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9-05-13 03: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一般性原则和特殊教学原则

(一)一般性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2)直观教学必须遵循知觉和注意规律(如直观教具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形成鲜明表象,并注意放大所学部分,以获得最佳的直观效果);(3)直观与讲解相结合;(4)直观教学仅是手段,要将知觉材料上升到词语材料的分析、综合,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存规律,培养弱智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5)防止因为直观教具使用不当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努力才能掌握所学知识。

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正确估计他们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二)特殊的教学原则

1、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关注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个别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使每一个弱智儿童接受符合其身心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2)制订基本适合全班学生的教学计划;(3)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4)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不用同一个尺度评价。

2、激发兴趣原则

激发兴趣原则是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并在自我反馈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内心愉快。孔丘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原则的基本要求:(1)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尽量创造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气氛;(3)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弱智儿童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整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弱点,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弥补;(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加以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4、有效复习原则

有效复习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清晰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练习;(2)有效组织学生复习,如防止单调的重复练习、复习要及时、复习要抓住基本内容和规律性的知识(不要面面俱到)、复习次数和持续时间要合适、有足够的内容重复以达到过度学习。

5、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从教与学的反应活动中获得返回信息,以便及时组织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1)及时评定学生的应答性活动,对正确反应给予肯定、对错误反应及时纠正,以便学生随时进行自我调节;(2)按学生的应答性情况,及时调节教学。另外,有学者根据智障教育学校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智障教育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智障教育学校的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每个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训练,使每个智力障碍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形象化原则

所谓形象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形象性的教具如利用图画、图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电视等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更好地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和技能。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其情境中,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激发兴趣原则

激发兴趣原则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激发和保持智力障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充分练习原则

充分练习原则也称过度学习原则。它是指在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他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反复练习,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6)补偿性原则

是指智障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应有计划、有系统地补偿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缺陷,促进其康复和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策略

(一)学习情境结构化

学习情境是指在智力上,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在操作上,要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实物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独立操作和思考的喜悦,使他们处于紧张艰苦而又快乐满足的情绪之中;在班级教学环境中,师生间、学生间处于民主、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中,以提高教学效率,陶冶良好品德;在情感、意志领域,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要考虑学生的意志和精神需要。它是智力、操作、班级人际关系与情感四方面的整体性。

(二)教学系统化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1)学习速度不能过快;(2)教学活动多变化;(3)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反复学习;(5)及时反馈;(6)让儿童获得成功。

发表评论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当前,智障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除单纯的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其他障碍类别的儿童,如:自闭症、脑瘫等。因此,智障教育学校需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一)行为矫正法 行为矫正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缺陷行为和动作的矫正,使他们动作协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方法。

行为矫正法的基本要求:(1)分析、研究产生缺陷行为和动作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矫治计划和措施,并随时注意对儿童的缺陷进行矫正;(2)帮助他们认识,使他们学会自我矫正;(3)要循序渐进地改正错误定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任务分析法的步骤有:(1)将目标教学任务(一般是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较小单元;(2)对学生是否掌握特定的行为和技能或掌握的难点加以评价、鉴定;(3)针对问题设计教育方法,训练学生完成各单元学习任务。其具体内容有:(1)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2)了解工作过程;(3)写下过程的每一个步骤;(4)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鼓励,前进式或后进式;(5)增强、类似心理学中的强化。要求是:(1)教师决定运用这一方法时先要分析任务目标、教学环境和可能达到的结果,从而决定划分行为步骤;(2)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步骤需再划分成更小的步子;(3)应配合示范、讲解等方法。

(三)模仿法

模仿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或动作,调整学生的行为,使之协调,从而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方法。

模仿法的基本要求是:(1)必须明确模仿只是一种训练手段;(2)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要保证动作的质量,在准确的基础上再求进度。

(四)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引导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学习的内部推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存需要;(2)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支脑筋,积极思维;(3)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可能反应,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发他们的反应。

(五)伙伴帮助法

伙伴帮助法是指依靠集体内伙伴互助帮助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

伙伴帮助法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将智力水平、缺陷行为、兴趣爱好等相同或相似的学生组成小组;(2)根据不同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3)要经常检查各小组完成目标的情况,督促和帮助,防止偏离教学目标。

(六)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对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缺陷,学习上的情况等都应加以研究,了如指掌;(2)对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缺陷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3)个别指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

