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时间:2019-05-13 03:1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第一篇: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摘要】训练好学生的写作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调动情感、发散思维、锤炼语言等方面引领学生快乐习作,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大大地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派作文 快乐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78-02

“作文教学难,学生动笔难。”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害怕作文,甚至厌倦作文,不知如何寻找素材构思行文,更不知如何增添文采。“新派作文”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学生用情感去发现、体会和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写作的同时体验习作的快乐。如何让作文教学更有趣、有方法、有效果呢?笔者将结合指导学生习作的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地习作。

一、调动情感,激发习作兴趣

情感是作文的基础,教师将情感因素作为作文的基础,用情感突破语言、思维,为作文训练体系建立立体化的、具有灵魂的生命系统。新派作文情感模型为“四情”,即用真情、显痴情、有激情、会煽情转化为学生的作文情感。“情感”就是用情打动学生,找到和学生最切合的共鸣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生对习作有了激情,才能够唤起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顽强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表达的话,倾吐真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感悟、品味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所蕴含的情趣、意味、道理,催化成一篇篇动人的篇章。教师可以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切入习作,接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其情感共鸣。笔者在作文课中积极创设愉快的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融情入境,入境生情。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可贵的沉默》一课后,笔者提问:“妈妈很疼爱我们,她做了什么事呢?哪一件事让你记忆最深刻?”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朴实真挚的感人画面和温馨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妈妈爱自己的点滴。学生纷纷打开记忆的闸门:“妈妈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吃饭时,妈妈把好吃的菜往我的碗里夹。”……笔者接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妈妈的爱仅仅是这些吗?请你仔细回忆。”有一名学生娓娓道来:“记得那一次下大雨,妈妈来学校接我,因学校内涝,水面没过膝盖,妈妈不忍心让我趟水,她说‘来,宝贝,妈妈背着你过去’。妈妈一手撑着伞,另一手往后抬着我。回到家,我的衣服没有被淋湿,而妈妈却淋得像个落汤鸡……”笔者再次激发学生情感:“是啊,妈妈的爱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上学时一声嘱咐,是放学时的等候,妈妈的爱是严厉的批评……”学生激发写作欲望,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尽情地抒发出来。这样教学,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各种感官,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教学中激发作文的动力。

二、发散思维,丰富习作源泉

新派作文基础理论强调:思维的发散,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分级发散思维,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有得写的问题。作文思路可以由具体事物或某个话题、场景引入,这个具体的事物或话题便是教师给学生指点的“源”了。为了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学生平时要多进行阅读,积累习作素材。但学生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的书进行思考、锤炼,积累素材,让其成为写作的“活水源头”,使得写作内容充实有力,学生可以通过发散思维,丰富习作源泉。思维发散点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习作的个性、语言的丰富性、方法的多样性、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容易实现。思维发散可以采用自由发散,针对本课的训练要点发散,紧扣作文题目、习作切入点发散,练习、运用的方法来训练,以及用气泡发散图帮助师生开启思维训练,从一级发散拓展到二级、三级、四级等,直到解决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写难忘的瞬间时,教师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气候方面去进行一级发散。另外,时间上可以从四季、昼夜、过去、现在进行二级发散,地点方面可以是路上、学校、家里等,人物有老师、同学、亲人、陌生人……三级发散图又在二级发散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以此类推。可见,在写作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可以打破习惯思维,从实际出发闯出新思路,写出新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探讨更多求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立意平庸的弊端,培养学生命题立意的创造性、新颖性。

三、方法引领,彰显习作魅力

文章写作要生动、与读者产生共鸣,要让每名学生都做个文章的“美容师”,注意语句通顺、细节描写要具体、让作文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回味无穷,令人陶醉。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巧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词句,让作文彰显语言文字美,引领学生从习作中体会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是添“枝”加“叶”法。在句子的“主干”前后添加修饰语,使意思表达更加清楚明了。如对“太阳升起来了”扩句:1.(灿烂的)太阳起来了。2.(灿烂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3.(清晨,灿烂的)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地)升起来了。二是借用修辞手法。学生写作文时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如?⒕渥印霸谖依炼璧氖焙颍?语文告诉我要珍惜时间;在我失意时,语文鼓励我要看到光明;在我心浮气躁时,语文提醒我戒骄戒躁”改为:在我懈怠时,语文告诫我: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我失意时,语文鼓励我: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心浮气躁时,语文提醒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是增加细节描写法。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肖像、服饰、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如:晚上,爸妈都去加班,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如何体现害怕的心理呢?教师引导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添加细节描写。学生写道:晚上,爸妈都去加班,我一个人待在家里胆战心惊。我无意中瞟了一眼窗外,突然看到一个黑影从窗前闪过,紧接着“哐当”一声响,我便以为小偷从窗子里跳了进来。我吓得连滚带爬地跑进卧室里,锁紧房门,躲进被窝里,看看周围,好像墙壁都向我挤压过来。似乎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一个可怕的黑影向我扑过来,要把我吃掉。心想:这该不会是传说中的……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写作者的害怕心理。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情感、思维、语言为一体,使学生们在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写作训练,无拘无束快乐地习作,感受到习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责编 杨 春)

