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阅读主题习作,让孩子快乐作文
双阅读主题习作,让孩子快乐作文山东省安丘市兴安小学 王慧霞 孙英
在巍巍青云山下,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语文学习的乐园里快乐畅游,他们的童年因阅读而精彩,他们的生活因习作而快乐!这群孩子对读书和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年平均阅读量达150万字,近三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10多万字,多次在作文大赛中获奖,学校的习作教学也声名鹊起。双阅读主体习作,成了山东省安丘市兴安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
双阅读主题习作的研究缘于2009年王慧霞校长的一次习作调研:作文课上,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咬着笔杆,还有的抱怨:“我们的生活如此单调乏味,叫我们写什么?有什么可写!”办公室里,老师们皱着眉头翻看一篇篇内容单调、语言干巴的作文,摇头叹气:“作文批了一篇又一篇,从书写到取材到立意再到文章的结构,指导的可谓面面俱到,学生咋不买账呢?”家长反映:“孩子读了很多的书,还是不会写作文,到底怎样的阅读才对孩子的习作有帮助?”
面对学生、教师、家长的困惑,王慧霞找到了症结:“作文难”是因为没有找到作文与生活结合的有效通道,没有找到作文与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缺乏系统有序的习作训练。要摆脱这一现状,必须让学生围绕习作主题阅读生活和文本(此即“双阅读”)。
主题双阅读,架起“有话写”的桥梁
小学生年龄小,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有序积累,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校长首先成立课题组,根据课标要求,按照知识螺旋形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标,分层培训教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观察。
“阅读生活”是学生摆脱无话可说、胡编乱造的首要环节。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家庭生活的温情关爱,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都是兴安学子阅读的对象。学校在每个班级内倡议开展“一句话教育”,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结合自己的感受,每天书写一条公益用语,只要写得好就可以得到嘉奖,还能在走廊文化宣传栏张贴,如:“欣赏别人是一种才能!”“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字写好是对别人的尊重”、“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吧!”等一条条富有生命力的公益用语都出自学生之手,“一句话”提醒了对生活的观察,还浸润了思想教育内涵。
为让学生们养成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生活感受的好习惯,每班都设立班级日记,每天的记录内容、篇幅无拘无束,不管谁,只要发现身边美好(丑陋)的人和事,都有记录的权利,也有书写评论、感慨的自由。如果不愿意在班级日记上写,每名学生都有一个“我身边的故事”随笔本,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或者是好的班级活动,都可以随时记下来。这些真实的生活、随时的记录,让学生有话可写,有个班一学期班级日记写了5大本。阅读生活,为孩子们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之后,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紧接着跟上了阅读经典文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与习作主题类似的文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词汇,学习写法。兴安小学的校园,时时处处被一种浓浓的书香笼罩着。为了让学生有书读、读好书,每个班开设了“图书自助银行”。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走廊的书架上,资源共享,每个孩子可以读到大量的跟习作主题类似的课外书。每天的阅读课或者活动课上,读书活动丰富多彩:读书演讲比赛、故事会、读书沙龙、好书我推荐„„以活动促阅读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语言自然就丰富了。
主题习作课,搭建展示舞台
为了将课前双阅读的成果在课堂上有效展示出来,课题组构建了“主题习作课”教学模式:确定习作训练点——交流积累——精彩片段赏析,归纳写法——学生习作——赏评习作。
确定习作训练点。双阅读的一大特色是将习作目标细化,每堂课每篇习作都有明确的习作训练目标,一堂课一达标,学生的交流、习作、赏评都紧紧围绕习作目标进行。
交流积累。学生在组内、班内交流课前双阅读的收获。孩子们将阅读收获与大家分享,既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积累。
精彩片段赏析,归纳写法。学生看到的只是表象和笼统的东西,教师需要紧扣习作训练点,挑选精彩片段,集体赏析,迁移写法。
学生即兴习作。孩子们运用恰当的习作方法,将自己双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赏评习作。好的作文是赏评出来的。兴安小学作文赏评的步骤是“自评自改——组内共同赏评——班内师生赏评——感情朗读”。自评自改:学生写完作文后,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个环节分三步走,一读改病错,二读推敲语言,三读统揽全文。组内赏评:小组内找一篇有特点的文章进行赏评,“赏”中借鉴其优点,“评”时注意其弊端。班内赏评:这一环节教师做学生中的首席,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感情朗读。最后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感情朗读,增加小作者的荣耀感,激励他们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样的流程,孩子们扣住习作内容体验了生活酸甜苦辣,积累了文本中的佳词妙句,又领悟到了独到的习作方法,出口成章也就不再是奢望。
三年的时间,兴安小学的“双阅读主题习作”如一只鸟儿羽翼渐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潍坊市创新课题奖,安丘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研究奖等殊荣。许多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爱上了读书、爱上了作文!这就是双阅读主题习作的魅力!
