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尝试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小高:http://www.xiexiebang.com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两个特点,对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幼儿听,幼儿往往是通过学习示范凭记忆和模式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主动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一要求。我在计算教学中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其具体的模式为: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尝试——展示尝试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得出结果——形成正确的概念。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尝试环境
数学知识其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要从与客体交互动作中获得。尝试过程就是幼儿用脑、用手在“做”和“玩”的过程。课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尝试材料,包括:操作材料、活动材料。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这也为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奠定了基础,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如学习测量“轻重”,我为幼儿每组准备天平一台,广口瓶两只(其中一只内盛水),大小相同的木球、铁球各一只用相同颜色的纸包上,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块,各种贴绒教具,幼儿练习用的各种工具:海绵、木片、铁片、积木等。幼儿通过自己玩一玩、试一试、记一记,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往往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心,这时,他们就有了试一试的愿望,然后他们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开展探索,获得了直接体验。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首先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我将本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小椅子也分成三组,但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个,幼儿听音乐为着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进行抢椅子。但每次结果都是一个答案,总有一个没椅子坐。我问小朋友:“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有一个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到底是不是呢?我启发幼儿试着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的数,通过他们自己动手点数,使他们明白:人数比小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个(也就是说4比3多1,3比4少1)。尔后,我又提出下一个问题,请他们再想一想: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后来,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他们懂得: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自然数中相邻数间是少1或多1的关系,从而经过幼儿一系列的尝试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法,强调的不是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探索寻求,强调的是保持幼儿的主动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在尝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当。
在尝试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适时地把握时机,激发幼儿尝试欲望和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方向,时刻鼓励幼儿直至探索成功。如为了使幼儿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首先引导幼儿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积木进行观察,然后适时地引导他们试着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通过摆弄进行比较,这时幼儿的发现是丰富而零散的。因此,在让幼儿充分感知后,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帮助幼儿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是幼儿认识更加清晰准确。
四、尝试中允许幼儿出现错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都在曲折中前进,那么幼儿在尝试中也要允许出现错误,教师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而且十分有意义。错误孕育着成功,从错误到成功的转变过程,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也就是说需要尝试、尝试再尝试,一次次地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再尝试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时,我允许幼儿出现失误。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个人的小盘子内。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风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测量使用带子,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用窗户的长去比桌子的宽进行比较。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指出错误原因,直到他们通过再次尝试找到正确的方法与结果。
总之,通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我发现我班幼儿数学水平明显提高。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大大促进了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比以前更加浓厚,有一定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一改过去胆小、懦弱的缺点,对任何事物都有主动尝试精神,并有一定的创造行为,他们也乐意与同伴合作。我认为,让幼儿大胆尝试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第二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知名教学法 专家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基本教学 模式可以分为七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这种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下面结合自己在语 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经验,谈 一下在字词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
第一步 找出尝试题──泛读 课文,找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句 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自己不懂或模糊的字词用铅笔勾画 出来,然后,把生字注上拼音,组成 词语后,抄下来。所找的字词的多少 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来定。找出生 字词后,也就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 任务,为进入第二步尝试练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 尝试练习──借助工具书,查出词义 这一步是学生活动的主体。要 求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 语境,查出新词的词义。往往一个词 有很多种解释,这就要求教师要来 回巡视,对个别后进生进行个别指 导。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 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为后面 的讲解提供信息。第三步 学生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词义和句意 对于同样的一个词和句子,各 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鼓 励学生说出自己选择这种解释的理 由。不同看法可以争论,以此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学生相互讨论之后,迫 切需要知道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否正 确,这时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 迫切要求。教师讲解火候已到,就转 入下一步。
第四步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词义和句意 教师已从第二、三步掌握了学 生对新词理解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讲 解,要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还模糊 的地方。
第五步 第二次尝试──重读课文,找出还不理解的词句和生词生句 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为了再试探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再一次进行信息反 馈,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把还不理解的词找出来,然后教师讲解,直 到学生会部学会为止。这一步能照 顾到中差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原则。“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增减。“准备练习”,这一步对于字词教学并不需要,所以,在此把这一步给省去了。该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做到了当堂提出问题,当堂解决问题,减轻了学生 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 学原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法。