第二篇:“新派作文”,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

“新派作文”,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

【摘 要】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它呢?“新派作文”给了学生无比的信心。因为:思维发散图打开思维,有物可写;图示符号法简单易学,充满趣味;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轻松快乐。所以,“新派作文”,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

【关键词】新派作文;思维发散;符号法;快乐写作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最多的一道题。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作文难,难作文”,一直以来,学生写作犯愁、老师教学犯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总是唉声叹气,没有几个很乐意去写,大多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就东拼西凑了事。老师也觉得作文课难上,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么以教师为重,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以至学生中普遍存在谈“文”色变,对写作充满畏惧、排斥的消极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质量的提高。

所以,作文成了学生语文成绩路上的一座翻不过去的高峰。

而“新派作文”,就让学生看到了希望,有了翻越高峰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那么,“新派作文”是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维发散图”打开思维,有物可写

广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区教研部特聘专家、新派作文改革负责人之一袁刚认为,“作文写不好,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思维打不开;二是句子写不美。每个孩子都有写作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能量超乎你想象。”《新派作文基础理论》中也说:“思维的发散,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思维的分级发散,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有得写的问题。” 思维发散中的分级发散是打开学生思路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分级发散呢?

首先,要找准发散源。这个源找到了,我们就可以开出滚滚潮水。《新派作文基础理论》说:“作文思路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或某个话题、场景引入,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线性的思维,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这个具体的事物或话题便是我们给学生指点的发散源了。而这源必须是学生所熟知或所能了解的,即是题目中的“题眼”。有的题目本身就是发散源,如“母爱”;有的是题目中的“人物”,如题目“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中的“你”就是发散源。

其次,做好第一二级的发散。《新派作文基础理论》说:“一二级发散十分关键,它决定着后续发散的广度和深度,是后续发散的重要基础。”一二级发散得好,后面的发散就能进行下去。每一级的发散一般都能发散出三个词语以上,发散到四级的话就有八十一个词语,即八十一个写作信息、素材了。在这么多素材当中一般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写的信息、素材。比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个题目,“你”为发散源,一级发散可以有“人”“物”“景”等;进入二级发散,由“人”可发散出“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刚认识的人”,由“物”可发散出“动物”“植物”“实物”,由“景”可发散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等等。一二级的发散都是比较抽象的、概括的,进入三级发散,就比较具体了。比如由“熟悉的人”可发散出“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再由“亲人”进入四级发散,可以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了。所以,思维分级发散图可以引导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路,打开学生的思路,并让他们找到写作素材,从而有物可写。

二、图示符号法简单易学,充满趣味

新派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图示符号来表达内容,简单易学,又很有趣味。

1.思维导图画“圈圈”就如走迷宫。学生对画“圈圈”很有兴趣,觉得像走进迷宫,充满神秘感,勾起好奇心。

2.符号训练法易记又有趣。例如:《新派作文实验教材》中把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人动句)用符号“D”表示;描写人物语言行为的句子(人说句)用符号“S”表示;还有“人看句”用符号“K”表示;“人听句”用符号“T”表示;还有“人感句”用符号“G”表示。比如说在描写一个人物着急的情形时,可以用人动句加人说句来表达。如:小明急着大喊:“我的课本到底在哪里?(D+S)”这样就会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物的状态„„还有,不同的修饰手法也有不同的符号代替,平时学生只要记住这些符号,写文章的时候就如同玩拆分组合游戏,这样一来,既降低了难度,又细化了训练内容,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多了,又趣味性十足。

三、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轻松快乐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新派作文指导课注重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和作文的距离就拉近了。

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呢?