第二篇:习作如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
如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习作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创造性活动。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作文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在这里谈谈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点浅显尝试。
一、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画面,要让学生走进画面,在画面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点感觉,让他们有“似曾相识”之感。有了这种感觉,自然就有事可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例如:有一次看图作文,画面是“老鹰抓小鸡”,针对此次作文训练,课前我特意作了一次安排,利用活动课开展了一次“老鹰抓小鸡”的活动.活动后,让学生试着去写,作文课上,我结合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并引导他们如何按顺序、有重点地写出画面内容,每个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以及那种热烈的场面都写得十分细致.如果没有亲生经历,光看画面内容,学生是写不出那种热烈的场面,快乐的气氛.可见,让学生身临其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改变作文无话可说、枯燥、干巴的写作状况.二、鼓励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感
“作文如做人”,做人要有真情、诚实,作文亦如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应是自己的所思、所闻、所感,有新意、有创造,能充分展示个性,而非人云所云,既然如此,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东西。这样不仅有话可说,也才感动自己和他人.然后在”源头”上挖掘,帮助学生树立“生动处处皆作文”的概念.让探秘明白,只要有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就容易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记下美的亮点和美的瞬间.比如要求学生在描写场面的时候,我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出一个印象深刻的场面如实描写,其中一个学生以“同学扫厕所”为一个“面,”以“老师帮助同学们扫厕所”为一个“点”特别是老师捏着小竹竿捅便道,拿着铁夹如何清理垃圾,一个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臭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情感真挚。”文无定法,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千万不能给学生加一个“套子”应让他们想说就说。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有特色、有生活气息,从而避免讲大话、套话、空话或抄袭的弊端,让他们悟出“写作文并不很难”的道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就很浓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纵观现在的作文改革情况,新概念作文已占面了市场。想象作文就像一朵奇葩,表现出他独特的魅力。可见,想象作文在作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能否想象,是否想象合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作文兴趣、如何发挥它们的想象力呢?这就需要他们的正确引导。小学三年级中编写童话,我让他们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事物,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学生兴趣极浓,你一言我一语,然后我相机进行真确的引导。一学生这样写到:“还有一天,熊猫的生日到了,他想在生日那天和最好的朋友春风先生见面。于是就通过卫星传话个春风先生,并叫手下竹子们做好迎接准备工作。春风先生一到,竹子们就”沙沙“地奏起音乐,”“呼”的一声,他们迅速穿上绿装„想象大胆,即合情又合理。由此可见,想象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乘上想象的翅膀,去遨游属于他们的天国。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说,而且情绪高涨,乐于写作。
四、开设第而课堂
作文内容从哪里来?不仅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实践、生活积累,还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美国的作文教学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让学生大量利用工具书,展现自我意识。而我国的作文教学,教师则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上,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甚至会无话找话。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教法,我让学生每节课前抽一人讲一个小故事,每人一周办一份手抄报,一学期每人至少读一本名著,日记不限,记自己想记得事;同时让他们学会查找各种资料,增大他们的阅读量。清明节那天,学校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扫墓回来,我布置一篇以‘清明节为内容’的文章。作文收上来后,大部分学生等候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的还这样写道:”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接着房子倒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于这场大地震。重伤的有10万人,轻伤的有不计其数。这是多么可怕呀啊!”另外一个同学写道:今天是清明节,我知道什么是“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的来历。就是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通过查阅《少儿百科全书》,我知道了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奉祭品的日子。从学生的作文看出,清明节给烈士扫墓,不仅仅是缅怀烈士,而且还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这些知识是老师没有传授给他们的。开设第二课堂,不仅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使他们作文时又“水到渠成”之感。
五、作文批改要得法
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小学时作文也写得不好,中学时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来渐渐喜欢作文,以至于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可见,作文批改的得法,对一个学生的作文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何去进行得法的作文批改呢?