第三篇: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宜宾天立国际学校 初中英语组 胡芳文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众说纷纭,现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语法结构为纲的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淡化”了语法教学,反而更加注重了语法在交际中的运用。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的,所以既要扎实语法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在语法教学中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又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呢?我认为语法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语法学习用来交际的目的。
现今的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这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及条件,学生通过尝试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省,去寻求解决途径,以体现其在教学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尝试而知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然后针对问题精讲精练,以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下面我以初二英语(上)(Go for it)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中语法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为例来谈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具体按以下七步进行语法教学。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
让班上的两名外貌特征对比明显的同学站到讲台上,首先让同学们回答:What do they look like? 同学们用学过的词tall, short,heavy, thin, short hair, long hair等来回答,即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用学过的这些形容词过渡到他们的比较级。然后让学生把他们俩进行比较,怎样比较呢?从而导入新语法知识比较级。
二、出示尝试任务。
尝试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设计的,以尝试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尝试思维。1.比较级的构成规则有哪些? 2.比较级主要有哪些用法? 3.as …as 的用法
三、让学生自学课本。
让学生带着尝试任务自学Section A 2d 部分和Grammar focus以及教材P,通过自学课本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小组讨论,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他们尝试去解决问题。组内或组外讨论解决问题。
五、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同时提出他们的疑惑。例如有一组的同学提出提出怎样辨别加er 和more来构成比较级;还有一组的同学提出怎样区别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班上有同学能解决就让同学解决,不能解决,教师才点拨纠正,以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知识。教师还要对尝试结果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例如一个同学就总结出,今天我们学习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规则以及怎样运用他们。还要注意as…as 的用法。另外有个同学就具体讲解了as…as结构中必须用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我再补充强调了形容词和副词用法区别。
七、当堂训练,知识反馈。
最后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题型的笔头小测试,并且要求学生当堂互改互评,如果有问题立即解决,尽量做到问题能够“堂堂清”。
一、用所给词正确形式填空:
1.This dress is as___________ expensive as that one.2.Gold(黄金)is _________(little)useful than iron(铁).3.My sister is two years _________(old)than I.4.The boy is not so _____________(interesting)as his brother.5.Dick sings _______(well);she sings ________(well)than John.二、汉译英:
1. 这本书跟那本书一样有趣。
This book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that one.2. 你游泳没有你弟弟好。
You can’t swim ______ ______ ______ your brother.3. 今天比昨天冷得多。
It is ______ ______ today______ it was yesterday.4. 他比我大两岁。
He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than I.5. 这个故事不如那个有趣。
This story is _______ _______ than that one.三、单选题:
1.An elephant is _____ than a tiger.A.heavy
B.more heavier
C.the heaviest
D.much heavier
2.Lesson Ten is _____ than Lesson Nine.A.difficult
B.more difficult
C.difficulter
D.very difficult
3.The bread is _____ than those cakes.A.very delicious
B.much delicious
C.much more delicious
D.as delicious 4.In our city, it’s _____ in July, but it is much_____ in August.A.hotter, hottest
B.hot, hot
C.hotter, hot
D.hot, hotter
四、用比较级编写一段对话,并分小组表演。
总之,使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也能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精神。虽然采用了尝试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不够理想,我会不断学习总结,探索研究,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心得
育自主之花
结创新之果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 覃艳苗
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运用邱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它运用“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把“两主”辩证的统一起来。“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尝试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出示问题——自学——讨论讲解”的主要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地参与时间和更多的活动空间,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主动的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自学尝试、探索研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和积极的创新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尝试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尝试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进行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有富有启发新颖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三味书屋上午卖出数604本,下午卖出的比上午多卖出145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一开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做一做,连续两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这句话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我不教,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这样出示尝试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看书学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悟法明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2、“自学尝试”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关键在教师的善于指导。“尝试问题”出现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的阶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自己的一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在学生“自学尝试”1+2+3+4+5+6+7+8+9=?学生出现了(1)(1+9)+(2+8)+(3+7)+(4+6)+5=45(2)(1+2+3+4)+5+6+7+8+9=45(3)5×9=45(4)(2+4+6+8)+(1+3+5+7+9)=45 教师鼓励学生,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3、“讨论讲解”给了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讨论”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分析推理能力。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发现、研究,归纳出要求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就必须先求下午卖出多少本书?解题时,关键找出隐藏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分步列式解答。