1.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写作训练的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小活动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指导学生训练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写出人物的性格时,我先组织学生玩一个小游戏“点鞭炮”。分别假设是一个胆子大和胆子小的人去点鞭炮,让两个学生进行不同的表演,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说出他们的动作,并用上一些修饰词。同学们高兴极了,不但抢着当演员,还争着说出动词和修饰词,学习兴趣非常深厚,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用讲故事来创设情境。学生爱听故事,特别爱听那些当代名人故事和老师自己的故事。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当代名人的故事,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马云、比尔盖茨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励志作文时,我没有急着让他们动笔,而是先讲了我小时候因为害怕做辛苦的农活而立志誓要脱离“农门”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也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实现人生目标。

3.用?教手段来创设情境。一段意义深刻的视频、一些引人深思的图片和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也能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兴趣。

新派作文的课堂上,可以说,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不相同,都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获益匪浅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新派作文强调的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理念。

总之,“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陆云,袁刚.新派作文基础理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陆建辉.新派作文实验指南[M].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读写结合 让学生快乐习作

读写结合,让学生快乐习作

身为一名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学生兴趣不高,习作不具体。该怎么引导呢?有人也曾带着同样的困惑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回答:“无他术,唯勤奋读书而为之。”鲁迅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这些文坛名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表现在:

一、丰富的课内外积累为习作奏响序曲。

作文的第一步是获取材料。如果把作文视为“信息输出”,信息在“输出”之前,必先“输入”。而信息的输入靠的就是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必然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提高。”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成为学生爱上习作的一条必经之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读书呢?

(一)课内阅读

课文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这些文章呢,首先是要注重预习,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其次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精彩片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我常常问学生的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可以小到一个词也可是大到对整篇文章的解读。

总之,课内阅读时,老师要充分保证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讲授阅读方法,让学生有收获,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

(二)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学生虽然上了六年级,但大部分学生文字的储备量和表达能力比城关四年级的学生还差,怎么办?我增设了一本笔记本要求学生摘抄好词佳句,我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说说自己是怎么收集到的,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能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以后,我每周都会把学生的积累本收上来批改,写得好,抄的好的贴上红花,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的画面小红旗。在期待中积累文字,让学生增加了兴趣,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文字储备丰富了。

(三)开展“读书时间”

许多学生不缺少阅读,但他们在读书时不会思考,不去深入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让眼睛在书页上跑过。”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展了一周一次的“读书时间”。

活动如下:每周安排六位学生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比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荐一篇自己的作品(可以加分),或从课外收集的好文章,在班里读给大家听,最后要介绍自己的推荐理由。是写法上值得借鉴,是情感流露真实等,你又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小评委也可以即兴提问,补充。同学再根据选手们的表现举手投票。能把文章背下来的,推荐理由说得具体充分的学生往往得票最多,成了这一周的冠军。

因为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既是评委也是选手,所以这个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也渐渐喜欢上写作了。

二.捕捉课文空白,吟唱一曲悠悠的小令。

写一篇文章,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择表达方式到推敲语言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以想象为中介。可以这么说,想象贯穿学生作文的始终,让学生快乐习作,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做的较多的是捕捉课文空白,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

新课标的课文,很多地方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笔。如《唯一的听众》,老妇人三次平静地看着练琴的小伙子,这眼神的内涵是一样的吗?答案应该是“否”。面对琴技不断进步的小伙子,老妇人想向小伙子传递的信息自然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老人平静地看着我,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让学生表述。

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不解。如在教《老人与海鸥》一文时,课上完后,有些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要把老人的遗像放大然后带到海边呢?这一提问当时让我有些失措,但继而一想,如此安排肯定有其道理,于是我请这位学生坐下来,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填补这一空白。

我重新查看了一下教参及有关资料,发现老人去世前,他关心海鸥,爱护海鸥的事迹已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很多报社报道了老人的事迹,把老人的遗像带到海边既是为了让老人能再看一眼自己“视为子女”的海鸥们,也是为了让翠湖边的游客能永远记住这位老人,记住老人对海鸥的爱,能把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放大延续下去,当学生与我达成了共识后,我让学生用“把爱放大”为题写一写老人喂海鸥的意义,学生不再一筹莫展了。