(七)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的方法。

游戏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游戏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手段,游戏用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2)设计游戏要兼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3)游戏一定要安全。

(八)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法是指让学生在能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下继续学习这些知识,以达到牢固掌握的教学方法。

过度学习法的基本要求:(1)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机会,以增进他们对学习结果的保留与迁移;(2)对记忆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3)应不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随时调整过度学生的强度;(4)过度学习不一定适用于学习生字词、背诵课文等内容,也可以用于运算、手工、体育等技能的训练中。

(九)诊疗教学法

诊疗教学法是指将弱智儿童与青少年的适应困难与学习障碍看作一种病态,需用课内外的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加以治疗,以改善其行为,掌握知识和技能。

诊疗教学法的步骤:(1)评价儿童的行为和特质;(2)制订预期的小目标;(3)编教材;(4)设计教学环境。

(十)能力本位法

能力本位法是指通过具体操作、观察、听讲解,使弱智儿童掌握物品的概念、用途、使用方法和保护方法等)。

(十一)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内容单元的划分,来组织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或者说把弱智儿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特殊课题(即单元),使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本领。

单元教学法的四种类型:(1)根据学校或班级活动设计的单元;(2)根据节假日设计的单元;(3)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的单元;(4)根据自然现象和与生活有关的事物设计的单元。

这种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要根据弱智儿童身心特点、社会经验的发展水平设计单元;(2)单元设计必须使全体儿童都能参加,通过活动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3)单元设计在内容上应尽量丰富,可以涉及各学科知识与技能;(4)单元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使弱智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机;(5)教师既可以统一教材设计设计教学单元和课外活动单元教学,也可以根据班、队活动,或兴趣活动设计单元教学,以活跃教学活动与学校生活。

(十二)多重感觉教学法

多重感觉教学法也称为视-听-动-触教学法,一种广泛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使弱智儿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知事物,接受信息,从而加深对该事物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多重感觉教学法理论依据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起点是感官对该事物的知觉。

(十三)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包括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示范;第二阶段是协助学生练习;第三阶段是学生独立练习或测验。两个阶段分别包括引起注意、提示工作目标、指导、重复、整理活动等环节。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第一阶段:教师示范 步骤1. 引起注意

(1)注意信号。如:“注意。“(2)教材或教具。如:“拿出鞋子“

(3)注意焦点提示1。如:“看这两根鞋带。“

步骤2. 提示工作目标(1)工作指示。如:“我要打一个结。"(2)工作确定。如:“我要做什么?“(3)结果:如:“对了,我要打一个结。“

步骤3. 指导(1)示范 如:

1)捏住左边的鞋带 2)拉直左边的鞋带 3)捏住右边的鞋带 4)拉直右边的鞋带

5)用拿着右边鞋带的拇指和食指 6)捏住左边鞋带的中间部份 7)左手放松,让左边鞋带下垂

8)左手拇指及食指将右边鞋带拉出一点

9)左手拇指及食指将鞋带提起压下绕过另一带子 10)左手拇指将带头推出圈外 11)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带头 12)双手捏住带头向两端一拉

(2)注意焦点提示2。如:教师可边提示边用很简短的口语提示学生注意每一步骤

步骤4. 重复(重复教学及反应的步骤.重复的次数按学生需要而定)(1)教学。如:再来一次,我先做.我要打一个结。(2)工作确定1。如:我要做什么?(打一个结)(3)结果。如:对了,我要打一个结.

(4)反应。如:示范步骤(一)-

(十一)如步骤3(5)视实际需要重复教学及反应的步骤。

步骤5. 整理活动。

(1)工作确定2。如:“我将鞋带打了一个结。“

2、第二阶段:协助的练习

步骤1:引起注意

(1)注意信号。如:“注意。“(2)教材或教具。如:“拿出鞋子“

(3)注意焦点提示1。如:“看这两根鞋带。“

步骤2:提示工作目标

(1)工作提示。如:“现在该你了。你打一个结。“(2)工作确定。如:”该你做什么?”(3)结果。如:”对了,你要打一个结。”

步骤3:指导

(1)反应信号。如:”好,现在你打一个结。”(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打结的步骤

