总是有人读得好,批评表现仍不好的。第三,要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和乐趣,如召开读书会,表扬因
读书而在做人、作文,谈吐等方面有变化的学生。第四,老师为学生做出表率——也把书带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上读书课。老师爱读书,学生才能跟着你读书。什么事情都要去思考,只要思考,办法一定会有的318。(例子32 杨巧云)
28、六年来,我们很重视作文教学(112页)
美国学者鲁德说:“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必然产物。他来之于取得成就的满足”202 我评价作文因人而异,不横向比较,无论是谁,只要发挥了他的水平,超过了昨天,都给满分。202 一句话,就是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么做的,他从来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写得不好。怎么办?暂时不打分就是了。等修改好了之后再给分,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失去信心。203 大家习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岂不知,这样量的结果,后进生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矮。29 写字教学(114页)例子217页
汉字,不仅每一种笔画都有其书写要求,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结构形态,或疏密虚实,或高低长短、或宽紧收放,或覆盖揖让------真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是,如何搭配笔画,协调偏旁,平衡重心,衬托照应,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这,都在字帖里。写好汉字离不开字帖,离不开读贴和描红,仿影,临摹。这是写好汉字的规律,是写字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把字
帖撇开,想当然地写,谁也写不好汉字。
“描仿临”是写字的规律,不可违背。近十年来,学生的书写能力大倒退,根源就在于写字教学没有遵循写字规律去做。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我们给了学生第二张美丽的脸庞。学校规定,每天早晨7:50——8:05(15分钟)为写字课。俗话说,“字无百日功”何况我们练了六年呢
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它交给中学老师去做。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你写字,字也写你。3500个常用字认识了。2500个最常用汉字会默写了。写规范了。就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每个生字每次不要写很多遍,事不过三,三遍为好。现在学生写字质量普遍下降,原因在于没遵循写字规律去写,(例。错别字罚写。老师的想法是让学生记住。写10遍,前五遍是对的,后面的有是错的。事与愿违)(327)30、(136页)我一定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我一定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
我一定从低年级起,就让学生练习写作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写他们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感,我们一定要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好钢笔字、毛笔字,让他们认
真描红,仿影,临帖------虽然我们没有做到爱每一位学生但我们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
不懂不要紧,学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值得。
爱屋及乌,你教得好,学生就信赖你,喜欢你,喜欢你,就喜欢你教的学科,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如此而已。206
31、我常常听老师们这样说:“语文越来越难教了”这从一方面反映了老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的精神,倘若萧规曹随,人家怎么教我就怎么教,去年怎么教今年就怎么教,谁也不会说越教越难教的。对自己的每一次否定,都意味着一次提高。(196)32(阅读教师要以读代讲)(提的问题少了。而读的分量明显地大了)以前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回头看看,觉得那时候做了一件种了别人的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的蠢事,忘记了教语文的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197)
好的朗读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211)
有的老师说:“语文这东西很奇怪,有些地方一旦细考究起来,反而说不清了。”是这样,有些词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朗读不仅是意会的最好办法,也是表达意会所得的最好办法。声情并茂 的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钊
顽强 幽静)
读书不记忆,不注意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阅读教学就和阅读划等号了。
讲解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322)解词的艺术(228)
33、让我们的教学增值(305)
34、说到这里,我想,老师们在肯定我的看法,做法的同时,可能还有这样的疑虑:这样做,考试能考好吗?首先,我要说的是,能考好,不会出大问题,而且有后劲。书读多了。而且能考出好成绩。靠读书长大的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靠机械训练,做练习册长大的学生,是没有文化底蕴的。我们要让学生做有利于终生发展的作业。
第三篇: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第四篇: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备课观点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于永正
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如我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小朋友听了无不手舞足蹈。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如《水上飞机》一课,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海鸥决心去问个究竟。”这里“究竟”当“结果”讲,即看个明白,看个结果。但词典里讲,“究竟”还当“追问”讲,“因有疑问,而追问”。如:“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我弄明白了之后,心里一亮,便有了底儿了,于是每个不同解释我都造了几个句子,这就取得了指导造句的发言权。但我造句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那样做,就把孩子教“死”了。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
观点五: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钻研教材时,我喜欢和同事讨论。同事间的讨?特别是上公开课),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帮助你熟悉了教材。
第五篇:浅谈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
浅谈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
以《一个___的早晨》作文指导课为例
于老师究竟使用了什么“魔法”将学生思维一次次激活,使学生一吐为快,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上课伊始,于老师便放了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
片段1:晨光中的太阳张开了笑脸,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尽情地一展美丽的歌喉,旁边的小溪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藤本植物也不甘示弱一丛丛爬上树梢,好一个迷人的早晨!
片段2: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来到葱绿的树林里,小鸟在欢快地唱歌,小河奏着动听的乐曲,小花在微风中舞蹈,我仿佛走进了美丽无比的画卷。
片段3:在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草丛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阳光,耳畔响起鸟儿悦耳的歌声,还有哗哗的流水声,真是美妙极了!
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听后想象,再现生活。每个学生都调用自己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用心灵去构筑多姿多彩的画卷,从而燃起写作欲火,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片段来。
二、以读促写,认识生活
在学生渐入写作佳境时,一位头戴毡帽,身背猎枪,留着八字须的“猎人”(于永正老师扮)出现了。“我看你往哪儿飞!”“猎人”的枪正瞄准小鸟,学生纷纷上前阻止。“猎人”说大家制止他打鸟的理由不充分,继续捕鸟,学生急得直跺脚。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老师给学生每人提供一张《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读书卡,学生们认真阅读,热烈讨论,从多方面认识到大自然中的鸟对人类的帮助大,人人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保护鸟类。
这时阅读成了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写作对象,认识生活,为后面的说写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双向互动,表述生活
在学生充分阅读《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文的基础上,“猎人”又出现了,学生争先恐后上前阻止他打鸟,这次劝说变得有理有据。“猎人”的态度也由满不在乎到理屈词穷,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师:(以”猎人”的口气)啊,树林里的鸟真多啊!昨天我吃的斑鸠肉真香啊!今天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大吼)嘿,不许捕鸟!
师:这样劝不礼貌。
生:伯伯,您到过无声世界吗那里太死寂了。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它们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
生:如果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大自然便没有了音乐,失去了的生机。
生: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毛虫5万多条。
师:(以“猎人”的口气)幸亏我还没把打下来。
生: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中夺回一吨粮食。
生: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500亩树林不受虫害。
师:(以“猎人”的口气)我才打死一只啄木鸟,早知道我就不会打了。
生:鸟类还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许多鸟类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当这些气体超过正常浓度时,它们便会出现不适的症状,离开这里。
师:(以“猎人”的口气)这些知识我都不知道。唉!(猎人”把枪砸了)以后我再也不打鸟了。(生鼓掌)
师:现在社会上打鸟现象较普遍,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阻止那些人捕鸟呢
生:建立鸟类保护区。
生:制定相应的法律。
生:写个禁止捕鸟的牌子。
师:咱们把刚才的事写下来,教育他人。写成一封公开信也行。上课一开始写的那些话就是开头,请接着往下写,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别人读了不再打鸟就达到目的了。
陶行知先生说:“于教万教,教做真人。”求真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真实的情感。于老师也正是根据这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认识生活,表述生活,而这一过程又使学生不知不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畅所欲言,以至达到从内心呼唤“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在盼母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