三.随文训练,抒发情感的咏叹调。

十七世纪末产生的咏叹调给演员留出自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根据情节的需要,自由发挥,体现高难的演唱技巧,因此,我觉得灵活运用文本资料,让学生抒发情感,学生情感的流露更真实,更生动。

如:《顶碗少年》文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的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此段描写读来意味深长。那么,到底会是一种怎样的激动,这里蕴含着没有明说的道理,让孩子续写下去,既是升华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

(2)读后感训练

有些文章叙事感人,富有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引领的作用。如:《鲁滨孙漂流记》告诫孩子们要敢于独立战胜一切困难,《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懂得了锲而不舍是实现理想的关键„„学完这样的文章,我常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

(3)换角色写作训练

换角度思维,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去抒写感情。我让学生把有一些文章中的“他” 变为“我”进行换角色写作训练,这样更便于去深入体验分析“他”的内心,感悟“他”的情感。如:

《顶碗少年》一文,顶碗少年面对表演失败时会是怎样的心理,他当时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把自己变成文章中的主人公——顶碗少年,结合作者的行文思路,及文章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写作训练。于是,有学生写道:场子里一片喧哗,我呆呆地站在台上,羞愧得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天啊!我们一切辛苦就要这样付之东流,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打转。师傅并没有责怪我,他脸上微笑着,把手中的碗交给我,然后抚摩着我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轻声说“不要怕,你行的!再来一次!”我真的行吗?是啊!我在每一次训练中,不都是成功了吗?千万别紧张,稳定情绪,重新再来。于是,我捧着碗,再次向观众鞠躬。”

这样的情感体验是对文本的再次对话,这再次对话能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更真实揣摩它,从而使表达变得如此轻松自然。

如果把习作当成是在演奏音乐,那应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在读中积累文字,在想中学会表达,在写中收获成功,我想充分调动学生读,思,写的能力,学生一定能笔下生花,谱写出一曲优美的乐曲。

第四篇: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

大多数学生每遇到习作,便紧锁眉头,愁上眉梢,不觉发出“作文难写,难写作文”的感慨,从这些感慨中流露出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开学生的畏惧作文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树创全作文的美好形象,让习作从此成为学生喜欢的精神家园,现将我自己平时作文教学的成绩做法。

一、多阅读、善观察、勤实践、注重学生点滴积累。

首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凡是遇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之作,我就及时给予指导点评,让他们细细去鉴赏品味,并且谈谈读后的感觉,谈谈哪些词、句子、段写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且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如:学了《猪八戒吃西瓜》就建议他们去看《西游记》……每学到某篇课文就建议他们去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了谈书交流活动;带学生去阅览室,引导他们去读适合的书籍……总之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积累了优美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在平时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演演课本剧;做做游戏;带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采取种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瞬间观察能力、抓重点观察的能力,有意识观察的能力。

其次,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的生活,鼓励学生动手办办手抄报;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学种运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体会到成功喜悦,又尝试了失败的教训,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生活的阅历,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总之,让学生多阅读、善观察、勤实践,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同时又培养个人能力,激发了习作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这一种美的享受,并对此乐此不彼。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这就告诉我们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加强多阅读,善观察、勤实践的习惯培养,使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积累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对写作情有独钟,乐于留守这个精神家园。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一批富有创新思维,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优秀人才,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从开放、自主、求异入手,加强学生课内外联系,加强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要面向生活、书本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想得开、想得活、拓宽学生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习作是快乐的,是他们值得留守的精神家园。

三、改变作文以往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平时作文评改中,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成就,充分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中去,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对优秀的范例进行典型评析,让每位学生从中领悟评改的思路、方法,掌握要领。学生的评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成,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我在每次作文评改中,目标具体明确,重点突出,并且贯穿始终,这样评改起来就有理有据、有话可说,另外,运用优秀的范例要有代表性、示范性,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对一救灾生来说就有种亲近感、认同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促使学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在学生互评中,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把研讨引向深入。在评价标准上不定格,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感受、鼓励学生创造发挥,使学生从佳句佳段的赏析中强化认识,受到熏陶和感染,又从对问题的剖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2、以互评互改为主要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改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亲身感受,揣摩品味,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析、学会尊重别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得到他人尊重,理解。

3、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位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为些,我们一改以往作文讲评课上优等生为主角的情况,为每位学生搭建充分发展自我的舞台——互评互改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展示。在互评互改活动中,优等生完全可以充当“小老师”,对其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中等生既可以从优等生那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有所“摇助”,后进生将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主角”,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鼓励,又可展示自己的一些成功,如:把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或受到启发修改后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读给大家听,指给大家看,从而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由此受到鼓舞,增强信心。