1、评语的书写,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生的作文不少是经过自己精心构思写成的,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作为老师,下评语时,如果语言过重或者语言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其厌、怕作文。教师担负的是教育学生的重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开学不久,我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并把它写下来。以为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我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好,我想,老师一定会给我高分。”在给这篇日记下评语时,我写道:“你的人作文老师还没有机会看,不过,老师很相信你的能力,并希望你能如愿,请你静候佳音吧!”在评改该生的作文时,其文章并不如她所想。针对学生的心情,我提笔写道:“你的作文写得不错,只可惜在描写景物特点时你忽略了他们的细节。如果你能再仔细观察,对文章加以修改,你的作文一定会更好。”该生拿到作文本后,重新修改了一番,修改后的文章比前一篇好多了。鼓励性的批语,即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包容之心,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学生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一篇好的文章,不论从布局,还是从内容上看,都体现了学生的精心构思。对这些佳作,老师可以以尾批的形式、以表扬、赞赏的语言去评价他们的文章。但如果是面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也总是采用尾批的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会适得其反。这时,我们不妨采用眉批,在学生的文中去发现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老师的眉批,学生会仔细地揣摩,细细地品味,并从中体会到一种进步的喜悦。写作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加。
3、批评的评语要适度
21世纪的教育多提倡鼓励性。但对一些较懒惰、粗心的同学,他们的文章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甚至有的还是抄袭别人的文章。对此类现象,教师切不可再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用鼓励性的语言,只能是适得其反。但用不能采用笼统性的评语。
以前我校曾经有一位男教师,他发现一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空洞,于是,这位老师批下:太笼统!”学生的父亲看到后,提笔写下反批:写笼统,批笼统,真是笼笼统统。”教师的形象何在?面对学生的此类现象,教师应采用幽默、含蓄的方式来进行批评。我班一位学生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总是把引号丢了一半。在一次作文中,我这样下评语:“引号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然而你却狠心地把他们分开了。”从此以后,该生就能正确使用引号了。可见,幽默、含蓄的批语,既能不伤他们的自尊,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愿意克服自己的缺点,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有精心的安排,还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启发他们,充分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广泛地猎取、认真地思考、勇于去探索。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过:“写作时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如果我们能使学生“因为写作而快乐,因快乐而钟情于写作。”作文教学何愁不能步入新的天地。
第三篇: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
双阅读主题习作法 李效霞
孙英
一、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恰恰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一是教师指导习作难,课堂上教师口干舌燥讲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写。二是学生习作难,作文空洞言之无物,尽管读了很多书,但应用不到习作中去。2009年春天我们调研学生的习作,发现血神干的作文写成了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胡编乱造。
听取各年级的习作课,发现学生在老师指导完写作后,就眉头紧锁,看似冥思苦想、煞费苦心,但却写不出几行字来,与孩子们交流发现他们不知道怎么写。
另一方面,老师们每次看到学生一篇篇内容单调、语言干巴的作文,总希望通过批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的批语从书写到取材,从立意到中心,从写法到修辞,一个班的作文批阅下来,老师们累得头晕眼花,胳膊酸疼,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没有多大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找出了作文难的症结所在:学生没有找到作文与生活结合的有效通道,没有找到作文与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缺乏系统有序的习作指导与训练。面对作文教学中习作与阅读脱节、习作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我们实施了“双阅读主题习作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二、教学法解读
主题是指根据课标规定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将小学阶段习作内容划分为写人篇、记事篇、写景状物篇、活动篇、思考感悟篇、想象篇和说明篇七个大的主题。“双阅读”指学生围绕主题阅读生活、阅读文本,不断累积词汇和写作素材,课堂上迁移写法,分主题按系列有序训练,以实现习作教学的高效。
三、实施策略