(一)-

(十一))(2)给予协助。如:(如果必要教师以口头提示每一步骤或以手势提示学生。例如:用手指着鞋带的中间。必要时,可以口头提示加上身体上的协助。如抓住学生的手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步骤4:重复(1)重复指导及反应的步骤.(2)减少协助:注意提示,工作确定及反应协助等。

步骤5:整理活动-工作确定及增强

学生做完每一个正确的反应后均给予”描述式的增强”

例如:”很好,你打了一个结。”也可与其他方式的增强一起使用。

如实物、拍拍肩膀等。如学生反应错误则给予纠正,按其错误的类别、原因分别用不同的矫正程序。

3、第三阶段:独立的练习或测验 步骤1:引起注意

(1)注意信号。如:”注意。”(2)教材或教具。如:”拿出鞋子”

步骤2:提示工作目标

(1)工作指示。如:”该你了。你打一个结。” 步骤3:反应信号。如:”好.打一个结。”

(也可把步骤2及3合并成:”好,现在你打一个结。”)步骤4:”很好。你打了一个结。”

(十四)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教师和协助人员,利用个人专长,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中,应用各种教学器材,指导二个或更多传统班级的学生,经由不同方式,合作计划,合作教学和评鉴的新安排,简言之,即由若干教学人员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以合作教学的方法。

协同教学包括协同计划、团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共同评鉴五个环节。

1、协同计划

活动前的沟通与准备,使全体人员掌握学生之目标及教学方式,以确保教学品质。

2、团体活动

介绍活动主题,形成基本概念。

3、分组活动

给学生理解、思考、探索之机会,以进一步了解活动目的与内涵。

4、个别活动

使学生有适应兴趣、能力和加强练习个别目标之机会。

5、共同评鉴

评鉴学生成绩,评鉴协同情形(教学过程、内容、器材),而非教师表现。

二、自闭症儿童的教学

(一)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异常

自闭症儿童对感官刺激存在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视觉方面害怕目光接触,却又过分注意灯光、窗帘等光线,看不出完整的东西,容易被四周移动的东西吸引;触觉方面对一些人体基本的触觉感知过于敏感或迟缓;听觉方面对别人的话不闻不问,不能容忍一些刺激性的声音,有些患儿却喜欢自已制造出的声音;嗅觉方面对物体的气味异常敏感;前庭觉方面注意力差,注视和追视能力弱;平衡能力差;喜欢旋转并且不会有头晕现象;不能辨别方向和距离等。

2、语言沟通障碍

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迟缓,有些甚至完全不说话;即使有言语能力也很难与人交谈,表现出不主动与人交流,一般为一问一答式,很少有比较多的语言交流;言语的重复及独特言语的创造,如经常重复同样的言语或发出别人无法理解的话语。

3、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儿童在此方面具体表现有不理人,与人对视时缺乏面部表情、与人互动时缺乏眼对眼的注视,无法形成与年龄相适应的伙伴关系,无法与同伴沟通、游戏;缺乏自发寻求与他人共同拥有的兴趣、爱好,如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缺乏情绪的互动,无法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感受,对其他人漠不关心。

4、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为对环境或事物要求固定不变,例如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每天都吃同样的饭菜;固定不变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坚持按自己定的规则做事,难于适应新环境;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如玩手指、晃动身体,旋转等;专注于物体某一部分的特征,如迷恋小汽车的轮子等。

(二)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方法

1、应用性行为分析(ABA)

应用性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策略,它采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估。该方法将语言训练放在首位,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A”模式,即“起因(需要)--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如用头撞墙等自伤行为,假如给予关心或妥协,则为消极强化物,会增强负性行为;而如果经分析得出自伤行为起因于自我刺激,则可用戴帽子或将墙软包装等减少自我刺激度,并辅以分级强化物和替代强化物如按摩等,代以正性行为。ABA行为训练相对于经典行为理论而言更注重个体内在需要,强调行为功能,又巧妙运用各种行为改变技术,尤其是对于问题行为和人际交流有着极其显著的疗效。

2、交流干预和语言教学(TEACCH)

TEACCH能够提升自闭症学生的发展和适应能力,同时能够显著增加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能力、自发性交流能力,并显著减少问题行为。TEACCH即“自闭症及相关交流障碍儿童的治疗和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Handicapped Children),是一种以学校为背景的特殊教育课程,它把个别化教育方案与家长训练结合起来,主要借助“结构式教学”来增进自闭症患者的学习。结构式教学主要包括环境组织、时间表、工作系统和作业组织四个要素。干预的焦点放在语言水平的提高、社会行为的改善以及合作式游戏。干预方法尽量考虑学生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基本结构的需要,但是学生个人的情感表达往往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3、人际关系干预法(RDI)