以上三方面做法,用新颖的尝试问题引路,通过学生的积极尝试,自学课本,积极讨论和教师的启迪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四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尝试法基本教学程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每个班分成四到六个组,每个组有六到八个同学。学习小组的划分按成绩好差搭配,尝试学习中同学间的交流起到了互补作用,你会一点,我会一点,相互竞争又共同进步;学习所得的交流和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引导式解答辅助了有困难的学生,保证了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例题的示范、事物的认知、知识的迁移、学生的互补、教师的辅助等各项尝试教学法的要素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运动的有机组合整体。在这样一个运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亲和能力等就像“点火器”,把学生尝试学习的“发动机”启动;就像“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就像驾驶员,操纵着航行的方向;就像机修技师,维修各项零件,调整着运转的最佳性能。如果这些要素的功能都正常运转,尝试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由学生、教师、教材组成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动力系统。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并且有利于营造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具体问题的合作讨论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在“尝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尝试训练”作为教学的延伸阶段,让学生在“试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因此,“尝试训练”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尝试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如下的练习: 当你看到“∏”时,你想到了什么?(“∏”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取两位小数时约是3.14……)从C= ∏d中,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倍,直径是周长的1/2∏)这样的“尝试训练”,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进行两项思维训练,触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沟通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半径,利用周长求直径的规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尝试训练”是进行新课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发性,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如“自学尝试”混合运算应用题。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发挥独立再创造潜能,虽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了。(1)67-18-29=20(人)(2)67-(18+29)=20(人)(3)67-18=49(人)49-29=20(人)
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
3、开放性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训练”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要重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条件问题开放题。设计如下训练:“————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尝试教学法”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把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途径。
第五篇:历史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遇到问题
历史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遇到问题
解决策略的研究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作为一个现代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转换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大多不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占有较大比例,教师决定、掌握、控制乃至主宰着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水平低,少有创新能力。
因此新课改要求和呼唤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打破和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过程,一个高效课堂的生成,不仅离不开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也离不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是为了不教,准确地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能够逐渐达到学生的自学、独学、共学、好学和乐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选择何种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这要看它是否有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目前,由教育专家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经实践论证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的精髓是“先试后学”,让学生不断尝试,在尝试中学习,不断提高。
中学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过程的体验,方法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尝试教学”呢?我和我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番探究,现将我们的体会和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
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去性”,再加上历史的不可再现,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
一、尝试阅读,构建基础知识网络。教材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这是“尝试教学”的基础。因此,课前,我们精心设计导学案,上课一开始,让学生自学10 分钟,学生通过阅读并尝试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在头脑中构建起本课的基础知识网络,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二、尝试提问,主动探究。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我们深入学习的起点。初中学生由于身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够,因此,教材的阅读还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所以,读完教材后,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要让他们提出来,但为了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问先在小组内进行,由记录员整理归纳,然后由组长代表发言,老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别处理。这个环节5分钟。
三、尝试答疑、合作互助。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以及不可再现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高,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多媒体教学就成了历史教学中一种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它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分析历史、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们暂不回答,让学生带着这种悬念去观看课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非常关注和他们的问题相关的历史场景,学习激情很高。学生问题的提出是有层次性的,那么解答问题也应该如此。学生需要交流的一般性的问题,让平时学习比较差的同学尝试回答,激发他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有一定难度,稍高于教材,但动一下脑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让中等程度的同学来尝试。难度较大,但又值得争辩、探究,对我们的教学有用的问题,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尝试解决。至于小组的构建,不是临时的凑合,而是精心的组织。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4—6人为宜。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也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第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组长、记录员。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老师的引导作用不能缺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给予点拨。这个环节15分钟。
四、尝试练习,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在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以后,进行课堂练习。先是学生小组内完成当天的作业并进行校对,然后老师订正。教学的最后,让学生默写本课的基础知识,巩固记忆。这个环节15分钟。
我们应该记住:尝试教育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是贯彻一种精神,一种敢于人先的精神,一种努力开拓的精神,一种合作互助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尝试才能创造,只有尝试才可能成功。
当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体现在灵活运用上,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尝试教学法”也不是万灵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总结,改进。“尝试教学法”运用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成功的喜悦,但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如: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尝试教学”所要求的“五个要”;如何让一部分学困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而不是做一个陪衬;如何让一些不爱做作业、不爱看书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背书等等。