(一)阅读生活,为习作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语文素养的培养应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为此我们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1.指导阅读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习作素材,我们及时指导学生阅读。气势恢宏的呼啦圈团体操、整齐划一的韵律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板有眼的京剧表演。这一切构成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有了生活感受以后,我们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具体做法有:
(1)建立“我身边的故事”习作本。
为了引领学生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我们让学生建立了“我身边的故事”习作本,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都可以随时记下来,做到有感而发。2010年一场大雪过后,勾起了留守儿童李曼对妈妈无比的思念,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妈妈,我们这里下雪了!妈妈,你看见那洁白的雪花了吗?那飘到你手心的那朵就是我啊,我是想让你牵着我的小手呢!那飘到你怀里的那朵是我啊,我是想让你揣着我呢!那飘到你唇边的那朵也是我啊,我是想让你亲吻我啊!妈妈,我想你啊!”
(2)重要节日组织好活动,提供写作素材。
一些重大纪念日学校将活动开展好,活动开展之前,为学生提出写作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参加活动,便于观察记录。如每年的“艺术节”、“母亲节”、“父亲节”“世界地球日”、庆“五一”、迎“六一”、庆祝“教师节”等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值得讴歌。每个节日过后,我们都组织征文比赛,让学生养成先体验生活在习作的好习惯。
(3)快乐游戏,写出精彩。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习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将游戏与习作联系在一起,形成先游戏后习作的模式。游戏以后孩子们的习作内容充实,精彩无限。
2、指导阅读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素材可描写。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精心阅读自己的家庭生活,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
“说说我家里的故事”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家庭生活的热情,喜怒哀乐无所不言。云双星是山里孩子,父母为了让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来城里打工艰难度日,这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揉搓着妈妈的脚,第一次感觉到妈妈的脚这么的瘦小,而且脚掌满是老茧。是啊,妈妈的这双脚,在贫穷的老家翻山越岭,趟过多少艰难的岁月。如今,为了让我接受好的教育,又用这双瘦小的脚,走出遥远的大山来到城里,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卖煎饼。此时此刻,我感觉妈妈脚心的每条皱纹都像刀子一样刻在
了我的心上。不知不觉的,我的眼泪滴到了洗脚盆里……”
家庭生活的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习作素材,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真是一举多得。
3、指导阅读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环境,适时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指导阅读社会生活中我们做好了以下几点:
(1)选取典型画面,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体验。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生活,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清明节祭奠先烈、深入雷克兰公司参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走向街头给汉子做啄木鸟……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社会生活体验以后,学生们的作品也写的有板有眼。学生写的景芝三页饼的调查报告,受到潍坊教科院领导的好评。
(2)开展我最喜欢的新闻评选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我们一直鼓励学生看新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播报给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评出班里的最佳新闻播报员。配合这项活动,我们开展了读报、剪报、评报活动,这是学生们的作品。这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素材。
4、指导学生阅读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课堂,我们经常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种、养、管、观、收,让学生与动植物为友,与自然现象同
行,去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去观察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去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在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生活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到有序、细致、抓特点观察。以观察菊花为例,我们是这样做的:
第一观颜色,因为颜色是给人的第一感觉。以下是我们的一段课堂观察实录:
生:这些菊花,有的是金黄色的,有的是淡紫色的,有的是浅粉色的……
师:谁能变一种说法,打个比方,将菊花的颜色描述的更加生动?