在自闭症学生获得一定程度配合的基础上,开展以提高自闭症学生对他人心理理解能力的人际关系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简称RDI),其依照正常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次序,即目光注视-社会参照-互动-协调-情感经验分享-享受友情,为自闭症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多样化的训练项目。活动可由父母或训练者主导,内容包括各种互动游戏,例如目光对视、表情辨别、捉迷藏、抛接球等,训练中要求训练师或父母表情丰富夸张但不失真实,语调抑扬顿挫。

4、地板时光训练(Floor time)

地板时光训练(floor time)是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往作为训练的主体,但是与RDI不同的是,在地板时光训练中,教师和家长是根据自闭症学生的活动和兴趣决定训练的内容。训练中父母或老师一方面配合自闭症学生的活动,同时不断制造变化、惊喜、困难、引导其在自由愉快的时光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活动不限于固定的教室,而是分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

三、脑瘫儿童的教学

(一)脑瘫儿童的心理特征

脑瘫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障碍与行为问题两方面。

1、情绪障碍

脑瘫儿童在情绪上有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极不稳定、敏感、胆小、孤独等等表现。痉挛型脑瘫患儿易出现恐慌症,多见发抖、紧张、汗出、心悸、呼吸急促、害怕失去控制和不配合检查治疗。较大的脑瘫儿童害怕人群、拥挤和声音,喜欢独处。

2、行为问题

行为异常表现多见于较大的脑瘫患儿,表现为性格改变、固执急躁、冲动任性、社交退缩、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甚至自我伤害行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多表现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痉挛型脑瘫患儿多表现性格内向、固执、单纯、少动。有些表现选择性缄默症,拒绝与人接触说话,伴焦虑、恐慌、胆小等症状;有些表现咬指甲、剥皮肤、以头撞墙等自残行为,甚至暴力倾向,或者伴有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表现。

(二)脑瘫学生教育训练方法

定位训练是对脑瘫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首要内容。对于重度脑瘫学生来说,定位极为重要,定位训练可以使身体保持直线,这也是教育、抚养脑瘫学生的基础。发展沟通能力和社会技能也是对脑瘫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其它方面的训练还包括自我照顾技能、功能性学术技能、休闲活动技能等。主要的教育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是在较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教育学习的主动形式,利用认识、感觉交流的方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刺激;通过引导将信息输入患儿大脑,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这种教育方法适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性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其有利于促进患儿的人格发育,为脑瘫儿童今后能在社会中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器官各部分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用具有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圆形滑车游戏、大龙球、小触觉球游戏、跳床游戏。

3、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利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脑瘫学生和同龄的普通学生同样处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接受教育的潜力。有一部分脑瘫学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迟钝呆滞的脑瘫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变得活泼好动;而注意力涣散的好动脑瘫学生却在节奏优美的乐曲中安静下来变得神情专注。这是由于音乐的节奏与乐调对脑瘫学生有特殊的感染力。

4、神经发育治疗

美国Bobath夫妇根据神经学等级和成熟的理论,应用处理技术抑制异常肌张力和原始反射并促进正常运动发展。神经发育治疗强调功能目标,注重运动质量,以减少对关节的异常压力和预防继发的损伤和畸形。形式包括应用球、垫枕、椅、马背和游泳,治疗师将神经发育治疗原则和其他方法(如增强肌力和适应性装置)结合起来使用,从而使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并且强调父母参与和照顾儿童情绪的重要性。

5、刺激法 Rood利用感觉和运动系统相关的观点,用她的治疗技术促进脑瘫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她认为预防异常运动的发展是重要的,她利用感觉输入激活和放松肌肉以促进正常运动。例如,她应用热和冷,敲击或刷肌肉上皮肤以激活肌肉,发展运动和功能。

发表评论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智障儿童教育

好的,还有点在找着,有时间帮看看

班主任工作总结

这学期作为培智六年级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七、八岁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学期,我在班级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奖罚制度。每一周的周会,我都对学习有进步、上课认真等学生进行物奖励,奖他们一些小食品,在班级“数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地上进;而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与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现好的措施。