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让每位学生亲自去试一试,善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并且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指导学生训练,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自然学生就会把习作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把它当成他们精神的家园。

作文,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发现、想象,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它彰显的是学生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它流淌的是学生的情趣和才思;是学生心灵的牧场,让它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吧!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浅谈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内容摘要: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语文世界去进行快乐作文呢?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及时批改点评学生作文。

关键词:快乐作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启发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语文学习中一提到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叫苦,语文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低,这也是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语文世界去进行快乐作文呢?

(一)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的职业关注,这是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的时候,能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我们在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时,很自然地就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情感,这时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关爱自己学生,学生也会因教师的这种关爱而产生出积极情感,并且转换成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热心关爱学生的教师教写作,有了动力与兴趣,学生也就能快乐起来了,学生一快乐起来也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我们也应清楚一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会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我们平时就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和书交朋友,鼓励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当然,涉猎群书是可以为快乐写作积累不少写作素材。可是,我们的写作其实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真、善、美、丑。会更真实地感受到爱的力量与真谛;大自然的无

私与伟大;宇宙的浩瀚与广博„„一旦学生心中有了事可写,有了话可说。那么,他们也就能怀着一颗快乐的心进入写作的天地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我们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联想与想象的潜力,让学生能在作文的蓝天自由翱翔。学生的心灵中拥有了思想,头脑自然就会努力去思考,并且会比较深入地去看待每一个问题,同时也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比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文中的爸爸?为什么?此时,学生们可能出现对爸爸褒贬不一的评价,我都予以鼓励,不过分干涉,等学生充分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后,我继续会问道:假如爸爸后来没给“我”送花夹袄,也没给“我”铜板,你认为“我”会理解爸爸的粗暴做法吗?通过这一些问题的提问与启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这种“父爱”的理解,就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了。课文学习是这样做的,我就在写作的课堂上以同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比如指导学生写雨时,我先会给他们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调动他们对雨的感性认识。你喜欢下雨吗?哪个季节的雨带给你的感受最美?你最喜欢看雨中的什么景物?雨落到身上你有什么感觉?对于这些小问题学生们是充满好奇与兴趣的。用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同时对雨的这一感受其实也是来源于学生平时的观察,这样学生也就学会了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写作,他们是不会怨声载道的,从而会乐意去写作。

(四)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及时批改点评学生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方法的指导,虽有时讲文无定法,但涉及到一篇文章的写作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学会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学生也在把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心中会少一些顾忌,也就能放松心情投入写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我曾跟学生提到过简妙作文的方法: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很多学生也根据这个要求练习了一段时间,我也发现他们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增长了许多,再看不到许多学生“谈作色变”了。当然,学生认真写了作文,他肯定期待老师能给他做出评价,所以我们应让所有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就应及时批改点评学生的作文,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能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且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能起到很强的激励效果,学生也会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也会快乐地写出一篇篇好作文,同时也会使学生在快乐写作中提升自我,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一个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

下载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

    浅谈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学语文(最终定稿)

    浅谈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

    让学生体会习作的自由与快乐(范文)

    让学生体会习作的自由与快乐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怎样让学生不怕作文并乐于写作文呢?面对日常语文......

    小小习作 让童心快乐

    小小习作让童心快乐 汤原县铁路小学岳云红 童心无忌,童心妙趣,童心真实。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真切感受到童心的天真无邪,感受到童心那富有理性的内心世界。他们有爱与恨的想法,......

    引领学生享受生活 激发学生享受习作

    引领学生享受生活 激发学生享受习作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阅读到了题目中的“生活”一词的意义是: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由此看来,“生活”,已经含盖了每天经历的有意......

    引领学生享受生活 激发学生享受习作之一

    引领学生享受生活 激发学生享受习作 ——————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观察,有对话,有凝思,有感悟。这样的完整的体验过程,学生正可以遵照这......

    让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让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蕲州镇中学 陈军 校园本应是学习知识的圣地、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不良文化开始在校园占据一席之地。中小学校园里各种顺口溜、恐怖......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推荐阅读)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都会感到头痛,他们不是无内容可写,就是把事情经过记流水帐似的记一下,草草几笔了事。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作文写作具体、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