生:这些菊花红的像火,白的似雪,黄的如金…… 师:这些颜色各异的菊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这淡紫,让人觉得她很和蔼,这雪白,让人觉得她很高傲,这金黄,让人觉得她很富贵……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观察过程。
第二看形状。菊花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学生会进行不同的描述。教师要指导他们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所描绘的景物更形象。有的说像满月、如金钩,有的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像害羞的小姑娘,这样就突出了菊花的外形特点。
第三说作用。菊花可以做菊花茶,菊花茶有明目提神的作用,还可以做菊花糕,菊花汤。
第四议精神。在交流菊花精神这个环节,学生引用了很多诗句,如: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陈毅的“本性能耐寒,风霜能几何?”这让学生真正走进秋菊的精神世界。
人们喜欢秋菊的姿态优美,颜色鲜艳,更喜欢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这样,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观察思路:颜色——姿态——作用——精神,学生可以采用这个思路描写其他景物。
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到阅读自然生活中。阅读生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累积了写作素材,为习作掘开了第一口清泉。
(二)阅读文本,为习作积累语言
《语文课标》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教学建议中强调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为了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我们及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与习作主题类似的文本,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迁移写法,为习作掘开了第二口清泉。
为了促进阅读与习作的有效链接,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1.打造阅读课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目的的进行大量的阅读,必须在课堂效率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为此,我们阅读课的模式是明确阅读目标,打造一篇带多篇、单元整体阅读等模式。
2.课内得法课外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课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适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充分发挥《主题学习丛书》的作用,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与写作主题一致的同类题材文本的课外阅读中去,阅读中学生把读到的精彩片断、妙语佳句等及时摘录下来,分类整理在读书笔记上,经典段落要求背诵,通过背诵,作者的语言就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成为
他们语言仓库里的宝贵财富。
3.设立图书自助银行让学生时时刻刻与书香为伴。为了让学生有书读、读好书,每个班都开设了“图书自助银行”。每当进行到一个主题的习作时,学生将此主题的课外读物带到 “图书自助银行”的书架上,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每个学生可以读到大量的跟习作主题类似的课外书。
4.编写校本教材
课题组先后编写了《双阅读主题习作》、《双阅读主题阅读》、《双阅读主题习作导学》、《古诗文读本》等校本教材,有效的指导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5.以活动促阅读
为了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美文我推荐”、读书演讲比赛、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卡展评、手抄报展评、写字作文比赛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构建有效习作课教学模式
为了将学生双阅读的积累更好地运用到习作中,更好地实现课标中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理念,我们构建了有效的习作课教学模式:
明确习作训练点——课前双阅读积累——交流积累——精彩片段赏析归纳写法——学生习作——赏评习作
这个流程指的是包括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赏评课在内的两节课的流程。
1.明确习作训练点:
习作目标细化,每堂课都有具体而明确的习作训练点,这是
我们习作课的特色。确定训练点以后,学生的双阅读积累、教师的习作点拨、学生的赏评都围绕这个训练点来进行。二年级的写话课《将小动物写活》训练点就是“准确用词将小动物写活”。《场面描写》习作训练点是点面结合,详点略面让场面动起来,赏评课也是扣住这个训练点进行的。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逐渐掌握习作方法和技巧。
2.交流积累
交流积累指的是学生在组内、班内交流课前双阅读的收获。3.精彩片段赏析,归纳写法
此环节,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1—2个紧扣能力训练点的精彩片段,师生赏析,迁移写法。这在上午的习作课上都有展示,不再赘述。
4.学生即兴习作 5.赏评习作
这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是:班内佳作共赏----组内合作赏评----自我赏评
佳作共赏环节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选择几篇比较好的,扣住训练点在班内共赏评。精彩的地方赏出来,欠缺的地方评出来,通过赏评,让学生学会方法,然后进入组内合作赏评环节。组内合作赏评由小组长组织进行,选择组内有代表性的一篇赏评。最后学生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以上是我们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创新点是逆向研究法:即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研究,一般来说,一个学年下来,学生对习作方法、习作技巧就掌握得很好了,经历了建模、用模、脱模的过程,从而走上了快乐习作的快车道。
三、试验成效:
六年的努力,六年的坚持,当我们总结“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成效时,我们发现,这一教学法很好地诠释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因为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了学生的同时成就了教师和学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该课题使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学会了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了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量大大超过了课标要求,1—2年级达10万字左右,3—4年级达60万字左右,5—6年级达150万字左右。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由于双阅读主题习作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孩子们的个性品质得以健康的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性和表现欲,老师们从今天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自信乐观、个性张扬,这就是双阅读主题习作带来的变化。学生的作品屡见报端,多次获奖,先后在《安丘文化》、《红领巾报》、《小学生作文》、《快乐作文》等刊物累计发表近10万字作品,学校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单位。
4.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知名度。由于该教学法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多次为安丘市语文教学提供现场,2011年4月此课题在安丘市作了推介,并获安丘市重大问题行动研究一等奖、潍坊市创新项目二等奖,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得到了家长和社
会的认可,山东教育电视台、潍坊电视台都对我们这一课题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素质教育》、《潍坊日报》等多家报刊对我们这一教学法进行过报道。2012年六月份,该教学法顺利通过了潍坊教科院的结题验收,2013年5月,在潍坊范围内进行了推介,2015年9月,或潍坊市优秀教学法奖。
第四篇: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二班灵灵的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每天很早送宝贝来幼儿园,很晚来接宝贝回家。在老师们眼中灵灵是个漂亮、乖巧的小女孩,不论是在班上还是在家中,她的表现一直很好,从来不让妈妈和老师们操心。可是自从前段时间跟父母去了旅游回来后,灵灵就变了,一来幼儿园就哭个不停,不管妈妈和老师们怎么劝都不停,妈妈一气之下扭头就走,灵灵立刻追了出去,紧紧抱住妈妈,最终妈妈狠狠心还是走了。老师们耐心的劝慰,可还是没什么效果,几次灵灵冲出教室,都被老师们拉了回来。从那以后在幼儿园的灵灵就变得沉默不语,整天愁眉苦脸的,也不和小朋友们玩了,一个人坐在角落。老师们都说灵灵妈妈不应该带她去旅游,还玩那么长时间,把灵灵都带娇气了。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发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灵灵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不得不把没睡醒的灵灵喊起来送去幼儿园,不得不那么迟来接她。灵灵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里自然是比较溺爱她,平时不能多陪着她,心里有歉意,就特地请假带她去旅游,时间比较长,让孩子造成更依恋父母的情绪。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自从旅游回来后,每次送灵灵来幼儿园,她都哭,灵灵的妈妈觉得给老师带来了麻烦,很不好意思,为了让灵灵停止哭泣,妈妈只好哄骗她早点接她回家,不会那么迟了。几次安慰下来也不耐烦了,把她交给老师后就走了。灵灵的爸爸看到灵灵这样表现,更是生气,硬是把灵灵推进了教室。这样的方式更是让灵灵对上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惧怕。再次,就是老师方面的原因,灵灵在老师的心里是一个独立,乖巧的孩子,突然的变化让老师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以为过几天可能就好了,并没有重视这件事情。导致事情没有好的转变,反而更加恶化了。灵灵从此之后就变得沉默不语,不会和别人打开心扉聊天交流,说明老师没有对他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孩子的观察不仔细,没有给灵灵安全感和信任感。最后是孩子方面的原因。灵灵本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都很好。由于和父母一段长时间的旅游,对父母产生了依恋的情绪,很渴望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每天按时回家,按时来园,渴望爸爸妈妈每天能多陪自己一下。从那之后每天来园都是又哭又闹,每天都是被父母哄骗,说会来的早一些,不会在迟了,结果都没有做到,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里有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不愿意在与人交流,不愿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想办法进行疏导。星期一来幼儿园灵灵又是哭着进来的,我先劝走了灵灵的妈妈,等灵灵情绪基本稳定后,我和她面对面坐着,就像朋友一样,问她这次去玩的开心吗?说到这个灵灵就来了精神,脸上的表情一下生动了起来,情绪渐渐好了起来,也愿意留在幼儿园了。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也经常把灵灵叫到身边,和她聊聊天,说说她最喜欢的芭比小公主,问问她最高兴的是什么事,不一会儿就围上来好多小朋友,大家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灵灵笑了,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了。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