2、班级成员轮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个学生值日,管理卫生,纪律,让全体学生在能意识到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对那些能力特别差的学生,在A生辅导下完成。

3、卫生互评制度。我们班的学生不能自觉地打扫卫生,因此,久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让学生对昨天的打扫情况进行评一评,评出一周内哪几个同学打扫的教室最干净,就把“爱卫生小红花”奖给他们。这样可促进学生们相互比赛,从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觉地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二、运用疏导方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老师与学生的位置,特别是学生的位置。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心里特点等都有所差异。但不管那个学生,他来到学校,都希望成为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对教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的不同,导致学生有优生有差生,这时,我们就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年级智障学生年龄小,在严格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但切记不能表扬过了头,一定得注意火候。记得有一个学生许洋爱打闹别人,我批评了好几次都有不管用。我想:这样看来是不行了,干脆给些“表扬”他吧!我就让他帮同学打扫卫生,当他表现好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结于老师的表扬,他很高兴。慢慢地,我发现他没以前那么爱打闹别人了,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三、建立民主关系 新课标提出: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为此,在对待学生上,我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他们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乐于听你的话。这些感情投资总比等到学生犯错误时大骂一顿效果好些。我们班刘畅畅总是上学迟到,我先问清她迟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会迟到,找以后不迟到的方法,这样她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

四、言传身教,培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是孩子心中的榜样,他们时刻有眼睛盯着你、仿着你。只有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仅读书写字像你,连说话、动作神态都像。所以,当学生对我喊“老师好”的时候,我总会而带微笑地回一声“你好”。这虽是小事,但却是无声的教育,教育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而要教育学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许打学生;要学生安安静静地上课,自己就不能在课堂上敲着桌子大喊、大叫。因为,那样即使你能使学生暂时停止吵闹,也无法平息学生心中的烦燥。

五、取得家长信任,建立服务意识

智障孩子教育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记得开学初,我们班有3个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马桶,与学校的蹲式不一样,家长们很着急,有的家长甚至买到了痰盂生怕学生不会入厕,每到上课铃响了还迟迟不想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我想这三个学生并没有肢体上的残疾,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放心,然后对这三个孩子利用课间,生活课进行入厕方面的训练,并加强防护,学期末这3个孩子都能自己上厕所,家长们看到他们的进步都非常高兴。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这学期总结,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长期,繁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多积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至诚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费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体育康复教学中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

学生的兴趣和态度

一、体育活动兴趣

体育活动兴趣的概念,体育活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以赴,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有体育活动兴趣和较无体育活动兴趣的活动效果更好。人的体育活动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条件是在社会需要原则和个人适应原则之下,在学校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

培智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内容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变得广泛,但易变化。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分化但是,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学生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或体育锻炼产生执着兴趣,而且,从追溯性研究中发现,学生体育兴趣多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奠定,具有连续性特征。可见,小学、初中阶段是体育兴趣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的智障学生就多数就处于这个阶段,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个时候就尤为重要。

二、体育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体育态度也是体育能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体育态度属于态度概念之内,所以,它的结构也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能认识体育对强身健康的意义和价值,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要不相之。但体育态度的三个要素有的并不协调一致,例如:能认识体育活动的好处,但就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往往不卖力;而对体育活动好处缺乏认识却对体育锻炼有好感的人往往锻炼会全力以赴。由此可见,情感在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态度最重要的成分。态度的培养应该十分重视感情的感染与熏陶。

三、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学生体育兴趣和态度的途径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阐明道理,分析利弊,帮助学生理解困惑,消除压抑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教师还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来感化学生,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发生质的转变,真正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活动。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课堂情谊氛围——感染法

如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是压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有序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这样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而投入体育活动中。

3、循循善诱,处处引导——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通过时间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并且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亲和的心态以及宏观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健康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体育课程理念越来越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教学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等表现为主,将着眼点置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上。因此,笔者认为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与态度,确保智障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态度有着良好的持续稳定性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全面促进智障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智障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每一位教师当前的紧要责任。

第四篇:智障论文

班级:17特教3班

姓名:陈雅芸 学好:2017744305 根据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开展教学

————《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有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献《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了中度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表明了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的材料类型对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影响,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实验通过被试间实验和被试内实验来研究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情况,并通过SPSS得出相应的数据,推论出以上的结论。采用分别以数字、图片及汉字3种材料类型,以视觉、听觉及视听结合的3种刺激呈现方式(其中图片只研究视觉和视听结合)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并研究顺序回忆和忽略顺序记忆的记忆广度的差异,得出两组顺序,实验严谨且有对比,能反映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结论得出:

(1)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低于普通儿童;按顺序回忆时的短时记忆广度明显小于忽略顺序时的记忆广度

(2)视听结合的双感觉通道方式下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大于单一视觉或听觉通道,视觉方式下的短时记忆广度要大于听觉方式。

(3)数字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大于汉字和图片,图片的短时记忆广度大于汉字。

(4)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组差异和显著的性别差异。①

无论在何种种族文化下,人的短时记忆广度都为7土2个组块,而实验结果显示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在考虑顺序为2-3,在不考虑顺序时,平均为4-5,表明中度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显著缺陷,这表明在教导中度智障儿童时要注重多次教导并及时强化记忆。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会采用老师带读,同学们跟读,再请同学来读或者上讲台指出内容加强记忆,且再次跟读的教学方法,根据儿童的自身情况开展教学。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多感官学习相较于单一感官方式所呈现的刺激更强烈,更能使儿童集中注意力,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增强识记效果②,因此视听结合的呈现方式会比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呈现方式的记忆广度更高。接受视觉呈现的被试可以采用遗觉象对其材料进行提取,而听觉呈现却存在掩蔽现象③,因此视觉的呈现方式会比听觉的记忆广度更高。数字视觉形象较为简单,听觉上都为单音节,而且儿童对数字接触频繁,经过反复训练后不易混淆,记忆相对持久。此外,智障儿童的图片记忆要好于汉字,这主要因为智障儿童的形象记忆要好于词语记忆。因此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采用图文结合并且深情并茂的讲解会让中度智障儿童的记忆更加持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模拟情景、媒体课件、图片玩具等,尽可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如老师加大说话的音量,声音抑扬顿挫,加上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可利用触觉、动觉、味觉等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帮助儿童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④。教学工具的颜色可以是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加学生的色彩记忆。

在这项实验中,我的另一个感想是要学好统计学,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该实验提出“当按照传统短时记忆广度测量方法要求对所呈现刺激按顺序回忆时,部分被试会出现地板效应”,这表明顺序回忆具有局限性,而研究者提出可以将非顺序回忆作为研究方法,可减少地板效应,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短时记忆特点,实验也可扩至轻度智障儿童,这表明研究方法要不断改进,研究者要有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实验记录数据时还运用方差来研究年龄及性别差异对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表明其关联不大,虽说有些数据看出低年级的记忆广度会比高年级的更高,男生的数字记忆广度优于女生,但从大数据来就看其关联性不大。而且学好统计学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加入研究数据,使结论更加严谨合理,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以上就是我阅读了《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的感想,这个感想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有良好的参考,让我们对特殊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① 杨福义、王琰:《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2015年,《中国特殊教育》

② 杨福义、王琰:《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2015年,《中国特殊教育》

③ 杨福义、王琰:《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2015年,《中国特殊教育》

④ 杨福义、王琰:《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2015年,《中国特殊教育》

第五篇: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智障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数学这门学科对智障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的必需,也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据此,业界人士提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贴切生活。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意义何在?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关注智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课堂和社会有效结合。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笛В?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难以抽象概括,不少教师因此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只要让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尽可能地接近生活,贴近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化繁为简,化简为易,我们就会发现培智数学课堂照样可以五彩斑斓,照样可以充满生活的乐趣。

一、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一直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的学科。对此,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解释为“数学脱离了实际。”智障学生不同于常人,正因为如此,正确的数学认知才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多彩的教学环境,实现知识的生活化,使智障学生轻松掌握运用知识。在智障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概念。数学不是模拟,而是生活中的随处可见。比如生活中的数学模型。这些鲜活的模型给了智障学生很大的兴趣,也很好展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认识形状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硬币,三脚架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辅助教学,让他们在实践中挖掘数学的真实魅力。在这些模型的帮助下,智障学生不仅有了空间感,也能使他们运用知识,学会生活。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利用生活实例