同时,经过观察,我发现班上有个叫苏子昊的小男孩,经常欺负小朋友,尤其是欺负沉默不语的灵灵,他知道欺负了灵灵都不会告诉老师,没有人批评他。苏子昊就更明目张胆的欺负灵灵了。所以灵灵不喜欢来幼儿园并不是因为去旅游之后变娇气了,而是另有原因的。之后我与苏子昊小朋友进行交流,询问他为什么要欺负灵灵,教育他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能用手去碰别的小朋友,这样是没有礼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观察,发现苏子昊不再欺负灵灵了,能和她友好相处了。对于苏子昊小朋友的进步老师们也给予了及时的表扬。灵灵妈妈来接园时,我请她配合,一起做灵灵的思想工作。将了解来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她,也请灵灵的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心情,原谅灵灵这段时间的表现。回家后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与灵灵好好谈谈心,让她明白爸爸妈妈那么迟来接她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有困难要找老师,让灵灵对老师建立足够的信任感。同时我经常与灵灵妈妈保持联系,反馈她在园的表现。
现在的灵灵又和以前一样了,开朗活泼,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从一开始歇斯底里的哭闹不愿意来幼儿园,到后来的小眼眶红红,不和其他朋友交往,再到现在的开朗活泼,愿意上幼儿园,看到灵灵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变好,看到灵灵父母放心的离开幼儿园,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带给我一份大大的欣慰。通过这件事也使我再一次明白只要你心中有爱,为每一个孩子付出你的爱,就能得到最灿烂的收获。
第五篇:让孩子快乐读书
让孩子快乐读书
——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特别是低段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其重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时空。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使他们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如在教学《狱中联欢》一文之前,我就引导学生课前阅读<<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准备在课上交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时,学生提出“其它昆虫会建造住宅吗?它们又是怎样建造的”我没有立即解答,而是因势利导,向他们推荐<<昆虫记>>等,让他们课后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自己弄清别的昆虫建造住宅的方法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一下课,孩子们纷纷奔向图书柜和阅览室,争相阅读课外书籍。他们的求知欲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此外,在上完《草船借箭》<<景阳岗>>《猴王出世》等课文后,我趁学生的学习热情未减时,又及时引导他们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并开展”我来评说历史人物”读书交流等活动,这样,学生读有兴致,读有所获。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阅读兴趣,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赛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手抄报展评等。
我先从班上选出几位阅读能力较强,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加以指导,然后让他们在朗诵会或故事会上给全班同学讲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优美的词句,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台上声情并茂,台下鸦雀无声。学生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喜时怒,时乐时悲。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感人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诱惑力很大
在“图书信息发布会”之前,我让孩子们根据提出的要求做好准备。学生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一个个潜心阅读,认真摘记。“发布会”上,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图书,有声有色的介绍、推荐自己的读物。台下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讲述,更想先睹为快。下课铃刚响,便纷纷争相借阅。
三、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我利用每周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早中晚各安排二十分钟的课外阅读,自由读书、看报。课内得法,课外获益。学生的阅读兴致日渐浓厚。
班级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交流读书方法,讨论阅读感受,介绍名人读书故事,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他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热情高涨。学生的读写能力明显增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我在班上开辟了”书海拾贝”书林漫步心语心苑等专栏.我将学生自己评选出来的读书笔记作文手抄报书签放在班上的专栏里和学校橱窗里展览。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别人的欣赏与肯定时,心中该是何等的自豪。
四、适时激励
当学生们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后,情动于中,有话想说。我又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凝墨于纸,发话于文。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较充实,情真意切的读后感。适时进行评选,鼓励他们向红领巾广播站学校书虫文学社等投稿。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优秀手抄报“小博士”“故事大王”,书香少年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解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