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对智障学生,我们更要怀着爱心,时常用积极的话语激励他们。智障生的特殊性,让我们在教育方面不得不用特殊方法。数学是一种应用的本领。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更容易激发智障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认识数字时,我们可以让儿童自主寻找相关的数字,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儿童在讨论的同时瞬间就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算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商家和买家,让他们进行自主买卖,在收钱和找钱的过程中,带入了生活,也落实了数学知识。用生活实例,能更快速地让智障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

(二)利用游戏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智障学生虽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与他们而言,游戏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如何把游戏和数学知识结合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老鹰抓小鸡这个传统的游戏,能使智障学生快速理解“数数”这一概念。游戏里,有多少只老鹰,多少只小鸡,在多少的对比下,能在儿童的记忆里迅速形成数的概念。在游戏过程中,人数的逐渐减少,也会影响智障学生脑中对数的概念的落实。游戏的开展,不仅缓解了数学的枯燥,也给智障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边游戏,一边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在他们脑中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跳跃的符合。

(三)利用课外活动

课堂上的枯燥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足,如跑步,篮球,足球。但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复杂的数学概念是很难理解的。而对于活动来说,也就是单纯的活动,并不会把数学和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在智障学生的世界,还没有数学在生活中有具体的体现。由此可见,如何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可以称作是一项挑战。在教学中,慢慢让智障学生明白,课外活动中的时间,长度等基本概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智障学生进行“比试”,谁比较能坚持?谁跑步比较快?同时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加以正确指引,让智障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用途。他们也会渐渐明白,所谓数学,不仅仅是死板的黑板上的数字,数学也真实存在于生活中。这种指导教学,不仅理解了数学理念,也为智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添了一抹色彩。

三、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数学回归生活是数学最大的应用实际。智障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还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也会有许多生活上的难题等待解决。但是问题在于:在面临困难时,他们不会考虑到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和总结。但我们应该知道,生活中的难题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给他们更多接触数学的机会,能够想到站在数学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魅力,慢慢培养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比如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以此为题开展课程,让大家提出活动上可能碰到的数学问题,然后提出这些数学问题:几点举行?场地面积?能容纳多少人?多少活动项目?男女生人数?奖品如何设置?在问题提出以后,我们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中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也一步步养成。总而言之,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古至今,数学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科学前沿。石头,绳结都是数学最开始的形式。数学不单单是存在于书上枯燥的文字符号,也是活跃在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密钥。数学的起源是生活,它的出现也说明了它对我们的使用价值。对智障学生来说,数学教学越是贴近生活,就越是给他们的理解提供方便。数学教学越是简单,就越是能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学习乐趣。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一体化,不仅是教学的突破,也是育人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包兴国.培养小学智障生数学能力的方法[J].开心,2017(16):86-86.[2]周建军.现代信息技术焕发智障生数学课堂新活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3(z1):111-111.[3]姚琳琳.智障生数学学习困难矫正案例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5(5):25-26.[4]朱进元.智障生数学教学的“生本教育”[J].师道(教研),2009(8):150.作者简介:

蔡文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

下载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障儿童教学文献翻译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英文标题 Improving Memory Skills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中文标题 提......

    浅谈智障学生写字课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智障学生写字课教学 更新时间:2013-07-15 11:15:46点击次数:2774次字号:T|T 内容提要: 智障学生的写字课教学是很少人涉及的范围,智障学生写字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对智障学......

    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本原问题的思考(大全五篇)

    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我不断反思当前书法教学中本原问题―――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并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想法,遂记此小文,以期与同道同参共勉。一、书......

    感悟智障生的拼音教学

    感悟智障生的拼音教学 自我校招收第一个智障班以来,我便放下聋教,走进了弱教,至今整整九年了。九年来我有累到快乐。 开始我真的很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让孩子认识了6个单......

    中度智障生的口语教学

    中度智障生的口语教学 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得到意愿和思想的交流。有专家称之为“灵魂的解释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

    浅谈特殊教育教学中如何对智障5篇

    浅谈特殊教育教学中如何对智障 儿童进行说话训练 汤丽丹 言语是人们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进行思考的过程,它是思维的手段,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正常儿童一出世,就......

    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范文大全

    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摘 要: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恰恰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通过生活化的......

    有关成年智障朋友

    成年智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充分认识对成年智障人士康复训练服务工作意义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成年智障人士康复训练服务背景,成年智障人士康复训练服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